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陈欣,孙蓉媛,张柏文,徐英洁,张蕊[1](2021)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北京大学滨海医院)急诊留观病房收治的106例AECOP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3)和治疗组(n=53)。对照组给予硫酸特布他林气雾剂吸入治疗,0.5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3 mL/次,2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典型表现的缓解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咳嗽和咳痰的评估问卷(CASA-Q)总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问卷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深吸气量(IC)及血清和肽素(copeptin)、总抗氧化能力(TA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是94.3%,较对照组81.1%显着提高(P<0.05)。治疗组各项典型表现(喘息、咳痰、咳嗽、肺部哮鸣音)的缓解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ASA-Q总分均显着增加,CAT问卷评分则显着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CASA-Q总分、CAT问卷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FEV1占预计值、MVV、IC值均较本组治疗前显着提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参数值的提高作用较同期对照组更显着(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opeptin、8-OHdG及ET-1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着下降,但血清TAC、GSH-Px水平则均显着上升(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特布他林治疗AECOPD总体疗效确切,能安全有效且迅速地缓解患者呼吸道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可能与机体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显着减轻有关。

许红飞,刘艳春,王春鲜[2](2021)在《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和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AECOPD的疗效及对血清LTB4、IL-6、PCT和SOD水平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和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收治的122例AECOPD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61)与对照组(n=61)。其中对照组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疗程均为14 d。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观察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及血清LTB4、IL-6、PCT和SOD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1%(58/61)]显着高于对照组[83.6%(51/61)](χ2=4.219,P<0.05)。在各项典型临床表现(咳、痰、喘和肺部哮鸣音)的缓解时间上,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显着缩短(t=8.075、9.010、6.810、4.969,P值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EV1%pred、FEV1/FVC均显着升高(P值均<0.05),FeNO水平和CAT评分则均显着降低(P值均<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EV1%pred、FEV1/FVC的改善,FeNO水平和CAT评分的降低均更显着(t=3.512、2.504、7.025、4.372,P值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LTB4、IL-6和PCT含量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值均<0.05),而血清SOD水平均显着增高(P值均<0.05);但治疗后,观察组血清LTB4、IL-6和PCT浓度较同期对照组均显着降低(t=3.621、4.020、10.275,P值均<0.05),血清SOD水平则显着增高(t=4.124,P<0.05)。2组不良反应均少而轻微。结论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和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AECOPD的整体疗效满意,能迅速控制患者呼吸道临床表现,明显改善肺功能,这很可能与该联合用药方案能进一步降低FeNO及血清LTB4、IL-6和PCT水平,增强血清中SOD活性有关。

杨中澜,王敏,周莉莉,周志刚,汪兰,夏新华[3](2021)在《乙酰半胱氨酸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文中认为乙酰半胱氨酸(NAC)在临床常用于祛痰和解救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具有抗氧化、抗炎、扩张微血管、保护核酸分子、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在临床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药物性肝损伤等。本文对NAC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同剂型制剂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可为乙酰半胱氨酸的临床应用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胡晨阳,翟成凯,翟飞,韩飞,朱琳琳[4](2021)在《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效果及其对肺功能、炎性因子指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肺间质纤维化(PIF)的效果及其对肺功能、炎性因子指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采用抛硬币的方法将10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指标、VEGF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单位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A%)水平提升,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提升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 (IL-6)、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在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着(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具有显着效果,可以提高COPD并PIF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降低气道内的炎症因子的生长,抑制血管内皮因子的再生,延缓患者的存活率。

张远浩[5](2021)在《乐果暴露致小鼠骨骼肌氧化损伤及N-乙酰半胱氨酸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乐果是目前最为常见有机磷农药之一,一旦进入机体后,可引起多种组织和器官的损伤。氧化应激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一个重要机制。目前,有机磷农药中毒仍是全世界关注的公共问题,由于乐果为脂溶性物质,可经无损的皮肤进入机体,对机体造成损伤,但其经皮肤暴露对机体造成损害尚未有研究。骨骼肌是体内数量最多的组织,具有支持机体运动、姿势维持以及适应代谢的作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作为一种常见的巯基供给体,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凋亡的作用,在临床上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本试验从体内和体外研究乐果对骨骼肌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的影响及N-乙酰半胱氨酸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揭示乐果的肌肉毒性,为乐果接触人群和动物的安全防护提供理论依据。1.乐果致C2C12细胞氧化损伤的研究为探究乐果对C2C12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用不同浓度乐果处理C2C12细胞24h,用CCK-8法、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RTCA)检测细胞活率,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核和细胞骨架形态,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试剂盒检测MDA含量及抗氧化酶SOD、GSH-Px、CAT的活力,Westre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6 mM乐果作用细胞24 h能极显着降低细胞存活率(P<0.01);细胞核及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呈剂量依赖性;随着乐果浓度增加,MDA的含量显着或极显着上升(P<0.05或P<0.01),SOD、GSH-Px、CAT活力显着或极显着下降(P<0.05或P<0.01);乐果处理组Bax/Bcl-2的比值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蛋白的表达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结果表明:乐果影响C2C12细胞的增殖,对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产生损伤,诱导C2C12细胞发生氧化应激,促进细胞凋亡。2.N-乙酰半胱氨酸在乐果致C2C12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为探究NAC在乐果致C2C12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0.6 mM乐果与0.4 mMNAC单独或共处理细胞,用CCK-8法、RTCA检测细胞活率,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核和细胞骨架形态,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试剂盒检测MDA含量及抗氧化酶SOD、GSH-Px、CAT的活力,Westre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乐果组相比,乐果与NAC共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显着上升(P<0.05);细胞核和线粒体的损伤有所缓解;MDA的含量极显着下降(P<0.01),SOD、GSH-Px、CAT 活力显着上升(P<0.05);Bax/Bcl-2 的比值极显着下降(P<0.01),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结果表明:NAC可减轻乐果引起的C2C12细胞损伤程度,恢复细胞的增殖活性及结构,缓解乐果引起的细胞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3.乐果致小鼠骨骼肌氧化损伤的研究用体内试验进一步验证乐果致小鼠骨骼肌氧化损伤,将32只雄性Balb/c小鼠适应饲养1周后称重随机分为四组,剃除背毛并每天定时涂抹0.1 mL左右(根据小鼠体重而定)的生理盐水或低、中、高剂量(分别为20、50、100 mg/kg)的乐果溶液,每日一次,连续15周。每周记录小鼠体重、饮水量和采食量。试验结束后,禁食12 h,摘除眼球采血制备血清;剖检分离小鼠四肢,剔除脂肪、筋膜和骨头,收集骨骼肌。一部分保存于-80℃冰箱,一部分用4%多聚甲醛固定液固定,另一部分用2.5%戊二醛固定液固定。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骨骼肌中乐果含量,生化仪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石蜡切片观察骨骼肌组织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试剂盒检测骨骼肌相关抗氧化指标,Westren Blot检测骨骼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乐果处理组的体重、日粮摄入量及饮水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骨骼肌中无乐果残留,而乐果处理组乐果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乐果剂量增加,小鼠血清CK活性显着上升(P<0.05);血清LDH活性无显着性差异(P>0.05);石蜡切片结果未见明显病变;超微结构显示乐果处理组细胞核皱缩、变形,线粒体嵴断裂、模糊,甚至消失,大量线粒体呈空泡化;MDA含量的极显着上升(P<0.01),SOD、GSH-Px、CAT的活力显着或极显着下降(P<0.05或P<0.01);乐果处理组Bax/Bcl-2的比值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结果表明:乐果能经皮肤暴露在小鼠骨骼肌中残留,并造成骨骼肌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4.N-乙酰半胱氨酸在乐果致小鼠骨骼肌氧化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用体内试验进一步验证NAC在乐果致小鼠骨骼肌氧化损伤中的作用,将32只龄雄性Balb/c小鼠饲养1周后剃除背毛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每天在背部涂抹一次0.1 mL左右(根据小鼠体重而定)的生理盐水,自由饮用普通水。乐果组:每天在背部涂抹一次100 mg/kg剂量的乐果溶液,自由饮用普通水。乐果+NAC组:每天在背部涂抹一次100 mg/kg剂量的乐果溶液,自由饮用NAC水;NAC组:每天在背部涂抹一次0.1 mL左右(根据小鼠体重而定)的生理盐水,自由饮用NAC水,连续15周。每周记录小鼠体重、饮水量和采食量。试验结束后,禁食12h,摘除眼球采血制备血清;剖检分离小鼠四肢,剔除脂肪、筋膜和骨头,收集骨骼肌。一部分保存于-80℃冰箱,一部分用4%多聚甲醛固定液固定,另一部分用2.5%戊二醛固定液固定。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骨骼肌中乐果含量,生化仪测定血清CK和LDH活性,石蜡切片观察骨骼肌组织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试剂盒检测骨骼肌相关抗氧化指标,Westren Blot检测骨骼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乐果+NAC组与乐果组相比,体重、日粮摄入量及饮水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骨骼肌中乐果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血清CK活性显着下降(P<0.05),血清LDH活性无明显变化;石蜡切片结果未见明显病变;超微结构显示细胞核皱缩有所缓解,线粒体形态结构基本正常;MDA含量极显着下降(P<0.01),SOD、GSH-Px、CAT的活力显着或极显着上升(P<0.05 或P<0.01);Bax/Bcl-2 的比值极显着下降(P<0.01),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结果表明:NAC可以缓解乐果造成的骨骼肌氧化损伤及凋亡。

吴旭[6](2021)在《NAC/RvD1抑制H2O2诱导的COPD患者气道上皮细胞炎症性黏液高分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最突出的特征是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这种不完全可逆是渐进式的发展。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是COPD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针对氧化应激这个靶点对于缓解COPD患者症状、减慢疾病发展、改善预后都是有意义的。本课题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或消退素D1(Resolvin-D1,RvD1)抑制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COPD患者气道上皮细胞(Diseased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 of COPD,DHBE)炎症反应和黏液高分泌的分子机制,为COPD患者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DHBE细胞的分离、鉴定和培养,不同浓度梯度(0-500μmol/L)的H2O2处理DHBE细胞,MTT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梯度下IKKβ和NF-κB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寻找最佳刺激浓度。最终以300μmol/L H2O2刺激DHBE细胞制备体外氧化应激模型,利用NAC和RvD1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KK?和NF-κB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q RT-PCR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q RT-PCR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黏蛋白5AC(MUC5AC)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2O2刺激DHBE细胞后,H2O2组氧化应激水平明显提升,具体表现为ROS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p-IKK?和p-NF-κB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5),NF-κB信号通路活化,细胞内TNF-α、IL-8 m RNA水平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8、TNF-α蛋白水平增多(P<0.001),免疫荧光结果表明MUC5AC的表达量增多(P<0.001)。NAC或RvD1预处理DHBE细胞,结果发现NAC或RvD1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阻断了NF-κB信号通路,显着抑制了H2O2诱导的IL-8、TNF-α和MUC5AC表达(P<0.01)。结论:氧化应激参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NAC、RvD1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在氧化应激对DHBE细胞炎症和黏液高分泌反应中发挥保护效应,改善了炎症性黏液高分泌,NAC、RvD1可能是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候选药物。

常东歌[7](2020)在《依达拉奉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COPD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COPD患者治疗作用的研究,包括对氧化应激、诱导痰IL-33、血清SP-D及Th17/Treg的干预作用。资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该院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验方法分为两组,各49例。观察组男30例,女19,年龄(66.52±6.31)岁,对照组男32例,女17例,年龄(67.02±6.62)岁。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如止咳、化痰、平喘、吸氧、抗感染等;于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予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急性发作次数、再入院率及治疗前、疗程结束后血气分析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诱导痰IL-33、血清SP-D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Th17/Treg,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结果(1)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88%VS77.55%)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前Pa O2、Pa CO2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Pa O2、Pa CO2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前SOD、MDA、NO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SOD、NO、MDA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治疗前诱导痰IL-33、血清SP-D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诱导痰IL-33、血清SP-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CD3+、CD4+、CD4+/CD8+、CD8+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6)两组治疗前Th17细胞、Treg、Th17/Tre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Th17细胞、Th17/Treg、Treg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7)治疗2周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4%与对照组8.1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随访3个月,统计出院后3个月内患者急性加重的次数及再入院率;观察组再入院率、急性加重例次低于对照组(P<0.05);(9)两组治疗前对比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通过抗炎及抗氧化作用,有效改善血气分析、免疫功能,调节IL-33、血清SP-D水平及Th17/Treg,减少急性加重例次及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较为显着。

张倩文[8](2020)在《N-乙酰半胱氨酸对社区获得肺炎氧化应激、炎症和影像吸收的作用》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肺炎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发展和应用及诊疗技术的提高,肺炎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下呼吸道感染占感染性疾病死亡的近35%,每年导致近400万成人和儿童的死亡,与其他感染相比造成更大的疾病负担1。根据文献报道,社区获得性肺炎在美国死亡原因中排第7位2。社区获得性肺炎仍然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年龄增加肺炎发病率增加,并且肺炎的病死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4。并且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已经成为严重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改善肺炎的疾病过程,减轻疾病过程中的损伤有重要的意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微生物入侵、免疫防御系统的激活、炎症反应及炎症的吸收消散等机制。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启动初始防御机制,活化的吞噬细胞大量涌入下呼吸道,细菌被吞噬后,诱发吞噬细胞内“呼吸爆发”反应,引起活性氧的生成和释放,产生并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募集并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趋化中性粒细胞从血管内向肺泡或气道转移24,发挥重要的抗感染作用。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利用ROS杀灭病原微生物,维系并增强炎症反应。但在这种情况下,机体内氧化剂生成和抗氧化防御之间出现不平衡,即出现氧化应激。对于肺炎患者来说,大量病原体的入侵导致体内氧化应激增加,是机体清除细菌的一种重要机制,但过度的活性氧的产生将导致组织损伤,包括脂质、蛋白质和DNA的氧化损伤,可引起细胞功能紊乱、细胞损伤和细胞死亡。氧化应激与炎症密切相关,可以影响肺部炎症的分子机制,刺激促炎因子产生,调节许多细胞信号通路,导致转录因子的激活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当炎症反应发生不受控制,这些炎症介质和炎性因子可引起过度的细胞、组织损伤,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氧化应激是肺炎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所以减轻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是减轻相关损伤并提高预后的重要手段。目前许多学者提出了在疾病的常规治疗中联合抗氧化治疗可提高预后的观点。N-乙酰半胱氨酸是一种含巯基的还原剂,是谷胱甘肽的前体,具有直接抗氧化作用和间接抗氧化作用。其游离巯基与活性氧作用并清除活性氧发挥直接抗氧化作用21。间接抗氧化作用是其作为谷胱甘肽前体,提供半胱氨酸以增加细胞内谷胱甘肽浓度。N-乙酰半胱氨酸还能够调节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从而影响许多通路如转录因子NF-κB途径来减低炎症反应。通过抗氧化和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N-乙酰半胱氨酸具有改善气道黏液分泌、调节免疫系统等作用75。而且NAC能减少肺泡上皮细胞凋亡,促进凋亡细胞清除和减少胶原沉积,有利于保护肺组织细胞,促进炎症吸收。有许多临床研究报道N-乙酰半胱氨酸改善了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12,也有H1N1流感患者中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受益的报道22。但是目前关于肺炎患者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对其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和肺炎吸收的作用临床报道不多,所以本研究旨在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氧化和炎症水平的作用,为临床中减轻肺炎的氧化和炎性损伤提供指导。目的通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浆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常规治疗(抗感染、祛痰)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NAC)与单纯常规治疗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氧化应激、炎性因子的影响;通过对咳嗽、咳痰量与痰液性状评分及肺炎的胸部影像学评分,评价联合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对临床症状和肺炎吸收的影响;从而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作用,为临床中减轻肺炎的氧化和炎性损伤提供参考。方法连续性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于威海市立医院呼吸科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86例。CAP临床诊断标准174:1.社区获得性感染,年龄≥18岁。2.临床表现:(1)新发咳嗽、咳痰,或者原有的呼吸道疾病出现症状加重;(2)发热;(3)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或出现肺实变的体征;(4)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10×109/L或者下降<4×109/L,出现或不伴核左移。3.胸部影像学表现:新发浸润影、磨玻璃影、肺叶或肺段的实变、肺间质改变或合并胸腔积液。符合上述第1、3和2中任何1项,除外其他疾病如肺肿瘤、淋巴瘤肺浸润、肺栓塞肺梗死、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病、肺结核、肺水肿、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等可临床诊断。过程中排除年龄≥70岁、严重肥胖(体重指数BMI≥32)、大量吸烟史(吸烟指数≥200)、患多种其他系统疾病、肺炎PSI评分IV-V、考虑病毒性肺炎、纳入前已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29例,排除最终诊断为结核、治疗后拒绝复查胸部CT、中途拒绝继续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或其他原因退出的患者18例,最终39例患者完成研究。纳入时采用分层的方法,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合并症)及是否吸烟进行分层,每层随机分配患者于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组)和不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组(非NAC组)。非NAC组接受肺炎常规治疗。肺炎常规治疗药物包括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化痰药(溴己新、氨溴索)。NAC组接受肺炎常规治疗和NAC 600mg/次日2次口服(1200 mg/日)。N-乙酰半胱氨酸(600mg/片)由海南赞邦制药有限公司(意大利赞邦集团)提供。2组患者均经过10天的用药,整个用药过程无NAC剂量增减,期间监测有无NAC相关副作用及药物相互作用。纳入当日和治疗3日后对2组患者进行咳嗽、咳痰量、痰液性状评分和临床效果综合评价。2组患者均于纳入当日及治疗7日采集静脉血标本4ml,用以测定血浆MDA、TAOC、SOD和TNF-α水平。纳入24小时内和治疗10天对患者行胸部CT检查。用半定量分析评估肺炎影像吸收情况。主要终点指标为NAC组与非NAC组患者相比,治疗后血浆氧化应激和炎症参数MDA、TAOC及TNF-α水平变化程度;次要终点指标为NAC组较非NAC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咳嗽、咳痰、痰液黏度改善程度,胸部CT影像学变化程度。结果治疗3天后NAC组与非NAC组患者咳嗽症状(p=0.315)和咳痰量(p=0.130)改善无统计学差异,但痰液性状的改善有明显差别(p=0.012),总体临床症状效果评价NAC组与非NAC组虽然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但是NAC组显示出有更好的趋势(p=0.058)。治疗7天NAC组比非NAC组血浆MDA和TNF-α水平下降更明显(MDA:NAC组治疗前 3.20±1.43nmol/ml,治疗后 2.01±0.74nmol/ml,非 NAC 组治疗前3.14±1.66nmol/ml,治疗后 2.71±1.17nmol/ml;p 0.004。TNF-α:NAC组治疗前 26.96±6.52 pg/ml,治疗后 17.02±4.13pg/ml;非 NAC 组治疗前25.27±8.15pg/ml,治疗后 19.02±4.76pg/ml,p<0.001),T-AOC 水平在 NAC组有更明显地升高(NAC组治疗前5.92±3.50 U/ml,治疗后10.07±3.17 U/ml;非 NAC 组治疗前 7.47±3.89U/ml,治疗后 8.74±4.37 U/ml;p 0.005)。但 2组治疗后血浆SOD活性变化无统计学意义(NAC组治疗前58.07±29.80 U/ml,治疗后 64.96±40.11U/ml;非 NAC 组治疗前 63.73±33.04U/ml,治疗后66.93±35U/ml;p=0.368)。治疗10天2组胸部CT阴影吸收≥50%的患者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NAC组12例,非NAC组8例,p=0.429)。2组治疗后胸部CT评分变化亦无统计学意义(p 0.503)。整个治疗过程,每位患者均未产生NAC相关的副作用。结论1.N-乙酰半胱氨酸能够有效地减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体内MDA、TNF-α水平,提高总抗氧化能力水平,对减轻社区获得肺炎过程中氧化应激和炎性损伤有积极意义。2.N-乙酰半胱氨酸可有效地改善痰液性状,减轻痰液黏度,有助于感染时黏痰分泌等临床症状的改善。而呼吸道总体症状的改善,也主要归因于痰液黏度改善。3.社区获得肺炎时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600mg日2次在10天时未能更有效地改善胸部影像学吸收情况。但提示这方面研究可能需要在增大样本量基础上着重针对缓慢吸收肺炎患者、增加NAC的剂量和疗程、选取恰当的影像学观察节点,为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经验。意义N-乙酰半胱氨酸在社区获得肺炎抗氧化抗炎治疗方面有积极意义,拓展了 N-乙酰半胱氨酸在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中减轻肺部感染患者的氧化和炎性损伤治疗提供思路。

张明洋[9](2019)在《富露施联合信必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中重度稳定期患者在应用富露施(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联合信必可(布地奈德福莫特罗Budesonide/Formoterol)治疗后肺功能(FEV1/FVC、FEV1%pred)、血气分析(PaCO2、PaO2)、CAT评分(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CAT)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并记录观察期间入组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评估富露施联合信必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观察对象搜集2017年12月01日—2018年12月31日于我院呼吸内科经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28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320ug/9 ug 2/日,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600mg 2/日泡水冲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2研究方法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肺功能(FEV1/FVC、FEV1%pred)、血气分析(PaCO2、PaO2)、CAT评分,血清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GraphPad Prism 5绘制图形,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特征1)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IM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肺功能(FEV1/FVC、FEV1%pred)、血气分析(PaCO2、PaO2)、肺功能等级人数以及SOD、IL-8、TNF-α、CAT评分,组间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疗效分析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EV1%pred、PaO2、SOD较治疗前显着上升(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AT评分、PaCO2、IL-8、TNF-α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3对照组的疗效分析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FEV1/FVC、FEV1%pred、PaO2、SOD较治疗前显着上升(P<0.05);2)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CAT评分、PaCO2、IL-8、TNF-α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4观察组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比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EV1%pred、PaO2、SOD比对照组患者升高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CAT评分、PaCO2、IL-8、TNF-α比对照组患者下降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因素对临床疗效(CAT评分)的分析1)不同性别对观察组CAT评分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CAT评分的下降程度要大于男性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年龄段对观察组CAT评分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70岁患者组的CAT评分下降程度要高于>70岁患者组,经统计学分析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富露施联合信必可治疗COPD中重度稳定期患者效果良好且优于单独应用信必可。2富露施联合信必可改善COPD中重度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临床症状、血清氧化应激、炎症水平以及减少稳定期急性加重次数,并且显着且优于单独应用信必可。3性别及年龄的差异对观察组治疗中临床疗效有影响,女性患者及≤70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着。图6幅;表17个;参130篇。

朱晓颖[10](2019)在《氧化应激因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清中氧化应激因子8-羟基脱氧鸟苷酸(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rostaglandinF2α,8-iso-PGF2α)、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Superoxide Dismutase,T-SOD)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伴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临床意义,为临床COPD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提供新的预防和治疗思路。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呼吸科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均需要通过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进行认知领域的评估,根据量表评分的结果选出COPD伴认知功能障碍者53例为病例组及单纯COPD组53例为对照组,将两组分别进行一般临床资料、血气分析、肺功能等分析,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immunoassay,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8-OHdG、3-NT、8-iso-PGF2α、T-SOD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上述因子在COPD伴认知功能障碍筛查中的临床价值。将数据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COPD伴认知障碍组与单纯COPD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及受教育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2 COPD伴认知障碍组与单纯COPD组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血气分析比较,PH值、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aCO2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PD伴认知障碍组PaCO2水平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P<0.05)。4两组肺功能的比较,FEV1/FVC及FEV1%pr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COPD伴认知障碍组的8-iso-PGF2α、8-OHdG、3-NT水平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T-SOD活性明显低于单纯CO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对COPD伴认知功能障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吸烟指数与COPD合并认知障碍无关,而PaCO2、T-SOD、3-NT、8-OHdG、8-iso-PGF2α均与COPD伴认知障碍有关系,其中8-OHdG与COPD合并认知障碍的关系最为密切。7 8-OHdG水平预测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0(95%CI 0.687,0.873),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5%和92.5%。8 8-OHdG联合T-SOD预测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 0.801,0.935),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和67.9%。结论1 8-OHdG、3-NT、8-iso-PGF2α、T-SOD与COPD患者合并认知障碍相关,8-iso-PGF2α、8-OHdG、3-NT水平增高,COP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性增高,T-SOD水平下降,COP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性增高。2 8-OHdG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COPD患者患认知功能障碍,但敏感度低,8-OHdG及T-SOD联合预测COPD患者患认知功能障碍可显着提高敏感性。图2幅;表18个;参135篇。

二、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药物
    1.3 分组和治疗方法
    1.4 疗效判定标准[6]
    1.5 观察指标
        1.5.1 症状缓解时间
        1.5.2相关评分
        1.5.3 肺功能指标
        1.5.4 血清学指标
    1.6 不良反应观察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典型表现缓解时间比较
    2.3 两组CASA-Q总分、CAT问卷评分比较
    2.4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2.5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2.6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3)乙酰半胱氨酸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理作用
    1.1 抗氧化作用
        1.1.1 直接抗氧化作用
        1.1.2 间接抗氧化作用
        1.1.3 对二硫化物的还原作用
    1.2 抗炎作用
    1.3 扩张微血管作用
    1.4 保护核酸分子的作用
    1.5 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作用
    1.6 抗生物膜作用
2 临床应用
    2.1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2.2 黏液溶解剂
    2.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2.4 肺间质纤维化(IPF)
    2.5 急性肺损伤
    2.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2.7 囊性纤维化(CF)
    2.8 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
    2.9 药物性肝损伤(DILI)
    2.10 其他临床应用
3 不同剂型研究
    3.1 吸入制剂
    3.2 口服制剂
    3.3 注射剂
    3.4 其他新剂型
4 讨论

(4)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效果及其对肺功能、炎性因子指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炎性因子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5)乐果暴露致小鼠骨骼肌氧化损伤及N-乙酰半胱氨酸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有机磷农药的研究进展
        1 有机磷农药的简介
        2 有机磷农药毒性机制
        3 有机磷农药的接触途径
        3.1 消化道摄入
        3.2 呼吸道吸入
        3.3 皮肤接触
        4 有机磷农药毒性的研究进展
        4.1 神经系统毒性
        4.2 消化系统毒性
        4.3 呼吸系统毒性
        4.4 视觉系统毒性
        4.5 生殖毒性
        5 乐果的使用及现状
    第二章 骨骼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第三章 N-乙酰半胱氨酸的研究进展
        1 N-乙酰半胱氨酸简介
        2 N-乙酰半胱氨酸的抗氧化作用
        3 N-乙酰半胱氨酸的抗凋亡作用
        4 N-乙酰半胱氨酸的其他作用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乐果致C2C12细胞氧化损伤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细胞株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3 试剂配制
        1.4 细胞复苏与冻存
        1.5 细胞染毒方法
        1.6 CCK-8法检测乐果对C2C12细胞增殖的影响
        1.7 RTCA检测乐果对C2C12细胞增殖的影响
        1.8 免疫荧光(IF)观察乐果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1.9 TEM观察乐果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1.10 抗氧化性能指标的测定
        1.11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1.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乐果对C2C12细胞增殖的影响
        2.2 乐果对C2C12细胞核及细胞骨架的影响
        2.3 乐果对C2C12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2.4 乐果对C2C12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2.5 乐果对C2C1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第二章 N-乙酰半胱氨酸在乐果致C2C12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细胞株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3 试剂配制
        1.4 细胞培养与处理
        1.5 CCK-8法检测N-乙酰半胱氨酸对C2C12细胞增殖的影响
        1.6 RTCA检测N-乙酰半胱氨酸对C2C12细胞增殖的影响
        1.7 免疫荧光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
        1.8 TEM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1.9 抗氧化性能指标的测定
        1.10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1.11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N-乙酰半胱氨酸对C2C12细胞增殖的影响
        2.2 N-乙酰半胱氨酸对乐果致C2C12细胞核及细胞骨架的影响
        2.3 N-乙酰半胱氨酸对乐果致C2C12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2.4 N-乙酰半胱氨酸对乐果致C2C12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变化的影响
        2.5 N-乙酰半胱氨酸对乐果致C2C1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乐果致小鼠骨骼肌氧化损伤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3 试剂配制
        1.4 动物分组及处理
        1.5 骨骼肌中乐果含量的测定
        1.6 血清LDH和CK活性的检测
        1.7 骨骼肌组织学观察
        1.8 骨骼肌超微结构观察
        1.9 抗氧化性能指标的测定
        1.10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1.11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乐果对小鼠体重、采食量、饮水量的影响
        2.2 小鼠骨骼肌中乐果含量的变化
        2.3 乐果对小鼠血清CK和LDH活性的影响
        2.4 乐果对小鼠骨骼肌组织学的影响
        2.5 乐果对小鼠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2.6 乐果对小鼠骨骼肌相关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7 乐果对骨骼肌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N-乙酰半胱氨酸在乐果致小鼠骨骼肌氧化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3 试剂配制
        1.4 动物分组及处理
        1.5 骨骼肌中乐果含量的测定
        1.6 血液相关生化指标检测
        1.7 骨骼肌组织学观察
        1.8 骨骼肌超微结构观察
        1.9 抗氧化性能指标的测定
        1.10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1.11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N-乙酰半胱氨酸和乐果对小鼠体重、采食量和饮水量的影响
        2.2 N-乙酰半胱氨酸对小鼠骨骼肌中乐果含量变化的影响
        2.3 N-乙酰半胱氨酸对乐果致小鼠血清CK和LDH活性变化的影响
        2.4 N-乙酰半胱氨酸对乐果致小鼠骨骼肌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2.5 N-乙酰半胱氨酸对乐果致小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2.6 N-乙酰半胱氨酸对乐果致小鼠骨骼肌抗氧化指标变化的影响
        2.7 N-乙酰半胱氨酸对乐果致小鼠骨骼肌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NAC/RvD1抑制H2O2诱导的COPD患者气道上皮细胞炎症性黏液高分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统计学处理
4、实验结果
5、讨论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氧化应激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参考文献

(7)依达拉奉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COPD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氧化应激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抗氧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N-乙酰半胱氨酸对社区获得肺炎氧化应激、炎症和影像吸收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1. 社区获得肺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2. 抗氧化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3. N-乙酰半胱氨酸的作用与目前文献研究
第一章 N-乙酰半胱氨酸对社区获得肺炎血浆MDA、TAOC、SOD、TNF-α的影响
    1. 研究对象
    2.试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N-乙酰半胱氨酸对肺炎患者胸部CT影像学吸收的影响
    1. 资料收集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分析
    4. 结果
    5. 讨论
第三章 局限性、偏倚和进一步探讨分析
    1.局限性分析
    2.偏倚分析
    3. N-乙酰半胱氨酸剂量探讨
    4. N-乙酰半胱氨酸给药方式的探讨
    5.氧化应激标记物及标本选择思考
    6.进一步研究纳入病毒性肺炎患者
    7.进一步针对NAC的分子机制及相关通路设计动物实验
第四章 创新性、临床意义和进一步研究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English Article

(9)富露施联合信必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基线调查
        1.1.3 分组方法
        1.1.4 干预方案
        1.1.5 随访观察
        1.1.6 统计学分析
        1.1.7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分析
        1.2.2 富露施联合信必可治疗效果分析
        1.2.3 不同因素对观察组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1.3 讨论
        1.3.1 COPD概述
        1.3.2 NAC治疗COPD
        1.3.3 评估COPD稳定期的重要因素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乙酰半胱氨酸抗氧化作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1 COPD的现状及病理改变
    2.2 氧化应激
        2.2.1 氧化应激的来源
    2.3 抗氧化应激的物质
        2.3.1 天然抗氧化剂
        2.3.2 抗氧化应激的药物
        2.3.3 靶向抗氧化应激
        2.3.4 谷胱甘肽
        2.3.5 N-乙酰半胱氨酸
    2.4 NAC在治疗COPD中的作用
        2.4.1 NAC对 COPD的治疗
        2.4.2 NAC减轻COPD加重的机制
    2.5 NAC治疗不同人种疗效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肺功能分级
附录B CAT评分表
附录C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BCD评估表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氧化应激因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资料收集
        1.1.3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1.2.2 氧化应激因子水平与COPD合并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
        1.2.3 COPD伴认知功能障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2.4 氧化应激因子8-OHdG水平对COPD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价值
        1.2.5 氧化应激因子8-OHdG联合T-SOD水平对COPD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价值
    1.3 讨论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2.1 COPD与氧化应激
        2.1.1 氧化应激反应的产生
        2.1.2 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
        2.1.3 氧化应激与COPD的相互作用
        2.1.4 氧化应激因子
    2.2 COPD与认知障碍
        2.2.1 COPD合并认知障碍的机制
    2.3 COPD的抗氧化治疗
        2.3.1 维生素族—维生素C、维生素E
        2.3.2 化痰药—N-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
        2.3.3 抗脑缺血药物—丁苯酞、依达拉奉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A 蒙特利尔评估量表
附录 B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附录 C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调查表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J]. 陈欣,孙蓉媛,张柏文,徐英洁,张蕊.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1(12)
  • [2]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和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AECOPD的疗效及对血清LTB4、IL-6、PCT和SOD水平的影响[J]. 许红飞,刘艳春,王春鲜. 国际呼吸杂志, 2021(16)
  • [3]乙酰半胱氨酸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杨中澜,王敏,周莉莉,周志刚,汪兰,夏新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1(14)
  • [4]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效果及其对肺功能、炎性因子指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 胡晨阳,翟成凯,翟飞,韩飞,朱琳琳. 中国医学工程, 2021(07)
  • [5]乐果暴露致小鼠骨骼肌氧化损伤及N-乙酰半胱氨酸保护作用的研究[D]. 张远浩. 扬州大学, 2021(02)
  • [6]NAC/RvD1抑制H2O2诱导的COPD患者气道上皮细胞炎症性黏液高分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吴旭.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依达拉奉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COPD作用的研究[D]. 常东歌. 郑州大学, 2020(02)
  • [8]N-乙酰半胱氨酸对社区获得肺炎氧化应激、炎症和影像吸收的作用[D]. 张倩文. 山东大学, 2020(08)
  • [9]富露施联合信必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观察[D]. 张明洋.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10]氧化应激因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临床意义[D]. 朱晓颖.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乙酰半胱氨酸论文 氧化应激论文 对照组论文 肺炎症状论文 健康论文

上一篇:低应力环境下​​岩体弱夹层的渗透特征
下一篇:关于我校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