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心律失常患者应慎用哪些药物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心律失常患者慎服哪些药(论文文献综述)

蒋文君,程晓昱[1](2020)在《程晓昱以养心平悸基础方加减治疗心悸经验》文中研究表明心悸是临床常见病证,轻者心慌时作,重者恶性心律失常并引发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程晓昱教授结合临床施治经验,认为湿热内蕴、气滞血瘀、阴虚火旺为当代心悸发作的常见病理因素,治疗上通常通补兼施,根据病因病机拟定养心平悸基础方,并针对患者个体情况辨证加减,慎重选药;治疗上擅用对药、虫药,同时重视心肝同治,顾护脾胃,因时制宜,结合舌诊,病情必要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据以此治,收效显着。程教授临证灵活处理,充分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等理论特点,论文详细总结了程教授治疗心悸的临证经验及诊疗特色,并附以验案一则,旨在为心悸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指导思路。

齐飞[2](2020)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切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和糖网发病风险预测技术探索》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重症病例进行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难治性青光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基于人工智能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风险预测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总结,拟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方案提出一些新的思路。材料与方法:论文一:本研究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难治性青光眼为研究对象,以小梁切除术中应用23G玻璃体切割技术并联合“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为治疗方案,募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难治性青光眼并符合气虚血瘀证的患者共29人29眼,分为2组,试验组应用23G玻璃体切割技术的小梁切除术治疗,并服用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对照组仅进行上述手术治疗,其后随访至少12个月,记录手术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cuity,BCVA)、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分析临床疗效。论文二:募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86人,包括已发生不同程度DR的患者58人和尚未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28人,记录其包括病史、主要生命体征、视力、相关生化指标和DR诊断信息等共20组数据。采用MATLAB软件建立人工神经网络,随机抽取69名患者的信息,供网络进行学习和训练,DR诊断作为输出信息,采集到的患者信息作为输入信息;其余17名患者的信息用于测试,研究其可靠性。结果:1.论文一:(1)全部患者中,基线眼压平均为41.9±5.6mm Hg,术后18只眼眼压下降并最终维持在正常范围(62.1%),9只眼眼压下降后复升(31.0%),另有2只眼术后眼压仍高(6.9%),终点眼压平均为17.9±4.9mm Hg,与基线眼压相比统计学差异显着(p=0.000);其中试验组终点眼压平均为18.6±2.9mm Hg,与基线眼压(43.9±4.8mm Hg)相比统计学差异显着(p=0.000);对照组终点眼压平均为16.9±2.9mm Hg,与基线眼压(39.2±2.9mm Hg)相比统计学差异显着(p=0.000)。(2)所有患者中,经赋值处理后,基线BCVA平均为0.108±0.130,术后14只眼视功能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48.3%),8只眼视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27.6%),另外7眼视功能未见明显变化(24.1%),终点BCVA平均为0.086±0.117,与基线BCV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其中试验组终点BCVA平均为0.120±0.094,与基线BCVA(0.086±0.07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对照组终点BCVA平均为0.093±0.093,与基线BCVA(0.085±0.08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3)术中6只眼发生不同程度的前房出血(20.7%),术后13只眼发生滤过强导致的低眼压(44.8%),术后5只眼发生不同程度的眼内出血(17.2%),均经对症治疗控制稳定,未发生爆发性脉络膜出血、视网膜脱离、感染性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2.论文二:(1)经本研究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通过采用患者一般信息、病史信息、视力、糖尿病常规检验指标等数据进行训练,发现在这些指标中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风险影响最显着的是病程长短、视力、肌酐、糖尿病治疗方案等,而家族史、不良嗜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影响相对较小;(2)对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风险预测准确率已达85.5%。结论:1.联合中药“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23G玻璃体切割技术和小梁切除术的系统化治疗方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难治性青光眼可以安全有效地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2.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摆脱眼部图像采集的限制而实现DR发病风险预测的可能性。3.在老龄化社会中,从患者生活质量、家庭经济负担、社会负担等各方面综合考虑,与治疗致盲性眼病重症患者相比,对疾病发生前或早期加大防控力度可能更为重要和合理;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汪润[3](2020)在《高血压患者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治疗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是否能改善远期预后一直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目的是在对高血压患者的长期随访中探讨轻度OSA对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中心选取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就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明确诊断高血压患者616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495例患者,根据AHI(Apnea hypopnea index,,AHI)分成3组:轻度OSA合并高血压组(n=89)为病例组,单纯高血压组(n=269)和中重度OSA合并高血压组(n=137)作为对照组。平均随访时间为7.5±2.3年,2019年1月-6月随访到365例,包括轻度OSA合并高血压组(n=66),单纯高血压组(n=196),中重度OSA合并高血压组(n=103),评估三组之间MACC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在高血压人群中,OSA组男性比例、BMI、腹围、甘油三酯、血糖、吸烟史、糖耐量受损/糖尿病史、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史、AHI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三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组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均低于单纯高血压组,三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7.5±2.3年后,MACCE发生率单纯高血压组9.7%,轻度OSA合并高血压组9.1%,中重度OSA合并高血压组24.3%,三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显示,中重度OSA合并高血压组发生MACCE的风险是轻度OSA合并高血压组的2.54倍(HR=2.54,95%CI 1.03-6.27,P=0.042),而轻度OSA合并高血压组比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受损/糖尿病史也会显着增加MACCE发生的风险(HR=2.73,95%CI 1.52-4.88,P=0.001)。2.在OSA合并高血压患者中,肥胖组(BMI≧28Kg/m2)发生的总心脑血管事件数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BMI<28Kg/m2),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方法显示肥胖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3.47倍(HR=3.47,95%CI=1.33-9.05,P=0.011)。3.在OSA合并高血压患者中,中老年组(年龄≧45岁)发生的总心脑血管事件数明显高于青年组(年龄<45岁),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性别、AHI因素后,中老年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着高于青年组(HR=2.57,95%CI 1.13-5.86,P=0.024)。结论1.在高血压患者中,合并轻度OSA不会增加MACCE发生的风险,合并中重度OSA发生MACCE的风险显着增加。1.在OSA合并高血压患者中,肥胖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着增加。2.在OSA合并高血压患者中,中老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着增加。

许玫[4](2020)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张仲景所着《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通过本次回顾性和现代文献的研究,总结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指征,适应病症,适用人群,方药的安全剂量使用,为今后国内外医者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精准和更安全有效地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出处,历代医家的方论,海内外的实验室研究和近现代的临床应用报道,以及药物的研究和其方证鉴别。并收集纳入古代医案22例,近现代医案672例,火神派医案76例,黄煌教授医案118例,日本医案13例,进行统计分析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疾病系统,症状与体征,应用剂量和加味合方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有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证研究。统计分析“适用人群”体质特征和“适用病症”,归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安全应用指征。结果:(1)麻黄附子细辛汤安全应用的人群特征。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适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人群以女性偏多。多见体形健壮偏胖,面色黄暗或发黑,无光泽,皮肤干燥,无汗,疲倦貌,面油,面浮肿,眼圈黑,口唇红,毛发浓密等特征。病人常见精神极度疲倦,表情淡漠,精神萎靡,无精打采,声音低弱,抑郁或焦虑烦躁神态,昏昏欲睡,反应迟钝。并有明显恶寒怕冷,流清涕,口不渴不欲饮水,痰液清稀,小便清长。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沉和脉沉细或微,脉沉紧。腹诊见腹部压痛和腹厚软。(2)麻黄附子细辛汤适用病症。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疾病涉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精神神经系统,五官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妇科及外感发热性疾病等。较为常见的疾病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心律失常,过敏性鼻炎,咽喉炎,耳聋,牙痛,支气管哮喘,肺炎,三叉神经痛,嗜睡症,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慢性疲劳综合症,抑郁症,荨麻疹,带状疱疹,无汗症,痤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雷诺综合征,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慢性前列腺炎,滑精,遗尿,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闭经,生长发育迟缓,糖尿病肾病,血栓性脉管炎,乳腺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以及外感发热等。典型症状指征包括怕冷,发热,无汗,浮肿,乏力,嗜睡,情绪低沉,哈欠多,咳喘,胸闷,心动过缓,心悸,身痛,头痛,流清涕,耳聋耳鸣,牙痛,流涎,口不渴,音哑,咽喉不利,食欲不振,皮肤瘙痒干燥,肢体痛痹,肢体颤抖,下肢浮肿无力,肢冷,便溏,小便清长,月经错后,痛经,不举等症状。结论:通过对几大类医案的统计,特别是黄煌教授医案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明确了麻黄附子细辛汤适用人群的体质特点,主治病症和如何安全有效应用的客观指征。

李昂[5](2019)在《基于Meta分析的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评价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类汤剂的临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此类药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Meta分析对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全面、系统的检索,收集相关临床试验,按照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MOOSE声明的推荐意见进行质量评分。运用RevMan5.3和Open Meta Analyst3.13软件分别进行对照试验Meta分析和单臂试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Meta分析,将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类汤剂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与常规西药比较,计算其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2.文献研究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整合与统计分析,包括对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类汤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的总结和对相关临床试验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将二陈汤加减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和温胆汤加减方作为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1.二陈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共检索到288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23个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二陈汤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干预组为单用中药治疗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干预组为中药联用西药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加权后,二陈汤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1‰,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是否联用西药、半夏剂量是否大于9g或10g、处方中是否含有除半夏外的有毒中药和不同半夏品种无关。二陈汤加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高血脂、二型糖尿病和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时,其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常规西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时,两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单独应用二陈汤加减方,以发生了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和嗜睡乏力居多,也会发生腹泻、纳差、皮疹、便秘等不良反应/事件。二陈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或中成药时,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为西药或中成药说明书标注或研究表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应用二陈汤加减方辅助西药治疗,能够减少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但有可能增加腹泻、纳差的发生风险。2.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共检索到491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51个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和眩晕时,干预组为单用中药治疗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为中药联用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头痛时,无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是否联用西药,干预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加权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眩晕和头痛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6‰。、16‰、42‰,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较小,且发生率与是否联用西药、处方中是否含有除半夏外的有毒中药无关。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眩晕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是否大于1Og无关。单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以发生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事件和头晕头痛居多,也会发生嗜睡乏力、口干口苦、盗汗等不良反应。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或中成药时,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为西药或中成药说明书标注或研究表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辅助西药治疗,能够减少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但有可能增加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头晕头痛、乏力、皮疹、咳嗽的发生风险。3.温胆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共检索到988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83个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无论是否联用西药,干预组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但有增加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失眠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小于西药,但有增加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温胆汤加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无论是否联用西药,干预组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在治疗精神类疾病时,对于锥体外系反应、失眠这两类不良反应/事件,无论是否联用西药,干预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对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嗜睡乏力、头晕头痛、口干和肝功异常,单用温胆汤加减方组与对照组的这几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联合西药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西药对照组。加权后,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失眠和消化系统疾病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17‰,19‰,发生率与是否联用西药无关。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失眠时,半夏剂量为9g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小于剂量为10g的发生率;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半夏剂量是否大于9g或1Og无关。单用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室性早搏、失眠、胃溃疡、纤维肌痛综合征、高尿酸血症和躯体化障碍时,常发生了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也发生了口干、头晕头痛、口干、眼涩、皮疹和面部潮红等反应;治疗精神类疾病时,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以失眠最多,也发生口干、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温胆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或中成药时,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为西药或中成药说明书标注或研究表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应用温胆汤加减方辅助西药治疗,能够减少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但有可能增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失眠、口干、皮疹、咳嗽和低血糖的发生风险。4.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共检索到145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37个临床试验研究,均治疗高血压。结果显示,治疗高血压时,对于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论是否联用西药,干预组均小于对照组。无论对照组是何种治疗方案,单用中药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加权后,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方治疗高血压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8‰,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是否联用西药、半夏剂量是否大于10g及半夏品种无关。单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方治疗高血压时,会发生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嗜睡乏力、口干、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联合西药或中成药时,所有不良反应/事件为西药或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方辅助西药治疗,能够减少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但有可能增加胃肠道不适的发生风险。研究结论基于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数据,二陈汤加减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和温胆汤加减方有良好的安全性,治疗精神类疾病时,应用温胆汤加减方能显着减少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中西药联用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风险,但温胆汤治疗失眠和心脑血管疾病时,应注意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失眠时,半夏剂量应尽量不大于9g。应用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时,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口干、眼涩等伤津症状和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等心脏毒性反应,有可能是半夏导致的,但症状均较轻。在应用祛痰剂之前要进行辨证,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观察疾病病情的变化,也要观察证型的变化,及时调整方剂组成及药物用量,避免伤津伤脾胃。

解加泳[6](2018)在《OSAS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上气道阻塞、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和睡眠结构紊乱为特征的疾病,研究发现OSAS与多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有关,但心律失常的多发类型及与OSAS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其可能的机制并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严重程度OSAS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心率变异性(HRV)的状况,检测OSAS患者血清多种炎性因子的水平,观察多导睡眠监测参数、炎症因子与其心律失常及HRV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第一部分,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兴化市人民医院因打鼾就诊的168例患者。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其分为对照组(AHI<5,n=31)、轻中度OSAS组(5≤AHI<30,n=55)和重度OSAS组(AHI≥30,n=82)。采集患者详细病史资料,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合并症的情况,所有患者完成整夜的多导睡眠图(PSG)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不同严重程度OSAS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心率变异性(HRV)的状况,比较BMI、血压、合并症的发生率、各型心律失常及HRV参数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HRV参数与夜间低氧指标的相关性。第二部分,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兴化市人民医院疑似OSAS患者141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其分为对照组(AHI<5,n=34)、轻中度OSAS组(5≤AHI<30,n=48)和重度OSAS组(AHI≥30,n=59)。采集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完成多导睡眠图监测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完成血常规、生化指标及血清hs-CRP、TNF-α、IL-6和IL-1β的检测。比较各项指标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并探讨炎症指标与PSG参数及HRV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第一部分,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轻中度OSAS组患者的BMI均低于重度OS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PSG监测入睡前,对照组和OSAS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无显着性差异(P>0.05),晨起时重度OSAS组SBP和DBP显着升高(P<0.05)。重度OSAS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7.3%vs 29.0%,P<0.05),轻中度OSAS组与重度OSAS组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糖尿病、肝病、吸烟史、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轻中度OSAS组相比,重度OSAS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着增加(P<0.05),主要表现为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和房室传导阻滞,其中房性早搏发生率显着高于轻中度OSAS组和对照组(P<0.05)、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的PSG参数因OSAS水平而异,与对照组及轻中度OSAS组相比,重度OSAS组在ODI、MI、T90和LSa O2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心率变异性(HRV)参数包括SDNN、SDNN指数、RMSSD、PNN50、LF、HF和LF/HF,OSAS组LF/HF显着高于对照组、SDNN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参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OSAS患者组AHI与SDNN呈负相关(r=-0.236,P=0.011);ODI与SDNN(r=-0.226,P=0.015)和RMSSD(r=-0.219,P=0.018)呈负相关,与LF(r=0.218,P=0.021)呈正相关;MI与SDNN呈负相关(r=-0.226,P=0.017),与LF呈正相关(r=0.197,P=0.041)。在OSAS患者组,LF/HF与AHI(r=0.238,P=0.013),ODI(r=0.318,P<0.001)和MI(r=0.278,P=0.004)呈正相关性。第二部分,与对照组相比,轻中度OSAS组年龄、性别比例、BMI、尿酸、TC、TG方面比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重度OSAS组在年龄、性别比例、BMI、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尿酸、FBS、TC、TG、LDL、HDL方面比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与轻中度OSAS组比较,重度OSAS组在性别比例、BMI、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尿酸、FBS、TC、TG、LDL、HDL方面比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心率变异性(HRV)参数包括SDNN、SDNN指数、RMSSD、PNN50、LF、HF和LF/HF,重度OSAS组和轻中度OSAS组SDNN、PNN50、HF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LF/HF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OSAS组和轻中度OSAS组PNN50、HF和LF/HF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炎症指标方面,轻中度OSAS组和重度OSAS组血清hs-CRP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轻中度OSAS组血清IL-1β显着高于重度OSAS组(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与ODI呈显着正相关性(r=0.209,P=0.013),与PNN50呈显着负相关性(r=-0.188,P=0.025),其他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心律失常在OSAS患者中十分常见,尤其是对于中重度OSAS患者,其发生机制与低氧血症导致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相关。应用PSG进行整夜睡眠监测是诊断OSAS的金标准,但HRV参数LF/HF比值可作为OSAS筛查的有力工具。(2)OSAS患者存在系统性炎性反应,随着OSAS程度升高,炎症反应加重,其中尤以血清hs-CRP最为突出;hs-CRP与PNN50呈显着负相关性,与ODI呈正相关性,结果提示炎症反应参与OSAS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发生。

李敏[7](2017)在《活血补心法治疗阳虚血瘀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活血补心法治疗阳虚血瘀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心内科就诊患者中选取124例病窦综合征患者,均给与活血补心法治疗,详细观察了解患者经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及心率变异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有效改善;心电图检测患者治疗后最慢心律、最快心律、平均心律、总心律均显着提高;患者治疗后交感神经张力程度与迷走神经张力程度均得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虚血瘀证病窦综合征患者经活血补心法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心率,并能改善窦房结生理功能。

周伟龙,张晓朦,张冰[8](2016)在《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安全问题分析与用药警戒思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旨在通过对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安全事件报道的系统梳理,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特点及原因,提出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的警戒与合理用药建议。方法:系统检索30年来国内外文献,收集和整理52味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的ADR/ADE文献,采用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学方法对该类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收集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ADR/ADE文献报道371篇,最终纳入290篇,案例836例。涉及ADR/ADE的中药饮片为28味,占活血化瘀类饮片数的53.85%。分析可见,活血化瘀类饮片损害人体多个器官及系统,其ADR/ADE的临床表现主要为A型及B型不良反应,偶见C型、D型。引起ADR/ADE的主要因素有过量使用、患者自行用药及机体因素等。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发生安全事件多见于马钱子和斑蝥。加强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的用药警戒,对提高该类饮片的安全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白云飞,林志健,张冰,张晓朦[9](2016)在《祛风湿类中药饮片安全问题分析与用药警戒思考》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系统梳理祛风湿类中药饮片安全事件报道,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特点及原因,提出祛风湿类中药饮片的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建议。方法:系统检索30年来国内外文献中关于48味祛风湿类中药饮片的ADR/ADE报道,采用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学方法对该类中药饮片的安全事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祛风湿类中药饮片ADR/ADE文献报道459篇,案例3 370例,涉及ADR/ADE的中药饮片为17味,占祛风湿类饮片数的35.42%。分析可见,祛风湿类饮片涉及的不良反应以A型、B型为常见,亦可见C型、D型,损害人体多个器官及系统。导致ADR/ADE的主要原因有过量、患者自行用药、服用方法不当等。结论:祛风湿类中药饮片发生安全事件相对较多,主要因素为自行用药。加强祛风湿类中药饮片的用药警戒,对提高该类饮片的安全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安静[10](2015)在《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法对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及对VIP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PSQI、SDS、SAS、中医症候评分的影响。同时观察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法对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患者的VIP值的影响,在探讨VIP与睡眠关系的同时为运用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法中药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化火型失眠症6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例给予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法中药颗粒制剂,煮沸5分钟后饮用,每日三餐后一小时各饮用100毫升,每日一剂。对照组每日临睡前给佐匹克隆7.5㎎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4周的中医证候积分、PSQI、SDS、SAS、以及VIP值的变化。结果治疗效果评价:①临床疗效:本研究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0%,较对照组73.3%低,比较观察两组差异(P>0.05),根据结果说明两组药物在治疗肝郁化火型的失眠患者的临床总疗效接近;②中医证候疗效:本课题中治疗组(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法中药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3.33%,和对照组的此值33.33%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经专业处理二者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P<0.01),可见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法中药较佐匹克隆有一定的优势。疗效性指标评估:①PSQI总分及各成份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PSQI各因子及总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到治疗第二周,差别逐渐出现,治疗组和对照组在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至治疗第四周时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异则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PSQI总评分在治疗第二周以及第四周时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是,在PSQI睡眠质量因子评分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至治疗第四周时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PSQI评分方面两组并未显出明显的差别。但是随着治疗时间推移,治疗组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就显出了和对照组相比较突出的优势(P<0.05)。②SAS、SDS评分对比:两组间该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同组相比,此二值评分差别存在(P<0.05);治疗四周后,治疗组在改善SDS评分方面表现出了对照组不可比拟的优势(P<0.01)。③中医症候积分:两组证候积分在治疗前组间之间对比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而到了治疗2周后统计发现,治疗组改善了每个中医证候积分,到了第四周,治疗组对于各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了(P<0.05或P<0.01);对照组仅改善睡眠不安、多梦症候(P<0.05);治疗2周以及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证候积分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验室指标观察:VIP值,在治疗前,两组间VIP数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至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的VIP值与健康组对比,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二组在治疗4周后,随着睡眠质量的改善,VIP的数值也随之上升,某种程度上支持VIP与睡眠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实验数据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VIP的改善方面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效果基本相仿。结论本研究表明,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疗效显着,与西药佐匹克隆的疗效相当。但是在改善患者睡眠的同时,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法同时可以改善相关的中医症候,对机体总体状态的调节较西药佐匹克隆有优势。另外通过实验数据显示,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法与西药佐匹克隆在改善睡眠的同时均能使VIP的值升高,二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支持了VIP与睡眠有相关性的理论。

二、心律失常患者慎服哪些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律失常患者慎服哪些药(论文提纲范文)

(1)程晓昱以养心平悸基础方加减治疗心悸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病因病机特点
治疗方药
    1 主方及随证加减
    2 方药分析
    3 现代药理
诊治特色
    1 心肝同治
    2 顾护脾胃
    3 因时制宜
    4 结合舌诊
    5 擅用虫药
    6 用药特色
    7 衷中参西
验案举隅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切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和糖网发病风险预测技术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论文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基于人工智能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风险预测分析技术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老龄化社会常见致盲性眼底病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高血压患者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个人简历
    二 教育、工作经历
    三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概论
    1. 文献研究背景
        1.1 关于麻黄附子细辛汤
        1.2 少阴病论述
    2. 国内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研究和应用
        2.1 国内现代药理研究
        2.2 国内临床研究与应用
    3. 日本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研究和应用
        3.1 日本医家方论
        3.2 日本现代药理研究
        3.3 日本临床研究与应用
    4. 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物研究
        4.1 麻黄
        4.2 附子
        4.3 细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文献收集与纳入标准
        1.1 文献收集来源
        1.2 纳入标准
    2. 资料收集项目
    3. 资料整理
    4. 统计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古代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1.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1.3 症状统计分析
        1.4 舌象统计分析
        1.5 脉象统计分析
    2. 国内近现代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分析
        2.2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2.3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2.4 症状统计分析
        2.5 体征统计分析
        2.6 近现代医案麻黄、附子、细辛药物应用剂量统计
        2.7 近现代医案原方、加味、合方统计
        2.8 近现代医案麻黄附子细辛汤常用加味药物统计
    3. 火神派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分析
        3.2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3.3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3.4 症状统计分析
        3.5 体征统计分析
        3.6 火神派医案麻黄、附子、细辛药物应用剂量统计
        3.7 火神派医案原方、加味、合方统计
        3.8 麻黄附子细辛汤常用加味药物统计
    4. 黄煌教授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
        4.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4.3 症状统计分析
        4.4 体征(舌象、脉象、腹诊)统计分析
        4.5 黄煌教授医案麻黄、附子、细辛应用剂量统计
        4.6 原方、加味、合方统计分析
        4.7 服用方法与煎煮
    5. 日本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性别与年龄比例与统计分析
        5.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5.3 症状统计分析
        5.4 舌象统计分析
        5.5 脉象统计分析
        5.6 腹诊统计
第四章: 讨论
    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
        1.1 方论
        1.2 方证的概念
        1.3 “方-病-人”思维模式
    2.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病机分析
        2.1 中医病机分析
        2.2 方证病机分析
        2.3 现代医学病机分析
    3.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医案总结
        3.1 主治疾病
        3.2 症状指证
        3.3 体征指征
        3.4 适用人群
        3.5 黄煌教授推荐处方和注意事项
        3.6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医案分析
        3.7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关键点
        3.8 黄煌教授经验介绍
    4. 类方方证鉴别
        4.1 麻黄附子甘草汤
        4.2 麻黄附子汤
        4.3 麻黄汤
        4.4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4.5 附子汤
        4.6 桂枝加附子汤
        4.7 大黄附子汤
        4.8 桂枝芍药知母汤
        4.9 四逆汤
        4.10 真武汤
    5. 安全应用与注意事项
        5.1 如何安全和有效的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5.2 掌握麻黄、附子、细辛三味中药的药性,安全剂量应用
        5.3 注意事项
    6.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海外的实际应用和规管
    7. 结论
        7.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
        7.2 创新点
        7.3 展望
        7.4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医案名称规范
    附录2 古代医案摘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Meta分析的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半夏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综述二 含半夏的祛痰剂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介绍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一、二陈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文献纳入及其基本特征
        3. 二陈汤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4. 二陈汤加减方治疗其他疾病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5. 二陈汤加减方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分析
        6. 讨论
    二、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文献纳入及其基本特征
        3.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4.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眩晕的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5.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头痛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6.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脑梗塞、脑卒中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析
        7.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分析
        8. 讨论
    三、温胆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文献纳入及其基本特征
        3.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4.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失眠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5.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6.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精神类疾病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7.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其他疾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析
        8. 温胆汤加减方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分析
        9. 讨论
    四、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OSAS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OSAS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炎性因子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OSAS与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主要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论文和科研情况
致谢

(7)活血补心法治疗阳虚血瘀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比较
    2.2 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情况
    2.3 心率变异性分析
3 讨论

(8)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安全问题分析与用药警戒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
    1.资料来源
    2.检索策略
方法
    1.文献整理与数据分析
    2.ADR/ADE关联关系评价方法
结果
    1.基本情况
    2.患者一般情况
    3.ADR/ADE的关联性评价
    4.ADR/ADE涉及的活血化瘀类饮片情况
        4.1 ADR/ADE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4.2 ADR/ADE的转归情况
讨论
    1.活血化瘀类饮片发生ADR/ADE的特点
    2.活血化瘀类饮片安全问题分析
    3.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合理用药与警戒思考
        3.1药材采制与贮存
        3.2用法用量
        3.3使用禁忌
        3.4用药警戒示例

(9)祛风湿类中药饮片安全问题分析与用药警戒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
    1.资料来源
    2.检索策略
方法
    1.文献整理与数据分析
    2.ADR/ADE关联关系评价方法
结果
    1.基本情况
    2.ADR/ADE的关联性评价
    3.ADR/ADE涉及的祛风湿类饮片情况
        3.1 ADR/ADE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3.2 ADR/ADE的转归情况
    4.患者一般情况
讨论
    1.祛风湿类饮片发生ADR/ADE的特点
    2.祛风湿类饮片的安全问题分析
    3.祛风湿类饮片的合理用药与警戒思考
        3.1药材采制与贮存
        3.2用法用量
        3.3使用禁忌
        3.4用药警戒示例

(10)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法对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及对VIP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病例选择
2.研究方法
    2.1 病例采集
    2.2 治疗方法
    2.3 临床观察指标
    2.4 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
    2.5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4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
    3.5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3.6 两组治疗前后PSQI总分及各成份积分比较
    3.7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
    3.8 实验室数据的比较
    3.9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
4.讨论
    4.1 祖国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4.2 现代医学对失眠症认识
    4.3 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法中药组方分析
    4.4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分析
5.结论
6.创新之处
7.研究过程中不足之处及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心律失常患者慎服哪些药(论文参考文献)

  • [1]程晓昱以养心平悸基础方加减治疗心悸经验[J]. 蒋文君,程晓昱.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05)
  •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切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和糖网发病风险预测技术探索[D]. 齐飞.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高血压患者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D]. 汪润.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4]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D]. 许玫.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基于Meta分析的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D]. 李昂.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6]OSAS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D]. 解加泳. 苏州大学, 2018(12)
  • [7]活血补心法治疗阳虚血瘀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及机制研究[J]. 李敏. 四川中医, 2017(07)
  • [8]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安全问题分析与用药警戒思考[J]. 周伟龙,张晓朦,张冰.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11)
  • [9]祛风湿类中药饮片安全问题分析与用药警戒思考[J]. 白云飞,林志健,张冰,张晓朦.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10)
  • [10]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法对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及对VIP的影响[D]. 安静.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5(02)


半夏论文 对照组论文 附子汤论文 半夏汤论文 高血压的症状论文

上一篇:知识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台湾客机53年来首飞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