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电锅炉高温水蓄热系统在北京质检总站办公楼的应用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电锅炉高温水蓄热系统在北京市质检总站办公楼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佳睿,汉京晓,唐志伟,王昊,胡梦迪[1](2020)在《高温相变蓄热电锅炉代替市政热水的应急系统》文中研究说明设计一种利用夜间低谷电蓄热,其余时间放热的高温相变蓄热电锅炉机组代替市政蒸汽将自来水由12℃加热到55℃的应急系统。并对蓄热电锅炉机组和水泵等设备进行计算和选型,对系统理论出水量和成本进行了计算。设计完成后,通过实验测量出实际产水量和成本。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比较,表明该系统不但满足每天热水需求量,而且充分承担高峰时段用水压力;在经济性上,相比于市政采用蒸汽加热生活用水在成本上拥有明显优势。

杨婧捷[2](2017)在《基于弹性负荷虚拟储能特性的混合能源系统两时间尺度运行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能源危机日益紧张、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给当前的能源供给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而混合能源的联合优化和弹性负荷参与调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研究供用储联合的通用型混合能源系统模型,并基于弹性负荷虚拟储能特性提出两时间尺度运行优化方法以提升系统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主要完成的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建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通用型混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模型。包括可再生能源、储能元件以及弹性负荷在内,涵盖天然气、电、冷和热的紧密耦合,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供能设备及其特性指标、负荷类型、能源价格和优化目标进行调整,以天津滨海工业园区为例进行模型验证。(2)提出多种能源协调运行、联合优化的混合能源系统日前运行优化模型,通过决策未来24小时系统内各类供能、储能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出力,满足系统的经济性或环保性优化目标,第一尺度的混合能源系统日前运行优化可基于实际场景利用通用型混合能源系统进行建模。(3)以温控负荷为例,充分研究具有灵活调节性能的弹性负荷特性,并提出基于弹性负荷虚拟储能特性的混合能源系统两时间尺度运行优化方法。为保证优化的精确性和高效性,优化在两个不同的时间尺度下进行,第二尺度在特定时段利用虚拟储能特性的对温控负荷启停状态进行优化调控,在满足用户舒适度的前提下提升系统经济性,以天津滨海工业园区为实际算例验证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论文成果可对多能互补联合优化、弹性负荷与混合能源系统相结合等后续研究、实践工作提供先验性成果和实践经验。

胡晓冬[3](2017)在《拉萨市城市供热研究与实施》文中提出拉萨市是国内唯一一座无城市管道供气和供热的首府城市,建设拉萨市城市供热工程将极大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对保证边疆地区长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拉萨市所在的西藏自治区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因此建设高效的拉萨市城市供热系统,对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拉萨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本文调研了拉萨市基本概况,分析了拉萨市供热及能源使用情况,以及广泛调查了拉萨市的供热建设现状。通过本章的工作对拉萨市供热状况有详尽的了解,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其次,根据拉萨市建筑实际情况和气象条件,使用建筑能耗计算软件(DEST)对典型普通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以及文保建筑进行了建模计算,获得了三类建筑物单位耗热量和采暖热指标。并制定了对现状建筑100%进行节能改造的方案,同时基于此方案,对拉萨市到2020年的供热量进行了预测。再次,通过对集中供热、分散供热、电供热等多种供热方式的原理、运行特点、优缺点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与比较,制定了拉萨市供热方式的选择原则。最后,基于以上章节的分析结果,制定了拉萨市各个片区2015年和2020年的供热规划方案,并分析与讨论了2015年供热实施效果情况。

杜文[4](2016)在《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法律规制》文中研究指明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引进国内的舶来品,在我国经历其发展的黄金十年后逐渐进入疲软期,一系列问题日益显现。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通过对合同能源管理相关概念和发展现状的分析得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相关概念较为混乱,节能服务公司仍有相当部分性质不纯粹,立法总体效力层级不高、数量不多。从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内的法制建设看,登记备案制度难以保证节能服务公司资质,易产生地方保护主义;缺乏标准化能源管理合同;欠缺权威的节能评价标准,第三方服务机制不健全;运作模式存在法律空白,项目运作混乱。从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法律大环境看,我国用能单位的能耗违法行为被追究时承担的法律责任小、被追究的概率低,用能单位能耗违法成本低;同时,欠缺促进合同能源管理的配套法律措施,如融资渠道缺乏法律保障、公共领域节能要求覆盖面局限且无实施保证、欠缺地域性区别对待的鼓励政策等。文章基于国外合同能源管理立法经验,提出从两方面着手完善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立法。一方面,完善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内的法律规制:建立节能服务公司准入机制与发展档案,确定标准化能源管理合同,设立节能量测算与验证机制,规范合同能源管理的运作模式。另一方面,建立和健全促进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法律大环境:通过增加用能单位能耗违法成本,分阶段倒逼合同能源管理发展;同时辅之以法律形式保障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合同能源管理在公共领域的利用底线法定化、立法均衡合同能源管理的区域发展等措施。两方面合力完善,共同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不断发展。

史洁[5](2008)在《上海高层住宅外界面太阳能系统整合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高层住宅对于建设用地紧张、寸土寸金的上海,无疑已成为发展的趋势,尤其是10~15层的高层住宅发展建设迅猛,且已成为主流。我国在低、多层住宅上应用太阳能技术已较为成熟,但在高密度城市的高层住宅中推行太阳能一体化设计有待启动,并迫在眉睫。论文以上海高层住宅为主体,将太阳能作为建筑学与太阳能技术结合的一座“桥梁”,以建筑外界面作为太阳能系统与建筑整合设计研究的最基本的着眼点。首先,对近两年上海高层住宅室内热环境和能耗现状进行了测试与调查。研究了上海高层住宅室内热舒适性和能耗结构的特点。研究显示,作为非采暖地区的上海,冬夏两季室内热舒适较差,居民多通过消耗电能来换取室内热舒适度。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生活耗能的缺口日益增大,给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提出未来高层住宅的发展,不仅需要节能,更需要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开源”。其次,结合上海的气候特点,对比中国北方地区、欧洲及北美地区太阳能资源,并纵观全球的太阳能产业、市场以及政策等方面的现状与经验,探讨了上海高层住宅推广应用太阳能的可能性。剖析了在上海高层住宅上应用太阳能发展缓慢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在理论论证方面,论文以发展的眼光对建筑外界面的概念进行了诠释,引入系统思维和生态观,对整合的思想与内涵进行梳理。提出太阳能与建筑系统的整合,应基于保证建筑室内舒适的前提下,遵循整体性的原则,协调太阳能系统与建筑系统的视觉与功能的关系,从而达到建筑节能减排的目的。并进一步提出整合设计的可操作的三个途径:太阳能集成技术策略、建筑整合设计的方法和政策的引导机制。论文的核心部分是从应用角度对“整合设计的方法与途径”的深入研究。着重研究了在满足规范日照间距的前提下,高层住宅南立面接受太阳能的日照时长和太阳能采集器宜放置的最佳位置。在太阳能系统整合设计中,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较为成熟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方案的运行原理与系统特点,结合实际工程,以整个太阳能应用系统为对象,探讨了实际推行太阳能应用的效果。论文针对目前上海高层住宅的屋顶、墙体、阳台的等外界面现状,剖析开发有限的外界面区域可能途径,提出太阳能采集器与建筑外界面整合的形式、程度与整合的构筑方法。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旨在立足上海高层住宅,研究太阳能同建筑整合设计中的标准设计方法和各种途径。开发高层住宅的新型外界面,从设计技术的角度解决一体化的应用问题。研究结论不仅对推动我国生态型高层住宅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为建筑师利用太阳能的建筑创作提供了新的源泉。

麻延,苏巨东,阎建民[6](2004)在《电锅炉高温水蓄热供暖系统运行总结》文中认为总结了北京市建筑质量监督总站电锅炉高温水蓄热系统。介绍了系统配置、运行策略、技术特点和运行经验。实测表明系统运行良好,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麻延,高艺,叶水泉[7](2002)在《电锅炉高温水蓄热系统在北京市质检总站办公楼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以北京市质检总站办公楼的蓄热系统为实例,介绍了电锅炉高温水蓄热系统的配置、技术参数、流程、运行模式、运行费用等情况,重点讲述了该种类型蓄热系统的优点以及控制的要点。

二、电锅炉高温水蓄热系统在北京市质检总站办公楼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锅炉高温水蓄热系统在北京市质检总站办公楼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温相变蓄热电锅炉代替市政热水的应急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
    1.2 系统理论运行费用计算
2 系统运行实验费用测算
3 结语

(2)基于弹性负荷虚拟储能特性的混合能源系统两时间尺度运行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工程发展
        1.2.1 混合能源系统能量管理与协调运行
        1.2.2 弹性负荷及其应用
        1.2.3 混合能源系统工程发展历史与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通用型混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建模
    2.1 引言
    2.2 混合能源系统通用模型
        2.2.1 供能设备及其特性
        2.2.2 用户类型及负荷特性
        2.2.3 通用型混合能源系统拓扑
    2.3 通用型混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
        2.3.1 优化目标
        2.3.2 设备与系统运行约束
        2.3.3 模型求解方法
    2.4 模型验证
        2.4.1 实际算例系统
        2.4.2 协调运行与单一调控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考虑虚拟储能的混合能源系统两时间尺度运行优化
    3.1 引言
    3.2 温控负荷特性及虚拟储能建模
        3.2.1 温控负荷基本原理
        3.2.2 温控负荷模型
        3.2.3 虚拟储能特性及模型描述
    3.3 两时间尺度运行优化建模
        3.3.1 虚拟储能调控策略
        3.3.2 第二时间尺度精细优化模型
    3.4 模型验证
        3.4.1 实际算例系统
        3.4.2 虚拟储能调节提高系统性能
        3.4.3 用户舒适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论文工作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学术成果
致谢

(3)拉萨市城市供热研究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目前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拉萨市供热状况分析
    2.1 拉萨市城市概貌
        2.1.1 城市地理位置
        2.1.2 气候条件和气象资料
        2.1.5 社会经济概况
        2.1.6 城市环境质量状况
    2.2 供热用能分析
        2.2.1 燃气供应
        2.2.2 电力供应
        2.2.3 太阳能
        2.2.4 地热能
        2.2.5 石油、煤炭
        2.2.6 风能
    2.3 拉萨市供热建设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拉萨市建筑特点及能耗分析
    3.1 建筑设计热指标
        3.1.1 拉萨市采暖气象统计资料
        3.1.2 现状建筑采暖耗热量指标以及设计热指标的确定方法
        3.1.3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数值计算
        3.1.4 与现有供热收集数据的对比
        3.1.5 建筑物设计热指标选取
    3.2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3.2.1 既有建筑的现状
        3.2.2 建筑节能效果预测
    3.3 供热量预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拉萨市供暖方式选择
    4.1 供热方式分析
        4.1.1 集中供热方式
        4.1.2 分散供热
        4.1.3 电供热
        4.1.4 太阳能供热
        4.1.5 分布式能源供热
    4.2 供热系统能源利用评价
    4.3 供热方式选择原则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拉萨市城市供热方案规划及实施
    5.1 2015 年规划方案
        5.1.1 中心片区
        5.1.2 北城片区
        5.1.3 东城新区
        5.1.4 西城片区
        5.1.5 东嘎新区
        5.1.6 柳梧新区
        5.1.7 百淀片区
        5.1.8 供热方式小结
    5.2 2015 年供热实施效果情况
    5.3 2020 年规划方案
        5.3.1 中心片区
        5.3.2 北城片区
        5.3.3 东城新区
        5.3.4 西城片区
        5.3.5 东嘎新区
        5.3.6 柳梧新区
        5.3.7 百淀片区
        5.3.8 供热方式小结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法律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2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现状
    2.1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概念
    2.2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现状
3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法律问题
    3.1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内部的法律问题
    3.2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的法律环境问题
4 国外合同能源管理立法经验
    4.1 国外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内部的法律制度立法经验
    4.2 国外促进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的法律环境建设经验
5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法律规制建议
    5.1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内部的法律规制建议
    5.2 促进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的法律环境建设建议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上海高层住宅外界面太阳能系统整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挑战与使命
        1.1.1 人口与能源消耗的挑战
        1.1.2 环境的可持续性问题
        1.1.3 太阳能利用的使命
    1.2 太阳能建筑的研究与实践
        1.2.1 国外太阳能建筑发展概述
        1.2.2 中国的“阳光事业”
    1.3 问题域
        1.3.1 上海
        1.3.2 高层住宅的界定
        1.3.3 外界面的开发
        1.3.4 整合设计的提出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阅读
        1.4.2 调查与测试
        1.4.3 计算与模拟
        1.4.4 重点深入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1.5.1 主要内容和最终目标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上海高层住宅室内热环境与能耗分析研究
    2.1 上海自然条件分析
        2.1.1 地理概况
        2.1.2 人口密度
        2.1.3 气候特征
    2.2 上海高层住宅室内热环境调查
        2.2.1 发展概状
        2.2.2 调查与测试内容
        2.2.3 高层住宅基本特征
        2.2.4 住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
        2.2.5 居室通风换气与室内空气质量
    2.3 上海高层住宅室内热舒适研究
        2.3.1 对住户热感觉的统计分析
        2.3.2 室内温湿度测试结果
        2.3.3 室内热舒适性分析
    2.4 上海高层住宅的能耗现状与外围护结构节能潜力分析
        2.4.1 采暖制冷设备使用调查及能耗现状
        2.4.2 居民生活热水能耗分析
        2.4.3 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的性能状况
    2.5 小结
第3章 上海高层住宅利用太阳能的可行性分析
    3.1 上海地区的太阳能资源
        3.1.1 上海的太阳能资源
        3.1.2 与我国西部、北部地区太阳能资源比较
        3.1.3 与欧洲及北美洲地区太阳能资源的比较
    3.2 太阳能技术、产业和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
        3.2.1 国外太阳能热水利用现状
        3.2.2 国内太阳能热水利用行业发展的特点
        3.2.3 全球太阳能光伏利用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3.3 激励政策对太阳能利用的影响与启示
        3.3.1 全球激励政策概述
        3.3.2 国外激励政策国家案例分析
        3.3.3 国内激励政策现状与启示
    3.4 上海高层住宅建筑利用太阳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4.1 居民对太阳能利用的了解程度调查
        3.4.2 上海住宅节能与太阳能利用计划
        3.4.3 上海建筑利用太阳能的技术含量调查
        3.4.4 存在的问题
    3.5 小结
第4章 关于太阳能系统与建筑外界面整合设计理论的思考
    4.1 建筑外界面的思考
        4.1.1 建筑外界面的界定
        4.1.2 基本功能属性
        4.1.3 “层”与“片”的结构原理
        4.1.4 外界面与太阳能利用系统的关联
    4.2 整合的思想与内涵
        4.2.1 系统思维的引入
        4.2.2 整体生态建筑观:可持续太阳能建筑设计
        4.2.3 “以少致多”的整合思想
        4.2.4 整合的内涵
    4.3 整合的目标、原则与视觉表现
        4.3.1 整合目标:舒适与节能减排
        4.3.2 整体性的设计原则
        4.3.3 整合的视觉表现:太阳能技术的美学与细部
    4.4 整合设计的可操作途径
        4.4.1 太阳能系统的集成模式与策略
        4.4.2 太阳能建筑整合设计的方法
        4.4.3 完善的政策与法规的引导机制
    4.5 小结
第5章 城市环境下高层住宅外界面的太阳能应用研究
    5.1 上海住宅区总体规划概述
        5.1.1 布局特点
        5.1.2 日照标准
        5.1.3 朝向与间距
        5.1.4 小区环境满意度调查
    5.2 日照对建筑获得太阳能的影响
        5.2.1 太阳高度角对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
        5.2.2 日照阴影的“时间性”
        5.2.3 最大太阳能围合体
    5.3 上海高层住宅外界面日照时长研究
        5.3.1 研究的问题
        5.3.2 日照分析主、客体建筑范围和对象的确定
        5.3.3 高层板式住宅的日照时长分析
        5.3.4 十八层塔式住宅的日照时长分析
        5.3.5 观测分析
        5.3.6 结论
    5.4 小结
第6章 高层住宅中太阳能系统整合设计研究
    6.1 高层住宅中太阳能系统的选用
        6.1.1 适于高层住宅的太阳能技术系统模式的选用原则
        6.1.2 太阳能系统对建筑外界面形式的要求
        6.1.3 高层住宅太阳能技术系统优化设计
    6.2 太阳能热水器系统组成与集热器设计
        6.2.1 太阳能热水器系统组成
        6.2.2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选择的原则
        6.2.3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安装位置的选择
        6.2.4 集热器采光面积的确定方法
        6.2.5 集热器方位与倾角的确定方法
        6.2.6 集热器间距的确定方法
    6.3 高层住宅太阳能热水系统规划设计方案研究
        6.3.1 太阳能热水系统分类
        6.3.2 高层住宅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的选用
        6.3.3 太阳能热水系统总体规划设计原则
        6.3.4 高层住宅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方案分析
    6.4 高层住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经济性能分析
        6.4.1 经济效益的评定指标
        6.4.2 技术经济性能比较
        6.4.3 工程实践案例研究
    6.5 小结
第7章 高层住宅外界面整合设计研究
    7.1 上海高层住宅外界面现状与问题调查
        7.1.1 屋顶样式与风格
        7.1.2 墙面形式特点与设计表达
        7.1.3 阳台形态与气候适应性调查
    7.2 高层住宅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研究
        7.2.1 屋顶的保温与隔热
        7.2.2 通风墙体
        7.2.3 窗与遮阳
        7.2.4 附加阳光间
    7.3 高层住宅一体化设计形式研究
        7.3.1 顶界面太阳能一体化设计
        7.3.2 墙体与太阳能一体化设计
        7.3.3 阳台栏板与太阳能一体化设计
        7.3.4 室外遮阳与太阳能一体化设计
        7.3.5 高层住宅立面一体化的整体设计
    7.4 建筑外界面整合设计构造技术
        7.4.1 支架式构造设计
        7.4.2 叠合式构造设计
        7.4.3 组合模块方式
    7.5 小结
第8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上海高层住宅冬季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B 上海高层住宅节能与太阳能应用夏季状况调查
附录C 实验测点布置及试验设备介绍
附录D 上海高层住宅调查一览表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电锅炉高温水蓄热供暖系统运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简介
    1.1 设备配置及技术参数
    1.2 水储热系统流程及运行策略
        (1) 储热模式 (23:00~7:00) 。
        (2) 储热槽供热模式 (7:00~16:30) 。
        (3) 电锅炉辅助供热模式。
2 系统特点
3 采暖运行费用
4 运行经验总结

(7)电锅炉高温水蓄热系统在北京市质检总站办公楼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系统简介
    2.1 设备配置及技术参数
    2.2 水蓄热系统运行策略
3 采暖运行费用
    3.1 理论计算
    3.2 实际运行费用
4 系统运行情况
6 结语

四、电锅炉高温水蓄热系统在北京市质检总站办公楼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温相变蓄热电锅炉代替市政热水的应急系统[J]. 吴佳睿,汉京晓,唐志伟,王昊,胡梦迪. 节能, 2020(01)
  • [2]基于弹性负荷虚拟储能特性的混合能源系统两时间尺度运行优化研究[D]. 杨婧捷.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017(02)
  • [3]拉萨市城市供热研究与实施[D]. 胡晓冬. 北京建筑大学, 2017(06)
  • [4]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法律规制[D]. 杜文.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2)
  • [5]上海高层住宅外界面太阳能系统整合设计研究[D]. 史洁. 同济大学, 2008(04)
  • [6]电锅炉高温水蓄热供暖系统运行总结[J]. 麻延,苏巨东,阎建民. 能源技术, 2004(06)
  • [7]电锅炉高温水蓄热系统在北京市质检总站办公楼的应用[J]. 麻延,高艺,叶水泉.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2002(04)


合同能源管理论文 太阳能论文 蓄热电锅炉论文 能源论文 新能源论文

上一篇:儒家“仁”的核心——处理“两个人”(人际关系)的关系
下一篇:湿陷性黄土路基、桥涵基础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