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陈国美,鲍洪雅,胡燕[1](2021)在《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满意度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对疾病认知程度,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及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定义及分类认知(93.33%)、疾病病因及高危因素认知(90.00%)、疾病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认知(95.00%)均高于对照组(56.67%、66.67%、63.33%)(χ2=21.511、9.624、18.240,均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76.67%)(χ2=10.385,P<0.05)。观察组完全依从率(88.33%)高于对照组(60.00%)(χ2=12.570,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水平评分[(123.54±6.58)分]高于对照组[(97.32±8.42)分](t=19.006,P<0.05)。观察组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17.32±3.39)分]低于对照组[(23.15±2.78)分](t=10.301,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COPD稳定期患者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

贺梦雪[2](2021)在《补肺活血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急性加重的影响及服用方法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观察补肺活血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急性加重的影响,并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6分钟步行实验、中医证候积分、m MRC分级和肺功能水平观察其临床效果,结合其对血清LT-B4、NF-κB、Ig G水平的影响,评价补肺活血胶囊的抗炎作用机制。2.针对补肺活血胶囊中补骨脂药物肝毒性的问题,以及考虑到COPD稳定期患者需长期服药的情况,探索长期用药条件下不同服药方法补肺活血胶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1.本研究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方法,招募2019年1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诊断为COPD稳定期气虚血瘀证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予以补肺活血胶囊试验药和补肺活血胶囊安慰剂,通过收集干预期间两组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CAT评分、6分钟步行实验、中医证候积分、m MRC分级、肺功能水平及血清LT-B4、NF-κB、Ig G的数据评价补肺活血胶囊的临床疗效。2.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不同服药条件下患者对补肺活血胶囊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初步探索COPD稳定期患者长期服用补肺活血胶囊的方法。研究结果第一部分共收治患者30名,最终26名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试验组患者12例,对照组患者14例。在干预期间,试验组在改善COPD急性加重次数、CAT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主要症状积分(咳嗽、咳痰、喘促气短)、次要症状积分(胸闷、乏力、易感冒)、中医证候总积分、LT-B4、NF-κB、Ig G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m MRC分级、肺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共15名患者采取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试验组15例,对照组15例。1.通过在不同服药方法下临床疗效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试验组较对照组在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和咳痰积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在降低CAT评分,咳嗽、咳痰、胸闷、乏力、易感冒积分方面的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仅在咳嗽、胸闷方面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服药方法下的安全性方面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为0%。3.不同服药方法下的依从性方面,试验组患者的依从性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结论1.补肺活血胶囊在减少COPD急性发作的同时可以缓解气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降低CAT评分,延长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生活质量;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下调炎性因子LT-B4、NF-κB水平,提高Ig G水平,提高患者临床疗效。2.对补肺活血胶囊的服药方法及安全性的初步探索中发现采取一次2粒,一日3次的连续性给药方式较一次4粒,一日3次,用2周停2周的间断性给药方式,在能够保证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同时,依从性更高。

刘晴[3](2021)在《清金化浊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疗效影响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清金化浊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痰热蕴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究该组方的临床作用,为该组方的临床运用及推广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纳排标准,筛选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呼吸科住院的AECOPD(痰热蕴肺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接受中药(清金化浊方)治疗分为暴露组(82例)和非暴露组(105例),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最邻近匹配法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配对。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0天(±3天)的中医证候评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评级量表(mMR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反应蛋白(CRP)、肝肾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E)的指标变化及两组患者住院天数的差异。研究结果: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两组患者进行配对,匹配比例为1:1,卡钳值取0.02。匹配前,两组患者的NEUT%、FEV1%pred、FEV1/FVC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数据不可比。经配对,共匹配108例患者,每组54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各临床特征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数据具有可比性。1.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症状疗效比较治疗后暴露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8.15%,非暴露组为94.44%,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等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症状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咳嗽、咯痰、痰色、喘息气急、发热、口渴、便秘症状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组间比较,咳嗽、便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咯痰、痰色、喘息气急、口渴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热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暴露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等级显着高于非暴露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能改善咳嗽、咯痰、痰色、喘息气急、发热、口渴、便秘的症状,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相比可显着改善咳嗽、咯痰、痰色、喘息气急、口渴、便秘的症状,两组在改善发热症状方面无显着差异。2.呼吸困难严重程度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均得到显着改善,暴露组的改善程度优于非暴露组。3.肺功能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组FEV1%pred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FEV1%pred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EV1/FVC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FEV1/FVC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FEV1%pred、FEV1/FVC)均得到显着改善,暴露组改善肺功能的程度优于非暴露组。4.炎症指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炎症指标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暴露组及非暴露组的WBC、NEUT%、CR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炎症指标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WBC、NEU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指标均降低,暴露组降低WBC、NEUT%的程度优于非暴露组,两组在降低CRP水平方面的疗效相当。5.住院天数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数值来看,暴露组住院天数短于非暴露组。说明联合应用清金化浊方对缩短AECOPD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积极意义。6.安全性指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肝肾功(ALT、AST、BUN、CRE)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清金化浊方临床安全性好,未增加肝肾负担。研究结论:清金化浊方联合西医治疗AECOPD痰热蕴肺证患者,相较于单用西医治疗,可显着提高中医证候疗效等级,改善患者咳嗽、咯痰、痰色、喘息气急、口渴、便秘的临床症状,减轻呼吸困难严重程度,改善肺功能,降低炎症指标水平,缩短住院时间,且治疗后未增加肝肾负担,提示药物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马佳楚[4](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基于COPD患者出院后的病情控制与康复的极大挑战及其出院准备评估工具缺乏的现状。构建适合临床应用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旨在早期评估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风险,并全面评估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出院准备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混合研究设计。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初步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之后,应用Meta分析法及半结构访谈法对初步形成的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接着,借助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与层次分析法确立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各层级指标权重;最后,基于该指标体系构建经过预试验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具体如下:1.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Sciencedirect、Geenmedical等国内外数据库中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研究,查阅并分析相关文献,了解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的现状。初步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2.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危险因素的临床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以及横断面研究。使用Note express及Rev Man5.3软件对文献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开展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Meta分析研究,补充初步形成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风险筛查指标体系草案。回顾COPD住院患者出院准备需求相关文献,制定访谈提纲,选取2020年7月-8月某三甲医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名再入院患者,采用Colaizz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开展COPD再入院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质性研究。补充初步形成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评估指标体系草案,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3.选择国内COPD临床护理和管理领域的专家进行指标体系的专家咨询,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修订评估指标体系,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以第三轮专家咨询的各指标间重要性赋值均数的差值确定Satty标度,确定各指标体系矩阵模型。最终自动输出各指标权重与组合权重以及一致性系数(CR值)。确立最终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4.基于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构建适合临床使用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并通过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2月选取某三甲医院18名符合纳排标准的COPD出院患者对评估表进行预试验信效度检测。形成最终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结果:1.综合“老年患者出院准备服务专家共识”中的实施流程以及国外wiess提出的出院准备概念模型中的出院计划流程形成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理论框架。同时,借鉴国内外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的现有研究内容,初步形成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7项,三级指标52项。2.根据Meta分析结果及半结构访谈结果对初步拟定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即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筛查指标以及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指标进行了修改与补充。形成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问卷,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6项以及三级指标61项。3.本研究共选择了16位专家进行了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整理3轮专家咨询问卷,根据指标筛选标准、专家意见及小组讨论,修改后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7项以及三级指标73项,确立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0%、100%、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38、0.860、0.891。第一、二及三轮专家咨询各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分布在0.105~0.333、0.121~0.231、0.123~0.260。依据层次分析法建立的各矩阵结果显示:各矩阵CR值均<0.1,各层级指标权重如下:一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需求指标(0.5396)、基本信息(0.2970)、筛查指标(0.1634)。二级指标中权重较高的指标为COPD药物指导需求(0.1230)、COPD症状管理需求(0.0889)、COPD康复锻炼需求(0.0889);三级指标中权重较高的指标为祛痰剂使用指导(0.0486)、水肿的处理(0.0444)、肺康复锻炼的认知引导需求(0.0444)。4.预试验结果显示:该评估表中各条目的Cronbach’sα为0.856,I-CVI为0.800-1.000,S-CVI为0.803。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信效度良好。结论:1.该评估表通过Meta分析、质性研究、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专家会议及预试验进行了构建与修订,具有良好的科学性与全面性;3轮专家咨询结果中专家积极性权威性较高、协调性好,评估表临床预试验信效度较好,具有良好的可靠性;通过对该指标体系权重大小的分析以及初步临床应用对评估表的修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2.最终形成了包括一级条目3项、二级条目13项以及三级条目50项在内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为明确COPD出院患者关键问题,构建并实施个性化出院准备方案,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流程,从而降低COPD患者出院风险,实现出院准备就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郭偏偏[5](2021)在《中西医结合多元化肺康复技术在慢阻肺(痰浊阻肺证)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处于急性加重阶段时,通过多元化中西医结合肺康复技术的合理序贯应用,评价该技术的临床疗效,为降低COPD患者再住院率、死亡率及疾病经济负担提供新方法、新途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AECOPD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基础治疗组、基础肺康复组和中西医结合肺康复组。患者入组后3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化痰平喘支持治疗,基础治疗组患者仅给予支持治疗,基础肺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呼吸操及呼吸功能训练(疗程24周)、骨骼肌训练(疗程2周)、运动康复训练(从第14天开始,疗程22周)等基础肺康复指导治疗,中西医结合肺康复组则在基础肺康复基础上联合中药制剂(疗程2周)、穴位贴敷(疗程4周)、艾灸(疗程12周)、耳穴压豆及中医健身功法(疗程24周)等多元化肺康复手段序贯治疗,治疗疗程24周后,观察三组患者的肺功能、急性加重次数、圣乔治问卷(SGRQ)、自我效能量表(CSES)、6分钟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评分(m MRC)、COPD评估测试(CAT),检测血清EO计数、IL-6及TNF-α。结果中西医结合肺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0.63%,基础肺康复组总有效率为83.88%,基础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42%,中西医结合肺康复组总体疗效优于基础肺康复、基础治疗组(P<0.05);基础肺康复组与基础治疗组疗效无明显优劣(P>0.05)。在治疗第12周时,三组间急性发作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第24周时,中西医结合肺康复组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并且减少程度优于基础肺康复组、基础治疗组(P<0.05)。中西医结合肺康复组在治疗第24周与治疗12周相比,急性加重次数减少(P<0.05),基础肺康复组、基础治疗组在治疗第24周与治疗12周相比,急性加重次数无明显变化(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三组患者SGRQ评分、CAT评分、m MRC评分、CSES评分、血清免疫学IL-6、TNF-α均逐渐下降,中西医结合肺康复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基础肺康复组次之,基础治疗组下降幅度最小。三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逐渐增加,中西医结合肺康复组改善程度最大(P<0.05),基础肺康复组次之,基础治疗组改善最不显着。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中西医结合肺康复组肺肺通气功能在各时效点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础肺康复组、基础治疗组肺通气功能FEV1/FVC(%)在治疗第4周与治疗第12周相比无明显改善(P>0.05),其余各时效点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FEV1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在各时效点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肺康复疗法能够增加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证)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减少圣乔治问卷(SGRQ评分)、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等级(m MRC)评分、自我效能量表(CSES)评分、IL-6水平、TNF-α水平,且改善程度优于基础治疗组、基础肺康复组。同时中西医结合肺康复疗法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次数。通过中西医结合肺康复技术可以减轻慢阻肺患者的咳痰喘等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与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为今后中西医肺康复新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陈鹏[6](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焦虑、抑郁与中医证型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与中医证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为今后治疗COPD合并焦虑、抑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拟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以2011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为标准,筛选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呼吸科CO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310例患者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由科室具备副主任及以上中医师或中西医结医师并结合2011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为诊断标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采用HAM-A及HAM-D对相应患者进行评分,并统计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指标,进一步探讨COPD合并焦虑、抑郁与指南中医证型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 statistics25.0进行数据分析,总体评价COPD合并焦虑、抑郁与指南中医证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与年龄: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焦虑、抑郁与年龄之间呈正相关,提示年龄越大,焦虑、抑郁程度有加重趋势;根据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抑郁与年龄之间存在线性关系。2)与性别: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抑郁与性别之间无相关性;3)与文化程度: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抑郁与文化水平之间呈负相关,提示文化水平越低,焦虑、抑郁程度越重;根据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抑郁与文化程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4)与吸烟史及急性加重次数: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抑郁与吸烟史及急性加重次数之间呈正相关,提示吸烟时间越长及急性加重次数越长多,焦虑、抑郁越严重;根据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与吸烟、急性加重期次数存在线性关系,而抑郁与吸烟、急性加重期次数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5)与相关危险因素: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焦虑、抑郁与外周血中TNF-a、IL-6、ACTH呈正相关,说明焦虑、抑郁程度越重,外周血中TNF-a、IL-6水平越高;而焦虑、抑郁与5-HT之间呈负相关,提示焦虑、抑郁程度越重,外周血中含量水平有降低趋势;根据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与IL-6、5-HT、ACTH、TNF-a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抑郁与IL-6、5-HT、ACTH存在线性关系,与TNF-a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6)与中医证型:提示焦虑、抑郁与指南中医证型之间呈正相关,提示发病率高的证型,焦虑、抑郁程度相对较重;焦虑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抑郁与中医证型无线性相关;轻度焦虑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明显高于中度、重度焦虑,极重度焦虑与指南中医证型无相关性;轻度抑郁与指南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高于中度抑郁,重度抑郁与指南中医证型之间无相关性。结论:焦虑、抑郁与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急性加重次数之间呈正相关;焦虑、抑郁与血清指标TNF-a、IL-6之间呈正相关;焦虑、抑郁与性别之间无相关性;焦虑、抑郁与5-HT之间呈负相关;焦虑、抑郁与ACTH之间呈正相关;焦虑、抑郁与中医证型之间呈正相关。

孙耀琴[7](2021)在《九味固金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证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治疗组(九味固金胶囊联合噻托溴铵粉末吸入粉雾剂)与对照组(噻托溴铵粉末吸入粉雾剂)的差异,分析临床治疗效果、肺功能及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为将该药物应用到临床,提高科学的数据支持,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为后期实验研究做好准备。方法:根据研究设计中的纳排标准,严格纳入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山西省中医院就诊患者并符合纳入准则的88例患者。对照组44例、治疗组44例。试验期间,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有86例进入该项研究。对照组予噻托溴铵粉吸入粉状粉雾剂,治疗组加用九味固金胶囊(由虫草头孢菌粉、蛤蚧、地龙、五味子、苍耳子、山萸肉、山药、甘草组成),治疗周期3个月,治疗后3个月综合评价远期疗效。比较临床治疗疗效、肺功能、中医症候学评分、生活品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m MRC呼吸障碍量表、CAT评估测定量表、6分钟步行实验、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试验期间通过分析观察患者的体征,明确了不良反应是否存在,进一步实施安全性评价。结果: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有2例患者脱落,共86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且临床数据有效。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对照组在中医症候疗效方面有效率分别为95.45%、80.95%,经分析其P=0.0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中医症候疗效方面比对照组有优势。2.中医症状分值: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症状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表明联合九味固金胶囊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的咳嗽、气喘、咳痰、易感冒、腰膝酸软等中医症状。3.肺功能比较: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EV1、FEV1/FVC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P<0.05。表明联合九味固金胶囊可以提高患者的肺功能。4.各评分量表:各组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治疗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GRQ评分、m MRC呼吸困难量表、CAT评分较治疗前下降,6分钟步行实验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九味固金胶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远期疗效好。5.实验室指标:两组T细胞亚群的三组指标治疗前P值均>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CD4+、CD8+无明显变化,但CD3+、CD4+/CD8+比值可见提高P<0.05,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CD3、CD3+CD4+、CD4+/CD8+较治疗前降升高,CD3+CD8+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九味固金胶囊能调节COPD稳定期肾气虚证患者的T细胞亚群,加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使疾病加重的次数减低。6.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不适症状;治疗后实验室安全性指标(血细胞分析、生化检查)均没有异常,心电图没有异常。提示本实验研究两种疗效均安全有效。结论:九味固金胶囊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粉雾剂治疗稳定期肺肾气虚证COPD疗效显着,能更好的减轻患者的咳嗽、咳痰、气喘、腰膝酸软、易感冒等中医临床症候,使患者处于稳定期,肺通气功能改善,增加CD3+、CD4+水平,减低CD8+,提高病患的免疫力,且远期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苗頔[8](2021)在《培土生金法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Meta分析及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系统梳理培土生金法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的文献,归纳结局指标,总结培土生金法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为培土生金法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供循证依据,为临床培土生金法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回顾性分析培土生金法(保金益肺膏联合穴位贴敷与呼吸吐纳法)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试验,验证培土生金法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性。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检索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自建库至2020年7月,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即培土生金法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随机对照试验。用改良版Jadad量表评价纳入文献质量,用Rev 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依据漏斗图进行文献发表偏倚风险评估。第二部分: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收集的16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试验已采用SAS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产生的随机分配编码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82例,对照组83例。试验组:应用保金益肺膏口服联合穴位贴敷与呼吸吐纳法;对照组:空白对照。疗程为76天±4天。观察两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治疗前、随访1年后变化情况,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总积分、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1年后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第一部分:Meta分析1.文献检索结果:共纳入28项试验,包含209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所有试验均在中国进行,所有病例初始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均无明显差异;Jadad评分显示,有9项试验属于高质量,19项试验属于低质量。2.数据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1)培土生金法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有效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25,95%CI[1.18,1.33],P<0.00001)、提高肺功能指标FEV1%Pred(MD=2.95,95%CI[1.99,3.90],P<0.0001)、改善肺功能指标FVC(MD=0.19,95%CI[0.08,0.31],P=0.0009)、降低BODE指数(MD=-0.56,95%CI[-1.00,-0.13],P=0.01),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P<0.05)。且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定性良好。(2)培土生金法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改善肺功能指标FEV1/FVC%(MD=2.17,95%CI[0.85,3.50],P=0.001)、提高生存质量SGRQ评分(MD=-7.51,95%CI[-10.57,-4.46],P<0.00001),疗效可能优于单纯常规西医疗法(P<0.05)。(3)中医症状总积分、6min步行距离(6MWD)评分、呼吸困难m MRC评分、CAT评分四项指标,由于文献异质性强,未进行Meta分析,仅进行描述性分析。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有10项不同疗程的试验结果均提示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较西医常规治疗效果好(P<0.05);在6min步行距离(6MWD)评分方面,9项不同疗程的试验结果均提示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较西医常规治疗效果好,除1项试验外,其余8项试验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呼吸困难m MRC评分方面,7项不同疗程的试验结果均提示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较西医常规治疗效果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CAT评分方面,14项不同疗程的试验结果均提示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较西医常规治疗效果好,除1项试验外,其余13项试验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指标:有11项试验描述了不良反应,报道称其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有10项试验描述了安全性指标,报道均提示未见明显异常。(5)发表偏倚:对纳入试验的结局指标做漏斗图,图像存在不对称因素,提示纳入的文献可能存在偏倚风险。第二部分:临床试验1.基线资料:共纳入165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在急性加重次数方面:对照组随访1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随访1年与治疗前比较,急性发作次数显着减少(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随访1年急性发作次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在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总积分、CAT评分方面:对照组治疗后、随访1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随访1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随访1年试验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4.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期间,试验组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指标无异常。结论:1.本研究对培土生金法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证实培土生金法干预措施在临床具有显着疗效,表明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具有有效性。2.回顾性分析以“培土生金法”为理论基础,运用保金益肺膏联合穴位贴敷和呼吸吐纳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试验,发现其临床疗效确切。与Meta分析结果相佐证。

王怿[9](2021)在《人参蛤蚧散加减联合肺康复治疗COPD稳定期肺肾两虚证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研究人参蛤蚧散加减联合肺康复治疗COPD稳定期肺肾两虚证患者的方案,观察其临床疗效,为COPD稳定期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COPD稳定期肺肾两虚证患者93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组、肺康复组、中药加肺康复组,每组各31例。常规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肺康复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接受肺康复训练(肺康复方案: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运动训练、三球式阻力呼吸训练器),中药加肺康复组在肺康复组的治疗基础上加人参蛤蚧散加减,疗程共90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证候积分、FEV1%pred、6MWD、m MRC、BMI、BODE指数、CAT评分及再住院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一般情况:常规组脱落5例,肺康复组、中药加肺康复组各脱落3例,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气流受限分级及病情综合评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组间比较证候积分、FEV1%pred、6MWD、m MRC、BMI、BODE指数及CAT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临床疗效:中药加肺康复组有效率为92.86%,肺康复组有效率为75%,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57.69%。三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证候积分:组内对比,三组治疗后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中药加肺康复组证候总积分低于肺康复组,肺康复组低于常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肺功能:组内对比,三组治疗前后FEV1%pred变化不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三组FEV1%pred无统计学差异(P>0.05)。(5)运动耐力:组内对比,三组治疗后6MWD均较治疗前增加,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中药加肺康复组的6MWD大于肺康复组,肺康复组大于常规组,三组6MWD有统计学差异(P<0.05)。(6)呼吸困难情况:组内对比,常规组治疗前后m MRC变化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康复组及中药加肺康复组治疗后m MRC均较治疗前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中药加肺康复组的m MRC低于肺康复组,肺康复组低于常规组,三组m MRC有统计学差异(P<0.05)。(7)体质指数:组内对比,三组治疗前后BMI变化不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三组BMI无统计学差异(P>0.05)。(8)日常生活情况:组内对比,三组BODE指数和CAT评分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减少,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中药加肺康复组的BODE指数和CAT评分均低于肺康复组,肺康复组均低于常规组,三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9)再住院情况:治疗后的3个月,再住院患者,常规组3例,肺康复组3例,中药加肺康复组2例;再住院率,常规组:11.54%,肺康复组:10.71%,中药加肺康复组:7.14%。三组再住院人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参蛤蚧散加减联合肺康复能有效缓解COPD稳定期肺肾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运动耐力、呼吸困难及生活质量情况,且疗效确切,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稳定期的治疗方案之一,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唐婉仪[10](2021)在《定量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特征分析及其分型、评估和预测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也是2020年WHO报告全球病死率第3位的慢性疾病,导致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肺气肿形成及气道狭窄。目前,慢阻肺的诊断主要依靠肺功能检查,但它反映的是全肺整体的情况,不能反映肺气肿或气道病变的存在,不能很好地反映慢阻肺的异质性,且要求较高的患者配合度。定量CT测量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慢阻肺相关临床研究关注到定量CT测量的价值。目前对慢阻肺的定量测量包括对肺气肿、气道的定量测量等。CT扫描具有快速、客观、精确性高、易配合等优势。定量CT可以在活体上描述和定量慢阻肺的肺部病理改变,在肺功能出现异常前发现肺部结构的改变,定量描述慢阻肺肺部结构破坏的严重程度,因此有潜力成为慢阻肺的评估或预后指标。但是目前慢阻肺患者的定量CT测量的价值尚无公论,且大多数研究在国外开展,缺乏中国慢阻肺人群的结果,尤其缺乏中国人群的前瞻性研究。【研究目的】1、分析慢阻肺的定量CT特征,基于定量CT对慢阻肺进行影像学分型,探索不同分型的疾病特征;2、探索定量CT在评估慢阻肺疾病严重程度及辅助慢阻肺诊断中的价值;3、探索定量CT在评估和预测慢阻肺临床结局(肺功能、症状、急性加重情况)中的价值。【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受试者全部来自于CHEN-COPD队列。采用海报、门诊推荐等方式招募2017年8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慢阻肺受试者及正常受试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70例稳定期慢阻肺受试者,50例正常受试者作为对照组。临床资料收集:收集受试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CAT评分、既往1年加重情况等),并进行肺功能及胸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扫描。基线后随访1年,每3个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半年进行一次现场随访,采集慢阻肺受试者基线后1年加重情况及CAT评分,复查肺功能检查。其中收集了全部慢阻肺受试者基线后1年的加重情况;90例慢阻肺受试者和28例正常受试者分别在中位随访时间369.5(356.75-377.25)、378(370.25-395)天后复查肺通气功能检查;84例慢阻肺受试者在中位随访时间371(358-378)天后行CAT评分。定量CT测量:将受试者吸气末胸部HRCT以dicom格式导入美国VIDA Apollo Version 2.2软件进行定量CT测量,收集指标包括:吸气末肺容积(inspiratory lung volume,Vin)、低于-950HU的低衰减区百分比(percentage of low-attenuation areas less than-950 Hounsfield units,%LAA-950)、支气管管壁面积百分比(percentage of wall area,WA%)、壁厚直径百分比(thickness-diameter ratio,TDR)。其中气道参数WA%、TDR由左肺上舌段、左下肺后基底段、右上肺尖段、右中肺外侧段、右下肺后基底段共5段支气管中点横截面的定量CT指标计算得出,计算方法如下:WA%=管壁面积/外横截面积*100%=(外横截面积-内横截面积)/外横截面积*100%;TDR=管壁厚度/平均外直径,取上述5段支气管WA%、TDR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统计分析:对比分析慢阻肺受试者与正常受试者的定量CT指标;参考既往文献,以15%作为%LAA-950阈值,将慢阻肺受试者分为肺气肿表型(%LAA-950≥15%)及非肺气肿表型(%LAA-950<15%),比较两组的特征差异;使用ROC曲线评估定量CT指标对慢阻肺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检验进行定量CT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肺功能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慢阻肺患者基线后1年频繁加重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第一部分:定量CT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型及辅助诊断中的价值1、慢阻肺患者定量CT的特征:吸烟正常受试者存在肺结构改变,主要表现为Vin增大;随着肺功能下降,慢阻肺受试者Vin及%LAA-950逐渐增大;第3-4级近端气道壁增厚主要见于GOLD3-4慢阻肺受试者,主要表现为WA%增大。2、肺气肿与非肺气肿表型慢阻肺患者特征比较:与非肺气肿表型相比,肺气肿表型慢阻肺受试者BMI、舒张前FEV1%pred、MMEF、MEF50、MEF25更小,吸烟负荷更大,Vin、GOLD3-4级比例、CAT≥10分比例、随访1年频繁加重比例更高(P<0.05);两组在年龄、急性加重风险、气道壁增厚指标(WA%、TDR)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定量CT指标辅助诊断慢阻肺的价值:ROC结果显示,%LAA-950的AUC为0.929,P<0.0001,对慢阻肺的诊断切点为1.07%,灵敏度88.82%,特异度86%;Vin的AUC为0.739,P<0.0001,对慢阻肺诊断切点为5065.11mm3,灵敏度76.47%,特异度64%;WA%的AUC为0.595,P=0.0342,对慢阻肺的诊断切点为64.76%,灵敏度64.71%,特异度58%;TDR对慢阻肺无诊断价值。两两比较结果显示,%LAA-950、Vin、WA%在慢阻肺的诊断价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AA-950诊断慢阻肺的AUC、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在辅助慢阻肺诊断中的价值最大。第二部分:定量CT在评估和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结局中的价值1、定量CT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定量CT指标%LAA-950与肺功能指标舒张前FEV1%pred、舒张后FEV1/FVC、舒张前PEF、MMEF、MEF50、MEF25均呈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79、-0.814、-0.614、-0.687、-0.746、-0.560。其它定量CT指标与肺功能存在弱负相关关系。WA%及TDR与小气道指标无相关性(P>0.05)。2、定量CT指标与肺功能FEV1%pred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BMI、吸烟包年、%LAA-950、Vin、WA%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影响FEV1%pred的主要因素包括吸烟包年(β=-0.082,P=0.049)、%LAA-950(β=-0.978,P=0.000)、WA%(β=-2.246,P=0.000)。3、症状多与症状少慢阻肺患者的定量CT指标比较分析:以1:1倾向得分匹配法校正了吸烟包年、舒张前FEV1%pred,慢阻肺受试者症状多与症状少组定量CT指标(Vin、%LAA-950、WA%、TD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肺气肿与非肺气肿表型慢阻肺患者与吸烟肺功能正常者基线后1年肺功能和/或CAT评分变化分析:吸烟正常对照组与基线相比,1年后FEV1平均下降120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肺气肿表型慢阻肺受试者与基线相比,基线后1年FVE1平均下降30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3),其CAT评分与基线相比增加2.6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非肺气肿表型慢阻肺受试者与基线相比,基线后1年FEV1中位下降60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CAT评分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5、慢阻肺患者随访1年频繁加重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包年、舒张前FEV1%pred、CAT评分、肺气肿表型、急性加重高风险为随访1年慢阻肺受试者频繁加重的影响因素,校正了混杂因素后,肺气肿表型是慢阻肺患者基线后1年频繁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987;95%CI 1.272-7.017;P=0.012)。【研究结论】1、吸烟肺功能正常者出现了GOLD1-2级慢阻肺的肺部结构改变,表现为肺容积增大,可能为慢阻肺的患病前病变,其随访1年后FEV1快速下降,提示戒烟等疾病预防的重要性。2、随着肺功能下降,肺容积增大,肺气肿水平增高,近端气道壁增厚主要见于GOLD3-4级慢阻肺患者。3、定量CT可以将慢阻肺分为肺气肿和非肺气肿表型,两种表型在肺功能、症状评分、随访1年频繁加重情况等方面具有显着临床差异。4、定量CT指标%LAA-950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较好,可以反映肺功能水平,对慢阻肺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5、基于定量CT定义的慢阻肺肺气肿表型可以预测随访1年FEV1、CAT评分变化及急性加重情况,可以作为疾病进展的良好预测指标。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2)补肺活血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急性加重的影响及服用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补肺活血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急性加重影响的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设计
    3 研究结果
    4 小结
第二部分 针对补肺活血胶囊不同服药方法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设计
    4 研究结果
    5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清金化浊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疗效影响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西医研究进展
    1. 慢阻肺的发病因素
    2. 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发病机制
    3. 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治疗
    4. 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预防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中医诊治进展
    1. 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中医认识
    2. 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中医药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筛选与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采集指标与时点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倾向性评分匹配结果
        3.2 临床疗效比较
        3.3 安全性指标比较
    4. 讨论
        4.1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4.2 AECOPD痰热蕴肺证的中医认识
        4.3 研究结果分析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清金化浊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疗效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开展COPD患者出院准备的背景及意义
        1.2 开展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的背景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外尚未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工具
        2.2 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筛查工具研究鲜见
        2.3 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评估研究缺乏全面性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研究内容
    5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5.1 操作性定义
        5.2 理论依据
    6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1 成立课题小组
    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的形成
        2.1 理论框架
        2.2 文献回顾
    3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的初步拟定
        3.1 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危险因素Meta分析
        3.2 COPD再入院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质性研究
    4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的确立
第二部分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
    1 德尔菲法确立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
        1.1 确定函询专家
        1.2 实施专家函询
        1.3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1.4 结果
        1.5 专家函询结果
    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分析
        2.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2.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第三部分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
    1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预试验版本的形成
    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检验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研究结果
    3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
    4 讨论与小结
        4.1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科学性
        4.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可靠性
        4.3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全面性
        4.4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实用性
        4.5 全面评估患者,制定个体化出院准备方案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创新点
    3 研究不足
    4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出院准备评估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5)中西医结合多元化肺康复技术在慢阻肺(痰浊阻肺证)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纳排标准
3 分组及治疗方法
4 观察指标
5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6 研究结果
7 讨论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COPD 评估测试(CAT)
    附录B 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
    附录C
    附录D COPD 自我效能量表
综述 肺康复技术在慢阻肺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焦虑、抑郁与中医证型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九味固金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证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排除病例标准
    1.5 病例的脱落标准
    1.6 脱落病例的处理
    1.7 剔除病例标准
    1.8 终止试验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及疗程
    2.3 合并症处理原则
3.观察内容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性评价标准
4.统计学处理
5.结果
    5.1 治疗前两组一般材料的基线比较
        5.1.1 性别比较
        5.1.2 年龄大小比较
        5.1.3 病程长短比较
    5.2 治疗后疗效数据及结果分析
        5.2.1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
        5.2.2 两组病例中医治疗症候疗效评价
        5.2.3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5.2.4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SGRQ评分比较
        5.2.5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实验比较
        5.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RC呼吸困难量表
        5.2.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T评分
        5.2.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测定比较
    5.3 安全性分析
6.讨论
    6.1 现代医学对慢阻肺的认识
    6.2 祖国医学对慢阻肺稳定期的认识
    6.3 从肺肾两虚角度论治慢阻肺稳定期
    6.4 九味固金胶囊的组方分析
    6.5 研究结果讨论
7.问题及展望
    7.1 问题
    7.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1.圣乔治呼吸问卷
    2.6 分钟步行距离记录表
    3.mMRC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
    4.CAT评分
    5.中医证候积分
附录 B(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情况
致谢

(8)培土生金法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Meta分析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培土生金法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Meta分析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培土生金法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临床观察
    材料与方法
    试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及附件
综述 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人参蛤蚧散加减联合肺康复治疗COPD稳定期肺肾两虚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量估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和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干预方法
    4 临床观察项目
        4.1 症状积分、疗效判定
        4.2 肺功能(FEV1%pred)
        4.3 运动耐力(6MWD)
        4.4 呼吸困难情况(m MRC)
        4.5 体质指数(BMI)
        4.6 日常生活情况(BODE指数、CAT评分)
        4.7 再住院情况
    5 安全性指标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治疗前数据分析
        1.1 病例收集结果
        1.2 一般性资料分析
        1.3 各观察指标治疗前比较
    2 治疗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症状比较
        2.3 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
        2.4 肺功能(FEV1%pred)
        2.5 呼吸困难情况(m MRC)
        2.6 体质指数(BMI)
        2.7 BODE指数
        2.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
        2.9 再住院人数及再住院率
    3 安全性分析
分析和讨论
    1 现代医学对COPD稳定期的认识
        1.1 COPD稳定期的定义
        1.2 COPD流行病学
        1.3 COPD发病机制
        1.4 肺康复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研究
    2 祖国医学对COPD稳定期的认识
        2.1 病名及历史沿革
        2.2 病因病机
        2.3 祖国医学治疗COPD稳定期的研究进展
        2.4 人参蛤蚧散加减治疗COPD稳定期肺肾两虚证的理论依据
    3 人参蛤蚧散加减联合肺康复治疗COPD稳定期肺肾两虚证的理论依据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临床疗效的分析
        4.2 临床症状的分析
        4.3 运动耐力的分析
        4.4 呼吸困难的分析
        4.5 肺功能的分析
        4.6 体质指数的分析
        4.7 日常生活情况的分析(CAT评分、BODE指数)
        4.8 再住院情况的分析
    5 安全性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 COPD 稳定期肺肾两虚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定量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特征分析及其分型、评估和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及入排标准
    临床资料
    数据收集和质量控制方法
    统计学方法
第一部分 定量CT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型及辅助诊断中的价值
    研究结果
        1.受试者招募及随访
        2.慢阻肺患者定量CT的特征
        3.慢阻肺定量CT分型及不同表型的基本特征
        4.定量CT指标辅助诊断慢阻肺的价值
    讨论
第二部分 定量CT在评估和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结局中的价值
    研究结果
        1.定量CT指标评估及预测慢阻肺患者肺功能
        2.定量CT指标评估及预测慢阻肺患者临床症状
        3.定量 CT 指标预测慢慢阻肺患者基线后 1 年急性加重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定量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影响[J]. 陈国美,鲍洪雅,胡燕. 中国基层医药, 2021(08)
  • [2]补肺活血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急性加重的影响及服用方法的探讨[D]. 贺梦雪.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清金化浊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疗效影响的回顾性研究[D]. 刘晴.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研究[D]. 马佳楚.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5]中西医结合多元化肺康复技术在慢阻肺(痰浊阻肺证)中的应用研究[D]. 郭偏偏.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焦虑、抑郁与中医证型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 陈鹏.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7]九味固金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证临床疗效分析[D]. 孙耀琴.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8]培土生金法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Meta分析及临床研究[D]. 苗頔.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9]人参蛤蚧散加减联合肺康复治疗COPD稳定期肺肾两虚证的疗效观察[D]. 王怿.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10]定量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特征分析及其分型、评估和预测价值[D]. 唐婉仪. 广州医科大学, 2021


慢阻肺论文 中医论文 呼吸道疾病论文

上一篇:实施6 Sigma是追求品质完美的境界
下一篇:关于水资源价值的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