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异地动态联盟企业协同生产调度与控制策略研究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动态联盟企业异地协同生产调度与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思乡[1](2009)在《基于ASP的动态联盟协同生产计划研究及其应用》文中提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中国的中小企业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中小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胜,不仅要有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来开拓市场的能力,还有要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单个企业越来越趋向于联合、协同生产、双赢,在降低经营风险的同时提高整体的竞争力。因此研究如何给中小企业提供协同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在研究协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础上,结合ASP模式下信息系统的特点,设计了基于ASP的动态联盟协同生产管理平台,并对平台实现协同生产的具体过程进行的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中小阀门企业生产的特点,设计了基于ASP的动态联盟协同生产计划管理平台,随后分析了平台的网络层次模型,以及功能体系和软件构架,并利用UML建模语言构建了平台的信息模型,最后描述了平台的两个关键技术:协同生产计划制定和协同生产过程控制。2.根据动态联盟协同生产计划的特点,分析了ASP模式下协同生产任务模型和盟员加工能力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合同网协议的动态联盟协同生产计划制定流程。根据规定的流程对动态联盟生产计划进行制定,详细说明生产计划制定过程中的三个重要步骤:任务分解、企业预选和盟员选择,最后应用两级量子进化算法来选择合适的盟员企业,并以某企业的协同任务为例进行实例分析。3.根据动态联盟协同生产的特点,分析了基于ASP的动态联盟协同生产过程控制模型,并研究了生产过程控制的两个重要部分:协同生产过程监控与盟员生产延期处理,最后以某阀门企业的生产延期为例进行实例分析。4.在ASP平台上,构建了一个基于协同生产关键技术的动态联盟协同生产计划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的实际运行,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协同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张美华,李爱平,徐立云[2](2008)在《协同生产计划调度系统及其关键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了网络化制造环境下生产计划调度的需求和特点,提出了一种面向动态联盟的协同生产计划调度系统的体系结构,并深入研究了实现协同生产计划调度的关键技术.首先对协同信息交互的立体结构和基于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信息交互机制进行了分析,引入基于协商的协调机制和冲突消解策略,最后探讨了计划调度的快速优化算法,以实现对生产计划调度系统的协调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原型系统,对上述关键技术进行了应用验证.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适应性,能够实现动态联盟生产过程中的自治和协同.

赵艳萍[3](2007)在《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虚拟企业是一个开放性的复杂系统,虚拟企业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其实质就是伙伴之间关系的协调管理,其目的就是提高和维持虚拟企业系统的有序性,使其处于协同状态。因此,本文首次从研究虚拟企业的自组织形成机制入手,围绕“协同”研究虚拟企业的协调作用机理,以模块化思想指导解决虚拟企业的复杂性问题,对虚拟企业协调机制的形成机理、虚拟企业的组织协调机制、虚拟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控制以及虚拟企业协调的保障机制等进行研究。以某制造企业的虚拟运作为例,证实相关理论研究的适应性。论文通过分析虚拟企业的复杂性、自组织性及模块化特性,指出模块化是协调虚拟企业复杂系统的有效方法;从系统科学角度分析虚拟企业协调的核心地位,通过虚拟企业协调与协调机制的概念界定,构建虚拟企业协调机制的结构模型:由决策层、运作层与信息层协调机制以及组织协调机制和协调保障机制构成。运用协同学理论,分析提出适应市场中反应能力与速度,对共同目标的认可、对合作伙伴知识与能力的需求和增多的学习机会是虚拟企业自组织形成的动力条件;提出合作伙伴在相互竞争和协同过程中,产生了适应环境的新结构和相应的运作准则——虚拟企业的序参量,支配着虚拟企业系统达到协同状态。构建以有价值差异、互动沟通以及联盟学习为内容的虚拟企业协调逻辑模型,提出伙伴企业的有价值差异是互动沟通与联盟学习的动力,互动沟通与联盟学习的过程就是达成协同的过程;初次提出虚拟企业的运作准则、协调决策模式及协调行为模型是虚拟企业协调机制形成的三大基石。提出虚拟企业是由核心企业、盟员企业和成员企业构成的组织体系;在分析虚拟企业模块化组织三要素:产品的模块化、价值链的模块化和企业的模块化基础上,构建基于联邦/星形的虚拟企业模块化组织结构模型,该组织体系与结构在实现虚拟企业灵活性的同时能有效减少管理与协调上的复杂性,较好的解决集中控制与分布自治的问题,为虚拟企业提供了一种较好的组织协调机制。探索将延迟策略和虚拟企业生产协调过程结合起来,以虚拟企业的模块化组织结构为基础,进行客户定单分离点的重新定位,实现生产计划与控制对象前移、控制延迟与交付延迟;在MRPⅡ和分层动态BOM的基础上,设计虚拟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总体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敏捷性与柔性,可减少产品个性化的生产比例,降低虚拟企业PPC过程的复杂性与难度。在提出沟通与信任是虚拟企业协调机制建立和运行的支持与保障的基础上,构建虚拟企业沟通机制框架及运作模型,提出沟通理念、沟通政策、沟通内容、沟通渠道和沟通反馈构成虚拟企业沟通机制的要素,而虚拟企业沟通氛围的营造、沟通制度的制定、沟通策略与技能的应用及信息沟通平台的建设是虚拟企业沟通机制有效运作的保障。

郝文育[4](2005)在《虚拟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阶段,制造业面临着全球性的市场、资源、技术等竞争,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使得市场变得难以预测。制造环境的变化,使得传统制造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国际化的市场竞争。敏捷制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企业发展战略,虚拟企业则是利用已有的社会基础和技术基础来实现敏捷制造的重要手段和组织形式。本文分析和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于虚拟企业的研究现状,着重针对虚拟企业的生产计划与调度方面问题,以Web Services为主要实现技术,对虚拟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系统的总体结构、工作流技术在虚拟企业中的应用、虚拟企业生产计划制订算法、成员企业的车间作业模糊调度算法等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虚拟企业对于信息系统的具体要求,论述了Web Services的技术内容和优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虚拟企业的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分析了该总体框架的特点。2、基于前面所提出的总体框架,给出了工作流管理系统应用于虚拟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型,详细讨论了组织结构设计、活动与业务过程定义两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一种基于ECA规则的工作流引擎调度算法,提出了基于BPEL4WS语言对分布式工作流引擎之间需要交换的流程信息进行定义和传递的具体方法。3、综合运用合同网协议、传统MRP算法的核心思想、目标规划、模糊综合评判等内容,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虚拟企业的成员企业之间生产计划的制订算法模型;详细讨论了基于目标规划的产品可交付量的数学模型,并且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单纯型解法;给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标书选择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及模糊关系合成运算的具体算法。4、分析了虚拟企业的成员企业对于车间作业调度的新的要求,首次在车间调度问题上应用“模糊数”的概念,提出一种启发式模糊作业调度算法,研究了模糊数的运算规则,给出了隶属函数图像为等腰三角形的有界闭模糊数的简便算法;论述了用“平行顺序移动倒排法”确定工序完工时间的具体算法,以及基于模糊数的运算来确定工序开工时间的具体算法。5、通过一个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在企业中的实验性应用,初步探讨了虚拟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系统的应用问题。

舒欣[5](2005)在《面向动态联盟的协同设计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向动态联盟的协同设计制造是一种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提高企业(企业群体)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先进设计制造模式。目前企业动态联盟的协同设计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动态联盟组建、异地产品设计过程管理、动态联盟协同设计系统体系结构等关键技术,但基于动态联盟协同设计系统的动态性、时效性与安全性、联盟组建的敏捷性等特点的研究目前较少。 本文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动态联盟产品协同设计的理论以及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分析了在目前企业组建动态联盟进行协同设计研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讨论了现有的系统体系结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的研究工作: (1) 针对面向动态联盟的协同设计特点,构建了一个以中心代理服务器为中心、星形的、适合动态联盟的、开放的、可扩展的系统框架模型; (2) 针对中心代理服务器的特点和功能,提出其体系结构框架,对它的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和研究; (3) 利用数据驱动及命令序列表方式,解决了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命令执行及反馈延时的问题,给出了中心代理服务器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工作流程图。 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以一机械产品设计为例,运用本文提出的系统体系结构,分析了联盟企业间的集成、联盟的快速组建、重构与终结和盟员企业间协同设计环境等的实施方案。

廖敏[6](2005)在《基于资源集成的协同产品开发原理与实施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用户需求个性化、多样化以及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企业利用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分布式制造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的协同工作是企业实现产品设计创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本论文在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资助下,针对企业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需要探讨网络模式下适应敏捷制造企业异地协同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技术,基于Web技术开发面向分布式制造资源集成与调度的协同产品开发软件平台系统。本论文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特色如下: (1)通过分析面向制造资源集成的协同产品开发平台的特征和需求,提出了一种包含基于CORBA的分布式共享、应用服务供应商(ASP)和Internet平台服务商(IPP)的资源共享模式。设计了一种包含资源层、安全层、网络层、协议层、框架层、应用层和用户层的总体层次结构。根据平台结构的特征,分析了应用层功能和平台开发实施的主要关键技术,提出了ASP和IPP模式的机械产品分布式协同设计,为企业提供应用系统服务和技术支持。 (2)在分析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协同、项目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协同设计及其工作环境的基础上,从协同产品开发的约束模型、协同方法和冲突协商等方面研究了产品开发的协同原理。针对约束模型,通过对产品及其开发过程不同约束层次(粒度)的划分,在对某一粒度的任务约束建模时,定义有关变量、约束及其在不同粒度间的映射关系,将协同产品开发转换为约束满足问题求解;针对协同方法,研究了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知识协同设计、基于消息通信的协同设计和基于多Agent协同设计;针对冲突协商,采用了约束满足问题理论描述隐式冲突,研究了基于区间传播算法的隐式冲突检测,基于回溯策略和约束松弛策略的冲突协商。 (3)制造资源集成与共享技术是协同产品开发平台实施的关键技术之一。从协同产品开发平台对资源的集成角度分析了制造资源的内涵,将分布式制造资源分成企业资源、产品资源、基础数据、协同策略和知识、专业知识库等7大

李剑[7](2005)在《多智能体架构的企业协同生产调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今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扩大,竞争已经从公司与公司扩展到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提高作为各国支柱产业的制造业在这种供应链环境的竞争力是各国关注的重点。而作为生产管理的重要部分,研究如何在供应链环境下进行协同生产调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提高企业本身生产能力和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本文从供应链管理对生产调度问题的影响出发,研究适合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生产调度方法以及相关的系统支持结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论文讨论了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协同生产调度问题,提出了一个两层的多代理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希望利用多代理系统各个Agent的自治性以及相互之间的灵活协作能力来解决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调度问题。2、从不同层面对企业之间的协同生产调度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企业内部生产调度问题、敏捷制造和动态联盟下生产调度问题,特别详细讨论了供应链大环境下的生产调度问题。3、详细的阐述了敏捷制造和动态联盟下企业生产调度的理论和最新方法。讨论了在敏捷制造和动态联盟下企业生产调度的特点。给出了解决敏捷制造和动态联盟下企业生产调度问题的一般方法。4、对于多代理系统,研究了Agent之间的组织方式、协调机制、决策方法和指标体系等。给出了采用多代理系统解决供应链大环境下生产调度问题的合理系统架构和解决方法。5、研究了实际技术层面的问题,讨论了Agent的构造模型和软件实现。为下一步多代理系统具体实现做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实现多代理系统的具体看法。

蔡玉雪[8](2005)在《网络化生产的计划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经济日益全球化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下,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和个性化的客户需求使得现代制造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环境秩序的日益多变要求生产系统是一个敏捷、快速的反应系统。网络化生产正是为了适应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实现企业生产的敏捷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但这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与传统企业的生产管理在生产计划与控制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为此,本文对这种新型的企业生产模式——网络化生产及其生产计划与控制展开了研究和讨论。而网络化生产模式也成为众多企业保证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要武器。 本文首先从研究分析网络化生产的组织形式及生产特征出发,指出网络联盟企业(network extended enterprise)作为网络化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实现网络化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讨论了网络化生产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目标及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化生产的计划与控制模式以及其的运行管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然后具体针对网络化生产计划的特征,基于客户定制的生产原理,本文根据订单客户化对生产计划的影响程度实施按订单装配(Assemble to Order,ATO)和按订单制造(Manufacture to Order,MTO)的生产方式组织生产,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化生产计划模型以进行网络化生产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并对其中的订单管理及生产计划编制的算法进行了分析。 最后本文在空间范围内,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对网络化生产的异地生产调度和控制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网络化生产的订单控制策略以及静态控制和基于多Agent的动态控制策略。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旨在对网络化生产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网络化生产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式,为企业在网络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运作提供借鉴,以促进我国企业网络化生产的运行效率。

孔建寿[9](2004)在《面向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的集成管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产品开发是创造社会物质文明的重要源动力,人类文明的进步又促进了产品开发方式的不断演变。计算机支持的协同产品开发代表了现代产品开发的发展趋势,它是信息化社会下群体协作方式多样性的一种体现,通过便捷的现代通信技术,扩大了协作者的交流广度和深度,使产品开发在时间、质量和成本等技术性能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此研究和开发计算机支持的协同产品开发过程集成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首先根据协同产品开发的特点和应用需求分析,在现有的协同产品开发环境基础上,提出了协同产品开发过程集成管理的一种体系结构,分析了该体系结构各项功能模块的作用,讨论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为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有效的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是产品开发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现有协同产品开发过程建模技术的分析,提出了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的一种层次管理方法,并借助于项目管理和工作流技术建立了协同产品开发不同层次的过程模型。应用活动网络技术和基于层次对象的着色广义随机Petri网研究了不同层次的过程建模理论和技术,并给出了协同产品开发过程集成建模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及其实现技术。 结合层次过程建模理论,提出了协同产品开发组织结构的层次化描述,并通过组织、任务、资源、环境等实体建立了一种面向协同产品开发目标的集成产品开发团队组织建模的算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该组织模型的优化方法,提供了协同产品开发组织的管理框架,分析了基于动态联盟的一种协同产品开发网络组织的实现技术。 产品质量是产品生命的源泉。本文将QFD的质量控制思想纳入到过程管理技术范畴。重点研究了基于扩展QFD技术的质量管理过程的实现技术,讨论了面向质量管理的过程优化方法。通过基于活动的质量控制要素定义,解决了面向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的动态质量控制问题。并就协同产品开发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提出了一个计算机辅助实现框架。 通过成本管理技术和过程建模理论的分析,提出了面向协同产品开发的成本管理系统功能框架,建立了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的成本计算模型,探讨了面向不同成本对象的成本归集技术。此外,还从协同产品开发成本模型引入了基于成本的过程优化分析方法,给出了一个过程优化算法和成本信息和过程模型的集成技术,这为协同产品开发的成本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策略。 为了实现复杂分布式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的集成管理,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B/S摘要博士论文和CIS混合体系结构的过程集成管理系统框架,分析了系统结构中的主要应用功能配置和系统实现关键技术。最后,结合高压氮气贮罐产品的开发过程,说明了系统原型的主要应用功能。关健词: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管理,项目管理,工作流,集成产品开发组织,质量 功能配置,作业成本管理

苗剑[10](2004)在《网络化制造平台的体系结构及实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由于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Extranet/Intranet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给制造业带来新的变革和重大影响。网络化制造已成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由于网络化制造涉及到多种高技术的集成,涉及到企业内部与外部、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大量硬件和软件以及技术和管理的集成,因此能集成多方面的资源,具有多种功能的网络化制造平台将成为网络化制造的技术支持工具。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网络化制造平台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网络化制造平台的一种体系结构。包括功能体系、技术体系、运行过程;其中技术体系由基本支持技术和基本应用技术组成。分析了网络化制造平台的研究开发要面对其业务过程、组织结构、功能组成复杂多变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DEMO(Dynamic Essential Modeling of Organization)、准则分析法、UML用例的集成建模方法,该方法结合上述三种方法的优点,从业务过程细化、组织行为规范、功能细分的角度来进行网络化制造平台的系统建模,为网络化制造平台系统建模和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网络化制造平台要面对多种形式的应用服务的复杂集成问题,在分析了网络化制造平台集成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由服务框架模型和基础框架模型组成的网络化制造平台的集成模式。其中基础框架模型包括服务的注册和管理机制、应用流程配置、应用流程的驱动机制、资源的动态调度、平台的公共服务、信息交换体系、各类专题数据库、中间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系统九个部分。该种集成模式的提出为网络化制造平台的服务集成提供了实现的基础。根据网络化制造平台的集成模式的总体构成,对其中基础框架模型的四个部分进行了重点研究。首先建立了支持网络化制造平台的信息交换参考模型,通过该参考模型可以较好地解决网络化制造中异构、分布式的信息交换和集成的部分问题;其次,分别针对框架模型应用流程的本地服务和异地服务的驱动要求,相应各提出了一种基于消息驱动的应用流程驱动机制和基于P2P和UDDI的工作流管理模型,这两种驱动方式的结合能够解决了业务过程动态变化、大量信息交互、异构系统互操作的这些服务驱动中的问题。针对网络化制造平台企业动态联盟运行过程中,出现资源紧缺的情况,结合基于P2P工作流管理研究,借鉴现有的动态调度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活动的资源动态调度模型,为动态联盟整体业务过程的按时完成提供支持。针对网络化制造平台信息传输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XML和组件的网络化制造平台信息传输安全模型,设计了整体的加解密通信过程。该模型主要由<WP=6>加密组件、解密组件、密钥分配组件组成,通过其中的细粒度加解密模式以及简单的密钥分配方法,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能够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最后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网络化制造平台”为应用背景,开发了网络化制造平台的实际系统,以在某企业中的实际运行过程验证了该平台的功能。

二、动态联盟企业异地协同生产调度与控制策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动态联盟企业异地协同生产调度与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SP的动态联盟协同生产计划研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ASP概念及发展现状
        1.2.2 动态联盟理论研究进展
        1.2.3 协同生产管理研究评述
    1.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基于ASP的动态联盟协同生产计划管理平台
    2.1 引言
    2.2 基于ASP的协同生产计划管理平台
        2.2.1 平台特征
        2.2.2 平台构成模块
        2.2.3 平台的软件构架
        2.2.4 平台集成框架
    2.3 平台功能建模
        2.3.1 UML建模方法
        2.3.2 平台功能模型
    2.4 协同生产计划管理关键技术功能结构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ASP的动态联盟协同生产计划制定
    3.1 引言
    3.2 动态联盟协同生产计划建模
        3.2.1 动态联盟协同生产计划概述
        3.2.2 基于ASP的协同生产任务模型
        3.2.3 盟员加工能力模型
        3.2.4 基于合同网的动态联盟生产计划模型
    3.3 动态联盟协同生产计划制定
        3.3.1 动态联盟生产任务分解
        3.3.2 动态联盟企业预选
        3.3.3 动态联盟盟员选择
    3.4 基于两级量子进化算法的动态联盟盟员选择
        3.4.1 问题模型
        3.4.2 算法设计
        3.4.3 应用实例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ASP的动态联盟协同生产过程控制研究
    4.1 引言
    4.2 动态联盟协同生产过程控制
        4.2.1 协同生产过程控制概述
        4.2.2 基于ASP的动态联盟协同生产过程控制建模
    4.3 动态联盟生产进度跟踪
    4.4 盟员企业生产延期处理
        4.4.1 局部调整
        4.4.2 全局调整
        4.4.3 任务再分配
        4.4.4 实例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基于ASP的动态联盟协同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引言
    5.2 系统分析与建模
        5.2.1 应用背景
        5.2.2 动态联盟协同生产过程模型
        5.2.3 协同生产管理系统设计要求
    5.3 数据库设计
    5.4 系统功能实现
        5.4.1 动态联盟协同生产计划系统功能
        5.4.2 动态联盟协同生产管理系统运行流程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2)协同生产计划调度系统及其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协同生产计划调度系统的需求分析
2 协同生产计划调度系统体系结构
3 系统关键技术
    3.1 协同信息交互
    3.2 基于协商的协调机制和冲突消解策略
    3.3 动态联盟计划调度快速优化算法
4 系统实现
5 结论

(3)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发展现状综述
        1.2.1 虚拟企业的研究进程
        1.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3 研究现状中的不足分析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界定与技术路线
        1.3.2 论文研究的组织结构与框架
2 虚拟企业及虚拟企业的协调
    2.1 虚拟企业的概念
        2.1.1 虚拟企业的概念形成
        2.1.2 虚拟企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
    2.2 虚拟企业的自组织性
        2.2.1 自组织理论
        2.2.2 虚拟企业的自组织性分析
    2.3 虚拟企业的模块化特性
        2.3.1 模块化理论
        2.3.2 虚拟企业的模块化特性分析
        2.3.3 模块化是协调虚拟企业复杂系统的有效方法
    2.4 虚拟企业的协调
        2.4.1 虚拟企业协调的核心地位
        2.4.2 虚拟企业协调的概念
        2.4.3 虚拟企业协调机制的结构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虚拟企业的自组织形成条件与机理
    3.1 虚拟企业的自组织形成动力条件分析
        3.1.1 系统自组织形成的原始动力
        3.1.2 系统自组织形成的内在动力
        3.1.3 虚拟企业自组织形成的动力
    3.2 虚拟企业自组织形成的动力模型
        3.2.1 企业进化的序参量分析
        3.2.2 虚拟企业自组织形成的动力模型建立及分析
    3.3 虚拟企业协同状态的形成
        3.3.1 虚拟企业协同过程——序参量的形成
        3.3.2 虚拟企业协同过程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虚拟企业协调机制的形成机理
    4.1 虚拟企业的协调信息平台
    4.2 虚拟企业的协调作用机理
        4.2.1 系统协调的基本原理
        4.2.2 虚拟企业的协调逻辑模型
    4.3 虚拟企业协调机制的形成过程
        4.3.1 基于协同的虚拟企业协调机制的形成
        4.3.2 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形成过程模型
    4.4 虚拟企业协调机制的形成机理分析
        4.4.1 虚拟企业的运作准则
        4.4.2 虚拟企业的协调决策模式
        4.4.3 虚拟企业的协调行为模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虚拟企业的模块化组织结构
    5.1 虚拟企业的组织体系
    5.2 虚拟企业模块化组织模式的一般描述
        5.2.1 虚拟企业模块化组织模式的概念
        5.2.2 虚拟企业模块化组织模式的描述
    5.3 虚拟企业模块化组织结构要素及设计
        5.3.1 模块化的三要素
        5.3.2 模块化要素间的联系
        5.3.3 虚拟企业模块化的组织结构设计
        5.3.4 虚拟企业模块化组织结构的接口设计
    5.4 虚拟企业模块化组织运行特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虚拟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6.1 虚拟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PPC)系统的分析
    6.2 虚拟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模型的构建
        6.2.1 延迟策略与客户订单分离点
        6.2.2 基于延迟策略的虚拟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总体模型构建
    6.3 虚拟企业生产计划的核心功能
        6.3.1 虚拟企业的订单管理功能
        6.3.2 虚拟企业的生产计划编制功能
    6.4 虚拟企业的订单任务分解
        6.4.1 虚拟企业的任务分解
        6.4.2 虚拟企业任务分解的优化模型
    6.5 虚拟企业的生产控制协调策略
    6.6 本章小结
7 虚拟企业协调的保障机制
    7.1 虚拟企业的沟通、信任与协调
        7.1.1 虚拟企业的沟通与沟通的作用
        7.1.2 虚拟企业的信任与信任的作用
        7.1.3 虚拟企业的沟通、信任与协调的关系
    7.2 虚拟企业沟通机制的建立
        7.2.1 虚拟企业沟通机制的构建
        7.2.2 虚拟企业沟通机制的运作
    7.3 虚拟企业信任机制的建立
        7.3.1 信誉认证与评审机制
        7.3.2 基于信誉的虚拟企业信任机制的框架体系
    7.4 本章小结
8 华晨华通虚拟运作分析
    8.1 华晨华通简介
    8.2 华晨华通虚拟运作现状与分析
        8.2.1 华晨华通虚拟运作的组织形式与分析
        8.2.2 华晨华通A类型摊铺机的虚拟生产
    8.3 华晨华通虚拟生产中协调实证分析
        8.3.1 华晨华通虚拟生产中冲突事项的调查
        8.3.2 华晨华通虚拟生产中导致冲突事项的因素调查
        8.3.3 华晨华通虚拟生产中协调机制的设计
        8.3.4 试运行与评价
    8.4 华晨华通虚拟运作的进一步建议
    8.5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全文工作总结
    9.2 主要创新点
    9.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虚拟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若干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制造业的新发展
    1.2 虚拟企业的特点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1.4 论文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虚拟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系统的总体结构
    2.1 虚拟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信息系统的特点
    2.2 WEB SERVICES 技术概论
    2.3 系统总体结构
    2.4 小结
第三章 工作流技术在虚拟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3.1 工作流对于虚拟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系统的适用性
    3.2 面向虚拟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系统的工作流管理总体模型
    3.3 业务流程定义模型
    3.4 工作流引擎设计
    3.5 小结
第四章 虚拟企业的生产计划分解算法研究
    4.1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发展历史
    4.2 虚拟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特点
    4.3 虚拟企业节点企业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总体模型
    4.4 初始可交付量ATP 的计算
    4.5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合同网协议
    4.6 盟主企业生产计划与成员企业生产计划的相互关系
    4.7 小结
第五章 节点企业的车间作业模糊调度算法研究
    5.1 车间作业调度问题的特点及其发展
    5.2 基于模糊数的车间调度算法模型
    5.3 启发式模糊调度算法
    5.4 小结
第六章 虚拟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的原型系统的实现
    6.1 原型系统的物理体系结构研究
    6.2 原型系统简介
    6.3 应用效果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
    7.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面向动态联盟的协同设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并行工程的产生及概念
    1.3 计算机支持协同设计的概念及特点
    1.4 动态联盟的概念和特点
    1.5 动态联盟与协同设计的研究现状
    1.6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及主要工作
第二章 面向动态联盟的产品协同设计系统框架
    2.1 面向动态联盟的产品协同设计的特点
    2.2 基于网络的面向动态联盟的产品协同设计流程
    2.3 异地企业的协作结构
        2.3.1 传统企业协作结构
        2.3.2 企业合作星形结构及中心代理服务器
    2.4 动态联盟环境下的产品协同设计系统体系结构
        2.4.1 面向动态联盟协同设计系统层次结构图
        2.4.2 动态联盟协同设计系统结构
        2.4.3 动态联盟环境下的产品协同设计系统的优点
    2.5 面向动态联盟的协同设计系统体系结构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动态联盟的中心代理服务器
    3.1 中心代理服务器及其在动态联盟协同设计系统中的主要作用
    3.2 中心代理服务器应用技术
    3.3 中心代理服务器的框架结构
        3.3.1 集中代理模块
        3.3.2 协同调度模块
    3.4 分布式数据库中产品数据一致性问题
        3.4.1 基于数据全相关的一致性更新控制策略
        3.4.2 基于Top-Down策略的产品数据一致性检查技术
    3.5 系统的安全性探讨
        3.5.1 协同设计的访问特点和访问控制要求
        3.5.2 角色管理及建立良好的帐号管理
        3.5.3 协同设计中的数据类型及安全控制
        3.5.4 防火墙控制和信息加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心代理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流程
    4.1 数据驱动及命令序列表的提出
    4.2 联盟企业的动态加入
    4.3 盟员企业登录
    4.4 事务进入中心代理服务器和事务处理
    4.5 具体功能实现流程图
        4.5.1 异地数据查询、访问
        4.5.2 版本一致性检查
        4.5.3 数据处理
        4.5.4 感知信息和数据更新信息发布
        4.5.5 企业退出动态联盟
        4.5.6 数据维护
        4.5.7 命令维护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动态联盟的排缆装置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5.1 ××船舰排缆装置简介
        5.1.1 ××船舰排缆装置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
        5.1.2 排缆装置设计开发中的重点及难点
    5.2 目前产品开发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5.3 基于动态联盟设计方法
    5.4 面向动态联盟的左右螺纹丝杆协同设计
    5.5 基于Web的排缆装置协同设计系统实现
        5.5.1 基于Web的排缆装置协同设计管理系统
        5.5.2 管理系统逻辑结构
        5.5.3 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方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基于资源集成的协同产品开发原理与实施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1.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2 论文课题来源与目的
    1.2 面向制造资源集成的网络化设计与制造
        1.2.1 网络化设计与制造的内涵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评述
        1.2.3 网络化设计与制造系统的逻辑组成
        1.2.4 网络化设计与制造的关键技术
    1.3 网络环境下协同工作机理与研究现状
        1.3.1 协同工作的机理与含义
        1.3.2 面向制造资源集成的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
        1.3.3 基于Web技术的协同工作模式
        1.3.4 协同工作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1.4 远程钣金设计与制造系统研制概况
        1.4.1 钣金应用系统研究模式与分析
        1.4.2 远程钣金CAD/CAM应用系统的特点
        1.4.3 远程钣金CAD/CAM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5.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2 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2 面向制造资源集成的协同产品开发平台的设计
    2.1 平台构建的总体分析
        2.1.1 协同产品开发平台的特征分析
        2.1.2 资源集成与协同开发应用系统
        2.1.3 协同产品开发平台的资源共享模式
    2.2 面向制造资源集成协同产品开发平台的构建
        2.2.1 协同产品开发平台的总体层次结构
        2.2.2 协同产品开发平台应用层功能分析
    2.3 面向制造资源集成的协同产品开发平台实施的关键技术
        2.3.1 面向网络环境的分布式协同产品开发原理
        2.3.2 协同产品开发中分布式制造资源建模与集成
        2.3.3 基于制造资源调度的协同产品开发工作流技术
        2.3.4 专业性网络化应用系统的构建与集成
    2.4 本章小结
3 面向网络环境的分布式协同产品开发原理
    3.1 产品开发过程的协同需求
    3.2 协同产品开发的工作方式
        3.2.1 分布式协同工作的模式
        3.2.2 实时同步协同
        3.2.3 异步协同
    3.3 分布式产品开发的协同原理
        3.3.1 协同产品开发的约束模型
        3.3.2 产品开发的协同方法
        3.3.3 产品开发的冲突协商
    3.4 协同产品开发的内容
        3.4.1 基于网络的协同产品开发系统建模
        3.4.2 基于网络的CAx与PDM集成
        3.4.3 协同过程中的数据转换与表示
    3.5 协同产品开发系统的关键技术
        3.5.1 基于中间件的开发技术
        3.5.2 代理技术
        3.5.3 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分配与并发控制
        3.5.4 数据交换标准和技术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制造资源集成和系统优化的动态企业联盟
    4.1 制造资源的内涵
    4.2 制造资源的建模与集成
        4.2.1 制造资源信息建模
        4.2.2 制造资源模型的表达
        4.2.3 制造资源的集成
    4.3 基于制造资源集成的动态企业联盟
        4.3.1 动态联盟企业的资源模型表示
        4.3.2 企业结盟的评价体系
        4.3.3 企业结盟的选择方法
    4.4 动态企业联盟中制造伙伴的优化决策
        4.4.1 动态企业联盟制造系统重构的数学模型
        4.4.2 基于遗传算法的制造路径优化策略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制造资源调度的协同产品开发工作流技术
    5.1 分布式协同产品开发的过程
    5.2 分布式制造资源调度
        5.2.1 制造资源调度的的内涵
        5.2.2 面向工作流的制造资源调度策略
        5.2.3 分布式制造资源调度
    5.3 基于Petri网的制造资源配置
        5.3.1 Petri网模型
        5.3.2 基于Petri网的制造资源配置
    5.4 基于Petri网的制造资源调度工作流模型
        5.4.1 工作流及工作流建模
        5.4.2 基于制造资源调度的协同产品开发工作流模型
        5.4.3 基于CORBA的制造资源调度工作流的实现
    5.5 本章小结
6 远程钣金设计与制造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6.1 系统需求与目标
    6.2 钣金件设计与制造系统的方案设计
        6.2.1 系统架构方式分析
        6.2.2 系统开发的技术路线分析
    6.3 远程钣金展开设计制造系统总体设计
        6.3.1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6.3.2 系统总体功能模型
    6.4 远程钣金设计与制造系统各主要分系统的设计
        6.4.1 客户管理子系统
        6.4.2 钣金展开设计子系统
        6.4.3 钣金件排样处理子系统
        6.4.4 自动生成数控加工代码子系统
        6.4.5 技术资料查询子系统
    6.5 基于特征的钣金零件信息模型
    6.6 面向设计的资源信息模型
    6.7 本章小结
7 基于中间件技术的钣金展开设计
    7.1 钣金展开概述
    7.2 常用展开计算和绘图方法
        7.2.1 作图法
        7.2.2 计算法
        7.2.3 系数法
        7.2.4 程序法
        7.2.5 计算机辅助绘图法
        7.2.6 计算机辅助设计法
    7.3 面向对象技术的钣金展开中间件的设计
        7.3.1 面向对象技术
        7.3.2 钣金件展开计算模块的研制
        7.3.3 基于类型库的软件重用
        7.3.4 钣金件展开设计模块的应用
    7.4 本章小结
8 钣金件排样优化与自动数控编程技术的研究
    8.1 排样优化与自动数控编程概述
    8.2 矩形件排样优化研究
        8.2.1 矩形件排样问题的数学分析
        8.2.2 矩形件排放算法研究
        8.2.3 矩形件排样优化算法及求解
    8.3 异形件排样优化研究
        8.3.1 最小包络矩形法
        8.3.2 平移碰撞优化算法
        8.3.3 临界多边形算法
    8.4 自动数控编程技术
        8.4.1 数控下料的工艺分析
        8.4.2 数控编程前置处理
        8.4.3 后置处理和转换
    8.5 本章小结
9 原型系统的开发技术与运行实例
    9.1 原型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
        9.1.1 系统的总体功能框架
        9.1.2 系统子功能模块分析
    9.2 面向动态企业联盟的制造资源集成系统的开发
        9.2.1 制造资源集成系统体系结构
        9.2.2 制造资源类和对象
        9.2.3 基于多代理的制造资源纵向集成
        9.2.4 基于CORBA技术的制造资源横向集成
    9.3 远程钣金设计与制造系统的开发
        9.3.1 钣金展开计算模块的建立
        9.3.2 钣金件展开图和三维模型的自动生成
        9.3.3 钣金展开件排样与优化设计
        9.3.4 自动生成数控加工代码
    9.4 分布式协同设计工具的开发与应用
        9.4.1 在线交流
        9.4.2 电子邮件
        9.4.3 音频视频会议、共享白板和应用程序
    9.5 原型系统的运行实例
        9.5.1 原型系统主页面
        9.5.2 系统客户管理
        9.5.3 面向动态企业联盟的制造资源集成系统
        9.5.4 远程饭金设计与制造系统
    9.6 本章小结
10 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主要创新点
    10.3 应用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论文声明

(7)多智能体架构的企业协同生产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新时代下的支柱产业—制造业
        1.1.2 制造业的竞争
        1.1.3 制造企业竞争力应对
    1.2 供应链理论产生和发展
    1.3 生产调度问题产生和发展
    1.4 供应链环境下生产调度管理
    1.5 生产调度的MAS 体系结构
        1.5.1 MAS 系统概念
        1.5.2 MAS 系统发展现状
        1.5.3 生产调度的MAS 体系结构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介绍
        1.6.1 本文主要工作
        1.6.2 本文章节介绍
        1.6.3 章节结构图
第二章 供应链与生产调度管理原理
    2.1 供应链管理
    2.2 供应链牛鞭效应
        2.2.1 牛鞭效应原因
        2.2.2 牛鞭效应消除
    2.3 供应链的体系结构研究
        2.3.1 SCOR 模型体系结构
        2.3.2 SCOR 流程范畴和性能指标
    2.4 企业内环境下生产调度管理
    2.5 小结
第三章 敏捷制造和动态联盟生产调度问题
    3.1 敏捷制造的产生发展
    3.2 敏捷制造的组织形式
        3.2.1 动态联盟的产生
        3.2.2 动态联盟的特点
    3.3 敏捷制造下的生产调度问题
        3.3.1 敏捷制造下的生产调度研究现状
        3.3.2 敏捷制造下的生产调度体系结构
    3.4 小结
第四章 供应链大环境下的生产调度问题
    4.1 供应链下企业的协同计划与调度
        4.1.1 供应链下协同计划与调度特点
        4.1.2 企业计划与调度的层次
    4.2 基于委托-代理的供应链下生产调度协作模型
        4.2.1 委托-代理基本原理
        4.2.2 供应链下生产调度的委托-代理
        4.2.3 供应链下生产调度的委托-代理模型
    4.3 供应链环境下生产调度协商机制研究
        4.3.1 基于博弈论的“一对一”协商机制
        4.3.2 基于合同网的协商机制
    4.4 供应链下生产调度决策方法研究
        4.4.1 供应链下生产调度决策指标体系
        4.4.2 供应链下生产调度多目标决策模型
        4.4.3 供应链下生产调度层次分析模型
    4.5 小结
第五章 生产调度MAS 体系结构研究
    5.1 引入MAS 系统的优点
    5.2 MAS 系统基本原理
        5.2.1 Agent 定义
        5.2.2 MAS 理论研究
    5.3 MAS 的信息结构
        5.3.1 集中式信息结构
        5.3.2 分散式信息结构
        5.3.3 混合式信息结构
    5.4 生产调度MAS 系统通信机制
        5.4.1 KQML 语言
        5.4.2 KQML 语言扩展
    5.5 生产调度Agent 的结构
        5.5.1 典型的Agent 结构
        5.5.2 生产调度MAS 系统结构
    5.6 生产调度MAS 系统体系架构
        5.6.1 MAS 体系架构
        5.6.2 业务Agent 设计
        5.6.3 业务Agent 协作交互
    5.7 小结
第六章 生产调度MAS 系统的具体实现
    6.1 概述
    6.2 MAS 编程语言
    6.3 MAS 开发环境
    6.4 CORBA 技术运用
    6.5 生产调度MAS 系统的实现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8)网络化生产的计划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1.1 “信息工业化道路”发展战略
        1.1.2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1.1.3 知识经济的兴起
        1.1.4 客户化市场驱动
        1.1.5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1.2 网络化生产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网络化生产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网络化生产研究现状
        1.2.3 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研究概述
        1.2.4 网络化生产在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网络化生产的组织形式及特征
    2.1 网络化生产的产生及其概念
    2.2 网络化生产的组织形式
        2.2.1 网络化生产系统的总体构成形式
        2.2.2 网络化生产的具体组织形式
    2.3 网络化生产的特征
        2.3.1 网络化生产与传统生产方式的区别
        2.3.2 网络化生产与其他制造哲理的比较
        2.3.3 网络化生产的特点
3 网络化生产的计划与控制模式
    3.1 网络联盟企业的运行机制
    3.2 基于Agent的网络化生产模式
    3.3 网络化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目标和重点
        3.3.1 网络化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目标
        3.3.2 网络化生产计划与控制的重点
    3.4 网络化生产的计划与控制模式分析
        3.4.1 网络化生产的计划与控制框架模型的建立
        3.4.2 网络化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式的运作管理
4 网络化生产的生产计划模型和算法
    4.1 网络化生产计划的特征
        4.1.1 网络化生产计划在概念上的新拓展
        4.1.2 网络化生产计划的特点
    4.2 网络化生产计划模型建模及其运行分析
        4.2.1 网络化生产的订单生产类型
        4.2.2 网络化生产的订单管理
        4.2.3 网络化生产计划模型的建模
    4.3 网络化生产计划模型中的算法分析
        4.3.1 网络化生产计划的约束求解
        4.3.2 网络化生产计划的修订
5 网络化生产的生产控制研究
    5.1 网络化生产的生产控制框架结构
        5.1.1 纵向描述
        5.1.2 横向描述
        5.1.3 网络化生产的生产控制层次结构
    5.2 网络化生产的生产控制策略
        5.2.1 网络化生产的订单控制策略
        5.2.2 网络化生产的静态控制策略
        5.2.3 网络化生产基于多Agent的动态控制策略
6 例证分析
7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9)面向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的集成管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先进制造技术
        1.1.2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1.1.3 协同产品开发技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管理
        1.2.2 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课题来源与选题意义
        1.3.1 课题来源
        1.3.2 选题意义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4.2 论文结构
2 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的体系结构
    2.1 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的特点
    2.2 面向协同产品开发的过程管理需求分析
    2.3 面向协同产品开发的过程管理体系结构
        2.3.1 分布式协同产品开发的计算机支持环境
        2.3.2 协同产品开发过程集成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2.3.3 协同产品开发过程集成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2.4 协同产品开发过程集成管理的关键技术
        2.4.1 分布式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的集成建模
        2.4.2 分布式协同产品开发的组织建模
        2.4.3 分布式协同产品开发的质量管理过程
        2.4.4 分布式协同产品开发的成本管理技术
    2.5 小结
3 协同产品开发的过程建模技术
    3.1 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管理
        3.1.1 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技术
        3.1.2 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的层次管理概念
    3.2 协同产品开发过程建模理论
        3.2.1 协同产品开发过程建模技术
        3.2.2 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的层次分解
        3.2.3 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的层次集成建模技术
        3.2.4 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的层次集成建模步骤
    3.3 基于网络计划技术的宏观过程建模
        3.3.1 宏观过程中的任务元模型
        3.3.2 宏观过程的活动网络建模
        3.3.3 宏观过程模型的时间参数计算方法
    3.4 基于Petri网的微观过程工作流建模
        3.4.1 基于扩展高级随机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
        3.4.2 基于HOCGSPN模型的过程进度分析
        3.4.3 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仿真技术分析
    3.5 协同产品开发层次过程模型的集成技术
        3.5.1 PM与Workflow集成需求分析
        3.5.2 分布式PM与Workflow的集成框架
        3.5.3 PM与Workflow的集成技术
        3.5.4 任务的动态调度
        3.5.5 面向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的实例分析
    3.6 小结
4 协同产品开发的组织建模及其实现技术
    4.1 集成产品开发团队的组织结构
    4.2 协同产品开发组织的分层描述
        4.2.1 IPT组织的基本概念
        4.2.2 IPT组织的分层描述
    4.3 协同产品开发的组织建模及其管理
        4.3.1 协同产品开发IPT组织设计
        4.3.2 协同产品开发P-IPTs的项目组织设计
        4.3.3 协同产品开发组织的优化
        4.3.4 协同产品开发组织的管理
    4.4 基于动态联盟的协同产品开发组织形式
    4.5 小结
5 协同产品开发的质量控制技术
    5.1 协同产品开发的质量管理技术
        5.1.1 协同产品开发质量管理技术
        5.1.2 质量功能配置技术
        5.1.3 QFD在协同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5.2 基于扩展QFD的产品开发质量规划
        5.2.1 过程管理与QFD技术
        5.2.2 基于扩展QFD的产品开发质量管理过程
        5.2.3 基于扩展QFD的质量管理过程优化技术
        5.2.4 应用实例分析
    5.3 协同产品开发的质量控制及其实现技术
        5.3.1 协同产品开发质量管理的活动分解
        5.3.2 协同产品开发的质量控制及其实现技术
        5.3.3 支持协同产品开发的CAQ技术
    5.4 小结
6 协同产品开发的成本管理技术
    6.1 协同产品开发的成本管理技术分析
        6.1.1 成本管理技术分析
        6.1.2 作业成本管理技术
        6.1.3 基于ABC的协同产品开发成本管理技术
    6.2 基于ABC的协同产品开发成本建模
        6.2.1 基本概念
        6.2.2 基于活动的ABC成本计算模型
        6.2.3 基于ABC的成本归集分析
    6.3 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的成本分析和过程优化技术
        6.3.1 协同产品开发的成本统计管理
        6.3.2 协同产品开发成本的优化控制
        6.3.3 协同产品开发成本的控制技术
    6.4 面向协同产品开发的成本管理实现技术
        6.4.1 基于ABC的成本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6.4.2 成本信息与过程模型的集成技术
    6.5 小结
7 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的实现技术
    7.1 基于B/S和C/S混合结构的系统体系框架
    7.2 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系统的关键实现技术
        7.2.1 分布式协同产品开发环境的设计
        7.2.2 基于Web的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技术
        7.2.3 产品开发过程的层次协同建模技术
    7.3 系统原形的开发与应用
    7.4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网络化制造平台的体系结构及实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概述
        1.1.2 网络化制造--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1.1.3 网络化制造的内涵
        1.1.4 网络化制造的国际研究现状
        1.1.5 网络服制造平台是网络化制造的发展趋势之一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课题来源
        1.2.1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1.2.2 课题来源
    1.3 论文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综述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网络化制造平台的体系结构研究
    2.1 网络化制造平台体系结构的特点
    2.2 网络化制造平台的体系结构
    2.3 网络化制造平台的功能体系
    2.4 技术体系
        2.4.1 基本支持技术
        2.4.2 基本应用技术
    2.5 网络化制造平台的运行过程
    2.6 面向网络化制造平台的集成建模方法研究
        2.6.1 建模方法概述
        2.6.2 基于DEMO的网络化制造平台集成建模方法研究
    2.7 本章小结
3 网络化制造平台集成模式研究
    3.1 网络化制造平台的集成需求
    3.2 网络化制造平台集成支持技术概述
    3.3 网络化制造平台集成模式研究
        3.3.1 网络化制造平台集成模式的基础框架模型
        3.3.2 网络化制造平台集成模式的服务框架模型
    3.4 基于集成模式的网络化制造平台的实现过程简述
    3.5 本章小结
4 网络化制造平台集成模式的关键技术研究
    4.1 网络化制造平台信息交换参考模型研究
        4.1.1 网络化制造平台信息交换标准协议参考模型
        4.1.2 信息交换标准协议模型的研究和实现
    4.2 应用流程驱动方式
        4.2.1 主从式驱动方式
        4.2.2 P2P驱动方式
    4.3 网络化制造平台资源动态调度机制研究
        4.3.1 网络化制造平台资源动态调度模型
        4.3.2 动态调度算法
    4.4 基于XML的网络化制造平台安全传输模型研究
        4.4.1 网络化制造平台信息传输安全模型
        4.4.2 网络化制造平台信息传输安全模型中的组件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运行案例
    5.1 项目背景介绍
    5.2 应用过程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四、动态联盟企业异地协同生产调度与控制策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SP的动态联盟协同生产计划研究及其应用[D]. 陈思乡. 浙江工业大学, 2009(02)
  • [2]协同生产计划调度系统及其关键技术[J]. 张美华,李爱平,徐立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1)
  • [3]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研究[D]. 赵艳萍.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6)
  • [4]虚拟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郝文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10)
  • [5]面向动态联盟的协同设计系统研究[D]. 舒欣. 浙江工业大学, 2005(06)
  • [6]基于资源集成的协同产品开发原理与实施方法研究[D]. 廖敏. 四川大学, 2005(02)
  • [7]多智能体架构的企业协同生产调度研究[D]. 李剑. 东南大学, 2005(02)
  • [8]网络化生产的计划与控制研究[D]. 蔡玉雪. 沈阳工业大学, 2005(05)
  • [9]面向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的集成管理技术研究[D]. 孔建寿. 南京理工大学, 2004(02)
  • [10]网络化制造平台的体系结构及实现技术研究[D]. 苗剑. 重庆大学, 2004(01)


虚拟企业论文 生产计划管理论文 生产过程控制论文 产品开发过程论文 生产系统论文

上一篇:江苏村镇住宅产业前景
下一篇:21世纪展望:中国应缩小与美国的六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