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以低洼盐碱地池塘养殖草鱼为主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低洼盐碱地池塘主养草鱼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璐,李学梅,吴兴兵,朱挺兵,杨德国,朱永久[1](2021)在《青鱼-鳙生态混养池塘的氮磷收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对青鱼-鳙生态混养池塘的水质状况、氮磷收支和利用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养殖期间各水质指标呈波动现象,其中TN(除5月份外)浓度较高,养殖末期(10-11月)含量显着高于其他月份,TP含量在4-6月份急剧上升,7-11月份TP含量显着高于4月份。氮磷收支研究表明,饲料是养殖池塘氮、磷的主要来源,占氮总输入的(87.43±0.19)%,占磷总输入的(94.52±0.09)%。底泥沉积、水体渗漏、吸附等综合积累是氮磷输出的主要项目,分别占氮、磷总输出的(72.07±1.04)%和(85.27±1.08)%,其次是养殖鱼类,终末水层积累的氮磷占总支出的比例较小。养殖池塘的氮、磷平均利用率分别为17.51%和9.78%,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对氮、磷的利用率均显着高于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和鲢之间的氮、磷利用率差异不显着。

杨玲霞,许兴,邱小琮,石伟,杨涓[2](2019)在《低洼盐碱地稻渔综合种养氮、磷收支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低洼盐碱地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氮、磷收支状况,为稻渔综合种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比较分析稻鳅共生(DQ)、稻蟹共生(DX)、稻鱼共生(DY)系统氮磷的输入和输出情况。【结果】①3种种养模式下,肥料输入约占氮总输入的81.83%、92.09%和89.51%,占磷总输入的95.64%、97.54%、96.14%。②3种种养模式下,底泥积累的氮磷含量约占氮总支出的79.71%、59.50%和70.66%,占磷总支出的93.00%、87.61%和72.14%,收获生物平均占氮、磷总输出的16.85%~36.74%和3.56%~22.62%。【结论】肥料是稻渔综合种养系统中氮磷输入的主要部分,其次为投喂饲料带入,而稻种和水中的氮磷含量所占比例小;氮磷在底泥中的沉积是稻渔共生系统中氮磷营养盐输出的主要方式,其次为收获生物。

胡学芳,张巧丽[3](2016)在《贺兰县低洼盐碱地池塘主养异育银鲫“中科3号”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文中认为介绍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生物学特性及低洼盐碱地池塘主养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康银[4](2015)在《主养草鱼池塘生物净化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为改善主养草鱼池塘水质,达到净化和稳定池塘水质、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本试验比较研究了单独施用EM菌与水蕹菜联合EM菌对主养草鱼池塘水质与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为主养草鱼池塘中科学应用生物净化技术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提高水产品品质,促进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试验处理90天后,水蕹菜联合EM菌组对主养草鱼池塘水体净化效果最好,对氨氮、亚硝酸盐、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8.95%、75%、77.78%,且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显着高于EM菌剂处理组和对照组,且在2d联合施用EM菌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显着提高;最终EM菌处理组的氨氮、亚硝酸盐、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37.23%、50%、54.29%,显着高于对照组。且两处理组均对主养草鱼池塘水体的溶解氧有提升作用,对pH有稳定的作用。(2)两个处理组中浮游植物蓝藻门密度和生物量明显减少,绿藻门和硅藻门的密度和生物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两个处理组池塘浮游植物总体上表现为种类数量下降的速率较生物量下降的速率低,且30天后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为水蕹菜联合EM菌组最高(H=4.41),EM菌组次之(H=4.26),对照组为(H=4.03)。且浮游植物种类趋向小型化,对养殖池塘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明显的优化作用。两个处理组也表现出促进浮游动物中的枝角类、轮虫的增长,桡足类和原生动物的生物量则表现出下降趋势,30天后原生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为水蕹菜联合EM菌组(H=1.36)最高,EM菌组次之(H=1.34),对照组为(H=1.29)。(3)两个处理组净化处理90天后,主养草鱼池塘中的草鱼、鲢鱼和鳙鱼生长情况良好,死亡率低。综合比较养殖效益,水蕹菜联合EM菌组的池塘纯利润最高,为29227.12元/hm2,水蕹菜联合EM菌组投入产出比均为1:1.44,较对照组的1:1.35要高,EM菌组与对照组池塘效益分别为27372.12元/hm2与23563.48元/hm2。

蔺玉华,王信海,丁辰龙[5](2015)在《卡拉白鱼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内陆盐碱水域广阔,但鱼类养殖品种单一,渔业生产力低下。引进国外鱼类新品种——卡拉白鱼,旨在改变盐碱水域的生产性能,为水产养殖业带来显着经济效益。文章阐述了以渔改碱,开发和利用盐碱水域的意义,以及卡拉白鱼引进后开展的研究工作,卡拉白鱼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卡拉白鱼的扩繁和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资料。

王永利[6](2013)在《宁夏地区利用温棚池塘进行早期鱼苗培育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宁夏地处西北内陆,黄河中上游,渔业资源较为丰富,渔业发展水平在西北地区居首位。2011年,渔业经济总产值达21.5亿元。然而作为水产养殖基础的苗种,受宁夏本地苗种繁育、生产能力的限制,有近80%的苗种是从南方调运,由于缺乏对南调苗的有效监督、没有应对宁夏春季寒流天气的发塘适用技术、种苗管理和质量监督体系不健全等原因,苗种生产远远不能满足水产养殖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宁夏渔业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积极寻找和探索适合本地气候、生产和资源条件的生产技术及养殖方法。本研究工作从2006年即开始资料搜集工作,并于2010年开始有计划的进行研究试验,宁夏春季虽然频发寒潮,但“春暖快”是大趋势,经验证明,3月中、下旬在池塘上搭建塑料大棚,依靠太阳热能,一周之内,棚内池塘水温可达20℃以上,每年可延长鱼类生长期50天左右。技术熟练的单位,春季利用塑棚池塘可以培育三茬出乌仔,经济效益客观。利用塑棚池塘培育鱼苗技术经过四年多的试验和总结,在养殖技术、水质调节、投喂技术、防病治病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从而形成了成本低、效率高、易推广、效益好、具宁夏特色的苗种生产方式。主要研究进展和结论如下:1.通过塑料温棚培育苗种,可有效避免宁夏地区春季寒流等恶劣天气,可以大幅度提高水花养殖的成活率。2.延长鱼苗生长时间近50天,大大缩短养殖周期。3温棚池塘培育鱼苗,由于养殖空间相对较小,能够更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发生,使得培育的苗种品种更优。4.温棚池塘高密度培育鱼苗产量高,3月中下旬到5月底期间,每亩可生产乌仔600万尾,实现6万元以上的纯收益。本研究工作提出的养殖技术,与我国渔业发达省区相比较,也许“微不足道”,但这些对策的确是紧密结合宁夏区情,通过多年的重复试验获取的,应属“适用技术”范畴,但对宁夏及我国北方渔业不甚发达的地区来说,是一项经济、社会效益俱佳的养殖技术方式。

赵文云,缪丽梅,张永祥,张振雄,姜翠萍,石天喜,罗旭光[7](2013)在《杭锦后旗渔业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杭锦后旗地处河套平原西部,属引黄灌溉区,由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投资,水利设施配套、排灌十分便利,加之全旗有宜渔水面10000hm2,低洼盐碱荒地9000hm2待开发利用,发展渔业生产潜力很大。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该旗精养池塘面积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受资金短缺、养殖技术不高、饲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效益不是很高,有些常规主养品种鲤鱼、草鱼、鲢鱼的池塘甚至出现增产不增效的怪现象,从而使广大养殖者的生产陷入了非常艰难的地步。因此,探索该旗渔业发展方向,正确地引导渔业生产者走现代渔业之路是增加全旗人民经济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项主要内容。

潘红军[8](2013)在《低洼盐碱地鱼池多功能生态利用》文中研究表明在低洼盐碱地开发利用中,鱼池不仅可以用作发展渔业生产,而且还有其它的功能。只要鱼池的多功能作用能够得到合理发挥,鱼池台田区域的综合开发利用就能取得较大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鱼池养鱼低洼盐碱的鱼池虽然具有多种功能,但是用其养鱼是开发利用低洼盐碱地的主要目的之一。如何把鱼池利用好使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进行科学养鱼。

陈建武[9](2012)在《匙吻鲟(Polydon spathula)混养塘的氮磷收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匙吻鲟(Polydon spathula)从美国引入我国,已有20年的历史。匙吻鲟是一种大型的淡水鱼类,具食浮游生物、适温性广、生长快、易捕捞、可共生等特点,而且还具有市场需求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等明显经济优势,适合在大多数淡水水域养殖。匙吻鲟在池塘中进行饲养,一般以混养方式进行,即以匙吻鲟为主养种类,或将匙吻鲟作为搭配品种进行混养等两种养殖方式。有关匙吻鲟混养池塘的报道多集中在养殖技术方面,而相关的水质变化、浮游生物及氮磷利用变化的研究,国内几乎没有,国外的仅有关于匙吻鲟池塘养殖水质和浮游生物等方面的零星报道。传统的池塘混养方式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重要的地位,但养殖品种基本为传统品种,经济价值有限,且池塘养殖经营粗放、管理混乱及水体过度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日益恶化,富余氮磷的排放极易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为此,本研究根据匙吻鲟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的食性相似这一现象,在以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搭配放养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匙吻鲟、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品种的江汉平原常见厚淤泥的中小型池塘为研究对象,在匙吻鲟替代主养草鱼混养塘中的鳙后,通过定期监测池塘主要水质指标和浮游生物的变化数据,结合饲料、鱼体及底泥等氮磷成分数据,分析了匙吻鲟混养塘中的氮磷收支,所得结果如下:1.匙吻鲟替代主养草鱼混养塘中的鳙后,池塘水质变化特点为:匙吻鲟混养塘的透明度低于鳙对照塘,而总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磷酸盐磷、总磷等指标的均值要高于鳙对照塘,总氮和总磷含量超标,属Ⅲ类水质。但方差分析表明,匙吻鲟混养塘之间、匙吻鲟混养塘和对照塘之间的水质均无显着差异,其原因可能在于匙吻鲟和鳙的摄食选择差异、水体中总悬浮物固体增加有关。2.匙吻鲟混养塘的浮游生物数量和生物量变化特点为:蓝藻、绿藻的生物数量在整个实验期间较高,处于优势地位,但裸藻的生物量对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贡献最大。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生物数量在6月~8月处于高峰期,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小型浮游生物(小型浮游植物和小型原生动物)数量增加,并占据优势;浮游生物在匙吻鲟放养塘和鳙放养塘中差异不显着。3.研究了3个匙吻鲟混养塘和1个对照塘的氮磷收支。结果表明,实验中投入的饵料分别占氮磷总输入的95.88%-98.12%,82.87%-89.36%。在支出项目中,渔获物的有效氮磷所占氮磷总支出的27.90~56.47%和35.06%-48.11%。沉积氮磷为主要支出项目,分别占总输入的45.77%~64.70%和34.79%-51.57%。在匙吻鲟混养塘中氮磷利用比较分析中发现,放养匙吻鲟的密度为270尾/hm2的池塘,其氮磷利用率、沉积氮磷情况等较其他混养塘及对照塘均要好。

陈建武,朱永久,赵建华,冯宪斌,杨德国[10](2011)在《配养匙吻鲟的混养塘水质变化和氮磷利用》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了采用匙吻鲟(Polydon spathula)替代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混养塘中的鳙鱼后,池塘水质变化和氮磷利用情况。结果显示:匙吻鲟混养塘的水质指标如叶绿素a、透明度低于鳙鱼对照塘,而总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磷酸盐磷、总磷等一些指标的周年均值高于鳙鱼对照塘,但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密度匙吻鲟混养塘之间,和对照混养塘之间的水质无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在于匙吻鲟和鳙鱼的摄食选择差异及水体总固体悬浮物增加。试验发现,搭配放养适量低密度的匙吻鲟可提高混养塘的氮磷利用率,降低混养塘总饲料系数。初步探索出在混养塘中匙吻鲟的合理搭配密度为270尾/hm2。

二、低洼盐碱地池塘主养草鱼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洼盐碱地池塘主养草鱼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青鱼-鳙生态混养池塘的氮磷收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管理
    1.2 采样及测定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池塘水体的理化指标
    2.2 收获情况
    2.3 氮磷收支估算
    2.4 养殖生物对氮、磷的利用率
3 讨论
    3.1 池塘水质的变化与评价
    3.2 氮磷收支估算

(2)低洼盐碱地稻渔综合种养氮、磷收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采样及测定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中各投放物的氮磷含量
    2.2 各种养模式的收获情况
    2.3 渔沟水体氮磷变化
    2.4 试验前后各种养模式稻田底泥和渔沟底泥的氮、磷含量
    2.5 各种养模式下的氮磷收支
3 讨 论
    3.1 渔沟水体氮磷含量变化
    3.2 各种养模式下的氮磷收支情况

(3)贺兰县低洼盐碱地池塘主养异育银鲫“中科3号”高产高效养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异育银鲫“中科3号”生物学特性
2 低洼盐碱地池塘主养异育银鲫“中科3号”养殖技术
    2.1 池塘选择
    2.2 消毒与施肥
    2.3 鱼种放养
    2.4 放养时间
    2.5 饲料与投喂技术
        2.5.1 饲料选择
        2.5.2 投喂技术
    2.6 加强日常管理
        2.6.1 重视水质调控
        2.6.2 作好巡塘管理
        2.6.3作好生产记录
    2.7 病害防治
3 小结

(4)主养草鱼池塘生物净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草鱼养殖现状
    1.2 国内外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研究
        1.2.1 物理方法
        1.2.2 化学方法
        1.2.3 生物方法
    1.3 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1.3.1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1.3.2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EM菌与水蕹菜对主养草鱼池的水质净化效果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池塘
        2.1.2 试验鱼
        2.1.3 EM菌与水蕹菜
        2.1.4 试验设计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EM菌和水蕹菜对主养草鱼池氨氮(AN)的去除效果
        2.2.2 EM菌和水蕹菜对主养草鱼池亚硝酸盐(NIT)的去除效果
        2.2.3 EM菌和水蕹菜对主养草鱼池总磷(TP)的去除效果
        2.2.4 EM菌和水蕹菜对主养草鱼池pH的影响
        2.2.5 各处理组水质指标变化
    2.3 讨论
        2.3.1 高等水生植物在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2.3.2 EM菌的作用及适宜的施用方法
    2.4 结论
第三章 主养草鱼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特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池塘
        3.1.2 试验鱼
        3.1.3 EM菌与水蕹菜
        3.1.4 试验分组与采样
        3.1.5 样品分析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3.2.2 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3.3 讨论
        3.3.1 套种水蕹菜对主养草鱼浮游生物的影响
        3.3.2 施用EM菌对主养草鱼池浮游生物的影响
    3.4 结论
第四章 使用EM复合菌与水蕹菜的草鱼主养池效益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分组
        4.1.2 项目测定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各试验组鱼的生长情况
        4.2.2 试验组鱼类总量和效益比较
    4.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卡拉白鱼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繁殖生物学特性
    1. 1亲鱼怀卵量、相对繁殖力及卵性质
    1. 2性腺发育及组织学特性
    1. 3胚胎发育观察
2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养殖模式的研究
    2. 1人工繁殖技术
    2. 2仔鱼培育及营养需求
    2. 3鱼种培育及商品鱼养殖
    2. 4养殖模式
3卡拉白鱼生物学特性
    3. 1盐、碱度对鱼胚、仔鱼、幼鱼及成鱼的影响
    3. 2养殖水质及生物饵料分析
    3. 3 p H对幼鱼的影响
    3. 4水温对仔鱼生长的影响
    3. 5耗氧率试验
4鱼肉营养成分分析
5遗传学特性
    5. 1染色体核型分析
    5. 2同工酶图谱的研究
6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6)宁夏地区利用温棚池塘进行早期鱼苗培育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宁夏渔业发展概况
    1.1 宁夏自然条件概况
    1.2 宁夏气候条件概况
        1.2.1 气候条件特征
        1.2.2 对渔业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
    1.3 宁夏渔业概况
第二章 宁夏水产苗种生产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1 概述
    2.2 水产苗种发展历程
        2.2.1 起步阶段
        2.2.2 稳步发展阶段
        2.2.3 快速发展阶段
    2.3 宁夏水产苗种生产与管理现状
        2.3.1 苗种生产现状
        2.3.2 苗种生产管理现状
第三章 苗种生产存在的问题
    3.1 苗种生产技术落后 专业化程度不高
    3.2 苗种生产设施严重不足 基础设施老化
    3.3 外调苗种成活率低 养殖成本高
    3.4 水产科技人才严重匮乏 渔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3.5 水产良种苗种生产体系建设不完善
第四章 利用温棚培育水产苗种的实际意义
    4.1 理论基础
    4.2 现实意义
        4.2.1 提高水花成活率
        4.2.2 提前放养水花,延长了鱼种培育的生长期
        4.2.3 能够赢得市场,创造温棚养殖的高效益
        4.2.4 经济效益
第五章 温棚内外池塘的水温、水质对比
    5.1 试验方法
        5.1.1 水温测定
        5.1.2 水质测定
    5.2 分析讨论
        5.2.1
        5.2.2
第六章 温棚池塘早期鱼苗的培育技术
    6.1 实验条件与方法
        6.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6.1.2 试验池塘条件
    6.2
        6.2.1 池塘清理消毒
        6.2.2 注水
        6.2.3 水花放养
        6.2.4 水花的投喂
        6.2.5 水质的调节
        6.2.6 日常管理
        6.2.7 鱼苗出塘
    6.3 养殖结果与分析讨论
        6.3.1 养殖结果
        6.3.2 分析讨论
        6.3.3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杭锦后旗渔业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
    1.2 气候特点
    1.3 渔业资源
2 渔业生产现状
3 存在的问题
    3.1 资金严重不足
    3.2 池塘老化严重, 改造难
    3.3 天然水域利用率低
    3.4 渔业综合开发力度不够
    3.5 渔政基础设施薄弱, 执法经费不足
    3.6 加工能力不强, 科技贡献率不高, 发展后劲不足
    3.7 鱼病防治工作滞后
4 今后发展思路及对策
    4.1 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支持和引导
    4.2 认真落实支渔惠渔政策
    4.3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提高经济效益
        4.3.1 利用现有池塘的增产潜力
        4.3.2 利用好自然水体
    4.4 积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 构建沿黄渔业产业带
    4.5 实施好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
    4.6 加快渔业科技推广工作, 推动渔业科技创新
    4.7 加强苗种生产与繁育体系建设
    4.8 认真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4.9 发展生态渔业
    4.1 0 发展休闲渔业
    4.1 1 积极创建池塘现代化园区
    4.1 2 积极开展水产健康养殖试验示范项目
    4.1 3 加大渔政执法力度, 为全旗渔业保驾护航
    4.1 4 加强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深化水产品加工业

(8)低洼盐碱地鱼池多功能生态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鱼池养鱼
    1. 养殖品种的选择
    2. 养殖方式
    3. 生产周期
二、池泥肥田
三、鱼池调蓄
四、池水灌溉
五、调节气候
    1. 连片鱼池的水体对台田区域的气候具有调节功能。
    2. 连片鱼池的池水蒸发对空气湿度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9)匙吻鲟(Polydon spathula)混养塘的氮磷收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文献综述
        1.1.1 匙吻鲟的生物学及其养殖概况
        1.1.2 淡水池塘养殖模式概述
        1.1.3 池塘水生态系统中氮磷循环研究
        1.1.4 匙吻鲟替代鳙的养殖技术研究
    1.2 研究内容、地点、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匙吻鲟混养塘物质收支指标之一—水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点
        2.1.2 试验方法
        2.1.3 主配养殖鱼类的放养
        2.1.4 样品的采集和测定
        2.1.5 数据的处理
    2.2 研究结果
        2.2.1 PH、溶氧、总悬浮物固体、透明度
        2.2.2 水体中氮磷的相关指标
    2.3 分析与讨论
        2.3.1 混养塘的水质状况
        2.3.2 匙吻鲟的混养对池塘水质的影响比较
第三章 匙吻鲟混养塘物质收支指标之二—浮游生物的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匙吻鲟混养塘放养、饲养管理
        3.1.2 浮游生物水样采集、处理、分析与计数
    3.2 研究结果
        3.2.1 养塘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
        3.2.2 混养塘浮游植物的变化
        3.2.3 混养塘浮游动物的变化
        3.2.4 浮游生物在各混养塘中的差异比较
    3.3 分析与讨论
        3.3.1 水体中总氮和总磷含量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3.3.2 匙吻鲟等滤食性鱼类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3.3.3 各混养塘中浮游生物的差异比较
第四章 匙吻鲟混养塘的氮磷收支研究及养殖效果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混养塘条件和鱼种放养
        4.1.2 混养塘养殖鱼类的体成分、氮磷利用率
        4.1.3 混养塘底泥中的总氮和总磷含量
        4.1.4 混养塘的氮磷收支
        4.1.5 养殖效果
    4.2 研究结果
        4.2.1 混养塘的养殖效果及水产品中有效氮磷利用
        4.2.2 混养塘的氮磷收支平衡估算
    4.3 分析与讨论
        4.3.1 匙吻鲟混养塘的氮磷收支
        4.3.2 匙吻鲟混养塘的氮磷收支和利用比较
        4.3.3 匙吻鲟的池塘混养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配养匙吻鲟的混养塘水质变化和氮磷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池塘管理
        1.2.2 样品采集及水质指标测定
        1.2.3 体成分测定
        1.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
        2.1.1 总氨氮
        2.1.2 亚硝酸盐氮
        2.1.3 硝酸盐氮
        2.1.4 磷酸盐磷
        2.1.5 总磷
    2.2 氮磷利用
3 讨论
    3.1 水质状况
    3.2 氮磷利用
    3.3 匙吻鲟池塘混养

四、低洼盐碱地池塘主养草鱼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青鱼-鳙生态混养池塘的氮磷收支研究[J]. 刘璐,李学梅,吴兴兵,朱挺兵,杨德国,朱永久. 淡水渔业, 2021(06)
  • [2]低洼盐碱地稻渔综合种养氮、磷收支研究[J]. 杨玲霞,许兴,邱小琮,石伟,杨涓. 西南农业学报, 2019(10)
  • [3]贺兰县低洼盐碱地池塘主养异育银鲫“中科3号”高产高效养殖技术[J]. 胡学芳,张巧丽. 宁夏农林科技, 2016(12)
  • [4]主养草鱼池塘生物净化技术研究[D]. 康银.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5]卡拉白鱼的研究进展[J]. 蔺玉华,王信海,丁辰龙.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5(05)
  • [6]宁夏地区利用温棚池塘进行早期鱼苗培育的技术研究[D]. 王永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3)
  • [7]杭锦后旗渔业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 赵文云,缪丽梅,张永祥,张振雄,姜翠萍,石天喜,罗旭光.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3(05)
  • [8]低洼盐碱地鱼池多功能生态利用[J]. 潘红军. 渔业致富指南, 2013(05)
  • [9]匙吻鲟(Polydon spathula)混养塘的氮磷收支研究[D]. 陈建武. 华中农业大学, 2012(02)
  • [10]配养匙吻鲟的混养塘水质变化和氮磷利用[J]. 陈建武,朱永久,赵建华,冯宪斌,杨德国. 湖北农业科学, 2011(07)


草鱼论文 匙吻鲟论文 盐碱地论文 农业论文 池塘论文

上一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职业教师队伍建设
下一篇:高等数学对工程数学成绩的关联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