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鸣,侯小飞[1](2022)在《微创技术在肾移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以来,微创技术成为外科学发展的一大主线,其临床应用早已渗透到各个外科学分支。在肾移植领域,微创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活体供肾获取、肾移植手术及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不仅增加了供肾来源,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受者生活质量。微创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了肾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将就目前微创技术在活体供肾获取、肾移植手术及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处理中的应用进展作一介绍,以期为增加供肾来源、提高肾移植手术成功率及改善肾移植受者预后提供参考,促进微创技术在外科学中的进一步发展。
赵恩阳,王长林,王万辉,耿波,张文福[2](2021)在《泌尿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技能培养体系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在临床医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内专科培养体系已经广泛的开展和普及,要应对不断变化的研究培养模式和教学理念,就要从本质上对泌尿外科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引进其他学科的先进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使其更加有效的培养泌尿外科专业人才。本文从当前临床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入手,以高水平完成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任务教为目标,以当前泌尿外科专业硕士生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外先进手术模拟器教育的成熟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拟建立一套通过泌尿外科内镜手术模拟器来培养适合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科技能培养体系,以提高我校泌尿外科研究生的泌尿外科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能力。
张建龙,黄新化,余丰,钟德文[3](2021)在《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在结石性脓肾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根据患者的预后,对于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便利选取该院泌尿外科2018年1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76例结石性脓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引流肾积液后,实施行经皮肾镜或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泌尿外科肾切除术治疗,在腰腹部经第十一肋间作手术切口,完整切除患肾。经过手术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热、出血、感染等)发生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降钙素原(PCT)炎症因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49.26±5.72)m L、术后并发症(2.63%)、CRP水平(36.09±5.14)mg/L、ESR水平(13.82±4.09)mm/h、PCT水平(4.12±1.54)ng/mL低于对照组的(113.82±12.94)mL、21.05%、(42.81±4.93)mg/L、(39.67±3.82)mm/h、(5.98±1.3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有效选择,在结石性脓肾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应用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疾病,减轻手术的创伤性,保护残存的肾功能,帮助患者快速、良好的恢复,获得良好的预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王永富,唐华,陈剑,俞婷,郭昌平,叶德川[4](2021)在《精囊镜微创技术在精囊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精囊镜微创技术在精囊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1例精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纳入药物组(n=42),采用精囊镜技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精囊镜组(n=39)。分析精囊镜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血精症状改善情况、性功能减退改善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精囊镜组中,32例炎性改变,2例精囊囊肿,10例结石,进镜方式以射精管自然开口为主(71.79%)。药物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精囊镜组(P<0.05)。药物组血精症状改善率和性功能减退改善率明显低于精囊镜组(P<0.05)。随访中药物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精囊镜组19例(48.72%)术后发生轻度血尿,8例(20.51%)会阴处不适,1例(2.56%)发热。结论精囊镜微创技术治疗精囊炎,有助于病因明确,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孙志军,赖学佳,冯思客[5](2020)在《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临床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结石性脓肾患者90例,随机分为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组(n=45)和传统泌尿外科肾切除术组(n=45)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组患者中痊愈32例,好转1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43/45);传统泌尿外科肾切除术组患者中痊愈26例,好转1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36/45)。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传统泌尿外科肾切除术组(P<0.05)。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组患者中发热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3/45);传统泌尿外科肾切除术组患者中发热2例,出血2例,感染3例,脓肿散播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8%(8/45)。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传统泌尿外科肾切除术组(P<0.05)。结论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临床效果较传统泌尿外科肾切除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杨腾裕[6](2020)在《单中心经尿道前列腺切除三种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仍是手术治疗BPH的“金标准”。但TURP存在较多术中术后并发症,如尿道电切综合征(transurethral resection syndrome,TURS)、尿道狭窄、性功能障碍、复发等。随着腔内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安全有效的腔内治疗BPH技术逐渐在临床中开展,但每种腔内微创技术各有优缺点,因此,寻找更加安全有效、并发症低的腔内微创技术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PKRP)、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PKEP)及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transurethral thul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ThuLEP)三种术式治疗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泌尿外科病房就诊的行手术治疗的BPH患者,共186名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术式不同分成三组,其中ThuLEP组64例,PKEP组62例,PKRP组60例。记录三组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s,IPSS)、术前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术前血红蛋白值、术前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ary flow rate,Qmax)、术前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detrusor pressure at maximum flow rate,Pdet-Qmax)并记录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腺体组织的重量、术中并发症;记录术后血红蛋白值、留置尿管时间、持续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Qmax、Pdet-Qmax、IPSS、QoL、并发症情况,比较三种术式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三组患者年龄(ThuLEP组69.63±8.41岁vs PKEP组69.73±8.50岁vs PKRP组70.60±7.77岁)、术前血红蛋白(Thu LEP组130.45±17.77g/L vs PKEP组129.16±21.27g/L vs PKRP组131.15±17.51g/L)、前列腺体积(ThuLEP组46.44±18.79ml vs PKEP组50.32±21.43ml vs PKRP组50.93±21.32ml)、术前IPSS(ThuLEP组25.22±2.72 vs PKEP组25.82±2.44 vs PKRP组25.45±2.42)、术前QoL(ThuLEP组6(5-6)vs PKEP组6(5-6)vs PKRP组6(5-6))、术前Qmax(ThuLEP组5.52±2.76ml/s vs PKEP组5.19±3.24ml/s vs PKRP组6.23±3.81ml/s)、术前Pdet-Qmax(ThuLEP组46.09±19.09cmH2O vs PKEP组43.83±17.55cmH2O vs PKRP组40.53±22.28cmH2O)等术前基线指标对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术中观察指标:手术时间(ThuLEP组79.61±28.25min vs PKEP组90.68±27.63min vs PKRP组94.93±29.56min)、术中出血量(ThuLEP组29.92±10.33ml vs PKEP组52.50±22.67ml vs PKRP组84.83±33.97ml)及切除腺体组织重量(ThuLEP组40.0(30.0-60.0)g vs PKEP组47.5(40.0-60.0)g vs PKEP组30.0(20.0-50.0)g),上述指标中ThuLEP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均优于PKEP组与PKRP组(P﹤0.05),且PKEP组也均优于PKRP组(P﹤0.05),在切除腺体组织重量上ThuLEP组及PKEP组均大于PKRP组(P﹤0.05),而ThuLEP组与PKEP组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指标:术后血红蛋白(ThuLEP组123.28±17.51g/L vs PKEP组115.19±21.25g/L vs PKRP组114.37±17.52g/L)、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ThuLEP组7.25±3.49g/L vs PKEP组13.97±7.70g/L vs PKRP组16.78±6.32g/L)、留置尿管时间(ThuLEP组67.88±26.72h vs PKEP组78.55±26.71h vs PKRP组87.00±31.53h)、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时间(ThuLEP组0.00(0.00-15.75)h vs PKEP组14.00(0.00-21.63)h vs PKRP组20.25(15.50-29.00)h)、术后住院时间(ThuLEP组3.00(2.00-4.00)d vs PKEP组4.00(3.00-5.00)d vs PKRP组4.00(3.00-5.75)d),上述术后观察指标中,ThuLEP组术后血红蛋白均高于PKEP组与PKRP组(P﹤0.05),在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ThuLEP组都明显短于PKEP及PKRP组(P﹤0.05),且在术后持续冲洗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PKEP组也明显短于PKRP组(P﹤0.05)。术后近期并发症上ThuLEP组有2例出现排尿困难,1例出现尿失禁,1例术后发热;PKEP组3例出现排尿困难,1例出现尿失禁,术后输血1例;PKRP组6例出现排尿困难,3例出现失禁,1例术后低血压,1例发热,但三组术后近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随访指标:IPSS(ThuLEP组6.68±1.79 vsPKEP组6.52±1.58 vs PKRP组6.59±1.79)、QoL(ThuLEP组1(0-1)vs PKEP组1(0-1)vs PKRP组1(0-2))、Qmax(ThuLEP组15.79±1.55ml/s vs PKEP组15.48±1.56ml/s vs PKRP组15.92±1.80ml/s)、Pdet-Qmax(ThuLEP组37.30±3.69cmH2O vs PKEP组33.80±3.51cmH2O vs PKRP组33.97±6.67cmH2O),上述指标中除Pdet-Qmax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差异外(P>0.05),三组术后6个月IPSS、QoL、Qmax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并发症:ThuLEP组发生1例尿失禁,1例勃起功能障碍;PKEP组发生2例尿失禁,1例勃起功能障碍;PKRP组发生5例尿失禁,1例尿道狭窄,2例勃起功能障碍,但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ThuLEP、PKEP、PKRP三种术式治疗BPH的临床效果确切,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2.与PKEP及PKRP相比,ThuLEP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持续膀胱冲洗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更优越。
魏巍[7](2020)在《T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疗器械行业是我国需要重点突破的研究领域之一,涉及医药、电子、机械和塑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器械的选用要求也越来越多,产品结构和功能也随之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市场容量不断扩大。本文以T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市场营销策略为研究切入点,寻找T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T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的改进和优化,提高T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实力。论文从总体上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主要方法。第二部分为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市场营销STP理论、4P理论、4C理论以及4R理论。第三部分为T公司市场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包括T公司基本情况、T公司现行营销策略以及T公司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为T公司营销环境分析,包括宏观环境PEST分析、微观环境分析以及基于SWOT视角下的T公司市场营销分析。第五部分为T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的改进,包括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定位、产品策略改进、价格策略改进、渠道策略改进以及促销策略改进。第六部分为T公司市场营销策略改进的保障措施,包括公司文化建设保障、人力资源保障、实施科学的管理制度。
刘彦申[8](2020)在《后腹腔镜下单层面法与解剖性三层面法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单层面”与“三层面”法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探讨后腹腔镜“单层面”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38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采用单层面分离法,20例采用解剖性三层面分离法,对比2组手术时间、寻找肾上腺中央静脉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38例手术全部成功完成,术中无明显失血、无改成开放,患者平稳出院。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0.7?4.3)min和(56.5?10.6)min,寻找肾上腺中央静脉时间为(20.1?4.4)min和(44.0?10.0)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24.3?2.7)ml和(36.5?3.5)ml,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病人420个月未见病人出现肾上腺病变的复发或者转移。结论:“单层面”法可更快速的寻找及处理肾上腺血供,比“三层面”法后腹膜途径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对肾脏周围游离少以及术后与周围组织粘连轻利于日后再行腹膜后手术等优点。2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盛正成[9](2020)在《改进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改进输尿管远端及膀胱壁处理方式的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技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并收集2014年9月2020年3月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泌尿外科并行改进手术或传统的腹腔镜联合电切镜手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术期资料。结果最终纳入患者53例,其中传统手术组32例,改进技术组2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患侧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一例输尿管下段肿瘤患者术中输尿管不慎断裂,腹腔及切口多次冲洗后关闭切口。改进组手术时间为183.81±18.83 min、术中出血为80.95±77.13 ml、肠道功能恢复为30.0±4.6 h、累计引量为192.19±90.29 ml、引流管置管时间3.14±1.01 day、导尿管置管时间为4.53±1.36 day、平均住院时间8.21±3.72 day。传统组手术时间为180.8±17.79min、术中出血为133.28±85.06 ml、肠道功能恢复为31.0±5.30 h、累计引流量为167.06±86.80 ml、引流管置管时间3.03±1.06 day、导尿管置管时间为4.22±1.43day、平均住院时间7.83±4.12 day。改进组手术中出血少于传统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27)。改进组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75.0%,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 survival,CSS)87.5%,无膀胱复发生存率(intra-vesical recurrence,Iv RFS)69.6%,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58.9%。传统组术后3年OS74.0%,CSS88.4%,IVRFS67.8%,DFS57.9%。两组在上述指标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相较传统的经尿道手术,经过改良的技术分离确切,且治疗效果好,不逊色于其他的微创技术,可用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治疗,但需要更大样本量、更长随访时间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这一结论。
陶文林[10](2020)在《微创等离子手术平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单中心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国产微创等离子手术平台与进口微创等离子手术平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指南和共识的修订、临床路径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BPH患者行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根据微创等离子手术设备的不同,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进口设备组和国产设备组。收集并记录患者术前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ary flow rate,Qmax)、膀胱残余尿量(Post void residual,PVR)、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值(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score,QOL评分)、血红蛋白值(Hemoglobin,HB);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血红蛋白值、手术时间、切割前列腺组织重量;以及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Qmax、PVR、IPSS及QOL评分和术后12月内相关手术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结果:1.进口设备组和国产设备组患者的年龄、BMI、术前前列腺体积、PSA、IPSS、QOL评分、Qmax、PVR及血红蛋白值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进口设备组和国产设备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值的变化幅度、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割前列腺组织重量及切割效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进口设备组与国产设备组患者术后3个月、12个月的Qmax、PVR、IPSS、QOL评分均较术前显着改善,经行t检验,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术后3个月、12个月Qmax、PVR、IPSS评分、QOL评分,经行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进口设备组与国产设备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期间均无TURS、再次手术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进口设备组出现尿路感染1例,术后继发出血1例;而国产设备组出现尿路感染3例,膀胱痉挛1例、拔除尿管后尿潴留1例,经对症治疗,均已治愈。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进口设备组7.1%(2/28)与国产设备组17.2%(5/29)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国产微创等离子手术平台和进口微创等离子手术平台应用于PKRP治疗BPH患者时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国产微创等离子手术平台和进口微创等离子手术平台应用于PKRP治疗BPH患者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等方面,疗效相似;且二者在并发症的发生及安全性方面无显着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微创技术与活体供肾获取 |
| 2 微创技术与肾移植手术 |
| 3 微创技术与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
| 4 小结与展望 |
| 1 医学院校泌尿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实问题 |
| 2 泌尿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技能培养体系的建立 |
| 3 讨论 |
| 4 小结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
|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
| 2.3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
| 2.4 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
| 3 讨论 |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研究对象 |
| 1.2 治疗方法 |
| 1.2.1 药物组 |
| 1.2.2 精囊镜组 |
| 1.3 观察指标 |
| 1.3.1 精囊镜组手术情况 |
| 1.3.2 疗效 |
| 1.3.3 随访结果 |
| 1.4 统计学处理 |
| 2 结果 |
|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
| 2.2 精囊镜组手术情况比较 |
| 2.3 两组疗效比较 |
| 2.4 两组随访结果比较 |
| 2.4.1 两组血精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
| 2.4.2 两组性功能减退改善情况比较 |
| 2.4.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 1.3 方法: |
| 1.4 疗效评定标准: |
| 1.5 观察指标: |
| 1.6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
|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
| 2.3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 3 讨论 |
| 中英文对照及缩略词表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资料与方法 |
| 一、临床资料 |
| 二、研究方法 |
| 研究结果 |
| 一、一般资料 |
| 二、结果分析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附图 |
| 致谢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绪论 |
| 一、研究背景 |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 (一)研究的目的 |
| (二)研究的意义 |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主要方法 |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
| 第一章 理论基础 |
| 第一节 市场营销STP理论 |
| 一、STP理论的内涵 |
| 二、市场细分 |
| 三、目标市场选择 |
| 四、市场定位 |
| 第二节 市场营销4P理论 |
| 一、4P理论的内涵 |
| 二、4P理论的基本框架 |
| 第三节 市场营销4C理论 |
| 一、4C理论的内涵 |
| 二、4C理论的基本框架 |
| 第四节 市场营销4R理论 |
| 一、4R理论的内涵 |
| 二、4R理论的基本框架 |
| 本章小结 |
| 第二章 T公司市场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 第一节 T公司基本情况 |
| 一、总体概况 |
| 二、组织架构 |
| 三、经营状况 |
| 四、发展战略 |
| 第二节 T公司现行营销策略 |
| 一、产品策略 |
| 二、价格策略 |
| 三、渠道策略 |
| 四、促销策略 |
| 第三节 T公司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
| 一、产品策略固化 |
| 二、产品定价过高 |
| 三、分销渠道管理模式有待改进 |
| 四、促销效果不显着 |
| 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T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
| 第一节 宏观环境PEST分析 |
| 一、政治环境分析 |
| 二、经济环境分析 |
| 三、社会环境分析 |
| 四、技术环境分析 |
| 第二节 微观环境分析 |
| 一、竞争对手分析 |
| 二、主要客户分析 |
| 三、替代品分析 |
| 第三节 基于SWOT视角下T公司市场营销分析 |
| 一、存在的优势 |
| 二、存在的劣势 |
| 三、面临的机会 |
| 四、面临的威胁 |
| 五、SWOT结果分析 |
| 本章小结 |
| 第四章 T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的改进 |
| 第一节 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定位 |
| 一、目标市场细分 |
| 二、目标市场选择 |
| 三、目标市场定位 |
| 第二节 产品策略改进 |
| 一、加强非优势产品推广力度 |
| 二、增加多维度产品配套方案 |
| 第三节 价格策略改进 |
| 一、打包定价法 |
| 二、需求弹性导向定价法 |
| 第四节 渠道策略改进 |
| 一、“互联网+”订购渠道 |
| 二、优化二级经销商市场 |
|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供给渠道 |
| 第五节 促销策略改进 |
| 一、多方位加强产品技术的推广 |
| 二、深层次与医院加强合作 |
| 本章小结 |
| 第五章 T公司市场营销策略改进的保障措施 |
| 第一节 公司文化建设保障 |
| 一、三层面文化建设 |
| 二、团队文化建设 |
| 第二节 人力资源保障 |
| 一、组建专业服务团队 |
| 二、培训学习 |
| 三、构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
| 第三节 实施科学的管理制度 |
| 一、制度流程建设 |
| 二、加强部门间合作提升制度执行力 |
| 三、优化低端市场管理制度 |
| 本章小结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1 前言 |
| 2 资料和方法 |
| 3 结果 |
| 4 讨论 |
| 5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附录 |
| 附录 A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 附录 B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 |
| 附录 C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前言 |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入选标准 |
| 1.3 统计学分析 |
| 2 方法 |
| 2.1 手术方法 |
| 2.2 术后管理 |
| 2.3 观察指标 |
| 2.4 术后复诊计划 |
| 3 结果 |
| 4 讨论 |
| 5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文献综述 肾及输尿管切除术中输尿管远端处理方式的研究 |
| 1 介绍 |
| 2 不同术式中远端输尿管处理方法 |
| 2.1 开放手术 |
| 2.2 经尿道手术 |
| 2.3 腹腔镜和后腹腔镜手术 |
| 2.4 机器人手术 |
| 2.5 输尿管套叠技术 |
| 3 讨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 攻读学位期间临床轮转科室和参加相关考试情况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1 引言 |
| 2 资料与方法 |
| 2.1 临床资料 |
| 2.2 病例纳入标准 |
| 2.3 病例排除标准 |
| 2.4 主要仪器及材料 |
| 2.5 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法 |
| 2.5.1 病史询问 |
| 2.5.2 体格检查 |
| 2.5.3 术前检查 |
| 2.5.4 术者要求 |
| 2.5.5 术前准备 |
| 2.5.6 手术方法 |
| 2.6 术后处理 |
| 2.7 术后随访 |
| 2.8 统计学方法 |
| 3 结果 |
| 3.1 进口设备组与国产设备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
| 3.2 进口设备组与国产设备组围手术期资料比较 |
| 3.3 进口设备组与国产设备组术后疗效比较 |
| 3.4 进口设备组与国产设备组并发症比较 |
| 4 讨论 |
| 4.1 前言 |
| 4.2 PKRP发展历史及现状 |
| 4.3 进口设备组与国产设备组疗效的比较 |
| 4.4 进口设备组与国产设备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
| 4.5 进口设备组与国产设备组安全性比较 |
| 4.6 进口设备组与国产设备组并发症比较 |
| 4.7 本研究应用前景 |
| 4.8 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 |
| 5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英文缩略词表 |
|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 |
| 生活质量指数(QOL) 评分 |
|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