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礼涛[1](2022)在《盐制自由化改革的治理逻辑 清代中期的地方游民与盐制变迁》文中研究指明19世纪上半叶,为应对食盐专卖制度出现的种种弊病,清政府推动了一系列盐制自由化改革,其中以河东的课归地丁和淮北的废引改票最具有代表性。河东与淮北的改革均改善了当地盐业的财政收入和经济绩效,但在治理效果上的差异导致其制度命运出现分叉:河东改革引发了蒙古贩私盐集团问题,因而被废止,而淮北改革化解了民间集团贩私盐的隐患,获得了更稳定的制度生命。河东、淮北的盐制改革在治理效果上的不同,主要源于两地在私盐利润和游离人口上的差别。清嘉庆时期以后,地方游民的增加凸显了自由化政策的治理意义,使自由化改革具备了更坚实的现实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两场改革中食盐制度与社会群体的互动,重新审视传统国家、经济制度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
仇龙彬,李柯锐,颜文宇[2](2021)在《湖南省盐业体制改革下食盐消费安全现状和安全保障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文章结合湖南省实施盐业体制改革后的盐业实际发展情况,通过对湖南省"雪天"盐业集团所在地长沙市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深入食盐市场及当地消费群众,分析存在的消费安全现状,并借鉴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和综合治理的相关研究成果,着力构建一个集"食盐产品市场核准机制"、"食盐分层质检机制"、"食盐安全溯源机制"和"食盐安全信息披露机制"于一身的"四位一体"综合安全保障机制,对现有理论及研究成果进行拓展补充;"四位一体"综合安全保障机制为完善新专营时代湖南省食盐安全保障和监管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吕小琴[3](2021)在《清代近场社会扶贫困境与制度变革——以老少牌盐为中心的考察》文中研究表明传统中国社会救助以国家为主,弊病丛生。近场社会靠盐吃盐,贫民早已形成贩盐自助传统。清廷先后出台弛禁贫民贩盐条例和老少牌盐条例,将近场贫民贩盐自助行为合法化,以开辟近场社会救助新途。但是,由于各方利益群体藉此牟利,该惠政在实际运作中陷入困境。乾隆中后期老少牌盐条例被逐渐废除后,各省近场贫民救助机制构建因结合地方实情而呈现多元特征。至晚清清廷实施票盐法,旨在确保国家盐课收入,未能顾及近场社会救助,故两浙保留的牌盐、两淮实施的筹盐,其他盐区的盐商出资养赡等救助机制纷纷消解。
姜珊,赵彦昌[4](2020)在《清代至民国盐业档案整理与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清至民国盐业档案的编纂工作逐渐繁荣,多部档案汇编编纂出版。本文首先阐述了盐业档案的分布、主要内容及整理和研究现状等。其次,对当前盐业档案的整理成果列举介绍。最后,对当前盐业档案研究成果的主题进行分析。盐业档案的整理与研究不仅丰富了盐业史的研究,更为经济史的研究作了很好的补充。
陶彦孜[5](2021)在《滇西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制盐技术生产的生态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刘素英[6](2021)在《因盐而变:巫溪宁厂古镇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廖雯[7](2021)在《明代盐政及盐业与文学 ——以两淮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郭雨[8](2021)在《旅游情境下诺邓古村民居的空间生产》文中认为
何宛蓉[9](2021)在《明清时期粤西南地区的商品经济与市镇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雷小燕[10](2021)在《探究食盐监管方式维护食盐市场秩序的思考》文中认为2016年国务院颁布了《盐业体制改革方案》,该方案的实施,也宣告着持续了近几千年的食盐专营模式进入了后专营时代,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销售的规定,食盐价格归由市场调控,这使得其相关市场的活力大增,但同时不可避免的是,由于政策的调整,给食盐市场的管理和管控带来新的挑战,对于新形势下的相关管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一、综述:盐制自由化与社会治理 |
| (一)从国家到制度:食盐专卖与自由化改革 |
| (二)游民、盐业与社会治理 |
| 二、河东、淮北自由化改革的制度逻辑 |
| (一)河东、淮北盐制改革的背景 |
| (二)河东、淮北的应对措施 |
| 三、贩盐集团与河东改革的失败 |
| (一)食盐流动与蒙古贩盐集团 |
| (二)“马君选案”:食盐管控的社会效果 |
| 四、废引改票与“化枭为良” |
| (一)游离人口与走私集团 |
| (二)淮北改革与盐枭整治 |
| 五、食盐制度、游民与社会治理 |
| 一、引言 |
| 二、新专营时代湖南省食盐消费安全调查 |
| 三、目前湖南省食盐质量安全保障面临的挑战 |
| (一)食盐销售经营活动的方式难以进行监管 |
| (二)管理体制存在较大问题 |
| 1. 无证经营问题难以得到打击。 |
| 2. 存在腐败现象。 |
| (三)备案制度根本无法落实 |
| (四)食盐行政执法力度难以得到保证 |
| (五)人员分流后,上岗人员减少 |
| (六)涉及管理职能部门多 |
| (七)利润分配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
| (八)恶性竞争现象严重 |
| 四、新专营时代湖南省食盐质量安全保障机制的构建 |
| (一)湖南省食盐产品市场核准机制 |
| 1. 优化产销合一的定点生产制度 |
| 2. 落实好产品批发阶段的专营制度 |
| (二)湖南省食盐分层质检机制 |
| (三)湖南省食盐安全溯源机制 |
| (四)湖南省食盐安全信息披露机制 |
| 五、结语 |
| 一、从弛禁贫民贩盐条例到老少牌盐条例 |
| 1.弛禁贫民贩盐条例 |
| 2.老少牌盐政策 |
| 3.老少牌盐条例 |
| 二、从牌盐到牌私:多地老少牌盐条例在实际运作中陷入困境 |
| 1.长芦牌盐沦为盐徒的护身符 |
| 2.两淮牌盐沦为盐枭的弊薮 |
| 三、乾隆中后期老少牌盐条例的逐渐废除 |
| 四、近场社会多元救助机制的构建及消解 |
| 结语 |
| 引言 |
| 1 后专营时代食盐监管困难分析 |
| 1.1 食盐监管面临市场化的困境 |
| 1.2 食盐监管面临体制化困境 |
| 2 创新食盐监管方式维护食盐市场有序的举措 |
| 2.1 建立和完善食盐监管社会化体制 |
| 2.2 加强食盐的专业化监督与管控 |
| 2.3 进一步完善食盐企业资质管理 |
| 2.4 规范食盐定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
| 2.5 保证合格加碘食盐的供应 |
| 2.6 落实食盐储备和应急处理 |
| 2.7 推进食盐监管行为的关口前移 |
| 2.8 营造食盐监管的宣传教育氛围 |
| 2.9 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行为 |
| 3 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