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朱稚玉,汤晓丽,沙莎,金倩[1](2022)在《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置管方案在早产儿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脐静脉置管(UVC)联合PICC置管方案在早产儿肠外营养静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进一步评价此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入住我院NICU符合中心静脉置管指征的97例早产儿,采取前后对照试验,将2018年7月-2019年3月入组的49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9年4-12月入组的48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使用UVC联合PICC置管方案,对照组使用PICC置管方案;评价2组患儿中心静脉临床应用效果及成本效果比。结果观察组PICC尖端位置达上腔静脉率为83.3%,高于对照组61.2%(P<0.05);2组中心静脉置管带管总天数及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中心静脉带管时长偏移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心静脉使用开始日龄及胎龄周均早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肠外营养支持(TPN)治疗开始日龄及胎龄周均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外营养治疗期间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UVC联合PICC方案为早产儿生后早期提供了一条安全且有效的中心静脉通路,更契合早产生后早期TPN的治疗需求;综合卫生经济学评价指标,此方案的成本效果比优于PICC置管方案。

吴正艳,马荣荣[2](2022)在《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并探究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EICU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60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出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比较两组病人基础资料、置管情况及置管操作人员工作时间,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探究护理对策。结果: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14.83%,且病人年龄≥60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20分、夏季置管、颈内静脉置管、置管持续时间≥7 d、非抗感染管置管、多腔导管及操作人员工作时间<5年均为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包括病人年龄、病情严重情况、置管季节、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类型及操作人员因素等,应在置管前对病人病情及体征进行详细判定,选择更加适合的置管部位及导管种类,控制导管留置时间及强化操作人员业务能力等方法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吴珠娇[3](2022)在《集束化护理对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护理质量及感染预防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对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质量及感染预防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将万宁市人民医院ICU中6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并对比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9.21±1.87d及ICU停留时间13.38±1.61d均短于对照组的12.32±2.34d与18.54±2.77d;心理状态SAS评分29.38±5.91分与SDS评分25.17±3.7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8.84±5.97分与34.27±3.54分;中心静脉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的72.00%;以上数据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可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并有效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及缩短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与ICU停留时间,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

倪慧珏[4](2022)在《优质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置管血液肿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置管血液肿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血液肿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 按单双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9例,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 回顾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护依从性、满意度分别为92.31%、94.87%, 均高于常规组的51.28%、79.49%, 干预后GQOLI-74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 置管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行PICC置管时, 同时给予血液肿瘤患者优质护理可降低各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朱翊君,钟慧[5](2022)在《PICC置管早产儿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早产儿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住院且接受PICC置管的39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取前瞻性研究的方式观察患儿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396例早产儿中并发机械性静脉炎45例(11.36%);静脉炎分级为Ⅰ级18例(40.00%),Ⅱ级7例(15.56%),Ⅲ级20例(44.44%);患儿通过安普贴外敷、喜辽妥外涂后痊愈41例(91.11%),因静脉炎严重而拔管4例(8.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体重、穿刺次数、置管途径、导管末端位置、置管时日龄的PICC置管早产儿并发机械性静脉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时体重、置管途径、穿刺次数是PICC置管早产儿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ICC置管早产儿出现机械性静脉炎有多因素综合作用,临床护理工作者应提升早产儿PICC置管护理质量,警惕机械性静脉炎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姚雪英,谌朝辉,何欣[6](2022)在《三联制度护理模式在儿童外周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三联制度护理模式在儿童外周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7月1日~2019年7月1日儿内科收治的500例采取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置管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干预组269例和对照组2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置管护理,干预组给予三联制度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干预前后疼痛程度[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FRS-R)]、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医疗费用及堵管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1、2周,两组FRS-R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家属对病房环境、护理内容、医护专业性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联制度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童外周静脉置管中护理效果显着,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治疗成本和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还能改善患儿疼痛程度,提升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颜时丽,邢丽丽,高敏[7](2021)在《综合护理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显着,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

林鹤,林鹿[8](2021)在《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颈外静脉穿刺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经颈外静脉行PICC, 对照组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插管行PICC, 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经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携带方便,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增加治疗信心。经颈外静脉行PICC是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理想的输液途径。

羡红涛,郑煜琳,王欣然[9](2021)在《PICC导管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随着PICC的普及应用, 其置管周围皮肤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问题日益显着。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不仅会引起疼痛, 严重者还可能造成非计划拔管,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会增加导管维护的成本。本文对PICC置管周围皮肤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进行综述, 旨在为临床识别和预防此类皮肤损伤提供依据。

余琪,冯丽娟[10](2021)在《1例深静脉血栓史患者再次置入PICC行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治疗的护理》文中指出PICC(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由于其使用方便安全,减少患者痛苦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因为PICC最长留置期为1年,导致部分治疗时间长及复发患者需要再次置入PICC,甚至多次置入。研究[1-2]发现有静脉血栓病史患者再次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血栓的风险会增加。反复的中心静脉置管操作和长期导管保留可导致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3]。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himetic antigen receptor-transduced T cell,CART)免疫疗法,该疗法精确地识别并杀伤肿瘤靶点,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出现致命的严重不良反应[4]。

二、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置管方案在早产儿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PICC置管方案
        1.2.2 观察组UVC联合PICC置管方案
        1.2.3 置管及维护
    1.3 评价指标
        1.3.1 中心静脉带管时长偏移度
        1.3.2 TPN治疗情况
        1.3.3 卫生经济学评价
        1.3.3.1 成本
        1.3.3.2 成本效果比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儿中心静脉置管情况比较
    2.2 2组中心静脉置管患儿TPN治疗支持情况与卫生经济学指标评价比较
3 讨论
    3.1 UVC联合PICC方案能提高PICC导管尖端达上腔静脉成功率
    3.2 UVC联合PICC方案在早产儿出生后早期TPN治疗中有明显优势
    3.3 以需求为导向,评价UVC联合PICC置管方案的有效性
    3.4 UVC联合PICC置管方案卫生经济学评价优于PICC置管方案

(2)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标准
    1.4 研究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
    2.2 感染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2 感染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现状
    3.2 影响因素分析
        3.2.1 年龄因素
        3.2.2 APACHEⅡ评分
        3.2.3 夏季置管
        3.2.4 颈内静脉置管
        3.2.5 置管持续时间较长及非抗感染管置管
        3.2.6 多腔导管
        3.2.7 操作人员因素
    3.3 护理措施
        3.3.1 加强病人病情评估
        3.3.2 置管部位选择
        3.3.3 缩短置管持续时间
        3.3.4 导管类型的选择
        3.3.5 操作人员培训

(3)集束化护理对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护理质量及感染预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指标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对比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
    2.3 两组中心静脉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5)PICC置管早产儿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2 置管方法
        1.2.3 质量控制方法
        1.2.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PICC置管早产儿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
    2.2 PICC置管早产儿机械性静脉炎单因素分析
    2.3 PICC置管早产儿机械性静脉炎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PICC置管早产儿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
    3.2 PICC置管早产儿机械性静脉炎影响因素
    3.3 护理对策

(6)三联制度护理模式在儿童外周静脉置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干预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FRS-R评分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4 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7)综合护理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10)1例深静脉血栓史患者再次置入PICC行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治疗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置管前的评估
    2.1 多学科专家会诊
    2.2 置管前的患者评估
    2.3 置管前的评估小结
    2.4 置管前的知情同意
    2.5 置管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3 置管后的护理
    3.1 置管后的穿刺点渗血的护理
    3.2 置管后预防血栓的护理
    3.3 CAR-T后PICC其他并发症的预防
    3.4 置管后的追踪随访
4 小结

四、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置管方案在早产儿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效果研究[J]. 朱稚玉,汤晓丽,沙莎,金倩. 护士进修杂志, 2022
  • [2]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观察[J]. 吴正艳,马荣荣. 全科护理, 2022(04)
  • [3]集束化护理对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护理质量及感染预防的影响[J]. 吴珠娇. 现代养生, 2022(03)
  • [4]优质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置管血液肿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 倪慧珏.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02)
  • [5]PICC置管早产儿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 朱翊君,钟慧. 全科护理, 2022(02)
  • [6]三联制度护理模式在儿童外周静脉置管中的应用[J]. 姚雪英,谌朝辉,何欣. 齐鲁护理杂志, 2022(01)
  • [7]综合护理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观察[J]. 颜时丽,邢丽丽,高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21(36)
  • [8]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林鹤,林鹿.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23)
  • [9]PICC导管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的研究进展[J]. 羡红涛,郑煜琳,王欣然.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32)
  • [10]1例深静脉血栓史患者再次置入PICC行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治疗的护理[J]. 余琪,冯丽娟.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11)


静脉炎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心静脉置管论文 早产儿论文

上一篇:夯实基础,积极应对
下一篇:水泥模型储层物理模拟试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