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脊髓造影和CTM诊断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脊髓造影与CTM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敬羚誉[1](2021)在《磁共振脊髓水成像分析腰骶神经根变异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行手术患者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脊髓水成像对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前腰骶神经根变异患者的诊断及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上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和影像学不符合的在我院行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患者58例,术前均行常规腰椎动力位X片、脊柱正侧位拼接片、腰椎CT、腰椎磁共振及磁共振脊髓水成像,在INFINITT软件上测量以下几个指标:(1)在腰椎MRI正中矢状面上测量L3-L4、L4-L5、L5-S1椎间隙高度(Height,H)(2)在磁共振脊髓水成像神经根显示最佳层面冠状面测出变异神经根及对侧神经根自硬膜囊穿出角度(Nerve TOOt Angle,NRA)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对比出现变异和不出现变异患者病程长短、术前、术后腰椎JOA评分及腰部、患肢VAS疼痛评分。结果:在影像学上明确存在腰骶神经根变异有10例,发现率17.24%,腰骶神经根变异患者影像学上存在不同的骨畸形,变异节段均为L4/5,L5/S1。通过分析有5例是神经根起点异常(近根型),有2例是神经根直径变异,有3例为神经根共根型,均为单侧变异。变异组测量L3-S1椎间隙高度逐渐降低,双侧神经根自硬膜囊穿出角度亦逐渐减少。变异组病程0.34±0.31年,非变异组1.86±3.83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变异组患者术前JOA、腰部VAS评分、患肢VAS评分(?)±s:13.40±5.76、2.80±1.75、6.00±1.16,术后一周评分(?)±s:24.00±1.56、0.10±0.32、0.40±0.84,术后一月评分(?)±s:26.70±0.48、0.10±0.32、0.40±0.84,非变异组患者术前JOA、腰部VAS评分、患肢VAS评分(?)±s:13.52±4.47、2.10±2.12、6.48±1.41,术后一周评分(?)±s:22.94±1.80、0.56±1.05、0.79±1.34,术后一月评分(?)±s:27.10±1.13、0.15±0.58、0.35±1.00,两组间比较术前JOA及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评分长期随访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磁共振脊髓水成像能在术前通过无创的方式清晰可视化腰骶丛神经,准确定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责任节段”,在发现腰骶神经根变异患者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术前明确变异神经根的发出硬膜囊位置、角度规则以及对变异神经根走形的全面把握,能让手术医生在术前准确制定手术计划,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3、腰骶神经根变异的患者往往合并骶裂、椎体骨骺、脊椎滑移、移行椎等骨畸形。

肖常明,邓忠良[2](2019)在《CTM在脊柱外科诊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医疗技术进展,微创手术或微创通道技术越来越受到外科医生的青睐,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精准性要求逐渐提高,传统有创的椎管造影已逐渐被替代,X片、CT、MRI等无创检查也暴露出许多不足,而CTM显示出其他检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CTM检查在脊柱诊疗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郜璐璐,张进,林斌,宋飞鹏[3](2015)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研究现状》文中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组织压迫腰骶脊神经根造成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是目前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体征与影像学诊断。本文阐述了目前临床上常用或较前沿的影像学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其相应的优缺点,分析了影像学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发展趋势。

阿不都外力·赛都拉,卡德尔江·买买提,穆合塔尔·麦麦提热伊木[4](2013)在《关于脊髓造影,造影CT合磁共振成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腰椎问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腰腿痛疾患,好发于20~50岁体力劳动者。患者痛苦大,对生活,工作和劳动均可带来很大的影响,严重者可致截瘫,一般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和X线片即可作出诊断。但是少数极外侧型,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及诊治医师临床经验的缺乏,均可使诊断困难。对此需借助于MYE、CTM和MRI等检查作出诊断,本文分

杨镔[5](2011)在《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责任间隙”定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责任间隙”的定位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73例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体征、MRI检查变化及术中探查所见,总结出术前定位的比较简单可行的方法,即综合定位法,并将其与临床定位、MRI检查定位及术中探查定位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和手术探查定位比较,综合定位法、临床定位法、MRI检查定位法的准确率分别为53.42%,34.25%-36.99%和27.40%,综合定位法与临床定位法、MRI检查定位法相比,差别有显着性(P<0.05)。结论:1、临床体征在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责任间隙”的定位有一定的价值。2、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MRI检查中提示突出的椎间盘并不全需要手术治疗。3、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责任间隙”的定位上,综合定位法高于临床定位及MRI检查定位,在术前定位中有一定价值。

谢幼专,侯筱魁,张蒲,赵杰[6](2009)在《下腰痛影像诊断的综合效价分析》文中指出对61例下腰痛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效价。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进行了3种以上的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费用占总费用的11.67%,脊髓造影占24.67%,CT占14.33%,CTM占7.33%,MRI占42%;常规X线摄片对骨性结构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为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提供依据。因此,在下腰痛的诊断过程中,必须合理地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以最合理的花费达到正确诊断,节约卫生资源。

唐嫄科,薛金山,张文,焦宁,温世明,李宏川[7](2003)在《动态脊髓造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动态脊髓造影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脊髓造影,动态观察,拍摄不同体位的X线片。186例均经CT检查,110例经CTM检查,106例经手术治疗。结果:186例中213个椎间隙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96个椎间隙诊断为腰椎间盘膨出,动态脊髓造影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93.62%,CT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86.74%,CTM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96.88%。结论:动态脊髓造影检查克服了传统脊髓造影、CT、MRI检查静态观察的缺陷,降低了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对L5/S1间盘突出诊断效果更为明显,并可鉴别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和膨出。

屈辉,孙楠,程晓光[8](2002)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优缺点。材料与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且全部具有X线平片、CT、MRI、椎间盘造影后CT(CTD)、脊髓造影后CT(CTM)检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9例,共有38个间盘行间盘造影,34个间盘经手术证实。结果:在34个经手术证实的间盘中,28个为侧后方突出,5个为后正中突出,1个为侧方突出。结论:MRI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脊髓造影及CTM高,间盘造影及CTD可以精确地反映椎间盘的病理学改变。

王孔林,阎国田,白生[9](2002)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造影和CTM的影像学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脊髓造影和造影后CT(CTM)二者的影像学表现、诊断价值及不足之处。方法:对临床疑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2例患者进行了正位、侧位、斜位和过伸过屈位脊髓造影,造影后进行了CTM检查。结果: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造影与手术符合率为91.6%,CTM诊断符合率为97.2%。结论:脊髓造影仍是公认的诊断腰椎间突出症的常用方法,有较高的手术符合率,而CTM可纠正脊髓造影L5~S1椎间突出可能造成的假阴性,二者联合使用可减少漏诊,提高诊断准确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确诊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

王西昌,魏正清,赵文奇[10](2001)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脊髓造影与CTM诊断》文中提出为探讨脊髓造影与CTM对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的诊断价值 ,对 98例LDH患者进行了脊髓造影与CTM影像对照研究 ,认为二者联合应用 ,对判定腰椎间盘病变的部位、程度、方向有很大的指导价值 ,可减少单一检查所造成的漏诊、误诊 ,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脊髓造影与CTM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脊髓造影与CTM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磁共振脊髓水成像分析腰骶神经根变异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行手术患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ABBREVIATION
1 前言
    1.1 概述
    1.2 腰椎间盘的应用解剖
2 文献综述
    2.1 概述
    2.2 腰骶部损伤的发生机制
    2.3 腰骶神经根变异的临床症状
    2.4 腰骶神经根变异的诊断
        2.4.1 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
        2.4.2 核磁共振检查诊断
        2.4.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
        2.4.4 扩散张量成像诊断
    2.5 腰骶部神经根病变的治疗方式
        2.5.1 西医治疗
        2.5.2 中医治疗
        2.5.3 中西医结合治疗
        2.5.4 运动锻炼治疗
    2.6 腰骶部神经根病变术后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2.6.1 肢体功能锻炼
        2.6.2 体位护理
        2.6.3 心理护理
    2.7 小结与展望
3 研究方法
    3.1 临床资料
        3.1.1 一般资料
        3.1.2 诊断标准
        3.1.3 纳入标准
        3.1.4 排除标准
    3.2 手术麻醉方案
    3.3 手术方法的选择
    3.4 磁共振脊髓水成像
        3.4.1 测量方案
        3.4.2 术后效果评定方案
    3.5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测量结果
    4.2 JOA及 VAS评分统计学分析
    4.3 变异组患者存在骨畸形的情况
5 分析与讨论
    5.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析
    5.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
    5.3 磁共振水成像对腰骶神经根变异的诊断价值
    5.4 腰骶神经根变异对手术的指导价值
    5.5 腰骶神经根变异的解剖意义
    5.6 局限与不足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7 参考文献
致谢

(2)CTM在脊柱外科诊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CTM定义
2 CTM具体操作方法
3 CTM在脊柱病变诊疗中的应用背景、范围及适应症
    3.1 CTM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背景及范围
    3.2 CTM在脊柱病变中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4 CTM检查的优势
    4.1 提高椎间盘突出检出率
    4.2 对于脊柱隐匿性病变的诊断
    4.3 三维成像清晰显示骨性、软性压迫与脊髓神经关系
    4.4 小关节突病变诊断
    4.5 临床表现复杂、定位定性困难的脊柱病变
5 CTM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案
6 展望与不足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X线检查
    (一)普通平片
    (二)X线造影检查
二、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
    (一)多层螺旋CT(MSCT)
    (二)CT脊髓造影(CTM)
三、超声检查(USG)
四、SPECT及PET检查
五、MRI
    (一)腰椎间盘MRI研究
    (二)腰骶脊神经根MRI研究
六、总结与展望

(5)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责任间隙”定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6)下腰痛影像诊断的综合效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资料
    1.3 方法
2 结果
    2.1 影像学检查结果
    2.2 影像学检查费用
3 讨论
    3.1 各影像学检查的意义
    3.2 影像学检查的效价分析

(7)动态脊髓造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造影方法
    1.3 动态观察
2 结果
    2.1 动态脊髓造影检查(图1)
    2.2 CT诊断
    2.3 CTM诊断
    2.4 手术诊断
    2.5 脊髓造影的副作用
3 讨论
    3.1 对动态脊髓造影的评价
    3.2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和膨出的鉴别诊断
    3.3 对于L5/S1间盘突出的诊断意义
    3.4 识别动态脊髓造影检查中的特殊影像征象

(10)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脊髓造影与CTM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影像表现
    3.1 CTM表现
    3.2 脊髓造影征象
4 讨论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脊髓造影与CTM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磁共振脊髓水成像分析腰骶神经根变异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行手术患者的研究[D]. 敬羚誉.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8)
  • [2]CTM在脊柱外科诊疗中的应用[J]. 肖常明,邓忠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42)
  •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研究现状[J]. 郜璐璐,张进,林斌,宋飞鹏.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09)
  • [4]关于脊髓造影,造影CT合磁共振成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J]. 阿不都外力·赛都拉,卡德尔江·买买提,穆合塔尔·麦麦提热伊木. 新疆医学, 2013(01)
  • [5]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责任间隙”定位的临床研究[D]. 杨镔. 福建医科大学, 2011(10)
  • [6]下腰痛影像诊断的综合效价分析[J]. 谢幼专,侯筱魁,张蒲,赵杰.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9(12)
  • [7]动态脊髓造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J]. 唐嫄科,薛金山,张文,焦宁,温世明,李宏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3(07)
  • [8]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J]. 屈辉,孙楠,程晓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2(06)
  • [9]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造影和CTM的影像学分析[J]. 王孔林,阎国田,白生. 新疆医学, 2002(03)
  • [10]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脊髓造影与CTM诊断[J]. 王西昌,魏正清,赵文奇.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1(06)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影像学论文 造影检查论文 磁共振检查论文 脊髓论文

上一篇:严格区分“预算应付”和“财务专项应付”资金
下一篇:课程变更给班级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