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现状调查分析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门诊病人焦虑和抑郁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蒋美平,王慧群,张利漫,刘阳[1](2022)在《中国HIV/AIDS患者抑郁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国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查找自建库至2021年3月期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影响因素分析的文献。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研究对象共7 101例。有8个因素的合并OR值有显着意义。结果显示年龄[OR=1.52,95%CI(1.18,1.95)]、居住情况[OR=1.35,95%CI(1.05,1.74)]、户籍类型[OR=1.50,95%CI(1.14,1.97)]、CD4水平[OR=1.56,95%CI(1.28,1.91)]、疾病分期[OR=1.79,95%CI(1.08,2.95)]、感知羞辱或歧视[OR=6.07,95%CI(4.50,8.19)]、社会支持[OR=0.50,95%CI(0.41,0.61)]、经济状况[OR=0.51,95%CI(0.39,0.66)]是中国HIV/AIDS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50岁、户籍为农村、独居、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疾病分期为艾滋病期、感知歧视或羞耻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经济水平和社会支持较好是保护因素。

邓小梅,侯铃宇,石鑫,彭卫群,吴鸣,邓秀兰,丁小容[2](2021)在《住院病人恐惧疾病进展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住院病人恐惧疾病进展(FoP)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9例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 FoP-Q-SF)、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和9项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9)对病人进行调查,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FoP与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果:住院病人的FoP-Q-SF总分为(24.63±8.85)分,焦虑筛查阳性病人94例(44.98%),有抑郁可能病人102例(48.80%);相关性分析显示住院病人FoP-Q-SF与GAD-7及PHQ-9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6和0.524(均P<0.05)。结论:住院病人焦虑和抑郁情绪可影响其恐惧疾病进展水平,护理人员应将个性化的心理评估与干预纳入常规护理工作范畴,降低住院病人恐惧疾病进展水平。

谢年华,刘莉,闫晗,吴斯,胡雪姣,马红飞,阮连国,王夏[3](2021)在《个案管理对男男性行为者中新诊断HIV感染者焦虑抑郁心理及睡眠质量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个案管理对改善MSM中新诊断HIV感染者焦虑、抑郁心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在ART定点医院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重复测量个案管理组(个案组)和非个案管理组(对照组)MSM中新诊断HIV感染者的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比较1年随访期内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心理及睡眠质量方面改善有无差异。结果个案组患者焦虑阳性、抑郁阳性及睡眠障碍比例分别由治疗前的46.4%、30.0%和60.0%下降至1年后的12.5%、13.5%和14.6%,对照组患者焦虑阳性、抑郁阳性及睡眠障碍比例分别由治疗前的41.3%、30.3%和59.3%下降至1年后的32.5%、30.1%和39.8%,个案组病例在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心理行为干预的个案管理服务可以明显改善MSM中新诊断HIV感染者焦虑、抑郁心理和睡眠质量,应尽早识别新诊断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状态及睡眠障碍,为该人群提供基于个案管理服务的社会心理综合关怀,提高生存质量。

赵静,牟旭红,金逸,顾丽莉,邱菊,陆菁华[4](2021)在《叙事护理对难愈合性伤口病人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对难愈合性伤口病人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我院门诊100例难愈合性伤口病人,按照就医前后次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关注、理解、回应和反思进行叙事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和1个月后,研究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难愈合性伤口病人实施叙事护理,可帮助病人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有效减少难愈合性伤口病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熊六波,罗梦,冯英凯,田坤[5](2021)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现状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现状。方法:采用自做结构式问卷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结核科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纳入的21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结核患者中,15例(71.42%)有焦虑症状,13例(61.90%)有抑郁症状。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病程> 6个月、担心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类风湿关节炎或肺结核处于疾病活动期与焦虑和抑郁存在相关性(P <0.05)。结论:焦虑和抑郁是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结核患者常见的症状,早期筛查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对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

邓小梅,杨志华,侯铃宇,胡永换,周陶[6](2021)在《住院病人状态愤怒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住院病人状态愤怒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9例住院病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9项病人健康问卷(PHQ-9)、状态愤怒量表(SAS)对病人评分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住院病人状态愤怒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结果:209例住院病人SAS总分为(16.74±4.25)分,GAD-7、PHQ-9总分分别为(4.97±5.19)分、(6.21±5.94)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住院病人状态愤怒与其焦虑、抑郁情绪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9、0.462(P<0.05)。结论:住院病人状态愤怒与焦虑、抑郁有关,且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医务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病人的状态愤怒、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改善病人就医及生活质量。

王灵嫣,乐艳,周丹,王宇扬[7](2021)在《四种患者健康问卷量表在评估门诊女性不孕症患者身心健康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15(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15)、广泛性焦虑量表-7(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7)、抑郁症状群量表-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9)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在评估门诊女性不孕症患者身心健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 823例女性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HQ-15、GAD-7、PHQ-9、PSQI量表以问卷形式开展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躯体症状、焦虑情绪、抑郁症状及睡眠质量等身心健康状况。分别采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α)和Spearman-Brown折半系数分析评估4个量表的信度,采用因子分析KMO值评估4个量表的效度;将4个量表进行两两配对,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其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导致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一共向1 882例门诊就诊的不孕症患者发放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 823张,问卷回收率为96.9%。所有纳入的患者中1 108例为无躯体症状患者、1 349例为无焦虑症状患者、1 238例为无抑郁症状患者、975例为睡眠质量较好的患者;PHQ-15、GAD-7、PHQ-9与PSQI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依次为0.809、0.870、0.825和0.758,Spearman-Brown折半系数依次为0.700、0.852、0.793和0.783,KMO值依次为0.892、0.890、0.913和0.86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4个量表之间相关性较好(r>0.5且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大专及以上学历、轻度/中度/重度躯体症状、睡眠质量一般/较差是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35岁、轻度/中度/重度躯体症状、睡眠质量一般/较差是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HQ-15、GAD-7、PHQ-9和PSQI量表在评估门诊不孕症患者身心健康方面有较好的运用。躯体症状和睡眠障碍均会显着增加患者伴发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的风险,同时高学历患者更容易合并焦虑症状,而高龄患者则更易合并抑郁症状,因此门诊应当加强对高龄和高学历层次患者身心健康状态的筛查力度,做到早期发现,精准干预,精准治疗。

穆晓敏[8](2021)在《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逐渐延长,老年慢性病人群普遍存在共病现象,共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要隐患。与单一慢性病相比,共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药物不良事件风险增加、死亡风险增加、医疗资源消耗增加等,给慢性病防控和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但目前慢性病管理侧重于单病种管理,与老年慢性病人群普遍存在共病的现象不一致,开展共病模式挖掘研究对了解共病现状,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在医疗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在现有的大量且异构化的医疗数据中挖掘共病模式,提取出能够辅助共病管理的有价值的信息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和技术,对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的理论与方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为共病的管理及防控策略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方法:(1)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明晰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对共病相关概念进行梳理与界定;探讨共病的影响因素类型及其作用机理;厘清数据驱动共病管理决策的过程;基于信息管理的DIKW体系构建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2)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利用c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共病影响因素,抽取疾病-疾病关联关系和疾病-影响因素关联关系建立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网络,在此基础上引入重叠社区发现算法识别社区结构,挖掘共病模式。(3)结合共病模式挖掘结果,基于慢性病管理理论和协同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构建老年共病防控机制,并提出具体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1)共病的发生发展受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的影响,构建了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所组成的共病影响因素的花瓣模型,并对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系统阐述。(2)构建了基于DIKW体系的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是由共病数据(数据层)、共病中的关联信息(信息层)、共病模式(知识层)和共病管理(智慧层)组成,基本要素之间的转化通过数据驱动实现。(3)选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2015年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利用本研究提出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识别中国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共病模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疼痛、睡眠时间、基本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肥胖、抑郁、生活满意度是老年慢性病人群共病的影响因素;识别出的共病模式包括5个社区,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病、24≤BMI<28、BMI≥28}、{慢性肺部疾病、哮喘、70-79岁、BMI<18.5、对生活满意度一般、睡眠时间<4小时}等。(4)通过共病管理现状分析发现存在制度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结合共病模式挖掘结果,提出以全人管理、分类指导、预防为主和全面协调的基本原则,构建慢性病共病防控模式,分析共病管理中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和患者参与主体的职责,提出共病防控的主要措施。结论:(1)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包含了数据收集与预处理、共病关联关系抽取、共病模式挖掘和共病管理决策,其核心任务是利用共病模式挖掘结果,驱动共病管理决策。(2)提出的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既可以发现疾病之间的关联关系,又可以发现共病模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潜在关联。(3)利用提出的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识别出中国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共病模式。(4)基于共病模式挖掘结果,可以为共病管理决策提供服务,优化共病防控策略。

刘小平[9](2021)在《51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支持与焦虑、抑郁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文中提出为了解HIV感染者/AIDS患者(以下简称HIV/AIDS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状况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方便抽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对内江市HIV/AIDS患者开展问卷调查。结果:(1)51例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分别为(45.56±9.38)、(52.50±12.06),存在焦虑、抑郁状态的分别有14例(27.5%)、31例(60.8%);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得分(29.49±9.07)、(57.29±7.52).(2)社会支持与焦虑、抑郁呈显着负相关;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呈显着负相关;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呈显着正相关。(3)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显着负向预测焦虑、抑郁,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焦虑、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51例HIV/AIDS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相比一般人群较明显,社会支持低,心理弹性差。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对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是HIV/AIDS患者的焦虑、抑郁的保护性因素。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HIV/AIDS病人的社会支持水平,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以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莫方正[10](2021)在《“固本通络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属于胃癌的一种癌前疾病,病理组织活检是本病诊断的金标准,而且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临床研究发现,大量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一方面,长期的情志异常可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重要病因,另一方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出现的生理心理变化亦可引发或加重焦虑抑郁,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致使疾病缠绵难愈,故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焦虑抑郁亦当归属于消化心身医学范畴。目前,国内外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的西医治疗主要以联用抗焦虑抑郁药物为主,但具有长期服用疗效一般、容易产生耐药、具有一定副作用、停药容易复发等缺点。而中医对于本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特色与优势,根据临床观察,中医药治疗本病不但能从根本上上治疗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也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对于本病的西药干预研究较多,而对于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的疗效观察相对较少。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周斌教授多年临床经验为基础,从病人主观方面评价导师经验方“固本通络汤”对本病患者症状、焦虑抑郁情绪及生存质量的改善程度。研究内容本研究分为文献研究及临床研究两部分。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回顾总结了 CAG的现代研究进展,阐述了 CAG伴焦虑抑郁的因果关系、发生机制,以及中医治疗进展。CAG根据其常见症状,中医当属“胃痛”、“痞满”、“痞证”范畴,而焦虑抑郁当属“郁证”、“燥脏”范畴。自古有大量的古籍阐明情志异可影响脾胃肝等脏腑功能,导致“胃痛”、“痞满”等病的出现,现代研究发现长期的情志异常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损伤胃粘膜,是CAG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动物实验亦证明,长期的焦虑抑郁情绪可导致CAG的发生与发展。另一方面,CAG患者由于胃肠不适症状及患癌恐癌思想,常导致焦虑抑郁的加重。目前CAG伴焦虑抑郁的西医治疗存在局限性,而中医治疗不但能较快的缓解胃肠症状,同时亦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的提高生存质量。关于生存质量的评估,脾胃系疾病PRO量表将生存质量与中医特色紧密结合,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中医脾胃系疾病专科生存质量评价量表。第二部分临床观察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收集于周斌教授门诊初诊的CAG脾胃虚弱证患者,同时满足HAMA≥14分和/或HAMD总分≥20分者,共纳入45例,予以导师经验方“固本通络汤”加减,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4、8、12周填写中医症状积分量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脾胃系疾病PRO量表,观察治疗前后各量表积分变化,评价疗效。应用SPSS20.0对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者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以中位数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纳入病例45例,男性17例(占38%),女性28例(占62%),女男比例约为1.64:1。男性平均年龄在46.41±10.69岁,其中以36-45岁年龄段最为多见;女性平均年龄在55.5±6.98岁,其中以56-65岁年龄段最多。受试者中轻度焦虑者26例,占总人数的57.78%,有明显焦虑者共12例,占总人数的26.67%,有严重焦虑者共7例。男性受试者中,轻度焦虑者占男性总人数70.59%,明显焦虑者占23.53%,严重焦虑者仅占5.88%;而女性受试者中,轻度焦虑者占女性总人数50.00%,明显焦虑者占28.57%;严重焦虑者占21.43%。经过12周治疗,“固本通络汤”加减治疗CAG伴焦虑抑郁疗效显着。在中医症状方面,与治疗前对比,4周总有效率为44.44%,8周总有效率为68.89%,12周总有效率为80.00%。其中“胃脘/胁肋胀满”、“隐痛”、“喜温喜按”、“乏力”、“食后脘闷”、“饮食减少”诸症较治疗前显着减轻(P<0.001),“气短”、“懒言”、“胃中嘈杂”、“呕吐清水”诸症较治疗前减轻(P<0.05),但未出现痊愈病例。在焦虑抑郁方面,服药后第4周、8周、12周的HAMA、HAMD量表总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所有受试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经治疗后受试者焦虑明显好转,第4周、8周、12周无或可能有焦虑者分别占51.11%、68.89%、82.22%。在生存质量方面,治疗后脾胃系疾病PRO量表总积分及受试者生存质量自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01)。统计显示,受试者在“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的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01),“独立性领域”积分亦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受试者在“疼痛与不适”、“消化功能”、“心理方面”模块积分显着上升(P<0.001),在“精力与形色”、“独立性方面”模块积分上升(P<0.05)。研究结论:首先CAG伴焦虑抑郁患者女性居多,且女性容易出现严重的焦虑情绪,故临床治疗当格外注意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患者焦虑抑郁的评估与治疗。其次,CAG伴焦虑抑郁慢性病程,治疗周期长,需较长时间连续服药。最后,“固本通络汤”加减治疗CAG伴焦虑抑郁12周,能明显的改善患者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同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显着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疗效确切。

二、门诊病人焦虑和抑郁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门诊病人焦虑和抑郁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HIV/AIDS患者抑郁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方法学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文献基本情况和方法学质量评价
    2.2 HIV/AIDS患者抑郁影响因素META分析的结果
    2.3 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估
3 讨 论

(2)住院病人恐惧疾病进展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2 现场调查与质量控制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人一般资料
    2.2 住院病人FoP及焦虑抑郁得分情况
    2.3 住院病人不同焦虑、抑郁分级病人的FoP得分情况比较以及FoP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住院病人恐惧疾病进展的现状分析
    3.2 住院病人焦虑、抑郁的现状分析
    3.3 住院病人焦虑抑郁会影响其FoP水平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4 小结

(3)个案管理对男男性行为者中新诊断HIV感染者焦虑抑郁心理及睡眠质量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分组及随访
        1.2.2 个案管理师和个案管理服务
        1.2.3 调查问卷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测量结果
    2.3个案管理对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影响分析
3 讨论

(4)叙事护理对难愈合性伤口病人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护理方法
        1.2.1 成立叙事护理小组,并进行人员培训
        1.2.2 干预内容
        1.2.2.1 关注阶段
        1.2.2.2 理解阶段
        1.2.2.3 回应阶段
        1.2.2.4 反思阶段
        1.2.2.5 持续质量改进
    1.3 评价指标
        1.3.1 伤口评估记录
        1.3.2 焦虑
        1.3.3 抑郁
        1.3.4 生活质量
    1.4 资料收集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焦虑(见表1)
    2.2 抑郁(见表2)
    2.3 生活质量(见表3)
3 讨论
    3.1 叙事护理能降低慢性难愈合性伤口病人焦虑、抑郁程度
    3.2 叙事护理能提高慢性难愈合性伤口病人的生活质量
4 小结

(5)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单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6)住院病人状态愤怒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住院病人GAD-7、PHQ-9得分情况
    2.2 住院病人SAS得分情况
    2.3 不同特征住院病人SAS得分比较
    2.4 住院病人状态愤怒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住院病人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
    3.2 住院病人状态愤怒总体水平略高
    3.3 住院病人状态愤怒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
4 小结

(7)四种患者健康问卷量表在评估门诊女性不孕症患者身心健康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调查问卷设计及内容
        1.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15(PHQ-15)[11-12]:
        2.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13]:
        3.抑郁症状群量表-9(PHQ-9)[14]:
        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15]:
    三、质量控制
    四、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分析
    五、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问卷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二、量表的信度、结构效度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三、患者焦虑情绪、抑郁症状、躯体症状以及睡眠质量分析
    四、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焦虑症状及抑郁症状
讨 论

(8)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据来源及共病患病率
        1.2.2 共病的影响因素研究
        1.2.3 共病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1.2.4 共病管理相关研究
        1.2.5 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章节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共病的概念
    2.2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2.1 医学模式的转变
        2.2.2 医学模式的内容
        2.2.3 医学模式对共病的指导意义
    2.3 复杂网络理论
        2.3.1 复杂网络相关概念
        2.3.2 复杂网络的统计特性
        2.3.3 复杂网络社区发现
        2.3.4 复杂网络在共病模式识别中的适用性
    2.4 协同管理理论
        2.4.1 协同理论
        2.4.2 协同管理理论
        2.4.3 协同管理在共病管理的适用性
    2.5 慢性病管理理论
        2.5.1 慢性病管理概况
        2.5.2 慢性病管理模式
        2.5.3 慢性病管理的过程
第3章 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的理论研究
    3.1 共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 生物因素
        3.1.2 心理因素
        3.1.3 社会环境因素
        3.1.4 生活行为因素
        3.1.5 共病影响因素的花瓣模型
    3.2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问题研究
        3.2.1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问题分析
        3.2.2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研究框架
    3.3 数据驱动的共病管理决策流程
        3.3.1 数据驱动决策过程
        3.3.2 数据驱动的共病管理决策过程分析
    3.4 基于DIKW体系的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
        3.4.1 DIKW体系
        3.4.2 基于DIKW的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构建
第4章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
    4.1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流程
    4.2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网络构建
        4.2.1 疾病-疾病关联的一模网络
        4.2.2 疾病-影响因素关联的二模网络
        4.2.3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网络
    4.3 基于重叠社区发现的共病模式识别
        4.3.1 重叠社区发现的适用性
        4.3.2 LFM算法的原理和步骤
        4.3.3 节点重要性分析
    4.4 共病模式挖掘方法评价研究
        4.4.1 评价原理
        4.4.2 对比方法的选择
第5章 基于CHARLS的我国老年共病模式挖掘与分析
    5.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5.1.1 数据来源
        5.1.2 数据预处理
    5.2 老年共病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5.2.1 老年共病的患病情况
        5.2.2 共病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5.2.3 共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5.3 老年共病模式挖掘结果
        5.3.1 共病关系抽取
        5.3.2 共病网络
        5.3.3 共病模式
    5.4 共病模式挖掘结果评价
        5.4.1 结果评价
        5.4.2 方法对比评价
第6章 老年共病防控策略研究
    6.1 共病管理现状研究
        6.1.1 现状分析
        6.1.2 存在问题
    6.2 共病防控机制
        6.2.1 基本原则
        6.2.2 模式构建
    6.3 参与主体的主要职责
        6.3.1 政府层面
        6.3.2 医疗机构层面
        6.3.3 社区层面
        6.3.4 个人层面
    6.4 共病防控主要措施
        6.4.1 加强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6.4.2 完善慢性病信息系统建设
        6.4.3 借助新媒体进行健康指导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本文创新点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7.3.1 局限性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51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支持与焦虑、抑郁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方法
    1.1 被试
    1.2 研究工具
        1.2.1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1.2.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
        1.2.3 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2.2 HIV/AIDS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
    2.3 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HIV/AIDS患者焦虑、抑郁的相关分析
    2.4 心理弹性在HIV/AIDS患者社会支持和焦虑、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
3 讨论
    3.1 HIV/AIDS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3.2 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
4 结论
5 研究局限与建议

(10)“固本通络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代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研究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临床症状
        4. 诊断
        5. 治疗现状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节 CAG伴焦虑抑郁的现代研究进展
        1. CAG与焦虑抑郁的因果关系
        2. CAG伴焦虑抑郁的基本概况
        2.1 流行病学调查
        2.2 焦虑抑郁导致CAG的病理生理机制
        2.3 CAG对焦虑抑郁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节 CAG伴焦虑抑郁的中医研究概述
        1. CAG伴焦虑抑郁的中医病名
        2. 古代文献关于脾胃与情志的论述
        3. CAG伴焦虑抑郁的中医基础理论
        4. 现代中医医家对CAG伴焦虑抑郁的相关研究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节 生存质量相关研究
        1. 生存质量的概述
        2. 生存质量评价量表
        3. 患者结局报告
        4. 脾胃系疾病PRO量表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路径
第二章 临床试验研究 “固本通络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疗效观察
    1. 病例筛选
    2.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3. 临床疗效评定
    4. 统计方法
    5. 试验结果
    6. 讨论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门诊病人焦虑和抑郁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HIV/AIDS患者抑郁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 蒋美平,王慧群,张利漫,刘阳. 现代预防医学, 2022(01)
  • [2]住院病人恐惧疾病进展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J]. 邓小梅,侯铃宇,石鑫,彭卫群,吴鸣,邓秀兰,丁小容. 全科护理, 2021(34)
  • [3]个案管理对男男性行为者中新诊断HIV感染者焦虑抑郁心理及睡眠质量影响研究[J]. 谢年华,刘莉,闫晗,吴斯,胡雪姣,马红飞,阮连国,王夏.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1(11)
  • [4]叙事护理对难愈合性伤口病人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赵静,牟旭红,金逸,顾丽莉,邱菊,陆菁华. 循证护理, 2021(16)
  • [5]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现状调查[J]. 熊六波,罗梦,冯英凯,田坤.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1(10)
  • [6]住院病人状态愤怒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 邓小梅,杨志华,侯铃宇,胡永换,周陶. 循证护理, 2021(13)
  • [7]四种患者健康问卷量表在评估门诊女性不孕症患者身心健康中的应用[J]. 王灵嫣,乐艳,周丹,王宇扬. 生殖医学杂志, 2021(09)
  • [8]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D]. 穆晓敏. 吉林大学, 2021(01)
  • [9]51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支持与焦虑、抑郁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 刘小平.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08)
  • [10]“固本通络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疗效观察[D]. 莫方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论文 心理弹性论文 社会支持论文 抑郁状态论文 抑郁情绪论文

上一篇:培训科学的起源与发展
下一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