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肉鸡新城疫、大肠杆菌及慢性呼吸道感染综合诊治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肉鸡新城疫、大肠杆菌与慢性呼吸道感染的综合诊治(论文文献综述)

杨光,兰茜,王丽辉[1](2021)在《我国地方品种鸡常见疫病现状及防控措施》文中认为畜禽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根基,是我国农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但近年来,各种重大动物传染病给我国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加强疾病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提升畜牧业综合竞争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安全,文章对我国地方品种鸡常见疫病现状及其防控措施进行简述,以期为养禽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吕洪新[2](2020)在《肉鸡新城疫、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混和感染的诊治》文中研究说明肉鸡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异常,采食减少。综合发病情况、剖检症状和实验室诊断,诊断为新城疫、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采取治疗控制措施后,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经圣勇,吴益备[3](2020)在《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诊断及治疗》文中提出本文旨在探究常用的几种可以治疗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药物的效果。对某养鸡场中鸡的大肠杆菌进行采集样品与分析,从检测、生物学等技术角度找出特点。为保证疗效主要采用中西药物结合的治疗方法,本次使用的药物有双黄连A、银黄B、板蓝根C、小诺米星D等注射液及甲矾霉素粉E。经过试验效果比对分析发现,药物A无论注射还是口服效果都是最好的,其他几种中药提取物的治疗效果次之,D、 E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差,整体来说是中草药药物试剂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化学药物试剂,此外,养鸡场环境等一些外界因素也会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王攀攀[4](2020)在《反式茴香醚对SPF鸡免疫机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文中提出本研究以八角油(SAO)的主要成分反式茴香醚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的测定,系统研究反式茴香醚在SPF鸡体内作用机制。再通过代谢试验,研究反式茴香醚对SPF鸡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并进行经济效益评估,为八角油和反式茴香醚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反式茴香醚对大肠杆菌感染SPF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影响的研究:选取SPF成年白来航公鸡320只(体重接近,P>0.05),按照2×2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个处理(Cont,E.coli,SAO,E.coli+SAO),每个处理8个重复。Cont组和E.coli组,饲喂基础日粮;SAO组和E.coli+SAO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04%八角油。试验分为预试期(1-7 d)和正试期(8-28 d),共计28 d。在试验期第17-27 d,E.coli和E.coli+SAO组隔天口服灌胃1.0 mL大肠杆菌(0.8-1.2×103 cfu/mL),其他两组隔天口服灌胃等量大肠杆菌培养基。研究结果表明:(1)大肠杆菌和八角油对试验鸡ADFI和BW无交互效应(P>0.05):大肠杆菌使试验鸡BW下降(P<0.05);八角油对ADFI和BW无显着影响(P>0.05)。(2)大肠杆菌和八角油对试验鸡淋巴细胞增殖率和血清中TC的含量有显着的交互效应(P<0.05):与Cont组相比,SAO组显着提高了淋巴细胞增殖率(P<0.05),降低了血清中TC的含量(P<0.05)。(3)大肠杆菌和八角油对试验鸡血清中IgA、IgG、IgM、IL-6和IL-18的含量有显着的交互效应(P<0.05):与Cont组相比,SAO组显着提高了血清中IgM含量(P<0.05);在加菌的状态下,添加八角油显着降低了血清中IgA、IgG、IL-6和IL-18含量(P<0.05)。(4)大肠杆菌和八角油对试验鸡脾脏IL-18、IFN-γ、TNF-α、COX2和NF-κB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以及TNF-α和IGF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存在显着的交互效应(P<0.05):与Cont组相比,SAO组显着下调了脾脏IL-18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和TNF-α、IGF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P<0.05);在加菌的状态下,添加八角油显着下调了脾脏IL-18、IFN-γ、TNF-α、COX2、NF-κB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和TNF-α、IGF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P<0.05)。反式茴香醚改善SPF鸡养分利用率的功效及经济效益评估:选取体重基本一致的SPF成年白来航公鸡96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处理一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二、三、四分别在处理一的基础上添加0.02%、0.04%、0.06%八角油,日粮中反式茴香醚含量分别为0.019%、0.037%和0.056%。另选24只SPF成年白来航公鸡设为内源空白对照,用于计算真实利用率。试验期共10 d(预试期7 d和正试期3 d),试验采用全收粪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八角油添加水平的增加,试验鸡GE的表观和真实利用率以及AME和TME呈线性增加(P<0.05),CP的表观利用率呈二次形式增加(P<0.05)。日粮中添加八角油显着影响了缬氨酸、苏氨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表观和真实利用率以及蛋氨酸的表观利用率(P<0.05);且随着添加水平的增加,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表观和真实利用率呈线性与二次曲线形式上升(P<0.05),苏氨酸、蛋氨酸、丝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表观和真实利用率呈二次曲线形式升高(P<0.05)。与不添加八角油相比,日粮中添加0.02%、0.04%和0.06%的八角油分别可以增加22.70、3.62和-16.93元/吨的效益。综上所述,八角油的主要成分反式茴香醚能通过抑制脾脏NF-κB通路的激活,下调相关炎性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和TNF-α、IGF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降低血清促炎因子的含量和淋巴细胞增殖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缓解大肠杆菌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八角油对SPF鸡养分利用率的影响有剂量效应,添加0.02%和0.04%的八角油能改善养分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这对家禽免疫功能调节机制的研究以及八角油和反式茴香醚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银[5](2020)在《宜宾市翠屏区鸡新城疫免疫抗体检测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A类疫病,也被我国列为一类传染病,它不仅会给禽类带来灾难性损害(鸡群死亡率可高达100%),而且会引发国际贸易限制和封锁,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对新城疫实行了全面免疫的策略,通过疫苗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使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我国局部地区仍有持续性的地方流行或散发。宜宾市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新城疫防控形势一直较为严峻。一是紧邻的云南省,连续多年不断发生新城疫疫情,专业机构的病原监测也表明隐性带毒现象较为普遍;二是,所在的川南地区位于全球八大候鸟迁徙线路的中亚——印度迁徙线上,每年候鸟的南北迁徙都给防控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三是部分新建规模场和养殖户防疫意识、防疫知识和技术较弱,跨区域、长距离大量引种,防疫设施建设和防疫工作不到位等,都给疫病防控工作带来较大隐患。四是养殖规模化程度总体还比较低,散养畜禽普遍存在免疫不到位或未免疫现象。翠屏区作为宜宾市的主要畜牧养殖区域,近年来养鸡业发展快速。为了解该区域鸡新城疫防控总体情况,探明影响其免疫效果因素,本文采用囯家检测标准方法(HI试验)检测并分析了2017年2019年间翠屏区17个乡镇(街道)1808份鸡血清样品中新城疫免疫抗体滴度及合格率。结果表明,翠屏区鸡新城疫免疫抗体滴度平均为5.82±2.64 log2,合格率为81.89%,符合农业部关于疫苗免疫抗体合格率≥70%的要求。其中免疫抗体合格率2019年(95.51%)>2018年(81.66%)>2017(75.96%),但2019年抗体滴度显着低于2018年和2017年;17个乡镇(街道)中,永兴镇免疫合格率最高,为97.67%,高店镇最低,为43.66%;三种养殖模式中养殖企业(92.38%)>专业合作社(89.77%)>个体散养户(65.08%),养殖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新城疫抗体合格率及抗体滴度较高,显着高于散养户;不同养殖类型鸡新城疫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为蛋鸡(93.01%)>肉鸡(89.13%),蛋鸡抗体滴度极显着高于肉鸡。根据上述检测结果,经卡方分析与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以检测结果(Y)为因变量,年份(X1)、养殖模式(X3)、养鸡类型(X4)为协变量,进入预测模型最优方程。翠屏区鸡新城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预测模型为(?)。经对该模型的-2对数似然值、模型预测正确率、ROC曲线图的情况进行检验,本预测模型拟合效果一般。利用模型试测2020年翠屏区鸡新城疫免疫抗体检查合格的概率发现模型组合共5种,概率范围在0.7230.785,经与设定概率条件相比较P2020>0.70。故在2020年的鸡新城疫防控工作中,应在翠屏区继续贯彻全面免疫的策略,做好防疫工作,对散养户着重关注,适度保持合作社检查力度,企业养殖可有必要再抽检,以确保对ND的防疫效果,保证养鸡业的安全发展。本研究为翠屏区科学实施鸡新城疫免疫防控提供了有力依据和支撑。

王玥,赵亮[6](2018)在《肉鸡主要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技术》文中指出在肉鸡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对肉鸡主要的传染性疾病知识缺乏和相关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观念淡薄,导致了肉鸡主要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当肉鸡感染了传染性疾病后,死亡率很高,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养殖户意识到肉鸡主要传染性疾病的防疫的重要性。对肉鸡主要的传染性疾病进行了介绍并提出综合的防控技术。

李雯玮,姜凤华,袁玄娴,郭骏前,王礼丽,杨春白雪,侯洪烈[7](2018)在《规模化肉鸡场新城疫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文中提出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败血过程,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家禽的巴氏杆菌病是由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禽霍乱。急性型呈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表现为败血症。慢性型病死率比较低,呈肉髯水肿、关节炎等。目前,临床上常出现非典型鸡新城疫或混合感染其他细菌病。2017年4月,丹东市某规模化肉鸡场饲

许秀花[8](2018)在《冬春季肉鸡主要流行病综合防控》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气温逐渐降低,肉鸡的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疾病的混合感染,传染病与环境病交互影响,成为冬春季肉鸡疾病的基本特征。其主要流行特点是:病毒病随时暴发,病毒病继发细菌病,球虫病继发营养代谢病和细菌病,防治疾病引起中毒病,环境病诱发和加重传染病。

许秀花[9](2018)在《冬春季肉鸡主要流行病的综合防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气温逐渐降低,肉鸡的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疾病的混合感染,传染病与环境病交互影响,成为冬春季肉鸡疾病的基本特征。其主要流行特点是:病毒病随时暴发,病毒病继发细菌病,球虫病继发营养代谢病和细菌病,防治疾病引起中毒病,环境病诱发和加重传染病。1新城疫1.1流行情况本病流行从未间断,鸡群发病率几乎可以达到100%;

陈慧婧[10](2017)在《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LaSota株+HP株)制备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LaSota株+HP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病毒繁殖、抗原浓缩、灭活、乳化等为研究对象,探讨上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为完善该二联苗生产提供数据借鉴和科学依据。1、病毒繁殖: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及禽流感病毒(H9亚型HP株)分别接毒鸡胚后,检测不同培养时间段病毒的的效价。结果表明新城疫的最佳培养时间为96h,-15℃保存不宜超过3个月,流感的最佳培养时间为96h,-15℃保存不宜超过2个月。2、超滤浓缩:新城疫、禽流感两种抗原浓缩不同倍数后,对比病毒含量、血凝价以及免疫效果,根据试验数据并结合生产实际,筛选出了新城疫、禽流感最适的浓缩倍数均为2倍3、灭活剂浓度与灭活时间:对比了不同浓度甲醛、不同灭活时间对新城疫和禽流感病毒灭活效果,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抗原用甲醛溶液最适灭活浓度均为0.1%,最佳灭活时间分别为16h和18h。4、乳化试验:通过乳化时间、乳化速度进行对比,筛选出稳定性最好的条件是3000r/min乳化45~75min。对新城疫抗原、禽流感抗原以及油相不同比例乳化的样品进行免疫效果对比试验,筛选出水相油相最佳比例为1:3。

二、肉鸡新城疫、大肠杆菌与慢性呼吸道感染的综合诊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鸡新城疫、大肠杆菌与慢性呼吸道感染的综合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地方品种鸡常见疫病现状及防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家疫病防控政策
2 地方品种鸡常见疫病现状
3 地方品种鸡常见的疫病
    3.1 禽流感
    3.2 新城疫
    3.3 鸡白痢
    3.4 禽白血病
    3.5 球虫病
4 地方品种鸡疫病的防控措施
    4.1 普及疫病防控知识
    4.2 有效的药物防控
    4.3 加强饲养管理
    4.4 疫病监测
5 小结

(2)肉鸡新城疫、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混和感染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2 临床症状
3 剖检变化
4 实验室诊断
    4.1 新城疫诊断
    4.2 细菌培养
    4.3 药敏试验
    4.3 细菌生化试验
    4.4 支原体检测
5 治疗
    5.1 紧急免疫接种
    5.2 药物治疗
6 预防
    6.1 强化管理
    6.2 新城疫免疫预防
    6.3 控制大肠杆菌
    6.4 控制支原体
7 体会
    7.1 鸡群发生疾病往往与各种应激因素有关
    7.2 认识鸡大肠杆菌
    7.3 新城疫免疫

(3)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诊断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病菌的提取
        1.2.2 药敏试验
        1.2.3 动物试验
2 试验结果与结论
    2.1 试验结果
    2.2 试验结论
3 总结

(4)反式茴香醚对SPF鸡免疫机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八角
        1.1.1 概述
        1.1.2 生物学功能
        1.1.3 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1.2 大肠杆菌
        1.2.1 概述
        1.2.2 致病机理
        1.2.3 对机体免疫应答的影响
        1.2.4 耐药性研究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反式茴香醚对大肠杆菌感染SPF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影响的研究
        2.2.2 反式茴香醚改善SPF鸡养分利用率的功效及经济效益评估
    2.3 试验日粮
    2.4 样品采集
        2.4.1 反式茴香醚对大肠杆菌感染SPF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影响的研究
        2.4.2 反式茴香醚改善SPF鸡养分利用率的功效及经济效益评估
    2.5 指标测定
        2.5.1 生产性能
        2.5.2 器官指数的测定
        2.5.3 血清生化
        2.5.4 血清免疫球蛋白
        2.5.5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
        2.5.6 淋巴细胞增殖率
        2.5.7 组织中mRNA表达量的测定
        2.5.8 荧光定量PCR
        2.5.9 蛋白提取和Western Blotting
        2.5.10 养分利用率测定
        2.5.11 经济效益评估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反式茴香醚对大肠杆菌感染SPF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影响的研究
        3.1.1 生产性能比较
        3.1.2 脾脏器官指数
        3.1.3 淋巴细胞增殖率
        3.1.4 血清生化指标
        3.1.5 免疫球蛋白含量
        3.1.6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
        3.1.7 脾脏相关炎性因子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
        3.1.8 空肠相关炎性因子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
        3.1.9 脾脏NF-κBp65、TNF-α、STAT1和IGF2 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
    3.2 反式茴香醚改善SPF鸡养分利用率的功效及经济效益评估
        3.2.1 常规养分利用率
        3.2.2 必需氨基酸利用率
        3.2.3 非必需氨基酸利用率
        3.2.4 经济效益评估
4 讨论
    4.1 反式茴香醚对大肠杆菌感染SPF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影响的研究
        4.1.1 生产性能
        4.1.2 淋巴细胞增殖率
        4.1.3 血清生化、免疫球蛋白和炎性细胞因子
        4.1.4 脾脏器官指数、相关炎性因子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
        4.1.5 空肠相关炎性因子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
    4.2 反式茴香醚改善SPF鸡养分利用率的功效及经济效益评估
5 结论
6 创新点
7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宜宾市翠屏区鸡新城疫免疫抗体检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当前新城疫的发生状况
    1.2 新城疫病原
    1.3 病症分型
    1.4 临床症状
    1.5 病理剖检变化
    1.6 实验室检测
    1.7 鸡新城疫的防治
    1.8 小结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研究主要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翠屏区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抗体水平检测
    3.1 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
    3.4 分析讨论
第4章 翠屏区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抗体水平预测模型的建立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分析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6)肉鸡主要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肉鸡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疾病
    1.1 肉鸡大肠杆菌病
    1.2 肉鸡沙门氏菌病
    1.3 肉鸡巴氏杆菌病
    1.4 肉鸡其他的细菌性传染疾病
2 肉鸡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疾病
    2.1 肉鸡高致病禽流感
    2.2 肉鸡新城疫
    2.3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2.4 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3 肉鸡的主要几种传染性疾病防控技术

(7)规模化肉鸡场新城疫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
    1.2 检测试剂
    1.3 发病情况
    1.4 病理变化
    1.5 实验室诊断
        1.5.1 细菌学检查
        1.5.2 生化试验
        1.5.3 荧光定量PCR检测
        1.5.4 血凝抑制试验
        1.5.5 药敏试验
        1.5.6 动物试验
2 结果
    2.1 细菌学检查
    2.2 荧光定量PCR
    2.3 生化试验
    2.4 血凝/血凝抑制试验 (HA/HI)
    2.5 动物试验
    2.6 药敏试验
    2.7 治疗
3 讨论

(8)冬春季肉鸡主要流行病综合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城疫
    1. 流行情况。
    2. 临床与病变特征。
    3. 综合防控。
二、低致病性禽流感
    1. 流行情况。
    2. 临床与病变特征。
    3. 综合防控。
三、传染性支气管炎
    1. 流行情况。
    2. 临床与病变特征。
    3. 综合防控。
四、大肠杆菌病
    1. 流行情况。
    2. 临床与病变特征。
    3. 综合防控。
五、慢性呼吸道病
    1. 流行情况。
    2. 临床与病变特征。
    3. 综合防控。

(9)冬春季肉鸡主要流行病的综合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城疫
    1.1 流行情况
    1.2 临床与病变特征
    1.3 综合防控
2 低致病性禽流感
    2.1 流行情况
    2.2 临床与病变特征
    2.3 综合防控
3 传染性支气管炎
    3.1 流行情况
    3.2 临床与病变特征
    3.3 综合防控
4 大肠杆菌病
    4.1 流行情况
    4.2 临床与病变特征
    4.3 综合防控
5 慢性呼吸道病
    5.1 流行情况
    5.2 临床与病变特征
    5.3 综合防控

(10)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LaSota株+HP株)制备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鸡新城疫病毒、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病原学概况
        1.1 鸡新城疫病毒病原学概况
        1.2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病原学概况
    2 鸡新城疫病毒、H9N2亚型禽流感流行病学概况
        2.1 鸡新城疫的流行病学
        2.2 H9N2亚型禽流感的流行病学
    3 国内外鸡新城疫病毒、H9N2亚型禽流感疫苗研究现状
        3.1 鸡新城疫疫苗的研究现状
        3.2 H9N2亚型禽流感疫苗的研究现状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病毒繁殖及保存期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毒繁殖
        2.2 保存期试验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超滤浓缩效果评价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毒含量的测定
        2.2 红细胞凝集价的测定
        2.3 浓缩免疫效果评定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灭活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灭活检验
        2.2 不同浓度甲醛对血凝活性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乳化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选择佐剂
        2.2 剪切速度和乳化时间对疫苗稳定性和黏度的影响
        2.3 水相油相不同比例的乳化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佐剂的选择
        3.2 剪切速度和时间对疫苗稳定性和黏度的影响
        3.3 不同比例的乳化试验效果评定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肉鸡新城疫、大肠杆菌与慢性呼吸道感染的综合诊治(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地方品种鸡常见疫病现状及防控措施[J]. 杨光,兰茜,王丽辉. 饲料博览, 2021(12)
  • [2]肉鸡新城疫、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混和感染的诊治[J]. 吕洪新. 中国动物保健, 2020(09)
  • [3]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诊断及治疗[J]. 经圣勇,吴益备. 中国畜禽种业, 2020(06)
  • [4]反式茴香醚对SPF鸡免疫机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D]. 王攀攀.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5]宜宾市翠屏区鸡新城疫免疫抗体检测与分析[D]. 王银. 西南大学, 2020(01)
  • [6]肉鸡主要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技术[J]. 王玥,赵亮. 畜禽业, 2018(07)
  • [7]规模化肉鸡场新城疫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J]. 李雯玮,姜凤华,袁玄娴,郭骏前,王礼丽,杨春白雪,侯洪烈. 中国兽医杂志, 2018(03)
  • [8]冬春季肉鸡主要流行病综合防控[J]. 许秀花. 兽医导刊, 2018(01)
  • [9]冬春季肉鸡主要流行病的综合防控[J]. 许秀花. 农村实用技术, 2018(01)
  • [10]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LaSota株+HP株)制备技术的研究[D]. 陈慧婧.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1)


新城疫论文 肉鸡论文 茴香论文 传染病论文 禽流感论文

上一篇:浅谈网上联合编目规则与我馆图书编目工作
下一篇:LRH-1/hBlF 和 HNF1 协同上调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录和 DNA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