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继辉,李新志,周游,黄卫,陈文瑶[1](2021)在《髌骨骨折修复内植物选择的多重问题》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髌骨骨折是骨科的常见损伤,其手术内植物尚无公认的金标准,内植物改良和技术的进步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的:综述髌骨骨折的内植物治疗的新进展,探讨各种手术治疗手段的原则及优劣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内植物指引方向。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知网数据库,检索词为"髌骨骨折,分型,生物力学,内植物,内固定,并发症,预后";同时检索PubMed英文数据库,检索词为"patellar fracture,classification,biomechanics,implants,internal fixation,tendon reconstruction,complications,prognosis"。检索时限为2005年7月至2020年2月,共检索到516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最终选择4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伸膝功能受损及关节面破坏的髌骨骨折需手术治疗,手术既要考虑关节面的平整,同时还要考虑股四头肌腱及髌韧带牵拉造成的分离移位趋势;②用于髌骨骨折的内植物种类较多,尚无统一的金标准;③髌骨骨折手术内植物包括钢丝、克氏针、缝线、锚钉、钢板等,各种内植物均在不断改良及创新中完善。
王凌志,潘宏,方帆,吴一凡[2](2020)在《针缆系统多轴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8例》文中指出目的比较针缆系统多轴固定及传统张力带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在安庆市立医院进行治疗的单侧复杂粉碎性髌骨骨折病人21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针缆系统多轴固定组(观察组)8例和克氏针张力带组(对照组)13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花费、术后并发症、膝关节功能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47.50±8.86)min比(51.54±5.91)min]、术中出血量[(66.25±25.60)m L比(69.23±13.82)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对照组(1.12±0.11)万元,观察组(1.53±0.28)万元,对照组少于观察组。观察组6个月后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26.50±2.93)分优于对照组(22.69±3.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激惹2例,未发现针缆断裂、髌骨针脱出、骨折移位等现象,对照组皮肤激惹3例,骨折轻度移位2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缆系统多轴固定方式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效果良好的特点,在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上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案。
白晓东,芦重尧,张英泽,郑占乐[3](2020)在《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髌骨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发生率较高,占所有骨折的0.5%~1.5%[1]。损伤原因可分为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亦可由混合暴力导致。髌前软组织菲薄,局部击打、着地等直接暴力常导致粉碎性骨折。膝关节屈曲时股四头肌猛烈收缩的间接暴力常导致横形骨折。髌骨骨折的治疗方式主要为保守治疗、髌骨切除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等。非手术治疗常因复位不良及移位较多,致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关节僵硬、创伤后关节炎、膝关节疼痛等,目前主张积极的手术治疗[2]。髌骨骨折的手术
谭云宾,罗京生,江悦,杨丽,刘黎亮[4](2020)在《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并比较空心螺钉张力带、镍钛弹力聚髌器结合空心拉力螺钉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内固定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随访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United States Special Surgical Hospital,HSS) 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获有效随访,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评价及住院费用镍钛弹力聚髌器结合空心拉力螺钉组高于空心螺钉张力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镍钛弹力聚髌器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临床疗效显着、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早期康复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许诺,魏新程,杨凌云,陈斌,黄野[5](2018)在《聚酯不可吸收缝线星形缝合结合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聚酯不可吸收缝线星形缝合结合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聚酯不可吸收缝线星形缝合结合分体式髌骨爪治疗29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术中确定髌骨满意复位后,用可吸收缝线2-0抗菌微乔间断缝合骨膜及髌前韧带。聚酯不可吸收缝线环扎固定髌骨,再星形缝合张力带固定于髌骨前方。检查碎骨折块稳定情况后,根据髌骨的大小选择合适型号的分体式髌骨爪固定髌骨。术后每个月门诊复查X射线片,直至骨折愈合。术后6个月,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临床评估标准评分量表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6例患者获得6~14个月的随访。手术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临床评估标准评分量表,优1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结论聚酯不可吸收缝线星形缝合结合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简单、固定可靠,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训练,手术疗效较好。
何双建[6](2018)在《改良SVW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有限元分析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研究背景与目的髌骨骨折(Patellar Fracture PF)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1%2%,多见于成人。髌骨下极长约1.5cm,无关节面覆盖。髌骨下极骨折(Inferior Patellar Fracture IPF)属于关节外骨折,约占髌骨骨折的5%。损伤原因为间接和直接暴力。髌骨下极为松质骨,骨折块小,多为粉碎性,骨质强度低。髌骨是伸膝装置重要的组成部分,髌骨下极骨折后伸膝装置连续性完全中断,破坏了正常的髌股关节解剖和生物力学关系,膝关节功能受损。所以正确的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对于恢复伸膝装置完整性、稳定性以及良好的膝关节功能至关重要。目前IPF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多数学者认为移位小于2mm的骨折可采取长腿管型石膏伸直位固定6周。移位超过2mm多主张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维持髌骨外形、恢复髌骨高度、修复伸膝装置。手术理念:手术方法简单、创伤较小、内固定坚强、早期功能锻炼,最大限度的恢复膝关节功能。由于髌韧带和股四头肌的强大张力以及髌骨下极骨折块的特点,髌骨下极骨折断端常难以有效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以满足术后早期膝关节伸屈活动锻炼和负重行走的需要。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对于髌骨下极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的处理,目前国内外没有相对统一和可靠的手术方法。因此寻求一种简单、可靠的手术方法以取得最佳临床效果,这对外科医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文献报道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髌骨下极切除术、锚钉缝合固定术、张力带钢丝固定术、中空螺钉8字钢丝固定术、篮状钢板固定术、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术、钛缆固定术、间断垂直钢丝固定术等。以上手术方法术后多数需要石膏或支具固定2-6周后才开始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效果也不尽相同。文献报道的众多技术中,间断垂直钢丝固定技术(separate vertical wiring,SVW)及其改良技术相比其他手术方法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手术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尽管各种SVW技术随访结果令人满意,但也出现了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术后需限制膝关节的伸屈锻炼范围。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一种更为简单、坚强、有效的内固定方法,以满足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最终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本课题主要对SVW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以获得更满意的生物力学和临床效果,为髌骨下极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提供最新的理论研究基础和临床实践资料。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项研究主要是对文献报道的SVW技术进行改进,以期改进后的SVW技术有更好的生物力学优势,更好的固定强度和更好的临床效果。SVW技术改进要点主要是在三道间断垂直钢丝固定髌骨下极骨折断端后,将绕髌骨周缘环扎的钢丝改为在髌骨中上方经髌骨侧方钢丝贯穿环扎,缩短固定力臂,提高固定强度,减少髌骨的整体应力。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改进前后的两种手术方法的生物力学特点。并对使用改进SVW技术手术的13例IPF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随访研究,评估这种改进技术的固定强度和临床疗效。2、研究方法通过Unigraphics(UG)软件系统建立髌骨下极骨折三维模型,对原创间断垂直钢丝技术(Original Separate Vertical Wiring Technique,OSVWT)和改良间断垂直钢丝技术(Modified Separate Vertical Wiring Technique,MSVWT)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生物力学特点,主要比较两种技术方法的固定强度、应力分析等。对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应用改良SVW技术手术的13例IPF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统计分析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术后Bostman功能评分等手术相关参数,并与文献报道的原创SVW技术进行比较,评估改进技术的临床效果。三、研究结果1、在500N的拉伸载荷下,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OSVWT和MSVWT两种内固定技术的髌骨整体最大位移值分别是1.02645±0.00035 mm和0.30630±0.00044mm(p<0.01),髌骨骨折断端相同节点位移值分别是0.75808±0.00067 mm和0.13577±0.00025 mm(p<0.01)。2、OSVWT和MSVWT两种内固定技术的髌骨应力最大值分别是353.4925±0.2770和143.1938±0.2308 mpa(p<0.01)。3、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间,有11例MSVWT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平均手术切口长度为7.9cm,手术时间43.45分钟。所有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无限制伸屈功能锻炼,鼓励早期负重行走。平均21.7月随访,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效、骨折移位、骨不愈等并发症,一例患者出现环扎钢丝松动,但功能恢复良好。总体并发症发生率9.1%。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130.9°,平均Bostman评分29.09。4、文献报道的OSVWT技术、髌骨下极切除技术(partial patellectomy PP)、锚钉缝合固定技术(anchor suturing AS)手术时间分别是72.1分钟、79.1分钟、68.5分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19%、18.2%、22.2%。四、结论经过我们的研究,虽然髌骨下极骨折难以坚强有效固定以满足早期功能锻炼,但改进后的间断垂直钢丝固定技术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特点,固定强度显着提高,可满足术后早期膝关节伸屈活动和负重行走。手术简单创伤较小,并发症少,易于操作和推广应用。
冷雪,邓文军,陈炜[7](2017)在《Atlas钛缆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Atlas钛缆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住院的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9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3组治疗。其中Atlas钛缆内固定组(A组)30例,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组(B组)30例,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组(C组)30例。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这三组的内固定术所用时间、在手术中的出血量、膝关节在手术后第一次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间、住院总费用、手术并发症以及较远期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A组30例中29例获得随访,B组30例中28例获得随访,C组30例中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5个月,平均(13.02±0.36)个月。Atlas钛缆内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P<0.05);术后开始伸屈膝关节锻炼时间最早(P<0.05),但医疗费用较贵(P<0.05),约为1.32万元。本研究采用改良后的Bostman评估标准来比较三组手术后的远期疗效,结果显示A组(Atalas钛缆固定手术)的Bostman优良率为96.6%,结果显着比另外2组高,而且A组手术的并发症比另外2组少。结论:Atlas钛缆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和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恢复效果良好等优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孙凯,金社辉[8](2016)在《可吸收线环扎加记忆合金聚髌爪治疗髌骨骨折》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可吸收线环扎加记忆合金聚髌爪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摔伤54例,车祸27例,钝器砸伤19例;骨折类型:粉碎性75例,横行18例,纵行7例。对所有患者行可吸收线环扎加记忆合金聚髌爪手术治疗,观察骨骼的愈合时间以及关节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并发症以及固定松动或脱落的情况,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2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可吸收线环扎加记忆合金聚髌爪治疗髌骨骨折疗效较好,手术操作简单,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
时欣,赵建宏,严建军,刘燚,崔胜宇,崔志明[9](2014)在《聚酯编织线结合带锁扣线缆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文中认为背景:以往采用张力带钢丝或钢丝环扎、镍钛聚髌器结合可吸收线、双环10号丝线环扎并分体式髌骨爪及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骨折时,难以达到髌骨骨折的坚强固定。目的:探讨聚酯编织线缝扎结合带锁扣线缆环扎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采用聚酯编织线缝扎结合带锁扣线缆环扎治疗的57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AO分型,B3型9例,C2型22例,C3型26例。手术中确定髌骨满意复位后,先用粗聚酯编织线间断缝合两侧股四头肌扩张部,间断缝合骨膜及髌前组织,应用带锁扣线缆环扎固定,视骨折块稳定情况,用粗聚酯编织线在髌前组织行"8"字张力带固定。术后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临床评估标准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46例获得4-1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骨折全部愈合,无钛缆松脱和皮肤刺激等并发症。按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优33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3.5%。表明聚酯编织线缝扎结合带锁扣线缆环扎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能使骨折块紧密接触,固定可靠,可行早期功能锻炼。
陈云浪,李兰泉,谢章家,庞安琪,林小兴[10](2013)在《记忆合金型聚髌器联合钢丝环扎术治疗髌骨骨折38例》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记忆合金型聚髌器联合钢丝环扎术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记忆合金型聚髌器联合钢丝环扎术治疗髌骨骨折38例,术中以钢丝环扎先行固定髌骨骨折块,再选用合适记忆合金型聚髌器固定。结果 38例获824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38例中优31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7.4%。结论记忆合金型聚髌器联合钢丝环扎术治疗髌骨骨折固定牢靠,效果确切。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文章快速阅读: |
| 文题释义: |
| 0引言Introduction |
|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 1.1 资料来源 |
| 1.2 入选标准 |
| 1.3 质量评估 |
| 1.4数据提取 |
| 2 结果Results |
| 2.1 髌骨骨折的基本特点 |
| 2.2 手术治疗及内植物的选择 |
| 2.2.1 固定髌骨骨折的主要内植物 |
| 2.2.2 内植物的微创治疗及数字化应用 |
| 2.2.3髌骨骨折的外固定术 |
| 3 讨论Discussion |
| 3.1 内植物的优劣分析 |
| 3.2 内植物的发展趋势 |
| 3.3 结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手术方法 |
| 1.3 术后处理 |
| 1.4 观察指标 |
| 1.5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3讨论 |
| 1 解剖与治疗原则 |
| 2 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 |
| 2.1 钢丝环扎 |
| 2.2 张力带内固定 |
| 2.2.1 克氏针张力带 |
| 2.2.2 钢丝环扎加张力带 |
| 2.2.3 螺钉钢丝张力带 |
| 2.2.4 生物可吸收张力带 |
| 2.3 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 |
| 2.4 髌骨环 |
| 2.5 髌骨钢板 |
| 2.6 适形钢板-加压螺栓系统 |
| 2.7 Cable-pin系统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 1.3 材料 |
| 1.4 手术方法 |
| 1.5 术后处理及膝关节功能评价 |
| 1.6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
|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
| 2.3 两组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
| 2.4 随访 |
| 3 讨论 |
| 资料与方法 |
| 1. 一般资料 |
| 2. 方法 |
| 3. 术后处理 |
| 结果 |
| 讨论 |
| 缩略词汇表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前言 |
| 第一部分 髌骨下极骨折OSVWT和MSVWT有限元分析 |
| 一、材料和方法 |
| 二、试验结果 |
| 三、讨论 |
| 四、结论 |
| 第二部分 MSVWT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研究 |
| 一、资料与方法 |
| 二、结果 |
| 三、讨论 |
| 四、结论 |
| 全文总结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 致谢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材料 |
| 1.2 方法 |
| 1.2.1 Atlas钛缆内固定组 (A组) 30例: |
| 1.2.2 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组 (B组) 30例: |
| 1.2.3 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组 (C组) 30例: |
| 1.3 评价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治疗相关指标 |
| 2.2 远期疗效比较 |
| 2.3 并发症及其处理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研究方法 |
| 1.3 疗效判定标准[3]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文章亮点: |
| 0 引言Introduction |
| 1 对象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 2 结果Results |
| 3 讨论Discuss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