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雅,王玲,胡雪丽,朱露露,李友丽[1](2021)在《多元化互联网线上式健康教育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多元化互联网线上式健康教育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病人围术期焦虑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中科大附一院南区泌尿外科139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9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70例,试验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式及书面式进行入院、术前、术后及出院健康宣教。知情同意情况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病人住院期间及出院1个月以内进行公众号、微信等方式健康教育干预,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中科大附一院护理满意度评分表,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围术期焦虑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术前1 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6.29±4.81与63.17±8.05,P<0.001)、术后1 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4.29±4.23与59.11±6.92,P<0.001)、手术当日疼痛评分(3.09±0.919与3.41±1.03,P=0.042)、术后对照组及试验组下床时间分别为(1.73±0.583与1.46±0.72,P=0.013),未按预约时间拔除双J管发生率分别为(7.14%与0%,P=0.024);出院1个月内门诊随诊率(90.00%与98.55%,P=0.030)及护理满意度(93.67±2.22与96.48±2.10,P<0.001)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元化互联网线上式与健康教育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病人围可术期应用降低围术期焦虑程度、降低病人疼痛感、提高门诊随诊率及护理满意度。
佘纳[2](2021)在《基于HBM的微课健康教育在肩袖损伤修补术后患者康复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给患者提供可视化的康复动作指导,使患者更好的掌握康复锻炼方法及要点;(2)让患者明确肩袖损伤术后康复的重要意义,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健康信念和依从性,最终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研究方法:(1)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请骨科医生和康复师编写肩袖损伤术后康复微课的脚本,在此脚本的基础上使用相机拍摄,运用“爱剪辑”软件进行整理和编辑,最终完成肩袖损伤术后康复微课的制作;同时制定出以健康信念模式为导向的护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2)选取2020年7月~2021年2月,在浙江省湖州市某三甲医院骨科住院,准备行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和评估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疼痛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CMS)、肩袖损伤康复依从性评分和健康信念得分等。比较健康信念结合微课模式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干预之后的效果差异。研究结果:(1)拟共有84名患者纳入研究,均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际最终为80名患者完成了随访,实际每组40名;男女比25:55;年龄39~76岁,年龄(57.84±8.21)岁。对照组男12人,女28人,年龄(59.28±7.77)岁;实验组男13人,女27人,年龄(56.4±8.48)岁。患者在身高、体重等普通特征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2)VAS:干预前,实验组(5.42±1.43)与对照组(5.55±1.44)差异不显着(P>0.05)。干预后,采集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间点疼痛评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此3个时间点数据均存在显着差异(F组别=5.835,P=0.018<0.05)。(3)CMS:干预前,实验组(52.90±8.70)与对照组(52.55±8.33)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间点测量患者CM,数据差异显着(F组别=4.633,P=0.034<0.05),实验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CM值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4)患者康复依从性评分:干预前,实验组(25.62±3.62)与对照组(25.87±3.87),无组间差异(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着(F组别=4.989,P=0.028<0.05)。(5)健康信念各维度评分、总评分: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均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在个人健康信念(F组别=4.221,P=0.043)、感到有实力(F组别=4.089,P=0.047)、感到有资源利用(F组别=4.390,P=0.039)、感到有威胁(F组别=4.547,P=0.036)评分上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表明实验组干预措施可以确定提高患者的个人健康信念、有实力感觉和资源利用能力;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受到威胁的感觉。而在感到有控制力(F组别=1.510,P=0.233)、健康信念总评分(F组别=2.043,P=0.157)上,两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在感到有控制力和健康信念总评分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措施的效果均无差异。研究结论:(1)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微课护理方式能够加快肩袖损伤修补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依从性,缓解疼痛。(2)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微课护理方式可以提高肩袖损伤修补术后患者资源利用能力、增强个人健康信念和实力感,减少威胁感。
钟琦[3](2021)在《基于遗忘曲线规律的阶段性测试在肩袖修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基于遗忘曲线规律的阶段性测试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Rotator Cuff Repair)患者康复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基于遗忘曲线规律的阶段性测试对患者康复知识、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疼痛、满意度等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一套健康教育新方案。方法采用非盲法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纳入2019年6月-2020年7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住院并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试验组和对照组人数相等(n=60)。试验组实施基于遗忘曲线规律的阶段性测试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入院到术后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和3个月时评测。其他观察指标包括:ASES评分、UCLA评分、手术侧肩关节活动度、患者NRS疼痛数字评分(术前1天、术后2周、术后3个月)、康复效果满意度(术后3个月);试验组阶段性测试分数(健康教育后20分钟、1天、2天、6天、2周、1个月、3个月)。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2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计120例患者,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入院诊断、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创伤史、肩袖撕裂大小、肩袖病史方面基线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NRS疼痛数字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Constant-Murley评分组间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交互=117.000,P<0.001),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干预2周、3个月后,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t=-11.547、-11.123,P<0.05)。患者ASES评分在组间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9.212,P<0.001),简单效应分析显示,试验组评分在干预2周、3个月时均高于对照组(r=-9.514、-39.33,P<0.05)。UCLA评分组间与时间存在显着交互作用(F 交互25.672,P<0.001),通过简单效应分析得出,术后随访两阶段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t=-22.79、-17.64,P<0.05)。肩关节活动度组间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前屈上举角度(F交互=18.044,P<0.001),外展上举角度(F交互=14.855,P<0.001),中立位外旋角度(F交互=45.280,P<0.001),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干预2周、3个月后,试验组前屈上举角度(t=2.232、-31.95,P<0.05)、外展上举角度(t=32.95、31.26,P<0.05)、中立位外旋角度(r=-8.387、-12.488,P<0.05)均大于对照组。NRS疼痛数字评分受组间与时间交互作用影响(F交互=15.133,P<0.001),通过简单效应分析可见,试验组疼痛评分在术后干预两阶段均低于对照组(t=11.667、13.540,P<0.05)。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康复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7.64,P<0.05)。试验组各阶段测试分数存在显着差异(F=100.043,P<0.05),分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应用遗忘曲线理论改进的健康教育方法科学可行,针对性强,有助于加强患者康复知识记忆,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从而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为临床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方法。
胡蓉[4](2020)在《基于移动医疗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以行为转变理论模式作为研究的基础理论依据,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同步放化疗鼻咽癌患者健康教育路径,为肿瘤病房移动医疗APP中鼻咽癌健康教育板块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法,结构式观察法,质性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形成基于移动医疗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的初稿;运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15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并对路径的条目和内容进行了修改,最终形成了基于移动医疗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的终稿。使用变异系数法对各级条目进行权重赋值;运用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系数、集中程度对专家函询的结果进行科学性和可靠性检验;统计分析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结果:1.肿瘤科病房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现状:结构式观察和质性访谈的结果显示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缺乏计划,部分健康教育内容缺失的现状,87.96%的医务人员采用了口头教育的形式,另外书面表达占5.56%,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占5.56%,利用互联网/移动医疗设备仅占0.93%;肿瘤科/耳鼻喉科医务人员在鼻咽癌的治疗和护理的知识关注点多聚焦在鼻咽癌的放射治疗上,而对鼻咽癌的同步化疗、后期康复锻炼关注不够。2.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简短版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QOL-NPC13)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社会关系(social domain,SO)领域,学历较高者得分最低(56.52±17.39),而学历较低者得分最高(71.43±15.99),说明了高学历人群对自身社会关系的关注度较高,需求高;在毒副作用(side-effect do-main,SE)领域,调查显示随着治疗的推进,得分呈降低趋势,说明患者在治疗进行以及治疗结束后毒副作用日趋明显,需要医务人员的持续健康教育支持。3.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该路径共有三个层级,一级条目5项,二级条目20项,三级条目53项。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3.75%和100%,说明专家具有较高的积极性;2轮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48和0.910,说明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各级条目的协调性系数分别为0.275、0.110、0.222,P值<0.05,说明各函询专家对各级条目的意见较为一致;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采用重要性赋值和变异系数表示,各条目重要性赋值均数都大于3.5,变异系数小于0.25,说明专家的意见集中程度较好。结论:本文以行为转变理论模式作为研究的基础理论依据,结合《“十三五”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文件精神,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同步放化疗鼻咽癌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该路径结合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欠佳的现状和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各治疗阶段健康现状,将行为转变理论模式的五个转变阶段和患者的治疗阶段相融合,根据移动医疗的特点进行构建。该路径符合医护人员、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知识需求,为基于移动医疗的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
李陈娇[5](2020)在《5S健康教育清单管理模式在慢性鼻窦炎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将5S管理法应用于慢性鼻窦炎围术期健康教育中,通过构建5S健康教育清单管理模式,旨在规范该类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内容、完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并在临床实践中验证该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鼻窦炎围术期患者的应用效果,为日后临床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1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采用5S健康教育清单管理模式。采用健康教育知识水平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改良舒适度量表、生活质量量表、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于干预前及干预后不同时间)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水平、焦虑程度、舒适度、生活质量及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⑵入院时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识水平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干预组在健康教育知识水平上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⑶在入院当日、术前24h、术后72h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入院当日,两组患者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4h,各组患者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入院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2h,两组患者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入院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⑷在术后24h、48h、72h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在时间效应上,生理维度、心理精神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境维度、社会文化维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别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与组别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⑸在术前24h,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同组入院得分,但干预组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术后72h,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后24h,且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⑹出院当日,干预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采取5S健康教育清单管理模式能够规范慢性鼻窦炎围术期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完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从而降低该类患者围术期焦虑水平、提高其舒适度及围手术期生活质量,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同时也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和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郭丽敏[6](2020)在《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跌倒恐惧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跌倒恐惧的效果,探究该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跌倒恐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在髋关节置换患者跌倒恐惧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试验性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创伤外科髋部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经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按其所在病区整群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从入组后开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患者进行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两组干预时长相等,共干预12周。分别于干预前、术后2周、4周、12周后评价患者的跌倒效能感、Barthel指数评定、Harris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1.基线资料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及近一年来跌倒经历等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跌倒效能感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Harris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均衡,具有可比性。2.干预后效果(1)跌倒效能感干预效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2周后的室内活动及跌倒效能感量表总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4、12周后两组患者跌倒效能感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的变化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对降低患者跌倒恐惧心理具有一定优势。(2)巴氏指数评定量表干预效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2、4周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2周试验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得分虽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术后2、4周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髋关节功能干预效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2周后除畸形、活动度外,其余各维度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周后除畸形外,其余各维度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周后除畸形、疼痛外,其余各维度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的变化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4)生活质量干预效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4周生活质量各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12周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社会职能及精神健康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时间的变化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能够全面提高髋关节置换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1.本研究证实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能够降低髋关节置换患者的跌倒恐惧心理,提高锻炼的依从性,从而增强疾病康复的信心。2.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李冬兰[7](2020)在《基于IMB模型的出院指导方案在冠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即冠脉搭桥术,是冠心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接受CABG的患者仍需口服药物治疗,并要坚持合理的运动、控制饮食和一系列心脏康复训练等,且患者术后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并担忧出院后的自我康复护理。因此有效评估CABG患者出院准备情况,做好患者过渡期安全衔接工作,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照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是临床医护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研究表明,出院计划是实现患者从医院向社区或家庭顺利过渡的一项重要护理干预措施,出院指导是出院计划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研究构建并应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 Model,IMB模型)的出院指导,对CABG患者进行出院前的护理干预,旨在提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实现患者过渡期延续护理的无缝衔接,防止或延缓冠状动脉再狭窄、血栓等不良结局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家庭自我照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目的构建基于IMB模型的出院指导方案并实施,探讨其对出院指导质量、冠脉搭桥术患者出院准备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等的影响,以期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过渡期延续护理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本研究在调查冠脉搭桥术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及建议形成基于IMB模型的出院指导方案(初步修订版),经过预试验并再次修订形成基于IMB模型的出院指导方案(最终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郑州市某两家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冠脉搭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91例)和干预组(8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心外科常规护理和标准化出院指导干预,干预组患者接受心外科常规护理和基于IMB模型的出院指导干预。入组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出院时评价出院指导质量、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三个指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卡方(Chi-squre,χ2)检验;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结果1.最终干预组87例,对照组88例完成本研究。两组冠脉搭桥术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元)、医保类型、吸烟、合并其他疾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为(98.44±2.70)、个人状态、适应能力、预期获得帮助3个维度得分依次为(24.51±0.96)、(40.89±1.94)、(33.05±1.49),对照组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为(89.89±2.66)、个人状态、适应能力、预期获得帮助3个维度得分依次为(22.09±1.08)、(37.02±1.89)、(30.77±1.61),干预组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个人状态、适应能力、预期获得帮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患者出院指导质量总分为(148.34±5.50)、需要信息、获得信息、指导技巧及效果得分依次为(42.72±2.30)、(49.13±2.05)、(99.22±5.17),对照组患者出院指导质量总分为(137.64±6.99)、需要信息、获得信息、指导技巧及效果得分依次为(42.77±2.31)、(44.77±2.24)、(92.86±6.24),干预组患者出院指导质量总分、获得信息、指导技巧及效果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冠脉搭桥术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均与出院指导质量呈正相关,干预组和对照组的r值分别为0.519(P<0.05)和0.481(P<0.05)。5.对照组冠脉搭桥术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率为88.6%,干预组冠脉搭桥术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7.7%,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冠脉搭桥术患者构建了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 Model,IMB模型)的出院指导。2.基于IMB模型的出院指导能够提高出院指导质量。3.基于IMB模型的出院指导方案可以提升冠脉搭桥术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延续护理的开展提供参考。
邓凤良[8](2019)在《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制定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CPT)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为指导CPT联合手术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本研究通过回顾病历资料,筛选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医嘱类护理项目;通过质性访谈深入了解CPT患儿联合手术后父母的居家照护体验和健康教育需求,补充完善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内容;再通过文献分析法,完善临床护理路径,形成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雏形。(2)通过对来自上海、山东、安徽、武汉、湖南、深圳、广西、四川等8个地区9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5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对临床护理路径内容进行2轮评判筛选,初步完成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3)通过预实验验证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可行性与便捷性,最终完成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结果(1)通过病历回顾法、质性访谈、文献研究,初步制定了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雏形:包含临床护理路径表单、4个具体护理方案、出入路径标准、变异及原因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评价指标等。(2)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筛选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内容,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均为0.90,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81、0.379,卡方检验P值均小于0.001。根据专家意见,增加条目20个,删除条目5个,调整条目27个,初步完成了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3)3轮预实验结果表明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便捷性,最终完成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包括: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表单、5个具体护理方案(针孔护理方案、功能锻炼方案、疼痛护理方案、负压引流护理方案、留置导尿护理方案)、出入路径标准、变异及原因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评价指标。结论构建了儿童CPT联合手术的临床护理路径,将为指导CPT联合手术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乔够梅,任洁,刘麟玲,程魏弟,朱文婷,张继萍,张研[9](2019)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对高原官兵泌尿系结石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高原官兵泌尿系结石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驻地海拔为3 000 m以上,由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泌尿外科提供卫勤保障的160例患有泌尿系结石的高原官兵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采用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官兵健康信念及健康行为评分、结石复发率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健康信念总分为(140.22±12.90)分,健康行为总分为(149.44±14.18)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试验组结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1,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模式促使官兵将健康的认知转化为实际的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持续保持健康行为习惯,降低泌尿系结石的复发率,提高部队作战能力。
王英,刘冬容,杨珊,王璐瑶[10](2018)在《结构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外科住院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结构化健康教育对神经外科住院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8月在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术后护理及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同时接受结构化健康教育干预。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后自我护理技能、自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总体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化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住院病人可提高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促进病人建立养成良好的自我护理行为,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2.1 干预方法 |
| 1.2.2 评价指标 |
| 1.2.3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4 讨论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缩略词表 |
| 1 引言 |
| 1.1 研究背景 |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 1.2.1 研究目的 |
| 1.2.2 研究意义 |
| 1.3 几个重要概念 |
| 1.3.1 肩袖损伤 |
| 1.3.2 肩袖损伤修补术 |
| 1.3.3 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ve Model, HBM) |
| 1.3.4 微课 |
| 1.3.5 术后康复 |
| 2 文献回顾 |
| 2.1 肩袖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危害 |
| 2.2 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研究现状 |
| 2.3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治疗的方法及现状 |
| 2.4 微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 |
| 2.5 健康信念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 |
| 2.6 健康信念与锻炼依从性的关系 |
| 2.7 健康信念模式应用依据 |
| 2.8 文献小结 |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 3.1 研究设计 |
| 3.2 研究对象 |
| 3.2.1 样本来源 |
| 3.2.2 纳入标准 |
| 3.2.3 排除标准 |
| 3.2.4 剔除标准 |
| 3.2.5 样本量估算 |
| 3.2.6 研究对象的分组 |
| 3.3 资料收集及结局指标的记录 |
| 3.3.1 资料收集评估工具 |
| 3.3.2 结局指标的记录 |
| 3.4 研究步骤 |
| 3.4.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
| 3.4.2 确定干预方案 |
| 3.4.3 完成相关的知识培训 |
| 3.5 具体的干预措施 |
| 3.5.1 对照组的干预 |
| 3.5.2 实验组的干预 |
| 3.6 统计学方法 |
| 3.7 质量控制 |
| 3.7.1 研究开展前 |
| 3.7.2 研究进行中 |
| 3.7.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 3.8 伦理原则 |
| 3.8.1 自愿原则 |
| 3.8.2 保密原则 |
| 3.9 技术路线图 |
| 4 结果 |
| 4.1 样本流失情况 |
| 4.2 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 4.3 干预前、干预后 1 个月、3 个月两组患者疼痛 (VAS) 的比较 |
| 4.4 干预前、干预1 个月、3 个月两组患者(CMS)肩关节评分比较 |
| 4.5 干预前、干预后1 个月、3 个月两组患者康复依从性评分比较 |
| 4.6 干预前后 1 个月、干预后 3 个月健康信念维度评分比较 |
| 5 讨论 |
| 5.1 行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一般资料 |
| 5.2 基于 HBM 的微课健康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疼痛 (VAS) 的影响 |
| 5.3 基于HBM的微课健康教育对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影响 |
| 5.4 基于HBM的微课健康教育对患者术后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
| 5.5 基于HBM的微课健康教育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健康信念的影响 |
| 6 结论与展望 |
| 6.1 结论 |
| 6.2 展望 |
| 6.2.1 本研究创新点 |
| 6.2.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 附录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康复治疗及护理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前言 |
| 1. 研究背景 |
| 1.1 肩袖损伤流行病学 |
| 1.2 肩袖损伤的手术方式 |
| 1.3 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健康教育难落实到位 |
| 1.4 康复知识掌握不到位影响康复锻炼效果 |
| 1.5 可应用遗忘曲线规律改进肩袖修补术患者健康教育 |
| 2. 遗忘曲线规律应用研究现状 |
| 2.1 国外研究进展 |
| 2.2 国内研究进展 |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 4. 技术路线 |
| 第二章 基于遗忘曲线规律的阶段性测试方案构建 |
| 1. 成立康复小组 |
| 2. 相关文献回顾 |
| 3. 头脑风暴 |
| 4. 预试验修正方案 |
| 第三章 临床应用的对象与方法 |
| 1. 伦理审查 |
| 2. 研究对象 |
| 2.1 抽样方法 |
| 2.2 临床分型 |
| 2.3 纳入标准 |
| 2.4 排除标准 |
| 2.5 病例终止标准 |
| 2.6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
| 3. 研究方法 |
| 3.1 试验总体设计 |
| 3.2 样本量计算 |
| 3.3 病例分组及病例分配计划 |
| 3.4 随机分组方法 |
| 3.5 隐藏分配方案 |
| 3.6 盲法设计 |
| 3.7 干预方法 |
| 4. 研究工具及观察指标 |
| 4.1 研究工具 |
| 4.2 观察指标 |
| 5. 资料收集 |
| 5.1 收集前准备 |
| 5.2 收集步骤 |
| 5.3 收集时间 |
| 5.4 收集注意事项 |
| 6. 质量控制 |
| 6.1 选择偏移的控制 |
| 6.2 实施偏移的控制 |
| 6.3 沾染偏移的控制 |
| 6.4 减员偏移的控制 |
| 6.5 测量偏移的控制 |
| 7. 数据管理 |
| 7.1 数据收集 |
| 7.2 病例报告的填写与移交 |
| 7.3 记录保存 |
| 7.4 数据的录入与修改 |
| 7.5 数据审核 |
| 7.6 数据锁定 |
| 8. 统计分析 |
| 第四章 临床应用的结果 |
| 1. 入组情况 |
| 2.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 3. 观察指标比较 |
| 3.1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的变化 |
| 3.2 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变化 |
| 3.3 两组患者NRS疼痛数字评分变化 |
| 3.4 两组患者康复满意度评分比较 |
| 3.5 试验组阶段性测试分数变化 |
| 第五章 讨论 |
| 1. 基于遗忘曲线规律的阶段性测试为临床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方案 |
| 2. 基于遗忘曲线规律的阶段性测试干预方案的干预效果 |
| 2.1 有助于加强患者康复知识记忆 |
| 2.2 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
| 2.3 有助于改善肩关节功能评分 |
| 2.4 有助于促进肩关节活动度长远期恢复 |
| 2.5 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 |
| 2.6 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满意度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附录一 综述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 |
| 附录三 常规康复锻炼 |
| 附录四 肩袖修补康复AB卷 |
| 附录五 阶段性测试分数记录表 |
| 附录六 Constant-Murley评分 |
| 附录七 ASES评分 |
| 附录八 UCLA评分 |
| 附录九 康复满意度评分 |
| 附录十 病例报告表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 致谢 |
|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第一章 前言 |
| 1 研究背景 |
| 2 相关概念 |
| 3 研究意义 |
| 第二章 基于移动医疗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的初稿 |
| 1 研究方法 |
| 2 初稿形成过程 |
| 3 质量控制 |
| 4 伦理原则 |
| 5 移动医疗路径设计原则 |
| 6 技术路线图 |
| 7 结果 |
| 第三章 形成基于移动医疗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终稿 |
| 1 研究方法 |
| 2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的实施过程 |
| 3 结果 |
| 第四章 讨论 |
| 1 医务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
| 2 鼻咽癌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度分析 |
| 3 基于移动医疗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和权重分析 |
| 4 本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分析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 1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
|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附件 |
| 附录 1 |
| 附录 2 |
| 附录 3 |
| 附录 4 |
| 附录 5 |
| 附录 6 |
| 致谢 |
| 作者简介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 1 前言 |
| 1.1 研究背景 |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 1.4 课题研究思路 |
| 1.5 技术路线图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2.1 研究对象 |
| 2.1.1 一般资料 |
| 2.1.2 纳入标准 |
| 2.1.3 排除标准 |
| 2.1.4 样本量估算 |
| 2.2 研究方法 |
| 2.2.1 研究类型 |
| 2.2.2 干预分组 |
| 2.2.3 研究工具 |
| 2.2.4 干预方案及内容 |
| 2.2.5 评价指标 |
| 2.2.6 质量控制 |
| 2.2.7 伦理原则 |
| 2.2.8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 3 结果 |
| 3.1 慢性鼻窦炎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
| 3.2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
| 3.3 两组慢性鼻窦炎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水平比较 |
| 3.4 两组慢性鼻窦炎患者焦虑评分比较 |
| 3.5 两组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比较 |
| 3.6 两组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 3.7 两组慢性鼻窦炎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比较 |
| 4 讨论 |
| 4.1 慢性鼻窦炎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
| 4.2 5S健康教育清单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水平 |
| 4.3 5S健康教育清单管理模式有利于减轻患者围术期焦虑程度 |
| 4.4 5S健康教育清单管理模式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
| 4.5 5S健康教育清单管理模式对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
| 4.6 5S健康教育清单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 |
| 5 小结 |
| 5.1 研究结论 |
| 5.2 研究创新性 |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个人简介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英文缩略表 |
| 前言 |
| 1 研究背景 |
| 2 研究目的 |
| 3 研究意义 |
| 3.1 理论意义 |
| 3.2 实践意义 |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 1 研究设计 |
| 2 研究对象 |
| 2.1 纳入标准 |
| 2.2 排除标准 |
| 2.3 脱落标准 |
| 3 样本量 |
| 4 干预措施与方法 |
| 4.1 对照组干预方法 |
| 4.2 试验组干预方法 |
| 5 干预测评工具 |
| 6 资料收集 |
| 7 统计方法 |
| 8 质量控制 |
| 9 伦理原则 |
| 10 技术路线图 |
| 研究结果 |
| 1 基本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
| 2 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 |
| 2.1 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跌倒效能感量表得分的影响 |
| 2.2 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巴氏指数评定量表总分的影响 |
| 2.3 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对髋关节功能评定量表的影响 |
| 2.4 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
| 讨论 |
| 1 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 |
| 2 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
| 3 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 |
| 4 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 结论 |
| 创新点 |
|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综述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跌倒恐惧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与概念框架 |
| 1.1 文献回顾 |
| 1.2 概念框架 |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 第二部分 :构建基于IMB模型的出院指导方案 |
| 2.1 成立出院指导研究小组 |
| 2.2 文献检索及分析 |
| 2.3 焦点访谈并初次修订 |
| 2.4 预试验并再次修订 |
| 2.5 干预方案 |
| 第三部分 :基于IMB模型的出院指导方案在冠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3.2 结果 |
| 3.3 讨论 |
| 3.4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患者出院准备度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摘要 |
| Abstract |
| 缩略词 |
| 第1章 前言 |
| 1.1 研究背景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 1.4 操作性定义 |
| 1.5 相关理论基础与框架 |
| 1.6 研究路线 |
| 第2章 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雏形 |
| 2.1 研究目的 |
| 2.2 研究方法与结果 |
| 2.2.1 病历回顾法 |
| 2.2.2 质性访谈 |
| 2.2.3 文献研究 |
| 2.3 总结 |
| 第3章 德尔菲法筛选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内容 |
| 3.1 研究目的 |
| 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 3.3 结果与分析 |
| 3.4 预实验 |
| 3.5 正式形成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方案 |
| 第4章 讨论 |
| 4.1 函询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分析 |
| 4.2 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内容的分析 |
| 4.3 本研究临床护理路径的优越性分析 |
| 4.4 构建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可行性分析 |
| 4.5 构建儿童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意义 |
| 第5章 结论 |
|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 致谢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健康教育方法 |
| 1.2.1 对照组 |
| 1.2.2 观察组 |
|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