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颈椎骨折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自锁钢板内固定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彭鸿辉,王德加[1](2020)在《颈前路钛板联合钛笼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颈椎前路钛板联合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全部接受颈椎前路减压、钛板联合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JOA评分和ASIS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内恢复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00. 3±5. 4) min,术中出血量为(215. 7±9. 5) ml;术中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JOA评分和ASIS评分均显着高于术前(P1<0. 05,P2<0. 05);术后融合情况良好,融合不良情况较少。结论:在对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颈椎前路减压、钛板联合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能取得比较显着的临床疗效,但需关注植骨融合及内固定装置沉降情况,老年患者术后应常规补钙及抗骨质疏松治疗。

万能文[2](2019)在《颈前路内固定术结合中药脊髓康治疗颈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中药“脊髓康”能否更好的促进颈椎骨折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同时探讨“脊髓康”促进神经功用恢复的机制。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前来本院脊柱二区就诊的颈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予行颈椎前路内定术,术后予口服中药“脊髓康”,对照组予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术,术后予口服甲钴胺片。其中观察组21例,对照组20例,术后随访3个月,按照Frankel、ASIA(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见表一)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两组内病例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的Frankel、ASIA(包括感觉、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间患者总体疗效、Frankel、ASIA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服药前与服药后Frankel、ASIA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内固定术后患者服用“脊髓康”或甲钴胺都可明显改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观察组治疗后整体疗效情况略差于治疗组;颈椎内固定术后患者口服中药“脊髓康”对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疗效。

代钦[3](2013)在《后前路减压、前路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双侧关节突绞锁》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后前路减压、前路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双侧关节突绞锁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3月至2012年5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双侧关节突绞锁患者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19-58岁,平均42岁。其中DFS3型24例,DFS4型13例。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采用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先行后路手术减压复位,再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国立急性脊髓损伤研究组(NASCIS)和1990年国际截瘫学会(IMSOP)推荐的脊髓损伤神经定位标准,判断颈椎脊髓损伤的平面。以改良Frankel分级判断脊髓恢复。术后每个月摄X线片和CT观察复位及植骨融合,骨融合后每半年摄片一次,通过测量颈椎受累节段cobb角及Ishihara法测定颈椎曲率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 CCI)来评价颈椎稳定性。对患者自身术前、术后1月、术后1年及术后2年的cobb角及CCI指数进行前后对比。结果手术时间为4.5±0.5h,术中出血200m1-500m1(平均360m1),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术后声音嘶哑,2个月后恢复。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了颈椎椎体的正常序列。相邻节段固定为23例,跨节段固定13例,1例四节段固定。随访16~45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X线及CT显示植骨均在4-8个月内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和Frankel分级的下降,感觉恢复7-20个平面(平均12.7个平面),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级。通过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及术后2年Cobb角和Ishihara法评价CCI,发现所有患者均可获得早期复位稳定,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结论后前路减压,前路钛板内固定手术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双侧关节突绞锁的一种有效方法,可获得早期复位稳定,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方便术后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保留、恢复。

佘鹏[4](2011)在《前路手术治疗早期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单纯前路手术治疗早期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6月,前路手术治疗早期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053岁,平均43.3岁。均在伤后6-72小时内完成手术,平均24h±6h。受伤原因为交通伤7例,高处坠地伤1例,重物砸伤1例,10例患者均为屈曲牵张型损伤。10例患者中,根据Allen分型:屈曲牵张型(II度)2例(III度)4例(IV度)4例。10例患者均采用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早期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以美国国立急性脊髓损伤研究组(NASCIS)1990年推荐的脊髓损伤神经定位诊断,判定颈椎脊髓损伤的平面,ASIA分级判断脊髓恢复情况,A级5例,B级4例,C级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骨折脱位节段为:C4,5椎体2例,C5,6椎体4例,C6,7椎体3例,C7T11例,。2例单侧关节突绞锁,4例双侧关节突脱位,移位程度达椎体前后径50%,4例双侧关节突脱位,移位达椎体前后径宽度。全部患者全麻下颈椎前外侧入路行颈椎前路间盘摘除,特别注意终板是否已剥离,是否突入椎管,充分椎管内减压。台下高年资助手利用颅骨牵引轴线牵引且屈曲颈椎20°-30°,术者则应用骨膜剥离子向后上抵住脱位椎体下缘,在术者统一指挥下,同时施力利用两个方向的合力,绝大多数可使颈椎恢复正常序列(见图5)。少数患者不能复回者,术者则在抵住椎体下缘同时在上体下位椎体。术后分别在1、3、6、12个月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观察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约40-60分钟,出血量约30ml-100ml,切口均一期愈合。复位时间约30秒-2分钟恢复正常颈椎序列。8例患者在此方法一次性复位,2例患者2次复位,术后脱位节段椎管横截面侵占恢复最大达89%,颈椎后凸畸形矫正最大近60°。单节段固定6例,脱位椎体下位椎体次全切除4例,自体髂骨植骨8例,钛网椎间融合器2例。随访6-24个月,均骨性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植骨块无脱落、下沉,内固定物无松动、折弯、折断等并发症,术后患者无脊髓损伤加重,即刻恢复2-4个感觉平面,随访6个月后感觉恢复3-10(平均6.5)个平面,肌力恢复约平均约1级(±),脊髓功能ASIA分级平均提高一级。结论:单纯颈椎前路手术方法可以治疗早期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有如下优点:1、颈椎复位时是在可视下完成的,避免了暴力性和盲目性。避免了游离间盘或终板对脊髓的再损伤。复位简单、迅速、有效。2、不需后路手术,避免了二次手术或术中多次翻身过程中的脊髓再损伤。3、病人费用下降,损伤减小,降低手术风险。缺点:存在着术者与助手配合一致的问题,术前应有严格的培训,才能达到一致。

周田华,汤逊,徐永清,林月秋,潘险峰,江慕尧[5](2010)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2007年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前路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的98例颈椎骨折脱位病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本组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30min),出血量200~3000ml(平均400ml),无术中并发症。76例获得随访的合并脊髓损伤的病例中,除30例A级者未见神经功能改善外,其余46例均有1~3级改善,平均改善1.7级。结论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确切、有效方法。

胡勇,徐荣明,顾勇杰,马维虎,阮永平[6](2009)在《Ⅰ期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复位、减压和内固定治疗76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76例患者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均有1~2个级别恢复,术前A级10例,B级24例,C级31例,D级11例;术后A级4例,B级8例,C级27例,D级24例,E级13例。植骨均在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本组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无血管、神经、食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选择I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完全恢复颈椎序列,椎管前后方压迫得到彻底解除,损伤节段术后获得即刻稳定,能够获得较好的脊髓功能恢复和骨性融合。

王虎,李保良,王建民,罗军[7](2009)在《颈前路钛网联合ZEPHIR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失稳》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颈前路钛网联合ZEPHIR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颈椎失稳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外伤性颈椎失稳32例, 手术方式为充分椎管减压、受伤椎体次全切除、切除的椎体碎骨加钛网植骨融合、自锁ZEPHIR钢板内固定。术后对神经功能恢复、植骨愈合进行观察。结果: 32例患者术后随访6~28个月, 平均13个月。钛网植骨术后均在3~5个月内获得临床骨性融合, 无钛网下沉、钢板螺钉松动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评价Frankel分级均有1~2个级别恢复。结论: 对外伤性颈椎失稳患者早期手术, 术中充分椎管减压, 同时钛网加切除的椎体碎骨植骨并应用自锁ZEPHIR钢板内固定, 可以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能够避免髂骨取骨的并发症, 获得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钛网骨融合。

王汝江[8](2009)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路手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32例,其中3例同期后路复位及减压。术后随访8个月~18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颈椎即获稳定,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在3个月~6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Frankel分级分别平均改善1.2级、1.32级和1.36级。结论前路手术植骨内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满意的复位、即刻的稳定和重建。手术不仅可明显改善脊髓的功能状况,还可避免因发生并发症而错过手术时机。

陈小青[9](2009)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下颈椎损伤类型、手术入路、手术时机与疗效关系。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对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及脊髓受压部位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式:对椎体、椎间盘等受损,脊髓前方受压者行前路手术内固定(A组),共38例;对椎板骨折、后方韧带损伤、血肿等自后方压迫脊髓者行后路手术内固定(B组),共17例;对脊髓前后方均受压者行一期前后路手术内固定(C组),共13例,其中包括关节突交锁未能牵引复位者。受伤至手术时间≤3 d接受手术治疗者31例;>3 d接受手术治疗者37例。采用JOA (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及ASIA(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评级标准进行术前与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脊髓功能评定,通过计算恢复率评价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状况。结果: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1.4个月。颈椎摄片复查提示所有患者颈椎骨折脱位获得复位,颈椎椎体序列及生理曲度得到恢复;术后6个月内植骨融合;无钛板和螺钉松动、移位或断裂。颈部疼痛和上肢放射痛症状消失或基本缓解。颈髓损伤按ASIA分级有不同程度恢复。JOA评分:A、B、C三组病例术前评分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0);术后12个月随访时各组均较术前有显着提高(P<0.01),改善率各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0)。受伤至手术时间≤3 d和>3 d者,术前评分无统计学差异(7.6±3.2,7.8±3.6,P>0.10),术后12个月复查,受伤至手术时间≤3 d者其改善率优于>3 d者(78.6±23.9, 61.5±27.8, P<0.01)。结论:①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及脊髓受压部位选择相应的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均能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②手术治疗时间越早越有利于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

郭群峰[10](2008)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治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以及手术时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2年10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3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全部病例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前路带锁钛板固定。按照手术时间分为72小时内和72小时后两组,通过两组术后疗效的比较,分析手术时机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完全复位27例,复位90%以上5例。平均随访14.6875±3.2273个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并发症。24例脊髓不完全损伤及4例完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获改善。术后疗效显着,两组之间术后疗效无显着性差异。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选择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延期手术与早期手术疗效无显着性差异。

二、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颈前路钛板联合钛笼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选择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2.2 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和ASIS评分比较
    2.3 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恢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2)颈前路内固定术结合中药脊髓康治疗颈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诊断标准
        2.1.2 病例纳入标准
        2.1.3 病例排除标准
        2.1.4 病例脱落标准
    2.2 病例分组
        2.2.1 分组方法
    2.3 围手术期处理
    2.4 颈椎前路内固定术
    2.5 术后处理
    2.6 疗效评价方法
    2.7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
    3.2 统计结果
    3.3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对比
        3.3.1 两组ASIA感觉功能评分
        3.3.2 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
4.讨论
    4.1 .颈椎骨折、脊髓损伤分型及特点
    4.2 脊髓损伤分类及特点
    4.3 手术治疗及手术时间选择
    4.4 颈椎骨折术式
    4.5 手术时机选择
    4.6 脊髓损伤的病因病机、受损后影响及治疗
        4.6.1 祖国医学对脊髓损伤的认识
        4.6.2 中医治疗
        4.6.2.1 “脊髓康”膏方
        4.6.2.2 “脊髓康”方解
    4.7 临床研究结果及分析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后前路减压、前路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双侧关节突绞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4)前路手术治疗早期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下颈椎的解剖学基础
    1.2 下颈椎生物力学稳定性
    1.3 下颈椎损伤的病理机制
    1.4 下颈椎损伤的治疗
    参考文献
第2章 引言
    参考文献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1.1 基本情况
    3.2 影像学检查
    3.3 治疗
        3.3.1 颅骨牵引治疗
        3.3.2 手术治疗
        3.3.3 药物及辅助治疗
    3.4 随访情况
    3.5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4章 结果
第5章 讨论
    5.1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分类
    5.2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治疗
        5.2.1 颅骨牵引闭合复位治疗
        5.2.2 药物及辅助治疗
        5.2.3 手术治疗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手术方式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颈椎前路减压手术
    3.2 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
    3.3 确保手术成功需要注意的事项

(6)Ⅰ期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学资料
    1.3 手术方式
    1.4 术后处理
2 结 果
3 讨 论

(8)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结果
2 讨论
    2.1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特点
    2.2 前路手术减压及内固定的适应证
    2.3 前路手术减压及内固定的手术时机
    2.4 前路手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疗效分析

(9)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文摘要
二、英文摘要
三、正文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四、结论
五、参考文献
六、致谢
七、综述
    八、参考文献

(10)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正文
    一、临床资料
        (一) 一般资料
        (二) 影像学检查
        (三) 手术方法
        (四) 随访
        (五) 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讨论
    一、下颈椎的解剖特点及损伤机制
    二、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原则
    三、急救与早期处理
    四、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
    五、手术时机
    六、手术途径的选择
    七、关于植骨和内固定的问题
    八、前路手术注意事项
    九、前路手术并发症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四、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颈前路钛板联合钛笼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J]. 彭鸿辉,王德加.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06)
  • [2]颈前路内固定术结合中药脊髓康治疗颈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D]. 万能文.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后前路减压、前路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双侧关节突绞锁[D]. 代钦. 天津医科大学, 2013(02)
  • [4]前路手术治疗早期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D]. 佘鹏. 吉林大学, 2011(09)
  • [5]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J]. 周田华,汤逊,徐永清,林月秋,潘险峰,江慕尧. 西南国防医药, 2010(01)
  • [6]Ⅰ期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J]. 胡勇,徐荣明,顾勇杰,马维虎,阮永平. 脊柱外科杂志, 2009(05)
  • [7]颈前路钛网联合ZEPHIR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失稳[J]. 王虎,李保良,王建民,罗军. 解剖与临床, 2009(05)
  • [8]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意义[J]. 王汝江. 基层医学论坛, 2009(08)
  • [9]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分析[D]. 陈小青. 福建医科大学, 2009(10)
  • [10]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治疗研究[D]. 郭群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11)


颈椎论文 脊髓损伤论文 骨折并发症论文 骨折论文 骨折恢复论文

上一篇:WTO给国产数控机床带来的挑战、机遇与思考
下一篇:注塑成型用玻璃纤维增​​强施胶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