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小剂量尼群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小剂量联用尼群地平与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病(论文文献综述)

于泓[1](2019)在《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对降压中成药进行用药规律分析,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2.对降压中成药进行全面系统的定性评估,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为客观评价降压中成药的疗效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进一步对平肝潜阳的降压中成药进行系统评价,为中成药临床使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数据挖掘以“高血压”或“血压”为关键字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搜索明确标有高血压功能与主治或适应症的中成药,建立Excel数据集以及软件数据挖掘模型,以SPSS Clementine12.0中的Apriori算法对所纳入中成药配伍进行频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分析高频药物及组合,总结其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2.Meta分析以“高血压”或“血压”为关键字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搜索明确标有高血压功能与主治或适应症的中成药,并以“高血压”和“中成药药名”为关键词在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NGC及CNKI、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交叉检索,对检索到的降压中成药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s),应用RevMan 5.3软件对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将能够定量合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分别以森林图、漏斗图对结局指标及发表偏倚进行呈现。研究结果:1.数据挖掘结果筛选出降压中成药共计73个,共涉及组成中药230味,中药总使用频次为624次,其中使用频数≥次的中药有21味,共出现222次,占总频数的35.58%。通过关联分析得到符合条件的药物关联规则15条,产生规则的3味药组合数量最多,共11条,其次为2味药组合的规则,共4条。所有获得规则中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为黄芩,关联规则有13条,而这些药对与药组主要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安神药的不同组合。2.Meta分析结果如下:2.1降压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干预效应meta分析:(1)松龄血脉康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49项RCTs,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1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松龄血脉康胶囊在降压有效率,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35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在降压有效率,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天麻钩藤颗粒: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6项RCTs,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2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天麻钩藤颗粒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天麻钩藤颗粒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4项,其中2项研究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天麻钩藤颗粒的降压有效率与单纯降压西药治疗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项研究对治疗前后血压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天麻钩藤颗粒在降低S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牛黄降压片(丸、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3项RCTs。单独使用牛黄降压片(丸、胶囊)的4项研究报告了降压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4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牛黄降压片(丸、胶囊)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RCT研究共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项研究对治疗前后血压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低S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安宫降压丸: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9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9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宫降压丸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24hSBP、24h DBP的研究有5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宫降压丸在降低24hSBP、24h 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5)清肝降压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0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肝降压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肝降压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6)强力定眩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7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强力定眩片(胶囊)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强力定眩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7)心可舒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9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合心可舒(胶囊)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9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合心可舒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8)清脑降压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7项RCTs,有4项研究报道了降压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表明清脑降压片(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7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脑降压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研究有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脑降压片(胶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9)安脑丸: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7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5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安脑丸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7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安脑丸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0)脉君安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3项RCTs,其中1项研究对目标人群进行了分层研究;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2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脉君安片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1)珍菊降压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25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2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珍菊降压片在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1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珍菊降压片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珍菊降压片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10项,5项研究报告了降压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珍菊降压片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0项研究均对治疗前后血压进行了报告,珍菊降压片联合西药治疗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2)心脉通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9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脉通片(胶囊)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脉通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3)山绿茶降压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4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用山绿茶降压片(胶囊)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用山绿茶降压片(胶囊)在降低S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DBP方面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4)复方罗布麻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0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复方罗布麻片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7项,meta分析结果降压西药联用复方罗布麻片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5)心血宁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3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血宁片(胶囊)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2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血宁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6)天舒胶囊(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4项RCTs,天舒胶囊(片)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2项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天舒胶囊(片)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天舒胶囊(片)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2项(N=160例),均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天舒胶囊(片)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2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干预效应meta分析:(1)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15项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19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西药联合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40项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西药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37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西药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通过对降压中成药的组方及配伍规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治则依次为平肝潜阳、活血化瘀、补肾平肝、通脉活络,其中平肝潜阳为主要治则;用药以清热药、平肝熄风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2.依据现有文献发现降压中成药具有一定的降压疗效,而其中降压西药联合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可以进一步降低血压。但因研究的整体评分偏低、异质性较高,尚不能得出肯定结论。

Hypertension Branch of Chinese Geriatrics Society;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Geriatric Diseases-Chinese Alliance of Geriatr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2](2019)在《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至2017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 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为了积极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国卫生行业遵循"健康老龄化"的原则,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进一步推进卫生和健康事业发展。

李静,范利,华琦,蔡军,陈鲁原,陈伟伟,陈晓平,郭艺芳,何青,胡亦新,姜一农,李南方,李为民,李燕,李悦,李勇,马青峰,皮林,宋海庆,孙希鹏,王青,王增武,吴海英,吴海云,谢良地,杨进刚,杨伟[3](2019)在《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文中研究说明前言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至2017年末,我国年龄≥65岁人口1亿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为了积极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国卫生行业遵循"健康老龄化"的原则,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进一步推进卫生和健康事业的发展。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而在年龄≥80岁的高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90%,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4](2019)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文中认为主任委员刘力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副主任委员吴兆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王继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撰稿委员会(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包玉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蔡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鲁原(广东省人民医院)陈伟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初少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王喜冰[5](2018)在《农村低价位抗高血压治疗方案随诊间血压变异性及血压达标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两种低价位抗高血压治疗方案尼群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或联合倍他乐克(酒石酸美托洛尔)随诊间血压变异性、治疗后血压、有效率、达标率,分析两种方案未达标患者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农村低价位抗高血压治疗方案研究及经济学评估”实验中吉林省数据。于2014年3月至4月在吉林省东丰县和靖宇县随机入选高血压2级及以上患者400人,给予2周药物洗脱期后随机分为尼群地平联合氢氯噻嗪组和尼群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组。用药第1天和第2、4、6、8周末及第4月、6月末进行随访,包括血压、心率等,随访期间血压未达标按滴定流程进行剂量调整或加用药物。在治疗开始时及结束时共进行2次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生化、血糖、血脂。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以M(Q1,Q3)表示,单一组别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达标的影响因素,运用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下面积表示影响因素对血压控制情况的预测价值。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入选患者一般资料情况本研究入选高血压患者400人,尼群地平联合氢氯噻嗪组200人,排除随访血压资料不完整、自行停药(2例因出现面色潮红、恶心、呕吐不良反应)21人,最终179人,失访率10.50%,年龄为57(50,63)岁,其中男性77人(43.00%),女性102人(57.00%)。尼群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组200人,排除随访血压资料不完整、自行停药18人,最终182人,失访率为9.00%,年龄为56(49,63)岁,其中男性75人(41.20%),女性107人(58.80%)。两组治疗依从性无差异,尼群地平联合氢氯噻嗪组尿酸高于联合倍他乐克组,年龄、性别、基线血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脂、危险因素聚集等方面无差异。2.两组随诊间血压变异性比较经过6个月的治疗及随访,尼群地平联合氢氯噻嗪组收缩压标准差(SSD)为(7.63±4.52)mmHg,收缩压变异系数(SCV%)为(5.49±3.12)%,联合倍他乐克组收缩压标准差(7.94±4.66)mmHg,收缩压变异系数(5.72±3.1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种降压方案效果、依从性、达标率及总有效率的比较3.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经过6个月随访,尼群地平联合氢氯噻嗪组收缩压为140.14(135.00,145.71)mmHg,舒张压为87.86(84.64,91.14)mmHg。尼群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组收缩压为139.68(134.63,145.79)mm Hg,舒张压为87.50(84.84,90.60)mmHg。两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比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达标率比较经6个月治疗后,尼群地平联合氢氯噻嗪组160人达到有效,总有效率为89.4%,79人血压未达标,达标率为55.87%。尼群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组161人达到有效,总有效率为88.50%,83人血压未达标,达标率为54.40%,两者之间总有效率、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血压达标组与未达标组一般资料情况在合格的361名受试者中,共199人血压达标,162人未达标,未达标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尿酸、一级亲属患高血压率显着高于达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压达标的危险因素以血压未达标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血糖、体重指数、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基线期收缩压、基线期舒张压、吸烟、一级亲属患高血压病、尿酸纳入回归模型,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发现总胆固醇OR=1.432(95%CI 1.120—1.831)(P<0.05)、糖尿病OR=3.193(95%CI 1.181—8.635)(P<0.05)、一级亲属患高血压OR=1.689(95%CI 1.034—2.757)(P<0.05)、基线收缩压OR=1.020(95%CI 1.001—1.039)(P<0.05)是血压达标的危险因素。6.总胆固醇、基线收缩压对血压未达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切点值Cut-off统计结果显示,总胆固醇对于血压未达标具有预测价值(AUC=0.651)(P<0.05),对于血压未达标的预测切点值为5.165mmol/l(Cut-off=5.165),基线收缩压对于血压未达标不具有预测价值(AUC=0.541)(P>0.05)。结论:1、经过6个月降压治疗,两组低价位抗高血压方案(尼群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或联合倍他乐克)随诊间血压变异性无差异。2、经过6个月降压治疗,尼群地平联合氢氯噻嗪与尼群地平联合倍他乐克均能显着降低血压,两组治疗依从性、总有效率、达标率无明显差异。3、总胆固醇升高、基线血压升高、一级亲属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是血压未达标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水平对于血压达标具有预测价值,当总胆固醇≥5.2mmol/l时,建议起始联合第三种药物。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6](2017)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说明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修订委员会[7](2015)在《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文中研究指明前言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控制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预防的切入点和关键措施。为适应新医改的需求,为高血压基层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在国家原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的主导下,2009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组织有关临床、预防、社区防治专家编制了2009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8](2015)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文中指出1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1.1高血压流行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乃至全球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高血压是患病率较高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全球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为1700万,占慢性病死亡人数的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修订委员会[9](2015)在《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文中认为2013-2014是高血压指南的黄金年,国际上诞生了多个特色高血压指南。让人期待已久的《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终于面世了。这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的更新版,经去粗取精,名称已由原来的防治指南更改为基层管理指南。很多中国的特有元素都保留下来,如基层高血压防治药物。同时,该指南也吸收了欧美新指南的内容,更有来自我国自己的资料与数据,强调高血压在于管理。这是一部政府主导推动,汇集专家智慧的高血压管理指导性文件。相信新的管理指南对我国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有促进作用,它是未来几年我们高血压基层工作的框架性文件。

刘力生,王文,姚崇华[10](2010)在《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摘录)》文中提出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估计现患高血压2亿人。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是高血压。

二、小剂量联用尼群地平与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剂量联用尼群地平与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病(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认识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血压病中成药组方配伍规律的研究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不足与展望
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2)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二、诊断和评估
三、治疗
四、社区支持和远程管理
指南制定与审核专家委员会
指南撰写工作组(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3)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1 概 述
    1.1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级
    1.2 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现状
    1.3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2 诊断和评估
    2.1 血压测量
        2.1.1 诊室血压测量
        2.1.2 诊室外血压测量
        2.1.2.1 家庭血压监测
        2.1.2.2 动态血压监测[18]
    2.2 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2.3 高血压危险分层
        2.3.1 危险因素评估[23-26]
        2.3.2 靶器官损害筛查[23]
        2.3.3 伴发的相关临床疾病[23, 26]
        2.3.4 危险分层[19]
    2.4 衰弱评估和认知功能评估
        2.4.1 老年高血压的衰弱评估
        2.4.2 老年高血压与认知障碍
3 治 疗
    3.1 概述
        3.1.1 降压治疗的目的
        3.1.2 综合干预危险因素
        3.1.3 推荐起始药物治疗的血压值和降压目标值 (表9)
    3.2 非药物治疗
        3.2.1 健康膳食
        3.2.2 规律运动
        3.2.3 戒烟限酒
        3.2.4 保持理想体质量
        3.2.5 改善睡眠
        3.2.6 注意保暖
    3.3 药物治疗
        3.3.1 老年人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3.3.2 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作用特点
        3.3.2.1 利尿剂
        3.3.2.2 钙拮抗剂
        3.3.2.3 ACEI
        3.3.2.4 ARB
        3.3.2.5 β受体阻滞剂
        3.3.3 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
        3.3.4 降压治疗后的随访
    3.4 特定老年人群的降压治疗
        3.4.1 高龄老年高血压
        3.4.2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
        3.4.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3.4.4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3.4.5 高血压合并CKD
        3.4.6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表18)
        3.4.7 难治性高血压的处理
        3.4.8 高血压急症与亚急症
        3.4.9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表22)
        3.4.10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 (表23)
    3.5 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
        3.5.1 老年高血压合并体位性血压波动
        3.5.1.1 OH
        3.5.1.2 OH伴卧位高血压
        3.5.2 昼夜节律异常
        3.5.3 餐后低血压
        3.5.3.1 非药物治疗
        3.5.3.1.1 饮水疗法
        3.5.3.1.2 少食多餐
        3.5.3.1.3 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
        3.5.3.1.4 餐后运动
        3.5.3.2 药物治疗
        3.5.4 晨峰血压升高
        3.5.4.1 生活方式干预
        3.5.4.2 药物治疗
        3.5.5 长时血压变异
        3.5.6 白大衣性高血压
    3.6 老年继发性高血压
        3.6.1 肾实质性高血压
        3.6.2 PA
        3.6.3 肾动脉狭窄
        3.6.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
        3.6.5 药物相关性高血压
4 社区支持和远程管理
    4.1 社区支持
        4.1.1 随访支持
        4.1.2 健康教育
        4.1.3 环境支持
        4.1.4 人文关怀
    4.2 远程管理
        4.2.1 高血压远程管理的优势
        4.2.2 高血压远程管理的内容
1指南制定与审核专家委员会
2指南撰写工作组 (按姓氏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序)
3指南讨论专家 (按姓氏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序)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目录 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1.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其流行趋势
1.2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1.3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重要危险因素
    1.3.1高钠、低钾膳食:
    1.3.2超重和肥胖:
    1.3.3过量饮酒:
    1.3.4长期精神紧张:
    1.3.5其他危险因素: 2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2.1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
2.2我国高血压人群心血管风险的特点 3诊断性评估
3.1病史
3.2体格检查
3.3实验室检查
3.4遗传学分析
3.5血压测量
    3.5.1诊室血压:
    3.5.2动态血压监测 (ABPM) :
    3.5.3家庭血压监测 (HBPM) :
3.6评估靶器官损害
    3.6.1心脏:
    3.6.2肾脏:
    3.6.3大血管:
    3.6.4眼底:
    3.6.5脑: 4高血压分类与分层
4.1按血压水平分类
4.2按心血管风险分层 5高血压的治疗
5.1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5.2降压治疗策略
5.3生活方式干预
    5.3.1减少钠盐摄入, 增加钾摄入:
    5.3.2合理膳食:
    5.3.3控制体重:
    5.3.4不吸烟:
    5.3.5限制饮酒:
    5.3.6增加运动:
    5.3.7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
5.4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5.4.1降压治疗的临床试验证据:
    5.4.2降压药应用基本原则:
    5.4.3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作用特点:
    5.4.4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5.5器械干预进展
5.6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5.6.1调脂治疗
    5.6.2抗血小板治疗
    5.6.3血糖控制
    5.6.4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 (房颤) 的治疗
    5.6.5高血压伴多重危险因素的管理
5.7高血压治疗随诊、转诊及记录
    5.7.1随诊目的:
    5.7.2随诊内容:
    5.7.3随诊间隔:
    5.7.4医疗记录: 6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
6.1老年高血压
    6.1.1临床特点:
    6.1.2改善生活方式:
    6.1.3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6.1.4药物应用方法:
6.2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
    6.2.1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特点和流行现状
    
6.2.1.1特点:
    
6.2.1.2流行趋势和特点:
    
6.2.1.3儿童继发性高血压:
    6.2.2儿童高血压的近、远期健康损害:
    6.2.3儿童血压测量及诊断评估
    
6.2.3.1血压测量:
    
6.2.3.2血压评价标准:
    
6.2.3.3诊断性评估:
    6.2.4治疗
    
6.2.4.1血压控制目标:
    
6.2.4.2病因治疗:
    
6.2.4.3生活方式干预:
    
6.2.4.4药物治疗:
6.3妊娠高血压
    6.3.1妊娠高血压的分类:
    6.3.2治疗策略:
    6.3.3慢性高血压在妊娠前的处理:
    6.3.4妊娠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6.3.5妊娠合并轻度高血压的处理:
    6.3.6妊娠合并重度高血压的处理:
    6.3.7妊娠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6.4高血压伴脑卒中
    6.4.1病情稳定的脑卒中的血压处理:
    6.4.2急性脑卒中的血压处理:
6.5高血压伴冠心病
    6.5.1降压治疗的目标水平:
    6.5.2稳定性心绞痛的降压药物选择:
    6.5.3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降压药物选择:
    6.5.4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降压药物选择:
6.6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6.6.1流行病学和机制:
    6.6.2降压治疗临床获益:
    6.6.3降压目标:
    6.6.4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处理:
    6.6.5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处理:
6.7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6.7.1高血压和肾脏疾病的关系:
    6.7.2 CKD患者的降压目标:
    6.7.3 CKD患者的降压药物应用原则:
    6.7.4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 (CKD 5期) 的降压治疗:
6.8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6.8.1降压治疗的目标:
    6.8.2药物的选择和应用:
6.9代谢综合征
    6.9.1诊断标准:
    6.9.2治疗原则和方法
6.10外周动脉疾病的降压治疗
6.11难治性高血压
    6.11.1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和原因筛查:
    6.11.2处理原则[290_293]
    6.11.3器械治疗
6.12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
    6.12.1定义和评估:
    6.12.2高血压急症的治疗[111, 295]
    6.12.3高血压亚急症的治疗:
6.13围术期高血压的血压管理
    6.13.1围术期高血压的定义和危险因素[66, 297, 298]
    6.13.2围术期高血压控制原则和目标[299]
    6.13.3围手术期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7高血压防治对策和策略
7.1防治政策及卫生服务体系
    7.1.1健康生活方式:
    7.1.2系统管理高血压:
7.2社区高血压防治策略
    7.2.1全人群策略:
    7.2.2高血压高危 (易患) 人群策略: 8高血压的社区规范化管理
8.1高血压的筛查与登记
8.2初诊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8.3高血压长期随访的分级管理
8.4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8.5高血压患者的远程管理
8.6团队建设
8.7高血压患者的分级诊疗
    8.7.1社区初诊高血压转出条件
    8.7.2社区随诊高血压转出条件
    8.7.3上级医院转回基层社区的条件
8.8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9继发性高血压
9.1肾实质性高血压
9.2肾动脉狭窄及其他血管病引起的高血压
    9.2.1肾动脉狭窄:
    9.2.2主动脉狭窄:
9.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 :
9.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其他内分泌性高血压
    9.4.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
    9.4.2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9.4.3库欣综合征:
9.5其他少见的继发性高血压
9.6药物性高血压
9.7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 10研究展望 利益冲突声明 (排名不分先后)

(5)农村低价位抗高血压治疗方案随诊间血压变异性及血压达标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血压变异性与降压治疗的关系
    2.2 影响血压达标的危险因素
    2.3 总结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入选及排除标准
        3.1.2 分组
    3.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收集方法
    3.3 药物滴定流程
    3.4 诊断标准
    3.5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入选受试者一般资料情况
    4.2 两种方案的随诊间血压变异性比较
    4.3 两种方案降压效果、总有效率及达标率比较
        4.3.1 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
        4.3.2 两组总有效率、达标率比较
    4.4 血压达标组与未达标组一般资料情况
    4.5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压未达标的危险因素
    4.6 总胆固醇、基线收缩压对血压未达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切点值Cut-off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1.2.1 社区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
        1.2.1. 1 总体用药:
        1.2.1. 2 单一用药:
        1.2.1. 3 联合用药:
        1.2.1. 4 复方制剂:
        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
        1.2.3 基层社区高血压用药相关事宜
    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2 高血压药物分类
    2.1 降压药物基因组学
        2.1.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2.1.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2.2 药物分类
        2.2.1 利尿剂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2.2.3钙通道阻滞剂
        2.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2.2.5 交感神经抑制剂
        2.2.6 直接血管扩张剂
        2.2.7 具有降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2.2.7. 1 硝酸酯类[34]
        2.2.7. 2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2.2.7.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2.2.7. 4 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
3 用药原则及规范
    3.1 利尿剂
        3.1.1 概述
        3.1.2 分类
        3.1.3 用药原则
        3.1.3. 1 主要适应人群:
        3.1.3. 2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2 钙通道阻滞剂
        3.2.1 概述
        3.2.2 CCB的分类
        3.2.2. 1 根据与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3.2.2. 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3.2.2. 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3.2.3 用药原则
        3.2.3. 1 适应证:
        3.2.3. 2 禁忌证:
        3.2.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2.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3.3.1 概述
        3.3.2 分类
        3.3.3 用药原则
        3.3.3. 1 适应证:
        3.3.3. 2 禁忌证
        3.3.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3.4.1 概述
        3.4.2 分类
        3.4.3 用药原则
        3.4.3. 1 适应证:
        3.4.3. 2 禁忌证:
        3.4.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5 β受体阻滞剂
        3.5.1 概述
        3.5.2 分类
        3.5.2. 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3.5.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
        3.5.3 用药原则
        3.5.3. 1 适应证:
        3.5.3. 2 禁忌证:
        3.5.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 α受体阻滞剂
        3.6.1 概述
        3.6.2 分类
        3.6.3 用药原则
        3.6.3. 1 适应证:
        3.6.3. 2 禁忌证
        3.6.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 固定复方制剂
        3.7.1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3.7.1. 1 概述:
        3.7.1. 2 分类:
        3.7.1. 3 用药原则
        3.7.1. 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2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3.7.2. 1 分类:
        3.7.2. 2 应用证据:
        3.7.2. 3 应用原则:
        3.7.2. 4 方案推荐
    3.8 中枢性降压药
        3.8.1 概述
        3.8.2 分类
        3.8.2. 1 根据作用中枢不同受体分类:
        3.8.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分类:
        3.8.3 用药原则
        3.8.3. 1 适应证
        3.8.3. 2 不良反应
        3.8.3. 3 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3.8.4 方案推荐
4 国产创新药物
    4.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4.1.1 药理学
        4.1.2 创新点
        4.1.3 药物作用
        4.1.4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4.1.5 规格和用法
    4.2 尼群洛尔片
        4.2.1 药理作用
        4.2.2 降压特点
        4.2.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4.2.4 药物规格
        4.2.5 尼群洛尔片应用推荐见表21。
    4.3 阿利沙坦酯
        4.3.1 临床药理学
        4.3.2 创新点
        4.3.3 临床效果
        4.3.4 安全性
        4.3.5 禁忌证
        4.3.6 药物相互作用
    4.4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4.4.1药理学
        4.4.2适应证
        4.4.3 原创点
        4.4.4 开发背景
        4.4.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4.4.6 循证证据
        4.4.7 药物规格
    4.5 左旋氨氯地平
        4.5.1 药学部分
        4.5.2 药理作用及临床循证
        4.5.3 耐受性与安全性
        4.5.4 临床推荐
        4.5.5
    4.6 临床研究阶段的抗高血压新药
5 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5.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1.1 概述
        5.1.2 降压药物选择
        5.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1.2. 2 药物推荐:
        5.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2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5.2.1 概述
        5.2.2 降压药物选择
        5.2.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5.3.1 概述
        5.3.2 降压药物选择
        5.3.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3.2. 2 目标管理:
        5.3.2. 3 药物推荐:
        5.3.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5.4.1 概述
        5.4.2 降压药物选择
        5.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5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5.5.1 概述
        5.5.2 降压药物选择
        5.5.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5.2. 2 指南推荐
        5.5.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6 高血压合并卒中
        5.6.1 概述
        5.6.2 降压药物选择
        5.6.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6.2. 2 指南推荐:
        5.6.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5.7.1 概述
        5.7.2 降压药物选择
        5.7.2. 1 药物选择原则:
        5.7.2. 2 指南推荐:
        5.7.2. 3 各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5.7.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3. 1 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5.7.3. 2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5.7.3. 3 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金三角) :
        5.7.3. 4 避免肾功能恶化:
        5.7.3. 5 监测血钾:
    5.8 高血压急症
        5.8.1 概述
        5.8.2 降压药物选择[403]
        5.8.3
        5.8.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 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6.1 代谢相关性高血压
        6.1.1 概述
        6.1.2 降压药物选择
        6.1.2. 1 药物选择原则:
        6.1.2. 2 指南推荐:
        6.1.2. 3 降压药物选择流程:
        6.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1.3. 1 降压目标:
        6.1.3. 2 其他注意事项
    6.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6.2.1 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6.2.2 诊断和评估
        6.2.2. 1 血压测量方法:
        6.2.2. 2 诊断和评估:
        6.2.3 综合干预
        6.2.3. 1 非药物治疗:
        6.2.3. 2 药物治疗
        6.2.3. 3 其他治疗:
    6.3 妊娠相关性高血压
        6.3.1 概述
        6.3.2 降压药物选择
        6.3.2. 1 启动药物治疗和目标血压:
        6.3.2. 2 药物选择原则:
        6.3.2. 3 妊娠不同时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估:
        6.3.2. 4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6.3.2. 5 联合用药:
        6.3.3 注意事项
        6.3.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推荐
    6.4 拟育夫妇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6.4.1 概述
        6.4.2 降压药物选择
        6.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5 老年高血压
        6.5.1 概述
        6.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75, 482]
        6.5.3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75, 119, 120, 483]
        6.5.4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
        6.5.5 药物选择
        6.5.6 降压目标值与达标流程
        6.5.7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降压策略[75, 482]
        6.5.8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6.5.9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75, 482, 484, 488]
    6.6 肾上腺性高血压
        6.6.1 概述
        6.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选择及治疗
        6.6.2. 1 药物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2 筛查过程中降压药物的选择:
        6.6.2. 3 血钾等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4 原醛药物治疗:
        6.6.3 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及术前准备用药
        6.6.3.1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
        6.6.3. 2 术前准备:
        6.6.3. 3 预后:
        6.6.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6.6.4. 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
        6.6.4. 2 药物治疗:
    6.7 难治性高血压
        6.7.1 概述
        6.7.2 降压药物选择
        6.7.3 近年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深入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520, 521]。
    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6.8.1 概述
        6.8.2 降压药物选择
        6.8.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9 肾血管性高血压
        6.9.1 定义与病因
        6.9.2 诊断
        6.9.3 药物治疗
        6.9.4 其他治疗
    6.1 0 焦虑合并高血压
        6.1 0. 1 概述
        6.1 0. 2 焦虑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机制
        6.1 0. 3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识别与评价
        6.1 0. 4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6.1 0.4.1 焦虑相关性高血压:
        6.1 0.4.2 高血压合并焦虑:
7 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原则
8 小结

(7)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要点
1高血压的检出
2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
3高血压的治疗
4高血压的预防和教育
    4.1高血压的预防
    4.2社区健康教育
        4.2.1社区健康教育的目的
        4.2.2社区健康教育方法及内容[23]
        4.2.3高血压易患人群的健康指导与干预
        4.2.4对高血压患者的教育
5高血压的管理
6社区高血压患者双向转诊服务
7基层高血压防治工作效果评估
8农村高血压的管理
附件
    附件1血压测量规范
        1.血压测量标准方法
        2.家庭血压
        3.动态血压
    附件2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因素
    附件3健康教育处方
        【低盐膳食处方】
        具体措施包括 :
        【限酒处方】
        具体措施包括 :
        【运动处方】
        具体措施 :
        注意事项 :
        【戒烟处方】
        成功戒烟的窍门 :
        【心理平衡处方】
        心理平衡处方 :
    附件4我国常用口服抗高血压药物表
    附件5基层常用降压药物的名称、使用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及不良反应
    附件6特殊人群高血压处理(建议在上级医院取得治疗方案或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治疗)
    附件7不同人群健康教育内容

(8)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2高血压药物分类
3用药原则及规范
4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4.1高血压伴冠心病
    4.2高血压伴房颤
    4.3高血压伴肾病
    4.4高血压与卒中
    4.5高血压伴心力衰竭
5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药物选择
6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的应用原则
7小结

(9)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高血压的检出
    1.1血压的测量[2]
    1.2高血压的检出
2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
3高血压的治疗
4高血压的预防和教育
    4.1高血压的预防
    4.2社区健康教育
5高血压的管理
6社区高血压患者双向转诊服务
7基层高血压防治工作效果评估
8农村高血压的管理

(10)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摘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血压的检出
    1.1 血压测量
        1.1.1 血压测量的重要性
        1.1.2血压测量要点
    1.2 有计划地测量成人血压
    1.3 机会性筛查
    1.4 重点人群筛查
    1.5 初次发现血压增高的评估
2 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
    2.1 高血压的定义
    2.2 血压水平分级
    2.3 按患者的心血管绝对危险水平分层
        2.3.1 影响预后的因素影
        2.3.2 根据心血管总体危险量化估计预后
    2.4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2.5 高血压初诊患者诊断与评估程序
        2.5.1 初诊高血压的检查评估项目
        2.5.2 高血压的诊断及临床评估内容
        2.5.3 高血压评估书写格式
3 高血压的治疗
    3.1 治疗目标
    3.2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时机
    3.3 高血压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3.4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3.4.1 治疗原则
        3.4.2 常用降压药的种类
        3.4.3 降压药物的选择
        3.4.4 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
        3.4.5 长期药物治疗应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力
        3.4.6 高血压的相关治疗 (建议在上级医院取得治疗方案, 并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基层持续治疗与随访)
        3.4.7 降压药物的一般用法、维持与调整
        3.4.8 特殊人群高血压处理
        3.4.9 高血压社区防治参考方案
4 高血压的预防和教育
    4.1 高血压的预防
    4.2 社区健康教育
        4.2.1 社区健康教育目的
        4.2.2 社区健康教育方法及内容
        4.2.3 高血压易患人群的健康指导与干预
        4.2.4 对高血压患者的教育
5 高血压的管理
    5.1 高血压分级管理内容
    5.2 管理级别的确定与调整
        5.2.1 首次评估与确定管理级别
        5.2.2 年度评估与管理级别的调整
    5.3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
    5.4 高血压信息化管理
6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双向转诊
    6.1 双向转诊原则
    6.2 双向转诊的条件与内容
        6.2.1 社区初诊高血压转出条件
        6.2.2 社区随诊高血压转出条件
        6.2.3 上级医院转回社区条件
7 基层高血压防治工作考核评估
    7.1 考核评估的实施
    7.2 考核评估指标
        7.2.1 基本指标
        7.2.2 人群高血压防治“三率”指标高血压的患者中知晓自己患高血压者的比率。计算公式:

四、小剂量联用尼群地平与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病(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研究[D]. 于泓.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12)
  • [2]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J]. Hypertension Branch of Chinese Geriatrics Society;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Geriatric Diseases-Chinese Alliance of Geriatr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9(02)
  • [3]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J]. 李静,范利,华琦,蔡军,陈鲁原,陈伟伟,陈晓平,郭艺芳,何青,胡亦新,姜一农,李南方,李为民,李燕,李悦,李勇,马青峰,皮林,宋海庆,孙希鹏,王青,王增武,吴海英,吴海云,谢良地,杨进刚,杨伟.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9(02)
  •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01)
  • [5]农村低价位抗高血压治疗方案随诊间血压变异性及血压达标影响因素研究[D]. 王喜冰. 吉林大学, 2018(01)
  • [6]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7)
  • [7]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J].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07)
  • [8]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06)
  • [9]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J].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5(01)
  • [10]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摘录)[J]. 刘力生,王文,姚崇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0(01)


高血压论文 对照组论文 老年性高血压论文 高血压性心脏病论文 糖尿病和高血压论文

上一篇:改善医患关系的伦理观
下一篇:通过铸造和雕刻制备肝内导管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