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急性髓系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治疗附4例报告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治疗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4例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杨胜男[1](2018)在《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39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就诊的39例妊娠合并AL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发病年龄25.0±4.0岁,发病孕周20.0±9.0周。其中,29例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回顾性分析39例妊娠合并AL患者的发病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妊娠结局等临床特征,通过随访,评估患者预后。结果除1例妊娠前确诊AL的患者,妊娠早、中、晚期AL的发病率为23.7%(9/38)、52.6%(20/38)、23.7%(9/38),共31例患者接受化疗,化疗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71.4%(5/7)、94.1%(16/17)、100.0%(7/7),妊娠中晚期化疗缓解率高于孕早期。临床常有头晕、出血、发热等症状,均合并血细胞数目异常。31例妊娠合并AL患者放弃继续妊娠,余8例产下活婴。异常基因阳性率无特殊,可供分析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占60.6%(20/33),多数与AL的FAB分型相关。在获得的免疫表型中,AML患者高表达CD117(91.7%),CD13(87.5%),CD33(87.5%),CD38(87.5%),cMPO(75.0%),HLA-DR(62.5%),CD34(62.5%),常见的伴随表达有CD58(58.3%),CD56(41.7%)。ALL患者高表达CD19(62.5%),CD38(62.5%),CD22(50.0%),cCD79a(50.0%),CD58(50.0%),CD33(37.5%),CD34(37.5%),CD10(37.5%)。诱导缓解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阳性患者10例,CR率70.0%(7/10),CR后复发率57.1%(4/7),死亡率70.0%(7/10),而MRD阴性患者19例,CR率100.0%(19/19),CR后复发率26.3%(5/19),死亡率47.4%(9/19)。全部患者中,29例AML,10例ALL,CR率各为95.7%、75.0%。所有患者1年生存率53.1%,2年生存率26.4%,其中29例AML 1年生存率61.4%,2年生存率41.6%;10例ALL 1年生存率30.0%,2年生存率未获得。结论1.妊娠合并AL是少见的血液科和妇产科交叉疾病,发病率较低,以合并AML为主,孕中期发病者居多。2.AL可使患者身体各方面机能遭受重创,导致病理妊娠等不良结局,而目前仍无明确证据表明妊娠对AL存在影响。3.细胞遗传学和免疫表型对AL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其在妊娠合并AL患者与非孕患者中表现无明显差异。MRD是评估AL疗效的关键手段;4.妊娠合并AL患者整体预后较差,孕中晚期患者化疗CR率高于孕早期,本文全部患者1年生存率53.1%,2年生存率26.4%,低于相关文献报道。妊娠患者合并ALL较合并AML预后差。

鲁静[2](2017)在《阿糖胞苷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选用阿糖胞苷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M2、M4和M5型)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2例)和观察组(n=32例),对照组选用急性髓系白血病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大剂量阿糖胞苷(12小时静脉滴注1次,3小时/次,持续3天),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1年、2年和3年累积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选用阿糖胞苷进行干预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是没有患者出现死亡;观察组患者的1年、2年、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5.00%、62.50%、40.63%,对照组患者的1年、2年、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56.25%、37.50%、15.63%,两组相比,13年的累计生存率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阿糖胞苷能有效的改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杨喜晶,周福平,张迁,钱其军[3](2015)在《化疗药物治疗双原发肿瘤继发急性白血病1例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化疗的大量开展,继发性白血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笔者报道1例卵巢癌并发乳腺癌患者经化疗、放疗后出现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从初次化疗至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时间为37个月,起病急、生存期短。文献报道烷化剂、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铂类均易诱发继发性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可降低病死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尹永玲[4](2013)在《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疗效满意,能显着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值得推广。

吴穗晶,沈伟哉,李扬秋,杜欣,林伟,黄梓伦,翁建宇,黄志新,周茂华,苏建华,陆泽生[5](2008)在《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16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按WHO新标准回顾性分析16例CMML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生存情况。结果CMML的临床特点主要有:中老年男性居多;多数表现为乏力脾大;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均增高,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乳酸脱氢酶升高;骨髓增生活跃到极度活跃,有病态造血或/和嗜酸嗜碱细胞增多;中性碱性磷酸酶积分低;免疫表型CD13+CD14+CD56+;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分析BCR-ABL(-)。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余,CMML-Ⅰ平均生存时间50个月余,CMML-Ⅱ平均生存时间18个月余;同时采用MDAPS评分,结果显示低危组的平均生存时间60个月余,中危1组30个月余,中危2组17个月余,高危组1个月余,其中1例中危患者于确诊后3年余转为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结论采用WHO新标准来诊断CMML更能体现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提示预后,与MDAPS评分标准共同使用能更好评估疾病程度。

陈怡宏[6](2005)在《清毒片、养正片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起源于造血系统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目前国内外治疗AL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联合化疗和骨髓移植,骨髓移植临床难于普及应用,故联合化疗为临床常规使用的最有效方法。化疗具有较严重的毒副作用,长期反复使用必然造成许多系统的损伤,生存质量差等问题,使病人难于耐受而化疗难于继续,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辨证、辨病用药,以及充分利用中药毒副作用少的独特优势,开发应用,为此课题从文献、临床、实验三方面对清毒片、养正片减毒增加疗效作用进行探讨。 文献研究 祖国医学文献中“热劳”、“急劳”、“血证”、“湿毒”、“症瘕”的证候与白血病相似。如《普济方》提出“热劳”具有急性白血病的发热、骨痛、出汗、口腔发炎、消瘦的常有症状,所指的热劳,热毒攻注骨髓发热与肿瘤性的发热是一个特征。 多数中医学者临床施治是在明确疾病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化疗,结合中医辨证,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临床分为气阴两虚,毒热炽盛、瘀血痰结三种证型为主临床治疗急性白血病通常分为化疗期、化疗间歇期、临床缓解期,各期治疗各有侧重。辨证辨病分期用药,是把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与现代医学对白血病的分期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对白血病辨证施治的进一步深化。而常用单方单药的用药原则有清热解毒法,如以癌灵Ⅰ号治疗M3型效果最为显着。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理论和实践依据充足,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清毒片和养正片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就清毒片、养正片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作用进行再评价,并探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方法:选择合格AL患者22例,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清毒片、养正片加化疗组)17例,对照组(单纯化疗组)5例,按常规化疗方案(ANLL用DA或MA或HAE方案,ALL用VDP方案)进行化疗,如出现感染、出血等情况,则按常规抗感染及止血治疗。同时根据不同中医证型辨证服用中药煎剂,每日1剂。口服清毒片每日3次,每次4至6片加养正片每日3次,每次4至6片,持续4周。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四周后血分析、尿分析、骨髓象、肝肾功能、凝血四项等实验室检查项目,以及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情况。 结果:清毒片和养正片加化疗组17例治疗四周前后对比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1例,无缓解2例。单纯化疗组5例治疗四周后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例,无缓解2例。清毒片和养正片加化疗组治疗后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四项、外周血象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而本组患者临床症状有显着性效差P<0.05。 结论 1 以往诸家报道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略高于单纯西药化疗组。

陈万新,张伟,徐勇,刘军,樊丽华[7](2004)在《白血病髓外浸润的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对白血病髓外浸润行针吸细胞病理学 (FNAC)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 对 6 5例白血病髓外浸润的临床及FNAC诊断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为确诊 ,对疑为白血病者 ,用油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做外周血涂片镜检以助确诊 ,部分病例做了髓过氧化物酶 (MPO)、氯醋酸AS D奈酚酯酶 (CE)、酸性非特异性酯酶 (ANAE)及糖原 (PAS)染色。部分病例做了组织病理学、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检查。结果 6 5例髓外浸润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 2 4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 2 5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LL) 6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CML) 10例。各部位中以淋巴结浸润最多 ,占 73.8%。结论 白血病髓外浸润的FNAC诊断应紧密结合临床及有关实验室检查 ,特别是以局部肿块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的初诊白血病。各类白血病髓外浸润以原始细胞增生为主者 ,需与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鉴别。FNAC拟诊为NHL者均应及时用油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做外周血涂片镜检。

陈万新,詹贞芳,范文,樊丽华,刘军[8](2004)在《髓性白血病髓外浸润33例FNAC诊断》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白血病髓外浸润是针吸细胞病理学 (FNAC)诊断的难点 ,为了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 33例髓性白血病髓外浸润的临床及FNAC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 2 3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CML) 10例。AML髓外浸润者平均年龄 2 9 7岁 ,以成人为多 ,占 6 9 6 % ;CML髓外浸润者均大于 2 0岁 ,平均 37 5岁。各部位中以淋巴结浸润最多 ,占 78 8%。结论 髓性白血病髓外浸润的FNAC诊断应紧密结合临床及有关实验室检查 ,否则较易误诊 ,特别是以局部肿块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的白血病。各类白血病髓外浸润以原始细胞增生为主者 ,均需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鉴别。

赵玮,李志刚,吴敏媛,耿兰增,石慧文,张永红,吴润晖[9](2003)在《21例伴有AML1/ETO融合基因表达的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1(AML1) /ETO(eighttwentyone)融合基因阳性及阴性的两组病例的主要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并探讨AML1/ETO融合基因检测在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检测白血病患儿AML1/ETO融合基因 ,并进行法 美 英 (FAB)及形态学 免疫学 细胞遗传学 (MIC)分型。诱导治疗主要采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 (DA)、DA +依托泊甙 (足叶乙甙 ,DAE)、柏林 法兰克福 慕尼黑(BFM)方案。结果 在 2 1例AML1/ETO融合基因表达的ANLL中 ,经FAB及MIC分型 ,17例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 ) ,占 81% ,另外 4例分别是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转化中的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MDS RAEB T)后转为M2 型 1例 ,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细胞增多 (M4EO) 1例 ,急性单核白血病 (M5) 1例和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1例。可评定疗效的 2 0例中 ,18例达到完全缓解(CR) ,CR率达 90 %。 8例同期收治的ANLL无融合基因和基因异常的病例 ,CR率达 87 5 %。结论 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及阴性的两组病例 ,在各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差异没有显着性。采用RT PCR检测白血病患儿AML1/ETO融合基因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辅助诊断方法 ,对ANLL的诊断

张素芬,马明信,沈志祥,邵宗鸿,杨晓凤,姚尔固,钱林生,席雨人,侯丽君,董作仁,薛永权[10](2003)在《关于WHO造血系统髓系肿瘤分类方案的研讨》文中研究指明

二、治疗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4例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治疗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4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3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引言
2 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阿糖胞苷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
3 讨论

(3)化疗药物治疗双原发肿瘤继发急性白血病1例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病例资料
2文献复习
3讨论

(4)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5)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1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2 血象特点
    2.3 骨髓特点
    2.4 骨髓免疫表型
    2.5 其他实验学指标
    2.6 分型分度
    2.7 治疗方法和治疗反应
    2.8 生存状况
3 讨论

(6)清毒片、养正片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现代医学对急性白血病的研究
    1.白血病的流行病学
    2.急性白血病的分型
    3.急性白血病的现代医学治疗及进展
    4.AL的化学治疗及其毒副作用的研究现况
第二章 中医对急性白血病的研究
    1.祖国医学相关论述
    2.病因病理
    3.辨证论治
    4.现代中医对急性白血病的实验研究
    5.中医药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意义
    6.前景展望
第三章 临床研究
    1.目的
    2.材料与方法
    3.病例纳入标准
    4.病例排除标准
    5.样本含量
    6.观察指标
    7.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
    8.观察结果
    讨论
    结论与展望
第四章 实验研究
    1.目的
    2.材料
    3.实验方法
    4.实验结果
    5.讨论
结论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一 2001年11月第四次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白血病证型诊断标准(试行方案)
附表二 生存质量量表
附表三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致谢

(8)髓性白血病髓外浸润33例FNAC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性别及年龄
    2.2 33例白血病的类型及髓外浸润部位
    2.3 FNAC诊断及形态特征
        2.3.1 AML髓外浸润
        2.3.2 CML髓外浸润
    2.4 髓过氧化物酶染色
3 讨论

(9)21例伴有AML1/ETO融合基因表达的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和方法
    一、 对象
    二、方法
        1.形态学检查及组化染色:
        2.白血病免疫分型:
        3.AML1/ETO融合基因的检测:
        4.诱导治疗方案及随访:
    三、 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 细胞形态学及化学染色
    二、流式细胞仪的免疫分型
    三、AML1/ETO融合基因的检测
    四、 临床治疗及随访情况
    五、 统计学比较
讨论

四、治疗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4例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 [1]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39例临床分析[D]. 杨胜男. 郑州大学, 2018(01)
  • [2]阿糖胞苷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作用[J]. 鲁静.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32)
  • [3]化疗药物治疗双原发肿瘤继发急性白血病1例及文献复习[J]. 杨喜晶,周福平,张迁,钱其军. 药学实践杂志, 2015(05)
  • [4]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J]. 尹永玲.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17)
  • [5]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16例临床分析[J]. 吴穗晶,沈伟哉,李扬秋,杜欣,林伟,黄梓伦,翁建宇,黄志新,周茂华,苏建华,陆泽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8(14)
  • [6]清毒片、养正片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陈怡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5(06)
  • [7]白血病髓外浸润的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J]. 陈万新,张伟,徐勇,刘军,樊丽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4(06)
  • [8]髓性白血病髓外浸润33例FNAC诊断[J]. 陈万新,詹贞芳,范文,樊丽华,刘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4(05)
  • [9]21例伴有AML1/ETO融合基因表达的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析[J]. 赵玮,李志刚,吴敏媛,耿兰增,石慧文,张永红,吴润晖. 中华儿科杂志, 2003(05)
  • [10]关于WHO造血系统髓系肿瘤分类方案的研讨[J]. 张素芬,马明信,沈志祥,邵宗鸿,杨晓凤,姚尔固,钱林生,席雨人,侯丽君,董作仁,薛永权.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3(03)


急性白血病论文 阿糖胞苷论文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论文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

上一篇:渭南市果业发展及浓缩果汁加工调查
下一篇:化工课程体系改革应突出“绿色化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