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旭强[1](2021)在《公众参与视角下的内蒙古旧美术馆更新意向调查研究》文中指出内蒙古旧美术馆于1997建成,是当时自治区唯一的专业性美术馆。随着时间推移和新美术馆的建成,承载了一代人历史记忆的旧美术馆逐渐变得闲置下来,面临着是该拆还是该留的尴尬处境。我国目前大量性存量建筑的适应性更新已经成为当下各地建筑师面临和探讨主要问题。然而,在建筑设计策划阶段,存量建筑的发展方向如何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需求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重视和解决。本文试图引入社会学领域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呼和浩特旧美术馆旧建筑案例进行使用人群调研访谈分析研究,形成理论模型,并以此为依据反映社会居民对于内蒙古旧美术馆建筑的改扩建策划意向。文章首先对旧美术馆相关的50人进行深度访谈,整理分析并总结各访谈案例中使用者对当前美术馆的更新意向,得到1186个标签619个概念和194个初始范畴,通过进一步的提炼与归纳,围绕旧建筑评价(、宏观定位、使用意向和建筑改造意向等4个主导方向形成共61个附属范畴客观反映了使用者对于内蒙古旧美术馆评价与改造的意向,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公众参与视角下内蒙古旧美术馆更新意向模型。本研究分析了公众参与视角下旧建筑改造的的总体意向,并将内蒙古旧美术馆更新意向分为五类,包括旧美术馆评价、宏观定位、功能意向、展览意向、建筑改造意向五个维度。内蒙古旧美术馆不仅是本地域9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代表,也承载了一代人的历史记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应当保留并改扩建;内蒙古旧美术馆应该补充新美术馆的缺陷,继续为普通民众提供民间美术类作品的展示场所,并为社区提供相应的艺术文化服务,其主要功能意向依然是展示功能尽量做到展示类型多元化,展示形式多样化;内蒙古旧美术馆建筑尽量设计入口缓冲,增加停车和室外活动场地,在建筑空间方面尽量增加空间的舒适度和灵活度,增加休闲空间,尽量在材料、灯光、色彩等方面,既要尊重历史建筑,又要营造现代气息和地域特色,形成新的地域建筑景观。综上所述,公众参与视角下的内蒙古旧美术馆更新意向调查表明扎根理论在旧建筑更新过程中,在设计策划阶段通过扎根理论基于公众认知的意向调查是可行的,既激活了旧建筑场所功能空间的活力,又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对未来旧建筑改扩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洪赛宇[2](2021)在《学校检查评比中的行动逻辑研究 ——以S市M校为例》文中认为
毛忠维[3](2021)在《班级生活的公共性匮乏及其反思 ——基于X中学的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雯婷[4](2021)在《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适应性调查研究》文中指出
董凯旋[5](2021)在《乡村中学教师工作负担内容研究 ——以C市G校为例》文中提出
熊雅静[6](2021)在《对一所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的实地研究 ——以N市J机构为个案》文中提出
刘少婷[7](2021)在《影子教育中教师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X市校外辅导机构教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孙书蓝[8](2021)在《幼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及其治理研究 ——以山东省G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黄彩霞[9](2021)在《株洲市少儿体育舞蹈培训市场现状及治理研究》文中指出
吴燕君[10](2021)在《云南边境地区M县缅籍学生的教育困境与出路》文中研究表明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 |
| 1.1.1 研究背景 |
| 1.1.2 问题提出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 1.2.1 研究目的 |
| 1.2.2 研究意义 |
| 1.3 研究综述 |
| 1.3.1 旧建筑有机更新的相关研究 |
| 1.3.2 使用者参与的建筑策划研究 |
| 1.3.3 研究现状总结 |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 1.4.1 研究内容 |
| 1.4.2 研究方法 |
| 1.5 研究对象 |
| 1.6 研究范围 |
| 1.7 论文框架 |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案例研究 |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 2.1.1 城市旧建筑 |
| 2.1.2 微更新 |
| 2.1.3 公众参与 |
| 2.1.4 使用者为中心 |
| 2.2 扎根理论概述 |
| 2.2.1 扎根理论的起源 |
| 2.2.2 扎根理论发展及特点 |
| 2.2.3 扎根理论研究程序 |
| 2.2.4 扎根理论的应用 |
| 2.3 旧建筑更新案例分析 |
| 2.3.1 国外相关旧建筑更新案例研究 |
| 2.3.2 国内相关旧建筑更新案例研究 |
| 2.4 小结 |
| 第三章 内蒙古旧美术馆概述 |
| 3.1 内蒙古旧美术馆简介 |
| 3.1.1 内蒙古旧美术馆建设背景 |
| 3.1.2 内蒙古旧美术馆区位分析 |
| 3.2 内蒙古旧美术馆历史沿革 |
| 3.3 内蒙古旧美术馆建筑本体调查 |
| 3.3.1 调查概述 |
| 3.3.2 建筑空间尺度 |
| 3.3.3 建筑功能组成 |
| 3.3.4 交通流线分析 |
| 3.3.5 建筑立面造型及材料 |
| 3.3.6 建筑周边环境 |
| 3.4 小结 |
| 第四章 内蒙古旧美术馆更新意向调查 |
| 4.1 扎根理论的可行性分析 |
| 4.1.1 使用者需求的改扩建研究 |
| 4.1.2 扎根理论的可行性 |
| 4.2 调研数据收集 |
| 4.2.1 样本选择 |
| 4.2.2 半结构式访谈 |
| 4.2.3 访谈提纲 |
| 4.2.4 设备应用 |
| 4.2.5 数据整理 |
| 4.2.6 人群态度 |
| 4.3 调研数据分析 |
| 4.3.1 开放式编码 |
| 4.3.2 主轴式编码 |
| 4.3.3 选择式编码 |
| 4.4 理论建构 |
| 4.4.1 旧建筑评价 |
| 4.4.2 宏观定位 |
| 4.4.3 使用需求 |
| 4.4.4 建筑改造意向 |
| 4.5 理论饱和度检验 |
| 4.6 小结 |
| 第五章 内蒙古旧美术馆调查结果分析 |
| 5.1 旧美术馆评价分析 |
| 5.1.1 优点 |
| 5.1.2 缺点 |
| 5.2 宏观定位分析 |
| 5.2.1 层次定位 |
| 5.2.2 特色定位 |
| 5.3 建筑功能意向分析 |
| 5.3.1 主要功能需求——展示功能 |
| 5.3.2 次要功能需求——社区服务功能 |
| 5.3.3 附属功能需求——商业休闲功能 |
| 5.4 美术展示意向分析 |
| 5.4.1 展示方式 |
| 5.4.2 展示类型 |
| 5.4.3 展示内容 |
| 5.5 建筑改造意向分析 |
| 5.5.1 建筑空间 |
| 5.5.2 建筑造型 |
| 5.5.3 建筑环境 |
| 5.6 小结 |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 6.1 研究创新 |
| 6.2 主要研究结论及建议 |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附录A 图录 |
| 附录B 表录 |
| 附录C 访谈问卷(样卷) |
| 附录D 文本整理(样本) |
| 附录E 扎根理论开放式编码汇总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