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吴萍,荣瑶,吴天棋,白玫[1](2021)在《大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目的:设计大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探讨设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方法:基于微软.NET技术,采用客户机与服务器(C/S)开发架构,以SQL Server为数据库服务器,设置表现层、业务层、基础层和数据层4层系统架构,设备登记、购置档案归档、保养档案归档、维修档案归档、计量档案归档和档案调阅6大功能模块,设计开发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结果:系统实现了设备档案采集、归档和调阅,增加了历次维修分析、累计维修工时及维修月份统计等统计分析功能;自动建立大型医疗设备初始预防性维护(PM)计划;设备档案调阅速度由过去的0.5 h缩短到数秒,提高了档案管理员工作效率。结论:大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便利大型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与调阅,实现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档案的电子化管理。
邓思建,邬江涛[2](2021)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完整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用仪器设备在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其能否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因此,加强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已经成为顺应时代发展、助力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必然举措。在这样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者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为例,对医疗设备档案制度的建立和管理进行了研究,对目前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提出了在当前形势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改进意见和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有效策略,让设备档案管理的制度作用可以在设备招标、采购、维修、验收等多个过程中得以体现。
孔稳[3](2021)在《加强医疗设备档案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系统概述了医疗设备档案规范化管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措施与建议,仅供参考与借鉴。
祁明思,丁玲,李旦,杨峰[4](2021)在《基于P2P体系架构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基于P2P体系架构拟构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助力用户克服处理海量数据时出现的文件传输瓶颈问题,实现档案数据科学管理及高效分析。方法:采用云存储技术,结合P2P网络的技术架构,在此基础上设计自顶而下的双层结构体系。结合SpringCloud微服务管理框架构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将基于P2P体系架构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划分为用户节点管理、文件级共享、域内数据检索及微服务协同等模块,实现结构控制、文件管理、数据检索与应用协同等功能。结果:基于P2P体系架构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通过了系统功能及性能测试,系统能够提高文件传输速度,克服访问并发带来的数据瓶颈问题,并有助于降低节点间应用耦合,提高了系统内服务协同执行效率。结论:基于P2P体系架构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为医疗设备档案科学管理提供平台支撑,提升了管理的科学性及高效性,可为其他相关应用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
钟张庆[5](2021)在《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与利用探究》文中提出医疗设备是医院开展医疗、教学以及科研等方面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事物,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医院的医疗水平。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档案管理则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一项关键内容。
郭燕丽,陈青华[6](2021)在《检验科设备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措施》文中认为设备档案是检验科最重要的信息资料,是检验科所有医疗设备维护、开发、升级的重要凭证,也是检验科开展各项科研实验所需的重要信息资源,其管理质量可代表检验科的整体管理水平,应当引起检验科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各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检验科设备档案管理也出现诸多缺陷和问题,文章深入分析现阶段检验科设备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从多个角度出发制定整改措施,以促进检验科设备档案管理效果的提高。
鲁俊峰,岑佳佳[7](2020)在《医院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实践与工作体会》文中指出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利用医疗设备档案可以更加准确的掌握医疗设备的相关信息。但是在如今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提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效果。
李建锋[8](2020)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医疗设备档案的作用与管理》文中研究表明医疗设备管理为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医疗设备配置管理的规范化,不仅保障了患者安全,维护了医院的声誉,并能为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现代化医疗设备档案体系的建设,为医院的医疗技术持续提升提供了动力,是医院良性运营发展的基础。医疗卫生系统的医疗设备档案包括验收清单、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等内容。
冯丽[9](2020)在《医疗设备档案的创新管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医院设备档案创新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对本院医疗设备档案创新管理实施进一步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按照本院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改善策略。结果:本院医疗设备档案的创新管理中存在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档案收集效率低、档案意识低,档案未得到充分利用、档案管理者综合素养低、档案管理不够集中,影响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结论:医院管理人员注重档案工作,使医疗设备档案的创新管理与设备的使用、维修等方面密切的联系在一起,让其可以充分的发挥各设备的优点,一同为医院的更好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李婷,周晓辉[10](2020)在《浅议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在医疗设备质控工作中的重要性》文中研究表明医院医疗设备质控工作是维持医疗设备质量稳定,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方面,医疗设备档案完整,可以为设备质控提供基础依据,降低损坏率,确保使用质量。本文从建立设备档案的意义入手,根据当前医疗设备档案的现状,探讨如何加强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从而提高设备质控管理水平,最终提升医院医疗质量。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大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设计 |
| 1.1 模块与业务流程 |
| 1.2 技术方案 |
| 1.3 系统架构 |
| 1.4 网络与服务器 |
| 1.5 数据库设计 |
| 2 大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功能 |
| 2.1 医疗设备登记 |
| 2.2 设备档案归档 |
| 2.3 设备档案调阅 |
| 3 大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应用效果 |
| 3.1 改变工作模式 |
| 3.2 符合绩效考核要求 |
| 3.3 数据分析更全面 |
| 3.4 自动创建预防性维护计划 |
| 4 结论 |
| 1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现状分析 |
| 1.1 医疗设备档案流程化管理制度 |
| 1.1.1 医疗设备档案的完整性原则 |
| 1.1.2 医疗设备的购置 |
| 1.1.3 医疗设备的合同签订与验收 |
| 1.1.4 医疗设备的使用、维修维护 |
| 1.1.5 医疗设备的调拨和报废 |
| 1.2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难点 |
| 1.2.1 档案资料收集不全 |
| 1.2.2 档案管理手段技术落后 |
| 1.2.3档案管理员业务水平不高,管理意识不强 |
| 1.2.4 档案借阅制度不合理、不规范 |
| 2 关于完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
| 2.1 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标准化管理 |
| 2.2 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
| 2.3 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
| 3 小结 |
| 一、医疗设备档案规范化管理概述 |
| 二、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
| (一)归档范围不够明确 |
| (二)立卷归档标准不完善 |
| (三)管理制度存在滞后性 |
| (四)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统一 |
| 三、医疗设备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
| (一)结合制度明确归档范围 |
| (二)建立健全立卷归档标准 |
| (三)完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
| (四)规范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标准 |
| 四、医疗设备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成果 |
| 五、结束语 |
| 1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需求 |
| 1.1 多业务体系间资源配置及应用效率 |
| 1.2 多业务体系间数据分析能力 |
| 1.3 多业务体系间文件交换能力 |
| 2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设计 |
| 2.1 用户节点管理 |
| 2.2 文件级共享模块 |
| 2.3 域内数据检索机制 |
| 2.4 微服务协同模块 |
| 3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测试 |
| 3.1 系统测试 |
| 3.2 文件传输性能测试 |
| 3.3 传输并发性测试 |
| 3.4 应用间协同功能测试 |
| 4 讨论 |
| 5 结论 |
| 一、医疗设备档案的分类 |
| 二、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意义 |
|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与利用策略 |
| (一)健全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意识。 |
| (二)充分认识医疗设备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提供专业化保障。 |
| (三)做好以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编研,提高档案开发利用的数字化水平。 |
| (四)完善网络建设、构建多渠道信息化管理体系。 |
| 四、结语 |
| 1 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
| 1.1 管理人员重视度不够 |
| 1.2 管理制度不规范 |
| 1.3 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
| 1.4 设备档案管理模式落后 |
| 2 设备档案管理问题整改措施 |
| 2.1 提高工作人员管理意识 |
| 2.2 完善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
| 2.3 加强管理人员专业培训 |
| 2.4 实施信息化管理 |
| 3 结语 |
| 1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基本内容与重要性分析 |
| 1.1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基本内容 |
| 1.2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
| 2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 2.1 缺乏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
| 2.2 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有限 |
| 2.3 管理方法落后,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 |
| 3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有效方法 |
| 3.1 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
| 3.2 采用分类管理模式 |
| 3.3 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
| 3.4 设置专门的管理岗位 |
| 4 结语 |
| 0 引言 |
| 1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
| 2 优化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策略 |
| 2.1 注重观念和意识的养成 |
| 2.2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
| 2.3 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 |
| 2.4 建立区域统一的医疗设备资源平台 |
| 3 医疗设备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
| 4 结语 |
| 1.医院医疗器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
| 1.1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档案收集效率低 |
| 1.2档案意识低,档案未得到充分利用 |
| 1.3档案管理者综合素养低 |
| 1.4档案管理不够集中,影响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
| 1.5医疗设备建档基本程序 |
| 2.实现医疗设备档案创新管理的途径 |
| 2.1创建健全的管理架构 |
| 2.2创建完善的岗位责任制 |
| 2.3健全医疗设备档案规范化、智能化管理办法 |
| 3.小结 |
| 一、完善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
| 1.设备前期论证方面的完整档案能为医院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 |
| 2.设备采购验收完整档案是医院开展高质量设备质控的保障 |
| 3.设备使用期间产生的完整档案材料是开展设备质量控制的基础,也是医院制定工作制度和操作规范的依据 |
| 4.完整的设备档案为设备报废提供依据 |
| 二、医疗设备档案现状 |
| 1.医疗设备档案材料不全具有普遍性 |
| 2.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高低不一 |
| 三、医院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
| 1.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室,专人专管,加强宣传,提高相关人员的档案意识 |
| 2.明确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完善制度,确保医疗设备档案的收集渠道畅通 |
| (1)设备论证采购阶段档案材料 |
| (2)设备验收阶段档案材料 |
| (3)医疗设备和安装前与机房相关档案材料 |
| (4)设备使用过程中维护保养档案资料 |
| 3.落实责任,确保医疗设备档案收集齐全 |
| 4.坚持设备档案单独立卷的原则 |
| (1)长期保管材料。 |
| (2)根据设备报废年限确定存储年限资料。 |
| (3)光盘等特殊载体档案放入专柜保管,并在大编号下注明分类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