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重视水痘对养鸡业的危害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要重视鸡痘对养鸡业的危害(论文文献综述)

田丽娜[1](2021)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优化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尤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感染所引发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不仅能够感染鸡、鸭、鹅、雁等禽类,而且能够感染猪、马以及人类,甚至造成感染者死亡,控制禽流感已经成为人类公共卫生事业的一个共同的艰巨任务。目前世界各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有两种不同的策略,一种是以扑杀为主,严格控制疫苗的使用或完全不支持疫苗免疫;另一种观点是采取疫苗免疫和扑杀相结合的策略,我国采取的是疫苗免疫结合扑杀的策略。自2004年使用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进行强制免疫后,我国的禽流感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2013年以来H7N9亚型禽流感的发生给我国养禽业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尤其是2016年底H7N9亚型禽流感变异为高致病性,给养殖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重组禽流感(H5+H7)二价灭活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对防控我国H5、H7亚型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养殖场疫苗选择不当、免疫程序制定不合理等因素,禽流感仍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在现地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选择重组禽流感(H5+H7)二价灭活疫苗、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为候选疫苗,开展了禽流感疫苗现地免疫效果评价、免疫程序优化和应用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在禽流感的病原学调查中,对2015-2017年东北三省10个养殖场、重点散养户和部分活禽交易市场采集到的鸡喉腔和泄殖腔棉拭子以及疑似禽流感鸡组织脏器进行病原检测。2216份样品H5亚型荧光定量RT-PCR检测均为阴性,3041份样品H7亚型检出2份阳性样本,2661份样品H9亚型检出12份阳性样本。对检测到的2株H7亚型AIV阳性样本序列测定及分析发现,这2株H7亚型AIV的HA基因裂解位点具有-ARTAR*G-序列,具有NST/NVT/NSS/NGS等潜在糖基化位点;NA基因与达菲耐药相关位点和内部基因中PB2、NS、M和PA等基因的毒力和耐药性相关基因序列均未发生突变,其结果符合高致病性AIV特征。(2)现地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调查和抗体水平监测显示,本实验监测的10家养殖场只使用了灭活疫苗免疫,开产前进行4次免疫,分别是15、45、70和110日龄左右,开产后每隔3个月灭活疫苗免疫1次。禽流感抗体水平监测表明,H5、H7和H9亚型禽流感抗体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0.31%-97.72%,90.97%-96.48%和81.51%-97.88%,均达到《动物疫病免疫监测方案》要求的免疫合格率。结合国家禽流感的监测数据,在免疫次数较多且免疫抗体合格率较高的情况下,各亚型禽流感仍然有零星散发,说明现地生产中的免疫仍然存在漏洞。(3)禽流感免疫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根据10个养殖场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的数据,对比分析了鸡群禽流感免疫状况的抗体水平、离散度和界差率(Q)之间的关系。根据国家禽流感免疫标准,免疫抗体大于4log2时判定为合格,群体抗体合格率大于70%时为群体免疫合格,离散度<20%判定为合格。这两项指标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鸡群的免疫水平,但存在一定的误差,而界差率(Q)对于指导现地生产更有意义。当Q≥50%时,禽群健康状态相对稳定,对蛋鸡而言,当Q≥100%时,不仅鸡群健康状态稳定,且对产蛋影响相比较小,即使由于某种因素导致的产蛋下降,其恢复也较快;而当Q<50%时,禽群健康状态极不稳定,提示应及时进行相应疫苗免疫。界差率的评价指标与其他指标相比能比较全面的反映鸡群免疫水平及在该免疫水平下鸡群整体健康状态,对适时掌握鸡群禽流感免疫状态和免疫时机意义重大。(4)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优化,主要包括疫苗免疫次数、首免日龄和疫苗联合应用的优化。结果表明,在免疫次数方面,灭活疫苗在蛋鸡开产前免疫3次效果最优;在首免日龄方面,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在7、10和14日龄差异不明显,但结合新城疫的免疫程序,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的最佳免疫日龄是7日龄,重组AIV(H5+H7)二价灭活疫苗的最优首免日龄是10日龄;联合免疫实验中,发现前期的免疫中,先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再使用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先用灭活疫苗再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加强免疫,产蛋期分别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加强免疫,抗体水平差异不大,但产蛋期合理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可以减轻疫苗免疫对鸡群产蛋率的影响。(5)将优化后的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应用于临床,普遍采用灭活疫苗在10日龄首免,40日龄二免,110日龄第三次免疫后监测结果表明,蛋鸡开产前3次免疫能获得较高的抗体水平。蛋鸡开产后无论使用灭活疫苗免疫还是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免疫均能起到有效的加强免疫效果,抗体合格率为100%,抗体离散度<20%,界差率≥100%,鸡群健康状态稳定,生产性能良好,但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免疫对产蛋率的影响小于灭活疫苗,推荐产蛋高峰时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免疫。总之,本文通过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免疫程序调查和抗体水平监测,发现了疫苗现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鸡群体禽流感免疫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疫苗质量的检测、现地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等优化了禽流感疫苗的免疫程序,应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将为养殖场制定科学合理的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确保疫苗在现地中的免疫效果提供科学的指导。

白亚婧[2](2020)在《鸡痘的防治》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总结了鸡痘病的临床症状、病毒分离、鉴定和中西医治疗方法,并提出了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清洁卫生,接种鸡痘病毒鹌鹑化疫苗弱毒疫苗和鸽痘病毒疫苗及免疫接种注意事项等预防措施。

赵伟杰[3](2020)在《一例鸡痘的诊断与防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养鸡过程中非常常见。一旦发生,不但可以造成较大范围的传播,而且会导致病鸡在多个部位出现组织纤维化及坏死,降低采食量,造成生长速度和产蛋率的严重下降,甚至引发鸡的死亡。该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是鸡群免疫必须接种的疾病。本文从一病例着手,对本病诊断与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何欣云,李宇[4](2020)在《蛋鸡林下养殖的疾病防控》文中认为林下养鸡不仅经济效益高,而且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因此在现代养殖行业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蛋鸡林下养殖能提高鸡肉的品质和口感,还能为林木增加有机肥料促进林木生长。本文介绍了蛋鸡林下养殖的疾病防控措施,希望能够促进养鸡业的健康发展。

孙桂珍[5](2019)在《养鸡业常见眼病的病因、诊断与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养鸡业成为我国主要产业。春末夏初是鸡病的高发期,尤其是鸡眼病的高发,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危害。主要针对养鸡常见眼病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且根据眼病症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可以更好地防控鸡眼病的发生。

陈寅[6](2019)在《鸡病的防控与治疗》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集约化养鸡规模日益扩大,由于养殖比较集中,一旦有传染病发生,病原可快速传播扩散,从而引发大群流行,特别是老病未断又添新病,给养鸡业造成极大困惑。因此掌握当前鸡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做出有效的防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贺格生[7](2017)在《湘黄鸡疾病防治》文中认为湘黄鸡属肉蛋兼用品种,以三黄(毛黄、嘴黄、脚黄)为特征,又名三黄鸡。它躯体大小适中,成鸡一般重1 600g,结构匀称,头小,单冠,脚矮,颈短。公鸡前胸宽阔,毛色金黄带红,躯体秀丽而英武,啼声响亮而清脆;母鸡躯体较短,背宽,后躯浑圆,腹部柔软而富弹性,产蛋性能好。它产于湖南省衡南县,其中心产区为衡南江口、泉溪、双林、茶市、花桥以及衡东、衡南与衡山三县交界的大浦、霞流、石湾、萱州、白沙等

毛娅卿[8](2014)在《禽白血病病毒抗原/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准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制约养禽业发展的主要禽类传染病,以垂直传播为主,免疫污染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的活疫苗也是引发该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主要通过定期对鸡群进行ALV血清学监测,采取淘汰净化的方法控制该病。我国开展ALV血清学监测通常使用美国IDEXX等公司的检测试剂盒,检测成本高、推广范围窄。因此,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LV检测试剂盒,降低ALV检测成本,扩大鸡群检测范围,对我国防控本病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另外,ALV-J在临床上自报道以来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异中,当前尚无确切证据证明ALV-J在我国鸡群中致病作用有多样性的机制,而病毒准种的多样性很有可能是ALV-J致病作用多样性的机制之一。因此,开展ALV准种研究对于从分子水平上解析ALV-J在我国不同鸡群中致病作用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ALV p27蛋白,制备抗p27蛋白多克隆抗体,建立了ALV抗原ELISA检测方法和ALV抗体ELISA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两种检测方法与禽常见传染病病毒或其阳性血清、大肠杆菌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两种方法的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ALV抗原ELISA检测方法与IDEXX公司的ALV抗原检测试剂盒敏感性相当,符合率达到98.9%;ALV抗体ELISA检测方法比IDEXX公司的ALVA/B和J亚群抗体检测试剂盒相对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有更高的符合率。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抗原ELISA检测方法对918批不同疫苗进行了ALV检测,结果检测出63批外源性ALV污染疫苗。从2006年-2009年间污染的FPV. NDV和IBDV活疫苗中分别分离和鉴定到三株ALV,并对这三株ALV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三株ALV的gp85氨基酸序列与A亚群ALV参考毒株的gp8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88.3%-97.7%,并且他们的全基因组整体同源性均较高;三株ALV与2009年分离自海兰褐祖代鸡的A亚群ALV中国分离株SDAU09C3同源性最高,显示它们很可能有共同的来源,也说明疫苗ALV污染是导致临床上鸡群发病的原因之一。从山东省某地方品系鸡疑似白血病发病鸡群分离到自然感染的血管瘤型ALV-J,并采用本研究建立的ALV抗原/抗体ELISA检测方法进行了抗原和抗体验证,同时选取LY1201株对其env基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证明ALV-J单一病毒株中存在差异极大的不同准种,发现gp85在氨基酸位点210-219发生10个连续的氨基酸缺失的准种,该缺失在此前我国ALV-J野毒株中均未发现,该研究说明可通过gp85序列测定进行ALV准种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将ALV-J LY1201株在DF-1细胞上连传3代后,扩增其gp85基因并对其20个阳性克隆子进行测序和准种分析,结果发现在20个克隆中gp85缺失的突变准种已经完全消失,原来的优势准种比例由33.3%上升为85.0%成为绝对优势准种。这表明ALV-J在适应细胞复制过程中病毒的准种组成是不断变化的,且发生突变的准种只有其复制能力高于原优势准种才可能具备竞争性优势。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ALV抗原/抗体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ALV病毒检测和血清学监测,对于控制我国禽用病毒类活疫苗质量,加强禽白血病防控和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本研究建立的ALV抗原ELISA检测方法已作为国家标准用于禽用病毒类活疫茁外源病毒检验。从禽用病毒类活疫苗中分离到污染的ALV,提示加强疫苗中ALV等外源病毒监测的重要性。同时,本研究建立的ALV-J准种分析方法,对于解析ALV-J在我国不同鸡群中致病作用的多样性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周改玲,张武军[9](2013)在《规模化鸡场疫病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控策略》文中指出通过对商水及其周边地区的30个规模鸡场进行调查,了解到造成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归纳出防控策略,旨在为规模鸡场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南,为养鸡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李文兴,刘书印,高桂玲,孟根明,冯伟杰[10](2013)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的诊断及防治》文中认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快,发病率高。该病可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结果、结合实验室检验进行确诊。应采取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检疫、消毒,科学免疫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本病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发病时可用冻干弱毒疫苗紧急免疫,结合抗病毒祛痰,控制继发感染治疗。

二、要重视鸡痘对养鸡业的危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要重视鸡痘对养鸡业的危害(论文提纲范文)

(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优化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禽流感概述
        1.1.1 病原学
        1.1.2 禽流感分类
        1.1.3 禽流感的发生与传播
    1.2 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
        1.2.1 传染源
        1.2.2 传播途径
        1.2.3 易感动物
        1.2.4 时间分布
        1.2.5 地区分布
    1.3 禽流感的危害
    1.4 禽流感的综合防控
    1.5 禽流感疫苗
        1.5.1 禽流感疫苗的分类
        1.5.2 禽流感疫苗的选择和使用
        1.5.3 我国禽流感疫苗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生物制剂和化学试剂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
        2.2.2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分析
        2.2.3 鸡群体禽流感免疫评价指标
        2.2.4 禽流感疫苗的质量检验
        2.2.5 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的优化
        2.2.6 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优化后的应用
        2.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
        3.1.1 禽流感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3.1.2 禽流感病原学检测
        3.1.3 现地免疫情况分析
    3.2 高致病性AIV的基因序列分析
        3.2.1 高致病性AIV的检测
        3.2.2 H7亚型AIV表面基因的扩增
        3.2.3 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测定及其分析
        3.2.4 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NA基因序列测定及其分析
        3.2.5 H7亚型禽流感病毒内部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3.3 鸡群体禽流感免疫评价指标
        3.3.1 禽流感免疫抗体与鸡群健康状态相关性
        3.3.2 健康鸡群免疫抗体水平与界差率(Q)之间的换算
        3.3.3 界差率(Q)与抗体合格率、离散度比较分析
    3.4 禽流感疫苗质量检验
        3.4.1 禽流感灭活疫苗质量的实验室检验及现地免疫效果跟踪
        3.4.2 重组活疫苗质量的实验室检验及现地免疫效果跟踪
    3.5 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的优化
        3.5.1 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次数的优化
        3.5.2 两种不同禽流感疫苗首免日龄的优化
        3.5.3 两种疫苗联合使用免疫程序优化
        3.5.4 不同禽流感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评价
    3.6 禽流感疫苗优化免疫程序后的应用
4 讨论
    4.1 禽流感流行情况调查
        4.1.1 禽流感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4.1.2 禽流感病原学监测
        4.1.3 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的分析
    4.2 禽流感疫苗现地免疫情况分析
    4.3 不同禽流感疫苗的质量检测
    4.4 不同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
    4.5 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的优化和应用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鸡痘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症状
    1.1 皮肤型
    1.2 黏膜型
2 诊断
    2.1 临床诊断
    2.2 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3 治疗
    3.1 中医治疗
    3.2 西医治疗
    3.3 中西医治疗
4 预防
    4.1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清洁卫生
    4.2 鸡痘病毒鹌鹑化疫苗弱毒疫苗和鸽痘病毒疫苗
    4.3 免疫接种注意事项
5 小结

(3)一例鸡痘的诊断与防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分析
2 病原
3 临床症状分析
    3.1 皮肤型
    3.2粘膜型
    3.3 混合型
4 诊断方法
    4.1 一般诊断
    4.2 实验室诊断
5 防治措施
    5.1 加强卫生消毒与生物安全
    5.2 加强饲养管理
    5.3 免疫预防
    5.4 治疗方案

(4)蛋鸡林下养殖的疾病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选址和品种选育
    1.1 场址选择
    1.2 品种选择
2 饲养管理内容
3 重视疫病防控
    3.1 严格免疫程序
    3.2 对病毒性疾病的防控
    3.3 对细菌性疾病的防控
    3.4 对寄生虫的防治

(5)养鸡业常见眼病的病因、诊断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眼病发生原因
    (1)环境方面。
    (2)营养方面。
    (3)传染病方面。
2 眼病发生的类型及症状
    2.1 病毒性
        (1)眼鼻型鸡痘。
        (2)眼型马立克氏病。
        (3)传染性喉气管炎。
    2.2 细菌性
        2.2.1 亚利桑那菌病
        2.2.2 大肠杆菌性全眼球炎
        2.2.3 绿脓杆菌性眼球炎
3 眼病的防治措施
    3.1 根据病因不同分别采取预防措施
    3.2 根据不同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4 结语

(6)鸡病的防控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一、鸡病主要流行病学特点
    1. 鸡病类型日渐增多。
    2. 传播速度加快。
    3. 病原的逃逸与毒力返强。
    4. 多病原混合感染。
    5. 病原耐药性增加。
    6. 发病日龄变宽。
二、防治措施
    1. 制定科学的免疫计划。
    2. 加强环境管理。
    3. 全进全出饲养制度。
    4. 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7)湘黄鸡疾病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湘黄鸡疾病防疫
    1.1 养殖场的消毒
        1.1.1 卫生消毒
        1.1.2 物理消毒
        1.1.3 化学消毒
        1.1.4 消毒项目
    1.2 隔离
        1.2.1 鸡场和鸡舍的隔离
        1.2.2 鸡群的隔离
        1.2.3 坚持生物安全
    1.3 免疫接种
        1.3.1 免疫方法
        1.3.2 免疫注意事项
        1.3.3 常用免疫程序
2 常见湘黄鸡疾病临床诊断
3 常见湘黄鸡疾病治疗
    3.1 鸡白痢
    3.2 鸡球虫病
    3.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3.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3.5 鸡支原体病 (慢性呼吸道病)
    3.6 雏鸡坏死性肠炎
    3.7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3.8 蛔虫病
    3.9 新城疫
    3.1 0 鸡霍乱
    3.1 1 鸡痘
    3.1 2 鸡马立克氏病
    3.1 3 禽流感

(8)禽白血病病毒抗原/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准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与附表清单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 禽白血病概况
        1.1 病原学
        1.2 流行病学
        1.3 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
        1.4 禽白血病的检测和诊断
        1.5 预防和控制
    2. 病毒的准种及其演变
        2.1 准种的特性
        2.2 准种的作用
        2.3 准种的研究方法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禽白血病病毒P27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RT-PCR扩增结果
        2.2 重组克隆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2.3 重组表达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2.4 P27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2.5 表达蛋白的纯化
        2.6 表达蛋白的WESTERN-BLOTTING鉴定
        2.7 兔抗P27蛋白抗体的效价测定
        2.8 兔抗P27蛋白抗体的纯化
        2.9 兔抗P27抗体的酶标化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禽白血病病毒抗原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双抗体夹心ELISA相关试验条件的确定
        2.2 阴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2.3 特异性试验
        2.4 敏感性试验
        2.5 重复性试验
        2.6 符合率试验
        2.7 保存期试验
        2.8 临床试验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禽白血病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间接ELISA相关试验条件的确定
        2.2 阴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2.3 特异性试验结果
        2.4 敏感性试验结果
        2.5 重复性试验结果
        2.6 符合率试验结果
        2.7 保存期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禽弱毒疫苗中ALV的分离鉴定及其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种活疫苗中ALV的分离鉴定
        2.2 三株ALV全基因组的克隆测序
        2.3 分离毒株GP85基因的序列分析与亚群鉴定
        2.4 分离毒株与不同亚群参考毒株主要基因区域的同源性比较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血管瘤病鸡中AIV-J的分离鉴定及其准种分析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毒分离鉴定
        2.2 血清抗体检测
        2.3 ALV-J的准种多样性
        2.4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
        2.5 细胞传代前后准种比较
    3 讨论
    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第八章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规模化鸡场疫病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控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规模鸡场疫病流行原因
    1.1 营养因素
        1.1.1 营养物质缺乏
        1.1.2 营养物质过剩
    1.2 引种不当
    1.3 卫生消毒差
    1.4 霉菌因素
    1.5 各种应激
    1.6 病死鸡处理不当
    1.7 滥用药物
    1.8 免疫抑制的影响
        1.8.1 应激抑制
        1.8.2 化学物质及药物抑制
        1.8.3 免疫接种不当
        1.8.4 免疫抑制病
        1.8.5 环境污染引起免疫抑制
        1.8.6真菌感染引起免疫抑制
    1.9 不切实际扩大规模
    1.1 0 疫苗使用不合理
        1.1 0. 1 疫苗保存不当
        1.10.2鸡群未处于健康状态
        1.10.3接种方法不当
        1.1 0. 4 接种时间不当
        1.1 0. 5 疫苗剂量过大
2 规模鸡场疫病防控策略
    2.1 建立完善严格的消毒制度
    2.2 加强饲养管理
    2.3 确保防疫的有效性
    2.4 正确处理发病鸡和病死鸡
    2.5 正确引种
    2.6 合理应用药物
    2.7 合理确定养殖规模
    2.8 全员强化生物安全理念

(10)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的诊断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症状
2 剖检病变
3 实验室诊断
    3.1 包涵体检查
    3.2 易感鸡接种试验
4 现场诊断鉴别
5 防治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严格消毒制度
    5.2 严格各项隔离、检疫制度
    5.3 坚持科学免疫, 严格免疫操作规范
        5.3.1 免疫程序
        5.3.2 免疫注意事项
6 治疗

四、要重视鸡痘对养鸡业的危害(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优化及临床应用[D]. 田丽娜.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鸡痘的防治[J]. 白亚婧. 养殖与饲料, 2020(12)
  • [3]一例鸡痘的诊断与防治分析[J]. 赵伟杰. 家禽科学, 2020(03)
  • [4]蛋鸡林下养殖的疾病防控[J]. 何欣云,李宇.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0(01)
  • [5]养鸡业常见眼病的病因、诊断与防治[J]. 孙桂珍. 畜禽业, 2019(10)
  • [6]鸡病的防控与治疗[J]. 陈寅. 兽医导刊, 2019(19)
  • [7]湘黄鸡疾病防治[J]. 贺格生.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7(10)
  • [8]禽白血病病毒抗原/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准种分析[D]. 毛娅卿.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9]规模化鸡场疫病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控策略[J]. 周改玲,张武军.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3)
  • [10]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的诊断及防治[J]. 李文兴,刘书印,高桂玲,孟根明,冯伟杰. 当代畜牧, 2013(21)


传染病论文 鸡痘论文 抗原抗体论文 免疫策略论文 禽流感论文

上一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加固设计实例
下一篇:藜科12种盐生植物SOD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