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渊,茆勇,游庆军,徐静静[1](2015)在《9顺维A酸对人肺腺癌细胞A2增殖及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9顺维A酸(9-cis RA)抑制肺腺癌细胞A2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体外培养A2细胞,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加9-cis RA使其终浓度为1、5、10μmol/L,对照组加入二甲亚砜使其终质量分数为0.1%,采用MTT法检测各组A2细胞增殖情况;使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析药物作用后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细胞bax、fas、bcl-2基因的变化。9顺维A酸对人肺癌细胞株A2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实验组中细胞凋亡发生率显着增高(P<0.05),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和凋亡率也随之提高。实验组bax m RNA、fas m RNA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bcl-2 m RNA表达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9-cis RA具有明显的抗肺腺癌细胞A2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bax、fas基因和下调bcl-2基因表达、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洪凡青[2](2011)在《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诱导消化系统等肿瘤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对维甲酸受体和维甲类X受体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观察新型维甲酸衍生物ATPR对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结肠癌细胞株HT-29,卵巢癌细胞株SKOV3增殖的影响和诱导分化活性,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1.新型维甲酸类衍生物ATPR作用于肿瘤细胞株SGC-7901、BEL-7402、HEPG2、HT-29、SKOV3细胞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吉姆萨染色法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加药处理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胃癌细胞分化标志酶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肝癌细胞分化标志酶LDH、谷酰转肽酶(γ-GT)活性;酶联免疫法检测肝癌细胞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结肠癌细胞标志物癌胚抗原(CEA)水平和卵巢癌标志物糖链抗原125(CA125)。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2.采用RT-PCR法检测上述5种肿瘤细胞株维甲酸受体及维甲类X受体:RARα、RARβ、RARγ、RXRα的含量,比较其差异性。3.将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72h,采用RT-PCR法检测用药后各肿瘤细胞中RARα、RARβ、RARγ、RXRα的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1.将ATPR作用于胃癌细胞株SGC-7901,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结肠癌细胞株HT-29,卵巢癌细胞株SKOV3 24h、48h、72h、96h后,抑制实体瘤细胞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明显抑制作用出现在药物作用48h,但在作用72h后则更显着。ATPR的诱导分化活性则表现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趋于成熟分化。SGC-7901中ALP、LDH活性下降;BEL-7402、HEPG2中AFP、LDH、γ-GT水平下降; HT-29中CEA水平升高;SKOV3中CA125水平下降。流式细胞仪测定各肿瘤细胞G0/G1期细胞表达量增加,S期减少,细胞周期进程受影响,细胞阻滞在G0/G1期。2.上述五种肿瘤细胞中RARβ的表达量极少,甚至缺失;RARα在BEL-7402和HEPG2细胞中表达量较高;RARγ在SGC-7901细胞中表达量较高;RXRα在SGC-7901、BEL-7402、HEPG2、SKOV3细胞中均有较高的表达,而在HT-29中表达含量相对较低。3. ATPR作用72h后,SGC-7901中RARα、RARβ表达量升高,RARγ、RXRα表达量下降;BEL-7402和HEPG2中RARα表达量下降,RARβ、RARγ表达量升高;HT-29中RARα、RARβ、RARγ表达量升高;SKOV3中RARα表达量升高,R XRα表达量下降。结论:1. 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有较强的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结肠癌细胞株HT-29,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分化的活性,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诱导分化活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2.维甲酸受体和维甲类受体在各肿瘤细胞中分布的不同,含量差异较大。这种分布差异反映了这些细胞接受维甲酸调控的能力及维甲酸受体不同亚型之间的比例不同,亦可能是肿瘤细胞对维甲酸及ATPR诱导分化敏感度不一的重要原因。3.受体RARα、RARβ、RARγ、RXRα可能与ATPR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生长抑制和分化作用有密切关系;受体RARα、RARβ、RARγ可能与ATPR对ATPR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生长抑制和分化作用有密切关系;RARα、RARβ、RARγ可能与ATPR结肠癌细胞株HT-29生长抑制和分化作用有密切关系;受体RARα、RXRα可能与ATPR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生长抑制和分化作用有密切关系,但其确切的关系尚需进一步证实。
王开阳[3](2010)在《改变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后人肝癌细胞SMMC-7721侵袭力的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抑制CDKs活性后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周期时相分布的变化。2.在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发生改变后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侵袭力的变化。3.探讨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发生改变后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侵袭力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1.将细胞分为A、B两组(A组用终浓度为0μmol/L Roscovitine培养24h,B组用终浓度为32μmol/L Roscovitine培养24h)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A、B两组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周期时相的分布。2.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A、B两组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水平运动能力和侵袭力。3.用RT-PCR技术检测A、B两组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 uPA、MMP-9 mRMNA的表达。结果:1.B组处于G0/G1期肝癌细胞较A组比例升高(72.19±0.47%vs 59.22±0.54%, P<0.05),S期细胞比例减少(18.95±0.24% vs 26.34±0.20%,P<0.05)、G2/M期细胞比例减少(8.86±0.76% vs 14.44±0.62 %,P<0.05)。2.大量肝癌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水平运动能力明显下降(3.52±2.35 vs 14.02±2.93,P<0.05),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71.40±5.59vs149.60±16.36, P<0.05);侵袭能力下降。3.大量肝癌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 uPA mRNA的表达下降,MMP-9 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1. Roscovitine干预CDKs活性后可以使大量人肝癌细胞阻滞在G0/G1期。2.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大量被阻滞在G0/G1期后,肝癌细胞的侵袭力下降。3.大量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侵袭能力下降可能与G0/G1期细胞的运动能力低和uPA的表达下调有关。
王爱丽[4](2009)在《ATPR对人肺癌细胞分化和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鳞癌细胞L78生长抑制、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两株细胞分为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组、空白对照组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组.前组分别以0.01umol/L、0.1 umolL、1 umol/L、5 umol/L、10 umol/L的ATPR与肺腺癌细胞A549和鳞癌细胞L78作用24h,48h,72h,96h。运用MTT法检测细胞吸光度并计算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0.1 umolL、1 umol/L、5 umol/L的ATPR与肺腺癌细胞A549和鳞癌细胞L78作用72h,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癌细胞形态变化。1 umol/L的ATPR作用肺癌细胞72h后, RT-PCR方法检测细胞核维甲酸α受体(RAR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变化。结果:ATPR具有抑制A549、L78细胞生长的作用,生长抑制率有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A549、L78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A549、L78细胞在ATPR的作用下,发生了细胞胞体变小、分裂状态的细胞数减少等形态学变化。通过对肺癌细胞的RT-PCR法检测,均发现EGFR和RARα的特异性条带。空白对照组L78细胞高表达EGFR;A549细胞低表达EGFR,EGFR的表达自24h开始逐渐下降并呈时间依赖。空白对照组L78细胞和A549细胞低表达RARα,RARα的mRNA表达逐渐增加,并呈时间依赖。结论:1.从MTT结果证实不同浓度的ATPR能够抑制细胞的增值,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依赖性下降,即抑制率逐渐增加。2.流式细胞仪结果示ATPR使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3.从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证实ATPR使肺癌细胞出现明显的分化征象。4.从mRNA水平证实肺癌细胞株A549、L78表达EGFR、RARα。5. ATPR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下调肺癌细胞中EGFR的mRNA表达并上调RARα的mRNA表达。综上所述,ATPR可明显抑制A549、L78细胞增值并诱导其分化以及显着降低肺癌细胞EGFR的表达同时增加RARα的表达。
王爱丽,徐爱晖[5](2009)在《维甲酸及其衍生物抗肺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
游庆军,蒋锡初,李晓林,王嘉玮[6](2008)在《顺维甲酸体外诱导肺腺癌细胞A549凋亡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9-顺维甲酸(9-cis-RA)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肺腺癌细胞株A549,用MTT法观察9-cis-RA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电镜、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9-cis-RA对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9-cis-RA对A549细胞有生长抑制效应,抑制率随着9-cis-RA浓度、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9-cis-RA明显诱导A549细胞的凋亡,可观察到凋亡小体和凋亡峰,药物作用48h后,9-cis-RA浓度为5、10μmol/L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2%和13.3%,细胞凋亡率呈现量效关系。结论:9-cis-RA可能通过诱导肺癌细胞凋亡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发挥其抗癌作用。
柳建军,张云山,叶木石,谢进东,曲仕浩[7](2008)在《Cyclin D3、Cyclin D1、p27KIP1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UCCB)组织中Cyclin D3、Cyclin D1和p27KIP1的表达及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50例UCCB组织、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的Cyclin D3、Cyclin D1和p27KIP1表达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Cyclin D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Cyclin D3蛋白在UCCB、癌旁黏膜及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2.00%(16/50)、12.00%(6/50)和6.67%(1/15),在UCCB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黏膜和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及1年内肿瘤复发明显相关(P<0.05);Cyclin D3 mRNA在膀胱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 D1阳性率为80.00%(40/50),和病理分级及1年内肿瘤复发明显相关(P<0.05);p27KIP1阳性率为46.00%(23/50),和病理分级及1年内肿瘤复发明显相关(P<0.05)。p27KIP1蛋白与Cyclin D3蛋白、Cyclin D1蛋白在UCCB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472,P<0.01; r=-0.5417,P<0.01)。Cyclin D3和Cyclin D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430,P<0.05)。结论UCCB组织中Cyclin D3、Cyclin D1和p27KIP1表达明显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UCCB的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意义。
赵俊刚[8](2008)在《低浓度化疗药物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前言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化疗作为配合手术的治疗方法,其致命缺点是同时杀伤人体正常细胞,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化疗不能于围手术期即刻开展并持续进行,这就给了进入血液的肿瘤细胞一个喘息的时机。临床上需要发现一种没有上述缺点的配合手术治疗的新疗法。诱导分化在治疗人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诱导分化疗法作为配合手术治疗的新疗法成为可能。诱导分化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基本特点在于不杀伤肿瘤细胞,而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为正常或接近正常细胞。目前研究的诱导分化剂有很多种,其中也包括低浓度的化疗药物。恶性肿瘤细胞在分化诱导剂作用下,向正常或接近正常细胞方向分化逆转,表现为形态学改变、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和具有正常细胞的功能。在细胞周期改变中,表现为G0/G1期比例升高,G2+M期比例下降,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周期需要经历G1-S-G2-M期,它有两个重要的调控点,G1/S和G2/M。细胞周期的进程受到许多相关基因的调控,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通过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细胞周期素蛋白以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的相互作用来协调。细胞周期的失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使细胞增殖抑制,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已成为诱导分化研究的热点。本实验采用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表柔比星和丝裂霉素作为研究药物,用低浓度的表柔比星、丝裂霉素处理肺腺癌细胞A549,从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周期调控、形态学、超微结构改变几个方面观察药物对肺癌细胞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和诱导分化作用,并通过Western Blot法于翻译水平检测基因caspase3、p21、RARα蛋白的表达;Rt-PCR法于转录水平检测基因bcl-2、cyclinD3、nm23的mRNA的表达,从分子水平分析其细胞增殖抑制的机制。实验方法1、细胞培养A549细胞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PH值7.0-7.2的RPMI1640培养液中,于37℃、5%C02培养箱中培养,反复传代、培养至实验所需数量。实验设对照组。2、MTT法细胞增殖活性测定细胞消化后以1×105/ml数量加入96孔板、每孔180μl,12小时后,处理组加药,每种药物的不同浓度设3个重复孔,各加入相应药物20μl。同时每浓度各设3孔空白对照。处理药物表柔比星、丝裂霉素浓度依不同指标对细胞要求分另0为(1)5.4μmol/L、9.3μmol/L;(2)21.6μmol/L、37.4μmol/L;(3)43.2μmol/L、74.8μmol/L;(4)172.4μmol/L、299.1μmol/L。24小时后各孔加入5.0g/L的MTT20μl,孵育4小时后吸弃上清,各加二甲基亚砜(DMSO)100μl,震荡后用酶联检测仪于570nm波长处读取各孔吸光度OD值(opticaldensity),并计算每种药物不同浓度的增殖抑制率。实验重复3次。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对照孔平均OD值-实验孔平均OD值)/对照孔平均OD值×100%3、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细胞消化后以2×105/ml数量加入6孔板,每孔2.7ml,12小时后,处理组加药,本指标的细胞选取的表柔比星、丝裂霉素浓度分别为5.4μmol/L、9.3μmol/L与172.4μmol/L、299.1μmol/L。各加入相应药物0.3ml,以检测药物浓度高低对细胞的影响。同时对照加0.3ml培养液。24小时后收集上清液后消化、离心收集细胞、PBS冲洗、70%冷乙醇固定、0-4℃保存。检测前离心去乙醇,PBS冲洗,用碘化丙啶(PI)避光染30分钟,以流式细胞仪FACSCalibur,BD(美国)于FLA-2参数下检测细胞周期,采集软件Cell Quest3.0采样,分析软件ModFitLT3.0定量分析细胞周期各时期的百分率及凋亡、坏死细胞的百分率。实验重复3次。4、细胞的形态学检测(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2)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处理后的细胞用甲醇固定10分钟、Giemsa染液染色15分钟、冲洗、95%乙醇及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后于400倍光镜下观察。(3)吖啶橙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处理后的细胞用95%乙醇固定,1%醋酸酸化,0.01%吖啶橙染液染色,0.1mol/LCaCl2分化,PBS封片,避光冷藏状况下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照相。(4)罗丹明123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线粒体改变:将处理后的细胞用PBS冲洗,于罗丹明123标记液中37℃温育15分钟、吸去标记液、PBS冲洗细胞玻片3次、固定盖玻片。避光冷藏状况下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照相。(5)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细胞用2.5%冷戊二醛、1.0%锇酸双固定,梯度乙醇和丙酮脱水,Epon812树脂包埋,超薄切片机(AO型)切片至500-700(?),醋酸钠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H-600A型透射电镜下观察并拍照。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b的表达药物处理后的A549细胞用冷丙酮固定20min,PBS冲洗,滴加Rb一抗及二抗,显色,苏木素复染,酒精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显微镜下观察,照相。应用专业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6.O测定代表表达水平的平均光密度值(OD)。6、Western Blot用浓度分别为表柔比星5.4μmol/L、丝裂霉素9.3μmol/L,处理后的A549细胞,以凯基核蛋白和胞质蛋白提取试剂盒来提取所需的胞质蛋白和核蛋白;Lorry法蛋白定量;60V电泳至染料带进入分离胶后,100V电泳2-3小时左右;转印;NC膜在1×TBS中浸泡10分钟,封闭1小时;1×TTBS洗膜两次,每次5分钟,NC膜在一抗溶液中浸泡过夜(4℃)。NC膜从一抗溶液中取出,用1×TBS快速洗一次,用1×TTBS洗膜两次,每次5分钟,NC膜转到二抗溶液中浸泡2小时(室温),1×TTBS洗膜两次,每次5分钟,1×TBS洗膜5分钟,NBT/BCIP染色至条带呈现,终止染色。NC膜在滤纸中干燥保存,用GIS-2020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扫描分析结果。7、RT-PCR取用浓度分别为表柔比星5.4μmol/L、丝裂霉素9.3μmol/L处理后的A549细胞,RNAout提取总RNA;取1μg,加入oligo dT、反转录酶及dNTP等行反转录;反转录加入引物:Bcl-2(151bp)5’ATGTGTGTGGAGAGCGTCAA3’5’CTCAGCCCAGACTCACATCA3’cyclinD3(230bp)5’TGTTTCCTGTCCCTGGTAGG3’5’CCCTCCCATTTAAGGTGGTT3’nm23(192bp)5’CATTGCGATCAAACCAGATG3’5’GGCCCTGAGTGCATGTATTT3’β-actin(513bp)5’GTGGGGCGCCCCAGGCACCA 3’5’CTCCTTAATGTCACGCACGATTTC3’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用GIS-2020凝胶扫描成像分析系统扫描各扩增产物,以β-actin吸光度值标化目的产物吸光度值,得到目的产物相对含量。8、统计分析数据以((?)±s)表示,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Student-Newman-Keuls法(q检验)做多重比较。SPSS11.5处理数据。实验结果经不同浓度的表柔比星、丝裂霉素作用24小时后,A549细胞增殖明显出现抑制,增殖抑制程度依赖浓度。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经低浓度表柔比星、丝裂霉素处理24小时的A549细胞各时期的百分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1/G0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表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停留在G1期,出现G1/S期阻滞。细胞的形态学观查:Giemsa染色显示A549贴壁细胞较对照组染色加深、分裂细胞减少、不对称核分裂减少、细胞多形性减少。倒置显微镜和吖啶橙荧光染色见无明显细胞破坏。罗丹明123荧光染色见处理组细胞线粒体粗大、分散。经电子显微镜观察,处理组A549细胞线粒体肿胀、变圆、线粒体嵴模糊不清至线粒体空泡化改变、细胞表面绒毛脱落、核质浓缩。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b:药物作用24小时后,A549贴壁细胞Rb基因的表达增高,药物组的平均OD值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说明两药对肺癌细胞中Rb的表达均具有上调作用。Western Blot显示:caspase3在处理组中较对照表达不同程度增强;p21在处理组中较对照表达不同程度增强;RARα在表柔比星组中较对照表达增强。均有统计学差异。RT-PCR显示:bcl-2、cyclinD3在所有处理组中均较对照表达减弱;nm23表达增强;对照组与各药物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结论1、低浓度的表柔比星和丝裂霉素作用于肺癌细胞A549后,使A549细胞发生G1/S期阻滞,导致细胞增殖抑制。2、低浓度的表柔比星和丝裂霉素作用于肺癌细胞A549后,引起抑癌基因Rb表达水平的上调。Rb基因水平的上调参与了细胞周期的阻滞调控。3、低浓度表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作用于肺癌细胞A549后,诱导肺癌细胞趋向正常细胞分化。4、低浓度表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作用于肺癌细胞A549后,线粒体的改变明显,可能参与了细胞的分化调控。5、低浓度表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作用于肺癌细胞A549后,癌基因表达水平下调,抑癌基因表达上调,多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分化调节。
裴凌,单世民,王俊科[9](2007)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体外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对体外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用贴块法培养的PASMC传代后分成5组,Ⅰ组:含0.1%FBS培养基培养;Ⅱ组:含10%FBS培养基正常培养;Ⅲ组:10%FBS+rhBMP-2 1μg/L;Ⅳ组:10%FBS+rbBMP-2 10μg/L;Ⅴ组:10%FBS+rhBMP-2 100μg/L。倒置相差显微镜及免疫荧光法观察并鉴定培养的PASMC;使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PASMC增殖率;流式细胞仪分析PASMC细胞周期的变化;3H-TdR掺入实验检测DNA合成情况;RT-PCR检测细胞周期素(Cyclin)D1 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pSmad蛋白量及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抗SM-α-act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所培养细胞为PASMC;Ⅱ组引起PASMC增殖率升高(90.26±30.12),S期细胞百分比增加(35.90±0.73),DNA合成增加(4890±372)的作用可以被Ⅲ、Ⅳ组的rhBMP-2抑制(66.29±27.19、15.90±0.61、3390±198,P<0.01),同时Ⅲ、Ⅳ组的rhBMP-2明显增加了pSmad蛋白量(1.37±0.26,1.68±0.31,P<0.01),并抑制了Cyclin D1 mRNA及蛋白表达(1.38±0.13,1.01±0.10,P<0.01)。结论rhBMP-2可以通过Smad信号转导途径抑制10%FBS培养的PASMC表达Cyclin D1,进而抑制血清刺激引起的PASMC增殖。
顾炜[10](2006)在《全反式维A酸诱导肺鳞癌细胞凋亡与Rb基因表达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全反式维A酸(ATRA)诱导肺鳞癌细胞株A2凋亡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寻找肺癌治疗的新途径。方法体外培养A2细胞,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加ATRA使其终浓度为5μmol/L,对照组加入二甲亚砜使其终浓度为0.1%,继续培养48 h后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Rb、p53基因表达率,同时用DNA凋亡分析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发生率,研究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A2细胞实验组中细胞凋亡发生率显着增高(P<0.01),Rb和p53基因表达率显着增强(P<0.01)。A2细胞中凋亡发生率与Rb基因表达率之间正相关(P<0.05),与p53基因表达率之间亦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ATRA可能通过上调Rb和p53基因表达途径使A2细胞阻滞在G0/G1期,进而诱导肺癌细胞A2凋亡。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材料与方法 |
| 1.1材料 |
| 1.2实验方法 |
| 1.3统计学分析 |
| 2结果 |
| 2.1 9-cis RA对A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 2.2 9-cis RA对A2细胞作用48h后, 对A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 2.3各组baxmRNA、fasmRNA、bcl-2mRNA表达变化 |
| 3讨论 |
| 英文缩略词 |
| 摘要 |
| Abstract |
| 实验一 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对消化系统等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
| 1 前言 |
| 2 实验材料 |
| 3 实验方法 |
| 4 结果 |
| 5 讨论 |
| 6 小结 |
| 参考文献 |
| 实验二 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对消化系统等肿瘤细胞中维甲酸受体和维甲类X 受体的表达的影响 |
| 1 前言 |
| 2 实验材料 |
| 3 实验方法 |
| 4 结果 |
| 5 讨论 |
| 6 小结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1章 引言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 2.1 实验材料 |
| 2.1.1 人肝癌细胞株 |
| 2.1.2 主要试剂 |
| 2.1.3 主要仪器 |
|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 2.2 实验方法 |
| 2.2.1 实验分组 |
| 2.2.2 流式细胞仪检测SMMC-7721 细胞周期时相分布 |
| 2.2.3 Transwell 侵袭小室实验 |
| 2.2.4 划痕试验 |
| 2.2.5 RT-PCR |
| 2.2.6 统计分析 |
| 第3章 结果 |
| 3.1 抑制 CDKs 活性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 SMMC-7721 处于 G_0/G_1期细胞 数增多 |
| 3.2 大量细胞被阻滞在G_0/G_1 期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 SMMC-7721 水平运动能力下降,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侵袭能力下降 |
| 3.3 大量细胞被阻滞在 G_0/G_1 期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 SMMC-7721 uPA mRNA 的表达降低,MMP-9 mRNA 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
| 第4章 讨论 |
| 4.1 CDKs 活性抑制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 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发生改变 |
| 4.2 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发生改变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侵袭性发生改 |
| 4.3 人肝癌细胞侵袭性的改变可能与处于 G_0/G_1期细胞增多后肝癌细胞的运动能力减弱和蛋白降解酶表达下降有关 |
| 4.4 改变肿瘤细胞的周期时相分布,可以抑制肿瘤的侵袭力 |
| 第5章 结论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 附带综述 |
| 英文缩略词表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1. 前言 |
| 2. 材料与方法 |
| 2.1 实验材料 |
| 2.2 实验方法 |
| 2.3 统计学处理 |
| 3. 实验结果 |
| 3.1 ATRA及不同浓度的ATPR对A549、L78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 |
| 3.2 ATRA及不同浓度的ATPR对A549、L78细胞周期的影响 |
| 3.3 ATRA、不同浓度的 ATPR 对 A549、L78 细胞形态的影响 |
| 3.4 RT-PCR 法检测 ATPR、ATRA 对 A549、L78 细胞 EGFR 、RARα mRNA 表达的影响 |
| 4. 讨论 |
| 5.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综述 |
| 一、维甲酸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分化 |
| 二、维甲酸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 三、RA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细胞与主要试剂及仪器 |
| 1.2 细胞培养 |
| 1.3 9-cis-RA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 |
| 1.4 细胞凋亡的透射电镜观察 |
| 1.5 凋亡细胞的流式细胞分析 |
| 1.6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9-cis-RA的抑制作用 |
| 2.2 细胞形态 |
| 2.3 定量分析 |
| 3 讨论 |
| 一、摘要 |
| 中文论着摘要 |
| 英文论着摘要 |
| 二、英文缩略语 |
| 三、论文 |
| 论文一 |
| 前言 |
| 实验材料 |
| 实验方法 |
| 实验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论文二 |
| 前言 |
| 实验材料 |
| 实验方法 |
| 实验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 五、参考文献 |
| 六、附录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 致谢 |
| 个人简介 |
| 1 材料与方法 |
| 2 结 果 |
| 2.1 台盼蓝染色 |
| 2.2 细胞凋亡发生率测定 |
| 2.3 Rb、p53基因表达率与凋亡发生率的关系 |
| 3 讨 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