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琪,宣杰,邓小丽[1](2019)在《30G注射针头在玻璃体腔注药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在进行玻璃体腔注药术时采用30G注射针头与传统25G注射针头的优劣势。方法:收治需行玻璃体腔注药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5G针头组与30G针头组各20例。30G针头组采用30G注射针头进行穿刺,25G针头组采用25G注射针头穿刺,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结膜下出血情况,患者的疼痛感以及术前、术后0.5 h及1 h眼压,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0G针头组结膜下出血、疼痛两个方面显着优于25G针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1 h 25G针头组显着低于30G针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0G的注射针头进行玻璃体腔注药术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疼痛。
肖长美,李春兰[2](2018)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辅助23G玻璃体切割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优质护理》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辅助23G玻璃体切割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优质护理。方法通过对28例28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割治疗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增殖期病变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针对患者治疗各阶段,责任护士提供全程、连续、系统的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4眼一次性手术复位成功(85.7%)术后三个月取出硅油,其中有4例伴有晶状体混浊的同时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4例硅油填充下仍然存在下方局限性视网膜增殖,术后三个月取出硅油再次切割增殖膜然后注入C3F8气体填充,随访至气体完全吸收,视网膜复位。结论对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辅助23G玻璃体切割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王金凤[3](2017)在《血液系统疾病眼底改变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在不同类型血液疾病中患者的眼底改变情况,为临床诊治血液疾病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血液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1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9例再障性贫血患者,6例白血病患者,9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对收治的全部患者进行眼底镜表现与其相对特征性的观察。结果贫血患者的眼底改变包括:患者的眼底为苍淡色,视乳头发生轻度水肿,视网膜也表现为轻度水肿,视网膜静脉颜色接近动脉的颜色,视网膜呈火焰状、线条状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眼底改变为视网膜大小不同,其中存在间断的出血斑点,还可以看见新鲜的与褪色的陈旧性出血灶混合存在的情况。白血病患者的眼底改变情况:视网膜前或者是视网膜下有白芯出血情况,视网膜出血、渗出,眼底小动脉管径或者是发生扩张等。结论患有血液病的患者的眼底改变绝大部分患者是具有特征性的,在临床诊断与治疗血液疾病的时候结合这些情况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及时救治患者。
李小龙[4](2017)在《关于糖尿病眼病围术期治疗原则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糖尿病眼病围术期的治疗原则。方法对50例行手术治疗的糖尿病眼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50例患者中,术后共1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结论在糖尿病眼病围手术期积极控制和监测血糖水平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陈映梅[5](2010)在《高龄患者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文中提出
肖萍[6](2003)在《眼底荧光照影术并发症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资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临床资料 |
| 一、一般资料 |
| 二、方法 |
| 三、治疗结果 |
| 临床护理 |
| 一、术前护理 |
| 二、术后护理 |
|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检查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3.1 术前应充分准备 |
| 3.2 对并发症进行积极防治 |
| 3.3 术后用药和营养 |
| 1 临床资料 |
| 2 护理 |
| 2.1 评估患者 |
| 2.2 心理护理 |
| 2.3 检查前准备 |
| 2.4 检查中的指导及并发症的护理 |
| 2.5 检查后指导 |
| 3 小结 |
| 1 临床资料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操作方法 |
| 1.3 结果 |
| 2 护理对策 |
| 2.1 由于穿刺时针头穿破血管壁, 或拔针后局部按压血管时间过短所致。 |
| 2.2 药液外漏 |
| 2.3 过敏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