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体会(附36例报告)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体会(附36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阿巴斯·艾海提(Abbas Ahat)[1](2021)在《维吾尔医手法复位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印证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照维吾尔医与西医目前在用的闭合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诊疗方法,观察其诊疗后所需要的骨折愈合时间的长短、患侧肘关节功能康复情况、预后等方面的有效性,初步探讨维吾尔医正骨疗法与西医正骨疗法对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SFH)患儿的疗效性,从而为维吾尔医正骨诊治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之间在骨伤科门诊就诊,并经过临床及X线检查后确诊“伸直型SFH”的患儿;2)本次研究采用院内制定的正骨诊疗方案,即(患侧肘关节以屈曲40°~60°维吾尔医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为治疗组;3)以2011年度新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李继福.不同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定为对照组,即(以回顾性研究方式收集资料完整、年龄1~12岁的105名伸直型SFH患儿,采取三种不同方式进行诊治:A组:闭合整复管型石膏外固定诊疗39名、B组: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诊治的患者共有34名、C组: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式内固定诊治患者共有32名)分别观察三组间的骨折愈合时间的长短、患侧肘关节的屈伸功能康复、肘关节携带角及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等;4)选出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39名患儿进行诊疗;诊疗期间段为3周(约21天);过程中保持患肢密切观察及复查,患者相关资料以门诊或电话随访方式完整;5)通过文献对照研究方法,观察两组小儿的年龄、性别、受伤患肢、骨折复位及固定方法、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患侧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Flynn评价优良率等指标进行比较,所采集到的资料与数据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评估及分析。结果:1)两组小儿在性别的分布、肘折伤类型、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的长短及患侧肘关节内翻畸形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2)经维吾尔医与西医闭合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诊疗后,两组在患侧肘关节的屈伸功能及携带角变化结果方面进行比较、Flynn功能评价优良率结果示:维吾尔医正骨诊疗组(100%)的疗效优于西医正骨诊疗组(97.44%)、(P<0.05)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诊疗、临床观察、随访等结果表明:维吾尔医正骨诊疗组在患侧肘关节屈伸功能的恢复及携带角变化方面优于西医正骨对照组;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的长短,治疗后肘关节内翻畸形的发病概率相当。以综合性结果进行对比看,维吾尔医正骨诊疗儿童伸直型SFH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引用及推广。

毕梦娜[2](2011)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7例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其在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方面的作用机理。方法:收集四川省骨科医院儿童病区2009年收治的97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得以一年的随访。其中男59例,女38例;右侧42例,左侧55例;年龄从1岁到14岁,平均年龄8.34岁;伸直型89例,屈曲型8例,并发尺侧移位87例,并发桡侧移位10例。治疗方法:97例患者均采用手法整复结合尺骨鹰嘴牵引、小夹板、钢托外固定并辅以针灸、按摩、TDP照射治疗等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屈伸功能的恢复、携带角的丢失等指标。对收集的资料与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均得到一年的随访,全组无骨折不愈合、尺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症等并发症发生。根据Flynn疗效评价标准:优:骨折解剖对位或接近解剖对位;骨折骨性愈合:肘关节屈伸活动正常或屈伸功能受限<10°,提携角正常或肘内翻<5°:良:介于优与差标准之间;差:骨折畸形愈合,肘关节内翻畸形明显,丧失肘关节屈伸功能≥30°,丧失提携角≥15°。其中优:59例,良:37例,差,37例。总优良率为97.9%,肘内翻发生率为17.5%。远低于国内文献报道的最低发生率33%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尺骨鹰嘴牵引、手法整复、小夹板结合钢托外固定配合合理的功能锻炼及物理治疗的方法,发挥了优势互补,协同作用,能使骨折获得良好的复位、提高并维持复位后骨折的稳定性,在不同环节消除导致肘内翻的危险因素提高了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有效降低了肘内翻的发生率,肘关节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胡敏[3](2007)在《三种方法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目前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以前治疗的相关病例,收集总结75例资料较完整的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28例(A组)、手法复位+闭合经皮穿针24例(B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法23例(C组)。对骨折愈合后三组病例的肘关节活动度、携带角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闭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快,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上优于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但肘内翻的发生率与两组相近。结论: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疗效显着,骨折愈合快,肘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及后遗症少,是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正骨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仍是最基础的治疗方法。

李海波,田心义[4](2006)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及肘内翻机理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文章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发生率、肱骨髁上骨折的分类标准、肘内翻的发生机理、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与预防肘内翻、固定位置、肘内翻与BA、CA角6个方面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及其最主要的并发症肘内翻的研究进展。

杨增敏,张世华,王书军,高卫东,刘刚[5](2005)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钢针内固定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

赵宏普[6](2002)在《《中国骨伤》2002年第15卷关键词索引》文中提出

萧劲夫,张强,王涛[7](2001)在《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概况》文中指出

钟立恭[8](1995)在《肱骨髁上骨折并肘内翻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文中提出肱骨髁上骨折并肘内翻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措施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3)钟立恭肘内翻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它可以发生在任何方法治疗后。文献报导时内翻发生率高达50~60%,平均30%[1,2]。关于时内翻形成的原因众说纷坛...

刘献祥,汤耿民[9](1994)在《肱骨髁上骨折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肱骨髁上骨折研究进展福建中医学院骨研所刘献祥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汤耿民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据统计占儿童全身骨折的26.7%,肘部损伤的72%.北京积水潭医院报道在13678例新鲜骨折脱位的临床资料中肱骨髁上骨折占7.48%。由于解剖结构,骨...

周红芳,聂稀枝[10](2017)在《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护理》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护理方式。方法:收治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肘关节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后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率。

二、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体会(附36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体会(附3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维吾尔医手法复位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印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研究对象
        1.2 研究目的
        1.3 采集时间
        1.4 病例选择及诊断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治疗方法
        2.1 维吾尔医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院内制定的诊疗方案)
        2.2 西医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
    3 研究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评价标准
结果
讨论
小结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研究进展现况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2)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7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正文
    1. 临床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纳入病例标准
    4. 排除病例标准
    5. 剔除脱落和终止试验标准
        5.1 剔除标准
        5.2 脱落标准
        5.3 终止标准
    6. 治疗方法
        6.1 尺骨鹰嘴牵引操作方法
        6.2 手法复位治疗
        6.3 小夹板固定
        6.4 术后处理
    7. 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评定
        7.1 观察指标
        7.2 临床疗效评定
    8. 治疗结果
讨论
    1. 关于肱骨髁上骨折
        1.1 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内翻
        1.2 肘内翻发生机制
        1.2.1 两次发生学说
        1.2.2 一次发生学说
        1.3 肘内翻与疗效
    2. 关于治疗
        2.1 骨折分型与治疗
        2.2 治疗原则与实际相结合
        2.3 治疗方式
    3. 我们的选择
    4. 治疗原理
        4.1 尺骨鹰嘴牵引作用
        4.2 小夹板、压垫及钢丝托板作用
    5. 疗效分析
    6. 失败的原因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典型病例介绍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三种方法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临床研究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采集时间
        1.3 病例选择
        1.3.1 诊断标准
        1.3.2 纳入标准
        1.3.3 排除标准
        1.4 一般资料
        1.5 病例分组
    2 治疗方法
        2.1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2.2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
        2.3 手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
    3 研究方法
        3.1 观察指标
        3.1.1 影象学检查
        3.1.2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3.1.3 肘关节屈伸及旋转功能
        3.1.4 携带角的角度
        3.1.5 肘内翻畸形
        3.2 疗效评价标准
        3.2.1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3.2.2 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3.2.2.1 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
        3.2.2.2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改良肘关节功能评价法
        3.3 统计学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
        4.2 肘关节屈伸功能疗效比较
        4.3 肘关节携带角变化的比较
        4.4 Flynn标准肘关节功能评定比较
        4.5 HSS改良肘关节功能评价比较
        4.6 肘内翻畸形发生率的比较
讨论
    1 关于治疗方法
        1.1 手法整复
        1.2 小夹板固定
        1.3 经皮穿针
        1.4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2 关于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文献综述 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治疗进展
附件2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及肘内翻机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发生率
2 肱骨髁上骨折分类标准
3 肘内翻发生机理
4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与预防肘内翻
    4.1 手法复位, 超肘关节外固定
    4.2 小夹板外固定加支架固定
    4.3 手法复位, 石膏外固定
    4.4 牵引
    4.5 经皮穿针内固定
    4.6 切开复位内固定
5 固定位置
6 肘内翻与BA角、CA角

(5)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钢针内固定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钢针的选择
2 进针方式
    2.1 冠状面上的进针角度 (外侧针)
        2.1.1 单纯钢针内固定
        2.1.2 张力带内固定
    2.2 矢状面上的进针角度
        2.2.1 单纯钢针内固定
        2.2.2 张力带内固定
    2.3 进、出针位置
        2.3.1 内、外侧交叉穿针
        2.3.2 外侧平行穿针
        2.3.3 外侧交叉穿针
        2.3.4 其他方式
        2.3.5 张力带内固定
    2.4 张力带内固定的操作
3 复位要求
    3.1 解剖复位
    3.2 桡偏 (外翻) 复位
        3.2.1 外翻角度
        3.2.2 操作要点
    3.3 其他复位参照指标
4 术后外固定
    4.1 单纯钢针固定
        4.1.1 屈肘90° (功能位)
        4.1.2 屈肘≤90°位
        4.1.3 屈肘≥90°位
        4.1.4 屈曲角度不确定的体位
    4.2 张力带内固定
5 固定时间
    5.1 单纯钢针内固定
    5.2 张力带内固定
6 随访时间
    6.1 单纯钢针内固定
    6.2 张力带内固定
7 并发症
    7.1 针孔反应
    7.2 肘内翻
    7.3 其他并发症
    7.4 肘关节功能
8 切口选择
    8.1 外侧切口
    8.2 内侧切口
    8.3 背侧切口 (后侧、后正中)
    8.4 前外侧切口
    8.5 后外侧切口
    8.6 前侧切口
    8.7 联合切口
9 疗效比较
    9.1 克氏针固定与非手术治疗的比较
    9.2 钢针固定的方式
10 生物力学研究
11 其他研究
12 疗效评定标准
    12.1 国外标准
    12.2 国内标准
        12.2.1 传统标准
        12.2.2 自订标准
13 结 论
    13.1 手术切口的选择
    13.2 术后外固定的体位与外固定物的选择
    13.3 穿针的角度、进针点选择
    13.4 疗效评定标准

(10)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四、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体会(附36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维吾尔医手法复位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印证研究[D]. 阿巴斯·艾海提(Abbas Ahat). 新疆医科大学, 2021(10)
  • [2]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7例临床观察[D]. 毕梦娜.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10)
  • [3]三种方法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观察[D]. 胡敏.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7(07)
  • [4]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及肘内翻机理研究进展[J]. 李海波,田心义. 中医药导报, 2006(02)
  • [5]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钢针内固定的研究进展[J]. 杨增敏,张世华,王书军,高卫东,刘刚. 中医正骨, 2005(03)
  • [6]《中国骨伤》2002年第15卷关键词索引[J]. 赵宏普. 中国骨伤, 2002(12)
  • [7]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概况[J]. 萧劲夫,张强,王涛.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1(02)
  • [8]肱骨髁上骨折并肘内翻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措施[J]. 钟立恭. 中医正骨, 1995(01)
  • [9]肱骨髁上骨折研究进展[J]. 刘献祥,汤耿民. 中国中医骨伤科, 1994(01)
  • [10]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护理[J]. 周红芳,聂稀枝. 中国社区医师, 2017(25)


肘关节论文 肱骨髁上骨折论文 骨折并发症论文 肱骨论文 骨折论文

上一篇:增值税审计若干实际问题分析
下一篇: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