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精神科护患沟通技巧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精神科护患交流的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徐娜[1](2021)在《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精神科护士人文护理关怀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精神科护士人文护理关怀素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市、区(县)3所精神卫生专业临床精神科护士334名,利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因素。结果 334名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总分(199.17±7.23)分、关怀耐心(64.56±2.65)分、关怀勇气(64.74±2.39)分、关怀认知(69.87±2.86)分。在家庭、工作、个人因素中,是否为人父母、是否独生子女、婚姻、家庭关系、班次、职称、职务、科室、所在医院、聘用形式、学历、是否有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资格,人文关怀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F=-8.53~43.93,P<0.05)。接受精神科心理培训、护患沟通交流培训、护理职业礼仪培训与人文关怀能力各维度(r=0.288~0.433)均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精神科护士的年龄、职称是影响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各维度的最主要因素;学历是影响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勇气、人文关怀耐心的最主要因素;班次及有无心理咨询师资格是影响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勇气、人文关怀耐心的最主要因素;接受精神科护患沟通交流培训是影响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认知、人文关怀勇气的最主要因素。结论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除与其家庭、工作、个人情况有关外,还与是否接受再培训有关。

祁云云,邵家瑞,王梦婷[2](2021)在《探讨精神科心理护理中言语沟通技巧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精神科心理护理中言语沟通技巧的运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需要选取精神科患者,病例数70例,纳入时间段为2020年2月~2020年10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组别不同运用的护理对策不同,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需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并巧妙运用沟通技巧,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结果运用心理疏导的观察组精神科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2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4.28%(P<0.05)。此外,观察组精神科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提升精神科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治疗配合度,此次研究在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时巧妙运用沟通技巧,结果显示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显着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有效提高,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张沙沙,张鸿昌,刘新爱[3](2021)在《沟通技巧对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语言沟通技巧对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起止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此期间进入本院治疗的精神科患者作为研究样本,94例患者经过随机分组后形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患者主要使用沟通技巧与常规精神科护理相配合,对照组采用常规精神科护理。然后利用口述记录、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将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后把患者异常情况(语言、行为、抑郁、失眠等)进行统计对照分析。结果护理工作满意度统计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另外,对照组患者语言异常、行为异常等异常事件发生率15起,观察组则为4起,二者差异显着(P<0.05)。结论从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来看,沟通技巧的使用能够有效地弱化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角色感,从而让护士更好地与患者生活与治疗相融合,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护患矛盾的发生,此举值得临床大范围推广。

褚丽红,包铃灵,高惠华[4](2020)在《叙事教育对精神科实习护士沟通与互动技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叙事教育对精神科实习护士沟通与互动技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4名精神科实习护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培训,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叙事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实习护士沟通与互动技巧的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的沟通与互动技巧都有所提高,但研究组的沟通与互动技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叙事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精神科实习护士沟通与互动技巧,能够促进她们对精神科专业知识的掌握。

向彦琪,李晓娟,陈琼妮[5](2020)在《非暴力沟通在精神科护患交流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非暴力沟通在精神科护患交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长沙市1所医院精神科的护士进行非暴力沟通技能培训,并让其在护理工作中应用非暴力沟通技能与患者进行交流,促进非暴力沟通在临床工作中的落实。评价患者的满意度和投诉率。结果 2018年6月—12月,患者总体满意度(94.27±10.18)高于2017年6月—12月(89.32±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4,P<0.05),因沟通问题引起的投诉率由6.63%降至2.55%(χ2=8.315,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应用非暴力沟通技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投诉率。

张帮峰,姚建廷,蒲欣[6](2020)在《精神科护士临床沟通能力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目前临床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及沟通能力的现状,探讨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与其沟通能力的相关性。方法方便抽取山东省5所精神科医院的453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杰弗逊共情量表、护士临床沟通能力量表。结果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得分为(105.63±12.78)分,沟通能力得分为(3.93±0.47)分,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各维度与沟通能力各维度呈正相关(r=0.218~0.451,P<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观点采择、换位思考、年龄、病房性质对精神科护士的沟通能力有正向促进作用(R2=0.263,F=39.936,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与沟通能力成正相关,精神科护士的共情能力水平对其沟通能力具有影响作用。

王秋晨[7](2020)在《需求导向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临床护士作为医疗活动最直接和主要的参与者,是维护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力量。然而,目前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满足状况堪忧,护士主导的心理护理在维护患者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其主要原因在于护士缺乏足够的心理护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尽管部分医院已认识到临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并尝试对医院内护士开展了部分心理护理在职培训,但尚存在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培训形式过于理论化、培训效果难以实践化等不足,难以满足护士全面、专业、持续推进临床心理护理的现实需求。因此,本课题基于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需求与临床护士的心理护理培训需求,分析参照国内外心理护理相关工作指南、实践标准、培训框架以及相关研究文献,经过临床护士培训需求的问卷调查及专家论证,构建形成“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以期为临床护士系统性、专业化心理护理在职培训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方法1、护患双方心理护理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根据现象学方法论原则,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2名护士及护理管理者、16名患者及家属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明晰护士心理护理培训需求及患者和其家属的心理护理需求;2、心理护理相关工作内容的文献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心理护理相关工作指南、实践标准、培训框架以及相关研究文献,析出临床护士心理护理的相关工作内容;3、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初步构建:将质性研究所得学习者(护士)需求和社会(患者/患者家属)需求与内容分析所得心理护理相关工作内容整合,形成包括培训模块、子模块以及学习单元在内的培训知识体系草案。草案经专家小组会议讨论,形成了“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初稿;4、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修订与完善:根据“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初稿形成了《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需求调查问卷》,使用问卷星软件,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对初稿中涉及的113项学习单元的培训需求程度进行调查,共调查6省市8家综合医院的1017名临床护士对各知识单元的培训需求;依据此调查结果调成培训知识体系初稿,并邀请18位专家对调整后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初稿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培训知识体系,最终确立了“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结果1、通过对护患双方的深度访谈,共归纳出患方主题2个:“患方可从心理护理中获益但尚存未满足的心理需求”、“患方存在多方面的心理需求”;护方主题3个:“护士认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但自认能力不足”、“护士亟需心理护理专业化培训”、“护士期待系统规范的实操性培训内容”。整合护患双方需求,将需要培训的18项具体内容归纳为7类:(1)促进有效的护患沟通;(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患者心理评估与异常心理识别;(4)临床心理护理常用技术;(5)心理治疗的专业方法;(6)危机中患者的心理支持;(7)临终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2、通过心理护理相关工作指南、实践标准、培训框架的内容分析,析出了护士维护患者心理健康的相关工作内容,包括护患沟通与护患关系、临床心理评估、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危机中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4个方面。3、结合质性研究与文献分析的结果,构建包括5个培训模块,26个培训子模块,118个学习单元(分为基础级和进阶级)在内的培训知识体系草案。经过专家小组会议,初步形成适用于临床护士的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初稿,包括5个培训模块、25个培训子模块、113个培训学习单元(分为入门级、进阶级和高阶级三级),并对培训模块及子模块的内涵进行了描述。4、针对6省市8家综合性医院1017名临床护士的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士对心理护理培训内容的需求得分均大于4分,总体需求得分为(4.369±0.577)分,依据培训需求得分,调整E模块下部分学习单元的分级。之后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培训知识体系,最终确立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包括5个培训模块及其内涵、25个培训子模块及其内涵和107个培训学习单元及其分级;培训学习单元中包括入门级培训内容59项、进阶级培训内容35项和高阶级培训内容13项。结论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明晰了患者心理护理需求、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相关工作内容,经专家论证,确定了 5个培训模块及其内涵、25个培训子模块及其内涵、107个学习单元及其分级,形成了系统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该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注重培训内容的临床实践性,提升实践技能占比,致力实现培训迁移;模块化、内容进阶式分级的培训设置,既有利于有针对性、灵活性地开展培训,又为全面系统、循序渐进开展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依据。本研究不仅在心理护理培训内容设置方面做出了探索,丰富了我国临床护士在职培训的理论体系,还为未来培训教材以及心理护理能力的建设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范静[8](2020)在《急诊科护士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急诊科护士的人际冲突处理能力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人际冲突处理型态量表、护士情绪管理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工作-家庭支持量表,对川东北地区25家二三级医院的376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使用依次检验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1.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发生人际冲突最多的对象为患者及家属,人际冲突处理方式各维度的条目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逃避(3.69±0.61)分、整合(3.55±0.68)分、让步(3.09±0.67)分、支配(2.74±0.70)分。2.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医院级别、学历、工作年限、急诊科工作年限、职称、对护理工作的热爱程度、性格、是否接受过人际沟通技巧方面的培训、平均每年接受人际沟通技巧方面培训的次数以及在工作中是否经历过暴力事件的急诊科护士的人际冲突处理方式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总分为(47.81±6.56)分,总体得分率为66%。其中情绪觉察、情绪运用、情绪调整、情绪表达四个维度的得分及其得分率依次为(13.64±2.10)分、68%,(10.70±1.49)分、67%,(7.94± 1.55)分、66%,(15.52±2.86)分、65%。4.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总分为(50.68±10.77)分。其中观点采择、同情关注、想象力、个人痛苦四个维度的条目均分依次为(2.53±0.69)分、(2.43±0.72)分、(2.19±0.68)分、(2.06±0.75)分。5.急诊科护士工作-家庭支持总分为(92.64±25.88)分。其中工具性支持、情感支持、领导支持、组织支持四个维度的条目均分依次为(3.46±1.02)分、(3.39±0.99)分、(2.99±0.99)分、(2.86±0.95)分。6.急诊科护士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的整合维度与情绪管理、工作-家庭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与共情能力总分及观点采择、想象力、同情关注维度呈正相关;让步维度与情绪管理总分及情绪觉察和情绪表达维度呈正相关,与共情能力总分及观点采择维度呈正相关,与工作-家庭支持总分及组织支持和领导支持维度呈正相关;逃避维度与情绪管理总分及情绪觉察、情绪表达、情绪调整维度呈负相关,与共情能力总分及想象力、同情关注维度呈负相关,与工作-家庭支持总分及领导支持维度呈负相关;支配维度与情绪调整维度呈负相关,与个人痛苦维度呈正相关。7.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护理工作热爱程度、情绪管理和共情能力是急诊科护士采取整合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工作中是否经历过暴力事件和共情能力是急诊科护士采取逃避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医院级别、护理工作热爱程度、工作中是否经历过暴力事件是急诊科护士采取让步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性别和工作中是否经历过暴力事件是急诊科护士采取支配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8.共情能力在工作-家庭支持与逃避方式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在工作-家庭支持与整合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5%;情绪管理在工作-家庭支持与整合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7.6%。结论:1.护患冲突是急诊科护士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冲突,急诊科护士最常采用的人际冲突处理方式为消极的逃避,最少采用的方式为支配。2.急诊科护士的情绪管理和共情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或中等水平,均有待进一步提高。3.急诊科护士从工作中得到的支持低于从家庭中得到的支持。4.性别、医院级别、护理工作热爱程度、工作中是否经历过暴力事件、情绪管理及共情能力是急诊科护士采取不同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5.共情能力在工作-家庭支持和人际冲突处理的逃避方式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工作-家庭支持和人际冲突处理的整合方式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情绪管理在工作-家庭支持和人际冲突处理的整合方式中起部分中介作用。6.护理管理者可从提升急诊科护士的情绪管理能力、共情能力着手,并更多地给予政策、精神等方面的支持,同时鼓励护士从家庭中获得更多的支持来提高其人际冲突处理能力。

宋涛[9](2020)在《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在院期间负性情绪明显,对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需求强烈,但现阶段我国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不足,呈现出与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的多样化人文需求不相适应的现状,故急需寻找一种有效的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教学方式进行精神科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以满足患者及家属的人文需求;叙事教学作为一种良好的人文关怀护理教学策略,在精神科护士的人文关怀护理教学中少有实践,需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应用评价。目的构建一个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并在精神科护士的人文关怀护理教学中进行应用评价,以期为精神科护士的人文关怀护理教育探寻新的途径。方法1.建立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本网站基于谢幼如教授提出的专题学习网站的组成设置及设计策略指导下进行建立,其过程包括“素材库的建立”、“网站网页设计”、“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参考编写”4个部分。在素材库的建立中,使用人文事件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文献检索法收集精神科人文关怀相关事件、视频、图片及文学作品,经精神科护理专家基于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结构模型进行素材内容审议后,进行素材筛选和素材库主题框架设置;在网站网页设计中,基于“凡科在线建站平台”的基础模块选择和交互逻辑设计,实现网站的网页展示;在教学程序设计中,基于学者郭瑜洁提出的叙事教学程序基础上进行配套教学程序设计;在教学参考编写中,结合教学程序,进行“引导问题推荐”、“学习任务”、“相关知识链接”3部分内容的编写。2.网站的教学应用效果评价。以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全体N1层级护士为教学对象,经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获得该院N1层级护士68名为教学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名,试验组护士在院内N1层级护士继续教育培养外,加入基于本网站的教学实践(2020年1月-2020年4月),对照组护士仅接受院内N1层级护士继续教育培养。教学实践前后分别对两组护士进行关怀能力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调查。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差异,通过t检验比较教学实践前后两组间护士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通过现象学资料分析法分析试验组护士反思内容,评价本网站教学应用效果。结果1.构建完成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https://jd17695496.icoc.bz),包含人文故事分享、视频图片鉴赏、文学作品推荐、相关知识链接4种教学素材类型,共计53例;设计和编写与本网站配套的教学程序及教学参考各1项。2.经两组间护士一般资料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护士在性别、学历、职称、护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教学实践前,试验组护士关怀能力总分为(180±10.918)分、认知维度得分为(79.00±8.428)分、勇气维度得分为(50.38±8.835)分、耐心维度得分为(50.74±6.047)分;对照组护士关怀能力总分为(181.56±9.513)分、认知维度得分为(81.03±7.822)分、勇气维度得分为(48.29±7.469)分、耐心维度得分为(52.24±6.010)分。经两组间护士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护士在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基于网站的教学实践后,试验组护士关怀能力总分为(193.29±4.622)分、认知维度得分为(85.12±5.487)分、勇气维度得分为(53.32±4.835)分、耐心维度得分为(54.85±3.751)分;对照组护士关怀能力总分为(183.97±5.859)分、认知维度得分为(81.09±6.703)分、勇气维度得分为(50.74±5.765)分、耐心维度得分为(52.15±4.439)分。经两组间护士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t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护士在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护士的教学反思内容经现象学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最终获得“对素材中患者产生共情体验”、“发现自身同理心不足”2个主题,提示通过本网站的教学应用,可以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共情能力,并促进其发现自身同理心的不足。结论1.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适用于精神科护士的人文关怀教育,具有一定的教学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2.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经教学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关怀能力,促进其共情能力提升,增强同理心。

闫浚玮[10](2020)在《豫北地区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共情是指站在他人的角度,对其处境和情感的一种设身处地的认同和理解,个人共情能力的发展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生存环境的共同作用,可以通过后天的专业培养得到加强和提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共情能力是一切护患沟通的精髓,也是搭建良好护患关系的桥梁。作为当前临床护理工作的主力军,低年资护士的共情能力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影响着疾病治疗与病人康复,甚至影响着护理事业的发展。目的调查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现状,探讨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临床沟通能力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并综合分析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为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抽取豫北地区7家三甲综合医院的1412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选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杰弗逊共情量表(The 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Health Professionals,JSE-HP)、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和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作为研究工具;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低年资护士共情总分为(115.06±12.95)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观点采择得分为(57.69±6.95)分,情感护理得分为(40.26±6.12)分,换位思考得分为(17.11±2.98)分。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在年龄、性格、生育状况、家庭结构、平均月收入、科室、是否开展过共情相关培训和工作满意度等因素上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低年资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7.61±4.85)分。结果显示,低年资护士的共情能力与其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r=0.209,P<0.01)。3.低年资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得分为(88.10±10.91)分。结果显示,低年资护士的共情能力与其临床沟通能力呈正相关(r=0.519,P<0.01)。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平均月收入、科室、工作满意度和临床沟通能力是影响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的主要因素,可以解释共情能力总变异量的30.8%。结论1.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的总体水平较高,但在群体内部存在着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护理工作质量,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2.不同年龄、性格、生育状况、家庭结构、平均月收入、科室、是否开展过共情相关培训和工作满意度等因素影响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的水平。3.低年资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共情能力越高;临床沟通能力越强,其共情能力越高。4.平均月收入、科室、工作满意度和临床沟通能力可以预测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的水平。

二、精神科护患交流的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神科护患交流的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
        1.2.1.2 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I)
        1.2.2 调查方法
        1.2.3 数据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精神科护士个人因素与其人文关怀能力水平
        3.1.1 年龄
        3.1.2 学历
    3.2 精神科护士家庭因素与其人文关怀能力水平
    3.3 精神科护士工作因素与其人文关怀能力水平
        3.3.1 职称
        3.3.2 班次
        3.3.3 心理咨询师资格
    3.4 精神科护士培训与人文关怀能力水平
4 小结

(2)探讨精神科心理护理中言语沟通技巧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3)沟通技巧对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精神科患者满意度对比情况
    2.2 护理完成后不同精神科异常行为发情况
3 讨论

(4)叙事教育对精神科实习护士沟通与互动技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科研干预准备
        1.2.1.1 成立护理科研小组
        1.2.1.2 分配科研任务
        1.2.1.3 建立管理档案
        1.2.1.4 设计与患者沟通时的谈话提纲
        1.2.2 实施具体的干预措施
        1.2.2.1 进行干预前的评估
        1.2.2.2 进行叙事护理教育干预
        1.2.2.3 进行治疗后的评价
    1.3 评价指标
        1.3.1 沟通与互动技巧量表
        1.3.2 精神科专科知识调查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护士干预前后沟通与互动技巧量表评分
    2.2 两组对精神科专科知识掌握情况
3 讨论
    3.1 叙事教育能提高精神科实习护士的沟通与互动技巧
    3.2 叙事教育能提高精神科实习护士专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职业认同感

(5)非暴力沟通在精神科护患交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制订培训方案(2017年6月—12月)
    1.2 培训与督导(2018年1月—5月)
        1.2.1 非暴力沟通的培训内容(2018年1月—2月)
        1.2.2 预实施与督导(2018年3月—5月)
    1.3 正式落实阶段(2018年6月—12月)
    1.4 效果评价
        1.4.1 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
        1.4.2 住院患者投诉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护士落实非暴力沟通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2.2 住院患者投诉率比较
3 讨论
    3.1 护士应用非暴力沟通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3.2 护士应用非暴力沟通可降低患者投诉率

(6)精神科护士临床沟通能力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2 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得分情况,见表1。
    2.3 精神科护士沟通能力得分情况,见表2。
    2.4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精神科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得分比较
    2.5 精神科护士沟通能力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
    2.6 精神科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精神科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现状
    3.2 精神科护士的共情能力现状
    3.3 精神科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共情能力
        3.3.2 年龄
        3.3.3 病房性质
4 小结

(7)需求导向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文献分析
    三、相关理论及借鉴
    四、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五、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心理护理体验与需求的质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三部分 心理护理工作内容的文献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资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四部分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初步构建
    一、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框架特征
    二、培训模块与子模块的拟定
    三、培训学习单元的选择与分级
    四、专家论证
    五、小结
第五部分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修订与完善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创新及局限性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及对后续研究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献检索策略
    附录二: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专家小组会议讨论草案
    附录三: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四: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综述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一、发表论文情况
    二、学术会议
致谢

(8)急诊科护士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建议
结论
本研究的不足
今后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护士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及量表
个人简历
致谢

(9)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回顾与概念框架
    1.1 相关概念框架
    1.2 文献回顾
    1.3 技术路线及研究框架
2 教学网站建立与评价
    2.1 精神科人文叙事护理教学网站的建立
    2.2 网站的教学应用效果评价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研究的创新之处
7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叙事教学在精神科人文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10)豫北地区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1 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培养亟待研究
    2 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临床沟通能力对护士共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 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
    1 概念界定
    2 文献回顾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护士共情能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精神科护患交流的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 徐娜.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08)
  • [2]探讨精神科心理护理中言语沟通技巧的应用[J]. 祁云云,邵家瑞,王梦婷. 心理月刊, 2021(16)
  • [3]沟通技巧对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 张沙沙,张鸿昌,刘新爱. 心理月刊, 2021(08)
  • [4]叙事教育对精神科实习护士沟通与互动技巧的影响[J]. 褚丽红,包铃灵,高惠华.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11)
  • [5]非暴力沟通在精神科护患交流中的应用[J]. 向彦琪,李晓娟,陈琼妮. 中华护理教育, 2020(09)
  • [6]精神科护士临床沟通能力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 张帮峰,姚建廷,蒲欣.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08)
  • [7]需求导向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D]. 王秋晨.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3)
  • [8]急诊科护士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范静. 川北医学院, 2020(04)
  • [9]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D]. 宋涛.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10]豫北地区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闫浚玮. 新乡医学院, 2020(12)


人文关怀论文 共情能力论文 急诊室论文 护士论文

上一篇:2004年工矿企业伤亡事故统计预测
下一篇:支气管异物切除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