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华[1](202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疑惑是思考的源泉,思考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问题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只有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才能有效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考虑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一、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现状
张会庆,陈华,马璿[2](2021)在《数据驱动的编程教育脚手架教学模式探究》文中指出智慧教室等智慧育人环境的建设,为数据驱动的编程教育脚手架教学个性化精准实施提供了条件。在阐述了脚手架教学的含义、理论基础和数据驱动的编程教育脚手架教学模式的意义基础上,构建了以智慧教学环境为支撑,以数据为驱动的编程教育脚手架教学模式。以具体编程教学课程为例进行该教学模式验证性试用和应用原则总结,期望能在教学实践层面上促进编程教育的发展。
廖芬香[3](2021)在《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提出
康雁捕[4](2021)在《“支架式教学”在幼儿数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薛兰[5](2021)在《支架式教学法培养初二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不再单一,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现代教育已经不再是教师单纯的教会学生做题,而是让学生经过教育后,能够学会自主学习。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教学要灵活改变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来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支架式教学法的教学理论来源于建构主义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该方法能够辅助教师,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点,且该教学法要求教师将问题简单化,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支架,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构建,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笔者希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支架式教学法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首先,笔者就支架式教学法、自主学习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再结合笔者阅读的相关文献以及自身的理解对支架式教学法、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通过查阅资料,设计调查问卷,统计调查结果并使用问卷数据测验问卷的信效度,对问卷结果进行剖析,概括现阶段初二学生学习物理所存在的问题。接着,归纳总结支架式教学法的设计环节:搭建脚手架→进入情景→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并指出支架式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遵循的原则:学生为主体、物理生活化、支架动态搭建以及问题引导式。最后,本文以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内容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试图在初二物理教学中合理使用支架式教学法,并根据问卷结果以及实践组与对照组学业测评成绩、学生课堂表现、学生笔记整理情况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初二学生的物理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支架式教学法,对培养初二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有显着优势。
龚晓晓[6](2021)在《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 ——以伊犁地区团场中学为例》文中指出
赵鑫[7](2021)在《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杨亚丽[8](2021)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高中数学函数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提出
周潇潇[9](2021)在《高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溪[10](2021)在《基于“问题串”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一、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现状 |
| (一)教师认为问题情境和导入情境等同 |
| (二)问题情境缺乏“数学味” |
| (三)问题情境创设存在“形式化”趋势 |
| 二、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对策 |
| (一)将生活中的数学带进课堂 |
| (二)选择合适的途径创设情境 |
| (三)注重学生的情绪引导 |
| (四)提升问题创设的开放性 |
| (五)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
| (六)以多媒体技术为工具展开情境教学 |
| (七)加强教学反思 |
| 0 引言 |
| 1 脚手架教学的含义和理论基础 |
| 1.1 脚手架教学的含义 |
| 1.2 脚手架教学的理论基础 |
| 2 构建数据驱动的编程教育脚手架教学模式的意义 |
| 2.1 符合编程教育的特殊规律 |
| 2.2 满足精准个性化编程教学需要 |
| 2.3 减轻教师负担,提升教学精致性 |
| 3 数据驱动的编程教育脚手架教学模式构建 |
| 3.1 追踪学习者状况,准确把握学习者各发展区 |
| 3.2 精准搭建脚手架,创设“有援”学习环境 |
| 3.3 进入学习情境,借助脚手架开展编程学习 |
| 3.4 评估脚手架效能和学习者学习状态 |
| 3.5 及时消退并改进脚手架,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 |
| 4 数据驱动的编程教育脚手架教学模式应用及原则 |
| 4.1 教学模式应用 |
| 4.2 教学模式应用原则 |
| 5 结束语 |
| 摘要 |
| Abstract |
| 1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 |
| 1.2 研究现状 |
| 1.2.1 国内相关研究 |
| 1.2.2 国外相关研究 |
| 1.3 研究意义 |
| 1.4 研究方法 |
| 1.5 研究内容 |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 2.1 支架式教学法 |
| 2.2 自主学习 |
| 2.3 自主学习能力 |
| 2.4 相关理论 |
| 2.4.1 建构主义理论 |
| 2.4.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 3 初二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 |
| 3.1 调查研究的设计 |
| 3.1.1 调查目的 |
| 3.1.2 调查对象 |
| 3.1.3 测验工具 |
| 3.2 问卷信效度 |
| 3.2.1 问卷信度分析 |
| 3.2.2 问卷效度分析 |
|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 3.3.1 物理学习动机 |
| 3.3.2 物理学习结果 |
| 3.3.3 物理学习时间 |
| 3.3.4 物理学习方法 |
| 3.3.5 物理学习过程 |
| 3.3.6 物理学习内容 |
| 3.3.7 物理学习环境 |
| 4 初二物理支架式教学法原则 |
| 4.1 支架式教学法的设计环节 |
| 4.1.1 搭脚手架 |
| 4.1.2 进入情境 |
| 4.1.3 独立探索 |
| 4.1.4 协作学习 |
| 4.1.5 效果评价 |
| 4.2 支架式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
| 4.2.1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
| 4.2.2 物理生活化的原则 |
| 4.2.3 支架动态搭建的原则 |
| 4.2.4 问题引导式的原则 |
| 5 基于支架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 5.1 实践探究总体概述 |
| 5.2 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
| 5.2.1 教学案例 |
| 5.2.2 实践教学结果 |
| 5.3 实践结论 |
| 6 结论与思考 |
| 6.1 研究结论 |
| 6.1.1 初二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总体偏低 |
| 6.1.2 支架式教学法培养初二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优势 |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 6.2.1 研究不足 |
| 6.2.2 研究展望 |
| 参考文献 |
| 附录1 |
| 附录2 初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问卷调查表 |
| 附录3 |
|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