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肩周炎200例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肩周炎200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辉[1](2021)在《针刀结合关节腔液压灌注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针刀结合关节腔液压灌注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并分别对照单纯针刀和单纯关节腔液压灌注治疗,客观评价其疗效差异,为临床上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符合本试验标准的90例患者,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共3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针刀结合关节腔液压灌注治疗,对照1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2组采用关节腔液压灌注治疗,3组治疗均为每周一次,3周为一疗程。采用评估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分量表(CMS)中各项评分为观察指标,包括疼痛评分、日常功能活动评分(ADL)、肩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ROM)、肌力评分(MMT)以及汇总后的总评分。疗程结束时记录三组每个观察指标数据,并评定临床疗效,且详细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和随访后患者的复发情况。选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分析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部位以及病程等一系列资料数据,显示组间无差异(P>0.05),表明三组间可进行比较。2.治疗前比较组间VAS评分,结果为三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有可比性;组间比较,治疗3周后试验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对照1组与对照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三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这三种治疗方案均可缓解肩关节疼痛,试验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但对照组1组和对照2组治疗效果相近。3.治疗前比较三组组间疼痛评分、ADL评分、ROM评分、MMT评分和CMS总分,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组间比较,试验组各项指标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对照1组CMS总评分、ADL评分和ROM评分提高幅度高于对照2组(P<0.05),而在疼痛评分和MMT评分方面,对照1组与对照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的三组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均可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对照1组提高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2组,但在改善疼痛和肌力方面,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效果相近。4.治疗3周后,对三组疗效进行分析,试验组愈显率80.00%,总有效率96.67%;对照1组的愈显率为53.33%,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2组的愈显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80.00%。三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其疗效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三种方案均可有效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再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为试验组疗效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但对照1组与对照2组疗效相近(P>0.05)。5.共随访7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8例,复发1例,对照1组25例,复发4例,对照2组24例,复发7例。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再行两两对比,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2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2组的复发率与对照1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三组患者均有晕针的情况发生,其中治疗组出现2例,对照1组出现2例,对照2组出现1例,分析可能是因为治疗时间接近中午,患者当时处于空腹状态,导致低血糖性的晕针,之后提前治疗时间就未发生晕针情况,故未做统计学分析。结论:本研究资料表明,针刀结合关节腔液压灌注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疗效肯定,能有效改善患者肩痛和关节活动功能,提高肌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质量,均优于单纯针刀或关节腔液压灌注治疗,其安全性较高以及复发率低。

侯倩雯[2](2021)在《中药熏洗配合八段锦在风寒湿阻型肩周炎臂丛麻醉松解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药熏洗配合八段锦对风寒湿阻型肩周炎臂丛麻醉松解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风寒湿阻型肩周炎臂丛麻醉松解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八段锦护理方法,疗程为2周。选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表中的ADL和ROM子量表评价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时肩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情况,并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ADL评分及ROM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护理方案均可减轻患肩疼痛,改善患肩功能与活动度,但中药熏洗配合八段锦对风寒湿阻型肩周炎臂丛麻醉松解术后的近、远期改善程度及疗效均显着优于常规护理。

李秀芳[3](2021)在《刃针养老穴联合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刃针养老穴联合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急性期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刃针养老穴联合拔罐治疗,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6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A采用毫针养老穴联合拔罐治疗,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B采用毫针常规选穴联合拔罐治疗,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6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的临床相关数据。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评分)、红外热图像温度进行疗效观察。采用spss25.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三组患者VAS评分、CMS评分及红外热图像温度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内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CMS评分及红外热图像温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在VAS评分、CMS评分及红外热图像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A。治疗组和对照组B在VAS评分、CMS评分及红外热图像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和对照组B在VAS评分、CMS评分及红外热图像上的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优于对照组A。4.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A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B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与对照组B总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养老穴联合拔罐疗法与毫针养老穴联合拔罐疗法、毫针常规选穴联合拔罐疗法均能缓解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情况。刃针养老穴联合拔罐疗法与毫针常规选穴联合拔罐疗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优于毫针养老穴联合拔罐疗法。刃针养老穴联合拔罐治疗急性期肩周炎具有取穴少,疗效佳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熊忠兴[4](2021)在《痛点注射联合推拿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痛点注射联合推拿治疗冻结期肩周炎,以缓解患者疼痛并恢复肩部功能活动。通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为临床冻结期肩周炎的诊治提供了高效可行的方案。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冻结期肩周炎患者76人,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痛点注射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取推拿治疗。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肩部注射与推拿治疗时均由同一医生完成,所有患者均配合治疗,并完成相关数据的采集。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VAS评分、CMS评分、炎症指标、临床疗效,选取合适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1.在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基本资料后,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年龄、性别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两组患者可以进行比较。2.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治疗前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周后VAS进行组间比较时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说明经过治疗,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3.Constant-Murley评分(CMS)比较:治疗前C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周后、1月后CMS评分经重复比较,方差分析时(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取得了治疗效果,患者疼痛、日常生活、主动活动,肌肉力量等多方面较前不断改善。行组间比较时,治疗1周后、2周后、1月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疗效更为持久。4.炎症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周后、2周后对比时,CRP、IL-6均出现下降,组间比较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降低患者血清CRP、IL-6作用较对照组更强。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存在差异,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痛点注射联合推拿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要优于推拿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疗效持久,值得肯定,且操作方法易于学习,值得推广使用以治疗冻结期肩周炎。

于建荣[5](2021)在《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拟观察比较温针灸与常规针刺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以研究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在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肌力等方面的综合评定。为临床应用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区以及针灸中心门诊部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共76例作为入选病例。首先按照患者的就诊顺序逐一进行编号,然后再按照提前在SPSS23.0软件中产生的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治疗方法选用温针灸,对照组治疗方法选用常规针刺。常规针刺方法为肩周局部腧穴采用提插泻法、远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温针灸操作方法为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灸,两组均予以健康宣教及安全评价。每周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3周为1个疗程,观察时间为1个疗程。拟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肩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在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肩关节活动度及肌力(Manual Muscle Testing,MMT)等方面的数值变化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并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判定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肩痛视觉模拟评分:两组各自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分析比较,评分均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疼痛改善显着。2.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两组各自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分析比较,评分均增加(P<0.05),并且治疗组增加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在肩周做上举、外展、内外旋等综合活动度方面改善显着。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两组各自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分析比较,评分均提高(P<0.05),并且治疗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穿上衣、梳头、系围裙等日常生活活动方面改善显着。4.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两组各自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分析比较,评分均增长(P<0.05),并且治疗组增长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改善患者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力等方面的综合比较更为显着。5.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愈率为86.11%,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显愈率为50.00%,总有效率为88.89%,两组显愈率经统计学比较,有差异(P<0.05),总有效率相比,无差异(P>0.05)。说明在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但治疗组显愈程度较对照组高。结论:1.温针灸与常规针刺均对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有一定的疗效,都可止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等。2.温针灸组较常规针刺组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疗效更佳。

龚悦诚,朱俊琛,刘奇奇[6](2020)在《关节腔注射、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关节腔注射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肩关节功能Melle评分量表及肩关节活动度评价肩关节活动度和功能,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Melle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Melle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患者肩关节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升高值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均能减轻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关节腔注射、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熏洗对粘连期肩周炎的疗效优于关节腔注射联合运动疗法,能更好地改善肩关节功能和活动度。

沈东敏[7](2020)在《章氏理筋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章氏理筋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探讨运用章氏理筋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价值,为临床中运用手法治疗肩周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01月到2020年01月期间就诊于漳州市中医院骨伤科门诊及住院部的60例符合课题入组标准的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顺序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基础治疗加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章氏理筋手法,手法治疗为每周2次,6周一个疗程。基础治疗包括健康教育及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功能锻炼参考《骨关节损伤及疾病康复治疗方案及图解》内肩周炎康复训练方式。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周、第3周、第6周进行的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评定标准(JOA评分)、VAS疼痛评分、肩部活动功能评定,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两组组间的总体疗效。上述相关数据运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治疗6周后,总体疗效分析如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83.3%;两组疗效进行组间比较,P均<0.01,差异具有显着差异。说明章氏理筋手法治疗肩周炎能获得更好的疗效。2、治疗6周后,在VAS评分、JOA评分中,两组数据与治疗前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章氏理筋手法治疗肩周炎能够更有效地减轻肩部疼痛,恢复肩关节生活功能。3、治疗后6周,在肩部活动功能评分(包括外旋、内旋、摸背、摸耳等各项目及总分)中两组数据与治疗前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明显改善肩周炎的关节活动度。两组行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肩关节活动度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3.3%、83.3%;两组疗效进行组间比较,P均<0.01,差异具有显着差异。结论:1.章氏理筋手法及功能锻炼均可以显着缓解粘连期肩周炎的疼痛,显着改善粘连期肩周炎的关节活动度。2.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结合章氏理筋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功能锻炼治疗。

孔顺尧[8](2020)在《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探索一种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冻结期肩周炎纳入标准的病例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的改变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作出疗效评价。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治疗前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疗效指标结果分析2.1治疗前组间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对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2治疗前后组内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1)对试验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有效。(2)对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有效。2.3治疗后组间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结束后对两组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在减轻疼痛及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方面优于对照组。3.疗效评价治疗结束后,试验组中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愈显率为63.33%,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痊愈2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愈显率为36.67%,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总有效率经秩和检验,结果显示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在痊愈、显效例数上均高于对照组,说明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在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方面优于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结论(1)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和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均有效;(2)采用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纯关节松动术;(3)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在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方面优于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且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曾彤[9](2020)在《缪刺“列缺”穴配合运动疗法干预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近年来,肩周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且肩周炎疼痛发作时剧痛难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中医对肩周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单因素干预多见,多因素综合疗法不常见。针灸是中医疗法中最常用于肩周炎的治疗方式,针灸疗法中又有选穴和刺法的不同,常规针刺多见、缪刺疗法少见。为了寻求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缪刺列缺穴配合运动疗法与针刺患侧列缺配合运动疗法干预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从而对肩周炎治疗的针灸干预方法进行优化,为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课题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门诊,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且中医证型属于风寒湿痹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单盲的试验设计方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缪刺列缺穴配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患侧列缺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操作方法: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上肢,穴区皮肤酒精常规消毒后,用1.0寸一次性针灸针(规格:0.25×30mm)先在健侧列缺穴斜刺进针0.2-0.5寸,针尖朝向肩部,行捻转提插泻法,得气后,嘱患者上举、外展、外旋患侧肩关节,慢慢扩大活动幅度,活动10分钟后,常规针刺患部肩贞、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等穴,行捻转提插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对照组: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上肢,穴区皮肤酒精常规消毒后,用1.0寸一次性针灸针(规格:0.25×30mm)先在患侧列缺穴斜刺进针0.2-0.5寸,针尖朝向肩部,行捻转提插泻法,得气后,行肩关节活动及患部针刺方法同观察组。以上两组每日治疗一次,10日为一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收集观察指标数据。以上60例患者均采用疼痛评分量表VAS、PPI评分及肩关节活动量表Melle评分3个观察指标。疗效评价标准采用《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对风寒痹阻型肩周炎疗效判定。采用统计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统计。研究内容:(1)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治疗前VSA、PPI、Melle评分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可比性;(2)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PPI、Melle评分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式对肩周炎的疼痛和关节活动度改善;(3)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PPI、Melle评分差值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式对于改善肩周炎的疼痛和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差异。根据以上各项数据观察内容,通过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改善肩关节功能及其临床疗效差异,对不同针灸方式干预肩周炎的疗效进行对比评价,为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其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VAS、PPI、Melle评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VAS、PPI、Melle评分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说明两种针灸干预方式在改善肩周炎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3.两组治疗前后VAS、PPI、Melle评分差值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VAS、PPI、Melle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VAS、PPI、Melle评分差值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在改善肩周炎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观察组的愈显率为53.4%、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愈显率为30%、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表明,缪刺列缺穴配合运动疗法和针刺患侧列缺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均有良好的镇痛效应和改善肩关节功能的作用,且缪刺列缺穴配合运动疗法在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针刺患侧列缺穴配合运动疗法,从而对肩周炎的针灸治疗方法进行优选,为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张海英,王丽娟,罗和平[10](2019)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搜集近年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文献,从单纯使用温针灸、温针灸结合其它针法、温针灸结合其它疗法、温针灸结合中药内服、温针灸结合体外冲击波理疗等5个方面,回顾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近况并总结疗效。分析了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以后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二、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肩周炎20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肩周炎200例(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刀结合关节腔液压灌注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前言
历史回顾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及中止标准
    1.6 剔除、脱落及中止的病例处理措施
2 研究方案
    2.1 试验分组方案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方法
    2.4 安全性评定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比较
    3.2 三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析结果
    3.3 三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比较
    3.4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3.5 三组患者随访复发情况
    3.6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4 讨论
    4.1 祖国医学对冻结期肩周炎认识
    4.2 现代医学对冻结期肩周炎认识
    4.3 关节腔液压灌注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理论依据
    4.4 针刀疗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理论依据
    4.5 针刀治疗冻结期肩周炎选点依据
    4.6 针刀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作用机理
    4.7 针刀结合关节腔液压灌注治疗冻结期肩周炎
    4.8 研究结果分析
    4.9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2)中药熏洗配合八段锦在风寒湿阻型肩周炎臂丛麻醉松解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1.2.2 对照组
    1.3 评价指标
        1.3.1 疼痛视觉化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1.3.2 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表
    1.4 疗效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及ROM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处理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3)刃针养老穴联合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分组方法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2 对照组A
        2.3 对照组B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一般资料比较
        4.2 研究结果比较
        4.3 不良反应处理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1.1 病名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
        1.4 中医治疗肩周炎概况
    2 西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2.1 肩周炎的概念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临床分型
        2.4 西医治疗肩周炎概况
第三部分 讨论
    1 刃针选择依据
        1.1 刃针的起源和理论基础
        1.2 刃针作用机制
        1.3 刃针在治疗肩周炎中的临床应用
    2 选穴分析
        2.1 养老穴选穴依据
    3 拔罐的选择依据
    4 对照组取穴依据
    5 选择红外热像仪作为观察指标依据
    6 研究结果分析
    7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相关机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痛点注射联合推拿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1.1 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1.2 中医对肩周炎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研究
        2.2 发病机制
        2.3 影响因素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研究
        1.1 病历来源
        1.2 一般情况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入院常规处理
        3.2 分组
        3.3 治疗方法
        3.4 治疗疗程
        3.5 观察指标
    4 并发症
    5 统计学方法
        5.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5.2 VAS比较
        5.3 CMS评分量表比较
        5.4 CRP
        5.5 白介素-6(IL-6)
        5.6 临床疗效
第三部分 讨论
    1 肩周炎查体及辅助检查
    2 肩周炎的鉴别诊断
    3 丹皮酚磺酸钠的由来
    4 推拿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原理
    6、丹皮酚磺酸钠配伍利多卡因的安全性
    7、CRP、IL-6的临床意义
第四部分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肩周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5)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1.8 伦理学要求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设计
        2.1.1 样本量估算
        2.1.2 随机分组
        2.1.3 对照方法
        2.2 治疗方法
        2.2.1 对照组
        2.2.2 治疗组
        2.3 功能锻炼
        2.4 健康宣教
        2.5 不良情况记录与处理
        2.6 观察指标
        2.6.1 一般观察指标
        2.6.2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2.6.3 安全性指标
        2.7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2.8 统计学处理方法
        2.9 研究质量控制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部位、病程)比较
        3.2.1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
        3.2.2 两组患者年龄构成比较
        3.2.3 两组患者患肩部位比较
        3.2.4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3.3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结果比较
        3.3.1 肩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
        3.3.2 肩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分比较
        3.3.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
        3.3.4 Constant-Murley(CMS)评分比较
        3.4 疗效判定标准
        3.5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1.1 中医命名
        1.2 病因病机
        1.3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
        1.3.1 内治法
        1.3.2 外治法
    2 西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2.1 肩周炎的病名
        2.2 主要病因
        2.3 主要病理变化
        2.3.1 盂肱关节及周围组织病变
        2.3.2 肩周滑膜囊病变
        2.3.3 肌腱与腱鞘的退行性病变
        2.3.4 其它肩周组织的病变
        2.4 肩周炎的西医治疗
        2.4.1 西药口服疗法
        2.4.2 物理疗法
        2.4.3 痛点局部封闭及关节腔注射疗法
        2.4.4 手法松解术
        2.4.5 手术治疗
    3 选穴依据
        3.1 肩周经脉
        3.2 选穴原则
        3.2.1 近部选穴
        3.2.2 远部选穴
        3.2.3 对症选穴
        3.2.4 辨证选穴
    4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理论依据
        4.1 中医理论依据
        4.1.1 “针”与“灸”
        4.1.2 温针灸中医理论
        4.2 西医理论依据
        4.2.1 镇痛机理
        4.2.2 热刺激机理
    5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
    6 研究结果分析
        6.1 病例完成情况分析
        6.2 一般资料分析
        6.3 观察指标结果分析
        6.3.1 VAS评分结果分析
        6.3.2 ROM评分结果分析
        6.3.3 ADL评分结果分析
        6.3.4 CMS评分结果分析
        6.4 临床疗效评判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情况
    2 参与课题情况
    3 获奖情况

(6)关节腔注射、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一般资料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2.2.2 肩关节功能Melle评分[7]
        2.2.3 肩关节活动度[8]
        2.2.4 疗效判断标准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部疼痛VAS评分、肩关节功能Melle评分比较
    3.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3.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7)章氏理筋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分期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剔除标准
    7 中止标准
第二章 研究方法
    1 研究分组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治疗方案
    3 观察指标
        3.1 VAS疼痛评分
        3.2 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评定标准(JOA评分)
        3.3 肩部活动功能评定
        3.4 疗效标准
    4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观测
    5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
    3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比较
        3.1 VAS疼痛评分比较
        3.2 JOA评分比较
        3.3 肩部活动功能评定比较
        3.4 总体疗效比较
第四章 讨论
    1 手法治疗肩周炎理论基础
        1.1 祖国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1.3 现代医学的肩周炎治疗现状
        1.4 手法治疗肩周炎的认识
        1.5 章氏理筋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理论分析
        1.6 选择章氏推伤药酒作为手法介质的依据
        1.7 功能锻炼方法选择依据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一般情况分析
        2.2 临床观察指标的分析
    3 不足与展望
        3.1 存在不足
        3.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资料
    2.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病例完成情况
    2.一般资料分析
    3.疗效指标结果分析
    4.疗效评价
    5.安全性评估
讨论
    1.祖国医学对冻结期肩周炎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冻结期肩周炎的认识
    3.筋针疗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理论依据
    4.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理论依据
    5.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
    6.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9)缪刺“列缺”穴配合运动疗法干预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与选择标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2.观察方法
    2.1 选穴和定位方法
    2.2 操作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资料整理与统计
3.研究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3.2 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3.3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4 结论
4.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选择依据
    4.2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4.3 中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4.4 缪刺法的相关论述
    4.5 “列缺”选穴依据
    4.6 运动针法的相关论述
    4.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答辩委员会成员
个人简介

(10)温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单纯使用温针灸
2 温针灸结合其它针法
    2.1 温针灸配合针刺运动疗法
    2.2 温针灸配合齐刺
    2.3 温针灸配合围刺
    2.4 温针灸配合合谷刺
    2.5 温针灸配合强刺激针刺手法
3 温针灸结合其它疗法
    3.1 温针灸结合土家医松解疗法
    3.2 温针灸配合推拿
    3.3 温针灸结合动态手法
    3.4 温针灸配合中药熏洗
    3.5 温针灸联合穴位贴敷疗法
    3.6 温针灸结合牵拉
    3.7 温针灸结合关节松动术
    3.8 温针灸联合运动疗法
    3.9 温针灸、邵氏无痛手法配合蠲痹汤内服
    3.10 温针灸、运动疗法、关节松动术
    3.11 温针灸、运动针法结合刺络拔罐
4 温针灸结合中药内服
    4.1 温针灸配合桂枝舒筋通络汤内服
    4.2 温针灸结合补肾活血中药口服
5 温针灸结合体外冲击波理疗
6 讨论

四、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肩周炎20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刀结合关节腔液压灌注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 陈辉.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中药熏洗配合八段锦在风寒湿阻型肩周炎臂丛麻醉松解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侯倩雯.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06)
  • [3]刃针养老穴联合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 李秀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痛点注射联合推拿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熊忠兴.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D]. 于建荣.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关节腔注射、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 龚悦诚,朱俊琛,刘奇奇.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6)
  • [7]章氏理筋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沈东敏.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 孔顺尧.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缪刺“列缺”穴配合运动疗法干预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曾彤.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10]温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概况[J]. 张海英,王丽娟,罗和平. 陕西中医, 2019(08)


肩周炎论文 肩关节论文 对照组论文 肩周炎康复论文 骨关节疾病论文

上一篇:我们的德育有哪些不足?
下一篇:课堂教学的沟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