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盆腔脂肪瘤2例报告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盆腔脂肪过多症2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蔡少雨,李玉球,曾鹏程,刘珊珊,古佩巧,陈伟娴,严冬梅,黄伟俊,陈泳愉,陈瀚勋,陆培明,陈明[1](2014)在《良性对称性脂肪增多症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良性对称性脂肪增多症的声像图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0例良性对称性脂肪增多症的声像图特征,包括受累部位、边界、包膜、生长方式、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内部钙化、血供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病变部位脂肪蓄积增厚,无包膜,边界不清,大部分左右对称,蓄积脂肪内绝大部分无钙化;病变主要分布于双侧锁骨上窝(3例),双侧锁骨上窝及颈后区、颈前舌骨下区、胸骨上窝(1例),颈前舌骨下区(1例),颈项部(1例),颈项部与胸背部交界处(1例),腹股沟区(3例),双侧腋窝(2例),右侧肩顶部(1例),双侧颌下(1例),左侧胸锁乳突肌区(1例),双侧乳房(1例),双侧阴囊壁(1例),左侧大腿内侧(1例),右上臂(1例),右侧腰背脊柱旁(1例)。彩色多普勒检查记录,病变内部血供均为无或稀少。结论 BSL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能清楚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在术前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曾子芸[2](2014)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论文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上篇为文献综述、中篇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下篇为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上篇主要是通过探讨中医下法的理论形成依据、张仲景对下法的运用、下法的禁忌、后世医家对三承气汤的运用与发展、笔者对三承气汤之见,在探讨中医八法中的“下法”。中篇是经由全面检索、收集、阅读、统计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个人经验)文献,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下篇则是对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在具有相同研究内容及目的基础进行分类,依据文献资料共分为11组。在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最后,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研究对象1发表于1949-2014年之间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以及以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的期刊文献。2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期刊文献。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于CNKI、VIP、CBM等三大数据库中,分别设定检索词为:大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加减;小承气汤、复方小承气汤、小承气汤加减;调胃承气汤、复方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加减;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2文献整理:基于本论文研究内容,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文献整理方法与步骤如下:2.1全面阅读整理所有检索获得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再分别归纳分类出三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文献。2.2全面阅读整理出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针灸疗法用于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文献。3文献录入: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依照疾病系统的分类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将符合每篇文献按Cochrane文献质量评价系统中7项检测逐一做记录后,删除偏倚风险过高文献,最终获得较高质量的文献资料。最后,将分类好的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研究,分别在Review Manager Meta-analysis中设定研究题目及录入建档。4数据处理: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运用EXCEL表格及基本统计学方法处理相关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包含OR、RR、RD、SMD等四方面。研究内容1将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期刊文献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从中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2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下列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中的疗效对比:2.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2.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2.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2.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2.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2.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2.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2.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2.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研究结果1由统计结果发现,小承气汤、大承气汤两方大量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无论是在临床经验或个人经验记载,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分别均以运用于治疗肠梗阻比例最高。2遵循循证医学及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统计研究结果发现其疗效: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由以上11组统计研究结果来看,中医学加上西医学治疗肠梗阻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学的个种治疗方案。研究成果与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结论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笔者与导师陈明教授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方案如下:1中药处方: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2主要加减配伍:桃仁、炒莱菔子、赤芍;3兼证3.1兼瘀血重者加:桃仁、赤芍、丹参,以活血化瘀;3.2兼食积重者加:炒莱菔子、陈皮,以和胃消积;3.3兼腹胀痛重者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3.4兼气血虚重者加:黄芪、党参、当归,以益气补血;3.5兼湿热重者加:黄芩、金银花,以清热燥湿解毒。4针灸取穴:足三里、天枢、上巨墟、中脘、关元、下巨墟;5西医基础疗法: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抗感染,其他治疗。

刘喆,欧阳骏[3](2013)在《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提高对盆腔脂肪症的诊断特点及治疗手段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1年9月~2012年7月收治的3例盆腔脂肪增多症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盆腔脂肪增多症诊治特点。结果:3例患者经尿路平片、静脉肾盂造影、CT和(或)MRI检查诊断后,2例行盆腔脂肪清除加双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病理确诊为盆腔脂肪增多症,随访至今手术效果满意。1例拒绝手术自动出院,随访1年,病情未见缓解。结论:X线、CT及MRI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线索和依据,盆腔脂肪清除加双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治疗盆腔脂肪增多症的有效方法。

何卫阳,苟欣,肖明朝,王明,汤召兵[4](2010)在《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治分析及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提高对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盆腔脂肪增多症诊治特点。结果术中可见盆腔脂肪组织明显增多,膀胱输尿管周围充满大量脂肪组织,与影像学表现一致。2例手术患者术后复查CTU示双肾、输尿管积水减轻。结论B超、X线、CT及MR I为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盆腔脂肪清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袁新华,王争信,陆敬义,曲应才,戴文[5](2007)在《盆腔脂肪增多症2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对盆腔脂肪增多症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38岁。主因体检行B超检查发现双肾积水、双输尿管扩张入院。追问病史,有尿频、夜尿增多已10 a余。查体:BP 130/85 mm Hg,下腹略膨隆,双肾区无叩痛。耻骨上区饱满,无压痛。肛诊发现前列腺位置抬高,未能触及。IVU检查示两侧肾

徐涛,赵卫红,王晓峰,黄晓波,许清泉,杨波,叶雄俊[6](2007)在《盆腔脂肪增多症两例兄弟患者报道及文献分析》文中提出两例盆腔脂肪增多症兄弟患者,均因肾功能不全就诊。检查均发现双侧肾盂重度积水,肾皮质变薄,双侧输尿管全程扩张。输尿管上段扩张,下段狭窄;直肠腔受压。膀胱与直肠周围被大量脂肪组织包绕,膀胱呈梨形,位置抬高前移,均行"回肠膀胱术"。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盆腔脂肪增多症诊治特点。通过Medlin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与清华同方医学期刊数据库文献检索系统,以"Pelvic lipomatosis"、"盆腔脂肪增多"或"骨盆脂肪增多"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在1959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共检索出96篇文献,198例病例报告,进行综合分析。198例中男∶女之比为27∶1。盆腔脂肪增多症是一种不明病因的良性疾病,表现为盆腔内膀胱和直肠周围间隙脂肪过度生长,常以泌尿系统或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常与高血压、增生性膀胱炎及上尿路梗阻等合并存在,并存在发生血栓性疾病、尿路结石和膀胱腺癌的风险。最重要的鉴别疾病是脂肪肉瘤。盆腔脂肪增多症的治疗多以解除尿路梗阻的尿流改道手术为主。

王军起,董秉政,李望,朱海涛,薛松,陈仁富,温儒民,郑骏年,陈家存,孙晓青[7](2007)在《盆腔脂肪增多症2例诊治》文中认为目的提高对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盆腔脂肪增多症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就本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经影像学和病理检查诊断。1例行盆腔脂肪剔除术,1例行口服药物保守治疗,随访4个月和15个月,目前病情稳定,效果良好。结论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盆腔脂肪增多症的主要依据。手术彻底清除异常增多的脂肪是理想的治疗方法,但根据不同的患者及病情,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赵致广,邱建新,王跃成,陆向东[8](2005)在《盆腔脂肪增多症误诊分析(附4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盆腔脂肪增多症误诊原因,探讨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盆腔脂肪增多症误诊、误治的临床资料。结果肛门指诊提示前列腺抬高;X线平片示盆部透亮度增加,静脉肾盂造影示输尿管扩张移位、肾盂积水;B超检查示盆腔内大量强回声光团,膀胱变形,肾盂、输尿管扩张;MRI检查示盆腔内大量短T1、短T2信号,膀胱变形并肾盂、输尿管扩张;CT检查示盆腔内大量低密度影并膀胱变形,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结论患者具有排尿困难症状,合并双肾积水时应考虑本病,并进行相应检查;肛门指诊、膀胱镜检查及经静脉尿路造影术(IVU)、MRI等影像学检查有重要意义。

周祥福,高新,方友强,唐炎权[9](2005)在《盆腔脂肪增多症诊治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提高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认识。 方法 收治盆腔脂肪增多症 1例 ,男 ,5 1岁。影像学主要表现为 :IVU示双肾轻度积水 ,典型倒梨形膀胱、后尿道延长 ;CT示盆腔内均匀低密度脂肪堆积 ;MRI示膀胱、直肠周围及盆壁明显增厚的软组织影。采用腹腔镜下清除盆腔及输尿管周围脂肪组织、松解输尿管下段方法治疗。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盆腔脂肪增多症诊治特点。 结果 术中可见盆腔脏器脂肪组织明显增多 ,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周围充满大量脂肪组织 ,与影像学表现一致。采用腹腔镜手术剔除盆腔及输尿管周围脂肪加输尿管松解术 ,剔除脂肪组织约 5 0 0 g ,术后病理报告为成熟的脂肪组织。术后 1周出院。 2周后复查B超示双肾输尿管积水减轻 ,右肾液性暗区最大直径由术前 2 .9cm降至 2 .0cm ,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直径由 1.2cm降至 1.0cm ,左侧肾积水由 1.8cm降至 1.3cm ,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直径由 0 .8cm降至 0 .5cm。 结论 X线、CT及MRI为此病的主要诊断线索及依据 ,腹腔镜下剔除盆腔及输尿管周围脂肪加输尿管松解术是治疗此病的有效和微创的方法。

邓宏,那万里,常喜华,王金国,金宁[10](2002)在《盆腔脂肪过多症(附二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盆腔脂肪过多症2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盆腔脂肪过多症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上篇 三承气汤理论研究
    第一章 中医学下法的形成与发展
        1 下法理论形成依据
        2 探讨张仲景对下法的应用
        2.1 《伤寒论》中的下法
        2.1.1 攻逐瘀血法
        2.1.1.1 桃核承气汤证
        2.1.1.2 抵当汤证
        2.1.1.3 抵当丸证
        2.1.2 泻热逐水法
        2.1.2.1 大陷胸丸证
        2.1.2.2 大陷胸汤证
        2.1.3 三物白散证
        2.1.4 十枣汤证
        2.1.5 苦寒泻下法
        2.1.5.1 调胃承气汤证
        2.1.5.2 小承气汤证
        2.1.5.3 大承气汤证
        2.1.6 麻子仁丸证
        2.1.7 蜜煎导证
        2.1.8 变治法
        2.1.8.1 大柴胡汤证
        2.1.8.2 柴胡加芒硝汤证
        2.1.8.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2.1.8.4 桂枝加大黄汤证
        2.1.9 急下存阴法
        2.1.9.1 阳明三急下证
        2.1.9.2 少阴三急下证
        2.2 《金匮要略》中的下法
        2.2.1 攻下泻热法
        2.2.1.1 阳明实热痉病证治
        2.2.1.2 实积下利证治
        2.2.1.3 支饮证面热证证治
        2.2.1.4 谷疸证证治
        2.2.1.5 酒疸证证治
        2.2.1.6 热盛里实黄疸证证治
        2.2.1.7 热盛吐衄证证治
        2.2.2 攻下行气法
        2.2.2.1 表寒里实腹满证证治
        2.2.2.2 里实胀重证证治
        2.2.2.3 里实少阳心下满痛证证治
        2.2.2.4 里实积胀俱重证证治
        2.2.2.5 支饮腹满证证治
        2.2.3 峻下去积法
        2.2.4 攻下逐饮法
        2.2.4.1 留饮欲去证证治
        2.2.4.2 悬饮证证治
        2.2.4.3 肠间饮聚成实证证治
        2.2.4.4 水血并结血室证证治
        2.2.5 攻下逐瘀法
        2.2.5.1 虚劳干血证证治
        2.2.5.2 急性肠痈未成脓证证治
        2.2.5.3 瘀血内结证证治
        2.2.5.4 瘀结成实证证治
        2.2.6 泻热通便止呕法
        2.2.7 缓下润燥法
        2.2.8 温里攻下法
    第二章 三承气汤论述
        1 调胃承气汤论述
        1.1 原文
        1.2 主证
        1.3 药物组成
        1.4 煎服法
        1.5 调胃承气汤证之见
        1.5.1 不大便,心烦,躁动不安
        1.5.2 蒸蒸发热
        1.5.3 吐下腹胀满不痛
        1.5.4 脉调和或阴脉微
        1.6 调胃承气汤方之见
        2 小承气汤论述
        2.1 条文
        2.2 主证
        2.3 药物组成
        2.4 煎服法
        2.5 小承气汤证之见
        2.5.1 脉滑而疾
        2.5.2 腹大满不通
        2.5.3 大便燥结、小便频数
        2.6 小承气汤方之见
        3 大承气汤论述
        3.1 原文
        3.2 主证
        3.3 药物组成
        3.4 煎服法
        3.5 大承气汤证之见
        3.5.1 当下而尚未攻下之大承气汤证
        3.5.1.1 局部证候特点
        3.5.1.1.1 腹胀满、大便不通、绕脐痛
        3.5.1.1.2 热结旁流兼喘证
        3.5.1.1.3 不能食
        3.5.1.2 全身证候特点:潮热、手足濈然汗出
        3.5.1.3 神志证候特点:心烦、心中懊憹、谵语
        3.5.1.4 脉迟而实有力
        3.5.2 急下存阴的阳明大承气汤证
        3.5.2.1 目中不了了,睛不和
        3.5.2.2 发热汗多
        3.5.2.3 腹胀满疼痛、减不足言
        3.6 大承气汤方之见
        4 三承气汤总结
        4.1 配伍为主治证候疗效的关键
        4.2 煎服法为处方理法方药的特点
    第三章 阳明病下法禁忌
        1 阳明腑证未实不可下
        2 阳明表未解不可下
        3 阳明病兼少阳证不可下
        4 阳明病兼太阳少阳证不可下
        5 阳明经证不可下
        6 阳明虚寒证不可下
        7 阳明热在上不可下
    第四章 承气类方的形成与发展
        1 新加黄龙汤证
        2 宣白承气汤证
        3 导赤承气汤证
        4 牛黄承气汤证
        5 增液承气汤证
        6 护胃承气汤证
        7 承气合小陷胸汤证
        8 桃仁承气汤证
中篇 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
    前言
    1 大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1.1 大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1.2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1.3 大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2 小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2.1 小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2.2 小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2.3 小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3 调胃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3.1 调胃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表
        3.2 调胃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3.3 调胃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4 结论
下篇 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
    第一章 医学文献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 系统评价概述
        1.1 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1.2 Cochrane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1.3 Meta分析
        1.4 文献综述
        2 系统评价的方法与步骤概述
        2.1 系统评价方法
        2.2 系统评价步骤简易流程图
        2.2.1 系统评价程序流程图
        2.2.2 检索与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流程图
        2.2.3 纳入文献资料可能的偏倚风险来源简易图
        2.2.4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规则
        3 Meta分析概述
        3.1 Meta分析基本概念
        3.2 Meta分析的目的
        3.2.1 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3.2.2 定量估计研究效应
        3.2.3 发现既往研究缺乏之处
        4 Meta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4.1 确立研究课题
        4.2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检索
        4.2.1 文献检索方法
        4.2.1.1 检索词
        4.2.1.2 文献检索方法
        4.2.1.3 检索范围
        4.2.2 文献检索步骤
        4.3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资料的纳入与排除
        4.3.1 课题研究设计的类型
        4.3.2 文献发表年限、所使用语言
        4.3.3 样本量和随访期限
        4.3.4 结果测量指标
        4.3.5 重复发表文献
        4.3.6 信息完整性
        4.4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质量评价
        4.4.1 随机对照研究
        4.4.1.1 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
        4.4.1.2 CONSORT扩展版(ectensions of the CONSORT statment)
        4.4.1.3 STARD(Standards for the Reporting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
        4.4.2 观察性研究
        4.4.2.1 STROBE(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Epidemiology)
        4.4.2.2 TREND(Transparent Reporting of Evaluations with NonrandomizedDesigns)
        4.4.3 系统评价(Meta分析)
        4.4.3.1 QUOROM(Quality of Reporting of Meta-analysis)
        4.4.3.2 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Meta-analysis)
        4.4.3.3 MOOSE(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Epidemiology)
        4.5 数据及相关信息提取
    第二章 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一 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5.1 肛门排气时间标准均数差SMD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3 腹胀腹痛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4 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6 典型医案
        研究二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生长抑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三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二联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5.1 肛门排气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3 腹胀缓解/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4 肠鸣音恢复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5 恶心、呕吐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6 治疗/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研究四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三联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五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盐水灌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六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肥皂水灌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七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石蜡油灌胃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八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阿托品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三章 小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 小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四章 针灸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一 针灸治疗与西医临床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典型医案
        研究二 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五章 肠梗阻疗法研究成果与建议治疗方案
        1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 s中的方药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2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s下针刺治疗肠梗阻取穴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3 研究总结-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
        4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附篇
致谢
个人简介

(3)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治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治分析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3.1 流行病学及病因:
    3.2 病理:
    3.3 临床表现:
    3.4 诊断:
    3.5 鉴别诊断:
    3.6 治疗:

(6)盆腔脂肪增多症两例兄弟患者报道及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分析与讨论
    2.1 发病率
    2.2 组织病理学
    2.3 病因
    2.4 临床特点
    2.5 特殊检查
    2.6 鉴别诊断
    2.7 并发症
    2.8 治疗

(7)盆腔脂肪增多症2例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例1
    1.2 例2
2 讨 论
    2.1 临床表现
    2.2 影像学特点
    2.3 治疗

(8)盆腔脂肪增多症误诊分析(附4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临床表现
    三、影像学表现
结果
讨论

(9)盆腔脂肪增多症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结 果
讨 论
    一、流行病学及病因
    二、病理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四、鉴别诊断
    五、治疗
        1.保守治疗:
        2.手术治疗:

(10)盆腔脂肪过多症(附二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 论

四、盆腔脂肪过多症2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良性对称性脂肪增多症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J]. 蔡少雨,李玉球,曾鹏程,刘珊珊,古佩巧,陈伟娴,严冬梅,黄伟俊,陈泳愉,陈瀚勋,陆培明,陈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18)
  • [2]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D]. 曾子芸.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3]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J]. 刘喆,欧阳骏.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3(01)
  • [4]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治分析及文献复习[J]. 何卫阳,苟欣,肖明朝,王明,汤召兵. 四川医学, 2010(01)
  • [5]盆腔脂肪增多症2例分析[J]. 袁新华,王争信,陆敬义,曲应才,戴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27)
  • [6]盆腔脂肪增多症两例兄弟患者报道及文献分析[J]. 徐涛,赵卫红,王晓峰,黄晓波,许清泉,杨波,叶雄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04)
  • [7]盆腔脂肪增多症2例诊治[J]. 王军起,董秉政,李望,朱海涛,薛松,陈仁富,温儒民,郑骏年,陈家存,孙晓青.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7(01)
  • [8]盆腔脂肪增多症误诊分析(附4例报告)[J]. 赵致广,邱建新,王跃成,陆向东. 北京医学, 2005(06)
  • [9]盆腔脂肪增多症诊治分析[J]. 周祥福,高新,方友强,唐炎权.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5(02)
  • [10]盆腔脂肪过多症(附二例报告)[J]. 邓宏,那万里,常喜华,王金国,金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01)


大承气汤论文 小承气汤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中医论文 肠梗阻论文

上一篇:《中华放射学杂志》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杂志一等奖
下一篇: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