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杰[1](2018)在《新媒体时代图书馆编目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书目着录标准化的发展历程,依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了阶段划分,并对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描述,接着结合自身的编目工作实践,对我国目前的图书馆编目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将其中突出的发展特点进行了阐述,最后针对编目工作的发展现状,就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开展图书馆编目工作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李春[2](2017)在《试析新形势下图书馆编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文中研究指明新社会形势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设备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到图书馆工作中,也促使图书馆编目工作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编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新形势下图书馆编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解决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陈芬[3](2017)在《信息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编目工作暴露出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编目工作,本文针对编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措施。希望改善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现状,为提升图书馆编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蔡晓琼[4](2014)在《论公共图书馆编目工作现状及人才培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编目工作是公共图书馆为社会提供文献信息资料流通和检索服务的基础性业务工作,编目员对文献资料准确地进行编目是图书馆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论述了公共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含义和作用,着重分析了公共图书馆编目工作的现状及人才培养情况。
胡谦[5](2013)在《论图书馆编目员的职业倦怠及自我调适》文中研究指明图书馆编目员中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危害其身心健康、影响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分析图书馆编目员的职业倦怠表象及产生的原因,探讨了如何进行自我调适才能抑制职业倦怠的生成。
刘光宇[6](2012)在《信息技术新环境下的编目职责及编目员职业技能的要求》文中指出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图书馆现代化进程带来全新机遇,推动图书馆管理观念、发展手段、服务方式的多元变化。尤其随着各种图书馆管理软件、系统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各项业务的开展注入更多活力与生机。文章结合信息技术新环境大背景,对编目工作的变化、编目员的职责以及职业技能新要求等进行具体分析与探讨。
欧炳[7](2012)在《浅谈新时期编目人员的素质建设》文中提出分析了新时期提高编目员素质的必要性,阐述了编目人员的工作现状,探讨了编目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总结出一些编目人员素质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欧炳[8](2012)在《浅析影响编目工作质量的几个问题和解决对策》文中认为结合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图书馆编目工作质量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宋芸芳,郑俭华,李雪梅[9](2010)在《编目员信息素质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关系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讨了编目员树立信息观念的必要性,分析了编目员信息素质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论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编目员面临的职能更新和角色转换的问题,并针对编目员信息素质的培养途径及教育对策进行了讨论,认为编目员只有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才能胜任信息环境下的各项工作,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孙露[10](2010)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编目人员素质重在建设》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信息时代编目工作的变化,提出网络环境下对编目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和培养高素质编目人员的有效途径,十分必要。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引言 |
| 一、我国图书馆编目规则标准化发展历程 |
| 1. 新文化运动至新中国成立的初始阶段 |
| 2.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发展完善阶段 |
| 3. 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成熟繁荣阶段 |
| 4.21世纪至今的深入发展阶段 |
| 二、新媒体时代下我国图书馆编目的发展变化 |
| 1. 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外包化 |
| 2. 多元化的读者服务导致编目工作复杂度提高 |
| 3. 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地的编目水平发展不一致 |
| 三、新媒体时代如何促进图书馆编目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
| 1. 探索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新模式, 促进编目外包的健康发展 |
| 2. 多方合作, 多元化编目 |
| 3. 缩短东西部差距, 注重编目人员的综合素养提高 |
| 四、结语 |
| 一、新形势下图书馆编目工作变化情况 |
| 二、图书馆编目工作存在的问题 |
| (一) 编目馆员综合素质低 |
| (二) 图书馆编目着录审查制度不健全 |
| (三) 分类标引细则存在缺陷 |
| (四) 馆藏书目数据库的管理渠道相对单一 |
| (五) 图书馆编目数据工作缺乏完善性 |
| (六) 联机联合编目工作缺乏科学性 |
| 三、新形势下改进图书馆编目工作的策略 |
| (一) 加强对图书馆编目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
| (二) 对图书馆编目着录审查制度加以完善 |
| (三) 对分类标引细则进行逐步完善 |
| (四) 多渠道管理和维护馆藏书目数据库 |
| (五) 对图书馆编目数据工作进行深化 |
| (六) 积极探索基于知识管理的联机联合编目工作 |
|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编目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
| (一) 图书馆编目工作方式更信息化。 |
| (二) 图书馆编目工作内涵更丰富。 |
| (三) 图书馆编目员素质要求更全面化。 |
| (四) 图书馆编目工作范围更社会化。 |
|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编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 (一) 传统编目模式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形势。 |
| (二) 图书馆编目工作质量不高, 编目工作效率得不到有效保证。 |
| (三) 编目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读者使用评价低。 |
|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采取的有效措施 |
| (一) 转变思维以读者为服务导向, 加强图书馆编目工作的深度。 |
| (二) 提高编目工作的准确性, 规范互联网文献资源的标引。 |
| (三) 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
| (四) 谨慎地开展编目业务外包。 |
| 四、结语 |
| 1 公共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含义和作用 |
| 1.1 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含义 |
| 1.2 编目工作的作用 |
| 2 公共图书馆编目工作现状分析 |
| 2.1 编目方式难以统一 |
| 2.2 人员素质不同且书目数据不完整 |
| 2.3 编目软件不同造成数据格式不一致 |
| 2.4 书目数据不能共享且重复编目形成资源浪费 |
| 3 公共图书馆编目人员的业务素质建设 |
| 3.1 计算机编目知识 |
| 3.2 计算机网络技术 |
| 4 公共图书馆编目人员素质培养的具体措施 |
| 4.1 加强业务素质教育 |
| 4.2 重视编目人才培养 |
| 4.3 强化自身素质培养 |
| 1 职业倦怠的表象 |
| 1.1 情绪耗竭 |
| 1.2 去人性化 |
| 1.3 自我成就感丧失 |
| 2 图书馆编目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分析 |
| 2.1 受工作性质的影响 |
| 2.2 受业务发展的影响 |
| 2.3 受个人发展的影响 |
| 2.4 受个人心理因素影响 |
| 3 图书馆编目员如何进行自我调适 |
| 3.1 克服倦怠, 发扬图书馆编目员的敬业精神 |
| 3.2 摆脱倦怠, 转变观念,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
| 3.3 抑制倦怠, 提高编目员的素质 |
| 3.4 学会调适, 保持良好的心态 |
| 4 结语 |
| 1 提高编目人员素质的必要性 |
| 2 编目人员的工作现状 |
| 3 编目人员的素质建设 |
| 3.1 思想道德素质建设 |
| 3.1.1 服务素质建设 |
| 3.1.2 创新素质建设 |
| 3.2 知识能力素质建设 |
| 3.2.1 编目队伍实行团队管理 |
| 3.2.2 编目人员继续教育的实用性 |
| 4 结语 |
| 1 影响编目工作质量的几个问题 |
| 2 针对编目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
| 3 结语 |
|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发展 |
| 二、编目工作发生的新变化 |
| (一) 编目对象的变化 |
| (二) 编目手段的变化 |
| (三) 编目方式的变化 |
| 三、网络环境下编目人员的素质建设要求 |
| (一) 道德素质建设 |
| (二) 身心素质建设 |
| (三) 专业素质建设 |
| 1. 计算机编目知识 |
| 2.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
| 四、提高编目人员素质的途径 |
| (一) 重视自我培养 |
| (二) 积累交流经验 |
| (三) 接受继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