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中药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停药与缓解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研究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中药在红皮病型银屑病治疗中撤减和缓解皮质类固醇副作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越[1](2021)在《愈白汤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寻常型银屑病瘥后防复阶段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评价愈白汤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寻常型银屑病瘥后防复阶段的疗效,探索预防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的合理方案,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理论及实践支持。方法本课题收集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银屑病患者,按不平衡指数最小分配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各34例(最终脱落3例,共录入65例患者,对照组32例,试验组33例),在临床治疗基本结束后,继续巩固治疗1个周期,试验组口服愈白汤,同时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照组口服复方氨肽素片,两组疗程均为4周,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期为12个月,观察并记录其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缓解期长短、复发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从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两方面做出客观评价。结果1.近期疗效评价结果:(1)治疗4周后,对照组有效率为31.25%,试验组有效率为72.73%,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PSAI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PASI评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在降低PAS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均可降低PASI评分。(3)单项皮损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面积、红斑、浸润、鳞屑评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在改善上述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前后面积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面积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斑、浸润、鳞屑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对照组无法改善面积评分,对照组可改善面积评分,两组均可改善红斑、浸润、鳞屑评分。(4)中医证候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在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在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对照组无法改善中医证候评分,试验组可以改善中医证候评分。2.远期疗效评价结果:(1)复发率:对照组复发率为81.25%,试验组复发率为66.67%,两组复发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在降低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2)缓解期: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复发患者本次缓解期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试验组在延长缓解期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复发患者本次缓解期与上次缓解期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均可以延长缓解期。(3)生活质量评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均可以改善生活质量。结论愈白汤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寻常型银屑病瘥后防复阶段,近期疗效较为理想,远期疗效值得肯定,能够改善PASI评分、降低复发率、延长缓解期、提高生活质量。

杨菲[2](2021)在《解毒通玄汤药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寻常型银屑病是临床常见慢性复发性疾病,常罹患终身,病情加重、失治误治者甚或转为脓疱多发、累及关节或全身。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内临床收治银屑病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方临床研究提示中医治疗在银屑病的长期治疗中疗效确切,有助于提高安全性、延长缓解期,患者耐受度高。其中,玄府学说填补了中医理论的微观内涵,也给银屑病治疗提供了另一角度的理论依据,中医外治法亦因其“简便廉宜”的特点备受瞩目。导师经多年银屑病临床诊疗实践,斟酌总结出解毒通玄汤这一药浴方,在前期临床应用中行之有效,但缺乏试验数据支持,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以推广。目的:观察解毒通玄汤药浴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中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银屑病患者84例,随机纳入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28例。三组患者均予口服中药等基础治疗,其中口服方以活血解毒、凉血祛湿为法拟定,治疗组予解毒通玄汤药浴联合卡泊三醇软膏外用;阳性对照组予卡泊三醇软膏外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8周分别观察并计算银屑病皮损单项症状评分、P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及DLQI评分,并在治疗期间进行线上随访,记录有无皮肤刺激及不良事件。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比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皮损单项症状评分、P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及DLQI评分的数据变化,讨论本研究采用的治疗方法对静止期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议。结果:共计2例患者脱落,82例患者完成试验,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治疗组分别27例、28例、27例。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治疗8周后三组患者治疗后皮损单项症状评分、P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及DLQ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得出:治疗组在红斑、鳞屑、浸润、PASI评分、瘙痒指数及DLQI评分方面均优于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判定: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96%、82.14%、92.59%,总体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阳性对照组中1例患者于用药前期出现皮肤刺激,增加润肤剂用量及频次后症状缓解。其余患者未见皮肤刺激及其他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尿常规、肝肾功相关特异性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结论:解毒通玄汤药浴联合外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疗效优于单纯外用卡泊三醇软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王红[3](2021)在《刺络拔罐联合阿维A胶囊、NB-UVB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刺络拔罐联合阿维A胶囊、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 Ultraviolet radiation B,NB-UVB)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本实验随机入选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皮肤科的76例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其诊断标准及严重程度评价标准符合《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版)》[1],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阿维A胶囊(0.5mg/kg/d)口服、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1次/日)外用、NB-UVB(2次/周)照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加刺络拔罐(2次/周),疗程8周。每组患者常规外用维生素E乳。2两组患者由相同的两名皮肤科医生同时记录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有效率、皮肤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外周血IL-17、IL-23的水平。4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PASI评分、外周血IL-17及IL-23的水平、有效率、DLQI评分,判断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若服从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方差齐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独立样本校正t检验;若不服从正态分布,数据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则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分为有序资料和无序资料,若为有序资料,则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若为无序资料,则采用c2检验。多个时间点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定义检验水准0.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均衡性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PASI评分及DLQ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2 PASI评分比较2.1同一治疗时间点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PASI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8周时,实验组PA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内不同治疗时间点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4周、8周时PASI评分均显着降低,组内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外周血IL-17水平比较3.1同一治疗时间点组间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时,两组患者IL-17水平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时,实验组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内不同治疗时间点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4周、8周时外周血IL-17水平均显着降低,组内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外周血IL-23水平比较4.1同一治疗时间点组间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时,两组患者IL-23水平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时,实验组IL-23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组内不同治疗时间点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4周、8周时外周血IL-23水平均显着降低,组内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有效率比较治疗4周时,两组患者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时,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DLQI评分比较6.1同一治疗时间点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DLQI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8周时,实验组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组内不同治疗时间点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4周、8周时DLQI评分均显着降低,组内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血脂升高等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有27例,对照组有30例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口干、眼干,嘱其多饮水,未给予特殊治疗。实验组有1例患者在第5周时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疼痛等症状,增加维生素E乳用量,且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重新调整NB-UVB照射剂量后症状消失。实验组有1例患者在拔罐部位出现小水疱,嘱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未给予特殊治疗后好转,均不影响实验进程。治疗8周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两组治疗方案对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均有效,刺络拔罐联合阿维A胶囊、NB-UVB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优于阿维A胶囊、NB-UVB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2刺络拔罐可能影响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IL-17、IL-23的水平,其对免疫方面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3刺络拔罐联合阿维A胶囊、NB-UVB较阿维A胶囊、NB-UVB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4刺络拔罐联合阿维A胶囊、NB-UVB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是一种价格低廉、安全性高、易于操作的绿色治疗。

马志翔[4](2020)在《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银屑病是一种以红色斑疹或丘疹上覆盖有银白色鳞屑为特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依据临床症状不同,可以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四种类型,其中以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常见。本病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西药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多数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而且副作用反应较大;中医药相关疗法相对于西药疗法,较缓和,强调个体化治疗,因人施药,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副作用反应较少。然而,当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疗法众多,且既往关于中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普遍存在研究方法运用不恰当,多数停留在临床经验总结,疗效评价指标针对性不强,病例数较少,研究设计不规范等等。在循证医学的角度来分析,临床研究水平不高,临床文献报道缺乏规范性的问题。因而迫切需要寻求更多强有力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因此,本研究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疗效更优的治疗干预措施的循证医学研究,获得可指导临床的高质量证据。方法:首先设定纳入排除标准,确立检索中英文关键词,中文关键词有:“银屑病”、“牛皮癣”、“白疕”、“风癣”、“中医疗法”、:“针刺”、“电针”、“温针”、“火针”、“耳针”、“灸”、“放血”、“拔罐”、“刺络”、“穴位”、“推拿”、“梅花针;英文关键词有:“Psoriasis”,“Papulosquamous”,“Palmoplantaris pustulosis”,“psoriaasics”,“acupuncture”,“electro-acupuncture”,“warming needling”,“fire needling”,“bloodletting”,“auriculoacupuncture”,“auricular”,“moxibustion”,“cupping”等,以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建立检索式,一是系统详细地检索国内外专业文献数据库,二是在人工检索临床试验注册系统、临床试验报告论文、文献综述等中追踪查阅相关文献。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 data),Pub Med,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01月01日;按照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设计资料提取表,然后根据提取表内容,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临床研究与数据中心的两位研究者负责信息提取和依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5.1.0版)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当两人提取的信息出现不一致时,先互相讨论解决,若仍然不能解决,则请示数据中心负责人处理);采用网状关系图对不同干预措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PASI评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文献情况进行评价。接着采用R语言(Version:3.6.1)下的“gemtc”(Version:0.8-2)包调用JAGS(Version:4.3.0)进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模拟,当达到稳定收敛状态时进行估计和推断,将文献中不同针灸干预措施的疗效结局进行直接和间接比较,以节点分离法森林图进行展示,并在贝叶斯框架下以阶梯表比较各干预措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ASI评分相对效应,再结合概率图,综合分析排序筛选出疗效最佳的干预措施,以期获得可指导临床的高质量证据。成果:纳入结果: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和国外专业数据库,共获得15057篇结果。各数据库命中结果数目如下:Pub Med 1666篇,EMBASE 4046篇,Cochrane图书馆1638篇,知网CNKI 2302篇,维普524篇,万方1520篇;CBM 3361篇,其中中文文献7707篇,英文文献7350。对15057篇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剔除重复文献1139篇,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剔除8717篇,在剩下的5201篇文献中,通过阅读全文,剔除4992篇文献,最终纳入研究的有209篇文献。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资料提取表格,提取所纳入RCTs的基本信息、研究对象、样本量、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等。文献基本特征:所纳入的209篇文献发表时间为1997年到2019年,发表语言为中文或英文,经过质量评价后,发现文献普遍存在随机化不充分、忽略分配隐匿、盲法缺失以及未描述失访退出人数等缺陷,其中,结局指标涉及PASI的共154篇文献,涉及总有效率的共200篇文献,139篇文献提及了不良反应。从随机化看,明确提及采用了随机数字表法的共69篇文献,采用随机信封法、投掷硬币法、随机抽签法各有1篇,采用SPSS随机、SAS随机的各有1篇,采用区组随机有1篇,按就诊顺序的共有13篇,仅提及随机的共112篇文献,不清楚是否随机的共有9篇。从分配隐藏看,不完善的有1篇,交代不清楚的共有205篇,仅3篇进行了正确分配隐藏,其中3篇采用了密闭信封法实现隐蔽分组。从盲法运用看,正确运用盲法的有8篇,其中双盲4篇,而错误盲法有2篇,未提及盲法的共有199篇。从结果数据的完整性来看,大部分数据都有报告脱失病例情况,完整的共192篇,部分报道脱落和随访的情况未得到重视,不完整的共5篇,不清楚的共12篇。从选择性报告看,完整的有38篇,不清楚的共171篇,大部分未提及临床研究注册或protocol发表情况,信息不足,难以判断,大部分为风险未知。其他方面偏倚均不清楚。网状meta结果:(1)在PASI评分上,与安慰剂相比,只有火针[-4.79(-7.64,-1.96)]、走罐[-4.25(-7.58,-0.94)]、中药方[-3.77(-5.82,-1.71)]、中药浴[-4.13(-6.45,-1.80)]、雷公藤多甙[-4.04(-6.41,-1.68)]和白芍总苷[-4.29(-7.36,-1.25)]疗效较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总有效率方面,与安慰剂相比,只有火针[2.64(1.80,3.49)]、走罐[4.00(2.75,5.34)]、自血疗法[2.77(1.30,4.32)]、中药方[2.41(1.77,3.09)]、中成药[2.04(1.31,2.80)]、中药浴[2.80(2.06,3.55)]、中药膏[2.16(1.41,2.93)]、复方甘草酸苷[2.24(1.47,3.04)]和白芍总苷[2.53(1.30,3.83)]的有效率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此次纳入研究报道的不良反应以轻度胃肠道不适、皮肤干燥红斑、血脂异常、唇炎、头痛耳鸣、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为主,均属轻度反应,均可通过停止服用药物或者基本对症治疗后症状可自行恢复。与安慰剂相比,只有雷公藤多甙[-39.13(-86.49,-5.07)]、西药膏[-42.67(-123.27,-1.76)]和迪银片[2.14(0.26,4.16)]的不良反应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贝叶斯框架下,通过综合比较不同干预措施PASI评分的MD值、总有效率的OR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OR值,对疗效及安全性的优劣进行排序,最终得到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PASI评分排序结果:中药方>紫外线照射>阿维A>迪银片>西药膏>中成药>复方甘草酸苷>电针>中药膏>苦参素>西药>安慰剂>雷公藤多甙>中药浴>白芍总苷>走罐法>火针>针刺>自血疗法;总有效率的排序结果:中药方>电针>中药浴>雷公藤多甙>火针>走罐法>苦参素>复方甘草酸苷>中药膏>中成药>白芍总苷>针刺>西药膏>紫外线照射>耳针>阿维A>迪银片>西药>放血疗法>自血疗法>安慰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排序结果:雷公藤多甙>西药膏>火针>西药>中药方>中成药>安慰剂>中药浴>中药膏>苦参素>复方甘草酸苷>西药膏>白芍总苷>电针>阿维A>紫外线照射>迪银片>走罐法>耳针。结论:本研究收集了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既往研究文献,通过运用贝叶斯框架下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现有临床证据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众多中医药疗法中,以凉血解毒类药物为基础方的中药方汤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较好,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即相对其他疗法,其安全性较好。

崔碟[5](2020)在《活血消疕汤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活血消疕汤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血瘀证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9例血瘀证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1及对照组2,每组各33例。试验组口服活血消疕汤联合刺络拔罐;对照组1口服阿维A胶囊联合刺络拔罐;对照组2口服活血消疕汤。3组均外用黄金万红膏,疗程4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DLQ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的变化。运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例患者中,试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1脱落3例,对照组2脱落2例,共观察有效病例93例。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PAS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试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分别为:96.86%,76.67%,80.65%;试验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组PAS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4.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分别为:6.25%,26.67%,6.45%;试验组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停药后随访3月,复发率试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分别为:8.70%,46.15%,37.50%;试验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消疕汤”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血瘀证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率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李宁[6](2020)在《银屑灵调节朗格汉斯细胞和T helper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炎症浸润、表皮棘皮病和角化过度为特征。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现有的研究结果尚不能完全解释。目前普遍认为银屑病是由多种原因包括遗传、表观遗传和环境影响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银屑病的皮损表现为角质细胞过度增殖和分化不全,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增生等。最近的研究表明银屑病主要是由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T细胞介导的,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作为特殊的DC,是皮肤的特异性抗原提呈细胞,通过连接模式识别受体感知病原体相关分子,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并携带抗原呈递给T细胞,诱导特异性T细胞反应,DC失调引起的T细胞异常激活被认为是多种疾病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原因,如银屑病。中医药认为治疗银屑病应“从血论治,从燥论治”,各方名家基于此理论,针对其特性总结出的疗法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少。银屑灵是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验方,方中主要有赤芍、土茯苓、肿节风、莪术和乌梅五味中药,诸药合用可养血润燥,凉血解毒,化瘀通络,在临床上取得了可靠的疗效。前期研究显示银屑灵可促进表皮颗粒层的形成,减轻小鼠瘙痒程度以及小鼠皮肤风团的面积,还能够抑制巨噬细胞极化,但是就银屑灵对LC及T细胞的调控研究较少,因此本实验从LC和T细胞方面对银屑灵的免疫调节机制进行研究。目的:探讨银屑灵对朗格汉斯细胞和T辅助细胞的调节作用及机制;并进一步对银屑灵的主要有效成分花旗松素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和对T辅助细胞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研究。方法:1.Balb/c小鼠银屑病模型的建立及银屑灵疗效的观察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空白组、模型组、环孢素A组和银屑灵高、中、低组,并剃掉小鼠背部2/3的毛发。小鼠灌胃给药7天,银屑灵高、中、低剂量组给药浓度分别为1.5g/kg、1g/kg、0.5g/kg,环孢素A组为2mg/mL,均按照0.2mL/10g的剂量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给同等剂量的水。给药第三天开始于背部均匀涂抹5%咪喹莫特(IMQ)50mg,连续涂抹5天,每日记录体重。造模第二天开始观察小鼠背部红斑、鳞屑和增厚等症状,并对其进行PASI评分;造模第六天取背部皮肤进行HE病理切片,观察皮损病理变化,并结合PASI评分和体重变化评价银屑灵药效。2.银屑灵对LC的调控作用研究小鼠灌胃给药五天,第四天开始涂抹IMQ造模,第六天深度麻醉后,颈椎脱臼处死,取皮肤和淋巴结分离表皮细胞和淋巴细胞,采用流式对表皮及淋巴细胞中LC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3.银屑灵对T细胞的作用研究小鼠灌胃给药七天,第三天开始涂抹IMQ造模,第八天深度麻醉后,颈椎脱臼处死,皮肤做病理切片,观察银屑灵对银屑病CD3+CD4+T细胞浸润的影响;采用RT-PCR检测皮肤中Th1/Th2/Th17细胞因子IFN-γ、IL-4和IL-17a以及转录因子T-bet、GATA3和ROR γt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和表皮细胞中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的表达,观察银屑灵对银屑病表皮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以及淋巴结T细胞分化的影响。4.银屑灵主要有效成分花旗松素对银屑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利用LPS诱导HaCat细胞异常增殖,观察花旗松素对Hacat细胞异常增殖的作用;小鼠按照TXL组40mg/kg,CsA组2mg/mL灌胃给药七天,第三天开始用50mg 5%IMQ造模,第八天深度麻醉后,颈椎脱臼处死,皮肤做病理切片观察皮肤厚度,层数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对皮损和淋巴结中Th1/Th2/Th17的细胞因子及其转录因子进行检测分析;皮肤提取蛋白做Western Blot检测,探讨TXL缓解银屑病症状的分子机制。结果:1.Ba1b/c小鼠背部连续涂抹50mg 5%咪喹莫特五天,其背部出现严重红斑、鳞屑和增厚等银屑病症状,PASI评分达到11.00±0.82,皮肤厚度275.54±14.64μM,体重增加率-8.87%±1.63%。而银屑灵给药后银屑病样皮损明显缓解,中剂量组PASI评分降低至6.25±1.71(P<0.05),体重增加率-2.39%±1.72%(P<0.01),表皮厚度也明显变薄148.97±6.60 μM(P<0.001),说明银屑灵能够有效缓解银屑病临床症状和病理症状。2.流式结果显示,银屑灵组PU.1和LC的表达均显着降低(P<0.001),说明银屑灵可以抑制表皮LC和PU.1的表达,但不影响淋巴结中DC的表达水平(P>0.05);另外银屑灵组迁移至淋巴结的LC 比值为2.17±2.47%,而IMQ组为40.60±7.66%,说明银屑灵能够抑制LC从表皮迁移至淋巴结(P<0.001),同时,检测结果还表明银屑灵能够抑制LC发挥抗原提呈作用(P<0.05),因此银屑灵可能通过抑制LC的迁移及其抗原提呈作用来缓解银屑病。3.银屑灵降低了银屑病皮损CD3+CD4+T细胞的浸润,降低了促炎因子IL-17a和IFN-γ的表达(P<0.05),同时促进了抗炎因子IL-4的分泌(P<0.05);淋巴结中T细胞流式结果显示,银屑灵对TCR β+T细胞和CD4+T细胞的比值作用不明显(P>0.05),但是显着降低了产生IL-17a的 γδ+T细胞的表达(P<0.05);另外银屑灵抑制了 Th1细胞和Th17细胞的主要细胞因子IL-17a和IFN-γ的分泌(P<0.001),但是对其转录因子ROR γT和T-bet影响不明显(P>0.05),相反对Th2细胞因子IL-4及其转录因子GATA3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因此银屑灵可能通过促进抗炎性Th2细胞反应,同时抑制促炎性Th1和Th17细胞而发挥治疗作用。4.花旗松素能够有效抑制LPS诱导的HaCat细胞的异常增殖(P<0.001),并能够有效缓解小鼠银屑病样临床及病理症状(P<0.05)。花旗松素降低了促炎因子IL-17a和IFNγ及其转录因子ROR γt和T-bet的表达(P<0.01),同时对抗炎因子IL-4及其转录因子GATA3有明显促进作用(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花旗松素能够抑制Notch1,RBPJK,JAK2和p-stat3的表达(P<0.05)。因此,TXL可能通过调节Notch1通路和JAK2/stat3通路促进抗炎因子IL-4及其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降低了促炎因子IL-17a和IFN γ及其转录因子ROR γt和T-bet的水平,从而起到缓解银屑病的作用。结论:1.灵可有效缓解银屑病临床及病理症状,降低其PASI评分,有效恢复体重;2.灵明显降低LC及其转录因子PU.1的表达,抑制LC的迁移及其抗原提呈作用;3.着降低小鼠皮损CD3+CD4+T细胞的浸润,促进淋巴结Th2细胞的分化,同时抑制Th1和Th17细胞的分化;4.松素可有效抑制LPS诱导的HaCat细胞异常增殖,缓解银屑病临床及病理症状,通过抑制Notch1和JAK2/STAT3通路促进Th2细胞,同时抑制Th1和Th17细胞的表达。

姜博文[7](2019)在《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银屑病是一种增生性、炎症性、慢性皮肤疾病,此病发生率高且极易复发,目前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确。银屑病存在发病周期长、治愈难度高等特征,使患者精神及身体皆承受压力和痛苦,明显干扰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故此病被视为当前皮肤科领域内重点研究的疾病之一。目前,银屑病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甲氨蝶呤、地塞米松、维A酸类、维生素(Vit)D3类似物与糖皮质激素等,还有部分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等也用于此病的治疗,但这些药物及治疗手段均存在一些治疗局限性及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更有效、更安全的银屑病治疗药物。1.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化合物的筛选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利用银屑病相关的细胞模型-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对250余种传统中药化合物进行筛选,发现杠柳苷元能够显着抑制HaCaT细胞的活力,但在所用的剂量范围内对人成纤维细胞Hs-68的活力几乎无影响,提示杠柳苷元可能具有作为银屑病治疗候选药物的潜力。为了获得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高效低毒的化合物,我们检测了6种杠柳苷元结构类似物对HaCaT细胞活力的影响,最后选取了对HaCaT细胞抑制作用较强,但对正常Hs-68细胞低毒的杠柳苷元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作为后续研究的化合物,并将其与杠柳苷元的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2.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机制研究根据已有文献报道,银屑病皮损部位可观察到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具有很强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能力,并且凋亡受到抑制。因此,在探究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机制时,我们首先检测了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可通过抑制DNA合成,降低Ki67、cyclin D1和cyclin E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增加p21蛋白表达,诱导HaCaT细胞G1/S期细胞周期阻滞,从而抑制其增殖。随后,我们通过检测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处理后HaCaT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凋亡相关蛋白casapase-3的激活情况、细胞凋亡率及凋亡抑制剂z-VAD-fmk的抑制效果,分析杠柳苷元及铃兰毒苷对HaCa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处理后的HaCaT细胞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凋亡特征。但在通过DAPI染色观察HaCaT细胞形态时发现,经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处理后的HaCaT细胞其细胞核稀疏成网状,染色质向边缘聚集、细胞肿胀最终破裂。这一形态学变化与细胞坏死的特征相似,暗示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可能诱导HaCaT细胞发生坏死。随后,PI染色及细胞培养液中LDH释放检测结果表明,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的作用使得HaCaT细胞的细胞膜失去完整性。此外,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还可使HaCaT细胞的ATP水平下降,促进细胞坏死。透射电镜也可清楚地观察到两种化合物处理后的细胞出现细胞坏死的典型特征。同时,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能够有效阻断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证实了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确实是通过诱导HaCaT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从而抑制细胞活力的。进一步探索发生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机制,发现在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作用后的HaCaT细胞中ROS表达水平升高,而活性氧清除剂NAC、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和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均能抑制ROS的产生,并且NAC和apocynin还能够阻断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诱导的程序性坏死。以上结果表明,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对HaCaT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HaCaT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发生ROS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来实现的。3.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对银屑病模型鼠的治疗作用研究前面的结果显示,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在细胞水平表现出明显的抗银屑病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两种化合物对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我们构建了两种诱发性银屑病小鼠模型,诱导剂分别为咪喹莫特(IMQ)和佛波酯(TPA),并探讨了两种化合物对模型鼠银屑病样病变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涂抹治疗可明显缓解由咪喹莫特和佛波酯所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肤损伤,并显着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血管周围炎症细胞,如CD4+T细胞、CD8+T细胞、CD11b+/CD11c+树突状细胞、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T细胞和Vγ4+T细胞的浸润,同时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也下调了相关炎症因子IL-17A、IL-17F、IL-22、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发现,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可通过抑制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发生细胞程序性坏死、抑制免疫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来改善银屑病小鼠的皮肤损伤,从而缓解银屑病的症状。本研究从细胞和动物模型的水平揭示了两种高效低毒天然化合物的抗银屑病效果,为研发新一代银屑病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先导化合物。

陈马可(Mark Chern)[8](2019)在《紫草地黄汤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应用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中医证治特点,提出中医药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思路及方法,为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的参考。方法:收集整理近代与激素依赖性湿疮有关的研究文献,总结激素依赖性湿疮的临床表现及血热证的辨证论治,结合个人临床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有效案例,提出该病的治疗策略及紫草地黄汤的应用方法。结果:激素依赖性湿疮为湿疮演变而成的病理情况。激素依赖性湿疮的产生取决于湿疮患者长期、反复性的激素使用,且必须有湿疮患者停用激素使用方出现戒断后的“反跳现象”,此为激素依赖性湿疮,即使度过急性期后亦可持续停留于皮炎发作状态。此病在临床表现上有广泛的特征,患者可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皮炎症状,因此给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带来困难。激素依赖性湿疮的病因基于激素的使用,西医多使用激素治疗皮炎,对此治疗效果不佳。本文通过疾病辨证论治,展现了中医药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优势,应用中药帮助消退皮炎,不仅能缓解停用激素后的急性皮炎发作,亦可终止疾病的周期性复发,使疾病得以痊愈。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宜用凉血之法,在紫草地黄汤(紫草、生地、丹皮、赤芍)的基础上随症加减,可在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长期或过量外用激素软膏而停止使用是导致激素依赖性湿疮的主要因素。激素软膏导致邪气阻滞于肌肤,浸淫血脉,日久化热化毒,伏于血分。虽然激素软膏能明显改善皮疹症状,一旦停止使用则热毒释放于局部,散发至周围,甚至全身。血热证表现为皮色鲜红或暗红,散于局部或弥漫全身,皮下有灼热感,体内热盛兼有明显恶寒,皮肤瘙痒剧烈,夜间不能入眠,舌面多光滑,舌色偏紫,脉洪大有力或滑数而沉等症状。经51病例观察,其中40例表现为血热证,以紫草地黄汤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表明在治疗皮肤科疑难杂症方面,中医药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王玲[9](2019)在《药灸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目的在于运用药灸罐联合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药灸罐联合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型)的优势,为药灸罐的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本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入选的6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瘀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以口服中药桃红四物汤联合卡泊三醇软膏外用为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药灸罐疗法联合口服中药桃红四物汤及卡泊三醇软膏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桃红四物汤联合卡泊三醇软膏外用治疗。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8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ASI)评分,同时监测安全性指标,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研究结果表明:(1)两组寻常型银屑病(血瘀型)患者PASI评分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方法在改善寻常型银屑病(血瘀型)皮损严重程度方面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在接受治疗前,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之间的血瘀型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治疗组的皮疹颜色、皮疹浸润度、瘙痒程度和舌下络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药灸罐疗法能够改善寻常型银屑病(血瘀型)患者的中医症状。(3)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治愈:治疗组12例,对照组4例;显效:治疗组为11例,对照组为7例;有效:治疗组6例,对照组为10例;无效:治疗组1例,对照组9例。临床疗效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性意义(P<0.05),表明两组的治疗方案均取得一定效果,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两组发生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采用药灸罐治疗后,出现2例患者治疗部位局部红肿伴有瘙痒不适症状,未予治疗,症状自行消退,临床未中断观察。上述结果提示:(1)药灸罐联合中药口服及卡泊三醇软膏外用与中药口服联合卡泊三醇软膏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型)均有效,且药灸罐联合中药口服及卡泊三醇软膏外用优于中药口服联合卡泊三醇软膏外用;(2)药灸罐联合中药口服及卡泊三醇软膏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型)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田飞[10](2018)在《山东省中医院197例银屑病患者现状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银屑病就诊患者的既往治疗和个体基本情况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12月就诊于山东省中医院皮肤科符合银屑病诊断标准的患者,用问卷和查阅病历的方式填写“银屑病患者现状调查表”,用PASI评分,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患者男多于女;有职业者占多数;家庭年收入在3-8万元占多数;平均病程11.39±10.43年;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患者存在家族史和发病诱发因素;寻常型占91.88%;既往治疗使用激素外治的占多数;本院皮肤科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各型银屑病疗效好,副作用小。结论:治疗银屑病需要防治结合;应加强对患者治疗用药的指导,避免不科学用药。根据银屑病的病型、病情、皮损严重程度,区别应用中医、西医内治与外治或中西医联合疗法,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二、中药在红皮病型银屑病治疗中撤减和缓解皮质类固醇副作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在红皮病型银屑病治疗中撤减和缓解皮质类固醇副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愈白汤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寻常型银屑病瘥后防复阶段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一览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一般资料
    2.研究方法
    3.观察指标
    4.疗效判定
    5.统计方法
    6.研究结果
    7.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银屑病预防的研究现状
    2. 对银屑病的认识
    3. 愈白汤的方义及药理分析
    4. 生物反馈疗法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5. 研究结果分析
    6.不足与展望
    7.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表
    附录B 综述 银屑病防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解毒通玄汤药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寻常型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研究
        2 发病机制概述
        3 治疗进展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外治研究进展
        1 中医外治法发展简史
        2 银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3 银屑病的中医外治应用概况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从玄府论治银屑病浅谈
        1 玄府理论追溯与进展
        2 玄府郁闭与银屑病的发生
        3 银屑病的玄府治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历资料收集
        2.2 治疗方案
        2.3 疗效观察指标
        2.4 安全性评价
        2.5 疗效评价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疗效评价
        3.3 脱落病例
        3.4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研究结果分析
        4.2 药浴疗法
        4.3 口服自拟方分析
        4.4 药浴解毒通玄汤分析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附录1 银屑病面积和疾病严重织指数(PASI)评分
    附录2 瘙痒酿评分
    附录3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调査表
    附录4 不良事件记录表
    附录5 病例照片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刺络拔罐联合阿维A胶囊、NB-UVB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银屑病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祖国传统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分型
        三、治则治法
    第二节 银屑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一、银屑病病因及发病
        二、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与分类
        三、银屑病的合并症
        四、与生活方式和治疗有关的合并症
        五、银屑病的治疗与管理
第二章 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网状meta分析
    第一节 文献基本特征及偏倚风险评估
        一、资料来源
        二、检索方法
        三、研究的筛选
        四、数据提取
    第二节 纳入研究情况概述
        一、检索结果
        二、文献筛选、纳入过程及结果
        三、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
        四、合并干预措施分组
        五、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第三节 基于贝叶斯框架的网状meta分析
    第四节 网状meta分析结果
        一、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情况
        二、总有效率
        三、不良反应情况
第三章 讨论
    一、银屑病
    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分析
    三、网状meta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5)活血消疕汤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说明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分组
    1.4 试验方案
    1.5 疗效观察指标及记录方法
    1.6 疗效评价
    1.7 复发率
    1.8 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研究结果分析
3 讨论
    3.1 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3.2 西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3.3 血瘀与银屑病
    3.4 活血消疕汤方药分析
    3.5 刺络拔罐作用机制探讨
    3.6 研究结果分析
    3.7 创新点
    3.8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银屑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6)银屑灵调节朗格汉斯细胞和T helper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银屑病的研究概况
        1.1.1 树突状细胞与银屑病
        1.1.2 T细胞与银屑病
    1.2 银屑病的治疗进展
        1.2.1 传统药物治疗
        1.2.2 生物制剂
    1.3 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1.3.1 从中医药角度认识银屑病
        1.3.2 银屑灵的研究概况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银屑灵对LC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
    2.1 银屑灵治疗银屑病药效研究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实验结果
        2.1.4 讨论
        2.1.5 结论
    2.2 银屑灵对LC的调节作用研究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实验结果
        2.2.4 讨论
        2.2.5 小结
    2.3 银屑灵对Th细胞的调控作用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方法
        2.3.3 实验结果
        2.3.4 讨论
        2.3.5 小结
第三章 银屑灵主要有效成分花旗松素治疗银屑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3.1 花旗松素对银屑病药效评价及机制研究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实验结果
        3.1.4 讨论
        3.1.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银屑病
        (一)银屑病的概述
        (二)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三)银屑病的治疗
        (四)银屑病样模型
    二、细胞程序性坏死
        (一)细胞程序性坏死的信号通路
        (二)细胞程序性坏死与活性氧ROS
        (三)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特征
        (四)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检测方法
    三、杠柳苷元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一)杠柳苷元的简介
        (二)杠柳苷元的生物学活性
        (三)铃兰毒苷的简介
        (四)铃兰毒苷的生物学活性
    四、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一)化合物
        (二)细胞株
        (三)实验动物
        (四)实验试剂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方法
        (一)细胞的培养
        (二)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中药单体化合物的筛选
        (三)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对HaCaT细胞及Hs-68 细胞IC_(50)和IC_(10)的检测
        (四)免疫荧光染色
        (五)BrdU掺入检测
        (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七)免疫印迹分析
        (八)DAPI染色
        (九)TUNEL染色
        (十)抑制剂作用的检测
        (十一)细胞形态观察和PI染色
        (十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
        (十三)ATP检测
        (十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
        (十五)透射电镜实验观察细胞结构
        (十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的ROS水平
        (十七)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制备
        (十八)TPA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制备
        (十九)HE染色
        (二十)ELISA检测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量
        (二十一)流式细胞术检测组织中炎症细胞数量
        (二十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二十三)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
    一、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中药化合物的筛选
        (一)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中药化合物筛选
        (二)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对HaCaT细胞活力的影响
    二、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机制研究
        (一)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
        (二)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对HaCaT细胞凋亡的影响
        (三)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对HaCaT细胞坏死的影响
        (四)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诱导HaCaT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的机制研究
    三、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对银屑病样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一)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对IMQ诱导的银屑病样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二)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对TPA诱导的银屑病样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第四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紫草地黄汤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湿疮的基本概念
    1.1 病因病机
    1.2 临床表现
    1.3 西医的治疗对策
    1.4 中医的治疗对策
    1.6 总结
2. 激素依赖性湿疮的基本概念
    2.1 发病机制
    2.2 临床表现
    2.3 诊断标准
    2.4 治疗方法
    2.5 存在问题
3. 中医对激素依赖性湿疮的认识
    3.1 病因病机
    3.2 证候类型
    3.3 治病对策
    3.4 常用方药
4. 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治探析
    4.1 病机特征
    4.2 辨证要点
    4.3 局部辨证
    4.4 全身辨证
    4.5 治法撷要
    4.6 紫草地黄汤方解
    4.7 紫草地黄汤临床化裁
    4.8 临床注意
5. 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验案举例
6.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病例汇总表
    附录2: 近19年有关激素依赖性湿疮中药治疗的研究
    附录3: 不同皮肤病之血热证治
    参考文献(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9)药灸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山东省中医院197例银屑病患者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内容
        (二)调查方法
        (三)诊断标准
        (四)病例纳入标准
        (五)排除病例标准
        (六)剔除病例标准
        (七)资料的处理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患者个体基本情况
        (二)患者的既往治疗情况
        (三)患者在本院的诊治情况
    四、讨论
        (一)患者基本情况现状分析
        (二)皮损情况分析
        (三)患者既往治疗情况分析
        (四)本院诊治现状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1
    综述2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四、中药在红皮病型银屑病治疗中撤减和缓解皮质类固醇副作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愈白汤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寻常型银屑病瘥后防复阶段的疗效观察[D]. 刘越.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解毒通玄汤药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刺络拔罐联合阿维A胶囊、NB-UVB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D]. 王红.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4]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D]. 马志翔.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活血消疕汤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D]. 崔碟.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银屑灵调节朗格汉斯细胞和T helper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姜博文.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8]紫草地黄汤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应用探讨[D]. 陈马可(Mark Chern).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9]药灸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型)临床疗效观察[D]. 王玲. 河北北方学院, 2019(01)
  • [10]山东省中医院197例银屑病患者现状调查[D]. 田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银屑病论文 寻常型银屑病论文 红皮病论文 皮质类固醇论文 中医论文

上一篇:HP:继续高速前进
下一篇:早熟优质土豆——中熟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