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倩,李学工[1](2020)在《军民融合战略下军方餐食冷链外包的标准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在实施国家强军战略的背景下,军民融合也在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推进,而冷链物流行业如何践行军民融合战略的需要,军方餐食向社会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外包就成为落实现代国防军事后勤补给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而随着近年来军方餐食外包逐渐步入常态化,尽快建立与完善军方餐食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则是落实军民融合战略实施的具体表现。在分析了军方餐食冷链外包的模式、流程等基础上,根据军方餐食冷链外包的需求及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制定设计的原则,我们从采购、冷藏储运、加工制作、包装、冷链配送、信息技术、餐食安全、运营管理等8个方面的标准展开初步探索,以期构建军民融合战略下军方餐食冷链外包标准体系,不仅有助于建立餐食冷链物流军民融合的理论体系,而且也为实践应用提供必要的方法及途径。
杜军岗,黄栋[2](2017)在《军事物流外包风险的产生、衍变与防控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军事物流外包活动的主体、客体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军事物流外包风险的来源。基于轨迹交叉论,探讨了军事物流外包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根据主体、客体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和联系,研究了军事物流外包风险衍变的动力、条件和形式。最后,按照实事求是、整体优化、动态平衡的原则,提出了风险转移、风险减缓、风险规避以及风险自留这四种军事物流外包风险的综合防控方法。
曹雪莹[3](2015)在《基于WSR方法论的军事物流外包风险控制》文中提出现代化战争消耗大、时间短,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快速优质的保障,应当使用第三方物流,实施军事物流外包。然而物流外包既产生了效益,也带来了大量的风险。为此,通过采用基于系统论的WSR方法,对军事物流外包风险从物理、事理、人理三维度进行分类,建立了基于WSR的军事物流外包风险管理方法,为解决军事物流外包的风险问题提供新的思路,这对促进和加强军事物流外包风险管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朱祥文,曾元辉,徐进洪[4](2013)在《军事物流外包风险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时期世界军事革命的兴起以及军事物流理论的完善,军事物流外包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军事物流外包存在的风险也越来越明显。文中结合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讨论了军事物流外包风险的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并且给我军军事物流外包风险提出了具体对策。
徐志强[5](2013)在《浅谈军事物流外包的实施》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军事物流因设施、资源、技术、人员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发展缓慢、整合能力差,经济效益更是不用多说了,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军事物流保障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让军民互用,加强军事物流外包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成为了我国军事提高物流保障能力的关键。
赵月峰,李琦,秦立忠[6](2012)在《军事物流外包风险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时期世界军事革命的兴起以及军事物流理论的完善,军事物流外包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军事物流外包存在的风险也越来越明显。结合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讨论了军事物流外包风险的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并且给我军军事物流外包风险提出了具体对策。
陈春燕[7](2012)在《军事物资军地物流耦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局部高技术战争中军事物资的物流保障充分体现了实施军地物流耦合发展是优化军事物流改革、提高物流保障效率和效费比的有效途径之一。军事物流与地方物流存在着密切的耦合关系,建立相互耦合、协调发展的军地物流体系,可促进社会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又好又快发展。论文以军地物流资源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军地物流耦合分析研究。在国外军地物流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我国军地物流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军地物流发展的有利条件、建设模式和组织结构。分析了军事物资军地物流耦合的内涵;采用聚类分析法,按照重要度和时效性将军事物资分为四大类;按照军地物流资源的性质将资源划分为五种类型,分析了军地物流资源耦合的具体内容和耦合机制。从动态耦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军事物资军地物流在时空上的耦合演变关系;结合军事物资分类,提出了耦合发展的三种运作模式,设计了军事物资军地物流活动实施的组织流程。建立了军事物资军地物流耦合度评价模型;结合频度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建立了军事物资军地物流耦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某区域军地物流耦合度,耦合结果分析能够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该区域军事物资军地物流现状的真实水平,验证了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构建了军事物资军地物流耦合信息系统总体框架;结合目前我国军事物资军地物流活动的迫切需要,设计开发了“军事物资军地物流资源信息查询子系统”原型,对系统功能进行了简单介绍,为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王斌达,斯剑栋,卢东进,伍蓓[8](2012)在《军事物流外包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军事物流外包是现代军事物流发展过程中的新模式。本文以浙江边防总队后勤基地为例,探讨了军事物流外包的三大影响因素:外包供应商服务水平,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通过360份问卷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环境因素对军事物流外包影响最大,外包供应商服务水平影响次之,经济因素影响最小,从而为降低外包风险、实施和管理军事物流外包提供参考依据。
钟文教[9](2011)在《论军事物流外包》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将企业管理中的物流外包理论引入军事物流管理中,综合运用模糊数学和管理学理论对军队实施物流外包作了分析,并就我军实施军事物流外包的第三方物流的选择和评价以及外包中的激励机制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
杨涛,柏汇崧,杨泽年[10](2010)在《防范军事物流外包风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军事物流外包是军队自身物流体系的有效补充和加强,但军事物流外包却存在着多种风险。从军事物流外包及其意义出发,分析了军事物流外包的各种风险因素,最后提出了防范这些风险的对策。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文献综述 |
| 2 军方餐食冷链外包模式及流程 |
| 2.1 军方餐食冷链外包模式 |
| 2.1.1 局部外包模式 |
| 2.1.2 整体外包模式 |
| 2.1.3 军民融合下的军民合作外包模式 |
| 2.2 军方餐食冷链外包流程 |
| 3 军方餐食冷链外包标准体系构建 |
| 3.1 军方餐食冷链外包标准建立原则 |
| 3.1.1 开放适用原则 |
| 3.1.2 针对性原则 |
| 3.1.3 安全性原则 |
| 3.1.4 延续性原则 |
| 3.2 军方餐食冷链外包标准体系 |
| 3.2.1 采购标准 |
| 3.2.2 冷却冷藏标准 |
| 3.2.3 加工制作标准 |
| 3.2.4 包装标准 |
| 3.2.5 运输配送标准 |
| 3.2.6 信息技术标准 |
| 3.2.7 餐食安全标准 |
| 3.2.8 管理标准 |
| 4 结语 |
| 一、军事物流外包风险的概念 |
| 二、军事物流外包风险的来源 |
| (一) 源于军事物流外包主体的风险因素 |
| 1. 军事物流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
| 2. 军事物流管理人员的思维状态。 |
| 3. 军事物流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 |
| (二) 源于军事物流外包客体的风险因素 |
| 1. 物流服务商的素质和能力。 |
| 2. 物流服务商的道德风险。 |
| (三) 源于军事物流外包环境的风险因素 |
| 三、军事物流外包风险的产生 |
| 四、军事物流外包风险的衍变 |
| (一) 物流外包风险衍生变化的动力 |
| (二) 物流外包风险衍生变化的条件 |
| (三) 物流外包风险衍生变化的形式 |
| 五、军事物流外包风险的防控 |
| (一) 军事物流外包风险综合防控的原则 |
| 1. 实事求是的原则。 |
| 2. 整体优化的原则。 |
| 3. 动态平衡的原则。 |
| (二) 军事物流外包风险综合防控的方法 |
| 1. 风险转移。 |
| 2. 风险减缓。 |
| 3. 风险规避。 |
| 4. 风险自留。 |
| 六、结束语 |
| 1 引言 |
| 2 基于WSR方法论的军事物流外包风险分析思路 |
| 2.1 对军事物流外包风险的分析 |
| 2.2 对军事物流外包风险进行物理、事理、人理分析与归类 |
| 2.3 风险管理过程 |
| 2.4 风险控制方法 |
| 2.4.1 物理方面 |
| 2.4.2 事理方面 |
| 2.4.3 人理方面 |
| 1 军事物流外包的动因 |
| 1.1 使部队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提高战斗力 |
| 1.2 有利于降低后勤管理难度,提升管理效率 |
| 1.3 可以节约后勤运行成本 |
| 2 军事物流外包风险 |
| 3 军事物流外包风险管理 |
| 3.1 军事物流外包风险识别 |
| 3.2 军事物流外包风险评估 |
| 3.3 军事物流外包风险处理 |
| 3.4 军事物流外包风险监控 |
| 1 我军物流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必要性及现状分析 |
| 2 我军物流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 2.1 军事物流在管理观念方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
| 2.2 物流信息化建设稳定开展 |
| 2.3 战略配送能力不断提高 |
| 2.4 第三方物流逐渐参与军用物资的流转 |
| 3 建立健全我军物流管理体系的途径分析 |
| 3.1 军民物流建设要达到标准化 |
| 3.2 军民物流的建设要达到信息化 |
| 4 总结 |
| 1 军事物流外包风险 |
| 2 军事物流外包风险管理 |
| 2.1军事物流外包风险识别 |
| 2.2军事物流外包风险评估 |
| 2.3军事物流外包风险处理 |
| 2.4军事物流外包风险监控 |
| 3 结束语 |
| 摘要 |
| Abstract |
| 目录 |
| 1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 1.2 我国军地物流发展状况 |
| 1.3 国外军地物流发展状况 |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 2 军地物流系统分析 |
| 2.1 地方物流与军事物流 |
| 2.1.1 地方物流 |
| 2.1.2 军事物流 |
| 2.1.4 军事物流和地方物流的区别和联系 |
| 2.2 军地物流系统 |
| 2.2.1 军地物流的内涵 |
| 2.2.2 我国军地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 2.2.3 军地物流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 |
| 2.2.4 军地物流建设原则 |
| 2.2.5 军地物流建设模式 |
| 2.2.6 军地物流系统构架 |
| 2.3 本章小结 |
| 3 军事物资军地物流耦合内容 |
| 3.1 军事物资军地物流耦合内涵 |
| 3.2 军事物资及其分类 |
| 3.3 军地物流资源的类型 |
| 3.4 军地物流资源耦合内容 |
| 3.5 本章小结 |
| 4 军事物资军地物流耦合发展分析 |
| 4.1 军地物流资源耦合机制 |
| 4.2 军事物资军地物流耦合时空分析 |
| 4.2.1 时间耦合分析 |
| 4.2.2 空间耦合分析 |
| 4.2.3 功能耦合分析 |
| 4.3 军事物资军地物流耦合发展模式 |
| 4.4 军事物资军地物流耦合发展—物流流程 |
| 4.5 本章小结 |
| 5 军事物资军地物流耦合度评价 |
| 5.1 军事物资军地物流耦合评价模型 |
| 5.1.1 功效函数 |
| 5.1.2 耦合度函数 |
| 5.1.3 耦合协调度函数 |
| 5.2 军事物资军地物流耦合评价指标体系 |
| 5.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 5.3 军事物资军地物流耦合评价案例 |
| 5.4 本章小结 |
| 6 军事物资军地物流耦合信息系统框架与原型设计 |
| 6.1 系统设计目标、原则 |
| 6.1.1 设计目标 |
| 6.1.2 设计原则 |
| 6.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 6.3 系统分层设计 |
| 6.4 系统总体结构构架 |
| 6.5 军事物资军地物流资源查询子系统原型设计 |
| 6.5.1 系统功能设计 |
| 6.5.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 6.5.3 系统功能介绍 |
| 6.6 本章小结 |
| 7 总结与展望 |
| 7.1 论文结论 |
| 7.2 研究展望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一、研究假设 |
| 1、外包供应商服务水平。 |
| 2、经济因素。 |
| 3、环境因素。 |
| 三、实证研究以浙江边防总队后勤基地为例 |
| 1、研究设计 |
| 2、实证分析 |
| 3、结果分析。 |
| 四、结语 |
| 一、建立第三方物流的选择标准 |
| 二、建立基于标杆管理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绩效评价 |
| 三、建立治理第三方物流企业道德风险的措施 |
| 一、军事物流外包及其意义 |
| 二、军事物流外包风险分析 |
| 三、军事物流外包风险防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