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巍,邓茗中,魏宇[1](2021)在《探讨头颅CT诊断老年性痴呆的临床价值及影像学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头颅CT诊断老年性痴呆的临床价值及分析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老年性痴呆患者70例,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在另选相同年龄段的正常体检的老年人70名设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头颅CT检查,观察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结果:大脑灰质普遍萎缩,表现为两大脑半球脑沟增多、加深、脑裂增宽,颞叶(主要是颞中回)萎缩,表现为颞叶脑沟增多,加深,颞中回变窄,颞叶受累严重,侧脑室颞角、侧列池、海马池增大,鞍上池和环池增宽,三脑室和侧脑室体部扩大,双侧基地节区可见点状低密度灶,双侧大脑半球脑白质密度降低;脑底池可见粗大的条状稍高密度影。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外侧脑裂宽度、三脑室宽度、额叶脑沟宽度、侧脑室宽度指数、尾状核指数、平均脑沟竟度值及额角指数均显着高于对照组正常体检者(P<0.05)。结论:头颅CT在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诊断中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筛查,能够实现老年性痴呆的早发现,在该疾病的防范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王雪松[2](2021)在《针刺相关疗法对轻中度AD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隐匿,且病程不可逆,伴随着全球老龄化的日益加剧,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医疗和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针刺相关疗法对AD有效,我们的目的在于比较不同针刺相关疗法对轻中度A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所纳入的干预措施进行排序。方法:我们运用网状Meta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NMA)的方法对纳入研究中的的直接和间接证据进行评估。我们检索了4个英文数据库和4中文数据库,搜集以针灸相关疗法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早中期AD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1年2月25日,出版物的语言限定为中文或者英文。在两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使用Review Manager5.4、Stata 15.0和Win BUGS 1.4.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检索所获得的所有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36篇,包括2711例AD患者,涉及14种针灸相关疗法和联合疗法。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针刺联合认知功能训练(ACU+Training)的疗效优于针刺相关疗法(ACU)、针刺联合中药(ACU+CH)、针刺联合盐酸多奈哌齐(ACU+DON)、中药(CH)、盐酸多奈哌齐(DON)、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片(DON+NIM)、音乐疗法(Music)、尼莫地平片(NIM)、安慰剂(Placebo)、认知功能训练(Training)(p<0.05),而针刺联合中药(ACU+CH)优于中药(CH)(p<0.05),针刺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及尼莫地平(ACU+DON+NIM)优于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片(DON+NIM)(p<0.05);对于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ADAScog),针刺相关疗法(ACU)优于盐酸多奈哌齐(DON)(p<0.05);对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针刺联合盐酸多奈哌齐(ACU+DON)优于中药(CH)、盐酸多奈哌齐(DON)、尼莫地平(NIM)和安慰剂(Placebo)(p<0.05);而对于临床总有效率(Effectiveness rate),针刺相关疗法(ACU)、针刺联合中药(ACU+CH)、针刺联合中药联合盐酸多奈哌齐(ACU+CH+DON)、针刺联合中药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ACU+CH+DON+NIM)、针刺联合盐酸多奈哌齐(ACU+DON)、中药(CH)、尼莫地平(NIM)的疗效均优于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DON+NIM)(p<0.05),针刺联合中药(ACU+CH)的疗效优于中药(CH)(p<0.05)。综合排序结果显示,最佳的干预措施为针刺联合认知功能训练(ACU+Training)和针刺相关疗法(ACU)。结论:(1)针刺联合认知功能训练(ACU+Training)可能是提高轻中度AD患者MMSE评分的最佳治疗方法;(2)针刺相关疗法(ACU)可能对改善轻中度AD患者的ADAS-cog评分和ADL评分最有帮助。(3)与单一疗法相比,针刺相关疗法与其他疗法相结合,对轻中度AD患者整体获益程度更高;(4)与单纯药物疗法相比,针刺相关疗法不良反应率更低,更安全。综合而言,在所纳入的干预措施中,针刺联合认知功能训练(ACU+Training)和针刺相关疗法(ACU)可能是改善轻中度AD患者认知功能的最佳疗法。
周鑫[3](2020)在《认知障碍性疾病的中医证候要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采集具有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探讨认知障碍性疾病的中医证候要素研究,为从中医证候的角度认识和诊疗认知障碍性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潍坊市中医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以记忆力减退为主诉的患者120例,年龄在55-85岁之间,按照其病因及病情轻重程度不同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a D)、轻度认知障碍(MCI)、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四个分组,每组各30例。记录其中医临床症状体征、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危险因素、颅脑MRI或CT结果,按照痴呆证候要素量表进行积分,统计不同亚型的分布情况;所有临床资料进行汇总之后,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布情况:AD组患者平均年龄在(72.82±9.59)岁,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MCI组患者平均年龄在(68.87±9.82)岁,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Va D组患者平均年龄在(71.31±9,76)岁,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VCI组患者平均年龄在(67.74±9.16)岁,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x2检验提示患者的认知损害程度与年龄具有正相关性,即随着年龄的增加,认知损害程度加重。(2)四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积分情况:从MCI、VCI到AD、Va D的阶段肾虚证、脾虚证、血虚证、痰浊证积分逐渐增加,即在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阶段的变化中,肾虚证、脾虚证、血虚证、痰浊证症状表现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从MCI到AD阶段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的积分逐渐增加,即在这个阶段变化中,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的症状表现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3)从四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占比来看,出现占比较大的几个证候分别为肾虚证、髓减证、痰浊证、气虚证、血虚证(4)四组中医证候要素单一或复合出现的总体分布呈相同趋势(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组患者都是以多种证候出现占比最大,且都超过半数。结论:(1)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阶段变化,年龄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可以看出认知损害受年龄因素的影响;(2)在MCI、VCI到AD、Va D阶段中肾虚证、脾虚证、血虚证、痰浊证对认知损害的表现比较明显;(3)认知障碍性疾病发病过程中出现的中医证候要素多数为多证候并存。
关勇[4](2020)在《补肾健脑汤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MAPKs信号转导通路为主要线索,通过制备大鼠含药血清、培养大鼠肾上腺髓质嗜络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观察并验证补肾健脑汤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以MAPKs信号转导通路和炎症反应为切入点,从分子生物角度揭示补肾健脑汤对神经细胞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机制,为补肾健脑汤能够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为临床药物的开发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制备大鼠含药血清: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8组:空白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p38抑制剂组,中药高剂量+ERK抑制剂组,中药高剂量+JNK抑制剂组,每组5只大鼠。8组大鼠同时在相同环境下饲养,定时早晚喂食,饮水不限,于饲养第二天上午开始灌胃给药。按照成人临床每日剂量乘以大鼠用药系数0.018,计算得中药高剂量组(包含抑制剂组)给药浓度为14.4g(Kg/天):中剂量组给药浓度7.2g(Kg/天):低剂量组给药浓度为3.6g(Kg/天),连续5天给药。空白组及模型组不予特殊处理,常规喂养5天。中药各剂量组除含药浓度不同,其余均相同。于末次给药1h后,进行腹腔麻醉,在腹主动脉抽血,3000转离心10min分离得到血清,56℃灭活30min,无菌过滤,即为含药血清。放入4℃冰箱中保存待用。第二部分,细胞实验:用37℃水浴中迅速融化冻存的PC12细胞,离心,弃去废液,放入含10%FBS的DMEM培养基重悬,在培养瓶中接种,放置于5%CO2、37℃培养箱中培养24h,23d换液一次。细胞完全融合后,弃去废液,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按照105cells/ml的密度在新的培养瓶接种,最后放入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根据实验要求,将PC12细胞分为以下五组(1)空白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空白组大鼠血清培养24h),(2)模型组:(同时加入模型组大鼠血清和终浓度为20μmol/L的Aβ25-35共培养24h)(3)中药低剂量组:(分别用终浓度为20μmol/L的Aβ25-35和含有低剂量的补肾健脑汤的含药血清培养24h)(4)中药中剂量组:(分别用终浓度为20μmol/L的Aβ25-35和含有中剂量的补肾健脑汤的含药血清培养24h)(5)中药高剂量组:(分别用终浓度为20μmol/L的Aβ25-35和含有高剂量的补肾健脑汤的含药血清培养24h)以上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用终浓度为20μmol/L的Aβ25-35和含有浓度为高,中、低的补肾健脑汤的含药血清培养24h)。所有细胞均培养在37℃、5%二氧化碳的培养箱中。用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和核因子-КB(NF-КB)。用PCR检测细胞中AKT、Nrf2的m RNA水平。结果:⒈补肾健脑汤含药血清能够保护Aβ25-35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2.补肾健脑汤对PC12细胞AKt/Nrf2mRNA表达量的影响高剂量组AKtm RNA表达量最高,模型组中AKtm RNA表达量最低,相对于空白对照组,AKtm 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高、高剂量+抑制剂组比模型组的细胞中AKtm RNA表达量高,AKtm RNA表达量在高剂量组细胞中比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高;高、高剂量+抑制剂组细胞中AKtm RNA表达量与中剂量组比较明显升高模型组中Nrf2m RNA表达量最低,高剂量组+抑制剂组细胞Nrf2m RNA表达量最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rf2m RNA表达量显着降低。高、中、低、高剂量+抑制剂组比模型组细胞中Nrf2m RNA表达量显着升高。同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高剂量+抑制剂组中Nrf2m RNA表达量显着升高。与中剂量比较,高剂量、高剂量+抑制剂组中Nrf2m RNA表达量显着升高。高剂量+抑制剂组细胞中Nrf2m RNA表达量显着高于高剂量组。3.补肾健脑汤含药血清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五个模型中,高剂量+抑制剂组白介素6表达量最低,模型组白介素6表达量最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五个模型组白介素6的表达量明显升高。高、中、低、高+抑制剂组细胞中白介素6比模型组表达量低;高剂量+抑制剂组与低、中剂量组相比较,细胞中白介素6表达量显着减少。4.补肾健脑汤含药血清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影响五个模型中,高剂量+抑制剂组白介素8表达量最低,模型组白介素8表达量最高。低、中、高剂量组白介素8表达量同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上升;低、中、高剂量、高剂量+抑制剂组细胞中白介素8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低、中、高剂量组与高剂量+抑制剂组相比较,细胞中白介素8表达量显着降低。5.补肾健脑汤含药血清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影响五个模型中,高剂量+抑制剂组白介素1β表达量最低,模型组白介素1β表达量最高。低、中、高剂量、高剂量+抑制剂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白介素1β表达量明显上升,但是与模型组比较,各组细胞中白介素1β表达量显着下降;高剂量+抑制剂组与低、中、高剂量组相比较,细胞中白介素1β表达量明显减少。6.补肾健脑汤含药血清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核因子-КB(NF-КB)含量的影响五个模型中,高剂量+抑制剂组NF-KB-1表达量最低,模型组白介素NF-KB-1表达量最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高+抑制剂组NF-KB-1表达量明显上升。低、中、高剂量、高+抑制剂组细胞中NF-KB-1比模型组的表达量低。结论:⒈补肾健脑汤含药血清能够保护Aβ25-35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2.补肾健脑汤激活AKt/Nrf2信号通路,AKt/Nrf2m RNA表达量升高,可以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起到抗炎抗神经细胞凋亡作用。3.补肾健脑汤含药血清对Aβ25-35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PC12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降低Aβ的毒性作用,减少对炎症因子对神经造成的损伤。4.补肾健脑汤含药血清能抑制核因子-КB(NF-КB)表达,提示补肾健脑汤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存在NF-КB信号通路的参与。
金丽兰[5](2019)在《三神益智胶嚢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朝医三神益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选用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依次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三神益智胶囊高剂量组、三神益智胶囊低剂量组和尼麦角林西药组,每组大鼠10只。除假手术组之外,均采用“两血管阻断+硝普钠降压法”建立VD模型,给药4周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区病理形态学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大鼠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Bcl-2相关 X 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以及 B 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Morris水迷宫实验表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上台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三神益智胶囊组和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上台潜伏期明显缩短。相较于模型组,三神益智胶囊低剂量组的上台潜伏期在第四天明显缩短(P<0.01),高剂量组的上台潜伏期在第二、三天显着缩短(P<0.05),在第四天进一步缩短(P<0.01)。2.大鼠海马区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细胞排列紧密有序,细胞大小、形态一致;模型组细胞数量大量减少,细胞排列稀疏,细胞形态各异;三神益智胶囊高剂量组、三神益智胶囊低剂量组和西药组相比于模型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细胞排列紧密,细胞结构完整。3.ELISA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血清AchE含量显着升高(P<0.01)、Bax含量显着升高(P<0.01)、Bcl-2含量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神益智胶囊低剂量组、高剂量、西药组AchE含量显着降低(P<0.05)、Bax含量显着升高(P<0.05),低剂量组Bcl-2含量无显着变化,高剂量组、西药组Bcl-2含量显着升高(P<0.01)。结论:1.三神益智胶囊能够提高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2.三神益智胶囊能够改善VD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恢复VD大鼠海马组织的形态损伤。3.三神益智胶囊能够抑制VD大鼠血清中AchE活性,降低Bax含量,提高Bcl-2含量,提示三神益智胶囊通过调控海马CA1区来提高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脑保护作用。
农春梅[6](2018)在《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老年性痴呆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病情进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大新县人民医院就诊的38例老年性痴呆患者和同期在该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7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其病情均经综合检查被确诊为老年性痴呆。将其中3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其中3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均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然后观察试验组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与对其进行综合检查结果的符合情况,对比两组受检者脑动脉血流的速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与对其进行综合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84.21%。与对照组受检者相比,试验组患者MCA、ACA、VA、BA及PCA血流的速度均较慢,P<0.05。结论: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病情进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较高。老年性痴呆患者可出现脑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现象,临床上可将这一特征作为早期诊断该病的依据。
叶小明[7](2017)在《头颅CT在老年性痴呆早期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头颅CT诊断老年性痴呆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当中择取40例,将其作为A组;同时择取正常接受体检的老年人40例,将其作为B组。2组均行头颅CT扫描检查,对照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包括外侧脑裂宽度值、尾状核指数值、额角指数值、三脑室宽度值、侧脑室宽度值、额叶脑沟宽度值、平均脑沟宽度值在内的各项数值上,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颅CT扫描对老年性痴呆有较为理想的早期诊断效果,值得进行更加深入的临床研究。
王乃博[8](2017)在《南昌市某社区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的ANN模型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南昌城市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特点和规律,分析其患病的风险因子,建立符合城市社区老年人特点的神经网络模型(neural network model),实现简便易行的AD早期诊断,为AD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思路。方法:于前期工作所建立的随访队列中,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抽取依从性好且愿意提供血尿样本的AD新病例89人,并在其邻近居住者中按1:2的比例随机抽取178例非AD老年人为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比较AD的风险因子及其生物学指示物。同时,利用所得资料构建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Error 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模型。结果:(1)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中,AD组人群的年龄(77.44±6.82岁)明显高于非AD组(72.49±6.86岁);AD组中,女性所占比例(69.66%)高于非AD组(49.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年龄和性别校正后,AD组的MMSE量表平均得分为(17.64±5.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6.57±3.63)分(t=21.94,p<0.001);尿AD7C-NTP的含量在AD组的平均值为(1.99±1.94)ng/ml,依然明显高于对照组(0.96±1.31)ng/ml(t=5.57,p<0.001),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95%置信区间为0.794-0.907,p<0.001。尿AD7C-NTP的最佳截断点为1.374ng/ml,此时对应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分别为77.3%和87.6%。而病例组和对照组间血浆Aβ42、Aβ40以及Aβ42/Aβ40在校正后依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别(p>0.05)。(3)所构建的BP ANN模型输出结果显示,3个量表评分所占的权值最高,均超过了0.1,其中MMSE量表最高,超过了0.2,其次为Mo CA量表,权值为0.1167,ADL量表评分的权值为0.1051。除了量表评分外,年龄因素是重要性评分最高的因素,权值为0.0775,其次为生物学指标尿AD7C-NTP,权值为0.0693。痴呆家族史、文化程度、原职业、体育锻炼/体力劳动的权重均高于0.05,位于其他多维度的因素之前。(4)所得BP ANN模型经过270次左右学习后,网络的误差达到最低,且处于稳定状态,MSE=0.0112988,其用于AD诊断的准确度为96.6%,ROC曲线下面积为0.947(95%CI为0.903-0.991,p<0.001)。结论:(1)城市社区老年人的AD患病风险与年龄因素高度相关,女性患者相对较多,痴呆家族史、文化程度、原职业、体育锻炼以及家庭月收入等多方面的因素均对AD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2)生物学指标中,尿AD7C-NTP浓度在AD患者与健康人群中差异显着,对于AD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血浆Aβ42、Aβ40以及他们的比值并未发现与AD的关联,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3)构建所得城市社区老年人AD诊断的ANN模型精度和诊断效能均良好且经济易行,可适用于大范围人群的AD筛查。
胡雅华[9](2017)在《养老护理员对老年性痴呆的认知状况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调查养老护理员对老年性痴呆疾病的认知状况,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常州市福利院86名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采取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养老护理员的基本资料;应用老年性痴呆疾病知识评估表测评认知状况;采取t值以及方差对痴呆认知评分进行因素影响分析。结果:86名养老护理员的老年性痴呆认知总评分为(56.81±7.76)分;在七个维度评分中,及格线以上为五项,不及格有二项;养老护理员的年龄、工作年限、是否曾参加过培训、有无照料过痴呆老人等因素与认知评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在以后开展的老年性痴呆培训工作中,应加强培训的有效性,让养老护理员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服务。
富雪婷[10](2017)在《阿尔茨海默病在中医学证型及维吾尔医学异常体液质分型的临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症、舌、脉辨识及实验测定载脂蛋白E基因型,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在中医学及维吾尔医学在辨证分型分布规律方面的研究。方法:将20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通过比较中医学和维吾尔医学的症状、舌质、脉象的分布情况,较全面总结出本病在中医学与维吾尔医学证型中的分布特点。按中医学辨证分6型:髓海不足证、肝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气滞血瘀证、痰浊阻窍证和心肝火旺证。按维吾尔医学异常体液质分型分4型:异常黑胆质型、异常粘液质型、异常胆液质型、异常血液质型,另设正常组30人。通过对232例纳入对象进行载脂蛋白E基因型测定,以便了解本病在中医学及维吾尔医学的证型特点。结果:(1)中医学证型分布特点:髓海不足证>脾肾两虚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心肝火旺证>痰浊阻窍证;维吾尔医学异常体液质分型分布特点:异常黑胆质型>异常粘液质型>异常胆液质型>异常血液质型。(2)研究病例组与正常组在载脂蛋白E各个基因型中的分布情况,均以ε3/3比例最高,正常组中ε3/3频率分布构成比(73.4%)较病例组ε3/3(54.5%)高,病例组ε3/4频率分布构成比(29.2%)明显高于正常组(3.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ε4等位基因与正常组比较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学证型中脾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以及痰浊阻窍证与含有ε4等位基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髓海不足证与含有ε4等位基因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维吾尔医学异常体液质分型中,异常黑胆质型与含有ε4等位基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以症状、舌脉辨识分型,借助载脂蛋白E基因型的测定得出,含有ε4等位基因的老年人易患阿尔茨海默病,故得出中医学辨证为髓海不足证、脾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痰浊阻窍证的老年人易患阿尔茨海默病;维吾尔医学异常体液质分型中,异常黑胆质型的老年人群易患阿尔茨海默病。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研究对象的头颅CT扫描图像各项目数值对比 | 
| 2.2 观察组患者的头颅CT图像结果 | 
| 3 讨论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 前言 | 
| 1.资料与方法 | 
| 1.1 文献检索策略 | 
| 1.2 纳入标准 | 
| 1.3 排除标准 | 
| 1.4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 
| 1.5 风险偏倚评价 | 
| 1.6 统计分析 | 
| 2.结果 | 
| 2.1 文献筛选及文献基本特征 | 
| 2.2 风险偏倚评价 | 
| 2.3 两两Meta分析结果 | 
| 2.4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 2.5 不良事件 | 
| 讨论 | 
| 1.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 
| 2.西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 
| 3.治未病理论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中的运用 | 
| 4.阿尔茨海默病外周血早起生物标志物在AD防治中的意义 | 
| 5.针灸治疗AD的可行性 | 
| 6.疗效分析 | 
| 7.不良反应分析 | 
| 8.不足与展望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附录二 检索策略 | 
| 附录三 NMA-检查清单 | 
| 附录四 研究生在学期间科研成果和项目经历 | 
| 致谢 | 
| 提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临床研究 | 
| 1 一般资料 | 
| 1.1 病例来源 | 
| 1.2 诊断标准 | 
| 1.3 纳入标准 | 
| 1.4 排除标准 | 
| 2 研究方法 | 
| 2.1 病例采集 | 
| 2.2 统计方法 | 
| 3 研究结果 | 
| 3.1 一般情况 | 
| 3.2 中医症状及体征出现的频数和频率 | 
| 3.3 中医证候要素积分及频率 | 
| 讨论 | 
| 1 祖国医学对认知障碍性疾病的认识 | 
| 1.1 传统中医学对健忘的认识 | 
| 1.2 传统中医学对痴呆的认识 | 
| 1.3 现代中医学对于认知障碍性疾病的认识 | 
| 2 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 | 
| 2.1 认知功能损害与年龄的关系 | 
| 2.2 认知功能损害与受教育水平的关系 | 
| 2.3 认知功能损害与性别的关系 | 
| 3 中医证候要素的影响 | 
| 3.1 中医症状和体征的影响 | 
| 3.2 中医证候要素积分和占比的影响 | 
| 结论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认知障碍性疾病的中西医研究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发表论文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英文缩略词表 | 
| 前言 | 
| 1 实验材料 | 
| 2 实验方法 | 
| 实验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个人简介 |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英文缩略词表 | 
| 第一章 前言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 2.1 实验材料 | 
| 2.1.1 实验动物 | 
| 2.1.2 实验仪器 | 
| 2.1.3 实验试剂 | 
| 2.1.4 溶液配制 | 
| 2.2 实验方法 | 
| 2.2.1 实验动物分组 | 
| 2.2.2 动物模型制备 | 
| 2.2.3 药物制备 | 
| 2.2.4 Morris水迷宫实验 | 
| 2.2.5 血清的采集与制备 | 
| 2.2.6 灌流取脑组织 | 
| 2.2.7 石蜡包埋和切片 | 
| 2.2.8 HE染色 | 
| 2.2.9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 
| 2.2.10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 3.1 三神益智胶囊对VD大鼠体重的影响 | 
| 3.2 三神益智胶囊对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 3.3 三神益智胶囊对VD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 | 
| 3.4 三神益智胶囊对VD大鼠血清中ACHE、BCL-2、BAX含量的影响 | 
| 第四章 讨论 | 
| 4.1 MORRIS水迷宫实验、HE染色、ELISA实验结果分析 | 
| 4.2 朝医学与血管性痴呆 | 
| 4.3 实验方法讨论 | 
| 4.4 中西医对VD的治疗 | 
| 第五章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检查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试验组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与对其进行综合检查结果的符合情况 | 
| 2.2 两组受检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对比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摘要 | 
| Abstract |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 第1章 引言 | 
| 1.1 阿尔茨海默病概述 | 
| 1.2 人工神经网络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 2.1 研究对象 | 
| 2.2 研究方法和内容 | 
| 2.2.1 病例及对照的确定 | 
| 2.2.2 问卷调查 | 
| 2.2.3 实验室检测 | 
| 2.2.4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 2.3 统计分析 | 
| 2.4 质量控制 | 
| 2.4.1 现场调查 | 
| 2.4.2 生理指标检测 | 
| 2.4.3 数据录入 | 
| 第3章 结果 | 
| 3.1 AD发病情况 | 
| 3.2 AD风险因子的筛选 | 
| 3.2.1 人口学特征 | 
| 3.2.2 生活行为习惯 | 
| 3.2.3 相关疾病既往史 | 
| 3.2.4 量表评分 | 
| 3.2.5 生物学指标 | 
| 3.3 BPANN模型 | 
| 第4章 讨论 | 
| 4.1 AD的风险因子 | 
| 4.1.1 人口学特征 | 
| 4.1.2 生活行为习惯 | 
| 4.1.3 疾病既往史 | 
| 4.1.4 生物学指示物 | 
| 4.4 应用于AD诊断的ANN模型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 5.1 结论 | 
| 5.2 不足与展望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 综述 城市社区老年人阿尔兹海默病的诊断与预测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研究对象 | 
| 1.2 方法 | 
| 1.3 统计学方法 | 
| 2结果 | 
| 2.1 养老护理员对老年性痴呆认知评分 (ADKS) 情况 | 
| 2.2 养老护理员对老年性痴呆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 
| 3讨论 | 
| 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 1.研究对象 | 
| 2.诊断标准 |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 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 2.3 维吾尔医学异常体液质辨证分型标准 | 
| 3.纳入标准 | 
| 4.排除标准 | 
| 5.研究方法 | 
| 5.1 一般资料的收集 | 
| 5.2 标本采集 | 
| 5.3 主要试剂 | 
| 5.4 主要仪器 | 
| 5.5 主要耗材 | 
| 5.6 试验方法 | 
| 6.质量控制 | 
| 7.统计方法 | 
| 7.1 统计分析 | 
| 7.2 样本量计算 | 
| 8.技术路线 | 
| 结果 | 
| 讨论 | 
| 小结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综述 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机研究 | 
| 参考文献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 导师评阅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