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葆春[1](2013)在《不同品种肉牛育肥效果的比较试验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对21~23月龄的12头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安格斯与黄牛级进杂交二代优质改良牛进行60d强度育肥,测定分析4个品种牛的生长指标、屠宰指标、肉的品质3个指标,并进行差异显着性分析。在生长指标上西门塔尔平均日增重1506g,夏洛来平均日增重为1390g,利木赞平均日增重为1054g,安格斯平均日增重为823g。结果表明,西门塔尔和夏洛来之间差异不显着,其他之间差异均极显着。在屠宰指标上,西门塔尔屠宰率为57.86%,净肉率为50.22%,肉骨比6.57,夏洛来屠宰率为60.28%,净肉率为51.47%,肉骨比5.41,利木赞屠宰率为57.80%,净肉率为50.48%,肉骨比为6.91,安格斯的屠宰率为57.48%,净肉率为48.81%,肉骨比为5.67。结果表明夏洛来的屠宰率与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之间差异极显着,其他品种之间差异不显着。对净肉率而言,夏洛来、利木赞、西门塔尔与安格斯之间差异极显着;夏洛来与西门塔尔、利木赞之间差异显着;利木赞与西门塔尔之间差异不显着。各品种的肉骨比差异不显着。在肉品质这一指标上,嫩度、眼肌面积、优质肉的比例中西门塔尔最佳。
王淮,付茂忠,赵益元,易礼胜,张熔,桂成,唐慧,邓由飞[2](2012)在《蜀宣花牛的生长发育性能测定》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2752头次蜀宣花牛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体尺体重测定表明,蜀宣花牛的初生重,公母牛分别为31.6kg和29.6kg;6月龄体重分别为149.3kg和154.7kg;周岁体重分别为315.1kg和282.7kg;1 8月龄体重分别为452.6kg和350.0kg。4.5周岁达到体成熟,其成年体重公母牛分别为782.2kg和522.1kg。
马发顺,杨前锋,宋玉伟[3](2009)在《三种杂交牛的生长发育趋势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了掌握杂种牛生长发育的规律。[方法]对三种杂种牛的生长发育趋势和日增重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从公、母对比看,母牛生长发育速度略快于公牛,二者呈强的正相关;从三杂种对比看,夏杂F1增长最快,海杂F1次之,安杂F1最慢;从日增重变化趋势看,312月龄呈下降趋势,1215月龄呈上升趋势,1518月龄再次下降。[结论]说明生长发育是有波动趋势。
王云,王淮[4](2008)在《农村散养条件下四川乳肉兼用牛的生长发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1440头次四川乳肉兼用牛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体尺体重测定表明,四川乳肉兼用牛的初生重,公母牛分别为31.56kg和29.6kg;6月龄体重分别为149.26kg和154.74kg;周岁体重分别为315.09kg和282.71kg;18月龄体重分别为441.91kg和350.04kg。4.5周岁达到体成熟,其成年体尺体重公母牛分别为752.3kg和509.79kg。
王淮,赵益元,付茂忠,张镕,易礼胜,刘德安[5](2007)在《农村户养条件下四川乳肉兼用牛的生长发育测定》文中认为通过对1440头次四川乳肉兼用牛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体尺体重测定表明,四川乳肉兼用牛的初生重, 公母牛分别为31.56kg 和29.61 lqg;6月龄体重分别为149.26kg 和154.74kg;周岁体重分别为315.09kg 和282.71 kg; 18月龄体重分别为441.91kg 和350.04 kg。4.5周岁达到体成熟,其成年体尺体重公母牛分别为752.3kg 和509.79 kg.
张善芝[6](2005)在《肉牛杂交组合对生长性能的影响及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分析了山东高密县、陵县两地肉牛不同杂交组合各月龄时的体尺、体重差异。结果表明:两地三元杂交牛(皮西本、夏西本、利西本、西利本、夏利本)比二元杂交牛(西杂二代、利杂二代)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两地三元杂交牛各月龄时的体尺比二元杂交牛有较大幅度提高,尤其与产肉性能更相关的体尺(髋宽、尻长、胸围等)提高幅度更明显,差异显着;两地三元杂交牛9月龄时的体重、18月龄时的体重比二元杂交牛均差异显着(P<0.05):两地三元杂交牛6~18月龄的增重差异显着(P<0.05)。从体尺体重的绝对数值和增加值看,以皮西本(高密县)、西利本(陵县)为最佳。三元杂交牛比二元杂交牛具有体型大,后躯更宽大,体重大,18月龄前生长发育增重快等优势。 研究还对山东肉牛杂交改良现状及影响肉牛杂交效果和肉牛杂交改良推广的因素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经费问题、饲料与饲养管理技术、肉牛销售与市场、肉牛屠宰加工技术等等。可见要加快肉牛生产步伐,必须提高肉牛杂交改良效果,这就必须重视并解决好以上肉牛杂交改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吴乃科,万发春,宋恩亮,刘晓牧,冯光元,王桂华[7](2002)在《三元杂交肉公牛育肥及生长发育研究》文中提出研究分析了西利本、夏利本、利西本、利杂二代 (各 1 0头 )公牛 6~ 1 2月龄 1 83d育肥期增重、生长发育及饲料消耗情况。结果表明 ,1 2月龄体重分别为 371 .90± 2 7.30 kg、32 2 .0 0±41 .0 0 kg、32 7.75± 1 4.35 kg、340 .2 0± 35 .2 4 kg;平均日增重为 0 .97± 0 .0 9kg、0 .95± 0 .1 4kg、0 .81± 0 .0 5 kg和 0 .83± 0 .0 5 kg;相对增长率为 89.49%、1 1 7.32 %、81 .33%和 80 .1 8%。以西利本和夏利本增重速度快 ,与利西本、利杂二代比较差异显着 ;各月龄体尺比利杂二代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以夏利本的饲料消耗较少 ,每 kg增重消耗精粗饲料总量 6.66kg。初步认为 ,利用西利本和夏利本进行三元杂交 ,是山东省肉牛生产的有效途径。
王三虎,田龙宾[8](2002)在《豫北黄牛及其杂交改良牛的生长发育研究》文中指出通过测定分析了西利本杂交牛、利本 F1杂交牛和豫北黄牛的初生~ 2 4月龄体尺、体重指标 ,结果表明 ,西利本三元杂交牛生长发育快 ,各月龄体尺、体重显着大于豫北黄牛 ,比利本 F1也有显着提高。
田龙宾,魏刚才,吴守才[9](1995)在《西海黄杂种牛生长发育观察》文中指出测定、分析了西海黄杂种手(公36头、母34头)初生至24月龄体尺、体重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西海黄杂种牛生长发育快,各月龄体尺、体重显着大于豫北黄牛,比海黄F1也有明显提高。
田龙宾,王三虎,乔发东[10](1994)在《夏海黄三元杂种牛生长发育研究》文中指出测定分析了夏海黄三元杂交后代(公牛34头,母牛37头)与豫北黄牛及海黄F1初生─24月龄体重与体尺生长发育。结果表明复海黄三元杂交后代,体型得到改进,生长发育快,各月龄体尺与体重均较豫北黄牛有较大幅度提高,较海黄F1提高明显,利用夏海黄三元杂交发展肉牛生产是一条有效途径。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时间及地点 |
| 1.2 供试牛的选择 |
| 1.3 饲养管理条件 |
| 1.4 试验方法 |
| 1.5 测定项目 |
| 1.5.1 生长指标 |
| 1.5.2 屠宰指标 |
| 1.5.3 肉品质 |
| 1.5.4 指标的计算方法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不同品种牛生长指标的比较 |
| 2.2 不同品种牛屠宰指标的比较 |
| 2.3 不同牛肉肉质指标的比较 |
| 3 讨论 |
| 1 材料与方法 |
| 1) 试验材料 |
| 2) 统计方法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基本指标 |
| 2.2 夏杂F1生长发育情况 |
| 2.3 海杂F1生长发育情况 |
| 2.4 安杂F1生长发育情况 |
| 2.5 三杂种公牛间的比较 |
| 2.6 三杂种母牛间的比较 |
| 3 讨论与总结 |
| 一、材料与方法 |
| 二、结果与分析 |
| (一) 四川乳肉兼用公牛的生长发育情况。 |
| (二) 四川乳肉兼用母牛的生长发育情况 |
| (三) 四川乳肉兼用牛成年体尺体重。 |
| (四) 四川乳肉兼用牛的生长发育曲线 (见图) |
| 三、讨论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 1.1 肉牛业的经济意义 |
| 1.2 世界肉牛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 1.3 我国肉牛业发展的现状 |
| 1.4 我国肉牛业存在的问题 |
| 1.5 肉牛杂交改良 |
| 1.6 肉牛杂交改良的研究现状 |
|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 第二章 肉牛杂交组合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
| 2.1 材料来源 |
| 2.2 分析方法 |
| 2.3 结果与分析 |
| 2.4 讨论 |
| 2.5 小结 |
| 第三章 山东肉牛杂交改良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
| 3.1 山东省肉牛杂交改良现状 |
| 3.2 存在问题与影响因素 |
| 3.3 解决办法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介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动物 |
| 1.2 试验地点 |
| 1.3 饲养管理 |
| 1.4 试验设计及测定指标 |
|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 2 结果与讨论 |
| 2.1 试验牛增重及饲料报酬 |
| 2.1.1 增重 |
| 2.1.2 饲料报酬 |
| 2.2 体尺 |
| 3 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