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稀,魏清琳[1](2012)在《《金针赋》“烧山火”、“透天凉”赋文辨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针刺手法"烧山火"与"透天凉"最早以歌赋文体的形式见于《针灸大全.金针赋》,操作方法散见于原文全篇,现代"烧山火"与"透天凉"针刺法即源于《金针赋》。但操作方法繁琐复杂,与原法有所不符,笔者认为源于现行教材在对原赋文的解读上有欠准确和恰当的地方,对此将逐条进行辨析。
张稀,魏清琳[2](2011)在《改良烧山火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改良传统烧山火操作方法,观察改良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全部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刺治疗,穴取患侧地仓、颊车、牵正、风池、翳风,健侧合谷,双侧手三里、足三里、太冲等,采用改良烧山火手法,医者左手拇指按压其穴,右手拇指向前、示指退后缓慢捻动针体,保持得气感应;然后左手拇指加重压力,右手拇、示指持针小幅度低频率匀速提插9次;继续以左手拇指重压穴处,右手拇、示指持针向内推按守气,始终保持针尖在得气水平处,此时患者针下或远端通常会出现热感。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5次后观察疗效。结果:50例患者全部获得痊愈,无1例遗留后遗症状。结论:改良烧山火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对面肌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张勇,张翠平,牛志勇[3](2003)在《从补虚泻实探讨手法实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临床施用手法的实质。方法:结合对手法的歧义,阐发《内经》、《难经》针刺补泻手法的奥旨。结论:补虚泻实是手法的实质,迎随是手法的精髓,营卫是补泻的基础;通过探讨复式手法的基础理论,达到灵活临床操作目的;认为平补平泻法亦能调偏,是实现补泻效应的最捷径之法;通过腧穴的特性,配伍体现补泻,是手法的延伸,是补泻手法的特殊表现形式。
马士林[4](2002)在《扬州名医朱复林针法特点》文中研究表明扬州名医朱复林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功底深厚、针法独特 ,其针刺手法的特点是独特的进针法 ,巧妙的运气针法 ,一步到位的烧山火透天凉复式补泻。他的大幅度正反两方向捻转 ,简化提插程序综合为一体达一步到位 ,秉承杨继洲之衣钵 ,对运气针法进行了持针指式的改进 ,丰富了运气针法的内涵 ,形成上下前后传导的独特灵活风格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先浅后深”与“先深后浅” |
| 2 “三进三退” 与“三出三入” |
| 3 “慢提紧按” 与“紧按慢提” |
| 4 “紧闭插针”与“徐徐举针” |
| 5 “皆细细搓之, 祛病准绳” |
| 6 小结 |
| 1 一般资料 |
| 1.1 诊断标准 |
| 1.2 纳入标准 |
| 1.3 排除标准 |
| 2 治疗方法 |
| 3 疗效观察 |
| 3.1 疗效评定标准 |
| 3.2 治疗结果 |
| 4 典型病例 |
| 5 体会 |
| 1 手法的实质是补虚泻实 |
| 2 掌握复式手法的精髓方能灵活应用 |
| 3 平补平泻亦是补泻的一种表现手法 |
| 4 通过腧穴特性及配伍体现补泻 |
| 5 指力是成功行使补泻的基础 |
| 1 独特的进针法 |
| 2 巧妙的运气针法 |
| 3 一步到位烧山火透天凉复式补泻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