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明,储新生,于宽敬,刘礼进[1](2021)在《论述肉种鸡高产技术的集成与推广》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化农业大背景下,畜牧业的发展趋势是走科学化、集约化道路,高产集成技术在肉种鸡生产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肉种鸡的生产效率。海安市作为全国闻名的养殖大市,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连续20多年超过40%,其中家禽产值占畜牧业产值50%以上,而肉鸡养殖又是家禽养殖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海安市开展实施"父母代肉种鸡高产技术的集成与推广"项目,以提高养殖收益,促进养殖业稳定健康发展为目标。本文以海安市为例,论述了肉种鸡高产集成技术及其推广实施措施。
王莹,王华[2](2021)在《浅析光照管理对肉种鸡的影响》文中认为为提高肉种鸡生产性能,在肉种鸡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必须对其给予科学的光照管理。适时进行光照刺激不仅能满足肉种鸡各个生长阶段的生理需要,还能促使达到高产稳产,良好的光照管理在肉种鸡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促使肉种鸡群性成熟时间一致、获取最佳生产性能的重要措施。
张炜,王敏[3](2021)在《肉种鸡未断喙的管理方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肉鸡遗传育种的进展,在饲料转化率、生长速度、体重增加、生产性能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因此对饲养环境条件和饲料营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稍有不慎就会引起较大的应激反应。目前大多管理人员不建议对肉种鸡实施断喙,有利于减少鸡群应激的发生。这样在肉种鸡不进行断喙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最佳的管理措施才能促使其充分发挥生产性能,进而获取最佳生产成绩和养殖效益。
陈伯斯,陈国胜,梁雅妍[4](2021)在《黄羽肉种鸡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文中认为本文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黄羽肉种鸡在育雏期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为黄羽肉种鸡养殖单位和畜牧兽医工作者提供参考。
赵怀宝,陈亮,张宏福[5](2020)在《强制换羽在肉种鸡上的应用及营养调控策略》文中研究指明肉种鸡生产是提升肉鸡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对保障肉鸡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白羽祖代肉种鸡主要源于国外进口,当引种受限,引种费用剧增,供给父母代的数量较少时,种鸡生产者往往会采用强制换羽措施,延长肉种鸡的创益时间。强制换羽是恢复种鸡产蛋活力,以及提高种鸡繁殖性能的一种程序方法,但在实际生产中肉种鸡强制换羽的效果有时并不理想,故系统地了解肉种鸡强制换羽技术对于广大肉种鸡生产者来讲意义重大。文章在定义强制换羽概念的基础上,回顾强制换羽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优势,概述肉种鸡强制换羽的关键点,并探讨强制换羽的负效应及调控措施,旨在为提升肉种鸡强制换羽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盖森,宋雪琪,王思雨,韩奥,杨帆[6](2020)在《浅谈肉种鸡均匀度控制及鸡群分群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在育肉种鸡时,肉种鸡均匀度直接影响着肉种鸡的产蛋性能,饲养人员必须要重视肉种鸡均匀度的有效控制,重视肉种鸡育雏时期和育成时期的均匀度控制。本文主要对肉种鸡均匀度控制方法与鸡群分群的策略进行具体的探讨和研究,严格的控制好肉种鸡的均匀度,把控好细节,科学、合理的进行鸡群的分群工作,减少应激反应,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从而提升肉种鸡的产蛋数量。
陈合强,孙新峰,杨创造,肖本斌,李国勇[7](2020)在《现代肉种鸡获得最佳生产性能的营养建议》文中认为现代父母代肉种鸡具有较高的产蛋和产雏潜能,如何通过营养获得较多的鸡雏数量,最重要的是使种鸡获得最佳的营养摄入量,特别是能量和粗蛋白与氨基酸,一是通过性成熟前(育成期)的饲喂控制种鸡的体重、体况,该阶段的饲喂对产蛋率的影响非常重要;二是产蛋期的饲喂,对产蛋数量和持续性、受精率和孵化率至关重要。本文从实践出发,阐述了获得最佳的种鸡生产性能,应重视种母鸡和种公鸡的培育过程和精准的饲喂管理,为种鸡提供全价的饲料营养并关注营养摄入量与需求量且与标准进行比较等,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辛文涛[8](2019)在《肉种鸡产蛋率异常下降的常见原因及预防对策》文中指出当前肉种鸡生产管理过程中,会存在一些种鸡在产蛋中后期出现产蛋率异常下降的现象,为此本文从后备母鸡均匀度、育成期累积营养摄入量和产蛋期的饲养管理3个方面讲述了影响肉种鸡产蛋性能的一些关键点,对肉种鸡出现产蛋率异常下降的情况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霍清合[9](2019)在《肉种鸡的光照不应性》文中提出光照不应性为家禽对最初诱导或者维持其生产性能的光照周期的无反应性,根据家禽对光照周期反应的不同分为绝对光照不应性和相对光照不应性。蛋用型杂交鸡生产中已经不存在光照不应性这一问题,但是肉种鸡对光照的不应性仍然存在。肉种鸡的饲养管理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合格种蛋和雏鸡,这就需要正确的管理措施,经过多年的培育,现代肉种鸡具有采食快,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容易超重,后期脂肪沉积多等特
霍清合[10](2019)在《肉种鸡的光照不应性》文中提出光照不应性是家禽对最初诱导或者维持其生产性能的光照周期的无反应性。根据家禽对光照周期反应的不同,分为绝对光照不应性和相对光照不应性。蛋用型杂交鸡生产中已经不存在光照不应性这一问题,但是肉种鸡对光照的不应性仍然存在。肉种鸡的饲养管理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合格种蛋和雏鸡,这就需要正确的管理措施。经过多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肉种鸡高产技术措施 |
| 1.1 科学选种选育父母代肉种鸡 |
| 1.2 强制换羽 |
| 1.3 父母代肉种鸡笼养技术 |
| 1.4 限制饲养 |
| 1.5 加强疫病防控 |
| 1.6 加强饲养管理 |
| 1.7 全自动孵化 |
| 1.8 废弃物的无公害化处理 |
| 2 肉种鸡高产集成技术的推广 |
| 2.1 加强组织实施 |
| 2.2 加强宣传指导 |
| 2.3 建立肉鸡产业联盟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
| 2.4 发展种鸡保险业务 |
| 3 小结 |
| 1 光照的重要性 |
| 1.1 光照对产蛋的影响 |
| 1.2 光照对羽毛生长的影响 |
| 2 育雏期 |
| 2.1 光照强度 |
| 2.2 光照时间 |
| 3 育成期 |
| 4 产蛋期 |
| 4.1 适时光照刺激 |
| 4.2 光照程序 |
| 5 小结 |
| 1 精细的日常管理 |
| 2 育雏育成期管理方案 |
| 2.1 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
| 2.2 保持料位和水位合理 |
| 2.3 选择合适的饲喂系统 |
| 2.4 实施合理的光照强度 |
| 2.5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 |
| 2.6 使用优质垫料 |
| 3 产蛋期管理策略 |
| 3.1 尽早转群 |
| 3.2 适时混群 |
| 3.3 其他 |
| 4 供给全价营养 |
| 5 发生啄癖后的措施 |
| 6 小结 |
| 1 育雏期饲养管理 |
| 1.1 育雏方式的选择 |
| 1.2 育雏温度的控制 |
| 1.3 育雏舍相对湿度的控制 |
| 1.4 育雏舍光照的控制 |
| 2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
| 2.1 限制饲养 |
| 2.2 体重均匀度控制 |
| 2.3 种鸡的选留与淘汰 |
| 2.3.1 种公鸡的选留 |
| 2.3.2 种母鸡的选留 |
| 2.4 光照控制 |
| 2.4.1 密闭式鸡舍光照控制方案 |
| 2.4.2 开放式鸡舍光照控制方案 |
| 2.5 科学免疫 |
| 1 强制换羽概述 |
| 1.1 强制换羽的定义 |
| 1.2 强制换羽的发展历程 |
| 1.3 强制换羽的优势 |
| 2 肉种鸡的强制换羽 |
| 2.1 肉种鸡强制换羽概况 |
| 2.2 肉种鸡强制换羽的关键点 |
| 2.2.1 停料时间和失重率 |
| 2.2.2 死亡率 |
| 2.2.3 饲养管理 |
| 3 强制换羽的负效应 |
| 3.1 免疫力抑制 |
| 3.2 肠炎沙门菌易感性增加 |
| 3.3 日龄老化的自然反应 |
| 4 降低强制换羽负面效应的调控措施 |
| 4.1 通过日粮营养(素)的调控 |
| 4.1.1 蛋白质 |
| 4.1.2 维生素 |
| 4.1.3 矿物质 |
| 4.2 功能性饲料添加剂 |
| 5 小结 |
| 一、科学、合理地搭配、混合优质饲料 |
| 二、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均匀地提供饲料 |
| 三、最大限度地减少肉种鸡的应激反应 |
| 四、科学、合理地做好鸡群的分群工作 |
| 五、结语 |
| 1 种母鸡 |
| 1.1 育成期 |
| 1.2 开产前脂肪沉积的重要性 |
| 1.3 产前阶段 |
| 1.4 进入产蛋期的饲喂 |
| 1.4.1 开产前饲喂考虑的重点(15周后) |
| 1.4.2高峰后减料 |
| 1.4.3 使用产蛋2#或3#料 |
| 1.4.4 饲料配方策略 |
| 2 种公鸡饲料 |
| 3 饲料营养 |
| 3.1种鸡营养中能量是关键 |
| 3.1.1关注实际能量摄入量与需求量 |
| 3.1.2羽毛覆盖 |
| 3.2 粗蛋白和氨基酸 |
| 3.3 钙的营养 |
| 3.4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
| 4 小结 |
| 1 后备母鸡均匀度差 |
| 2 育成期累积营养摄入量不足 |
| 3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不到位 |
| 4 结语 |
| 1 光照不应性 |
| 1.1 光照不应性的特征 |
| 1.2 光照不应性的体现 |
| 2“育成-产蛋”光照模式 |
| 3 育雏期光照要求 |
| 4 育成期光照要求 |
| 4.1 密闭式鸡舍应保持短光照 |
| 4.2 育成期要关注鸡群发育情况 |
| 5 产蛋期光照 |
| 5.1 如何判断鸡群是否可以加光 |
| 5.2 不同加光时间鸡群的性成熟发育不同 |
| 5.3 首次加光时间不要太早 |
| 5.4 产蛋期光照时间应为13~14小时 |
| 5.5 加光时光照强度对产蛋的影响 |
| 1 光照不应性 |
| 1.1 光照不应性的特征 |
| 1.2 光照不应性的体现 |
| 2“育成-产蛋”光照模式 |
| 3 育雏期光照要求 |
| 4 育成期光照要求 |
| 4.1 密闭式鸡舍应保持短光照 |
| 4.2 育成期要关注鸡群发育情况 |
| 5 产蛋期光照 |
| 5.1 如何判断鸡群是否可以加光 |
| 5.2 不同加光时间鸡群的性成熟发育不同 |
| 5.3 首次加光时间不要太早 |
| 5.4产蛋期光照时间应为13~14h |
| 5.5加光时光照强度对产蛋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