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黑加仑果酱的加工工艺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黑加仑果酱加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苏晓琳[1](2019)在《树莓脆片微波膨化机理与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树莓作为小浆果的一种,其果实柔软多汁、富含花青素和维生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独特的医用价值和保健功效,但树莓果实水分含量高,极易腐烂、不易储存,限制了树莓鲜果的市场推广。利用微波膨化技术加工树莓脆片,能够更好地保留其营养价值,获得香脆可口、风味独特的膨化制品。针对微波膨化产品存在内部气孔分布不均匀、酥脆性差、膨化后期局部焦化等问题,本研究以树莓鲜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添加剂(黄原胶、大豆纤维和单甘酯)添加量对脆片膨化特性的影响规律,优化树莓鲜片的原料配方,得到口感酥脆的膨化脆片;采用模糊评判方法优化分段变功率微波膨化树莓脆片工艺,解决膨化后期脆片出现过热烧焦现象;利用模拟仿真技术对树莓脆片微波膨化过程中能量分布、传热传质、内部压力和体积变化进行分析,揭示微波膨化浆果脆片膨化机理。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三种添加剂(黄原胶、大豆纤维和单甘酯)添加量对树莓脆片膨化特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三种添加剂添加量的改变对树莓脆片膨化率、硬度和脆度的影响趋势相似,即随每种添加剂添加量增加,脆片膨化率和脆度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脆片硬度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鲜片原料中黄原胶、大豆纤维和单甘酯添加范围分别为0.4%~0.8%、4%~8%和0.4%~0.8%。在此基础上,设计三因素五水平中心组合试验,基于模糊评判方法优化得出脆片最优配方参数组合为:黄原胶添加量0.63%、大豆纤维添加量5.26%、单甘酯添加量0.62%,在此条件下得到树莓脆片膨化率为3.70±0.08,硬度值为3480.25±152.17g,脆度值为 77±1 个。(2)通过对比恒定功率与分段变功率两种微波膨化方式,得出恒定功率膨化条件下,脆片硬度和脆度分别为8236.24±99.23 g和39±1个;脆片中花青素单体总保留量为55.44±1.08 mg/100g,其中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芍药色素和锦葵色素的保留量分别为16.52、27.06、8.17和3.69 mg/100g。分段变功率膨化条件下,脆片硬度和脆度分别为2653.23±102.15 g和80±2个;脆片中花青素单体总保留量为73.83±1.75mg/100g,其中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芍药色素和锦葵色素的保留量分别为21.35、35.32、13.47和3.69 mg/100g。后者与前者相比硬度降低67.79%,脆度增大51.25%,花青素单体总保留量提高33.17%。为进一步研究分段变功率微波膨化工艺参数对树莓脆片膨化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树莓脆片分段变功率第Ⅰ阶段微波强度范围为20~40W/g、阶段转换时含水率范围为14%~18%、第Ⅱ阶段微波强度范围为10~30 W/g。(3)在分段变功率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第Ⅰ阶段微波强度、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为影响因素,以树莓脆片膨化率、脆度和感官评价值为目标因素,基于模糊评判方法优化得出分段变功率微波膨化工艺参数组合为:第Ⅰ阶段微波强度32.38 W/g、阶段转换时含水率14.93%、第Ⅱ阶段微波强度23.57 W/g,在此条件下得到树莓脆片膨化率为4.02±0.08、脆度为80±2个、感官评价值为9.26±0.37。各试验因素对膨化脆片综合品质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阶段转换时含水率、第Ⅰ阶段微波强度、第Ⅱ阶段微波强度。(4)为揭示微波膨化树莓脆片膨化机理,建立微波膨化过程电磁场、传热场、水分场和压力场四场耦合数学模型,通过所建模型发现膨化过程中鲜片电磁场分布规律为底部电场强度大,顶部电场强度小。鲜片温度分布为中心处温度高、边缘处温度低。膨化过程中鲜片表面水分含量低于鲜片内部水分含量。随膨化时间延长,鲜片内部产生压力逐渐增大,引起鲜片膨胀。鲜片膨化过程中体积变化可分为体积恒定阶段(膨化初期)、体积急剧膨胀阶段(膨化中期)和体积恒定阶段(膨化后期)。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表明,在膨化初期(0~30 s),鲜片内水分吸收微波能温度升高,温升使鲜片内水分发生相变,此时水分蒸发产生的压力小于鲜片内部结合力,鲜片未发生膨化;在膨化中期(30~120 s),随鲜片吸收微波能温度升高,鲜片中水分大量蒸发产生压力梯度,压力作为驱动力推动鲜片迅速膨胀,此阶段鲜片膨胀最为迅速;在膨化后期(120~150 s),由于鲜片中水分蒸发去除,鲜片吸收微波能能力减弱,产生水蒸气压力不足以推动鲜片膨胀,树莓脆片体积不再增大。即微波诱导鲜片内部水分蒸发产生压力,压力作为驱动力引起鲜片体积膨胀,最终形成疏松多孔结构脆片。本研究阐明添加剂添加量对树莓脆片膨化特性影响规律,获得口感酥脆的微波膨化树莓脆片配方;优化得出分段变功率微波膨化树莓脆片工艺,解决因微波加热局部高温引起的脆片局部焦化和营养成分保留率低等问题;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树莓脆片微波膨化过程,揭示了微波膨化树莓脆片的膨化机理。研究结果可为微波膨化浆果类脆片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也为浆果类脆片的产业化提供了新思路。

朱金艳[2](2018)在《高静水压对蓝莓汁品质影响及杀菌机理研究》文中提出蓝莓被誉为浆果之王,具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为了更好地对蓝莓汁进行商业化加工,本文采用高静水压这种非热加工技术处理新鲜蓝莓汁,研究通过高静水压处理蓝莓汁,杀菌钝酶、蓝莓汁品质、花色苷稳定性等的变化;高静水压与超声波、温热联合作用蓝莓汁,大肠杆菌O157:H7、多酚氧化酶和花色苷的变化;探索高静水压在蓝莓汁加工中潜在优势。通过高静水压对大肠杆菌O157:H7细胞膜损伤、糖代谢以及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探究高静水压致死大肠杆菌O157:H7的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高于450MPa情况下,高静水压的杀菌效果明显好于热处理组;热处理(80℃,10min)可完全钝化PPO和POD活性;低压(350-450MPa)对PPO、POD有激活作用,压力升高,酶活力下降趋势缓慢;550MPa时,起到钝酶作用,但效果不显着,两种酶残留量均在80%以上;POD耐热性与耐压性均强于PPO。(2)经高静水压处理能较好保留蓝莓汁中的营养成分。色泽和可溶性固形物略有提高;较好地保留了蓝莓汁中的营养成分,总酚和Vc损失量较热处理显着较低;蓝莓汁中的蛋白质和pH稍有下降;高静水压处理能有效地保留蓝莓汁中总抗氧化性,在压力为350MPa时,抗氧化能力下降了2.7%,而经热处理后,抗氧化能力下降了14.41%。(3)在新鲜蓝莓汁中鉴定出18种单体花色苷。我们分析测定了高静水压处理过程中花色苷的保留率,并对其建立降解反应动力学模型(一级)。在较低的高静水压处理下,花色苷的保留率并无显着变化,当压力升高到550MPa时,保留率才较显着降低,但是对比80℃的热处理,热处理对花色苷的破坏作用明显大于高静水压。试验证明,蓝莓汁中富含花色苷,且高静水压处理对花色苷的降解作用较小。(4)采用不同处理方式(HT,TS,MT,MS,MTS)对蓝莓汁进行处理。我们发现MTS使大肠杆菌O157:H7在5 min后迅速灭活(减少5.85个对数值),这表明高压显着增强了大肠杆菌O157:H7的灭活效果。与HT相比,MTS保留了更多的花色苷,保留率为97.49%,残余PPO活性下降到10.91%。采用SEM和TEM证实了不同处理方式会导致大肠杆菌细胞不同的破坏程度。高静水压、超声和温热的联合处理蓝莓汁不仅保证了安全性,且能够保留功能成分。(5)高静水压作用使大肠杆菌O157:H7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细胞膜上的Ca2+/Mg2+-ATP酶、Na+/K+-ATP酶、H+-ATP(F型)酶、H+-ATP(P型)酶活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糖酵解相关指标变化与致死大肠杆菌O157:H7死亡的有一定相关性,大肠杆菌O157:H7三羧酸循环相关脱氢酶活性降低趋势与大肠杆菌O157:H7死亡基本一致。大肠杆菌O157:H7细胞膜通透性增强和三羧酸循环受损可能是致死大肠杆菌O157:H7死亡的主要原因。(6)测序发现样品全基因组为4730个基因,总体来看50MPa压力比150、250MPa条件下差异表达多,并且上调基因较多,而其他两种处理下调基因较多。压力不同,差异表达GO富集功能也不同,与物质转运相关酶的差异表达基因较多,均为上调基因;与代谢相关的酶的差异表达基因较多,均为下调基因;与细胞膜相关的酶的差异表达基因较多,均为下调基因。KEGG富集分析发现不同高静水压处理后,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富集29、35和28个通路上。在ABC转移蛋白(ABC transporters)通路上,与透性酶相关的蛋白对菌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产生正效应;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通路上菌体的群体感应基因没有增强,反而受到了破坏;嘌呤代谢(Purine metabolism)通路上对菌体的遗产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以及生理环境造成影响。多方面、深层次在基因表达方面影响菌体的生长和繁育,可能是高静水压杀菌的主要原因。

胡锦涛,孔芳,邹木法,郑雪,赵玉红[3](2018)在《浆果果渣对酸奶品质和抗氧化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将1.50%的红树莓、蓝莓、黑加仑三种浆果果渣分别加入到酸奶中,研究三种浆果果渣酸奶在贮藏过程(4℃、21 d)中成分、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浆果果渣总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45.24%、50.43%、55.21%,总多酚含量分别为18.40 mg/g、18.70mg/g、30.00 mg/g,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00 mg/g、2.00 mg/g、2.90 mg/g,花色苷的含量分别为14.30 mg/g、14.10 mg/g、10.50 mg/g,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提取液浓度10.00mg/mL)分别为92.20%、84.10%、61.00%。在贮藏期内,浆果果渣酸奶的乳清析出率和持水力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对照样品相同,滴定酸度大于88.78°T,p H在4.17~4.51。浆果果渣的加入显着增加了酸奶的总膳食纤维含量,影响酸奶的硬度、黏度、凝聚力、粘性指数,提高了酸奶的抗氧化性,在贮藏期内最高可以达到对照酸奶的3.93倍(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13.11倍(总还原力)、4.28倍(羟自由基清除率)。浆果果渣可以作为功能性原料用于酸奶制品。

夏其乐,陈剑兵,郜海燕,邢建荣[4](2018)在《D-异抗坏血酸钠对蓝莓果酱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为提高蓝莓果酱的品质,以蓝莓鲜果为原料,测定花色苷、总酚含量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1-2-picryl-hydrazyl,DPPH)、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mino-di(3-ethyl-benzothiazoline sulphonic acid-6)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在打浆、调配、灌装、杀菌等加工关键环节的变化。研究添加D-异抗坏血酸钠对蓝莓果酱功能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损失的抑制作用,测定蓝莓果酱贮藏期间花色苷、总酚含量和L*、a*、b*值的变化。结果显示:蓝莓果酱各加工关键环节,其总酚、花色苷含量逐渐下降,DPPH自由基、ABTS+·清除能力也逐渐减弱;添加质量分数0.5%的D-异抗坏血酸钠可减缓这些指标的下降;保温实验表明,添加D-异抗坏血酸钠的果酱褪色程度比未添加的果酱约降低了21.07%。由此可见,适当添加D-异抗坏血酸钠可提高蓝莓果酱的营养和形态品质稳定性,延长产品货架期。

高明明,肖月欢,王幸,孙月,宋雅,邱朝坤[5](2017)在《我国蓝莓食品加工现状分析》文中指出作为"浆果之王"的蓝莓,营养价值丰富,鉴于其保鲜难度和成本,目前世界各国仍以加工为主,其加工途径十分广泛。本文综述了我国近几年蓝莓食品加工行业的基本情况,对蓝莓果酒、蓝莓饮料、蓝莓果醋、蓝莓果酱等主流蓝莓加工食品的工艺、特性、品质等进行了概述,并对我国蓝莓食品加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黄玉岩[6](2017)在《黑加仑中四种主要花色苷成分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文中指出在本实验中使用绿色环保的低共熔溶剂作为提取溶剂并结合微波对黑加仑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芸香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进行绿色高效提取,同时对提取液中黑加仑四种主要花色苷进行大孔吸附树脂结合中压快速色谱的富集和纯化。研究了低共熔溶剂微波辅助提取的方法工艺,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利用pH示差法和快速简便的高效液相分析检测方法对花色苷成分进行快速准确的定性及定量检测,为开拓黑加仑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非常快速简便的定量检测黑加仑中花色苷含量的pH示差法,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同时分析检测黑加仑中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芸香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四种主要花色苷的方法:流动相:10%甲酸水(A)-乙腈:甲醇(85:15,B);色谱柱:Luna C18(5μm,250 mm×4.6 mm i.d.);梯度洗脱条件为:0-4 min,15-20%(B);4-6 min,20-22%(B);6-14min,22-24%(B);14-24 min,24-26%(B);24-35 min,30-35%(B);进样量:5μL;流速1 m L/min;检测波长:520 nm;柱温30 oC。2.对黑加仑中四种主要花色苷的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了Box-Behnken Design(BBD)实验设计工艺优化,确定了最优提取的参数:低共熔溶剂:氯化胆碱/乳酸,摩尔比1:2,含水量20%提取温度:45 ℃液固比:13:1 m L/g提取时间:14 min通过上述优化的条件进行了验证性实验,测得黑加仑花色苷的提取平均得率为2.03mg/g(n=3),提取率优于使用低共熔溶剂超声提取法以及80%乙醇微波辅助提取法。3.确定了大孔吸附树脂结合中压快速色谱速快速分离纯化黑加仑中四种主要花色苷的工艺。(1).确定了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富集花色苷的工艺参数:树脂型号:D101型上样体积:6 BV解吸溶液及体积:3 BV去离子水和5 BV 40%乙醇(2).确定了快速色谱分离纯化D101型树脂富集产物中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芸香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的工艺参数:固定相类型:ODS-C18反相硅胶洗脱流程:选用流动相A-水:甲酸(90:10),流动相B-乙腈:甲醇(85:15),A:B=93:7等梯度洗脱样品与硅胶质量比:1/150(g/g)洗脱流速:25 m L/min在上述优化条件下,通过一次大孔吸附树脂的富集,结合中压快速色谱的分离纯化和重结晶后,分别得到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芸香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22.31 mg、35.47 mg、11.83 mg和31.36 mg,纯度均在95%以上,最终得率依次为0.32 mg/g、0.47 mg/g、0.18 mg/g、0.43 mg/g。该工艺不仅具有简单易行、得到的产品纯度高和易于扩大化生产等特点,同时为大规模生产花色苷类成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李欣燃[7](2017)在《黑果茶藨果渣中花色苷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植物的花和叶都会呈现各种各样鲜艳的颜色,这其实正是天然色素花色苷存在的原因,广泛分布于植物的根茎叶等大部分组织中,是一类具有苯并吡喃结构的黄酮类物质,由六种花色素和多种单糖或二糖组成多种结构形式;而且花色苷可以对人体起到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以及抗癌的作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保健品,同时黑果茶藨中含有大量的花色苷。近些年由于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关于花色苷的研究成果得到来自医药界、日用化工等领域认可。尽管如此,但是在花色苷开发过程中受设备,技术水平及原料来源和储备方式不完善以及花色苷自身的不稳定等影响,在对花色苷开发研究中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在对黑果茶藨的提取分离纯化上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课题以黑果茶藨果渣中花色苷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运用匀浆-微波联用的方法提取黑果茶藨中花色苷,并对不同种类的花色苷进行分离。采用匀浆-微波联用的方法从黑果茶藨中提取花色苷,并且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确定乙醇为提取溶剂。最合适的提取参数由RSM响应面分析并且确定:微波功率550W,微波时间16 min,乙醇浓度60%,匀浆时间3 min,液料比28.3 mL/g,抗氧化剂0.3%的TBHQ,提取液pH 2.5,实际从黑果茶藨中提取花色苷473.7±9.5μg/g。黑果茶藨中含有六种花色苷,分别为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芸香糖苷、矢车菊素-3-(6-香豆酰基)-葡萄糖苷和矮牵牛素-3-(6-香豆酰基)-葡萄糖苷。黑果茶藨中含有大部分的前四种花色苷成分,并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进行分离,采用甲基叔丁基醚:正丁醇:乙腈:水:三氟乙酸(2:2:1:5:0.001)为溶剂系统以及转速1000 r/min、流速1.5 mL/min、检测波长530nm、温度30℃等操作参数,可以成功的分离出四种主要的花色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芸香糖苷。

白超[8](2015)在《黑加仑等浆果资源开发(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连续介绍黑加仑等浆果资源开发:果酒、新鲜原果汁、高级碳酸饮料、汽酒及系列产品、果汁饮料系列产品、黑加仑小香槟、果冻、果酱、浓缩果汁等产品的生产技术、配方、工艺操作要点及个人体会,以及浆果加工新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开发现状。

杨小慧[9](2015)在《HACCP在黑加仑果酱生产企业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HACCP在食品行业实施背景和实施原则,利用HACCP体系重点对黑加仑果酱生产企业进行了全过程演示分析,识别了危害,确定了关键控制点和相应预防措施,明确了操作限值,通过监控使各种影响因素降到最低程度,确保产品安全卫士。

热依扎·朱木斯别克[10](2013)在《黑加仑抗旱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黑加仑品种世纪光和世纪星为实验试材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盆栽试验的幼苗分3个不同梯度土壤干旱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80%(CK)、60%(轻度胁迫)、40%(中度胁迫),处理天数为30天,分别进行了黑加仑幼苗抗旱生理指标及光合特性等的测定研究;田间试验采用新疆农业大学三坪农场田间栽培的世纪光和世纪星成年植株为材料,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果实相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1.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正常条件下,黑加仑两个品种世纪光与世纪星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K+、质膜相对透性、叶片相对含水量,SOD、POD、CAT活性,MDA、O2-.和H2O2含量都保持平稳状态。经土壤含水量为60%的轻度与土壤含水量为40%的中度胁迫处理30天后,世纪光与世纪星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K+等渗透调节物质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SOD、POD、CAT酶活力增加,MDA、O2-.和H2O2含量也增加,其中世纪光叶片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渗透调节物质与SOD、POD、CAT保护酶活性增加幅度大于世纪星;世纪星MDA、O2-.和H2O2含量增加幅度大于世纪光。叶片质膜相对透性也随着土壤干旱胁迫程度加剧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轻度胁迫处理的在第30天,两品种的质膜相对透性均未超过20%,说明都未达到致命损伤,而中度胁迫处理的世纪光在第24天质膜相对透性超过50%,世纪星在第18天超过了50%,达到半致死程度,各土壤干旱处理存在极显着水平差异(P<0.01)。世纪光叶片中,有效的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与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增大减少了MDA、活性氧与质膜相对透性所造成的膜的伤害度,增强了保水能力,表现出世纪光抗旱性较世纪星强。2.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的条件下,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蒸腾速率日变化与水分利用率日变化都呈现单峰曲线,但在轻度与中度胁迫处理下呈现双峰曲线。世纪光在轻度胁迫处理的整个一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和蒸腾速率日变化比世纪星高6.72%、61.13%;而世纪光水分利用率日变化比世纪星低于36.18%。世纪光在中度胁迫处理的整个一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和蒸腾速率日变化比世纪星高9.85%、37.32%;而世纪光水分利用率日变化比世纪星低于44.63%。3.田间不同5个时期采样测定的黑加仑品种世纪光与世纪星果实品质研究发现,世纪光和世纪星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与Vc含量不断地增加,而有机酸含量下降。在果实完全成熟时,世纪光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与有机酸含量均高于世纪星,分别比世纪星高22.05%、24.40%、16.03%。

二、黑加仑果酱加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黑加仑果酱加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树莓脆片微波膨化机理与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树莓的营养价值及加工现状
        1.1.1 树莓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
        1.1.2 树莓及其产品的加工现状与品质研究
    1.2 微波技术在果蔬膨化方面的应用
        1.2.1 微波加热原理
        1.2.2 微波加热特点
        1.2.3 微波膨化理论研究现状
        1.2.4 微波膨化理论研究现状
    1.3 微波膨化过程仿真
    1.4 淀粉的玻璃态转化与自由体积理论
        1.4.1 淀粉类物质的玻璃态转化
        1.4.2 自由体积理论与淀粉状态相图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原料和试剂
    2.2 试验设备与仪器
        2.2.1 微波加热膨化设备
        2.2.2 其他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试验工艺流程
        2.3.2 含水率测定
        2.3.3 膨化率测定
        2.3.4 硬度及脆度测定
        2.3.5 脱水速率测定
        2.3.6 弹性模量测定
        2.3.7 色差测定
        2.3.8 感官评价方法
        2.3.9 膨化过程中鲜片内部温度测定
        2.3.10 树莓粗提取样品的制备
        2.3.11 树莓脆片花青素含量测定
    2.4 数据分析方法
3 微波膨化树莓脆片配方研究
    3.1 添加剂对树莓脆片微波膨化特性的影响
        3.1.1 试验设计
        3.1.2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3.1.3 组合试验结果与分析
    3.2 微波膨化树莓脆片配方综合优化
        3.2.1 确定评价因素
        3.2.2 模糊评判回归方程及方差分析
        3.2.3 微波膨化脆片配方优化
    3.3 淀粉在树莓鲜片微波膨化过程的作用机制分析
        3.3.1 淀粉-水混合物状态相图
        3.3.2 膨化前树莓鲜片状态及成核位点分布
        3.3.3 鲜片升温阶段膨化机制
        3.3.4 鲜片膨化阶段的体积变化机制
    3.4 本章小结
4 树莓脆片分段变功率微波膨化特性研究
    4.1 分段变功率单因素试验设计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1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对脆片膨化特性的影响
        4.2.2 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对脆片膨化特性的影响
        4.2.3 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脆片膨化特性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分段变功率微波膨化树莓脆片工艺研究
    5.1 试验设计
    5.2 试验方案及结果
    5.3 各试验因素对脆片膨化率的影响
        5.3.1 膨化率的数学模型
        5.3.2 膨化率的方差分析
        5.3.3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和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对膨化率的影响
        5.3.4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膨化率的影响
        5.3.5 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膨化率的影响
    5.4 各试验因素对脆片色差的影响
        5.4.1 色差的数学模型
        5.4.2 色差的方差分析
        5.4.3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和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对色差的影响
        5.4.4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色差的影响
        5.4.5 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色差的影响
    5.5 各试验因素对脆片硬度的影响
        5.5.1 硬度的数学模型
        5.5.2 硬度的方差分析
        5.5.3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和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对硬度的影响
        5.5.4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硬度的影响
        5.5.5 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硬度的影响
    5.6 各试验因素对脆片脆度的影响
        5.6.1 脆度的数学模型
        5.6.2 脆度的方差分析
        5.6.3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和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对脆度的影响
        5.6.4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脆度的影响
        5.6.5 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脆度的影响
    5.7 各试验因素对脆片感官评价值的影响
        5.7.1 感官评价值的数学模型
        5.7.2 感官评价值的方差分析
        5.7.3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和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对感官评价值的影响
        5.7.4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感官评价值的影响
        5.7.5 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感官评价值的影响
    5.8 分段变功率微波膨化树莓脆片工艺综合优化
        5.8.1 确定评价因素
        5.8.2 模糊评判回归方程及方差分析
        5.8.3 分段变功率微波膨化树莓脆片工艺优化
    5.9 分段变功率与恒定功率微波膨化方式的比较
        5.9.1 试验设计
        5.9.2 不同膨化方式对脆片膨化率的影响
        5.9.3 不同膨化方式对脆片含水率的影响
        5.9.4 不同膨化方式对脆片质构特性的影响
        5.9.5 不同膨化方式对树莓脆片中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5.10 本章小结
6 树莓脆片微波膨化机理分析
    6.1 微波膨化参数对树莓鲜片含水率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6.1.1 微波强度对树莓鲜片含水率变化的影响
        6.1.2 初始含水率对树莓鲜片温度变化的影响
    6.2 微波膨化过程中的微波能吸收与传热传质过程分析
        6.2.1 模型假设
        6.2.2 几何模型建立
        6.2.3 微波膨化过程的控制方程
        6.2.4 初始条件和参数设定
        6.2.5 鲜片电磁场分布和微波能吸收
        6.2.6 鲜片内温度分布及均匀性分析
        6.2.7 鲜片内水分变化分析
        6.2.8 鲜片内压力变化分析
        6.2.9 鲜片体积变化分析
    6.3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特色与创新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高静水压对蓝莓汁品质影响及杀菌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食品杀菌技术
    1.2 高静水压技术
        1.2.1 高静水压技术的发展
        1.2.2 高静水压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2.3 高静水压杀菌机理
    1.3 蓝莓加工
        1.3.1 蓝莓营养与功能价值
        1.3.2 蓝莓生产加工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目的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高静水压及热处理对蓝莓汁杀菌钝酶效果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2.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高静水压及热处理对蓝莓汁中杀菌效果的影响
        2.2.2 高静水压及热处理对蓝莓汁中PPO残留量的影响
        2.2.3 高静水压及热处理对蓝莓汁中POD残留量的影响
    2.3 讨论与小结
        2.3.1 讨论
        2.3.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静水压对蓝莓汁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3.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高静水压对蓝莓汁蛋白、pH和色泽的影响
        3.2.2 高静水压对蓝莓汁可溶性固形物(TTS)的影响
        3.2.3 高静水压对蓝莓汁总酚(TP)和维生素C(Vc)的影响
        3.2.4 高静水压对蓝莓汁总抗氧化能力(Anti-Oxidant)的影响
    3.3 讨论与分析
        3.3.1 讨论
        3.3.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静水压对蓝莓汁中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4.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蓝莓汁中花色苷组成
        4.2.2 高静水压对蓝莓汁花色苷保留率的影响
        4.2.3 处理方式对蓝莓花色苷保留率的影响
        4.2.4 高静水压加工过程中花色苷降解动力学模型
    4.3 讨论与小结
        4.3.1 讨论
        4.3.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联合处理对蓝莓汁中大肠杆菌O157:H7,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花色苷的影响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5.1.2 测试指标与方法
        5.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处理对大肠杆菌O157:H7灭活的影响
        5.2.2 不同处理对大肠杆菌O157:H7超微结构的影响
        5.2.3 不同处理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2.4 不同处理对花色苷保留量的影响
    5.3 讨论与小结
        5.3.1 讨论
        5.3.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静压(HHP)对大肠杆菌O157:H7细胞膜损伤及糖代谢影响的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6.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6.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高静水压处理后大肠杆菌O157:H7细胞存活情况的影响
        6.2.2 高静水压对大肠杆菌O157:H7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6.2.3 高静水压对大肠杆菌O157:H7细胞膜上酶的影响
        6.2.4 高静水压对大肠杆菌O157:H7糖代谢的影响
    6.3 讨论与小结
        6.3.1 讨论
        6.3.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高静水压对大肠杆菌O157:H7基因表达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7.1.2 试验方法
        7.1.3 测序数据控制与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转录组数据质量控制及比对基因组
        7.2.2 高静水压处理转录组变化趋势分析
        7.2.3 高静水压处理转录组基因GO富集分析
        7.2.4 高静水压处理转录组基因KEGG富集分析
        7.2.5 高静水压处理KEGG聚类主要通路分析
    7.3 讨论与小结
        7.3.1 讨论
        7.3.2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3)浆果果渣对酸奶品质和抗氧化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浆果果渣的制备
        1.3.2 灰分的测定
        1.3.3 脂肪的测定
        1.3.4 总糖的测定
        1.3.5 蛋白质的测定
        1.3.6 总膳食纤维的测定
        1.3.7 多酚含量的测定
        1.3.8 黄酮含量的测定
        1.3.9 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1.3.1 0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1.3.1 1 总还原力
        1.3.1 2 羟自由基清除能力
        1.3.1 3 酸奶的制备
        1.3.1 3. 1 工艺流程
        1.3.1 3. 2 配方
        1.3.1 3. 3 操作要点
        1.3.1 4 酸奶的质构特性分析
        1.3.1 5 酸奶乳清析出率的测定
        1.3.16酸奶p H的测定
        1.3.17酸奶滴定酸度的测定
        1.3.18酸奶持水力的测定
        1.3.19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浆果果渣的化学成分测定结果
    2.2 不同浆果果渣的活性成分测定结果
    2.3 不同浆果果渣的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
    2.4 不同浆果果渣酸奶在贮藏中的性质和成分变化
        2.4.1 不同浆果果渣酸奶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2.4.2 不同浆果果渣酸奶在贮藏过程中质构特性变化
        2.4.3 不同浆果果渣酸奶在贮藏过程中的总膳食纤维含量变化
        2.4.4 不同浆果果渣酸奶在贮藏过程中的活性成分含量变化
        2.4.5 不同浆果果渣酸奶在贮藏过程中的抗氧化性变化
3 结论

(4)D-异抗坏血酸钠对蓝莓果酱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蓝莓果酱生产工艺及操作要点
        1.3.2 总酚含量的测定
        1.3.3 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1.3.4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1.3.5 产品贮藏稳定性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蓝莓果酱各加工环节总酚和花色苷含量的变化
    2.2 蓝莓果酱各加工环节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2.3 添加抗氧化剂后蓝莓果酱总酚和花色苷含量的变化
    2.4 添加抗氧化剂后蓝莓果酱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2.5 蓝莓果酱品质稳定性实验
3 结论

(5)我国蓝莓食品加工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蓝莓果酒
    1.1 酿酒酵母
    1.2 酿酒工艺
    1.3 基本成分变化
    1.4 香气成分变化
2 蓝莓饮料
    2.1 蓝莓汁
    2.2 蓝莓复合保健饮料
    2.3 蓝莓清汁饮料
    2.4 蓝莓果肉饮料
    2.5 蓝莓固体饮料
    2.6 蓝莓乳酸菌饮料
    2.7 蓝莓玉米酸奶
    2.8 蓝莓格瓦斯饮料
3 蓝莓果醋
4 蓝莓果酱
5 其他蓝莓加工产品
6 展望

(6)黑加仑中四种主要花色苷成分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黑加仑简介
        1.1.1 黑加仑的生物学特征
        1.1.2 黑加仑的分布
    1.2 黑加仑花色苷的研究概况
    1.3 花色苷的提取方法的研究现状
        1.3.1 低共熔溶剂的概述
        1.3.2 低共熔溶剂的性质、应用及种类
        1.3.3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
    1.4 花色苷的分离方法的研究现状
        1.4.1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简介
        1.4.2 中压快速制备柱色谱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2 黑加仑中四种主要花色苷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2 pH示差法缓冲溶液的配制及测定花色苷含量
        2.1.3 标准溶液的配制
        2.1.4 黑加仑样品溶液的制备
    2.2 结果与讨论
        2.2.1 色谱柱、流动相组成及洗脱条件
        2.2.2 黑加仑样品溶液的测定
        2.2.3 方法学验证
    2.3 本章小结
3 黑加仑中四种主要花色苷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1.2 提取率计算
        3.1.3 低共熔溶剂的筛选与优化
        3.1.4 低共熔溶剂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参数的BBD实验
        3.1.5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低共熔溶剂体系的选择
        3.2.2 组成比例的筛选
        3.2.3 含水量的优化
        3.2.4 低共熔溶剂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参数优化实验结果
        3.2.5 不同提取工艺的比较
    3.3 本章小结
4 黑加仑花色苷的富集和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1.2 pH示差法测定花色苷含量
        4.1.3 黑加仑中花色苷的HPLC测定
        4.1.4 待分离样品溶液的制备
        4.1.5 大孔吸附树脂理化参数
        4.1.6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
        4.1.7 大孔吸附树脂对黑加仑花色苷吸附性研究
        4.1.8 分离纯化单体的结构验证
    4.2 结果与讨论
        4.2.1 黑加仑花色苷的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分离
        4.2.2 黑加仑四种主要花色苷的快速色谱分离纯化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黑果茶藨果渣中花色苷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黑果茶藨的概述
        1.1.1 黑果茶藨的形态特征
        1.1.2 黑果茶藨的成分及营养价值
        1.1.3 黑果茶藨的药用价值
        1.1.4 黑果茶藨的应用
    1.2 花色苷的概述
        1.2.1 花色苷的结构和性质
        1.2.2 花色苷的生理活性功能
        1.2.3 影响花色苷稳定性的因素
        1.2.4 花色苷抗氧化性研究
        1.2.5 应用中花色苷存在的问题
    1.3 花色苷的提取方法
        1.3.1 有机溶剂提取花色苷
        1.3.2 超临界流体提取花色苷
        1.3.3 超声辅助提取花色苷
        1.3.4 匀浆法提取花色苷
        1.3.5 微波辅助提取花色苷
    1.4 花色苷的纯化方法
        1.4.1 薄层层析(TLC)
        1.4.2 柱色谱
        1.4.3 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黑果茶藨果渣中花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1 实验材料
        2.1.1 原料及标品
        2.1.2 试剂
        2.1.3 仪器
    2.2 HPLC分析条件的确定
        2.2.1 对照品储备液配制
        2.2.2 检测波长的确定
        2.2.3 流动相的选择
        2.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5 方法的精密度考察
        2.2.6 重现性考察
        2.2.7 供试品的稳定性考察
    2.3 本章小结
3 匀浆-微波辅助提取黑果茶藨果渣中花色苷
    3.1 试剂和材料
        3.1.1 单因素实验
        3.1.2 Plackett-Burman design(PBD)实验设计
        3.1.3 Box-Behnken design(BBD)法实验优化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单因素实验
        3.2.2 Plackett-Burman design(PBD)
        3.2.3 Box-Behnken design(BBD)
    3.3 本章小结
4 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 分离黑果茶藨果渣中花色苷
    4.1 实验仪器、材料及试剂
        4.1.1 仪器设备
        4.1.2 材料及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溶剂体系的选择
        4.2.2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条件优化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溶剂系统
        4.3.2 HSCCC分离条件优化
        4.3.3 HSCCC法进一步分离鉴定黑果茶藨果渣中花色苷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黑加仑等浆果资源开发(三)(论文提纲范文)

4 黑加仑小香槟的开发
    4.1 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4.2 产品配方设计
    4.3 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4.4 操作要点及体会
    4.5 产品质量鉴定
5 果汁饮料、果汁饮料浓浆的开发
    5.1 配方
    5.2 营养分析
    5.3 工艺流程
    5.4 操作要点及体会
    5.5 浊型果汁饮料的研发
        5.5.1“黑加仑果司”(此产品曾畅销哈市、出口俄罗斯)
        5.5.2 草莓胡萝卜复合果肉饮料
        5.5.3 山楂胡萝卜果茶
        5.5.4 工艺要点
    5.6 果粒果汁饮料的研发
        5.6.1 配方
        5.6.2 工艺要点
6 果冻果酱的开发研制
    6.1 配方
        6.1.1 黑加仑、越桔(红豆)、蓝莓(越桔笃斯)果冻配方
        6.1.2 黑加仑、越桔(红豆)、蓝莓(越桔笃斯)果酱配方
    6.2 原料处理
    6.3 果酱加工工艺
    6.4 果冻加工工艺
    6.5 果冻果酱生产的新进展
        6.5.1 果味果冻
        6.5.1. 1 配方
        6.5.1. 2 工艺要点
        6.5.1. 3 备注
        6.5.2 Vc果汁康健药物果冻
        6.5.2. 1 配方(每个果冻16克)
        6.5.2. 2 工艺

(9)HACCP在黑加仑果酱生产企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HACCP实施原则
三、HACCP在黑加仑果酱生产过程中应用
    (一)产品描述
    (二)工艺流程
    (三)危害分析
    (四)确定关键控制点CCP
    (五)确定关键限值
    (六)CCP的监控、纠偏、验证
    (七)建立文件和记录保持系统
四、小结

(10)黑加仑抗旱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果树抗旱性研究进展
    1.1 果树抗旱性研究现状
    1.2 黑加仑研究概论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土壤干旱胁迫对黑加仑品种有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土壤干旱胁迫对黑加仑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两个品种黑加仑果实品质特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四、黑加仑果酱加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树莓脆片微波膨化机理与工艺研究[D]. 苏晓琳. 东北农业大学, 2019
  • [2]高静水压对蓝莓汁品质影响及杀菌机理研究[D]. 朱金艳.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6)
  • [3]浆果果渣对酸奶品质和抗氧化性的影响[J]. 胡锦涛,孔芳,邹木法,郑雪,赵玉红. 现代食品科技, 2018(11)
  • [4]D-异抗坏血酸钠对蓝莓果酱品质的影响[J]. 夏其乐,陈剑兵,郜海燕,邢建荣. 食品科学, 2018(02)
  • [5]我国蓝莓食品加工现状分析[J]. 高明明,肖月欢,王幸,孙月,宋雅,邱朝坤. 保鲜与加工, 2017(03)
  • [6]黑加仑中四种主要花色苷成分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D]. 黄玉岩. 东北林业大学, 2017(05)
  • [7]黑果茶藨果渣中花色苷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D]. 李欣燃. 东北林业大学, 2017(05)
  • [8]黑加仑等浆果资源开发(三)[J]. 白超. 酿酒, 2015(03)
  • [9]HACCP在黑加仑果酱生产企业中的应用[J]. 杨小慧. 现代商业, 2015(12)
  • [10]黑加仑抗旱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研究[D]. 热依扎·朱木斯别克. 新疆农业大学, 2013(01)


山莓论文 蓝莓论文 黑加仑论文 高静论文 蓝莓汁论文

上一篇:推广魏书生汉语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基于Tuxedo中间件的多层架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