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在制盐企业的应用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在制盐企业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肖[1](2021)在《基于JSP+MySQL的供电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我国的工业和经济迅猛发展,离不开电力能源作为背后支援。伴随而来的是电力企业的迅速增长和建设。电力企业不断扩大带来的是企业内部管理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大。传统人力管理不仅效率低,而且管理过程中受人为的影响因素多。不能完成精确、高效的管理。从而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针对此现象,结合信息化发展潮流,本项目通过引入信息化手段,将供电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高效规范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从而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内部管理决策与支持,推进企业传统管理方式的转变。本项目根据供电相关企业的生产需求,研发了一套供电管理信息系统。整个系统采用B/S架构来完成,使用MVC框架来构建整个系统,使用JSP技术编写系统,并通过对比选择MySQL数据库作为该项目的后台数据库。首先通过文献阅读,查阅并学习了供电管理系统开发相关理论和技术;然后根据需求分析的基本要求,将项目的需求分解为功能性与非功能性需求,再将整个项目拆解为一系列子任务,再对系统功能、系统架构、数据库进行详细设计;并采用原型设计模型开发过程进行开发。最终通过代码实现完成了整个系统的预期功能。并通过软件测试,测试开发系统功能的完善性。最终形成了一套具备运行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安监管理、综合查询、辅助决策管理等等完善功能的供电管理系统。本项目根据供电公司实际需求,结合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开发了供电管理系统,其对供电企业的管理决策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信息化和规范化管理流程和操作,本项目解决了传统管理方式的信息杂乱、信息整理困难和业务流程混乱的问题;实现了生产资料和管理流程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规范性和效率,缩减了管理投入。

何雨桁[2](2021)在《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系统的建设》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产品生产的理念从以前的数量第一迈向如今的质量优先。在很多高端制造领域,质量的好坏与否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国的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一直是短板,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造成这个差距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管理体系传统,信息化水平较低。质量管理体系是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石,主要包括质量管理手册、控制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各类表单等,各个部分间互为紧密联系,控制程序文件可以为作业文件的执行提供指导,作业文件可对控制程序文件操作提供支撑。在很多传统企业中,这些文件、表单还处于纸质文档的状态,整个质管体系还在通过纸质文件和手填表单进行内控,已经跟不上现代的信息化进程。本文结合作者所在制造业企业内部热表处理生产环节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结合,设计开发了一整套热表处理质量管理系统,并在系统内预留了接口,后期可以对接企业的OA,ERP等其它系统。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了解国内制造业企业现状,分析计算机技术在制造业企业中的发展趋势,研究如何设计开发一套可实际应用的质量管理系统。2.确定该质量管理系统应用于热表处理生产线,完善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控制文件,作业文件,各类表单,在此基础上确定系统的具体需求。3.完成需求文档,确定具体功能模块,确定系统开发所需使用的关键技术。4.开发系统,完成后进行各种测试,修复bug,得到alpha版。5.将alpha版部署到企业的内网服务器进行实际应用,然后继续寻找发现问题,吸收意见建议,进行修改迭代,最终得到实用的1.0版正式系统。本系统采用的技术包括且不限于:JAVA编程语言,B/S架构,MVC设计模式,BootStrap前端开发框架,Shiro安全框架,MySQL数据库。

饶佳[3](2021)在《制盐企业智能工厂建设的探索》文中提出从当前制盐企业面临的问题、发展需要和国家两化融合政策导向入手,探索新时代下制盐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建设智能工厂的基本要素、模型建设、规划方法、设计原则、技术架构、实施要点。

周长安[4](2020)在《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与实证研究 ——以重庆为例》文中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的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基于工程勘察作为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工程勘察质量关乎整个工程质量,加之具有一定“不确定性”、“过程不可逆”的工程勘察工作决定了其质量受岩土变化多、波动大、过程短、检验困难等影响,同时,在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信息化技术与工勘察质量管理相融合,如何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充分应用到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如何有效地推进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进而探索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运行与实证分析已迫在眉睫。首先,研究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现状与问题。从企业管理、政府管理两个方面分析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现状,从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机制、效能等方面剖析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主要原因,提出了构建与运行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解决思路。其次,构建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论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等理论,提出了由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标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平台、工程勘察地质数据中心来共同构建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梳理分析了工程勘察相关企业、相关人员、项目内容以及管理环节、主体工作职责、各环节等信息化管理的重点,研究制定了工程勘察项目建设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等6类相关勘察企业及10类勘察人员信息采集标准、4个阶段工程勘察项目质量信息采集标准、5个方面工程勘察质量管理信息采集标准、4个环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成果格式标准以及工程勘察地质数据成果入库标准,明确了工程勘察地质的数据格式、数据标准和采集标准;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探讨了工程勘察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总体设计、需求分析、流程分析、功能分析等,分析了系统结构、技术方法、开发工具、数据库环境、运行环境、信息传递、系统构建等技术路线;结合工程勘察地质数据的多样性、特殊性,分析了基于多元数据和多方法集成的模型构建策略,探讨了采用C/S模式、B/S模式、Sky Line 6.5平台软件以研发工程勘察地质信息数据中心,从信息化标准、信息化管理平台、地质数据中心等方面确认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有效性。第三,探索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论文分析了在工程勘察项目如何执行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标准、如何有效运行工程勘察项目管理平台、如何发挥工程勘察地质信息数据中心的作用等问题;分析了系统运行组织结构、运行流程、运行机制等,提出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的保障措施;从三个层级研究了系统运行的监管主体、责任主体、运行对象,分析了系统运行的组织结构和模型框架;研判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数据主要来源于外业勘探、试验测试、资料整理、报告编制、审核审查等阶段,研究分析了“工程勘察外业见证”等运行机制,解决数据和信息采集缺乏长效保障机制;梳理了工程勘察各阶段各环节的主要工作以及工作成果,设立了“外业申报采集”、“试验报告扉页打印采集”、“见证登记采集”、“勘察报告在线审查采集”等数据采集环节,从组织结构、运行流程、运行机制等方面确认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证。选取重庆为例,构建了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分析了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通过地质数据采集、工程地质选址、工程地质走廊线路等3个方面的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重庆市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实践;采集了重庆市勘察行业全部的勘察企业、勘察人员和勘察项目的基础数据,实时采集了勘察外业申报、勘察外业见证登记、勘察试验报告打印、勘察报告在线审查等四个环节的项目基础数据,采集了全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监项目数量、抽查项目数量、抽查比例以及违规项目、违规企业、违规人员数量与查处、通报情况等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数据,分析了全市6类589家勘察企业构成、勘察资质与类别、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市内外对比等,分析了全市10类15062名勘察人员构成、年龄结构、男女占比、注册多少、职称关系、专业比例、专业搭配、工龄长短以及市内外对比等,基本改变了工程勘察质量“无法监管”状态,通过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达到了动态抽查管控的预期目的,并分析了全市勘察质量发展、勘察行业发展的态势;从住建部质安司组织上海等省市调研考察、中勘协勘察分会专题评价、主要专家学者点评分析等社会综合评价中确认了实证效果,从而验证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方正[5](2020)在《基于MES的板式定制家具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制造业升级优化。板式定制家具由于满足个性化定制及批量化生产的需求而快速发展,但是其质量管理仍以纸质报表作为主要信息媒介,导致管理效益低下。本研究以板式定制家具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板式定制家具企业质量管理及信息化现状,总结了质量管理各环节特点、数据编码、质量标准及相关活动,并梳理质量管理流程,以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对系统需求进行分析,并基于MES进行板式定制家具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构建功能模型及数据模型。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分析我国板式定制家具企业质量管理及信息化现状,可知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是部门责权模糊、仓储落后且物料追溯困难、质量标准不完善、现场管理混乱、质量意识低下和信息采集交互滞后;来料、生产及售后三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关键点分别为灵活完善的来料检验流程,设备管控和员工的规范操作,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统一的质量标准;总结概述质量管理中的编码规范、质量检验标准及其他相关质量相关活动;最后针对上述各质量管理特点,建立符合PDCA原则的业务流程方案。(2)基于上述质量管理业务流程,将板式定制家具质量管理需求分为六部分,再以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分别进行分析需求,建立用例图论述各个部分角色与相应需求,其中主要角色包括质检员、仓储人员、质量经理、生产人员、采购人员等;重点用例需求有缺陷库管理、检验项目管理、质量检验、任务查询、信息查询、任务分配等。(3)基于上述板式定制家具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以面向对象分析方法进行系统功能设计并建立类模型,抽象出主要的类包括角色类、缺陷类、检验项目类、来料质检类、制程检验单类等;以包图的型式封装,形成物料清单包、质量标准包、任务包、任务创建包、质量数据包及角色包;在此基础上利用IDEF1X构建得到完整的数据模型;最后以时序图为模型构建典型的场景,包括定义检验项目业务、来料质检创建业务及质检任务业务,分析得出该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满足其典型应用场景。

张梦伟[6](2020)在《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网格化管理不断发展,由于其管理的科学、精准、高效等特点,被应用于在我国社区安全管理之中,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得到了其他领域的青睐,不断被应用于消防、环境等领域。为缓解化工企业当前严峻的安全管理局面,使得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朝着更加科学、高效、精准、便捷的方向前进。本文以华塑公司氯碱厂为研究对象,通过将现代网格化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引入企业的安全管理之中,在其传统的安全模式之上,构建更加系统科学的一种安全管理模式——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首先对氯碱厂进行网格单元的划分与网格服务团队的建立。在网格划分之前,为明确氯碱厂区的化工生产区与安全防护区的风险等级,基于因素频次的AHP法、重大危险源辨识以及事故后果模拟法对厂区进行安全风险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人的违规行为、安全教育的培训以及监督管理为厂区重点管控的致灾因素;离子膜烧碱装置的液氮贮槽区、液氮充装间,氯乙烯装置的氯乙烯车间、氯乙烯球罐,乙炔装置的乙炔车间、乙炔气柜、PVC装置的PVC车间、引发剂冷库等为厂区重点管控区域;离子膜烧碱装置、乙炔装置、氯乙烯车间、氯乙烯装置、PVC装置的重点安全防护范围分别在527m、23m、24m、41m、8m以内。然后基于氯碱厂区的安全评价结果之上,以“地理布局、区域属性、致灾因素、风险级别”为划分原则,对氯碱厂区进行网格划分,总共划分2个一级网格单元,10个二级网格单元,35个三级网格单元,105个四级网格单元,420个五级网格单元,840个六级网格单元。网格团队组建本着“格格对接,层层递进,人人有责”的组建原则,共建立六级网格成员级,从厂长到普通职员全部纳入网格团队之中,与厂区网格形成一一对应关系。其次网格化管理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运行的,通过创建“微安全”信息平台,收集和反馈安全问题,对网格进行管理。“微安全”信息平台采用Ngnix服务器、Php-fpm处理、Golang后台开发、Vue-ElementUI前端框架、MySQL数据库。平台包含“厂情反馈”、“隐患处理”、“隐患统计分析”、“监督管理”、“厂区百科”、“新闻心事”、等六个功能模块,为厂区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最后整合网格单元、网格服务团队、“微安全”信息平台以及职能部门,构建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管理模式,对华塑氯碱厂区安全进行系统化管理,实现管理层与执行层的扁平化、联动管理,厂区事故网格内消化,提升隐患处理的效率与精准性,降低事故伤害率,以及完善企业预测预防机制,整体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图[36]表[13]参[81]

林佳奇[7](2020)在《发电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据资产是数据管理的一个新概念,数据不仅仅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附属品,而是可以作为一种同货币或黄金一样,看成一种新型经济资产形式来进行管理。通过对数据资产的管理,有助于提升发电企业数据应用水平,加速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在数据资产管理过程中,合理的对数据资产价值的进行评估,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准确的数据资产评估,能为发电企业的生产运行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因此,本文意在研究发电企业数据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在数据时代,数据资产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资产形式,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的三个主流办法: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结合现有的数据资产评估模型,结合发电企业现有的数据基础,形成发电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并通过实证案例对模型进行验证。本文基于发电企业数据价值评估的相关问题,具体的研究了适用于管理体系当中的数据,主要从四个分支方面进行了论述,分别是发电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研究基础;数据资产评估中发电企业的现状分析;基于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建立评估分析模型;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在发电企业中的新实践这四个方面。随着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的发展,发电企业正在逐步向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数据资产评估的重要性,已经愈发的被重视起来,所以加速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的发展,形成更加准确更加科学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陈思文[8](2020)在《基于信息传递机制下的中小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宏观经济发展、国家经济政策、居民消费水平影响敏感,呈现较为明显的顺周期特征。2010年以来,经济结构调整与抑制“炒房”等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对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增长热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我国建筑行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呈现出“大市场、小企业”的发展态势,加之国家对房地产行业与建筑行业的措施调整、各地政府及相关行政监管机构对当地企业的地方保护性政策等,受限于资产规模限制的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存危机。那么,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要在人力资源不充足、资金周转困难、组织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继续生存,则需要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寻求创新,而高效的成本管理是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行业与企业发展现状以及成本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在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目标性和动态性原则、效益型与效率行原则下构建了信息传递机制下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和信息系统,从配合企业成本管理的合同管理模块、进度管理模块、物资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的作用和功能进行阐述,认为需要科学制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方案、梳理全面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人员专业素质等角度保障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的顺利运行。在信息传递方面,本文提出需加强信息传递组织机构、企业信息网络、企业信息标准化制度和信息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并构建了包括目标成本管理、模型设置与数据采集、成本综合核算与分析、基础信息维护和系统管理等不同模块在内的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最后结合公司A的成本管理和信息传递机制运行的案例研究,总结全文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本文结合建筑行业发展历史与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利润率逐渐下降的态势,通过对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的研究,分析在施工各个环节存在的成本管理缺陷,尤其阐述了在信息传递方面存在的管理问题及优化途径,旨在促进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明确自身面临的问题及其不利后果,对未来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降低成本、增加边际利润、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依据。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9](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李学松[10](2020)在《仁寿供电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电力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电力网基础设施不断壮大完善,我国多数省份已进入特高压、大电网、高负荷的时代。电网企业在电网建设、技术改造和工程管理等方面也面临很多困难,以仁寿县供电公司为代表的县级供电公司生产管理方式急需解决,线下管理流程繁琐,线上各系统独立,管理效率低,迫切需要新技术、新手段和新系统解决,本文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开发了仁寿县供电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在对目标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整体的规划与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考虑了电力企业生产系统边界及其相关业务,研究了系统构架、技术构架以及功能构架,选择了合理的B/S结构模式,构架于J2EE平台之上。其次,在确定目标系统是基于组件、基于模型、基于数据信息共享的设计思想后,依托设备树和类结构技术对目标生产管理系统的设备管理模块、运行管理模块检修管理模块、缺陷管理、工作票管理模块等模块部分功能以及与该生产业务功能相关的管理流程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再次,本文结合系统模块功能管理流程设计分析内容,对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部分依托Oracle数据库、类结构技术对每个功能模块进行命名、功能设定以及安全完整地数据管理。最后本文实现了所设计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结果显示所设计的系统能够实现仁寿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目标和各相关模块功能需求,确保所有核心生产工作全过程实时管控,保障了多个生产业务部门协同管理;另外通过对该系统进行的测试结果整体显示良好,现在该系统已经通过仁寿县供电公司实用化验收,后续将会在仁寿县供电公司的使用中得到不断的完善改进,为仁寿县供电公司的生产管理工作发挥作用。本文紧贴仁寿县供电公司组织构架体系、生产管理经营模式,构建基于组件技术的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集合理性、可靠性于一身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可提高公司电力生产管理生产经营质效。

二、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在制盐企业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在制盐企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JSP+MySQL的供电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及现状
    1.3 研究路线及内容
    1.4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理论
    2.1 开发软件
        2.1.1 开发工具及平台
        2.1.2 数据库工具
    2.2 系统WEB相关开发技术
        2.2.1 J2EE
        2.2.2 JSP
        2.2.3 JavaScript
        2.2.4 AJAX
    2.3 模式及框架
        2.3.1 MVC与Struts框架
        2.3.2 B/S架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供电管理系统目标
    3.2 需求分析前提分析
    3.3 供电管理系统业务分析
    3.4 供电管理系统核心功能需求分析
        3.4.1 运行管理
        3.4.2 设备管理
        3.4.3 安监管理
        3.4.4 综合查询、辅助决策管理
        3.4.5 人员管理
    3.5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6 相关需求分析的用例建模
        3.6.1 UML介绍
        3.6.2 供电管理系统用例建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平台设计
        4.1.1 系统运行环境设计
        4.1.2 系统开发方式设计
    4.2 系统总体设计
        4.2.1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4.2.2 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4.2.3 数据库表段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性能需求
    5.2 系统设计与开发环境
    5.3 系统功能实现
        5.3.1 系统界面实现
        5.3.2 系统数据库功能模块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软件测试
    6.2 关键测试环境
    6.3 软件性能测试
    6.4 测试功能及测试用例设计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系统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质量管理现状
        1.2.1 国外制造业质量管理的现状
        1.2.2 当前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
        1.2.3 当前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信息化现状
        1.2.4 计算机技术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章节安排
2 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的体系构建
    2.1 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2.2 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2.2.1 质量管理手册
        2.2.2 程序文件
        2.2.3 作业文件
        2.2.4 记录表单
    2.3 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模式的特点
        2.3.1 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技术运用特点
        2.3.2 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控制特点
3 热表处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3.1 热表处理质量管理需求研究
    3.2 热表处理质量管理的特点
    3.3 热表处理特种工艺中的质量管理内容
        3.3.1 人员岗位、过程设备确认
        3.3.2 热表处理材料、数量、质量特性确认
    3.4 待热表处理零部件的检测
        3.4.1 热处理
        3.4.2 表处理
        3.4.3 加热设备要求及检视表
        3.4.4 生产监视记录表
    3.5 热表处理的质量管理体系信息系统的设计
        3.5.1 热表处理质量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5.2 热表处理质量管理系统文件表单结构
        3.5.3 热表处理系统管理功能分析
        3.5.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6 系统模块设计
4 热表处理质量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4.1.1 热处理系统的结构和体系
        4.1.2 软件总体结构
    4.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2.1 系统流程设计
        4.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2.2.1 质量控制运行模块
        4.2.2.2 体系认证评审模块
        4.2.2.3 系统管理模块
    4.3 系统数据库功能模块设计
        4.3.1 数据实体定义
        4.3.2 系统数据库的实体关系
    4.4 系统界面设计
        4.4.1 系统界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4.4.2 质量管理系统界面设计的模式
5 热表处理质量管理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实现涉及的技术
        5.1.1 JavaEE
        5.1.2 SpringBoot
        5.1.3 SpringMVC
        5.1.4 Shiro
        5.1.4.1 Shiro的的使用步骤
        5.1.4.2 Shiro的加密补充
        5.1.5 Tomcat
        5.1.6 MySQL
        5.1.7 BootStrap
    5.2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5.2.1 热表质量控制运行功能
        5.2.2 体系认证评审功能
        5.2.3 系统设置管理功能
6 系统测试与评价
    6.1 测试流程
    6.2 测试用例设计
    6.3 测试结果及评价
7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3)制盐企业智能工厂建设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行业现状、问题、趋势
    1.1 当前企业面临新时代的挑战
    1.2 智能制造
    1.3 智能工厂
        1.3.1 智能工厂的模型
        1.3.2 智能工厂的特征
        1.3.3 智能工厂的目标
    1.4 存在的问题
2 技术路线、方案、探索
    2.1 制盐企业智能工厂建设的探索
        2.1.1 智能工厂的建设原则
        2.1.2 智能工厂的总体架构
        2.1.3 智能工厂的规划方法
        2.1.4 智能工厂功能模块
        2.1.5 智能工厂的技术架构
        2.1.6 智能工厂的建设路径
    2.2 制盐企业智能工厂的装备、技术水平
    2.3 制盐企业智能工厂的主要建设内容
        2.3.1 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建设
        2.3.2 智能感知
        2.3.3 相关智能仪器仪表
        2.3.4 智能生产管理与执行
        2.3.5 最终目标
3 结语
    3.1 制盐企业需要正确认识智能工厂
    3.2 制盐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可能存在的问题
    3.3 制盐企业智能工厂建设的总结

(4)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与实证研究 ——以重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分析
        2.1.4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质量管理理论
        2.2.2 信息技术理论
        2.2.3 系统控制理论
    2.3 概念界定与管理系统构建的理论框架
        2.3.1 概念界定
        2.3.2 管理系统构建的理论框架
    2.4 本章小结
3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现状与理论分析
    3.1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3.1.1 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3.1.2 政府管理现状分析
    3.2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
        3.2.1 管理机制问题分析
        3.2.2 管理应用问题分析
        3.2.3 管理效能问题分析
        3.2.4 管理理论问题分析
    3.3 基于系统控制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与利益主体演化博弈分析
        3.3.1 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3.3.2 基于前景理论的利益主体演化博弈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
    4.1 总体设计
        4.1.1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基本原理
        4.1.2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主要目标
        4.1.3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功能分析
        4.1.4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模型框架
        4.1.5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关键模块的数学模型
    4.2 信息化数据标准构建
        4.2.1 工程勘察信息数据采集标准
        4.2.2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成果格式标准
        4.2.3 工程勘察地质数据成果入库标准
    4.3 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
        4.3.1 总体分析
        4.3.2 需求分析
        4.3.3 技术路线
        4.3.4 功能分析
    4.4 地质信息数据中心构建
        4.4.1 需求分析
        4.4.2 技术路线
        4.4.3 功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
    5.1 运行组织结构分析
        5.1.1 组织构架分析
        5.1.2 模型框架分析
    5.2 运行流程分析
        5.2.1 工程勘察外业申报采集流程
        5.2.2 工程勘察外业见证登记采集流程
        5.2.3 试验报告打印采集流程
        5.2.4 勘察报告在线审查采集流程
    5.3 运行机制分析
        5.3.1 工程勘察外业见证机制
        5.3.2 工程勘察外业见证抽查机制
        5.3.3 外业抽查工作通报督促机制
        5.3.4 工程勘察岩土试验测试管理机制
        5.3.5 工程勘察文件签章管理机制
        5.3.6 工程勘察文件审查机制
        5.3.7 工程勘察信息共建共享机制
    5.4 本章小结
6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证研究-以重庆为例
    6.1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
        6.1.1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实现
        6.1.2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实现
    6.2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
        6.2.1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流程分析
        6.2.2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机制分析
        6.2.3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功能分析
    6.3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践与效果分析
        6.3.1 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实践分析
        6.3.2 勘察企业信息管理实践分析
        6.3.3 勘察人员信息管理实践分析
        6.3.4 勘察项目质量信息管理效果分析
        6.3.5 勘察质量发展效果分析
        6.3.6 勘察行业发展效果分析
        6.3.7 社会综合评价效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成果
    7.2 主要结论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基于MES的板式定制家具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1.1 制造执行系统研究现状
        1.5.1.2 基于MES的质量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1.5.3 研究现状小结
    1.6 创新点与技术路线
        1.6.1 创新点
        1.6.2 技术路线
2 板式定制家具企业质量管理概述
    2.1 质量管理现状
    2.2 板式定制家具企业信息化现状
    2.3 板式定制家具质量管理概述
        2.3.1 质量管理各环节特点
        2.3.2 质量管理数据编码
        2.3.3 质量检验标准
        2.3.4 质量管理相关活动
    2.4 本章小结
3 板式定制家具质量管理流程
    3.1 来料质量管理流程
    3.2 制程及成品质量管理流程
    3.3 售后质量管理流程
    3.4 辅助质量管理流程
    3.5 质量追溯处理流程
    3.6 本章小结
4 板式定制家具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4.1 需求概述
        4.1.1 信息采集技术
        4.1.2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4.2 质量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4.2.1 基础信息管理
        4.2.2 来料质量管理
        4.2.3 制程及成品质量管理
        4.2.4 售后质量管理
        4.2.5 工装及量器具辅助质量管理
        4.2.6 质量活动
    4.3 本章小结
5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5.1 MES系统运行环境及网络结构
        5.1.1 系统运行环境
        5.1.2 系统网络结构
        5.1.3 MES模块信息交互
    5.2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5.2.1 类模型静态分析
        5.2.1.1 角色
        5.2.1.2 缺陷
        5.2.1.3 抽样方案
        5.2.1.4 检验项目
        5.2.1.5 质量要求
        5.2.1.6 来料质检类、送检单类、试用单类
        5.2.1.7 制程检验单类
        5.2.1.8 工装、量器具检验单类
        5.2.1.9 客诉单类、客诉检验单类
        5.2.1.10 追溯单类
        5.2.1.11 任务类
        5.2.1.12 质量数据管理类
        5.2.2 包图分析
    5.3 数据库设计
    5.4 系统典型场景测试
        5.4.1 定义检验项目业务时序图
        5.4.2 来料质检创建业务时序图
        5.4.3 质检任务业务时序图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1.3.1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1.3.2 网格化管理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路线
2 网格化管理与安全管理理论
    2.1 网格化管理理论
    2.2 安全风险评价理论
        2.2.1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2.2.2 基于因素频次法的AHP法
        2.2.3 重大危险源辨识
        2.2.4 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
    2.3 安全管理理论
        2.3.1 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及事故三角论
        2.3.2 行为安全“2-4”模型
    2.4 安全风险防控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华塑氯碱厂安全风险评价
    3.1 华塑公司简介
    3.2 氯碱厂区安全风险因素全面识别与评价
        3.2.1 安全风险因素全面识别
        3.2.2 化工生产单元风险评价
    3.3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
    3.4 安全防护区风险评价
        3.4.1 离子膜烧碱装置液氯泄漏事故模拟分析
        3.4.2 乙炔装置乙炔泄漏事故模拟分析
        3.4.3 氯乙烯装置庚烷泄漏事故模拟分析
        3.4.4 氯乙烯装置氯乙烯泄漏事故模拟分析
        3.4.5 PVC装置氯乙烯泄漏事故模拟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华塑氯碱厂区网格化与“微安全”信息平台建立
    4.1 厂区网格划分及网格服务团队组建
        4.1.1 厂区风险防范网格化划分
        4.1.2 厂区网格服务团队组建
    4.2 “微安全,信息平台需求分析
        4.2.1 “微安全”信息平台性能需求
        4.2.2 “微安全”信息平台功能需求
    4.3 “微安全”信息平台的建立
        4.3.1 信息平台开发技术
        4.3.2 “厂情反馈”功能模块的实现
        4.3.3 “隐患处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4.3.4 “隐患统计分析”功能模块的实现
        4.3.5 “监督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4.3.6 “厂区百科”功能模块的实现
        4.3.7 “新闻心事”功能模块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华塑氯碱厂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管理模式构建
    5.1 华塑传统的管理模式
    5.2 安全管理模式的职能机构与职责
    5.3 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管理模式构建
        5.3.1 安全管理模式构建
        5.3.2 安全管理模式的的运行原则与特点
    5.4 基于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安全管理机制完善
        5.4.1 预测、预警机制的完善
        5.4.2 激励机制的完善
        5.4.3 人员专业素质培训机制的完善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发电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1.1 数据时代各行业的发展现状
        1.1.2 发电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动态
    1.3 课题研究内容、目标以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研究目标
        1.3.3 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2章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基础
    2.1 数据资产概述
        2.1.1 数据资产概念
        2.1.2 数据资产的特点
        2.1.3 数据和资产的联系
        2.1.4 数据资产化
    2.2 资产价值评估方法
        2.2.1 资产评估方法
        2.2.2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发电企业数据分析
    3.1 发电企业数据管理现状
    3.2 发电企业数据业务构成
        3.2.1 分散控制系统
        3.2.2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
        3.2.3 管理信息系统
        3.2.4 企业资源计划
        3.2.5 企业资产管理
    3.3 发电企业数据分类
        3.3.1 过程类数据
        3.3.2 业务类数据
    3.4 发电企业数据特点
    3.5 发电企业数据应用价值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
    4.1 模型构建背景
    4.2 模型构建思路
    4.3 数据资产价值主要构成要素
    4.4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
        4.4.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和专家打分法分析步骤
        4.4.2 模型构建具体实施步骤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应用
    5.1 发电企业数据资产评估基础
    5.2 案例应用
        5.2.1 华能H电厂JSERP系统概况
        5.2.2 JSERP系统数据价值评分
        5.2.3 JSERP系统评估价值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信息传递机制下的中小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界定
        2.1.2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内容
        2.1.3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要求
        2.1.4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过程
    2.2 理论基础
        2.2.1 成本管理理论
        2.2.2 信息传递理论
3 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3.1 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特征与发展现状阐述
    3.2 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实践经验与问题分析
        3.2.1 投标时报价与投标前成本计划脱节
        3.2.2 成本管理观念不具系统性和全局性
        3.2.3 信息搜集能力与成本核算技术落后
        3.2.4 成本管理未能形成完整的系统体系
    3.3 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信息传递现状与缺陷
        3.3.1 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信息传递现状
        3.3.2 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中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信息传递机制下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
    4.1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的构建
        4.1.1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的构建原则与思路
        4.1.2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的主要模块与功能
        4.1.3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的保障机制
    4.2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机制构建
        4.2.1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机制构建的前提
        4.2.2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内外部信息来源
        4.2.3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机制构建
    4.3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信息传递有效性评价方法
        4.3.1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有效性评价指标
        4.3.2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有效性评价方法
    4.4 本章小结
5 信息传递机制下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案例研究
    5.1 案例公司A基本情况概述
    5.2 案例公司A成本管理现状
    5.3 案例公司A成本管理中的信息传递机制运行现状
    5.4 案例公司A信息传递机制下成本管理的效果
    5.5 案例公司A成本管理中信息传递有效性评价
    5.6 本章小结
结论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10)仁寿供电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1.3 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1.4 本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理论
    2.1 主要开发技术基础
        2.1.1 B/S结构
        2.1.2 CSS简介
        2.1.3 Oracle关系数据库
        2.1.4 MVC框架
    2.2 J2EE平台
    2.3 WEB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性分析
    3.1 仁寿县供电公司生产管理总体架构
    3.2 仁寿供电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需求规划
    3.3 仁寿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3.3.1 功能性需求分析
        3.3.2 生产管理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仁寿供电公司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4.2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构架与功能构架设计
        4.2.1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逻辑构架
        4.2.2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构架
        4.2.3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
        4.2.4 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接口部分
    4.3 仁寿供电公司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法
    4.4 仁寿供电公司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备树和类结构设计
    4.5 电网资源管理模块设计
    4.6 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模块流程设计
        4.6.1 运行管理模块流程设计
        4.6.2 缺陷管理模块流程设计
        4.6.3 检修管理模块设计
        4.6.4 停电申请模块流程设计
        4.6.5 工作票工单管理流程设计
    4.7 综合生产计划模块
    4.8 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部分设计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运行登录窗口
    5.2 设备树功能模块应用
    5.3 电网资源管理模块
    5.4 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模块
        5.4.1 运行日志管理
        5.4.2 缺陷与隐患管理模块应用
        5.4.3 停电申请管理
        5.4.4 检修管理部分
        5.4.5 工作票管理部分
    5.5 综合生产计划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的目的和意义
    6.2 测试的方法和测试环境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在制盐企业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JSP+MySQL的供电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肖.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系统的建设[D]. 何雨桁. 重庆理工大学, 2021(02)
  • [3]制盐企业智能工厂建设的探索[J]. 饶佳. 现代盐化工, 2021(01)
  • [4]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与实证研究 ——以重庆为例[D]. 周长安. 重庆大学, 2020(02)
  • [5]基于MES的板式定制家具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 方正.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2)
  • [6]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研究[D]. 张梦伟.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7]发电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研究[D]. 林佳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8]基于信息传递机制下的中小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 陈思文. 西华大学, 2020(01)
  • [9]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10]仁寿供电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学松.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工程勘察论文 企业流程管理论文 智能工厂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网格化管理系统论文

上一篇:BenQ:享受快乐科技
下一篇:DNA定量分析在胸腹水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