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玥,田硕,田柳,周本宏[1](2021)在《中美临床药学教育的比较分析及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重要部分,开展临床药学教育对于培养临床药学人才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临床药学教育发展可观,但临床药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仍有一定不足,学科教育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转化尚存在欠缺。本文拟通过对美国与中国临床药学教育的起源发展、学制学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进行分析,立足我国教育实情,探讨适用于我国的临床药学教育方式及方法,为我国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为加快我国临床药学的合理、健康发展提供思路及参考。
秦子楠[2](2021)在《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的初步构建与应用》文中指出目的:传承《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等古代典籍“中药药嘱”思想,结合目前指导临床药学服务发展的政策文件,依托信息化技术构建“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创新应用“中药饮片药嘱单”,促进智慧药学发展。方法:(1)文献研究:①梳理截止至2021年,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相关学术团体出台和发布的指导临床药学服务规范化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我国临床药学服务和中医临床药学服务的工作内涵和规范化发展现状;②梳理“中药药嘱”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和《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等典籍中记载的中药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构建中药药嘱内容体系。(2)临床调查研究:面向北京地区三甲医院、三级医院、二甲医院、二级医院及社区医院的不同职称中药师,采用“问卷星”应用软件开展中药师对传统中药煎煮技术和汤剂服用方法认知情况的线上调查。收回104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3)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①构建中药饮片标准信息库: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2011年修订)《临床中药学》等文献,使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录入636个《中国药典》收录的饮片品种和433个不同规格的北京中医医院院内使用饮片品种的基本信息和使用方法;②构建中药经方库:参考《伤寒论》《伤寒论讲义》,使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录入113个经典方剂的基本信息和使用方法;③构建中药饮片用药控制规则库: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2011年修订)《临床中药学》等文献,使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录入“十八反”、“十九畏”和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等中药饮片用药规则;④构建药嘱信息术语库:参考《中药调剂学》《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2011年修订)《临床中药学》等文献,使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录入中药饮片煎煮方法、服用方法等用药知识;⑤基于SOA构架和B/S/S构架,利用Caché数据库及基于CSP的组件技术、M技术、工作流技术和安全保护技术等信息化技术构建审方中心、复核中心、药嘱中心、监测中心和流量中心;⑥采用IMedical数字化医院系统集成4个基本信息数据库和5个功能中心,构建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4)中药饮片药嘱单的应用研究:面向北京中医医院门诊中药房患者,采用线下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针对中药饮片药嘱单的满意度调查。共发放150份调查问卷,收回142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1)文献研究:①目前我国已有处方点评、处方调剂、处方审核及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工作的规范性指导文件,但面向临床的用药指导等工作尚待规范。②“中药药嘱”思想起源于《神农本草经》,发展于《伤寒论》,完善于《备急千金要方》,成熟于《本草纲目》,为现代中医临床药学开展中药药嘱服务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③参考《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等典籍中记载的中药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构建了中药药嘱内容体系,内容包括煎煮技术、服药规范、用药告知和药物贮藏方法。(2)临床调查研究:线上调查共收回104份有效问卷,分析结果发现:①在中药煎煮技术的认知调查中,超过60%的中药师对中药煎煮器具、中药是否需要浸泡、中药浸泡时间判断方法、中药煎煮加水量判断方法、煎煮加水量和煎煮火候等问题有统一的认知,而对不同类型方剂的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尚未形成统一;②在汤剂服用规范的认知调查中,超过50%的中药师对服药温度的判断、服药时间的选择和成人、不同年龄儿童的服药剂量有统一认知。(3)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①中药饮片标准信息库共收录2025条中药饮片基本信息,其中含药典品种信息1592条,共涉及636个(包括炮制品)药典收录饮片品种,北京中医医院院内使用饮片品种信息433条。数据内容包括:“饮片名称”“处方应付”“饮片别名”“饮片拉丁名”“基源”“用药部位”“四气”“五味”“归经”“毒性”“功效”“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特殊煎服方法”“禁忌症”“使用注意”“用药告知”“老人用药”“儿童用药”“是否为炮制品”“炮制方法”“是否为贵细药材”“饮食禁忌”“贮藏方法”和“执行标准”,共计25项内容;②中药经方库共收录113首《伤寒论》方剂的数据内容,内容包括“方剂名称”“处方组成”“所含药味”“主治病证”“煎煮方法”“服用方法”“使用注意”7项;③中药饮片用药控制规则库内容包括中药饮片的配伍禁忌规则“十八反”和“十九畏”,中药饮片的“最小用量”“最大用量”和“审核最大剂量”,以及特殊人群用药禁忌规则内容;④药嘱信息术语库内容包括中药饮片煎煮方法(煎煮次数、煎煮时间、煎煮加水量、煎煮温度和特殊煎煮方法)、中药汤剂服用方法(服药剂量、服药次数、服药温度、服药时间和特殊服药方法)、用药告知(药后护理、服药禁忌和健康指导)和药物贮藏方法4类。⑤信息化构建了中药饮片标准信息库、中药经方库、中药饮片用药控制规则库、药嘱信息术语库4个数据库和审方中心、复核中心、药嘱中心、监测中心、流量中心5个功能中心,形成了以“四库五中心”为主要构架的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4)中药饮片药嘱单的应用研究:面向患者共发放150份调查问卷,收回142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超过50%的被调查者认为中药饮片药嘱单具有指导内容丰富、指导语言通俗易懂、能切实有效地指导患者煎药和服药的优点;87.3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中药饮片药嘱单的使用对指导患者正确煎煮和服用中药有帮助,97.89%患者或其家属对本研究构建的中药饮片药嘱单持满意态度。结论:中医临床药学服务的规范化发展应立足于中医药传统实践经验,传承古人的宝贵经验,我国智慧医疗的发展为临床药学服务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便利。通过构建以“四库五中心”为构架的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促进了在线审方、复核发药、用药指导等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和规范化服务,提高了医疗机构的中医临床药学服务能力。
彭丽华,范骁辉,张翔南,袁铁军,阮邹荣[3](2021)在《国内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比国外Pharm.D.培养模式,对国内临床药学教育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就国内临床药学教育的未来与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与临床药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不断改进与完善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药学教育体系,加快培养高质量临床药师人才队伍的速度,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朴晶竹[4](2020)在《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现代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理念为切入点,以临床医疗核心主体-医、药、护、患为研究对象,开展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情况及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我国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医药护患不同的服务需求、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提出改进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水平的思考及建议,以促进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为中药临床药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数据依托和政策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如下:(1)文献研究法: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近年国家相关部门对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发展与改革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对当前中药临床药学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为后续调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专家咨询法:咨询临床药学及中药临床药学、医学统计学、中药合理用药方面的专家及医院领导,充分吸收专家及领导的合理建议,制定研究方案及调研体系框架,并修改完善调研问卷相关细节。(3)问卷调研法:基于文献分析、政策梳理、问卷设计、专家论证、预调研等工作,以医、药、护、患为研究对象,围绕其一般情况、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及评价、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及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等内容展开调研。医药护问卷以网络问卷星调研的形式发放回收,患者问卷以现场调研的形式发放回收,并将问卷信息录入至Excel 2010,建立Access数据库。(4)数据分析方法:将调研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并以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回收医药护问卷2469份,其中有效问卷2469份,问卷有效率100%;回收患者问卷1272份,其中有效问卷1125份,问卷有效率88.44%;回收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问卷505份,其中有效问卷505份,问卷有效率100%;三套问卷共回收4246份,其中有效问卷4099份。调研发现:(1)中药临床药师专业技能有限,人员配置不足。我国中药临床药师学历普遍较高,但毕业专业以中药学为主,且大多没有经过正规中药临床药师培训而直接从业,缺乏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与思维及临床实践技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能力有限。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师配备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量,并且根据地区、医院类型和等级呈现不均衡。②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有待加强,缺乏中医药特色。由于中药临床药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公众对中药临床药师认知度不足,我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药学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层次较低,中药特色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也有待加强,并且根据地区、医院类型和等级呈现不均衡。(3)医药护患对中药临床药师认可度高,药学服务需求各有不同。医药护患对中药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需求度高,期望中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医疗为其提供指导与帮助。医药护患不同主体对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需求不同,并且根据不同科室呈现差异性。(4)中药临床药师培训方法与模式尚待规范。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刚刚起步,目前培训效果有所显现,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个别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有待加强,带教组设置有待规范,培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待丰富,临床实践安排不足,没有突出中医药特色等。结论:本研究立足于现代药学服务理念,结合我国中药临床药学发展的相关背景对医、药、护、患展开问卷调研,调研问卷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信息量大,结果具有参考价值,确保了我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及需求调研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基于调研提出的思考与建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提升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水平提供指导,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真实的数据资料和理论依据。
王艳秋[5](2020)在《S医院临床药师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不合理用药问题严重威胁着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据调查,我国医院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约占12%-32%[1],每年约有250万患者因药品不合理使用而入院接受治疗,其中约20万人因此死亡[2],对国家以及患者均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临床药师的工作职责就是确保临床药物使用合理、安全、有效及经济,所以,临床药师发挥作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近年来,以促进合理用药为主要目标的药学服务因其显着的临床产出与经济效益而越来越受到重视[3-5],所以,研究临床药师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本文以S医院临床药师的管理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医院临床药师相关制度制定情况与国家相应文件规定执行情况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对临床药师访谈、对药学工作者和患者调研问卷的形式对临床药师工作及管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全面客观的了解医院临床药师的管理现状,分析当前临床药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该医院临床药师的管理工作以及我国临床药师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S医院临床药师的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对医院临床药师进行面对面或电话访谈,对医院药学部其他药学工作者和医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收集到的资料、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发现S医院临床药师的管理主要存在:(1)临床药师在人员配备数量上的不足;(2)临床药师准入门槛相对较低;(3)工作制度与规范设置不完善;(4)绩效考核方案设置有待完善;(5)缺乏规范系统的继续教育或培训;(6)医院对临床药师岗位及价值宣传不到位六个方面的问题。结论:针对S医院临床药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1)扩充临床药师队伍;(2)提高临床药师执业能力准入门槛;(3)完善临床药师的工作职责、制度与规范;(4)构建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5)建立科学的临床药师继续教育与培养体系;(6)加强对临床药师群体及其岗位价值的宣传等对策建议。
周盈莹,陈伯华,杨燕,陈霞[6](2019)在《江苏南通市9家医院临床药学发展现状调查》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江苏南通市主要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现状,为促进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及国内发展中城市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南通市9家医院进行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现状调查,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76.47%的专职临床药师和20.00%的兼职临床药师经过正规培训取得相应资质;临床药师所进修专业方向排名前4位的分别为抗感染药物、心血管内科、抗肿瘤药物和呼吸内科方向;参与医师查房、医嘱和处方点评、专项点评、抗菌药物专项点评、书写药历、抗菌药物事后干预、药学信息服务、门诊药物咨询、出院带药教育、病区医务人员用药交流以及ADR监测的比例最高,均为100.00%,而参与院外会诊比例最低(为0);基地医院各项工作开展比例、工作量以及科研成果普遍优于非基地医院。结论南通市受访医院仍需壮大临床药师队伍,多途径提升药学服务能力,加强临床药师工作深度,提升科研创新实力,并进一步促进非基地医院临床药学发展。
郭凯琳[7](2019)在《云南省公立医院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现状及认可度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临床药学学科在云南省医疗机构建设现状及其认可度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药学服务向基层下沉、构建上下贯通的药学服务体系提供数据支持,以期促进本地区药学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方法以云南省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及其临床药师、非药学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公立医院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现状及其认可度进行调查研究,并将收集到的调查数据使用SPSS 17.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访谈及问卷回收情况:共对云南省65家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知情人进行访谈;回收有效的临床药师职业认知和自我工作能力自评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68.71%;回收有效的非药学人员调查问卷164份,有效回收率83.25%。2、面向医疗机构问卷的调查结果:65家受访医院中,成立临床药学部门、应用合理化用药及相关软件、有临床药师制建设规划、有临床药师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及绩效考核制度的单位分别占44.62%、20.00%、52.31%、63.08%、63.08%、18.46%;受访医院中临床药师总人数244人,其中专职临床药师145人;在工作内容开展方面,处方点评、住院部医嘱审核、药物不良反应监测3项工作开展的比例最高。通过差异分析发现,三级医院临床药学基础建设情况的多项指标均高于二级医院(p<0.05)。3、面向临床药师问卷的调查结果:回收答卷信度为0.957,效度为0.910。57.43%受访人来自三级医院,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2.08%,药学类专业占83.17%,经过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人员占52.47%。受访人群多数量表题目评价平均分值在3分以上,说明受访者普遍有较好的职业认知及自我胜任力评价。对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研究发现:三级医院受访群体对于薪酬满意度情况高于二级医院受访群体(p<0.05);经过了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受访群体对于自身职业认知及工作胜任力评价高于未经过规范化培训的群体(p<0.05或p<0.01);不同学历受访人群对于自我工作胜任力的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评价平均分值以硕士学历人群最高,大专及以下学历人群最低。4、面向非药学医务人员问卷的调查结果:回收答卷信度为0.934,效度为0.857。53.66%受访人来自三级医院,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6.83%,医师占56.91%,护师占17.07%。受访人群各量表题目平均分值在3分以上,说明受访人群普遍对临床药学具有一定认知及需求。进行差异分析发现:三级医院相较于二级医院对临床药学有更高的认知及需求(p<0.05)。结论临床药学学科在云南省三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临床药学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临床药学工作开展内容局限、合理用药信息化建设滞后等一些问题,在二级医院中还存在临床药师数量储备不足、医务人员对临床药学学科认知及需求较低等问题。因此,应进一步提高各级医院负责人对临床药学学科的认识及对学科建设的重视,深化云南省临床药学部门建设、完善临床药学制度建设、推进合理用药信息化建设、加强临床药学人才培养与储备、提高临床药学服务质量,以促进临床药学服务向基层下沉、构建上下贯通的临床药学服务体系、实现本地区临床药学服务高质量、同质化发展。
步琼[8](2019)在《辽宁省L中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自身的卫生健康需求也在日益提高,因此,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也越发被人重视。在借鉴了国外临床药学服务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之后,我国开始大范围推广医疗机构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辽宁省L中医院,作为省内知名的三甲中医院,其开展的临床药学服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通过对其研究,我们能够积极探索临床药学服务的新模式,完善药事管理制度,使患者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地接受药物治疗。目的:本文通过对辽宁省L中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现状的调查,对药学部门日常工作以及医护人员和患者对临床药学服务反馈情况的调查分析,并对辽宁省L中医院临床药学服务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针对其问题提出对策。希望能够推动辽宁省L中医院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开展,并能够真正对临床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帮助,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以辽宁省L中医院临床药学服务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对药学部门主管领导访谈,对药学部门工作人员、临床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细致分析。结果:辽宁省L中医院已具备基本的临床药师规模,但年龄结构偏于年轻化,经验较少,服务针对性较差,未形成临床治疗合力,用药宣教和临床用药监测存在滞后问题;临床药学服务制度配套设施已然具备,但是没能紧跟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变化而改进,临床药学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没能与奖惩制度结合;具备基础的药学服务软硬件,但也存在设备老旧有待更新的问题;临床药学研究与日常临床活动联系不够紧密。结论:当前,辽宁省L中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状况依然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因此,应该从多个方面考虑,加大临床药学服务投入,提升整体质量。建议辽宁省L中医院完善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机制,加大资源投入,加强临床药师队伍建设,重视临床药师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齐抓共管,提升医院的临床药学服务水平。
姚东宁,黄元楷,席晓宇,王秀,王筱婧,王一涛,姚文兵[9](2019)在《我国二级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现状及问题研究(二):临床药学服务开展现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收集我国二级医院临床药学服务开展现状相关数据,剖析临床药学服务现存问题,并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方法采用面对面访谈形式收集二级医院临床药师对自身工作情况的认知、医师对临床药师工作情况的认知和患者对临床药师工作认知等信息,并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被调查的临床药师、医师和患者中,52. 8%的临床药师认为所在医院临床药师工作开展顺利,但仍有35. 8%的临床药师认为所在医院临床药师的配置情况不合理; 42. 0%的医师基本了解临床药师的工作,对临床药师提出的用药建议或给药方案的态度主要为部分采纳(82. 5%);多数的患者不太了解但听说过临床药学服务工作(39. 7%)。结论我国二级医院临床药师的工作开展情况、配置情况和与医师患者之间的了解度有待改善。
苏芬[10](2018)在《吉林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药学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从临床药学服务的概念、现实需求以及发展现状等方面着手,以理论研究与数据调查相结合,依据吉林省医疗机构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药学服务发展现状,与国家文件、医改方向及国内外优秀临床药学服务发展成果找差距,发现吉林省医疗机构临床药学服务发展的不足,探讨优化及改善吉林省临床药学服务发展的策略方法;以期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引领下,为实现患者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用药,提高治愈率,促进民众健康水平提升提供对策与建议。方法:将吉林省现有的三级甲等医院按照综合类、专科类进行分类抽样,从中选取8所医院,利用自填式调查问卷对所选取医院的临床药师、患者进行调查,收回问卷并统计有效调查数据;对医师及医院管理人员以访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录入Excel及Epi Data 3.0进行分类整理,在数据审核无误后通过统计软件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讨论:吉林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发展符合国家文件要求,但发展程度良莠不齐,部分医院的临床药学服务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各医院临床药学服务发展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从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临床药师对药学服务总体目标、内容及作用的理解和评价大体一致,但临床药师对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评估方面表示欠缺者比例也较大,达到65%,多数临床药学人员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多的培训学习的机会来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技能水平及临床能力;医院临床药师数量较少也限制了临床药学服务的提供;患者对临床药学服务内容不甚了解,甚至有接近20%的受调查患者不知道临床药师这种职业的存在,但绝大部分的受调查者都充分肯定了提供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大多数医师对临床药学服务的发展表示支持,其对临床药师提供庞杂的药学信息有较大需求,然而对临床药师临床用药建议的采纳率并不高,在医院工作过程中,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与医师合作参与治疗的程度较差;医院管理人员普遍对临床药学服务有一定的了解,但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诸多医院是在取消药品加成后才开始设置临床药师。本文作者希望通过对所调查到的有关吉林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现状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此六项对策和建议:完善教育结构,提高药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丰富药事咨询,提升药师的沟通技巧;加强监督管理,保障临床药学服务质量;完善法律法规,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医院药学软硬件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认知。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符号说明 |
| 文献综述 |
| 一 国内外临床药学服务发展现状研究 |
| 1 国际临床药学服务发展现状 |
| 2 医疗机构临床药学服务发展现状 |
| 3 医疗机构中医临床药学服务发展现状 |
| 4 小结 |
| 二 我国智慧医疗发展现状分析 |
| 1 国家指导政策分析 |
| 2 智慧医疗的发展现状分析 |
| 3 智慧医疗发展中现存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 4 小结 |
| 参考文献 |
| 前言 |
| 第一章 基于古籍梳理和当代政策分析的中药药嘱理论研究 |
| 第一节 中医药古籍中的中药药嘱信息梳理与分析 |
| 1 药嘱思想的源流追溯 |
| 2 中医药古籍中的中药药嘱信息梳理与分析 |
| 第二节 我国指导临床药学服务规范化发展的政策分析 |
| 1 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临床药学服务规范化发展指导文件 |
| 2 其他临床药学服务规范化发展指导文件 |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 第二章 基于中药煎煮和汤剂服用认知调查的“中药药嘱”问卷分析研究 |
| 第一节 北京地区医院中药师对中药煎煮技术的认知调查 |
| 1 基本信息 |
| 2 传统中药煎煮技术中“煎煮前技术”的认知调查 |
| 3 传统中药煎煮技术中“煎煮中技术”的认知调查 |
| 第二节 北京地区医院中药师对汤剂服用方法的认知调查 |
| 1 服药温度的认知调查 |
| 2 服药时间的认知调查 |
| 3 服药剂量的认知调查 |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构建研究 |
| 第一节 数据化构建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基本数据库 |
| 1 中药饮片标准信息库 |
| 2 中药经方库 |
| 3 中药饮片用药控制规则库 |
| 4 药嘱信息术语库 |
| 第二节 构建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的信息化技术 |
| 1 系统构建方向 |
| 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 3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
| 4 系统构建技术 |
| 第三节 智能化构建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功能中心 |
| 1 审方中心 |
| 2 药嘱中心 |
| 3 监测中心 |
| 4 流量中心 |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 第四章 基于中药饮片药嘱单用户反馈的应用研究 |
| 第一节 中药饮片药嘱单用户满意度调查研究 |
| 1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
| 2 被调查对象获取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的途径调查 |
| 3 被调查对象对中药煎煮和服用相关知识的需求度调查 |
| 4 被调查对象煎煮和服用中药的习惯调查 |
| 5 中药饮片药嘱单的满意度调查 |
| 第二节 本章小结 |
| 结语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附录 |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 1 国内临床药学教育的发展 |
| 1.1 初期阶段 |
| 1.2 起步阶段 |
| 1.3 多样化发展阶段 |
| 2 中美临床药学的教育对比 |
| 3 我国临床药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 3.1 教育模式不统一,临床药学教育重心不突出 |
| 3.2 学位教育与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不能衔接 |
| 3.3 不能满足医疗机构对临床药师的实质性需求 |
| 4 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及思考 |
| 4.1 加强创新型临床药学学科建设 |
| 4.2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药学教育体系 |
| 4.3 形成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临床药学教育 |
| 5 小结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符号说明 |
| 文献综述 |
| 综述一、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基本情况研究 |
| 1 临床中药学的起源 |
| 2 临床中药学学科内涵与特征 |
| 3 临床中药学教育现状 |
| 4 临床中药学发展中的问题思考 |
| 综述二、中药药学服务临床现状研究 |
| 1 中药药学服务内容及现状 |
| 2 中药药学服务工作中的问题思考 |
| 参考文献 |
| 前言 |
| 第一章 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方案设计 |
| 第一节 构建调研指标框架体系 |
| 第二节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与需求调研问卷设计 |
| 第二章 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与需求分析 |
| 第一节 医药护调研结果分析 |
| 1 医药护的一般情况 |
| 2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 3 医药护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 |
| 4 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 |
| 5 医药护对中药临床药师职业的态度 |
| 第二节 患者调研结果分析 |
| 1 患者的一般情况 |
| 2 患者对中药临床药师的认知情况 |
| 3 患者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接受情况及满意度 |
| 4 患者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 |
| 第三节 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调研结果分析 |
| 1 学员的一般情况 |
| 2 基地培训现状 |
| 3 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
| 4 培训需求 |
| 5 培训能力评估 |
| 6 培训后工作现状 |
| 第四节 讨论 |
| 第三章 提升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水平的思考 |
| 1 加强中药临床药学人才队伍建设 |
| 2 拓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内容 |
| 3 明确医药护患药学服务需求 |
| 4 强化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能力培养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附录 |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 摘要 |
| ABSTRACT |
| 1 导论 |
| 1.1 研究背景 |
| 1.2 国内临床药师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
| 1.3 国外临床药师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 2 相关理论与政策概述 |
| 2.1 相关概念与理论 |
| 2.2 相关法规政策文件 |
| 3 S医院临床药学及临床药师相关制度制定情况 |
| 3.1 医院基本情况 |
| 3.2 药学部基本情况 |
| 3.3 医院临床药学室基本情况 |
| 4 S医院临床药师工作及管理状况调查 |
| 4.1 调研方案设计 |
| 4.2 临床药师访谈情况总结 |
| 4.3 药学工作者调查情况及结果 |
| 4.4 患者调查情况及结果 |
| 5 S医院临床药师管理存在的问题 |
| 5.1 临床药师在人员配备数量上的不足 |
| 5.2 临床药师准入门槛相对较低 |
| 5.3 临床药师工作制度与工作规范设置不完善 |
| 5.4 临床药师绩效考核方案设置有待完善 |
| 5.5 缺乏规范系统的临床药师继续教育或培训 |
| 5.6 医院对临床药师岗位及价值宣传不到位 |
| 6 S医院临床药师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
| 6.1 扩充临床药师队伍 |
| 6.2 提高临床药师执业能力准入门槛; |
| 6.3 完善临床药师的工作职责、制度与规范 |
| 6.4 构建合理的临床药师绩效考核方案 |
| 6.5 建立科学的临床药师继续教育与培养体系 |
| 6.6 加强对临床药师群体及其岗位价值的宣传 |
| 7 结论 |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综述 美国临床药师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 参考文献 |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调查对象 |
|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
| 1.3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一般情况 |
| 2.2 受访医院性质和类别 |
| 2.3 药学部门药学人员数量及组成结构 |
| 2.4 临床药师(师资)资质以及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情况 |
| 2.4.1 受访医院临床药师情况 |
| 2.4.2 受访基地医院情况 |
| 2.5 临床药学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
| 2.6 受访医院科研情况 |
| 3 讨论与建议 |
| 3.1 临床药师队伍仍需壮大 |
| 3.2 需多途径提升服务能力 |
| 3.3 加强临床药师工作深度 |
| 3.4 提升科研创新实力 |
| 3.5 促进非基地医院临床药学发展 |
| 中英文缩略词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部分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 |
| 1.1.1 临床药学发展概述 |
| 1.1.2 我国临床药学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
| 1.1.3 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与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 |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 第二部分 调查研究设计 |
| 2.1 研究对象 |
| 2.2 调查方法 |
| 2.3 问卷设计 |
| 2.3.1 临床药学基本建设情况访谈调查问卷 |
| 2.3.2 临床药师自我职业认知及工作胜任力问卷设计 |
| 2.3.3 非药学医务人员对临床药学认知及需求调查问卷设计 |
| 2.4 调查研究的统计分析 |
| 2.4.1 统计软件 |
| 2.4.2 统计分析方法 |
| 2.5 技术路线 |
| 第三部分 临床药学基础建设情况调查结果 |
| 3.1 问卷回收情况 |
| 3.2 临床药师专兼职人数情况 |
| 3.3 临床药学部门、相关制度及信息化建设情况 |
| 3.3.1 临床药学部门及合理用药信息化建设情况 |
| 3.3.2 临床药学相关制度建设情况 |
| 3.4 临床药学工作开展情况 |
| 3.4.1 对住院部患者的药学服务 |
| 3.4.2 对门诊患者的药学服务 |
| 3.4.3 个体化治疗开展情况 |
| 3.4.4 特色及先进技术的情况 |
| 3.4.5 其他 |
| 3.5 小结与讨论 |
| 3.5.1 调查研究小结 |
| 3.5.2 进一步加强本地区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探讨 |
| 第四部分 临床药师职业认知及工作胜任力自评调查结果 |
| 4.1 预调查结果及问卷回收情况 |
| 4.1.1 预调查结果 |
| 4.1.2 问卷回收情况 |
| 4.2 答卷的信度和效度 |
| 4.2.1 信度分析 |
| 4.2.2 效度分析 |
| 4.3 基本信息情况 |
| 4.4 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情况 |
| 4.5 职业认知及自我工作胜任力评价情况 |
| 4.5.1 题目的评价分值情况 |
| 4.5.2 因子分析 |
| 4.5.3 因子间相关关系分析 |
| 4.5.4 差异性分析 |
| 4.6 小结与讨论 |
| 第五部分 非药学医务工作人员对于临床药学认知及需求情况调查结果 |
| 5.1 预调查结果及问卷回收情况 |
| 5.1.1 预调查结果 |
| 5.1.2 问卷回收情况 |
| 5.2 答卷的信度和效度 |
| 5.2.1 信度分析 |
| 5.2.2 效度分析 |
| 5.3 基本信息情况 |
| 5.4 受访群体的对临床药学认知及需求评价情况 |
| 5.4.1 题目的评价分值情况 |
| 5.4.2 因子分析 |
| 5.4.3 各题目间相关关系研究 |
| 5.4.4 差异分析 |
| 5.5 小结与讨论 |
| 研究亮点与不足 |
| 参考文献 |
| 附录A 临床药学基本建设情况访谈表 |
| 附录B 临床药师自我职业认知及工作胜任力评价调查表 |
| 附录C 非药学的医务工作人员对临床药学认知及需求调查 |
| 文献综述 国内外临床药师教育及资格条件设置概述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英文缩略词表 |
| 前言 |
| 1 导论 |
| 1.1 研究背景 |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 2 相关概念和法律法规 |
| 2.1 相关概念 |
| 2.2 相关法律法规 |
| 3 辽宁省L中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现状调查 |
| 3.1 调研方案设计 |
| 3.2 调查结果统计 |
| 4 辽宁省L中医院临床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 |
| 4.1 临床药学服务制度不完善 |
| 4.2 临床药师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 |
| 4.3 缺乏智慧化、自动化药学设施 |
| 4.4 临床治疗方案参与程度低 |
| 4.5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水平较低 |
| 4.6 临床用药监测不完全 |
| 4.7 临床药学服务科研开展不足 |
| 5 提高辽宁省L中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对策建议 |
| 5.1 完善临床药学服务制度,加强宣传落实 |
| 5.2 调整药师队伍结构,做好培训提高工作 |
| 5.3 增加新型设备,做好系统升级 |
| 5.4 提升临床治疗方案参与度,完善服务体系 |
| 5.5 勤修内功补短板,提升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水平 |
| 5.6 强化临床用药监测,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
| 5.7 提升整体科研能力,提高临床药学服务水平 |
| 6 结论 |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辽宁省L中医院药学服务工作人员调查问卷 |
| 辽宁省L中医院临床医护人员调查问卷 |
| 患者对本院院临床药学服务认知和满意度调查 |
| 访谈提纲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1 临床药学服务现状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 2 研究方法 |
| 3 研究结果 |
| 3.1 临床药师对自身工作情况的认知 |
| 3.2 医师对临床药师工作情况的认知 |
| 3.3 患者对临床药师工作态度 |
| 4 讨论 |
| 4.1 临床药师的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开展有待加强 |
| 4.2 医师与临床药师团队合作水平有待提升 |
| 4.3 患者的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有待改进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英文缩略语 |
| 前言 |
| 文献综述 |
| 1 我国临床药学服务相关研究进展 |
| 1.1 我国药学服务发展背景 |
| 1.2 我国临床药学服务发展情况及研究进展 |
| 2 国外临床药学服务相关研究进展 |
| 2.1 美国临床药学服务发展情况及研究进展 |
| 2.2 日本临床药学服务发展情况及研究进展 |
| 3 他国临床药学服务经验借鉴 |
| 第1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 |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 第2章 吉林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概况 |
| 2.1 吉林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 |
| 2.2 吉林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药学服务调查设计 |
| 第3章 吉林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药学服务调查情况及研究结果 |
| 3.1 临床药师调查情况及研究结果 |
| 3.2 患者调查情况及研究结果 |
| 3.3 医师对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态度调查及结果分析 |
| 3.4 医院管理人员的调查情况及研究结果 |
| 第4章 吉林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 |
| 4.1 临床药师知识结构不合理 |
| 4.2 药师沟通技巧欠缺 |
| 4.3 药学监护程度不足 |
| 4.4 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
| 4.5 药学资源不足限制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效果 |
| 4.6 公众对临床药师的认知及信任度不高 |
| 第5章 对提升吉林省临床药学服务能力的建议 |
| 5.1 完善教育结构,提高药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
| 5.2 丰富药事咨询,提升药师的沟通技巧 |
| 5.3 加强监督管理,保障临床药学服务质量 |
| 5.4 完善法律法规,提供制度保障 |
| 5.5 加强医院药学软硬件建设 |
| 5.6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知 |
| 结语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