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尿微量白蛋白联合尿NAG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尿微量蛋白与尿NAG联合诊断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害(论文文献综述)

王虎,邹华[1](2021)在《尿液LAP、α1-MG、NAG水平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尿液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20年4-11月到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纳入试验组,从2型糖尿病非肾损害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就诊时尿相关指标(LAP、α1-MG、NAG)、血相关指标[胱抑素C(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经ROC曲线分析尿相关指标(LAP、α1-MG、NAG)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效能;比较试验组就诊时及治疗4周后尿LAP、α1-MG、NAG水平变化情况;Pearson检验分析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上述尿相关指标与血相关指标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就诊时,试验组尿相关指标(LAP、α1-MG、NAG)、血相关指标(Cys C、β2-MG)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尿相关指标(LAP、α1-MG、NAG)显着低于就诊时;ROC曲线分析表明尿LAP(AUC=0.770,Cut-off值=15.32 U/L)、α1-MG(AUC=0.847,Cut-off值=5.90 mg/L)、NAG(AUC=0.819,Cut-off值=9.53 U/L)均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有良好的诊断价值(P<0.05),其中α1-MG的诊断效能最佳;Pearson检验显示试验组就诊时尿LAP与血β2-MG水平呈显着正相关(r=0.315,P<0.05)。结论:尿LAP、α1-MG、NAG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和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雪萍[2](2021)在《血清25羟维生素D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及心肾功能相关性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高血压病(EH)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差异,及25(OH)D水平与高血压病患者心肾功能相关性,探讨高血压病患者25(OH)D水平对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南京市中医院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150例。通过调查问卷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结合患者症状、舌苔脉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禁食禁饮8小时以上收集空腹血清及清洁中段尿,分别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25(OH)D、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NAG酶。并由南京市中医院心功能室统一采集患者超声心动图。结果:1.25(OH)D水平在EH患者不同吸烟饮酒史、不同年龄层次、不同BMI水平上具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型在EH患者不同饮酒史、不同年龄层次、不同BMI水平具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5(OH)D水平在EH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5(OH)D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肝阳上亢>瘀血阻络>痰浊雍盛>肝肾阴虚。4.25(OH)D水平与EH患者LAD、IVSd、LVPWd、LVDd、RWT、LVMI 呈负相关(P<0.05,rs=-0.173、-0.259、-0.280、-0.162、-0.228、-0.233)。5.25(OH)D 水平与 EH 患者 RBP、尿 NAG 酶呈负相关(P<0.05,rs=-0.300、-0.202)。6.25(OH)D水平在EH患者不同UmALB、尿β2-MG、尿α1-MG水平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异常组均小于正常组。7.BMI是EH患者合并25(OH)D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对EH合并25(OH)D缺乏具有一定预测意义(P=0.001<0.01),BMI预测临界值=25.18kg/m2,特异性=0.656,敏感度=0.651。结论:1.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25(OH)D水平及危险因素(饮酒史、肥胖、高龄)有一定相关性。2.高血压病患者25(OH)D水平与饮酒史、吸烟史、年龄、BMI有一定相关性,且BMI是高血压病合并25(OH)D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患者BMI水平对合并25(OH)D缺乏有一定预测意义。3.高血压病患者25(OH)D水平与心功能有一定相关性,高血压病患者合并25(OH)D缺乏可能更容易出现心脏损害。4.高血压病患者25(OH)D水平与肾功能有一定相关性,高血压病患者合并25(OH)D缺乏可能更容易出现肾脏损害。

张蓓蓓[3](2021)在《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潜阳育阴颗粒改善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利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血清纤维化相关指标,肾小管损伤标志物,评价潜阳育阴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肾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设计,纳入40例中医辨证属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的患者,按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标准方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基础上,探讨潜阳育阴颗粒能否通过抑制纤维化反应、降低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结果:①两组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极显着差异(P<0.01);在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方面,试验组有效率为61.1%,对照组有效率为22.2%,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相比,组间无差异性(P>0.05),但试验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及脉压差优于其治疗前(P<0.01)。③治疗后试验组的血清TGF-β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1),血清HA、LN、PⅢ-NP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统计差异(P<0.05),血清Ⅳ-C表达水平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治疗后试验组的尿NGAL、KIM-1、IL-18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显着的差异(P<0.01);⑤治疗后试验组的杨氏模量Emean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试验组治疗前后的杨氏模量值有极显着的差异(P<0.01)。结论:①潜阳育阴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可显着改善阴虚阳亢型的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②潜阳育阴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能够降低早期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收缩压、脉压差水平;③潜阳育阴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能够显着降低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NGAL、KIM-1、IL-18的含量。④潜阳育阴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能够降低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血清中TGF-β、HA、LN、PⅢ-NP的表达水平,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⑤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协助评估高血压肾损害的程度,潜阳育阴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能够改善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肾脏纤维化的程度,恢复肾脏弹性,从而降低其肾脏的杨氏模量值。

翟丽萍[4](2020)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中医宏观辨证及西医微观诊查为指导原则,结合中医理论与西医实践,归纳总结中西医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认识,结合临床试验与动物实验研究,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治疗作用。临床研究方面,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总评分和中医证候单项主症评分)、糖脂代谢、血压、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GFR)、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动物实验方面,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及TRPC6、RhoA蛋白、转录因子P300、沉默调节因子SIRT1、miR-222表达水平的影响。由此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以求寻得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途径,为提高该方法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本院的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证属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共10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经过导入期入组,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各50例。其中中药治疗组使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西药对照组使用西药缬沙坦常规治疗。两组均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观察。主要观察指标如下:1)一般观察指标: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病程、血压等。2)疗效性观察指标:中医证候积分。3)糖代谢指标:①空腹血糖(FBG)、②餐后血糖(PBG)、③糖化血红蛋白(HbA1C)。4)脂代谢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5)肾功能指标:UACR、SCr、BUN、Cys-C、GFR的影响。6)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7)安全性观察指标:①低血糖发生率;②不良反应发生率;③肝肾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Scr)。2.动物实验将90只已完成适应性喂养的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健康对照组,其中80只用高脂高糖饲料连续喂养,为期6周,同时联合使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构建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造模组80只,有6只未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74只SD大鼠随机数字法随机平均分为糖尿病模型组(STZ组)、西药对照组(缬沙坦)、益气养阴活血方低剂量组、益气养阴活血方中剂量组以及益气养阴活血方高剂量组5组,其中西药对照组14只,其余每组15只。按照相应药物剂量灌胃治疗12周,监测各组大鼠模型的临床表现及体型变化,尾静脉采血监测血糖水平,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含量,酶联免疫试剂盒一步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HE染色光学显微镜检查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RPC6、RhoA蛋白、转录因子P300、沉默调节因子SIRT1、miR-222表达水平。结果1.临床研究: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主要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汇总如下: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病程、血压等基本数据,结果显示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SBP、DBP,治疗组要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明显的下降(P<0.05);组间比较中药治疗组的下降趋势与程度均较西药对照组明显(P<0.05),表明其差异具有显着性。3)糖代谢指标:FBG、PBG、HbA1C,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的血糖疗效,治疗组的有效率要显着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脂代谢指标包括TC、TG和LDL-C,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上述脂代谢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肾功能指标:UACR、SCr、BUN、Cys-C、GFR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进行的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无低血糖发生,治疗组出现轻微不良反应2例,占比4.10%,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动物实验:1)血糖水平,治疗前,其余各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糖均显着升高,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模型组血糖升高;西药对照组、益气养阴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西药对照组、益气养阴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的大鼠的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养阴活血方中、高剂量组对血糖的改善程度显着优于益气养阴活血方低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健康对照组和模型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基本保持不变,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西药对照组自下降后基本保持稳定。而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表现出随时间的增加,其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越佳,经过12周治疗,益气养阴活血方高剂量组基本和健康大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接近。益气养阴活血方高剂量组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病模型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改善程度显着优于西药对照组与益气养阴活血方低中剂量组,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除健康对照组及糖尿病模型组外,各组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尿微量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养阴活血方中、高剂量组对尿微量蛋白水平的改善程度显着高西药对照组与益气养阴活血方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经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肾脏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病变,经治疗后,各给药组肾脏细胞病变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益气养阴活血方中、高剂量组肾脏细胞病变程度缓解明显,接近健康对照组。5)益气养阴活血方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的TRPC6、Rho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益气养阴活血方下调转录因子P300水平,上调沉默调节因子SIRT1水平。7)益气养阴活血方的三个剂量治疗组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miR-222的表达水平的下调均较西药治疗组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有效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中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改善其中医临床症状;2.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对患者的糖代谢、脂代谢进行调节,降低尿蛋白排泄率,保护患者正常的肾脏生理功能,延缓其病情发展;3.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血糖水平、HbA1c、TRPC6、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4.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下调转录因子P300的表达,上调沉默调节因子SIRT1的表达,延缓肾小球硬化,延缓患者病情发展;5.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下调miR-222的表达水平,抑制肾脏细胞的凋亡。

赵家宁[5](2020)在《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硬化与肾功能早期损害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人群肾动脉硬化与肾功能早期损伤之间的相关性,为判断肾功能早期损伤提供依据,从而及早治疗,防治病情恶化。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就诊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高血压患者,随机选择高血压1级患者50例,高血压2级患者50例,高血压3级患者50例,150例患者的病程5-10年,平均年龄70.136.76岁。选择同期入院的非高血压作为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68.18±6.71岁。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的诊断标准和纳入排除标准,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测研究对象血清Cys C(cystatin C,胱抑素C)、RBP(retinol binding protein,视黄醇结合蛋白)、β2-MG(β2-microglobulin,血β2-微球蛋白)、血中Cr(Creatinine,肌酐)含量及尿中UACR(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n,尿白蛋白肌酐比值)、NAG(N-acetyl-D-glucosidase,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含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各级肾动脉的RRI(Renal resistance index,肾阻力指数)。计算GFR(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肾小球滤过率),并根据GFR将研究对象分为≥120ml/min组、90~120ml/min组、60~90ml/min组。运用SPSS 23.0(SPSS Inc.,Chicago,US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显着性检验水准取α=0.05。结果1.Cysc、RBP、β2-MG、UACR及NAG在高血压3级组中最高,高血压2级组中次之,在对照组中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RI,SRRI,GLRI,GRRI,MLRI,MRRI,LLRI,LRRI1在高血压3级组中最高,高血压2级组中次之,在对照组中最低,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90ml/min≤GFR<120 ml/min、60ml/min≤GFR<90ml/min时,Cysc、RBP、β2-MG、UACR及NAG在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GFR≥120ml/min时,Cysc、RBP、β2-MG、UACR及NAG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90ml/min≤GFR<120 ml/min、60ml/min≤GFR<90ml/min时,肾动脉肾阻力指数SLRI、SRRI、GLRI、GRRI、MLRI、MRRI、LLRI及LRRI在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GFR≥120ml/min时,肾动脉肾阻力指数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1级高血压患者中,肾功能早期损害指标Cys C、UACR及NAG与肾动脉肾阻力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β2-MG与SLRI、SRRI、GLRI、GRRI、MLRI及MRRI呈正相关(P<0.05)。在高血压2级患者中NAG与SLRI、SRRI、GLRI、GRRI呈正相关(P<0.05),除LLRI外,β2-MG与肾动脉硬化各指标呈正相关(P<0.05)。在高血压3级患者中,Cys C与SLRI、SRRI及MLRI呈正相关(P<0.05),RBP与SLRI及SRRI呈正相关(P<0.05),UACR与SLRI、SRRI及GRRI呈负相关(P<0.05)。结论1.老年人血清Cys C、β2-MG、RBP,尿中UACR、NAG含量以及各级肾动脉肾阻力指数与血压水平及早期肾损害有关,并且血压级别越高,损害程度越重。2.老年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时,肾功能早期损害指标与各级肾动脉阻力指数的相关性存在各自的特点。

罗飞[6](2020)在《MAU、UTf、UIgG和下肢血管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不同蛋白尿组及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尿转铁蛋白(UTf)及尿免疫球蛋白G(UIgG)的变化,评估MAU、UTf、UIgG和下肢血管病变(LEVD)与糖尿病肾病(DK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11月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41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等);实验室资料(包括MAU、UTf、UIgG、肾功能、血脂、血糖等);影像学资料(包括下肢血管超声结果)。根据糖尿病肾病Mogensen分期标准,按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ACR<30mg/gCr,微量蛋白尿组(B组):30mg/gCr≤ACR<300mg/gCr,大量蛋白尿组(C组):ACR≥300mg/gCr。按下肢血管超声结果分为下肢血管病变组(LEVD)和非下肢血管病变组(NLEVD)。对不同分组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尿微量蛋白与ACR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评估MAU、UTf、UIgG 和 LEVD 与 DKD 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241例患者,A组61例,B组89例,C组91例,伴有蛋白尿(微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180例(74.69%);在241患者中有2例缺乏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伴下肢血管病变161例(67.36%),无下肢血管病变78例(32.64%);蛋白尿合并下肢血管病变者132例(55.23%),单纯蛋白尿者46例(19.25%),单纯下肢血管病变者29例(12.13%),两者均无32例(13.39%)。2.不同蛋白尿组间相关分析C组病程、合并高血压比例、收缩压(SBP)、β2微球蛋白(β 2-MG)、ACR、α 1微球蛋白(α 1-MG)、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UTf、MAU、UIgG的水平高于其余两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低于其余两组,且B组合并高血压比例、β 2-MG、ACR、UTf、MAU、UIgG的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舒张压(DBP)、尿NAG酶、空腹血糖(FPG)、尿酸(UA)、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大于A组(P<0.05)。随着蛋白尿程度的加重,下肢血管病变比例也上升(P<0.05)。经Spermanen 秩相关分析发现 β 2-MG、UTf、MAU、α 1-MG、UIgG 与 ACR 均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 0.275、0.754、0.752、0.364、0.724,P<0.001;eGFR 与 ACR负相关,相关系数-0.391,P<0.001。3.LEVD组及NLEVD组两组间相关分析与NLEVD组比较,LEVD组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合并高血压比例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无差异(P>0.05)。NLEVD组与LEVD组临床指标比较,尿NAG酶、ACR、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UTf、MAU、UIgG等水平在两组间有明显差异,LEVD组明显较高(P<0.05);而 SBP、DBP、HbAlc、β 2-MG、FPG、BUN、SCr、UA、eGFR、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α 1-MG在两组患者中水平相当,无明显差异(P>0.05)。经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合并高血压、TC、LDL、NAG、ACR、UTf、MAU和UIgG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有影响(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年龄、LDL和MAU均是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而尿NAG酶是其保护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AU、UTf、UIgG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无创实验室指标;2.随着尿白蛋白排泄增加,MAU、UTf、UIgG随之增加,eGFR随之下降,下肢血管病变比例随之升高;3.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LDL和MAU水平越高、尿NAG酶水平越低,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风险越高;4.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血压、血糖控制情况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5.年龄、糖尿病病程病程、合并高血压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6.本组研究显示性别、尿酸对2型糖尿病肾病及下肢血管病变无影响。

王楚[7](2020)在《NGAL联合多种尿微量蛋白检测对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肾综合征的早期预测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s,CRS)在临床上分为5型,本文主要研究Ⅱ型心肾综合征。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id transport protein,NGAL)、尿NGAL、多种尿微量蛋白等水平来分析其在住院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对心肾功能的影响,以探讨NGAL及多种尿微量蛋白在心衰患者发生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内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四科病房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共109例,病例排除了原发性肾脏疾病、肾脏疾病末期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栓塞、自身免疫性疾病、重度感染、恶性肿瘤的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是否大于60ml/(min·1.73m2),分为CRS组36例,非CRS组73例。并收集16例同时间住院的无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详细记录病史及进行体格检查;记录患者的化验指标,包括血常规,生化全项,血清NGAL、尿NGAL,多种尿微量蛋白[尿微量白蛋白(Urine microalbumin,Um Al B)、尿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尿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尿N-已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beta-D-glucosaminidase,NAG)和尿视黄醇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水平,以及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且认为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非CRS组平均年龄(67.56±14.21)岁,CRS组平均(72.94±13.04)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RS组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构成比分别为83.3%、66.7%、52.8%,明显高于非CRS组(P<0.05);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RS组NYHA分级中位数(Ⅳ级)高于非CRS组(Ⅲ级)。2.与非CRS组相比,CRS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G)、红细胞压积(Hematokrit,HCT)显着降低(P<0.05),尿酸(Uric acid,UA)、血K、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显着升高(P<0.05);两组心功能比较,CRS组BNP显着高于非CRS组(P<0.05);心脏结构比较,CRS组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mension,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mension,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均显着高于非CRS组(P<0.05),CRS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显着低于非CRS组(P<0.05)。3.SCr、BUN在非CRS组与CR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CRS组与对照组间无显着差异;血清NGAL、尿NGAL、尿TRF、尿RBP、尿α1-MG、尿β2-MG、尿NAG和Um Al B在对照组、非CRS组及CRS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CRS组患者中,各肾功能指标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其中NYHAⅣ级组SCr、BUN、血清NGAL、尿NGAL、尿TRF、尿RBP、尿α1-MG、尿β2-MG、尿NAG、Um Al B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NYHAⅢ级组血清NGAL、尿NGAL、尿TRF、尿RBP、尿α1-MG、尿β2-MG、尿NAG、Um Al B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NYHAⅡ级组Um Al B、尿TRF、尿α1-MG、尿NAG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血清NGAL水平与NYHA分级(r=0.62,P<0.001)、CRP(r=0.30,P<0.01)、BNP(r=0.35,P<0.001)呈正相关;与SCr(r=0.65,P<0.001)、BUN(r=0.51,P<0.001)、尿NGAL(r=0.62,P<0.001)、尿TRF(r=0.46,P<0.001)、尿RBP(r=0.43,P<0.001)、尿α1-MG(r=0.49,P<0.001)、尿β2-MG(r=0.52,P<0.001)、尿NAG(r=0.35,P<0.001)、Um Al B(r=0.27,P<0.01)也呈正相关;与LVEF(r=-0.22,P<0.05)、GFR(r=-0.63,P<0.001)呈负相关。尿NGAL水平与NYHA分级(r=0.41,P<0.001)、BNP(r=0.43,P<0.001)呈正相关;与SCr(r=0.39,P<0.001)、BUN(r=0.51,P<0.001)、血清NGAL(r=0.62,P<0.001)、尿TRF(r=0.46,P<0.001)、尿RBP(r=0.39,P<0.001)、尿α1-MG(r=0.50,P<0.001)、尿β2-MG(r=0.39,P<0.001)、尿NAG(r=0.33,P<0.001)、Um Al B(r=0.41,P<0.001)也呈正相关,与GFR(r=-0.43,P<0.001)呈负相关。5.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估血清和尿NGAL对住院心衰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预测能力,结果显示血清和尿NGA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4、0.733(P<0.01),预测肾功能不全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61.45ng/ml、22.65ng/ml,此时敏感度分别为94.4%和52.8%,特异度分别为69.9%和84.9%。6.以年龄、心功能Ⅳ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BNP、BUN、CRP、UA、K、HBG、LVEF、血清NGAL、尿NGAL、多种尿微量蛋白等为自变量,以有无肾功能不全为因变量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及高水平的血清NGAL、CRP、UA、BNP是心衰患者发生CR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住院心力衰竭患者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受损,血清NGAL、尿NGAL及多种尿微量蛋白升高均早于传统肾功能标记物,因此,上述指标的联合检测可早期识别这种肾损伤,且心衰程度越重,肾功能损伤越明显。2.心衰患者的血清NGAL、尿NGAL水平与心肾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心衰患者心肾功能的一个临床指标,且对住院的心衰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具有预测价值。3.年龄及高水平的血清NGAL、CRP、UA、BNP是心衰患者发生CRS的独立危险因素。

吴凡[8](2019)在《滋阴潜阳、固肾通络法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与评估滋阴潜阳、固肾通络法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符合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标准且属肝肾阴虚夹瘀证型的门诊及住院部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病例例数均是30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一般治疗(限盐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调畅情绪等)和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降压。对照组以基础治疗为主,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滋阴潜阳、固肾通络法方药,水煎剂,每日服用1剂,早晚2次温服,1疗程为4周,观察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随机血压、症状积分、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中医症状、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尿微量蛋白系列、血脂、血液流变指标和肾血流情况等方面比较,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1.观察2个疗程后,分析本研究结果可知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均较前有所缓解,但以治疗组中医症状总积分要低于对照组,效果更为明显,(P<0.01),差异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2.在降压效果方面,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存在非常显着的差异;3.实验室指标中尿微量蛋白系列(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α1-MG、尿β2-MG)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以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P<0.01或P<0.05),和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两组病例的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血液流变学情况(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及血清胱抑素C(Cys C)比较,治疗组疗效占据显着优势(P<0.01或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血浆中ET-1、NO含量较治疗前改善(P<0.01),IL-6和hs-CRP水平较前下降(P<0.01),且均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显着(P<0.01)。4.肾血流参数(叶间动脉收缩期峰速度、舒张期峰速度和阻力指数)比较,治疗组疗效更具优势,P<0.01,具有显着差异。结论:滋阴潜阳、固肾通络法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尿微量蛋白,改善肾血流速度及血流变状态,抑制炎性反应,保护肾功能,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且安全可靠,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中医诊治提供了新证据。

刘兴林[9](2019)在《中医药治疗紫癜性肾炎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根据中医对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ein purpuranephritis,HSPN)本虚标实之病因病机的认识拟定紫癜I号方加减应用,并与西医常规治疗组比较,通过检测分析早期肾脏损害相关临床指标,观察中医药治疗HSPN的临床疗效,以科学客观阐述祖国传统医学治疗HSPN的疗效,使早期肾脏损害的实验室指标客观化、标准化。方法:我们以江西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深圳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HSPN患儿为研究对象展开此次课题。临床观察80例此类儿童,一共分为2组。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40名中药治疗患儿、40名西药治疗患儿,中医治疗组服用中药基本方即为紫癜I号方加减,西药治疗组以西药治疗为主。记录各组年龄、性别、体重、发病时间、诱因、首发症状、主要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将测量分期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中药组HSPN患儿治疗有效率在4周、8周时高于西药组,统计学比较P<0.05,尿MAlb、TGF-β1、ECP 3组数据都在4周、8周、12周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尿NAG仅在第4周时存在统计学意义,4组试验检测表明,中药组较西药组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结论:紫癜I号方在HSPN的治疗疗效较西药有明显优势,且价格经济、副作用少,疗效显着,临床上值得推广。在课题中研究发现,MAlb、尿NAG、TGF-β1、ECP数值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病变程度,可作为早期诊断、预防HSPN的重要指标。

陈静[10](2019)在《a1-MG、U-mAlb、UTf、IgU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评定》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探讨联合检测α1微球蛋白(a1-MG)、尿微量白蛋白(U-mA1b)、尿转铁蛋白(UTf)、尿免疫球蛋白G(IgU)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 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85例,按2001年美国肾脏基金会(K/DOQI)分类标准分为3组:A组(肾功能正常组,eGFR≥90 ml·min-1·1.73m-2)41例;B组(肾功能轻度损伤组,60 ml·min-1·1.73m-2≤eGFR<90 ml·min-1·1.73m-2)27例;C组(肾功能中-重度损伤组,eGFR<60 ml·min-1·1.73m-2)17例;选取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及其他相关资料,检测研究对象的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尿素氮(UREA)、血肌酐(SCr)、α1微球蛋白(a1-MG)、尿微量白蛋白(U-mA1b)、尿转铁蛋白(UTf)、尿免疫球蛋白G(IgU)等指标,探讨a1-MG、U-mA1b、UTf、IgU在不同肾损伤程度中的变化特点,以及与eGFR的相关性;通过分析特征工作曲线(ROC)比较单项检测和四项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 果]A、B、C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性别、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TC、TG、HDL-C、LDL-C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FPG、HbA1c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A、B、C组a1-MG、U-mAlb、UTf、IgU水平在早期肾功能正常时就已经开始升高,且随着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REA、SCr水平在肾功能正常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在肾功能轻度损伤及中-重度损伤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肾损伤加重而升高。a1-MG、U-mAlb、UTf、IgU与eGFR之间有较好的负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相关系数及p值分别为(r=-0.586,P<0.001;r=-0.538,P<0.001;r=-0.629,P=<0.001;r=-0.702,P<0.001)。ROC 曲线显示:a1-MG、U-mA1b、UTf、IgU和四项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6、0.830、0.727、0.796、0.852。四项联合检测的AUC(0.852)最高,高于各单项检测。[结 论]1.a1-MG、U-mAlb、UTf、IgU四项联合检测能大大提高检测灵敏度,联合检测效能优于单项检测,对于监测T2DM早期肾损伤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2.a1-MG、U-mAlb、UTf、IgU均可作为反映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其敏感性依次为:a1-MG、U-mAlb、IgU、UTf,a1-MG的敏感性优于传统诊断T2DM早期肾损害的 U-mAlb。3.a1-MG、U-mAlb、UTf、IgU与eGFR呈负相关,可反映eGFR变化情况,IgU与eGFR有较好的相关性,IgU升高越明显,eGFR下降越显着,在监测肾功能变化,判断病情进展中具有重要意义。4.a1-MG(小分子蛋白)可在早期作为反映T2DM患者肾小管损伤的特异性指标,U-mA1b、UTf(中分子蛋白)可在早期反映T2DM患者肾小球损伤情况IgU(大分子蛋白)在尿液中浓度明显升高时,可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孔径明显扩大,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严重,需我们更加警惕。动态、多角度监测上述指标可反映肾脏损伤的进展过程。

二、尿微量蛋白与尿NAG联合诊断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尿微量蛋白与尿NAG联合诊断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害(论文提纲范文)

(1)尿液LAP、α1-MG、NAG水平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就诊时尿液、血液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2.2 尿相关指标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价值
    2.3 试验组就诊时、治疗4周后尿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2.4 糖尿病肾损伤患者尿相关指标、血相关指标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2)血清25羟维生素D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及心肾功能相关性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研究
        1.1 原发性高血压
        1.2 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D)
    2. 传统医学研究
        2.1 传统医学对高血压的辨治
        2.2 传统医学对维生素D的认识
        2.3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心肾损害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研究病例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一般资料采集
        3.2 观测指标
        3.3 相关计算公式
        3.4 相关研究指标范围及分组标准
        3.5 统计方法
        3.6 技术路线图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EH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中医证型相关性
        4.3 EH患者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
        4.4 EH患者血清25(OH)D与心功能相关性
        4.5 EH患者血清25(OH)D与肾功能相关性
        4.6 EH患者血清25(OH)D水平影响因素
        4.7 EH合并25(OH)D缺乏的危险因素分析
        4.8 EH患者BMI对合并25(OH)D缺乏的预测意义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一般资料
    2. 血清25(OH)D水平影响因素
    3. 中医证型与一般资料
    4. 中医证型与25(OH) D
    5. 心功能指标与25(OH)D
    6. 肾功能指标与25(OH)D
    7.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潜阳育阴颗粒改善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高血压肾损害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1.1 高血压肾损害的病理机制
        1.2 评价高血压肾损害的相关生化指标
        1.3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程度评价
        1.4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治疗
    2.中医学对高血压肾病的认识
        2.1 高血压肾病中医病名认识
        2.2 高血压肾病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2.3 高血压肾病的辩证分期
        2.4 高血压肾病的中医治疗
    3.导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经验浅析
    4.潜阳育阴颗粒研究进展
        4.1 潜阳育阴颗粒的组成配伍及药理作用
        4.2 潜阳育阴颗粒通过调控肾纤维化防治高血压肾损害假说建立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临床资料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试验病例的终止
        2.5 脱落病例的处理
    3.研究方法
        3.1 随机
        3.2 分组
        3.3 给药方法
        3.4 疗程
        3.5 合并用药及规定
    4.实验药品和仪器
        4.1 实验药品
        4.2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5.研究内容及观察指标
        5.1 中医证候积分
        5.2 血压参数
        5.3 血清纤维化指标
        5.4 肾小管损伤标志物
        5.5 肾脏杨氏模量值
        5.6 安全性观察
    6.统计方法
    7.研究结果
        7.1 治疗前一般资料对比
        7.2 疗效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研究结果讨论
        1.1 潜阳育阴颗粒对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2 潜阳育阴颗粒对早期高血压肾小管损害标志物的影响
        1.3 潜阳育阴颗粒对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1.4 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潜阳育阴颗粒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影响
    2.总结
    3.问题与展望
        3.1 存在问题
        3.2 未来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主要缩写词
    附表2: 中医症状积分表
    附表3: 临床病例观察表
    附表4: 临床病例观察表
    附表5: 病例随访资料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西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1.1 糖尿病肾病的流行病学
        1.2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1.3 糖尿病肾病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
        1.4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西医治疗进展
    2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病名探析
        2.2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中医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标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数量及来源
        2.2 分组方法
    3 病例选择
        3.1 疾病诊断标准
        3.2 证候诊断标准
        3.3 病例纳入标准
        3.4 病例排除标准
        3.5 病例剔除标准
        3.6 病例脱落标准
    4 治疗方法
        4.1 基础治疗
        4.2 分组治疗
    5 观察指标
        5.1 一般性观察指标
        5.2 疗效性指标
        5.3 安全性指标
    6 疗效评价标准
        6.1 西医疗效评价标准
        6.2 中医疗效评价标准
        6.3 安全性评估标准
    7 统计学方法
    8 研究结果
        8.1 病例完成情况
        8.2 治疗前后两组观察性指标的对比
        8.3 治疗前后两组安全性指标的对比
    9 讨论
        9.1 导师王旭教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见解
        9.2 立论依据
        9.3 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9.4 益气养阴活血方临床疗效分析
        9.5 机制探讨
    10 结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DKD大鼠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分组
        1.3 药物、试剂及配置方法
        1.4 主要仪器和器材
        2 实验方法
        2.1 早期糖尿病肾病模型的建立
        2.2 血糖仪检测大鼠血糖水平
        2.3 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含量
        2.4 酶联免疫试剂盒一步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
        2.5 肾脏组织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健康对照组及各组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临床表现
        4.2 健康对照组及各组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血糖水平
        4.3 健康对照组及各组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4.4 健康对照组及各组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尿微量蛋白水平
        4.5 健康对照组及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肾脏病理变化
    实验二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TRPC6、RhoA蛋白、转录因子P300、沉默调节因子SIRT1、miR-222表达水平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试剂及配置方法
        1.3 主要仪器和器材
        2 实验方法
        2.1 Western Blot检测TRPC6、RhoA、P300、SIRT1蛋白的表达水平
        2.2 采用Trizol法对各组大鼠的肾脏组织进行总RNA提取
        2.3 Western Blot检测转录因子P300、沉默调节因子SIRT1的表达水平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各组大鼠TRPC6、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
        4.2 各组大鼠转录因子P300、沉默调节因子SIRT1的表达水平
        4.3 各大鼠miR-222的表达水平
        5 讨论
        5.1 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5.2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5.3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TRPC6、RhoA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
        5.4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转录因子P300、沉默调节因子SIRT1表达水平的作用
        5.5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miR-222的作用
        6 结论
总结与展望
    1 全文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5)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硬化与肾功能早期损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研究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老年高血压肾损害及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6)MAU、UTf、UIgG和下肢血管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尿生化指标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NGAL联合多种尿微量蛋白检测对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肾综合征的早期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肾综合征分型及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滋阴潜阳、固肾通络法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前言
文献综述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观察标准
        1.6 观测指标
        1.7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2.试验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统计方法
        2.4 研究结果
讨论与分析
    1.现代医学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认识
    2.中医学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认识
    3.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病机探讨
        3.1 肝肾阴虚为本
        3.2 瘀血为标
    4.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治法探讨
    5.方药组成特点
        5.1 理法方药分析
    6.中药分析
        6.1 单味中药分析
    7.本课题结果分析
        7.1 对改善血压的疗效分析
        7.2 对改善中医临床症状的结果分析
        7.3 实验室指标分析
        7.4 安全性分析
    8.滋阴潜阳、固肾通络法的作用机制
    9.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介

(9)中医药治疗紫癜性肾炎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第一部分 紫癜性肾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1.祖国医学对紫癜性肾炎的研究
        1.1 紫癜性肾炎病名的研究
        1.2 紫癜性肾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2 西医对HSPN的认识
        2.1 HSPN常见病因
        2.2 过敏
        2.3 HSPN的发病机制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治疗疗效
    2 实验方法
        2.1 中药治疗组
        2.2 西医对照组
        2.3 采样方法
        2.4 本次课题实验观察内容(见附表3)
        2.5 观察指标
        2.6 技术路线
        2.7 测验方案
        2.8 操作步骤
        2.9 统计学方法
    3 一般资料分析
    4 实验测试数据分析
        4.1 中药组同西药组4周时总体疗效对比
        4.2 中药组同西药组8周时总体疗效对比
        4.3 中药组同西药组12 周时总体疗效对比
        4.4 尿微量蛋白对比
        4.5 尿NAG测量值对比
        4.6 两组TGF-β-1 测量值对比
        4.7 两组ECP测量值对比
    5 安全性相关指标检测
    6 安全性比较
    7 脱落病例
    8 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中医方面对HSPN的讨论
        1.1 紫癜性肾炎的中医治疗认识
        1.2 关于紫癜Ⅰ号方讨论
        1.3 紫癜I号方单味药药理作用
    2.西医方面对紫癜性肾炎的讨论
        2.1 紫癜性肾炎的症状
        2.2 HSPN病理改变
        2.3 紫癜性肾炎的诊断
        2.4 HSPN相应的西医治疗
        2.5 紫癜性肾炎的愈后
        2.6 关于HSPN早期实验指标的讨论
        2.7 紫癜性肾炎预防
    3.对紫癜性肾炎中西医合并认识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问题与展望
    1.结论
    2.问题
    3.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介

(10)a1-MG、U-mAlb、UTf、IgU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尿微量蛋白与尿NAG联合诊断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害(论文参考文献)

  • [1]尿液LAP、α1-MG、NAG水平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J]. 王虎,邹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1(21)
  • [2]血清25羟维生素D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及心肾功能相关性初步研究[D]. 杨雪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潜阳育阴颗粒改善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D]. 张蓓蓓.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研究[D]. 翟丽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硬化与肾功能早期损害的相关性研究[D]. 赵家宁.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6]MAU、UTf、UIgG和下肢血管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分析[D]. 罗飞.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7]NGAL联合多种尿微量蛋白检测对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肾综合征的早期预测价值[D]. 王楚.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8]滋阴潜阳、固肾通络法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D]. 吴凡.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中医药治疗紫癜性肾炎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D]. 刘兴林.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a1-MG、U-mAlb、UTf、IgU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评定[D]. 陈静.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高血压论文 糖尿病肾病论文 nag论文 对照组论文 糖尿病和高血压论文

上一篇:着力解决当前就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辽源市就业形势调查与思考
下一篇:拉市海冬末斑头雁行为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