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张辉[1](2022)在《良性甲状腺肿瘤腔镜手术中不同张力操作对患者创伤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良性甲状腺肿患者腔镜手术中不同张力操作对患者创伤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在术中解剖甲状旁腺过程中,对照组采取高张力解剖,观察组采取低张力解剖。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围术期各项指标、术中上位甲状旁腺血运、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中上位甲状旁腺血运分度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第1、3天血清PTH、血钙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腔镜手术中低张力解剖甲状旁腺,对甲状旁腺血运影响小,可有效保护其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朱英梅[2](2020)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临床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及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腺体外科于2014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由同一手术者完成的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中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53例,简称腔镜组。再按相同的纳入排除标准从由同一术者同期完成的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患者中随机筛选出53例,简称传统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结节最大径、病理类型、手术单双侧,判断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得出两组有无可比性;比较两组的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止痛药需求、手术各并发症发生率,判断两组各观察指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的性别、年龄、结节最大径、病理类型、甲状腺手术单双侧情况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腔镜组有3例发生中转开放手术(2例因术中出血、1例因颈部皮肤烧伤),余50例在腔镜下完成手术;腔镜组早期发生皮肤烧伤2例(颈部1例,胸部1例)。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多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止痛药需求、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病理见甲状旁腺组织、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食管损伤、气管损伤、血管损伤、皮下积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手术安全、可行性与传统手术无明显差别;但手术时间长、引流量多、引流时间长。
黎莲,殷照才[3](2019)在《颈腔镜下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文中认为总结了10例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与体会,主要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与手术配合。认为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出血少、切口小、并发症少、安全、便捷等优势;且该手术避免了体表疤痕,美容优势明显。同时,护士做好口腔及心理护理,准确传递器械,严格无菌操作对该手术顺利完成十分重要。
丛风云,甘雨,谢闵仲,林南[4](2017)在《腔镜甲状腺手术CO2气腹对颈内静脉压力及中心静脉压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腔镜下胸乳入路甲状腺手术CO2气腹对颈内静脉压力及中心静脉压的影响。方法:30例患者经胸乳入路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分别于CO2充气前,充气后10 min、20 min、40 min,关闭充气后5 min、20 min测量颈内静脉压力、中心静脉压,比较不同时点颈内静脉压力、中心静脉压的变化。结果:与充气前相比,充气后各时点的颈内静脉压力、中心静脉压显着上升(P<0.05);解除充气后,逐渐下降,与充气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气后三个时间点的颈内静脉压力均大于8 mmHg(P<0.05),中心静脉压均小于8 mmHg(P<0.05)。结论: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CO2气腹会导致颈内静脉压力、中心静脉压显着升高,切除甲状腺中上部时无发生气体栓塞的可能,但切除甲状腺下部时有发生气体栓塞的可能。
王雷,周玉峰,郝玉香,李春来[5](2015)在《改良Miccoli微创甲状腺手术的应用进展》文中提出经过数年的临床应用及实践表明,改良Miccoli微创内镜甲状腺手术术式是可行的、安全的,与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术式相比,其具有手术切口小(平均2.5cm)、切口美观隐蔽、创伤性小、术中切口出血量少、术后较快恢复、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等优势,已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伴随颈腔镜、超声刀、Liga Sure血管凝闭系统等微创器械及手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改良Miccoli微创甲状腺手术术式的适应症将会更加广泛,手术并发症越来越少。我们坚信此术式会得到广大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广泛认可。
张涌泉,许景洪,黄文文,李立志,甘雨,唐毓林[6](2014)在《经乳晕入路腔镜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病变的对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经乳晕入路腔镜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80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腔镜组40例和开放组40例,分别采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传统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开放组比较,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两组随访时间为6个月,腔镜组患者均对手术的美容效果满意。开放组患者均认为手术瘢痕裸露影响美观。结论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势。
朱春燕,蔡诚忠[7](2013)在《颈腔镜技术在甲状腺外科手术中的运用》文中研究指明腔镜技术在颈部外科领域的应用近十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目前腔镜甲状腺手术存在多种径路,主要有完全腔镜下手术技术包括腋窝路径、乳晕路径和前胸路径等;腔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技术,如Miccoli术等;经口甲状腺手术是几年发展的全新的手术路径。本研究通过综合阐述上述腔镜技术近年来在甲状腺外科的应用,比较其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优缺点,以帮助读者了解甲状腺微创技术的进展方向以及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
刘立加[8](2012)在《局麻与全麻腔镜甲状腺手术临床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研究不同麻醉方式下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细胞因子变化以及住院总费用,探讨局麻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医疗经济性。方法将84例单侧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患者,随机分为局麻腔镜手术组和全麻腔镜手术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率、血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以及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情况。结果8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腔镜甲状腺手术,无中转病例。1.两组患者病例数、年龄、体重、肿瘤大小、肿瘤位置以及术后病理诊断无统计学差异。局麻腔镜手术组术中60分钟呼吸频率高于全麻腔镜手术组(p=0.044);术毕时局麻腔镜手术组呼吸频率亦高于全麻腔镜手术组(p=0.042);术后并发症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局麻腔镜手术组低于全麻腔镜手术组(p=0.036);局麻腔镜手术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低于全麻腔镜手术组(p=0.048)。其余临床指标如各时间点心率、血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术前及术后呼吸频率的变化以及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皮下瘀斑积液、前胸不适、头晕头痛)的发生率两组间统计学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皮下气肿、术后出血、低血钙、切口感染并发症的发生。2.局麻腔镜手术组术后6小时血液中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含量低于全麻腔镜手术组(p=0.030,p=0.036,p=0.040);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2小时血液中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局麻腔镜手术患者中PaCO2轻度升高组术后6小时血液中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含量低于PaCO2正常组(p=0.048,p=0.039,p=0.046)。结论局麻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可靠、美容、经济适用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甲状腺外科疾病的有效术式,较全麻腔镜甲状腺手术更适合于在我国基层医院普及和开展。
毛忠琦,徐露,周晓俊,殷骏,朱政,陈昕[9](2012)在《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0月-2010年7月,因"甲状腺肿块"入住我科的49例患者施行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其中甲状腺腺瘤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5例,甲状腺癌4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例,甲状腺相关淋巴瘤1例,肉芽肿性甲状腺炎1例。结果成功完成手术43例。中转手术6例。手术时间40-170(95.4±32.4)min。术中出血量2-100(15.1±15.3)ml。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2-14(5.4±2.7)d。术后住院2-9(4.1±1.8)d。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美容效果好。但该手术需由熟练的腔镜外科医生施行。
师晓薇,刘爱君,姚蕊,陈婧,孙竞楠,黄爱斌[10](2011)在《颈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文中指出[目的]总结颈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28例单侧甲状腺结节病人行颈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同时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体位指导,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以及相关的饮食活动指导等。[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手术,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组织病理检查回报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论]加强颈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手术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 果 |
| 2.1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 |
| 2.2 两组术中上位甲状旁腺血运比较 |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 2.4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PTH、血钙水平比较 |
| 3 讨 论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英文缩写 |
| 前言 |
| 材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应用进展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1 临床资料 |
| 1.1 一般资料 |
| 1.2 结果 |
| 2 手术方法 |
| 3 护理 |
| 3.1 术前护理 |
| 3.1.1 术前沟通 |
| 3.1.2 口腔护理 |
| 3.1.3 物品准备 |
| 3.2 术中护理 |
| 3.3 术后护理 |
| 3.4 护理体会 |
| 4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处理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1 Miccoli术式演变过程 |
| 2 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检查 |
| 3 手术要点 |
| 4 改良Miccoli术式的优越性 |
| 5 术式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
| 6 手术并发症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方法 |
| 1.2.1 腔镜组: |
| 1.2.2 开放组: |
| 1.3 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肿诊断 |
| 1.4 观察指标 |
| 1.5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
| 2.2 随访及并发症 |
| 3 讨论 |
| 1 完全腔镜手术技术的运用 |
| 2 腔镜辅助手术技术的运用 |
| 3 NOTES技术的运用 |
| 4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发展前景 |
| 摘要 |
| ABSTRACT |
| 英文缩略词表 |
| 第一章 前言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 2.1 资料 |
| 2.1.1 研究对象 |
| 2.1.2 麻醉及手术设备、器械、药品与耗材 |
| 2.2 方法 |
| 2.2.1 术前准备 |
| 2.2.2 麻醉方法 |
| 2.2.3 手术方法 |
| 2.2.4 观察及检测指标 |
| 2.2.5 统计学处理 |
| 第三章 结果 |
|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 3.2 两种麻醉方式下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的临床指标比较 |
| 3.3 两种麻醉方式下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血液中细胞因子含量变化比较 |
| 3.4. PaCO_2对局麻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血液中组细胞因子的影响 |
| 第四章 讨论 |
| 4.1 局麻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
| 4.2 局麻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对患者机体创伤的影响 |
| 4.3 局麻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医疗经济性 |
| 第五章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图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 1 临床资料 |
| 1.1 一般资料 |
| 1.2 结果 |
| 2 围术期护理术前护理 |
| 2.1 术前护理 |
| 2.1.1 心理护理 |
| 2.1.2 体位练习 |
| 2.1.3 术前准备 |
| 2.2 术后护理 |
| 2.2.1 一般护理 |
| 2.2.2 吸氧 |
| 2.2.3 饮食及活动 |
| 2.2.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
| 2.2.3. 1 呼吸困难及窒息 |
| 2.2.3. 2 神经损伤 |
| 2.2.3. 3 手足抽搐 |
| 2.4.4 皮瓣淤血 |
| 2.3 出院指导 |
| 3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