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广美,王小燕[1](2019)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不同孕周妊娠药物流产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不同孕周妊娠药物流产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07月至2019年6月56例孕814周拟行药物流产患者,孕810周患者27例第1d、第2 d分别给予75 mg米非司酮,孕1114周患者29例第1d、第2 d分别给予100 mg米非司酮,第3 d二组患者均给予0.6 mg米索前列醇,比较孕810周和孕1114周患者流产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810周、1114周米索前列醇使用至胚胎排出时间、流产后24h出血量、流产后阴道点滴流血时间和月经复潮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10周患者完全流产率为88.88%,不完全流产率为7.41%,流产失败率为3.70%,1114周完全流产率为82.76%,不完全流产率为10.34%,流产失败率为6.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10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63%,1114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孕周给予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4周宫内妊娠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刘薇芝[2](2019)在《终止妊娠药品临床超说明书用药分析及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本院终止妊娠药品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片和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促进终止妊娠药品的超说明书用药规范化管理。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6月包含终止妊娠药品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片、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的门诊处方229张及住院医嘱518份,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对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片均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其中用于终止8~16周妊娠、稽留流产、治疗子宫肌瘤、术前软化宫颈等超说明书用法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属合理用药;而用于阴道出血等,则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属于不合理用药。结论本院终止妊娠药品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片存在超说明书用药,为加强管理,确保用药安全,建议建立超说明书用药备案机制,规范使用。
吴观凤[3](2018)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在10~14周妊娠终止治疗中采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5月英德市大湾镇卫生院收治的10~14周妊娠孕妇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进行分组研究,其中90例予以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外90例采用钳刮术终止妊娠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清宫术率明显较低,阴道出血量明显较少,排出妊娠物时间明显较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中共2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平均阴道流血天数12 d,月经复潮时间均在30~40 d之间。结论:在10~14周妊娠终止治疗中采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治疗效果显着,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应用和借鉴。
杨雪萍[4](2018)在《米非司酮分别配伍卡孕栓和米索前列醇片阴道给药用于大月份钳刮术前准备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米非司酮分别配伍卡孕栓和米索前列醇片阴道给药用于大月份(孕10~14周)钳刮术前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治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孕10~14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米非司酮(25 mg/片)口服,早晚各1片,连用3 d;对照组给予卡孕检,观察组给予米索前列醇,比较两组宫颈扩张程度、宫颈软化时间、阴道出血量、给药次数、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孕妇宫颈扩张程度、宫颈软化时间及阴道流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药次数、用药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用于大月份钳刮术前准备中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宫颈软化效果较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徐曼[5](2018)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4周妊娠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4周妊娠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科室收治8~14周妊娠的孕妇4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命名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孕妇采取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口服的方法终止妊娠,试验组采取米非司酮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的方法终止妊娠,对比两组药物流产总有效率、流产时间、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试验组药物流产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3.33%,药物流产时间比对照组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孕妇不良反应出现率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口服米索前列醇相对比,阴道给药的方法终止8~14周妊娠的效果更优,值得临床借鉴。
章丽娜[6](2018)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间隔终止12-14周妊娠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时间终止妊娠的药物流产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09月~2017年12月选择药物终止妊娠的104例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成两组,每组中52例患者,比照组患者应用米非司酮片50mg间隔12小时顿服,共计4顿,且在第三日服药1小时后给予患者晨服米索前列醇片600 ug给药治疗;观察组则应用米非司酮片50mg间隔12小时顿服,在第三日晨给予患者服用米索前列醇片600 ug给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药物流产效果。结果经过研究得出:两组患者的流产成功率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首次使用米非司酮至胚胎的排出时间以及首次使用米索前列醇至胚胎的排出时间均比比照组短,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流产后出血时间、流产后出血量以及月经恢复上并无差异性,即P>0.05。观察组中发生恶心的患者有5例,呕吐的患者有3例,发热的患者有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1%(9/52);比照组中发生恶心的患者有10例,呕吐的患者有7例,发热的患者有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53%(19/52)。观察组的数据低于比照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不同时间间隔给药进行药物流产对流产成功率及并发症均会产生影响,其中米非司酮50 mg间隔12小时顿服(共计200 mg),且第三日晨给予患者服用米索前列醇600 ug给药治疗的流产成功率较高,可值得临床推广。
郭新田,刘文化,黄安凤[7](2018)在《米索前列醇两种不同给药途径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对比》文中认为目的对比口服和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米索前列醇的合理给药方式。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该院妇科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200例早孕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米索前列醇的不同给药方式,将200例早孕妇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于术前3 h口服400μg米索前列醇,观察组于术前3 h使用无菌手套直肠放置400μg米索前列醇,距离肛门5 cm处。两组均禁食禁饮6 h以上,使用2 mg/kg异丙酚行静脉麻醉,根据术中情况追加,在患者消失意识后行负压吸宫术。对比两组患者宫颈扩张情况、围手术期指标、人工流产综合征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宫颈扩张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Ⅰ级例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Ⅱ级、Ⅲ级、Ⅳ级例数均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宫缩幅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异丙酚的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术前阴道出血、下腹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较口服给药扩张宫颈效果更好,且可减轻人工流产的疼痛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邢娟[8](2017)在《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为孕11~14周的孕妇终止妊娠的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为孕1114周的孕妇终止妊娠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在宣城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终止妊娠的468例患者。她们的孕周均为1114周。将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在该科使用钳刮术终止妊娠的16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该科使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的30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终止妊娠的效果。结果: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终止妊娠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阴道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孕1114周的孕妇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的效果较为理想。
范红梅[9](2017)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5月于本院予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剖宫产后瘢痕妊娠孕妇30例为瘢痕妊娠组及1014周非瘢痕终止妊娠孕妇30例为非瘢痕妊娠组。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终止妊娠后阴道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瘢痕妊娠组与非瘢痕妊娠组完全流产发生率、不完全流产发生率和流产失败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妊娠组与非瘢痕妊娠组终止妊娠后阴道出血流≤50mL发生率、50100mL发生率、>100mL发生率及平均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妊娠组与非瘢痕妊娠组总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效果确切,完全流产成功率高,产后出血量少,不良反应低,是一种可靠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梁晓燕,史妙丽,萧绮丽[10](2016)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四种给药方式终止8-14周妊娠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通过舌下含服、空腹口服、阴道塞药、直肠给药四种方式用于终止8-14周妊娠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用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取了200例自愿终止妊娠的孕周在8-14周的健康妇女,随机分成ABCD共4组各50例,分别通过舌下含服、空腹口服、阴道塞药和直肠给药四种方式予以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四种给药方式的流产成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阴道开始出血时间、规律宫缩出现、破水时间和胎儿娩出时间上,舌下组用时最短,塞阴组次之(P<0.05),塞肛组和口服组无明显差异(P>0.05);口服组米索前列醇用药剂量要多于其余三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相同的治疗效果情况下,舌下用药的终止妊娠所需时间更短,并且更易被患者接受,是一种有效的给药途径。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0 引言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 1.3 方法 |
| 1.4 观察指标 |
| 1.5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药物流产相关指标比较 |
| 2.2 药物流产效果比较 |
| 2.3 不良反应比较 |
| 3 讨论 |
| 1 资料来源 |
| 2 方法 |
| 2.1 超说明书用药判断标准 |
| 2.2 超说明书用药合理性探讨 |
| 3 结果 |
| 3.1 米非司酮片联合米索前列醇片用药方案的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及合理性分析 |
| 3.1.1 用于终止8~16周妊娠 |
| 3.1.2 用于稽留流产 |
| 3.2 米非司酮片用于其他妇科疾病适应证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及合理性分析 |
| 3.2.1 治疗子宫肌瘤 |
| 3.2.2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
| 3.2.3 用于异位妊娠 |
| 3.2.4 用于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
| 3.2.5 用于不全流产 |
| 3.2.6 用于阴道出血待查 |
| 3.3 米索前列醇片用于其他适应证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及合理性分析 |
| 3.3.1 用于宫腔镜术前、流产术前宫颈准备 |
| 3.3.2 用于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引产 |
| 3.3.3 治疗产后子宫出血 |
| 4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评价指标 |
| 1.4 疗效评价标准 |
| 1.5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
| 2.2 两组患者阴道出血量及排出妊娠物时间比较 |
| 2.3 两组患者月经复潮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孕妇临床资料 |
| 1.2 终止妊娠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 2 结果 |
| 2.1 药物流产总有效率对比 |
| 2.2 药物流产时间、出血量对比 |
| 2.3 不良反应出现率对比 |
| 3 讨论 |
| 1 资料和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方法 |
| 1.3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患者用药后的症状对比分析 |
|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资料来源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疗效标准[6] |
| 1.5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宫颈扩张效果比较 |
| 2.2 两组患者宫颈扩张时疼痛情况比较 |
| 2.3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
| 2.4 两组患者人工流产综合征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终止妊娠成功率的比较 |
| 2.2 两组患者阴道出血量的比较 |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指标观察及疗效判断[4-5] |
| 1.4 统计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 2.2 两组患者终止妊娠后阴道流血量比较 |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四组流产效果情况 |
| 2.2 四组米索前列醇用药剂量 |
| 2.3 四组腹痛情况比较 |
| 2.4 四组流产过程中的情况比较 |
| 2.5 四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 3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