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宽,李红[1](2018)在《简明水貂饲养管理技术规程(3)》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3水貂的饲养管理在整个水貂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饲养员每天进入饲养区首先要对貂群进行巡视,仔细观察水貂的粪便(形态、颜色、气味)、精神状态、采食和饮水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3.2水貂各饲养时期的管理3.2.1准备配种期3.2.1.1调整体况在秋分(9月下旬)至冬至(12月下旬)之间,种貂体况应中等偏上;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种貂体况应为中等水平,公貂要中
王增年[2](2015)在《可经营利用陆生野生动物繁育技术(中)》文中提出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经营利用价值貉是毛皮动物之一,经济价值较高。貉皮保温性能较好,是制作大衣、皮领等裘皮制品的优质原料。貉其去掉针毛的裘皮俗称"貉茸",是飞行服的上等原料。貉肉细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是可口的野味食品,还可入药,是高级滋补营养品。貉的胆汁干燥后可代替熊胆入药。貉的针毛和尾毛是制造高级化妆用毛刷和毛笔等的原料。貉油除可食用外,还是制作高级化妆品的原料。貉的粪便还是高效优质的农肥。
佟煜仁[3](2013)在《毛皮动物不同生产时期的饲养管理》文中提出(一)准备配种期1.准备配种期饲养管理的任务。准备配种期饲养管理的任务是促进种兽冬毛迅速成熟和性器官发育,调整好种兽体况,为繁殖奠定良好的基础。2.准备配种期饲养。饲养上要满足种兽冬毛成熟和性器官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为配合调整体况,日粮要求高蛋白质和较低能量水平(详见日粮标准),从冬至开始保证全价蛋白质饲料和繁殖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E)的持续补给,以促进性器官的生长发育。
李文朋[4](2013)在《狐貉饲养各月份的管理要点》文中认为1月采用目测、触摸、称重或体重指数测定等方法,判断狐的体况。繁殖体重指数(克/厘米)为,狐100-110,貉90-100,银狐90,水貂24-26。公兽体况应略高,母兽体况应略低。少数经产狐体况偏肥难降,不必苛求,亦能正常繁殖。使动物接受自然日照周期,不可随意增加人工光照,否则会扰乱生殖周期。
魏海军,魏鹳凝[5](2012)在《水貂生长和换毛期的营养与标准化饲养(2)》文中研究指明2·4种貂复选到9月,幼貂的生长发育已经基本完成,对经过初选的种貂,根据它们在9月份的体重、体长和是否开始换毛以及行为等性状确定是否留种。复选留种的数量比计划留种数多20%。复选完成后,留种水
赵宇[6](2012)在《水貂商品鲜料质量评价体系初建》文中研究说明商业性水貂配合鲜料是近两年开始在我国沿海地区投入生产的,其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日趋扩大。有关商业性水貂配合鲜料的研究文献匮乏,相关的质量及卫生标准的制定己成为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建立我国水貂商品鲜料质量评价体系包括营养质量评价和安全质量评价。本文作者于2010年8月中旬至2010年10月底,在山东海阳市某专门生产水貂配合鲜料的大型企业抽检了水貂育成期和冬毛期配合鲜料样品,采用现行的国家标准规定检测方法结合国外水貂鲜料标准,对其质量进行了常规检测和分析,同时,对鲜料的新鲜度(挥发性盐基氮)、过氧化值、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和沙门氏菌的含量也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该厂生产的水貂育成期所用配合鲜料样品中各项检测指标数值分别为:粗蛋白37.48%(>36.8)、粗脂肪18.54%(≥18.0)、粗纤维3.9%(≤5.1)、粗灰分6.2%(≤10.4)、钙1.85%(≥0.85)、磷1.52%(≥0.39)、食盐0.5%(0.4-1.1)、细菌总数0.5×106个/g(<2.0×106)、沙门氏菌未检出(不得检出)、大肠菌群0.14×1004MPN/100g (<1.0×104). PH值5.6(5.2-6.5)、挥发性盐基氮16.0%(≤25)、过氧化值2(<10),均在判断标准规定的范围内,符合参照标准的要求;2、水貂冬毛生长期配合鲜料样品中各项指标除脂肪含量(18.06%)略低于参照标准(≥20.0%),其他各项检测指标皆满足参照标准的范围,其检测值分别为:粗蛋白34.50%(≥32.8)、粗纤维3.1%(≤5.1)、粗灰分5.6%(≤10.4)、钙1.45%(≥0.85)、磷1.11%(≥0.39)、食盐0.5%(0.4~1.1)、细菌总数0.02×106个/g(<2.0×106)、沙门氏菌未检出(不得检出)、大肠菌群0.05×104MPN/1OOg (<1.0×104)、PH值5.2(5.2-6.5)、挥发性盐基氮11.4%(≤25)、过氧化值0.6(<10)。水貂配合鲜料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为鲜料生产者保证鲜料的质量和卫生状况提供正确有效的检测方法,从而为水貂养殖者提供安全、稳定的全价营养饲料。
盖广辉[7](2010)在《貉养殖及产品初加工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貉养殖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世界貉养殖数量最大的国家。但困扰我国养貉业的问题也有很多,行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貉的毛皮品质不高,饲养管理水平低、饲料配制水平落后等。本文通过对芬兰、丹麦等养殖发达国家最新研究成果的大量查阅、对我国主要养殖区饲养场的养殖调研、针对目前我国貉养殖业的存在的问题,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貉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体系内容主要包括养貉场的选址建设标准、种貉标准、各生物学时期的营养需要标准、饲料生产与加工标准、饲养管理标准、卫生防疫标准、动物福利标准及产品加工、储存、包装、运输标准等内容。文章还对我国养貉业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建议包括建设标准的养貉场、实行标准的育种体系、科学配制饲料、建设标准的卫生防疫体系、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建立国际毛皮拍卖行、提高动物福利水平、加强对养殖人员技术培训以及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貉的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是一个系统的、有层次的体系,将我国的先进养殖技术与国外的先进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推广貉的标准化养殖技术是一项任务艰巨,意义重大的工作。貉的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为改善我国养貉场建设和提高种貉繁育水平提供了指导方法,为提高我国貉的饲养管理水平和貉的动物福利水平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执行方向,为推动养貉业的规范化、有序化创造了条件,为建立我国貉养殖业的管理机制奠定了基础,促进我国貉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都将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张海华,刘佰阳,王凯英[8](2009)在《毛皮动物冬毛期的饲养管理》文中认为一、营养及生理特点进入9月份,狐、貉、貂当年的幼兽身体开始由主要生长骨骼和内脏转为主要生长肌肉和沉积脂肪。随着秋分以后光照周期的变化,包括种兽和淘汰兽开始慢慢脱掉夏毛,长出浓密的冬毛,
王善东[9](2009)在《文登市水貂养殖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应对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登市地处胶东半岛东端,濒临大海,水产品资源丰富,环境气候适宜,发展水貂养殖业得天独厚。文登市水貂养殖始于1958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很大规模,为文登市水貂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是文登市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由于貂皮价格上涨,养貂利润空间非常大,调动了人们养殖水貂的积极性,使水貂养殖规模迅速扩
窦宝艳[10](2008)在《华隆牌毛皮动物专用饲料应用及推广研究》文中指出为确定配合饲料在毛皮动物养殖业上的应用状况,本论文通过研究“华隆”饲料在育成期蓝狐及水貂实际养殖中的应用状况,测定蓝狐及水貂对配合饲料的消化吸收特性,检验日粮的饲喂效果,分析毛皮动物饲料市场需求状况及我国毛皮动物饲料行业整体发展前景。蓝狐育成期消化试验:将16只蓝狐按雌雄、体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配合饲料Ⅰ组(养殖基地配合料)和Ⅱ组(“华隆”881料),在蓝狐育成期进行消化试验。结果表明:Ⅰ组和Ⅱ组蓝狐干物质采食量均差异不显着(P>0.05);Ⅰ组和Ⅱ组雌狐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着(P>0.05),雄狐干物质、粗蛋白和能量表观消化率Ⅰ组均低于Ⅱ组(P<0.01);Ⅰ组和Ⅱ组雌狐可消化干物质和粗蛋白差异不显着(P>0.05),雄狐可消化干物质和粗蛋白Ⅱ组均高于Ⅰ组(P<0.05);Ⅱ组蓝狐粗脂肪采食量、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可消化粗脂肪和消化能均高于Ⅰ组(P<0.01)。水貂育成期饲养及消化试验:将68只水貂按雌雄、体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常规鲜料(对照组)和配合饲料(试验组),在水貂育成期进行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结果表明:雌貂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对照组均高于试验组(P<0.05),雄貂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对照组均显着高于试验组(P<0.01);试验组水貂干物质采食量和可消化干物质均略高于对照组;粗脂肪和消化能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对照组和试验组水貂能量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水貂体重增加均大于对照组。在蓝狐育成期消化试验中,蓝狐对“华隆”881料适应较快,且饲喂效果良好,若配合饲料Ⅱ组(“华隆”881料)使用时间加长,可使配合饲料Ⅱ组的蓝狐生长性能高于Ⅰ组。从水貂育成期饲养试验可看出,采用配合饲料与一定比例的新鲜原料喂养水貂,可使水貂可消化养分的采食量接近或超过饲喂鲜料组,用该方法饲喂水貂可获得与饲喂常规鲜料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是提高水貂生长性能、解决其饲料来源困难比较合理的办法。并且使用配合饲料能够明显减少貂和狐感染疾病的可能性,配合饲料便于运输、贮存和使用,不需要冷藏条件,加工使用又很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3水貂的饲养管理 |
| 3.1水貂饲养时期的划分见表6。 |
| 3.2水貂各饲养时期的管理 |
| 3.2.1准备配种期 |
| 3.2.1.1调整体况 |
| 3.2.1.2保证适宜光照 |
| 3.2.1.3促进发情 |
| 3.2.1.4做好发情检查工作 |
| 3.2.1.5垫草保温 |
| 3.2.1.6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
| 3.2.1.7做好配种准备工作 |
| 3.2.2配种期 |
| 3.2.2.1准确进行发情鉴定 |
| 3.2.2.2合理安排放对和饲喂时间 |
| 3.2.2.3配种方式 |
| 3.2.2.4科学安排配种进度 |
| 3.2.2.5合理利用种公貂 |
| 3.2.2.6监控种貂体况 |
| 3.2.2.7搞好卫生与安全 |
| 3.2.2.8做好配种记录 |
| 3.2.2.9淘汰种貂 |
| 3.2.3妊娠期 |
| 3.2.3.1适当控制体况 |
| 3.2.3.2适当增加光照 |
| 3.2.3.3注意观察母貂 |
| 3.2.3.4保持环境安静 |
| 3.2.3.5做好产前准备 |
| 3.2.4产仔哺乳期 |
| 3.2.4.1昼夜值班、加强护理 |
| 3.2.4.2做好产后检查 |
| 3.2.4.3仔貂代养 |
| 3.2.4.4及时补饲 |
| 3.2.4.5加强保温 |
| 3.2.4.6保持环境安静 |
| 3.2.4.7搞好卫生 |
| 3.2.4.8适时分窝 |
| 3.2.4.9仔貂初选 |
| 3.2.5育成期 |
| 3.2.5.1多只幼貂同笼饲养 |
| 3.2.5.2做好疫苗免疫 |
| 3.2.5.3适时增加饲料量 |
| 3.2.5.4加强卫生管理 |
| 3.2.5.5严防中暑 |
| 3.2.6恢复期 |
| 3.2.6.1观察换毛 |
| 3.2.6.2复选 |
| 3.2.6.3淘汰 |
| 3.2.6.4调整日粮喂量 |
| 3.2.7冬毛生长期 |
| 3.2.7.1饲料配比 |
| 3.2.7.2避免阳光直射 |
| 3.2.7.3添加垫草 |
| 3.2.7.4活体梳毛 |
| 3.2.7.5做好取皮准备工作 |
| 4卫生防疫 |
| 貉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
| 经营利用价值 |
| 饲养管理 |
| 动植物饲料搭配得当 |
| 饲喂要定时定量 |
| 调换日粮时应逐渐进行 |
| 保持环境卫生与安静 |
| 分群管理 |
| 银狐 (Vulpes vulpes fulva) |
| 经营利用价值 |
| 银狐饲养管理的基本要求 |
| 动植物饲料搭配得当 |
| 饲喂要定时定量 |
| 保证清洁饮水 |
| 保持环境卫生与安静 |
| 北极狐 (Alopex lagopus) |
| 经营利用价值 |
| 北极狐各生物学时期的饲养管理 |
| 水貂 (Mustea vison) |
| 经营利用价值 |
| 饲养管理 |
| 准备配种期的饲养管理 |
| 配种期的饲养管理 |
| 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
| 产仔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
| 种貂恢复期的饲养管理 |
| 幼貂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
| 皮貂冬毛生长期的饲养管理 |
| 果子狸 (Paguma larvata) |
| 经营利用价值 |
| 饲养管理 |
| 果子狸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 |
| 构建适合果子狸生活的环境 |
| 注意笼舍卫生, 定期消毒 |
| 管理人员要与果子狸建立亲和协调的关系 |
| 建立定时、定量、定温、定质的饲喂制度 |
| 果子狸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 |
| 春季的饲养管理 |
| 夏季的饲养管理 |
| 秋季的饲养管理 |
| 冬季的饲养管理 |
| (一) 准备配种期 |
| (二) 配种期 |
| (三) 妊娠期 |
| (四) 产仔哺乳期 |
| (五) 幼兽育成期 |
| (六) 种兽恢复期 |
| 1 月采用目测、触摸、称重或体重指数测定等方法, 判断狐的体况。 |
| 2 月保证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 确保发情正常, 保证种貉的良好体况。 |
| 3 月切勿早配。 |
| 4 月必须保持饲料品质新鲜, 绝不能喂变质、酸败、腐烂、 |
| 5 月搞好窝箱防寒保温。 |
| 6 月产后母貂泌乳, 刚产下来的仔貂在24小时内吃不上初乳, 会造成全窝饿死。 |
| 7 月结合分窝搞好种狐初选。 |
| 8 月为生长期, 也可采用质量合格的全价配合饲料, 如能适当补充鲜动物性饲料和脂肪, 效果更好。 |
| 9 月从秋分开始, 毛皮动物的生殖器官开始发育, 应将种兽和皮兽分开饲养。 |
| 1 0 月冬毛生长期必需脂肪酸供应不足被毛无光泽、没有弹性、脆弱、蓬乱。 |
| 1 1 月上半月做好种貂精选, 便于下半月对皮貂进行屠宰。 |
| 1 2 月生殖系统发育加快, 被毛成熟, 蓝狐开始取皮。此时要准备给种兽注射疫苗。 |
| 摘要 |
| Abstract |
| 1 绪论 |
| 1.1 国内外水貂的养殖情况 |
| 1.1.1 国外水貂养殖情况 |
| 1.1.2 我国水貂养殖情况 |
| 1.2 国内外水貂饲料业情况 |
| 1.2.1 国外水貂饲料业的发展情况 |
| 1.2.2 我国水貂饲料业发展情况 |
| 1.3 水貂饲料种类 |
| 1.3.1 动物性饲料 |
| 1.3.2 植物性饲料 |
| 1.3.3 添加剂饲料 |
| 1.4 水貂饲料质量问题引起的疾病 |
| 1.5 国内外貂用配合鲜料组成及其生产管理概况 |
| 1.5.1 国外貂用配合鲜料组成 |
| 1.5.2 国内貂用配合鲜料组成 |
| 1.5.3 国外貂用配合鲜料生产及管理概况 |
| 1.5.4 我国貂用配合鲜料生产及管理概况 |
| 1.6 本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 2 水貂配合鲜料的检测 |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 2.1.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 2.1.3 检测的指标与方法 |
| 2.2 结果 |
| 2.2.1 育成期水貂配合鲜料检测结果 |
| 2.2.2 冬毛生长期水貂鲜饲料样品的检测结果 |
| 2.3 分析与讨论 |
| 2.3.1 检测结果的分析 |
| 2.3.2 营养、品质与水貂生产的关系 |
| 2.3.3 质检与养殖效益的关系 |
| 2.4 本章小结 |
| 3 水貂配合鲜料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讨 |
| 3.1 我国水貂配合鲜料生产及使用概况 |
| 3.2 鲜料检测分析 |
| 3.2.1 感官判断 |
| 3.2.2 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测 |
| 3.3 水貂配合鲜料质量评价 |
| 3.3.1 水貂配合鲜料营养质量 |
| 3.3.2 水貂配合鲜料安全质量 |
| 3.4 水貂配合鲜料生产及其管理模式的改进建议 |
| 3.4.1 规范饲料加工 |
| 3.4.2 统一饲料标准 |
| 3.4.3 加强饲料质量检验 |
| 3.4.4 建立全国性的毛皮动物饲料质量管理系统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1 绪论 |
| 1.1 貉的养殖价值 |
| 1.2 我国养貉业存在的问题 |
| 1.2.1 品种质量落后 |
| 1.2.2 饲料营养水平低 |
| 1.2.3 动物福利措施水平低 |
| 1.2.4 产品加工技术落后 |
| 1.2.5 行业管理落后 |
| 1.2.6 市场秩序混乱 |
| 1.3 标准化养殖的意义 |
| 1.4 国内外对标准化养殖的研究现状 |
| 1.5 论文研究内容 |
| 1.6 论文研究方法 |
| 2 貉的养殖标准体系的研究 |
| 2.1 貉场建设标准的研究 |
| 2.1.1 场址选择 |
| 2.1.2 场区规划 |
| 2.1.3 笼舍设计 |
| 2.2 种貉引种标准的研究 |
| 2.2.1 引种时间 |
| 2.2.2 引种依据 |
| 2.2.3 种貉运输 |
| 2.3 种貉培育标准的研究 |
| 2.3.1 种兽选择标准 |
| 2.3.2 种兽分级标准 |
| 2.3.3 种貉留种原则 |
| 2.3.4 种貉的育种措施 |
| 2.3.5 种貉在繁殖期的表现 |
| 2.3.6 种貉放对配种 |
| 2.3.7 选配技术 |
| 2.3.8 貉的产仔保活技术 |
| 2.4 貉营养需要标准的研究 |
| 2.4.1 能量水平对貉的影响 |
| 2.4.2 蛋白质水平对貉的影响 |
| 2.4.3 脂肪对貉的影响 |
| 2.4.4 矿物质和维生素对的影响 |
| 2.4.5 貉的营养物质需要研究 |
| 2.4.6 貉的日粮配合标准 |
| 2.5 貉的饲料生产与加工标准的研究 |
| 2.5.1 貉的饲料来源 |
| 2.5.2 饲料原料的保存 |
| 2.5.3 饲料原料的加工规程 |
| 2.5.4 饲料的调制 |
| 2.6 貉的饲养管理标准的研究 |
| 2.6.1 貉各生物学时期划分 |
| 2.6.2 准备配种期的饲养管理 |
| 2.6.3 配种期的饲养管理 |
| 2.6.4 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
| 2.6.5 产仔泌乳期的饲养管理 |
| 2.6.6 幼龄貉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
| 2.6.7 貉恢复期的饲养管理 |
| 2.6.8 皮用貉的饲养管理 |
| 2.6.9 埋植褪黑激素的貉的饲养管理 |
| 2.7 貉场的卫生防疫标准 |
| 2.7.1 卫生防疫原则 |
| 2.7.2 貉场的卫生要求 |
| 2.7.3 貉场的防疫措施 |
| 2.7.4 建立健全貉场卫生防疫制度 |
| 2.7.5 尸体无公害处理规程 |
| 2.8 貉的动物福利标准 |
| 2.8.1 动物福利的内容 |
| 2.8.2 动物福利的重要性 |
| 2.8.3 动物福利的措施 |
| 2.9 本章小结 |
| 3 取皮及皮张初加工、储存、运输体系研究 |
| 3.1 貉的取皮标准 |
| 3.1.1 取皮时间 |
| 3.1.2 毛皮成熟的鉴定 |
| 3.1.3 处死方法 |
| 3.1.4 剥皮程序 |
| 3.2 貉皮的初加工标准 |
| 3.2.1 刮油 |
| 3.2.2 洗皮 |
| 3.2.3 上楦 |
| 3.2.4 干燥及再次洗皮 |
| 3.3 貉皮的分级 |
| 3.4 貉皮的保管 |
| 3.5 貉皮的包装 |
| 3.6 貉皮的运输 |
| 3.7 本章小结 |
| 4 貉养殖及产品初加工标准 |
| 4.1 《貉养殖及产品初加工标准》待审稿说明 |
| 4.2 制定本标准的主要依据 |
| 4.3 《貉养殖及产品初加工标准》待审稿 |
| 5 对我国貉养殖业的建议 |
| 5.1 建设标准化养貉基地 |
| 5.2 加强貉的育种 |
| 5.3 科学配制饲料 |
| 5.4 重视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
| 5.5 加强卫生防疫体系建设 |
| 5.6 开展貉的动物福利体系建设 |
| 5.7 行业协会要发挥自身作用 |
| 5.8 建立国际拍卖行 |
| 5.9 要规范养殖秩序 |
| 5.10 国家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 结论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附录1 |
| 附录2 |
| 附录3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1 绪论 |
| 2 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和饲料业发展概况 |
| 2.1 毛皮动物养殖业发展概况 |
| 2.1.1 发展历程 |
| 2.1.2 发展现状及措施 |
| 2.2 毛皮动物饲料业发展概况 |
| 2.2.1 发展历程 |
| 2.2.2 发展现状及措施 |
| 3 "华隆"毛皮动物饲料应用现状及应用效果试验 |
| 3.1 主要饲料种类及特点 |
| 3.1.1 配合饲料系列 |
| 3.1.2 预混、浓缩料系列 |
| 3.2 在养狐业上的应用效果简介 |
| 3.2.1 "华隆"狐用配合饲料特点 |
| 3.2.2 应用状况 |
| 3.3 "华隆"狐用881育成期配合饲料饲喂蓝狐消化试验 |
| 3.3.1 材料与方法 |
| 3.3.2 结果与分析 |
| 3.3.3 讨论 |
| 3.4 "华隆"貂用161育成期配合饲料饲喂水貂试验 |
| 3.4.1 材料与方法 |
| 3.4.2 结果与分析 |
| 3.4.3 讨论 |
| 3.5 总体讨论 |
| 3.5.1 饲喂效果 |
| 3.5.2 使用配合饲料的优越性 |
| 3.5.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 4 "华隆"毛皮动物饲料的推广 |
| 4.1 推广措施与途径 |
| 4.1.1 瞄准市场与服务养殖户相结合 |
| 4.1.2 结合养殖实际进行广泛宣传 |
| 4.1.3 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 |
| 4.1.4 利用高校、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不断提高饲料质量 |
| 4.1.5 建立独特的市场服务体系 |
| 4.2 推广效益 |
| 4.2.1 经济效益 |
| 4.2.2 社会效益 |
| 4.3 发展建议 |
| 4.3.1 进一步提高知名度 |
| 4.3.2 进一步提高顾客的信任度 |
| 4.3.3 注意发挥价格优势 |
| 4.3.4 增强企业的技术优势 |
| 4.3.5 注重人力资源管理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