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清热消瘀颗粒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药理作用研究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清热消蛾颗粒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药理作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美玲[1](2021)在《甘露消毒颗粒治疗小儿乳蛾湿热证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甘露消毒颗粒治疗小儿乳蛾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5例湿热证乳蛾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甘露消毒颗粒组)和对照组(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组),两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血细胞分析结果以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用SPSS 21.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并客观评价甘露消毒颗粒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总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咽痛、咽部脓点及分泌物、食少纳呆、腹胀、大便黏腻、小便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改善扁桃体肿大、胸闷、精神不振方面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优于对照组的87.50%(P<0.05);两组在改善血细胞分析以及CRP方面疗效相当(P>0.05)。结论:甘露消毒颗粒可有效改善湿热证乳蛾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李利利[2](2021)在《牛黄三清散治疗小儿乳蛾肺胃热盛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牛黄三清散对小儿乳蛾肺胃热盛型的临床疗效,丰富小儿乳蛾的临床诊治方案。方法将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儿科门诊的80例符合肺胃热盛型乳蛾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牛黄三清散,对照组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两组均以7d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次要症状评分及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C-反应蛋白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相关安全性指标,记录不良事件并妥善处理,观察其安全性。结果1治疗前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分布、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中医症状总积分、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患儿在主次症状积分方面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在扁桃体充血肿胀、扁桃体化脓、咽痛、发热、口渴、颌下淋巴结肿大、大便、小便、舌象评分方面进行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3治疗后,两组患儿在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C反应蛋白指标方面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相当;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在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进行组内比较,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指标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牛黄三清散能改善小儿乳蛾的症状,在改善扁桃体肿大充血、扁桃体化脓、咽痛、发热、口渴、颌下淋巴结肿大、小便、大便、舌象方面均优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2牛黄三清散可改善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C反应蛋白指标,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疗效相当。3牛黄三清散在治疗小儿乳蛾肺胃热盛型的过程中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图0幅;表16个;参98篇。

吴天琪[3](2021)在《疏风清热汤结合旴江谢氏针法治疗风热型喉痹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疏风清热汤结合旴江谢氏针法治疗风热型喉痹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我们选取了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90例符合条件的风热型喉痹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1:1:1比例随机分成针药组、中药组和针刺组,三组试验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及治疗前各项症状、体征积分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其中针药组采用针药结合疗法:服用疏风清热汤颗粒剂(组成:荆芥,防风,牛蒡子,甘草,银花,连翘,桑白皮,赤芍,桔梗,黄芩,花粉,玄参,浙贝),每日早晚各温服一次。针刺治疗:依次针刺合谷穴、咽安2号穴、咽安1号穴、咽安3号穴、开音1号穴、廉泉穴、风池穴,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一次。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针刺方法同针药组。中药组采用单纯服用疏风清热汤治疗:服用方法同针药组。疗程:三组受试者连续治疗7天。对每组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总积分进行观察。结果:对三组试验组进行组内前后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三组受试者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及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性差异(P均小于0.05),说明三种疗法对风热型喉痹均有疗效。对三组试验组治疗3天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和总症状、体征积分及临床疗效进行组间比较,发现针药组临床疗效最佳(总有效率为86.67%),并且在黏膜充血、总体积分改善,均优于其他两组。对三组试验组治疗7天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和总积分及临床疗效进行组间比较,发现针药组临床疗效最佳(总有效率为100.00%),并在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和总体积分改善上优于其他两组。此外,治疗3天时,针刺组对咽痛积分、总积分的改善和临床疗效均优于中药组,但在7天后两组间无差异,表明短期内单纯针刺治疗改善咽痛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但远期疗效两者一致;中药组在治疗7天时咽部充血积分改善强于针刺组,表明单纯汤剂治疗在改善咽部充血远期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三组试验组均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证明针药结合治疗、单纯汤剂治疗、单纯针刺治疗均具有较高安全性。结论:通过本项研究可得出:1.针药结合治疗较单纯汤剂治疗和针刺治疗,在短期(3天)和远期(7天)的症状改善和临床疗效上均更具优势;2.针药结合治疗、单纯中药治疗、单纯针刺治疗均为治疗风热型喉痹的有效疗法;3.单纯针刺治疗短期内缓解咽痛效果强于单纯汤剂治疗,这可能和针刺的镇痛作用有关;中药治疗远期改善咽部充血强于针刺治疗,这可能和中药汤剂调节人体气血阴阳有关;4.针药结合治疗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5.针药结合治疗为传统中医内治与外治的结合疗法,针刺治标,从外部调气血,扶正气;汤剂治本,从内部调和脏腑功能,祛邪气。两者结合,内外并重,标本兼顾,为治疗风热型喉痹提供了纯中医药新方案。

张九思[4](2021)在《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防治小儿复发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胃郁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升降散和凉膈散化裁对复发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发作期和间歇期进行治疗。发作期观察并评价应用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治疗小儿复发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间歇期针对本病易于反复发作的特点,在“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初步探索,通过使用制定的日常中医证候量化表,对素体实热质患儿进行肺胃郁热表现的监测及量化评估,选择不同评分的时间节点应用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干预治疗,观察患儿反复发作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次数和初探量化评估后药物干预治疗的最佳时间节点,以期为临床中医预防本病开拓新思路。方法:发作期收集符合复发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医、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肺胃郁热证的患儿70例,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在急性发作期,治疗组给予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两组疗程均10天,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各项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并评价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间歇期(急性发作期治疗结束后),把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儿分别按照1:1比例各分为2组,对所有患儿均使用日常中医证候量化表进行肺胃郁热表现的监测和量化评估。治疗组的两组患儿分别按照不同评分的时间节点予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中药汤剂口服干预治疗(治疗组1:给药干预标准为日常中医证候评分≥15分;治疗组2:给药干预标准为日常中医证候评分≥18分),对照组的两组患儿仅进行评分不予中药干预处理,共计干预随访6个月,以4组患儿6个月内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次数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应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1.两组病例治疗第10天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8例,有效0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0例,两组病例治疗10天后临床疗效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上优于对照组。2.单项症状评分的组内比较:治疗第3天、第5天、第10天,各单项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在用药后单项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改善。3.单项症状评分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发热、咽痛、扁桃体化脓、扁桃体充血肿大及次要症状评分组间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第5天组间比较,在发热单项症状评分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余主症咽痛、扁桃体化脓、扁桃体肿大充血及所有次要症状评分组间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第10天组间比较,在发热、咽痛、扁桃体化脓、扁桃体充血肿大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次要症状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4.治疗组的完全退热时间和对照组的完全退热时间分别为42.581±5.371h、68.437±6.425h,两组完全退热时间比较,P<0.05,具有明显的差异,治疗组完全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间歇期把发作期治疗结束后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分为两组,对素体实热质患儿进行肺胃郁热表现的监测及量化评估,在两组不同评分的时间节点应用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干预治疗,比较随访6个月内治疗组1与对照组1之间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次数及治疗组2与对照组2之间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次数:治疗组1与对照组1、治疗组2与对照组2之间6个月内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次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间歇期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两组患儿分别按照不同分数标准予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中药汤剂口服干预治疗,比较随访6个月内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次数,治疗组内的组1和组2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数下给药干预,两组患儿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反复次数组内比较没有差异。结论:应用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治疗小儿复发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胃郁热证)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显着且明显优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间歇期通过对日常肺胃郁热表现的量化评估,探索不同评分的时间节点应用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干预减轻患儿肺胃郁热程度,可以减少患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次数,达到预防本病的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慧[5](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汪受传教授辨证论治小儿乳蛾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门诊收集的汪受传教授诊治小儿乳蛾的病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挖掘手段,了解真实世界中小儿乳蛾的发病特点,探究汪受传教授辨证论治小儿乳蛾的处方用药规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进一步总结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乳蛾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同时为小儿乳蛾的临床治疗提供客观评价依据。方法:收集汪受传教授2018年8月-2021年2月专家门诊诊治小儿乳蛾的病例信息,制定并填写“小儿乳蛾病例调查表”和“小儿乳蛾证候评分量表”,对相关资料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理,运用Excel表格建立医案数据库,借助SPSS 26.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及疗效分析,结合中医药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本课题共纳入161例乳蛾患儿,466诊次。男女性别比例1.88:1,男女诊次比例3.20:1,平均年龄6.6±3.0岁,好发年龄1-9岁。诱发因素主要是寒温失调和饮食不节,未呈现出明显的季节规律。常与其他疾病合并存在,合并症中以腺样体肥大、慢性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最为多见,过敏性疾病亦较为常见,过敏性鼻炎在过敏性疾病中所占比例最大。预后相对较好,较少发生严重并发症。病位主要在肺胃。13种病机证素可以归纳为5大类,即热、风、虚、痰、瘀,其中以肺热和气虚占比最高。证型统计显示风热外袭、肺咽结热证53例,肺胃积热、咽喉不利证12例,热毒结咽、腐化成脓证32例,痰热内蕴、肺咽不利证35例,余热未清、结于咽喉证128例,肺卫不固、热结咽喉证157例,卫阳不足、热结咽喉证6例,肺脾气虚、热结咽喉证16例,气阴不足、热结咽喉证19例,痰瘀阻滞、肺咽不利证8例。461张处方中共包含有153味中药,计6090频次,平均每张处方13.21味中药。中药分类共19种,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清热药,清热药以清热解毒药和清热泻火药为主,常配伍清热凉血药;补虚药以补气药为主,补阴药次之。前30种高频使用的中药是:蒲公英(87.85%)、芦根(62.04%)、桔梗(59.87%)、虎杖(56.40%)、桑白皮(56.18%)、金银花(53.36%)、黄芪(51.63%)、紫花地丁(49.24%)、牡蛎(45.99%)、败酱草(45.55%)、龙骨(41.43%)、皂角刺(38.61%)、辛夷(38.39%)、防风(37.09%)、白术(36.88%)、薄荷(36.23%)、浙贝母(31.24%)、连翘(30.37%)、白芷(23.64%)、神曲(19.31%)、山楂(19.09%)、牡丹皮(17.57%)、牛蒡子(17.14%)、玄参(15.40%)、甘草(14.97%)、胖大海(14.32%)、蝉蜕(13.67%)、瓜蒌皮(13.02%)、地骨皮(12.15%)、丹参(11.50%)。聚类分析结果得出3个类别,分别为C1:金银花,连翘,薄荷,白芷,牛蒡子,桔梗,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皂角刺,牡丹皮,芦根;C2:黄芪,白术,防风,龙骨,牡蛎,辛夷;C3:桑白皮,地骨皮,瓜蒌皮,浙贝母,蝉蜕,胖大海,玄参,丹参,虎杖,山楂,神曲。从两味药关联度来看,金银花与连翘、桑白皮与地骨皮、黄芪与黄精、龙骨与牡蛎、山楂与神曲等的关联度较高;从三味药关联度来看,补肺固表类代表药物为黄芪、白术、防风等,疏风清热类代表药物为金银花、连翘、薄荷等,解毒消痈类代表药物为蒲公英、紫花地丁、皂角刺等,体现了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乳蛾以补肺固表和清利咽喉为主要方法。疾病疗效分析显示治愈98例、好转90例、未愈0例,总有效率100%。中医证候疗效分析显示急乳蛾治疗第1周、第2周,慢乳蛾治疗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急乳蛾治疗第2周与第1周,慢乳蛾治疗第12月与第9月、第9月与第6月、第6月与第3月的证候积分相比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小儿乳蛾反复发作者有必要接受长时间的中药调理。结论:本课题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小儿乳蛾病例进行研究,丰富了该病的临床资料,实现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客观化和标准化,证实了中医药治疗小儿乳蛾疗效确切。导师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乳蛾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可概括为:从“热、风、虚、痰、瘀”认识小儿乳蛾,分急性发作期、发作间歇期和慢性迁延期三期论治,重点把握“肺热”和“气虚”的关系,而以清利咽喉法贯穿治疗始终,并且常常配伍使用凉血散瘀和化痰散结之品,用之临床,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付琳[6](2020)在《化积消毒颗粒治疗小儿乳蛾食火脓毒证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化积消毒颗粒治疗小儿乳蛾食火脓毒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小儿急性扁桃体炎西医诊断标准和食火脓毒证乳蛾中医症候标准的6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化积消毒颗粒,对照组服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或头孢克肟咀嚼片,两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将两组患儿症状、体征记录于临床观察表。观察结束后,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对两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总积分和主症积分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次症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化积消毒颗粒能明显改善小儿乳蛾食火脓毒证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药物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推行和应用。

姜萌[7](2020)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文中指出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对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搜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儿科门诊开立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方剂共465首,将方剂明细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对组方用药规律及其特点等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了 465首方剂,涉及中药163味,统计分析得到使用频次超过60次的常用中药共计30个,常用药物组合33个,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方剂组方规则分析得到关联系数在0.015以上的药对共54对。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3~4味药的核心组合共13组。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获取13个新药队。结论:1.中药在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2.处方中药物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苦、辛为主,归经以肺胃二经为主。3.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以解表药、清热药为主。4.常用方剂有银翘散加减、普济消毒饮加减、银翘马勃散加减、桔梗汤加减、玄参解毒汤加减等。

何美香[8](2020)在《清热利咽方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小儿急乳蛾风热犯肺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耳穴压豆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外治疗法,因其适应症广、操作简易、无毒副作用等独特优势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儿科疾病治疗中。耳穴压豆治疗小儿急乳蛾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基础,在镇痛、退热、增进食欲等方面临床疗效确切,但临床相关文献较少且大都年代较久远。本课题将耳穴压豆疗法与中药清热利咽方相结合治疗小儿急乳蛾,以期为耳穴压豆的运用提供临床试验依据,为本病的治疗探寻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将符合急乳蛾中西医诊断标准的病例作为观察对象,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某省级中医院儿科门诊患儿66例,按简单随机化分组,设计并准备好病例数据采集表,并对其进行编号,受试患儿依此编号按1:1比例依次入组本次临床观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依照脱落标准共收集完整病历61例,对照组31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观察组3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两组患儿年龄均在4~14岁之间。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护理,清淡饮食,扁桃体化脓患儿予以局部刮脓,合并细菌感染加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清热利咽方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贴压,耳穴选穴为扁桃体、咽喉、耳尖、肺、肾上腺、皮质下、神门七个穴位。双耳交替,3日换贴一次,刺激强度以患儿感胀痛、耳廓有热感或耳穴微微泛红为宜。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后并随访2天,统计患儿治疗前后临床主症、次症评分以及咽痛、热退症状消退时间,并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中药清热利咽方联合耳穴压豆疗法治疗小儿急乳蛾风热犯肺证的观察组患儿共30例,痊愈20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例,中药清热利咽方对照组患儿共31例,痊愈14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4例,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等级对比观察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值为0.032,P<0.05);2.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7.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7%,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观察组在缓解患儿咽痛及扁桃体充血、肿大三个主症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3、0.034、0.038,均小于0.05);4.观察组在缓解患儿发热这一主症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值为 0.150,P>0.05);5.观察组在缓解患儿咳嗽及食欲不振、两个次症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2、0.029,均小于0.05);6.观察组在缓解患儿恶风这一次症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值为 0.310,P>0.05);7.观察组患儿咽痛消退时间为2.47±1.42d,对照组患儿咽痛消退时间为3.96±2.03d,观察组患儿咽痛消退时间显着优于对照组(P值为0.001,P<0.05);8.观察组患儿热退时间为3.38±1.64d,对照组患儿热退时间为4.95±1.48d,观察组患儿热退时间显着优于对照组(P值为0.000,P<0.05);9.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均未出现过敏、恶心、呕吐、气促等不良反应,安全性佳。[结论]中药清热利咽方联合耳穴压豆疗法治疗小儿急乳蛾风热犯肺证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儿主症次症,缩短主症次症持续时间,操作简易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王一琦[9](2020)在《银连柴芩颗粒治疗肺胃热盛证小儿急乳蛾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客观评价银连柴芩颗粒治疗肺胃热盛证小儿急乳蛾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肺胃热盛证小儿急乳蛾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应用随机对照的分组方法,将96例符合肺胃热盛证急乳蛾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银连柴芩颗粒,对照组给予小儿咽扁颗粒,两组均以3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进行记录以及量化评分,按相应数理统计方法对各组及组间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客观评价银连柴芩颗粒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7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疗效均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症状体征,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改善总体证候、主要证候、次要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观察组在改善咽痛、吞咽受限、扁桃体肿大及脓性分泌物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缓解扁桃体充血方面疗效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观察组在改善口渴、口臭、发热、大便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改善小便方面疗效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观察组在改善咽痛消失、扁桃体脓性分泌物消退、退热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扁桃体充血消退时间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两组患儿治疗后血常规(WBC、NEU%、LYM%)、hs-CRP、SAA指标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均有效;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常规(WB C、NEU%、LYM%)、hs-CRP、SAA指标组间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效相当。8.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受试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银连柴芩颗粒能改善咽痛、吞咽受限、口渴、口臭等症状,有效缩短扁桃体肿大、扁桃体脓性分泌物及退热所需的时间,并且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

李丽[10](2020)在《自拟乳蛾方治疗小儿风热乳蛾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对自拟乳蛾方治疗小儿风热乳蛾的临床疗效、体温变化、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初步探讨其组方作用机制,进一步发掘中医药治疗小儿风热乳蛾的优势,为临床诊疗提供一种“简、便、验、廉”的治疗方法,也为推广乳蛾方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本课题为前瞻性研究,选取广州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符合入组标准的患儿共80例,随机分配研究对象,设置中医治疗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联合自拟乳蛾方内服)和西药对照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各40例。观察周期为3天,以治疗前后两组症状、WBC、CRP、体温及肝肾功能为主要观察指标,利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一步整理、分析,实现客观评估。结果:经观察研究后,治疗组和观察组各脱落3例,实际共74例患儿完成观察研究,结果如下:1、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体温、病程、总症状积分、主要症状及体征、次要症状、WBC、CRP、最高体温等方面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经治疗后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7例,有效27例,显效1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94.6%。对照组治愈1例,有效15例,显效17例,无效4例,总显效率89.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临床疗效层次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3、两组经治疗后,总症状积分、主要症状及体征、次要症状、WBC、CRP等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两组经治疗后,治疗组在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扁桃体脓点、咳嗽、胃纳、大便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咽部粘膜充血、小便方面,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5、两组经治疗后,在感染指标WBC、CR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WBC、CRP有显着性差异(P<0.05);6、在体温开始下降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7、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6例不良事件,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自拟乳蛾方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与单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治疗小儿风热乳蛾,两组均取得较高的临床疗效。2、两组治疗后在总疗效层次、总症状积分改善、主要症状及体征(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扁桃体脓点个数)、次要症状(咳嗽、胃纳、大便)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显示自拟乳蛾方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治疗小儿风热乳蛾,能有效缓解其临床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改善患儿机体状态,提高疗效层次。3、两组治疗后体温开始下降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自拟乳蛾方治疗小儿风热乳蛾具有良好优势,可以短期内达到退热效果。4、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无发生不良反应,自拟乳蛾方治疗小儿风热乳蛾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运用及推广。

二、清热消蛾颗粒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药理作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热消蛾颗粒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药理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甘露消毒颗粒治疗小儿乳蛾湿热证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诊断标准
        (一)急性扁桃体炎的西医诊断标准
        (二)湿热证乳蛾的诊断标准
        (三)症状及体征量化评分标准
        (四)病情分级标准
    二、病例选择
        (一)纳入病例标准
        (二)排除病例标准
        (三)中止和撤出临床试验标准
    三、一般资料
        (一)病例资料
        (二)两组患儿性别分布(见表1)
        (三)两组患儿年龄分布(见表2)
        (四)治疗前两组患儿病情轻重分布(见表3、图1)
        (五)治疗前两组总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对比(见表4)
        (六)治疗前各主症积分对比(见表5)
        (七)治疗前各次症积分对比(见表6)
        (八)治疗前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见表7、表8)
    四、研究方法
        (一)观察记录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疗效评定标准(见表9)
        (五)数据分析
    五、研究结果
        (一)治疗后两组总疗效对比(见表10、图2)
        (二)治疗组治疗前后总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对比(见表11)
        (三)对照组治疗前后总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对比(见表12)
        (四)治疗后两组总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对比(见表13)
        (五)治疗后两组各主症积分对比(见表14)
        (六)治疗后两组各次症积分对比(见表15)
        (七)治疗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见表16、表17)
        (八)对照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见表18、表19)
        (九)治疗后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见表20、表21)
        (十)安全性观测
讨论
    一、中医对乳蛾的认识和研究
        (一)病名阐述
        (二)病因病机
    二、西医对急性扁桃体炎的认识
        (一)扁桃体的结构及生理功能
        (二)致病因素
        (三)分类
        (四)治疗
    三、小儿乳蛾湿热证的立法依据
    四、方药分析
        (一)组方分析
        (二)中药溯源
        (三)单味药现代药理学研究
    五、综合疗效分析
    六、甘露消毒颗粒治疗小儿乳蛾湿热证的优势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2)牛黄三清散治疗小儿乳蛾肺胃热盛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诊断标准
        1.1.3 病例选择标准
        1.1.4 研究方法
        1.1.5 观察指标
        1.1.6 疗效判定标准
        1.1.7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分析
        1.2.2 临床疗效分析
        1.2.3 安全性评价
    1.3 讨论
        1.3.1 立题依据
        1.3.2 本研究的基础条件
        1.3.3 牛黄三清散治疗小儿乳蛾肺胃热盛型的理论基础
        1.3.4 组方分析
        1.3.5 中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1.3.6 问题与展望
    1.4 小结
第2章 综述
    2.1 中医学对乳蛾的认识
        2.1.1 病因病机
        2.1.2 辨证论治
        2.1.3 小儿乳蛾的兼夹证
        2.1.4 小儿乳蛾的中医治法
        2.1.5 预防调护
    2.2 现代医学对小儿乳蛾的认识
        2.2.1 西医对病名及诊断的认识
        2.2.2 西医对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2.2.3 西医对小儿乳蛾的治疗
        2.2.4 对并发症的认识
        2.2.5 中药与西医抗生素的对比分析
    2.3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A 临床病例观察表
附录 B 知情同意书
附录 C 评分标准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3)疏风清热汤结合旴江谢氏针法治疗风热型喉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研究
    1 急喉痹的中医研究进展
        1.1 中医病因病机
        1.2 中医内治法
        1.3 中医外治法
    2 急性咽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2.1 病因病理
        2.2 现代医学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1.2 病例概况
    1.3 病例收集概况
    1.4 疗效判评标准
    1.5 安全性的评价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观察点界定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三组治疗前各项积分情况及比较(见表 3-1)
    3.2 三组治疗第3 天各观察项目积分数据比较
    3.3 三组治疗第7 天各观察项目积分数据分析
    3.4 三组治疗前、治疗第3 天症状体征积分组内比较分析
    3.5 三组治疗第3 天症状、体征积分组间比较分析
    3.6 三组治疗前、治疗第7 天症状体征积分组内比较分析
    3.7 三组治疗第7 天症状、体征积分组间比较分析
    3.8 三组试验方案安全性情况比较
4 典型案例
5 讨论
    5.1 中医对风热型喉痹的认识和研究
    5.2 现代医学对急性咽炎的认识和研究
    5.3 疏风清热汤方组及药理探讨
    5.4 旴江谢氏特色喉针治疗机理探究
    5.5 针药结合机理初探
6 试验思考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4)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防治小儿复发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胃郁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试验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汪受传教授辨证论治小儿乳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小儿乳蛾的研究概况
    1 中医学对小儿乳蛾的认识进展
        1.1 病名溯源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论治
    2 西医学对小儿乳蛾的认识进展
        2.1 概述及流行病学
        2.2 解剖特点及免疫功能
        2.3 发病因素
        2.4 治疗进展
    3 数据挖掘技术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的应用概况
        3.1 真实世界研究
        3.2 数据挖掘
第二部分 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乳蛾的门诊病例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疗效评价标准
        1.7 安全性评价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信息采集
        2.2 数据录入
        2.3 数据挖掘
    3 研究内容
        3.1 频数分析
        3.2 聚类分析
        3.3 关联规则
        3.4 疗效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入选病例的基本情况
        4.2 患病情况
        4.3 证素统计
        4.4 证型统计
        4.5 用药分析
    5 疗效分析
        5.1 疾病疗效分析
        5.2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6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一般情况
    2 患病情况
    3 证素统计
    4 证型统计
    5 用药分析
        5.1 用药频数及类别分析
        5.2 中药聚类分析
        5.3 常用药对
    6 疗效分析
    7 安全性评价
    8 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乳蛾的临证经验总结
        8.1 从“热、风、虚、痰、瘀”认识小儿乳蛾
        8.2 分期论治
    9 典型医案
第四部分 总结
    1 数据挖掘结论
        1.1 一般情况
        1.2 患病情况
        1.3 病机证素
        1.4 证型分类
        1.5 遣方用药
        1.6 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1.7 临证经验
    2 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
        2.1 存在问题
        2.2 解决办法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小儿乳蛾病例调查表
    附录2 小儿乳蛾证候评分量表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化积消毒颗粒治疗小儿乳蛾食火脓毒证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诊断标准
        (一) 急性扁桃体炎的西医诊断标准
        (二) 食火脓毒证乳蛾的诊断标准
        (三) 症状及体征量化评分标准
        (四) 病情分级标准
    二、病例选择
        (一) 纳入病例标准
        (二) 排除病例标准
        (三) 中止和撤出临床试验标准
    三、一般资料
        (一) 病例资料
        (二) 两组患儿性别分布(见表1)
        (三) 两组患儿年龄分布(见表2)
        (四) 两组患儿病情轻重分布(见表3、图1)
        (五) 治疗前两组血细胞分析结果对比,主要观察血细胞分析中的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的计数及其百分比(见表4)
        (六) 两组患儿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对比(见表5)
        (七) 治疗前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对比(见表6)
        (八) 治疗前次要症状、体征积分对比(见表7)
    四、研究方法
        (一) 观察方法
        (二) 试验药物及用法
        (三) 观察指标
        (四) 疗效评定标准
        (五) 数据分析
    五、研究结果
        (一) 治疗后两组患儿总疗效比较(见表8、图2)
        (二) 治疗组用药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见表9)
        (三) 对照组用药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见表10)
        (四) 两组患儿治疗后积分比较(见表11).
        (五)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细胞分析比较(见表12、表13)
        (六) 治疗后两组血细胞分析结果比较(见表14)
        (七) 安全性观察
讨论
    一、中医学对乳蛾的认识、探索及研究
        (一) 病名阐述
        (二) 病因病机
    二、西医学对急性扁桃体炎的认识
        (一) 病因
        (二) 病理
        (三) 治疗
    三、食火脓毒证乳蛾的立法依据
    四、方药分析
        (一) 组方述要
        (二) 中药溯源
        (三) 单味药现代药理学研究
    五、综合疗效分析
    六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7)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组方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病例纳入标准
        2.2 病例排除标准
    3 分析软件介绍
    4 统计方法
        4.1 处方录入与核对
        4.2 处方基本信息分析
        4.3 组方规律及新方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药物频次统计
        5.2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统计
        5.3 组方规律
        5.4 新方分析
讨论
    1 中医对急乳蛾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
    2 西医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认识
        2.1 病因
        2.2 发病机制
        2.3 治疗
    3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方剂分析
        3.1 用药频率前十位用药分析
        3.2 药物性味及归经分析
        3.3 组方规律分析
        3.4 新处方分析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8)清热利咽方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小儿急乳蛾风热犯肺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小儿急乳蛾的认识
        1.1 病名源流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2 中医对耳穴压豆的认识
        2.1 耳穴压豆的作用机理
        2.2 耳穴压豆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疗效评定标准
        3.2 安全性观察
    4 统计方法
    5 结果
        5.1 两组患儿治疗前性别比较
        5.2 两组患儿治疗前年龄比较
        5.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各主症情况比较
        5.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各次症情况比较
        5.5 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
    6 讨论
        6.1 方药的选择
        6.2 耳穴的选择
    7 疗效比较
    8 结论
    9 不足与展望
        9.1 不足
        9.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急乳蛾患儿入组病例登记表
    附表2 急乳蛾入组病例数据收集表
简历

(9)银连柴芩颗粒治疗肺胃热盛证小儿急乳蛾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说明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观察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1.病例来源
        2.病例选择标准
    三、研究方法
        1.分组方法
        2.治疗方法
        3.疗程
        4.观察指标
        5.观察记录方法
        6.疗效评定
    四、数据处理
    五、一般资料
        1.两组入选病例情况
        2.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3.治疗前两组总积分、主积分、次积分的比较
        4.治疗前两组主症积分比较
        5.治疗前两组次症积分比较
        6.治疗前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六、研究结果
        1.两组总疗效比较
        2.观察组治疗前后总积分、主积分、次积分比较
        3.对照组治疗前后总积分、主积分、次积分比较
        4.治疗后两组总积分、主积分、次积分比较
        5.治疗后两组主症积分比较
        6.治疗后两组次症积分比较
        7.治疗中两组患儿咽痛、扁桃体脓性分泌物、扁桃体充血及退热时间对比
        8.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9.不良反应
第二部分 讨论
    一、立题依据
    二、小儿急乳蛾肺胃热盛证病因病机分析
    三、小儿急乳蛾肺胃热盛证治法治则分析
    四、选方分析
    五、银连柴芩颗粒药物组成及方药分析
        1.组方分析
        2.单味中药溯源及现代药理研究
    六、研究结果分析
    七、银连柴芩颗粒治疗肺胃热盛证小儿急乳蛾的优势特色
        1.临床疗效优势
        2.治法治则特色
    八、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2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自拟乳蛾方治疗小儿风热乳蛾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研究进展
        一、病因
        二、并发症
        三、治疗
    第二节 古代中医学对风热乳蛾的认识及研究
        一、病名沿革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论治
    第三节 现代中医对风热乳蛾认识及研究现状
        一、病因病机
        二、治法
    第四节 自拟乳蛾方组方分析
        一、组方药物
        二、组方分析
        三、现代药理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内容
        一、病例来源
        二、设计方案: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图如下
        三、诊断标准
        四、纳入标准
        五、排除标准
        六、剔除标准
        七、评分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质量控制
        五、数据处理
第三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一、性别比较
        二、年龄比较
        三、治疗前两组病程、总症状积分比较
        四、治疗前主要症状体征、次要症状体征比较
        五、治疗前两组WBC、CRP、最高体温比较
    第二节 疗效比较
        一、治疗后两组总疗效、总症状积分、症状积分差值比较
        二、治疗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次要症状比较
        三、治疗后感染指标WBC、CRP对比
        四、治疗后两组体温开始下降时间、恢复正常时间对比
        五、不良反应比较
第四章 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果分析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治疗后组内比较
        三、治疗后总疗效比较
        四、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比较
        五、治疗后感染指标WBC、CRP比较
        六、体温开始下降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七、安全性比较
    第二节 自拟乳娥方治疗小儿风热乳娥的疗效分析
        一、“风、热、湿、毒”为主要病因
        二、固护脾胃,中病即止
        三、治以疏风清热、解毒利湿为法
        四、药味轻清,以轻去实
        五、药以平肝,以防其变
        六、调理脾胃,预防积滞
    第三节 小结
    第四节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四、清热消蛾颗粒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药理作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甘露消毒颗粒治疗小儿乳蛾湿热证疗效观察[D]. 王美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牛黄三清散治疗小儿乳蛾肺胃热盛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利利.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3]疏风清热汤结合旴江谢氏针法治疗风热型喉痹的临床研究[D]. 吴天琪.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防治小儿复发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胃郁热证)的临床研究[D]. 张九思.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汪受传教授辨证论治小儿乳蛾的研究[D]. 陈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化积消毒颗粒治疗小儿乳蛾食火脓毒证疗效观察[D]. 付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组方用药规律[D]. 姜萌.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清热利咽方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小儿急乳蛾风热犯肺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何美香.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银连柴芩颗粒治疗肺胃热盛证小儿急乳蛾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一琦.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自拟乳蛾方治疗小儿风热乳蛾的临床观察[D]. 李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对照组论文 急性扁桃体炎论文 乳蛾论文 扁桃体论文 中医论文

上一篇:数显抽油杆裂纹磁性无损检测仪设计原理及应用分析
下一篇:大学生应对过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