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铸[1](2013)在《以经济相互依赖推动中日政治合作研究》文中指出中日两国在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领域拥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两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共同的利益,构成了经济相互依赖的基础。相对于经济关系的密切程度,中日政治合作关系的不确定性却不断加深。根据国际关系学界新自由主义的观点,经济相互依赖能够促进国家间的交往,减少冲突与战争发生的几率,使国家间的和平可能上升。中日在政治关系领域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尝试通过策略性的经济交往,促进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为了研究加强中日经济相互依赖促进两国政治合作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了解两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是分析它对于政治关系影响的基础。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中日的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得出两国经济相互依存度较高的结论,并归纳了这种经济相互依赖的特征及影响。其次,中日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较高,可为何在这种背景下,两国不仅没有出现更多的友好交流,反而不断爆发包括政治合作在内的各个领域的冲突?本文的第二部分对两国的冲突、和平与政治合作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用相关理论模式对两国当前状态进行了区分,得出在中日当前的经济相互依赖状况有助于两国政治合作的实现,而出现一定的冲突属于正常现象的结论。最后,基于以上的分析结论,提出了在中日经济相互依存的条件下,中国应如何处理与日本关系的建议。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是在不断加深的。它提升了两国政治合作关系的稳定性,抑制了两国小规模冲突转向大规模冲突的几率。因此,在利用两国经济依赖关系改善政治合作关系时,要趋利避害,更好地维护两国关系的健康、平稳地向前发展。
王建[2](2010)在《安康市电影公司城乡数字电影院线战略规划》文中研究表明数字电影从诞生到进入我国,目前已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过程。1996年以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加大对“数字电影制作”的投入,从电影制作工艺、制作方式、到发行及传播方式上均实现了全面数字化,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电影与互联网一样成为人们娱乐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由于自上而下的院线制在电影行业进行,加上新信息传媒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电视娱乐的全面普及,使地市的电影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以数字化放映为先导,组织股份制的城乡电影数字院线公司,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院线制发展,形成以市级(或省级)电影公司为龙头、各县级电影公司加入、乡镇放映队参加的城乡数字电影经营新格局,成为二三线城市电影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个走向。本文通过对安康城乡数字电影院线发展现状的分析和我国电影产业的调查,提出了陕西地市级城市电影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对电影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数字电影院线受众分析,进而深入研究全省电影院线市场,在此基础上对数字电影在安康的发展,通过swot分析,更清晰地看到他的优势和劣势,发现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从而找到安康电影产业的本体能力与外部机会之间比较匹配的发展方向,制定安康城乡数字电影院线项目战略规划,为我省各地市城乡数字电影院线项目找到发展战略和实现途径。
吴恩锋[3](2008)在《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基于由国内三大经济类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2003-2006年共62307条文章标题构成的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采用Lakoff &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框架,结合实例对经济报道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实证性的研究,以期揭示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规律。本论文共由五章构成:第一章为绪论,由四节构成。第一节为引言,介绍研究对象、方法和目标以及本论文的创新点。第二节为隐喻定义探讨,探析四部汉语词典及六部英语辞典对隐喻及相关术语的定义,并介绍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隐喻观和以Lakoff& Johnson为代表的认知隐喻观。第三节为我国隐喻研究概况,分析我国隐喻研究的热潮,对隐喻认知观和比喻修辞观的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隐喻研究呈现出的多学科、跨学科的趋势。第四节为概念隐喻理论,回顾源远流长的隐喻研究,详细介绍Lakoff &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探讨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概况。第二章为经济报道中的方位隐喻,由三节构成。第一节探讨经济报道中的“上/下”方位隐喻,总结出“数字大或数量多是上;数字小或数量少是下/行政级别高是上;行政级别低是下/发展是上;衰退是下/处于某种状态或环境是上;离开某种状态或环境是下/优先或受重视的是上;置后或不重视的是下/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是上;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是下/力量强是上;力量弱是下/高端客户群体是上;低端客户群体是下/程度强是上;程度弱是下/评价好或名次高是上;评价差或名次低是下”等十个映射类型并对其认知基础进行分析。第二节重点探讨经济报道中的“高/低”方位隐喻,总结出“数字大或数量多是高;数字小或数量少是低/行政级别在上是高;行政级别在下是低/质量好、价格贵是高;质量差、价格便宜是低/程度强是高;程度弱是低/力量强是高;(力量弱是低)/评价好是高;(评价差是低)/(复杂的或明智的是高);简单的或弱智的是低/地位重要是高;(地位不重要是低)”等八个映射类型并对其进行了必要的认知分析。第三节为本章小结。第三章为经济报道中的本体隐喻,由四节构成。第一节为经济报道中的实体与物质隐喻,以“财富是金”隐喻和“财富是水”隐喻为例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第二节为经济报道中的容器隐喻,以“房屋”隐喻和“仓”隐喻为例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第三节为经济报道中的人体隐喻,分别对以“身”、“手”、“头”、“下肢运动”、“其他身体部位”、“生育”等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第四节为本章小结。第四章为经济报道中的结构隐喻,由十一节构成。基于语料库的统计数据,我们总结出十个结构隐喻类型,按出现概率的大小顺序排列依次为:战争隐喻、交通隐喻、天气隐喻、戏曲隐喻、博弈隐喻、饮食隐喻、教育隐喻、体育隐喻、医药隐喻、婚恋隐喻等。我们分十节对这十个结构隐喻类型分别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第十一节为本章小结。第五章为结论,由两节构成。第一节总结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规律,第二节探讨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林敏[4](2004)在《3G是政治牌,更是经济牌》文中研究说明发展3G已是大势所趋,但中国在发展3G问题上,却迟迟未公布时间表日前,北京邮电大学杜振华教授在接受《IT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中国3G牌照发放的时间和技术标准的选择。3G既是政治牌,更是经济牌。 3G是政治牌《IT时代周刊》:目前,发放3G牌照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政府却迟迟不将3G牌照发放,而中国政府一直给予中国本土通信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一) 问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 |
| (二) 研究现状 |
| (三)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 |
| 一、中日政治合作的经济相互依赖基础 |
| (一) 中日经济相互依赖的发展 |
| 1、从新中国成立至中日邦交正常化 |
| 2、从中日邦交正常化至20世纪末 |
| (二) 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形成 |
| 1、贸易方面 |
| 2、相互投资方面 |
| (三) 中日经济相互依赖的特征及影响 |
| 二、经济相互依赖对中日政治合作进程的影响 |
| (一) 经济相互依赖与中日和平、冲突关系 |
| 1、和平与冲突的概念界定 |
| 2、经济相互依赖与中日和平的关系 |
| 3、经济相互依赖与中日冲突关系 |
| (二) 中日经济依赖与两国政治合作进程 |
| 1、中日关系和平与冲突的关联模型分析 |
| 2、中日政治合作进程中的冲突因素 |
| 三、以加强经济相互依赖发展中日政治合作的若干思考 |
| (一) 积极、稳妥地深化与日本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 |
| (二) 减少对日本经济交流中的“脆弱性”因素 |
| (三) 以增加经济相互依赖构筑中日两国间的政治互信 |
| 结语 |
| 主要参考文献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导论 |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1.3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 2.1 利益相关者分析法 |
| 2.2 波特五种力量模型 |
| 2.3 SWOT分析法 |
| 2.4 BCG矩阵 |
| 2.5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 2.6 相关理论在本文的应用 |
| 第三章 安康市电影公司城乡数字电影院线项目外部环境分析 |
| 3.1 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
| 3.2 我国数字电影院线发展的市场分析 |
| 3.3 陕西省电影院线市场分析 |
| 3.4 安康市电影市场SWOT分析 |
| 第四章 安康市电影公司城乡数字电影院线项目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 4.1 安康电影市场现状分析 |
| 4.2 安康市电影公司现状分析 |
| 第五章 安康市电影公司城乡数字电影院线项目战略规划 |
| 5.1 项目定位 |
| 5.2 项目的投资规模 |
| 5.3 项目盈利模式 |
| 5.4 项目战略目标 |
| 5.5 项目实施计划 |
| 5.6 项目公司框架 |
| 5.7 人员招聘及培训计划 |
| 5.8 管理制度及激励制度 |
| 5.9 成本控制管理 |
| 5.10 硬件配置及技术保障计划 |
| 5.11 实施战略的措施 |
| 第六章 结论 |
| 6.1 主要结论 |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内容提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第一节 引言 |
| 一、研究对象、方法和目标 |
| 二、本论文的创新点 |
| 第二节 隐喻定义探讨 |
| 一、四部汉语词典对隐喻及相关术语的定义 |
| 二、六部英语词典对metaphor及simile的定义 |
| 三、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隐喻观 |
| 四、以Lakoff&Johnson为代表的认知隐喻观 |
| 第三节 我国隐喻研究概况 |
| 一、我国隐喻研究的热潮 |
| 二、隐喻认知观与比喻修辞观的发展趋势对比 |
| 三、隐喻研究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的趋势 |
| 第四节 概念隐喻理论 |
| 一、源远流长的隐喻研究 |
| 二、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 |
| 三、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概况 |
| 第二章 经济报道中的方位隐喻 |
| 第一节 经济报道中的“上/下”方位隐喻 |
| 一、“上/下”方位隐喻的词条及其词频 |
| 二、“上”方位隐喻的语义分析 |
| 三、“下”方位隐喻的语义分析 |
| 四、“上/下”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 |
| 第二节 经济报道中的“高/低”方位隐喻 |
| 一、“高/低”方位隐喻的词条及其词频 |
| 二、“高”方位隐喻的语义分析 |
| 三、“低”方位隐喻的语义分析 |
| 四、“高/低”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 |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经济报道中的本体隐喻 |
| 第一节 经济报道中的实体与物质隐喻—以财富隐喻为例 |
| 一、“财富是金”隐喻的语义分析 |
| 二、“财富是水”隐喻的语义分析 |
| 三、财富隐喻的认知分析 |
| 第二节 经济报道中的容器隐喻—以“房屋”隐喻和“仓”隐喻为例 |
| 一、“房屋”隐喻的语义分析 |
| 二、“仓”隐喻的语义分析 |
| 三、“房屋”隐喻和“仓”隐喻的认知分析 |
| 第三节 经济报道中的人体隐喻 |
| 一、以“身”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
| 二、以“手”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
| 三、以“下肢运动”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
| 四、以“头”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
| 五、以“其他身体部位”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
| 六、以“生育”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
| 七、人体隐喻的认知分析 |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 第四章 经济报道中的结构隐喻 |
| 第一节 经济报道中的战争隐喻 |
| 一、战争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 二、战争隐喻的语义分析 |
| 三、战争隐喻的认知分析 |
| 第二节 经济报道中的交通隐喻 |
| 一、交通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 二、交通隐喻的语义分析 |
| 三、交通隐喻的认知分析 |
| 第三节 经济报道中的天气隐喻 |
| 一、天气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 二、天气隐喻的语义分析 |
| 三、天气隐喻的认知分析 |
| 第四节 经济报道中的戏曲隐喻 |
| 一、戏曲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 二、戏曲隐喻的语义分析 |
| 三、戏曲隐喻的认知分析 |
| 第五节 经济报道中的博弈隐喻 |
| 一、博弈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 二、博弈隐喻的语义分析 |
| 三、博弈隐喻的认知分析 |
| 第六节 经济报道中的饮食隐喻 |
| 一、饮食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 二、饮食隐喻的语义分析 |
| 三、饮食隐喻的认知分析 |
| 第七节 经济报道中的教育隐喻 |
| 一、教育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 二、教育隐喻的语义分析 |
| 三、教育隐喻的认知分析 |
| 第八节 经济报道中的体育隐喻 |
| 一、体育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 二、体育隐喻的语义分析 |
| 三、体育隐喻的认知分析 |
| 第九节 经济报道中的医药隐喻 |
| 一、医药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 二、医药隐喻的语义分析 |
| 三、医药隐喻的认知分析 |
| 第十节 经济报道中的婚恋隐喻 |
| 一、婚恋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
| 二、婚恋隐喻的语义分析 |
| 三、婚恋隐喻的认知分析 |
| 第十一节 本章小结 |
| 第五章 结论 |
| 第一节 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规律 |
| 一、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具体认知规律 |
| 二、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宏观认知规律 |
|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 参考文献 |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