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良,刘征建,焦克新,徐润生,李克江,王振阳,王翠,王耀祖,张磊[1](2021)在《炼铁新技术及基础理论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从炼铁新技术及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介绍了烧结球团提质降耗新技术、焦炭在高炉内行为解析研究、高炉喷吹清洁燃料技术、高炉长寿技术、高炉炼铁数据建模技术以及冶金尘泥再处理技术.从基础研究出发,提出了目前最具有潜力的炼铁新技术;然后在国家碳中和战略的大背景下,综述了目前国际上的非高炉炼铁技术研究进展,为我国低碳炼铁发展提供依据;最后从最新微观研究手段出发,介绍了目前炼铁研究领域在微观尺度的研究进展,多尺度综合调控研究高炉炼铁过程机理,为未来低碳炼铁发展方向提供思路.
张福明[2](2019)在《中国高炉炼铁技术装备发展成就与展望》文中指出近40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钢铁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高炉炼铁技术装备在大型化、现代化、高效化、长寿化等方面发展成就显着。2000年以来,一批5 000m3以上特大型高炉、500m2以上大型烧结机、7.63m超大容积焦炉和年产400万t/a以上大型球团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一系列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炼铁关键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取得重大应用成效。在技术装备大型化的同时,高炉富氧喷煤、无料钟炉顶、煤气干法除尘、顶燃式热风炉及高风温、高效低耗烧结技术、大型清洁炼焦技术等先进技术及其装备研发与应用成效显着,有力推动了炼铁技术装备进步。到21世纪中叶,中国钢铁工业格局和流程结构将发生重大变革,减量化、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将是未来一个时期炼铁技术装备的主要发展趋势。
王维兴[3](2018)在《2017年我国炼铁技术发展评述》文中研究表明2017年我国生铁产量是持续增长的态势,与上年相比铁产量升高了1.83%,主要是重点企业产铁增涨2.15%,使我国炼铁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中钢协会员单位高炉利用系数、入炉铁品位、劳动生产率和热风温度有所提高,说明炼铁技术进步了;但燃料比、工序能耗、污染物排放有所升高,应当及时扭转;各企业之间炼铁系统技术经济指标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详见表1、5和表6。2017年中钢协会员统计中的炼铁系统有90个单位(铁产量占全国87.44%),与上年同期相比,统
王维兴[4](2017)在《2017年上半年中钢协会员单位炼铁技术评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我国铁产量升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中钢协单位炼铁技术下滑,高炉燃料比和工序能耗上升,入炉铁品位下降,热风温度无大改进;焦比下降和喷煤比升高,表明炼铁技术有进步。要加大化解铁能过剩的工作力度,努力提升我国炼铁技术水平。
张寿荣,于仲洁[5](2014)在《中国炼铁技术60年的发展》文中提出回顾了中国60多年来炼铁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国炼铁工业的发展可分为奠定基础、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3个阶段。分析了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在资源、能耗、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中国炼铁工业未来的发展。
王维兴[6](2013)在《2013年上半年重点钢铁企业高炉炼铁技术进展评述》文中提出我国生铁产能继续扩张,产业集中度下降;2013年上半年炼铁技术有进步,指标有所改善,燃料比下降、原燃料质量提高、铁品位升高;但热风温度下降、休风率提高。重点炼铁企业环保指标有所改善,按新的国家标准要求,企业环保压力加大;淘汰落后设备进入攻坚阶段。
张华[7](2011)在《关于太钢低碳冶炼路线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结合太钢的实际情况主要论述了传统钢铁流程一高炉炼铁实现减碳排放,优化、改进的技术措施,分析了富氢气体对高炉降碳的意义及氢冶金—气基直接还原工艺,对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的作用,同时简要分析了太钢实现气基直接还原炼铁的物质基础。
王维兴,冯根生,陈令坤[8](2009)在《钢铁冶金分学科发展——炼铁》文中指出一、引言2007—2008年上半年中国炼铁工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07年全国生铁产量达4.76×108t,占世界总产量的49.59%,比上年度增长15.22%。中国在生铁产量高速增长的同时,钢铁冶金科技进步和生产建设等方面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炼铁技术装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水平也得到较大的提升。2007年是中国炼铁专业发展最好的一年。通过修订《高炉炼铁工艺设计规范》和《烧结厂设计规范》提升了炼铁的一些理念,例如: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炼铁生产的节能减排效果明显,设备大型化和高效化等。2007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高炉炼铁的一些技术经济指
王维兴[9](2008)在《中国炼铁技术发展评述》文中研究指明近两年来中国生铁产量高速增长,同时高炉炼铁技术也取得了较大进步。2007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高炉炼铁焦比达到392kg/t,热风温度达到1125℃,喷煤比达到137kg/t,利用系数为2.677 t/m3.d。这些指标创造出我国历史最好水平。宝钢、武钢、首钢、鞍钢等企业的大高炉生产技术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炼铁燃料比低于500kg/t。但是,中国炼铁产业集中度低,炼铁企业发展不平,先进与落后共存,尚有6000多万t/年生产能力属于淘汰之列,造成中国炼铁技术发展不平衡。
王维兴[10](2005)在《中国高炉炼铁技术进展》文中认为在描述2004年中国高炉炼铁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中国高炉炼铁在高效、低耗、长寿、优化操作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进步。近年来,大型高炉生产技术水平,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精料技术、喷吹煤粉、热风温度等方面呈下降态势。宝钢、马钢、上钢一厂、鞍钢、首钢等企业部分大高炉利用系数和燃料比等指标已达到先进水平。今后要进一步改善原燃料质量和提高热风温度。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烧结球团技术提质降耗技术 |
| 1.1 高效低耗1000 mm超厚料层烧结技术 |
| 1.2 高品质功能性球团制备关键技术及脉石元素迁移评价体系 |
| 1.3 富氢烧结研究进展 |
| 2 高炉内部焦炭多相反应行为解析 |
| 3 高炉清洁高效喷吹技术 |
| 4 长寿高炉新装备研发及评价 |
| 4.1 高炉炉缸碳复合材料研发及性能 |
| 4.2 高炉炉体铜钢复合冷却器研发及表征 |
| 5 高炉炼铁数据建模 |
| 6 冶金尘泥高效处理技术 |
| 6.1 钢铁冶金尘泥高效利用基础理论 |
| 6.2 炼钢污泥与除尘废水无害化循环烧结技术 |
| 6.3 钢铁冶金尘泥高效处理熔融炉工艺 |
| 7 非高炉炼铁技术 |
| 8 炼铁反应过程微观模拟 |
| 8.1 冶金熔体微观结构和性能表征 |
| 8.2 熔体-焦炭界面交互作用行为 |
| 8.3 化学反应微观机理 |
| 9 国内外低碳炼铁发展近况 |
| 9.1 富氢高炉的探索与实践 |
| 9.2 低碳非高炉炼铁发展近况 |
| 1 0 结论 |
| 1 概述 |
| 2 发展现状 |
| 2.1 高炉 |
| 2.2 烧结 |
| 2.3 球团 |
| 2.4 焦化 |
| 3 主要技术创新成就 |
| 3.1 富氧喷煤技术 |
| 3.2 高效长寿技术 |
| 3.3 高风温技术 |
| 3.4 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 |
| 3.5 高效低耗烧结技术 |
| 3.6 球团技术 |
| 3.7 大型高效焦化技术 |
| 4 发展趋势与展望 |
| 4.1 技术装备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
| 4.2 总体发展趋势 |
| 4.3 产业发展格局 |
| 5 结语 |
| 1 中国炼铁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 |
| 1.1 奠定基础阶段 |
| 1.1.1 恢复生产时期 |
| 1.1.2 学习前苏联技术时期 |
| 1.1.3“大跃进”时期 |
| 1.1.4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
| 1.1.5 独立发展时期 |
| 1.1.6“文革”时期 |
| 1.2 学习国外先进技术阶段 |
| 1.2.1 宝钢炼铁技术引进 |
| 1.2.2 武钢3 200 m3高炉建设 |
| 1.2.3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企业技术改造 |
| 1.3 自主创新阶段 |
| 1.3.1 大批新炼铁装备建成投产, 设备大型化、现代化加速 |
| 1.3.2 京唐5 500 m3高炉的设计建设 |
| 1.3.3 炼铁系统的技术进步 |
| 2 中国高炉炼铁存在问题和未来展望 |
| 2.1 存在的问题 |
| 2.1.1 国内自然资源短缺 |
| 2.1.2 能耗水平过高 |
| 2.1.3 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
| 2.2 未来发展的展望 |
| 0 前言 |
| 1 中国高炉结构 |
| 2 中国高炉炼铁生产技术水平 |
| 2.1 热风温度得到较大提高 |
| 2.2 喷煤比取得新进展 |
| 2.3 高炉燃料比不断下降 |
| 2.4 炼铁精料技术进展 |
| 2.4.1 球团生产技术取得较大进展 |
| 2.4.2 炼铁炉料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 |
| 3 高炉操作技术水平取得较大进步 |
| 3.1 高炉利用系数在不断提高 |
| 3.2 高压操作技术 |
| 3.3 提高煤气利用率, 降低炼铁燃料消耗 |
| 3.4 优化装料制度, 提高料柱透气性, 实现节能 |
| 3.5 低硅铁冶炼技术 |
| 4 炼铁系统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 |
| 5 我国生铁产品结构 |
| 6 我国炼铁生产技术发展方向 |
| 6.1 降低炼铁燃料比是炼铁工作者的重点 |
| 6.2 技术装备要大型化 |
| 6.3 加大对炼铁系统的环境治理 |
| 6.4 认真贯彻精料方针, 是高炉炼铁技术的根本 |
| 6.5 开发非高炉炼铁技术装备, 促进炼铁技术的发展 |
| 7 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