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礼[1](2018)在《针刺五虎穴治疗运动员踝关节扭伤急性期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探讨针刺五虎穴治疗运动员踝关节扭伤急性期的疗效。研究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来自福建省篮排球运动管理中心符合诊断标准的踝关节扭伤急性期的运动员74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RICE”治疗。“R”是“Rest”指休息,即应立即停止运动,保持受损关节处于无负重静止状态;“I”是“Ice’指冰敷,时间为30分钟,每天一次;“C”是“Compression”指压迫,即加压包扎,以约一寸厚的棉花放在创伤部,用弹性绷带采取“8”字包扎的方法来进行包扎;“E”则指的是“Elevation”,指抬高患肢,即是将患肢置于高于心脏的位置。试验组采用针刺五虎穴配合“RICE”治疗。五虎穴属董氏奇穴,位于大指第一指节桡侧赤白肉际处,自指尖向掌顺序,均分为六等分,共五个穴位。治疗时采用交叉对侧取穴,沿大指近端第一节内侧缘,按穴位顺序用手指按压,边按揉边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并嘱受试者活动患肢,予症状改善最明显处针之,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两组干预时间均为2天。试验前后采用临床症状及体征分级计分标准、疼痛视觉量表(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针刺五虎穴治疗踝关节扭伤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和价值,通过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数据,对两种方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急性期进行科学、系统的疗效评价,以期为踝关节扭伤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和理论依据。研究结果:两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中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说明两组受试者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在临床症状及体征分级计分标准、VAS、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中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受试者组内比较,在VAS、临床症状及体征分级总计分、总体有效率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疗效差异显着。在临床症状的关节肿胀项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中,两组受试者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无显着差异。研究结论:本研究显示针刺五虎穴结合“RICE”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急性期疗效优于常规“RICE”治疗,特别对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功能障碍方面,针刺五虎穴结合“RICE”治疗的疗效优势更快显现。可见,针刺五虎穴结合“RICE”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急性期具有疗效肯定,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王强,沈影超,张永良,蒋晓伟,姚平,陈俊[2](2013)在《纽扣钢板技术配合伤科消肿止痛膏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踝部骨折常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目前临床上"标准"的术式是采用单螺钉固定腓骨、胫骨的三层皮质骨来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以期满足固定受到损伤的下胫腓联合、又能适当微动的要求。临床上采用纽扣钢板技术(Endobutton系统)重建下胫腓联合复合体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研究正在起步,该技术可减少局部生理功能的丢失、允许早期活动和减少植入物断裂,但踝关节
邱卫黎[3](2002)在《自制血余膏治疗足踝关节扭伤》文中认为
邱卫黎[4](2002)在《自制血余膏治疗踝关节扭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临床研究 |
| 1 临床资料 |
| 1.1 病例来源 |
| 1.2 诊断标准 |
| 1.3 纳入标准 |
| 1.4 排除标准 |
| 1.5 剔除标准 |
| 1.6 脱落标准 |
| 2 研究方法 |
| 2.1 样本含量的计算 |
| 2.2 随机方案设计 |
| 2.3 治疗方法 |
| 2.4 临床观察指标 |
| 2.5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 2.6 统计学方法 |
| 3 安全性评价 |
| 4 伦理考虑 |
| 4.1 自愿原则 |
| 4.2 保密原则 |
| 4.3 公平回报原则 |
| 5 试验流程图 |
| 研究结果 |
| 1 一般资料比较 |
| 2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症状与体征积分、AOFAS积分比较 |
| 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症状与体征积分、AOFAS积分比较 |
| 4 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 |
| 5 不良事件观察 |
| 分析与讨论 |
| 1 中西医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认识 |
| 1.1 现代医学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认识 |
| 1.2 祖国医学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认识 |
| 2 选择五虎穴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理论依据 |
| 3 五虎穴的临床应用 |
| 4 针刺五虎穴治疗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 5 结果分析 |
| 6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 7 本课题的不足与展望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文献综述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作者简历 |
| 1方药与方法 |
| 2适应症 |
| 3典型病例 |
| 4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