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摘除术216例临床分析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眼球摘除216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葛向红,郑文乔,亓卿燕,阎洋,冯雪亮[1](2021)在《开放性眼球外伤的CT及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开放性眼球外伤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363例(363眼)开放性眼球外伤的CT影像资料及手术结果。结果开放性眼球外伤在CT图像上显示眼球变形,体积增大、缩小或正常,可显示玻璃体积血、晶状体损伤、脉络膜脱离、眼内异物、眼眶骨折及眼外肌损伤等,其中271例(74.66%)显示眼球破裂口的位置。经治疗220例(60.61%)保留眼球,143例(39.39%)摘除眼球。玻璃体积血程度、伴发脉络膜脱离、骨折和术前视力差是眼球摘除的危险因素,其中重度积血与伴发骨折者眼球摘除的可能性是无积血者的66.715倍[OR=66.715,95%CI(8.169,544.852)]、无骨折者的2.426倍[OR=2.426,95%CI(1.109,5.308)]。结论 CT可以对开放性眼球外伤做出较为明确的诊断,可以较好地显示破裂伤口位置,对眼球及眼眶并发损伤的诊断准确而全面,能够给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刘永浩[2](2020)在《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需要玻璃体手术干预的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的临床特征及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疗效,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入我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成人开放性眼外伤患者104例(104眼),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就诊记录,包括:年龄,性别,眼别,受伤原因,致伤机制,伤口大小,受伤区域,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是否合并晶体损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患者均行23G或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记录随访期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部恢复情况和末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研究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复杂开放性眼外伤的疗效,并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一般资料,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视力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本研究的104例成人开放性眼外伤患者中,男性89例,女性15例,男女比例约为6:1,其中左眼49例,右眼5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77±13.26岁。本研究纳入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中,包括穿通伤16例(15.4%),贯通伤5例(4.8%),破裂伤37例(35.6%)以及异物伤46例(44.2%)。其中最常见的受伤原因为在工作时被铁屑、铁钉等金属锐器崩伤,伤口总长度不超过10mm有79例(76.0%),超过10mm共25例(24.0%),受伤区域位于I区49例(47.1%),II区18例(17.3%),III区8例(7.7%),I+II区10例(9.6%),II+III区13例(12.5%),I+II+III区6例(5.8%)。本研究的眼外伤患者中,合并晶体损伤78例(75.0%),玻璃体积血83例(79.8%),视网膜脱离32例(30.8%),眼内炎18例(17.3%)。2.本研究中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平均值为2.333±0.860,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除外1例最终因眼球萎缩行眼球摘除,其余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平均值为1.249±0.957,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单因素统计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受伤机制(P=0.045)、伤口长度(P=0.014)、受伤区域(P=0.008)、术前视力(P=0.031)、玻璃体手术时机(P=0.035)、合并晶体损伤(P=0.027)、玻璃体积血(P=0.007)、视网膜脱离(P<0.001)和眼内炎(P<0.001)。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视力(P=0.040)、伤口长度(P=0.008)、合并视网膜脱离(P=0.001)以及眼内炎(P=0.019)。结论:1.需要玻璃体手术干预的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多见于中年男性,其中与职业相关的眼外伤最为常见。2.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有效治疗累及眼后节的复杂开放性眼外伤,术后视力得到明显改善。3.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受伤机制、伤口总长度、受伤区域、术前视力、玻璃体手术时机、合并晶体损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及眼内炎是影响开放性眼外伤玻切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4.术前视力、伤口总长度、合并视网膜脱离、合并眼内炎是影响开放性眼外伤玻切术后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

钟雪梅[3](2020)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两种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相较于传统玻璃体切除手术,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在眼后段疾病治疗中具有优势:在术中可控制平稳的眼内压,降低术中视网膜脉络膜出血、脉络膜脱离的风险,可有效清除基底部玻璃体,高速波切速率可以减少对视网膜的牵拉,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概率大大减少。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眼内异物和重度眼外伤后濒危眼两种复杂情况的眼外伤,既要解决异物取出或者恢复解剖结构的问题,处理好术中玻璃体和视网膜等并发症,又要尽可能考虑到术后远期效果。一些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得到更好的手术效果。第一章“L”形切口在微创玻切治疗后段眼内较大异物中的应用目的:研究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中通过睫状体平坦部“L”形切口取出后段眼内较大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01月至2019年6月间29例(29只眼)眼后段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眼眶CT和/或眼部B超检查确定后段眼内异物的长、宽、高,根据异物最大宽度(W),以 W≤3mm、5mm≥W>3mm、W>5mm 分成 a、b、c 组,a、c 组分别通过常规“一”形睫状体平坦部扩大切口和角膜缘切口取出。b组通过“L”形切口,即在“一”形切口一端向角膜缘方向作长约2mm垂直切口取出,异物取出后封闭巩膜异物取出切口,玻切通道插入23G/25G+微创穿刺套管行微创玻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的异物取出率、视力结果和并发症,评估“L”形切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共纳入a组13例,b组8例,c组8例。b组所有异物均一次性取出,末次随访网膜均复位,异物长为5.4±2.9mm,最大宽度为2.2±0.8mm,高为1.6±0.9mm,术前、术后视力无显着性差异,眼压较基线眼压高。术后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1例(12.5%);发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2 例(25.0%)。随访 6 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段较大异物中,经睫状体平坦部“L”形切口可以安全取出符合条件的较大异物(5mm≥最大宽度>3mm),术后并发症少。第二章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在重度眼外伤濒危眼中的应用目的:研究重度眼外伤后濒危眼中植入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oldable capsular vitreours body,FCVB)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组队列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的重度眼外伤、具有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指征并同意手术治疗的患者。行Ⅰ期清创缝合后,根据受伤情况,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同时植入FCVB或先行玻璃体切割术,选择合适时机Ⅱ期再植入FCVB。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视力、眼压、FCVB在位情况、术后不良反应、眼球萎缩情况等指标。对患者的眼压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共纳入患者7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左眼3例,右眼4例,年龄(32±8.9)岁,术后平均随访6.9个月。眼球保留率100%,无1例出现眼内大出血、眼内炎或行眼球摘除术。6例(85.7%)眼球萎缩得以控制,1例(14.3%)未出现眼球萎缩。存留视网膜全部复位。术后视力:2例(28.6%)患者高于术前,5例(71.4%)患者无提高。术后1周平均眼压(10±1.7)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基线眼压(9.6±3.8)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5,P=0.71)。末次平均眼压(6.5±1.6)mmHg,低于基线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P=0.17)。随访出现低眼压6例(85.7%),浅前房2例(28.6%)。结论:严重眼外伤濒危眼中植入FCVB安全、有效,起到挽救眼球、控制早期眼球萎缩、避免摘除眼球的作用,可以保留部分视功能,常见的并发症为低眼压和浅前房。

洪慧敏,金眉,赵军阳,张诚玥,赵文,王希思,赵倩,段超,苏雁,马晓莉[4](2019)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化疗前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变化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化疗前后血清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变化的临床意义,为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接受CEV方案(卡铂+依托泊苷+长春新碱)化疗的Rb患儿。280例Rb患儿中,男153例,女127例;平均年龄21.5个月(1~84个月);平均疗程4.5次(2~12次)。临床诊断149例,病理诊断131例;眼外期8例,青光眼期3例,眼内期269例(单眼101例,双眼168)。测定患儿初次化疗前及末次化疗后BUN和Scr水平,分析化疗前后BUN和Scr水平的变化。结果 分析初次化疗前和末次化疗后BUN和Scr值,仅4~<12个月(73例)年龄段患儿化疗前后BUN(BUN均值3.05 mmol/L比3.46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9,P=0.006),化疗后BUN水平高于化疗前,但未超出参考区间高限(1.70~7.10 mmol/L)。280例Rb患儿中,149例(53.2%)初次化疗前Scr处于参考区间(男30~104 μmol/L,女30~84 μmol/L)以下,20例(7.0%)患儿初次化疗前BUN处于区间以下。2例患儿初次化疗前BUN略高于正常值(分别为7.25 mmol/L、7.34 mmol/L),末次化疗后恢复正常(分别为5.01 mmol/L、4.98 mmol/L);1例患儿初次化疗前BUN正常(5.62 mmol/L),末次化疗后高于正常区间高限(7.33 mmol/L);1例患儿化疗前后BUN均正常,但化疗后BUN指标为化疗前的4.69倍。结论 Rb患儿治疗前肾功能与同年龄健康儿童一致,其中7.0%患儿BUN位于区间下,53.2%患儿Scr位于区间下,提示BUN和Scr区间需要调整。婴儿Rb化疗后BUN有明显升高,但未达目前轻度肾毒性诊断标准,需警惕存在早期肾损害。

叶娟,宁晴瑶[5](2014)在《眼内容物摘除术是否优于眼球摘除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临床上常有因眼外伤、眼恶性肿瘤、绝对期青光眼等各种疾病导致视力丧失的患者需要行眼球摘除手术。眼球摘除手术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破坏性手术,主要包括眼球摘除术和眼内容物摘除术,手术方法多种多样,目前临床中在术式的选择上仍存在不少争议。两种手术方法各有利弊,也有相应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因、技术条件、患者需求结合手术特点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而不应盲目跟风或以偏概全。

蒋世春,冉莉君[6](2012)在《眼球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眼球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08例眼救摘除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术中、术后均较顺利。仅6例出现严重结膜水肿并发症,经及时处理5d后结膜水肿消退。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眼球摘除术患者效果良好。

周文娟,戴春燕,李龙标,陆培荣[7](2012)在《苏州地区眼球摘除术相关因素的变化趋势分析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苏州地区近年来眼球摘除相关因素的变化趋势,为防治相关危险因素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在2008~2011年我科住院90例眼球摘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需要眼球摘除的患者在总住院患者中的比例逐年下降,义眼座植入比例逐年上升。2、需要眼球摘除的患者职业构成均以农民为主,但其患病率逐年下降。3、绝对期青光眼患者是苏州地区眼球摘除的主要病因。结论:苏州地区眼球摘除手术率逐年下降、义眼座植入率逐年上升、绝对期青光眼是主要病因。

刘志刚[8](2012)在《眼球摘除107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眼球摘除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5-07/2009-07在我院眼科住院,接受眼球摘除术的所有患者资料共107例,把资料分别按原始病因和是否伴有眼球创伤史分类,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继发性青光眼绝对期是眼球摘除的首位原始病因;有眼创伤的49例中,青光眼滤过手术或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并发症是导致眼球摘除的首要原因;否认眼创伤的58例中,各种青光眼绝对期是导致眼球摘除的首要原因。结论:加强青光眼病知识的宣传;眼外伤后应及时正确处理;对基层眼科医生应该加强技能培训,这些是减少患者眼球摘除的关键。

姚小春,王永新,周华[9](2011)在《农村地区老年人眼球摘除91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农村地区老年人眼球除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91例老年人眼球除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绝对期青光眼、眼内炎和眼外伤是农村地区老年人眼球除的主要病因。结论改善医疗环境,提高技术水平可以降低老年人眼球除的风险。

李巧玲[10](2011)在《眼球摘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眼球摘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12月到2010年12月期间本院实施的46例眼球摘除术患者,整理其护理方法以及治疗体会。结果:本组46例患者经过规范的围术期护理后,并发症较少,无一人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均痊愈出院。44例患者在1个月内安装了义眼,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理障碍,生活能自理。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以及有助于术后患者融入社会。

二、眼球摘除216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眼球摘除21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流行病学特征
        2.1.1 发病率
        2.1.2 性别及年龄
        2.1.3 致伤原因
    2.2 开放性眼外伤的检查
    2.3 开放性眼外伤损伤区域及合并损伤
    2.4 影响开放性眼外伤患者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
        2.4.1 初始视力
        2.4.2 损伤机制
        2.4.3 伤口长度
        2.4.4 晶状体损伤
        2.4.5 玻璃体积血
        2.4.6 视网膜脱离
        2.4.7 眼内炎
        2.4.8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2.4.9 玻璃体手术时机
    2.5 治疗
    2.6 总结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仪器设备
    3.3 研究方法
        3.3.1 一般临床资料
        3.3.2 眼部检查
        3.3.2.1 检查方法
        3.3.2.2 伤口分区
        3.3.2.3 记录内容
        3.3.2.4 辅助检查
        3.3.3 随访观察
    3.4 治疗方法
        3.4.1 一期眼球修复术
        3.4.2 二期玻璃体手术
    3.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3.5.1 视力测量方法
        3.5.2 视网膜情况
        3.5.3 疗效评判标准
    3.6 统计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1.1 性别及眼别
        4.1.2 年龄
        4.1.3 受伤机制及受伤原因
    4.2 手术疗效
        4.2.1 一般疗效
        4.2.2 术前视力及术后视力比较
        4.2.3 手术并发症
    4.3 不同因素与玻璃体切割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分析
        4.3.1 性别、眼别及年龄
        4.3.2 受伤机制
        4.3.3 伤口总长度
        4.3.4 受伤区域
        4.3.5 术前视力
        4.3.6 玻璃体手术时机
        4.3.7 合并眼部损伤情况
第5章 讨论
    5.1 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的一般特征
    5.2 开放性眼外伤的手术疗效
    5.3 影响开放性眼外伤患者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
        5.3.1 受伤区域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2 损伤机制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3 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4 伤口长度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5 晶体损伤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6 玻璃体积血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7 视网膜脱离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8 眼内炎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9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10 一期修复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11 玻璃体手术时机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4 展望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两种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L”形切口在微创玻切治疗后段眼内较大异物中的应用
    1.1 前言
    1.2 资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1.6 不足
第二章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在重度眼外伤濒危眼中的应用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2.6 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6)眼球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1.2 方 法
        1.2.1 健康教育
        1.2.2 心理护理
        1.2.3 术前准备
        1.2.4 术中心理护理
        1.2.5 术后采取合适的体位
        1.2.6 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1.2.7 规范换药
        1.2.8 饮食护理
        1.2.9 义眼片定制
        1.2.10 出院指导
2 结 果
3 讨 论

(7)苏州地区眼球摘除术相关因素的变化趋势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近年来苏州市眼球摘除及义眼座植入总情况
    2.2 职业因素变化
    2.3 眼球摘除的病因分析
        2.3.1 各年眼球摘除病因分析
        2.3.2 各种类型绝对期青光眼分布情况
3 讨论

(8)眼球摘除10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2方法
2结果
    2.1原始病因构成
    2.2眼部创伤史情况
3讨论

四、眼球摘除216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开放性眼球外伤的CT及临床分析[J]. 葛向红,郑文乔,亓卿燕,阎洋,冯雪亮.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1(03)
  • [2]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D]. 刘永浩. 吉林大学, 2020(08)
  • [3]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两种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D]. 钟雪梅.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4]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化疗前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变化的临床意义[J]. 洪慧敏,金眉,赵军阳,张诚玥,赵文,王希思,赵倩,段超,苏雁,马晓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9(03)
  • [5]眼内容物摘除术是否优于眼球摘除术[J]. 叶娟,宁晴瑶. 中华眼科杂志, 2014(08)
  • [6]眼球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 蒋世春,冉莉君.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2(04)
  • [7]苏州地区眼球摘除术相关因素的变化趋势分析研究[J]. 周文娟,戴春燕,李龙标,陆培荣.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14)
  • [8]眼球摘除107例临床分析[J]. 刘志刚. 国际眼科杂志, 2012(02)
  • [9]农村地区老年人眼球摘除91例分析[J]. 姚小春,王永新,周华.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1(12)
  • [10]眼球摘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李巧玲.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08)


玻璃体论文 视网膜裂孔论文 视网膜母细胞瘤论文 眼球结构论文 眼球论文

上一篇:圣诞树下的美国 IT
下一篇: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ATP-TCA和流式细胞仪在肝癌化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