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输尿管盆腔部分闭锁伴尿漏一例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肾盂输尿管连接处部分闭锁伴尿漏形成1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周彤,林厚维,徐卯升,徐国锋,方晓亮,贺雷,耿红全[1](2020)在《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术后再手术病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我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肾盂成形术后因再次梗阻而接受手术的UPJO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再手术的原因。结果共有36例患儿接受肾盂成形术后再手术治疗,术中发现梗阻原因为:26例(72.22%)吻合口水肿增厚、周围粘连与纤维化瘢痕形成,5例(13.89%)吻合口旁或肾盂壁息肉,5例(13.89%)高位输尿管开口,3例(8.33%)迷走血管压迫输尿管,2例(5.56%)吻合口远端输尿管狭窄,2例(5.56%)肾盏颈闭锁。2例患儿因肾盏颈闭锁行肾盏颈成形+输尿管肾下盏吻合术,其余患儿均接受开放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其中34例患儿未发生再梗阻。1例肾盏颈闭锁患儿术后上、下盏间及输尿管肾盏颈吻合口均再次闭锁,再次行肾盏颈成形+输尿管肾下盏吻合术;另1例患儿再次术后30个月出现患侧腰腹部疼痛伴积水增大,再次行肾盂成形术证实为前次吻合口再次瘢痕性狭窄。上述2例患儿经过第3次手术,术后分别随访37、20个月,无再梗阻发生。结论吻合口水肿增厚、周围粘连与纤维化瘢痕形成是肾盂成形术后再手术最主要的原因。医源性息肉、输尿管开口位置偏高、首次手术遗漏迷走血管压迫和吻合口远端输尿管狭窄,及吻合时闭合肾盏颈也是导致肾盂成形术后再手术的重要原因。术中应注意选择输尿管较宽敞处精细吻合,保持吻合口位于肾盂低位、避免误伤肾盏颈、避免遗漏存在的迷走血管、造瘘管头端尽量远离吻合口等操作细节有助于减少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的发生。

陈柯宇[2](2020)在《钬激光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腔内钬激光碎石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后并发输尿管狭窄的相关性因素,为临床上预防或减少钬激光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科2015年9月2017年9月由同一专科医师完成的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reteroscopic holmium laser lithotripsy,URHL)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 with holmium laser,PCNL)的临床相关指标。排除术前及术中发现已存在输尿管狭窄的患者,共收集病例123例。其中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组(URHL)106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组(PCNL)17例。采用泌尿系彩超、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计算机体层摄影)等影像学技术术后常规随访观察12个月,监测术后肾积水的情况。钬激光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并发症定义为:随访过程中肾积水进行性增加,并最终通过输尿管镜检查诊断为术区输尿管狭窄或闭锁。采用统计学方法找出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有关的因素即危险因子。将之与接受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患者的相应病例特征进行对照,分析腔内钬激光碎石手术后输尿管狭窄的深层次因素。在进一步论证分析中,我们随机监测统计了近一年内,15例接受腔内钬激光碎石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术中与温度变化相关的数据,其中URHL 13例,PCNL 2例,记录分析实际手术过程中两种腔内钬激光碎石术对患者输尿管温度的影响情况,探讨温度因素与钬激光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形成的相关性。结果:URHL组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6例,狭窄率(5.7%,6/106),PCNL组术后未发生输尿管狭窄,狭窄率(0%,0/17)。106例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者术前术中均未发现输尿管狭窄,无输尿管穿孔病例。逻辑回归分析发现,结石的大小(P=0.022)、嵌顿位置(P=0.026)、手术时间(P=0.007)、耗水量(P=0.002)是URHL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结石部位与发生术后输尿管狭窄不相关(P>0.05)。两组病例的病例特征对照分析发现PCNL组患者均具备上述危险因素(P<0.01),术后却未发生输尿管狭窄,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考虑钬激光碎石产生的热损伤可能与术后输尿管狭窄相关,临床实验监测数据证实,URHL手术过程中,最接近术区温度的出水口温度较回水温度平均升高9.5℃,高于灌注液10.3℃。低灌注,长时间击打碎石后,回水及出水口温度均会明显升高,20瓦钬激光在无灌流条件下持续碎石约60秒出水口温度可达35.7℃。具备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接受PCNL手术时,接近术区温度的回水温度平均仅高于灌注液1.6℃,相同功率的钬激光持续碎石约350秒回水温度仅25.1℃。结论:随结石位置升高、结石直径增大、手术时间延长及耗水量增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的风险升高。由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中手术时间及耗水量与结石大小存在正相关性,所以该术式治疗结石的大小与术后输尿管狭窄发生高度相关。尤其在对输尿管上段较大的结石进行治疗操作时,为避免结石向上移位退回肾脏,输尿管镜置入位置高、灌流循环低,治疗期间较容易出现术区局部高温,损伤输尿管粘膜导致术后输尿管狭窄发生。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则没有上述局限,手术期间灌流率恒定,长时间钬激光击打也不会出现术区高温。所以,在治疗上段较大的结石时,手术空间狭小和循环水流不足,以及长时间的钬激光击打导致局部输尿管热损伤,可能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手术后狭窄发生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此类病例可选用经皮肾镜术式来降低或避免该并发症的发生。

张志鹏[3](2019)在《输尿管损伤28例临床诊治分析》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输尿管为腹膜后器官,其细长而柔软,直接外伤导致其损伤罕见,医源性损伤为临床主要病因,多表现为腰腹胀痛不适及发热等表现,与术后反应相近,容易漏诊。盆腔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盆腔病(PRD),这种放射性输尿管损伤在增多。因输尿管损伤医源性较为常见,无疑加重患者经济及精神负担,对医患关系造成不良影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输尿管损伤诊治策略不同,尚未完全统一,故对输尿管损伤诊治分析,进行经验总结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28例输尿管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搜集整理患者基本信息,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手术记录。手术采用双J管置入引流术(D-J)、输尿管膀胱再植术(UR)、输尿管端端吻合术(UU)、输尿管膀胱再植腰大悬吊术、永久肾造瘘及输尿管皮肤造口进行尿流改道。术后门诊/病房复诊,定期监测肾功能、观察肾盂输尿管形态。结果:在28例输尿管损伤患者中医源性损伤24例,外伤4例,其中17例行双J管引流术的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治疗及缓解,3例先行经皮肾镜肾造瘘术而后行输尿管膀胱再植、输尿管损伤段切除端端吻合、输尿管膀胱再植腰大悬吊术修复成功,2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1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修复成功,5例行永久肾造瘘及输尿管皮肤造口进行尿流改道。结论:输尿管损伤应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早期手术重建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对尿液引流保护肾功极为重要,同时预防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应放在首位。输尿管重建手术与双J管置入术保守治疗相比,虽然损伤机制及程度不同,但治疗周期有所缩短,若条件允许还应考虑积极重建。放疗致输尿管损伤可造成长段的输尿管狭窄、僵硬,治疗周期延长,效果不佳,放疗前应积极预防。

刘树坤[4](2018)在《不同途径腹腔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临床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经腹腔途径与经后腹腔途径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的路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58例UPJO患者分为经腹腔途径组与经后腹腔途径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剂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临床疗效等。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使用剂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中皮下气肿发生率方面,经腹腔组小于经后腹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上,经后腹腔组优于经腹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或经后腹腔途径,均各有优势,术者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及患者自身的条件来选择不同手术入路。

廖俊敏[5](2018)在《儿童重复肾畸形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儿童重复肾畸形的基本信息、影像资料、手术方式、术后疗效,研究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指导重复肾手术方式的选择,从而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7年4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8例重复肾畸形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术后预后情况,探讨手术年龄、手术方式、术前返流、术前感染(UTI)、是否存在囊肿、是否存在异位、术前上位肾分肾功能与术后预后的关系,分析预后相关因素以及不同类型重复肾行何种术式较为理想。结果:随访时间9118个月(平均56个月),其中男25例,女73例,男女比为1:3,年龄范围1156月,平均年龄37±36月,左侧34例,右侧37例,双侧27例,单侧双侧比为1:2.6,完全型重复肾94例(95.9%),不完全型重复肾4例(4.1%),主要首次门诊就诊原因是反复泌尿系感染(36.73%),其次是产前检查发现(23.47%),主要手术指征是反复泌尿系感染(42.86%),其次是尿淋漓(21.43%);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手术方式(P=0.006)是患儿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且姑息性手术(EI)预后较根治性手术(包括HN,CSSR,BRS,UR,CSR,PU)预后差;患者术前患侧上位肾功能与手术方式具有交互作用(P=0.045),且当上位肾分肾功能不佳(分肾功能<10%)时,根治性手术较姑息性手术预后好,而是否保留上位肾对预后关系不显着。结论:患儿手术方式与预后有关,根治性手术较姑息性手术预后好。上位肾分肾功能不良(分肾功能<10%)的患儿,术中行根治性手术较姑息性手术预后更好。临床上,应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获得良好疗效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曹华林[6](2017)在《儿童肾盂成形术后梗阻再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儿童初次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的原因及再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2016年7月收治的43例肾盂成形术后梗阻再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再手术组)。术中仔细探查再梗阻原因并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从2009年9月~2016年7月由同一术者完成初次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患儿病例库中随机抽取76例作为对照(初次手术组)。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中、术后相关数据和随访资料,并对其主要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术中并发症采用Satava分类评估,术后并发症采用Clavien-Dindo分类评估。手术成功定义为:临床症状缓解和影像学检查无梗阻表现。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再手术组术中探查发现肾盂缩窄2例(4.7%),遗留病变输尿管组织+吻合口狭窄4例(9.3%),粘连带压迫+吻合口狭窄2例(4.7%),输尿管扭转+粘连带压迫+输尿管高位吻合1例(2.3%),单纯吻合口狭窄34例(79.0%)。其中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34例,输尿管肾下盏吻合术1例,onlay阑尾代输尿管成形术6例,Yang-Monti回肠代输尿管吻合术2例。1例术后仍有反复腰疼及重度肾积水最终行肾切除,1例术后积水不缓解再行onlay阑尾代输尿管成形术后治愈,1例术后吻合口粘连行输尿管球囊扩张术后治愈。术前两组患者在年龄(P=0.14)、性别(P=0.88)、患病侧别(P=0.76)、身高(P=0.19)、体重(P=0.09)方面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相比,再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86.1 ±77.1 VS 101.2±22.3,P<0.01)、术中失血量(27.6±13.5 VS 13.9±8.5,P<0.01)、术后禁食时间(28.0±13.7 vs 20.7±4.4,P<0.01)、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4.7±2.4 VS 2.3±1.1,P<0.01)、术后住院时间(6.2±2.7 vs 4.6±1.3,P<0.01)均比初次手术组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并发症Satava Ⅰ-Ⅱ级(62.8%vs 9.2%,P<0.01)和术后并发症 Clavien Ⅰ-Ⅱ 级(55.8%vs 27.6%,P=0.003)再手术组均比初次手术组多。术后并发症Clavien Ⅲa-Ⅲb级(16.3%vs 7.9%,P=0.1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23.4± 14.9月(再手术组)和25.5±5.3月(初次手术组)(P=0.40),总手术成功率再手术组为(95.3%),初次手术组为(97.4%),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62)。结论:遗留病变输尿管组织、吻合口狭窄、肾盂缩窄、粘连带压迫、输尿管扭转及高位输尿管吻合均可导致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虽然初次手术后局部炎性粘连与解剖结构的改变增加了再次手术难度,但对于有腹腔镜经验的医生来说再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同梗阻原因需采用不同手术方法。

王媛媛[7](2017)在《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应用两种引流方式的对照分析》文中提出背景先天性肾积水是小儿泌尿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占新生儿的1%2%。肾积水患儿产前彩超均提示肾积水,一般来说,胎儿的泌尿生殖系统会随着孕妇妊娠周期的增加而逐渐成熟,一些新生儿中,轻度肾积水可能会自行消退,肾功能得到改善,但部分中、重度肾积水患儿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能会导致肾功能损害,严重时出现肾功能衰竭[1、2]。因此,肾积水患儿应定期随访,及时手术,以免延误患儿病情。小儿先天性肾积水的手术治疗原则首选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手术切除影响肾盂积水的原因,进而达到缓解患儿肾积水的目的。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引流尿液,避免术后出现输尿管狭窄至再次肾积水可能。目前常用内引流和外引流两种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肾积水术后两种引流方法的手术和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情况来探讨两种引流方式的优缺点。目的探讨双J管内引流和外引流两种方式在肾积水术后应用的优缺点。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共62例,男50例,女12例,年龄范围在1月12岁,平均年龄2.54岁;左侧40例,右侧22例;根据术后引流方式分为内引流组(双J管、肾周引流管)36例,男28例,女8例;左侧24例,右侧12例;外引流组(肾盂引流管、输尿管支架管、肾周引流管)26例,男22例,女4例;左侧16例,右侧10例。根据胎儿泌尿外科协会肾积水分级(society of fetal urology grading system)标准,肾积水手术指征为集合区分离(antero-posterio,AP)>20mm,且伴有肾盏扩张者。其中内引流组轻度0例,中度1例,重度35例;外引流组轻度0例,中度5例,重度21例。全部手术病例均伴肾盏扩张;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比较两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肾积水术后的恢复情况。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在年龄、性别、侧别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内引流组手术时间平均为75.83±12.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1.89±8.26ml,平均住院时间为13.75±5.22d,泌尿系感染1例,术后3天腹痛2例,吻合口狭窄2例,结石1例,术后血尿时间为2.67±2.04d。3、外引流组手术时间平均为93.46±19.1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5.15±13.86ml,平均住院时间为22.27±6.90d,泌尿系感染3例,术后3天腹痛8例,吻合口狭窄2例,结石0例,术后血尿时间为2.65±1.77d。4、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血尿、泌尿系感染、结石等单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双J管内引流缩短了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李斌,张建军,段文元,王同建,金讯波[8](2016)在《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致病因素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属于先天性肾脏和尿道畸形(CAKUT)范畴内的一种疾病,发病率约0.07%。其表现形式不一,可与其他器官畸形同时发生,可能合并尿道下裂、隐睾、输精管缺如、睾丸和阴茎发育不全等男性生殖系统症状。可终生无明显自觉症状,亦可因继发性积水、结石等逐渐对患侧肾功能造成不可逆损害。该病的家族发病现象在CAKUT中居前列,因其在遗传学上具有不完全外显性,为遗传学研究带来一定困难,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不少研究证明该病的发病与基因突变、拷贝数变异及环境等多因素有关。在患者中检测到的部分致病因素已在动物模型中得到验证,同时也有致病基因仅在患者或动物模型中发现。综述近年来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致病因素的研究进展。

潮敏[9](2016)在《儿童环脐单部位三通道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的对比研究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环脐单部位三通道腹腔镜肾盂成形术(Transumbilical 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Three-Port Surgery Pyeloplasty,LESS-P)与传统腹腔镜肾盂成形术(Conventional Transperitoneal Laparoscopic Pyeloplasty,CTL-P)患儿的一般病例资料,围手术期及随访的各项临床指标,探讨环脐单部位三通道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的可行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收集某儿童医院泌尿外科从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病例84例,由同一术者根据不同的阶段采用传统腹腔镜肾盂成形术36例(CTL-P组),环脐单部位三通道腹腔镜肾盂成形术48例(LESS-P组)。男63例,女21例。左侧61例,右侧18例,双侧5例,年龄4.55±3.68岁。回顾性对比分析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组成和患侧分布等)、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查B超肾盂分离情况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然后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84例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或增加额外鞘管。在年龄、性别组成和患侧分布、手术途径、术中估计出血量、术后恢复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吻合口漏尿、反复尿路感染、并发症等方面,CTL-P组、LESS-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肾盂分离值方面,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SS-P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CTL-P组(P<0.05)。两组术前B超检测肾盂分离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两组之间肾盂分离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肾盂分离平均值均较自身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环脐单部位三通道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与传统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UPJO均安全可行。前者手术时间略长,经过学习曲线后两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且美容效果更佳,对器械要求低、简便易行、易于复制及推广,是治疗儿童UPJO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刘鹏斌[10](2015)在《三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上段输尿管复杂结石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在现代社会,输尿管结石已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大多数输尿管结石继发于肾结石,临床症状可表现有:反复地腰背部酸胀痛不适、发作时肾绞痛、可伴有肉眼血尿、尿急尿痛及恶心呕吐等;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愈加重视,同时医学知识的进一步普及、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结石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已由传统的保守和开放手术转变成以多元化的微创甚至无创治疗为主。目前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逆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L)、微创经皮输尿管镜碎石术(MPCNL)、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等。泌尿外科医生需根据不同患者结石的具体情况,结合医院现有的微创设备情况、术者的手术经验、患者的个人意愿及自身经济情况,综合考虑来选择最佳的微创治疗方案。目的:探讨逆行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微创经皮输尿管镜碎石术(MPCNL)、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这3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的临床疗效,讨论这三种微创手术方法的临床问题及应用体会,并总结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科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应用逆行输尿管镜(URL)、微创经皮输尿管镜碎石(MPCNL)、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RLU)治疗178例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用统计学分析比较3种微创治疗方式的相关临床指标,效率商、一次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术前常规行超声、腹部平片检查,若结石显影效果差或怀疑合并其他病变,考虑进一步行CT或CTU检查。术后复查泌尿系统超声、KUB平片或CT检查以明确结石排出情况及是否残留结石。(1)病例选择标准:(1)结石在输尿管内停留≥8周,长径>1.0cm;(2)不适合EWSL或EWSL治疗无效、曾经行EWSL失败者;(3)结石处或以下结石嵌顿或息肉形成,与输尿管粘连紧密;(4)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或迂曲;(5)B超或IVU显示患侧肾盂分离线≥3.0cm或患侧肾脏不显影者。符合以上两项以上者定义为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1],可入选。(2)总结三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拔除导尿管和双J管时间、效率商值、一次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3)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时,差异有显着性。结果:(1)URL组、MPCNL组、RLU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6.69±24.43min、85.48±19.25min、88.32±17.20min。统计学分析表明手术时间URL组明显短于MPCNL组、RLU组(P<0.05),另两组无明显差异。(2)URL组、MPCNL组、RLU组术后拔尿管时间分别为3.47±1.93ds、7.11±1.61ds、6.92±1.72ds,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43±3.49ds、8.62±1.49ds、8.37±1.42ds。统计学分析表明术后拔除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MPCNL组和RLU组明显长于URL组(P<0.05),但两组无明显差异。(3)URL组、MPCNL组、RLU组术后拔除双J管时间分别为27.84±2.47ds、30.13±2.68ds、52.63±6.42ds。统计学分析表明术后拔除双J管的时间RLU组长于MPCNL组和URL组(P<0.05),URL组短于MPCNL组。(4)住院费用:MPCNL组所耗的住院经济费用多于URL组(P=0.00,均值差值=0.71万元),RLU组的住院费用少于MPCNL组(P=0.00,均值差值=-0.36万元)。(5)URL组、MPCNL组、RLU组术后一次手术清石成功率分别为80.5%、96.8%、100%。RLU组和MPCNL组一次手术清石成功率均明显高于URL组(P<0.05),MPCNL组与RLU组之间差别无明显差异。(6)URL组、MPCNL组、RLU组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9.6%、98.4%、100%。URL组结石碎片移入肾脏者7例,行ESWL辅助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KUB残石>4mm,视为治疗失败。MPCNL组2例合并肾结石,因术中出血,改二期MPCNL结合EWSL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KUB提示1例残余结石>4mm视为治疗失败;统计学分析表明术后1个月URL组结石清除率明显低于MPCNL组和RLU组,MPCNL组和RLU组之间差别无明显差异。(7)URL组、MPCNL组、RLU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49%、9.52%、7.89%。URL组1例术中输尿管小穿孔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正常,1例术中输尿管穿孔改开放手术,3例术后出现高热;MPCNL组术中出血2例,1例术后第1天出现肾造瘘管处明显出血,2例术后出现高热,1例患者术后出现腹腔积液;RLU组术后尿漏1例,2例术后伤口脂肪液化;统计学分析表明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8)三组效率商分别为1、0.94、0.74;以RLU组效率商最高,MPCNL组次之,URL组最低。结论:(1)根据不同的病例特点灵活应用三种不同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对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均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2)URL与MPCNL、RLU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它利用了人体自然腔道,更加微创化,不仅适合于多数输尿管上段结石,而且对合并有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双侧输尿管结石、孤立肾结石并轻度积水者尤为合适。(3)MPCNL和RLU结石清除率均高,前者创伤相对较小,若出现下列情况时,可考虑行MPCNL或RLU治疗:(1)URL治疗比较困难、较大的结石及接近肾盂连接处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同时合并同侧肾结石需要处理者,(2)因结石长期梗阻导致结石并重度积水、结石上方输尿管明显扩张,(3)结石远端输尿管或尿道严重狭窄、闭锁,需先行狭窄切开或URL治疗失败者。但很少应用于L4以下位置过低的结石。(4)RLU虽对身体创伤相对较大,但对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的清除率和效率商均最高,尤其适合于URL或MPCNL治疗比较困难或失败者,合并有肾盂输尿管病变等梗阻需同时手术治疗者。

二、肾盂输尿管连接处部分闭锁伴尿漏形成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肾盂输尿管连接处部分闭锁伴尿漏形成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术后再手术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式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2)钬激光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输尿管狭窄的成因及诊治进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输尿管损伤28例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资料
        2.2.2 临床表现及诊断
3 结果
    3.1 治疗及结果
4 讨论
    4.1 损伤病因
        4.1.1 医源性损伤
        4.1.2 外伤性损伤
    4.2 临床表现与检查诊断
    4.3 治疗
    4.4 预防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不同途径腹腔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临床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流行病学
    2.2 病因
    2.3 临床表现
    2.4 诊断
    2.5 治疗
        2.5.1 非手术治疗
        2.5.2 手术治疗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1.1 经腹腔途径
        3.1.2 经后腹腔途径
    3.2 病例的纳入标准
    3.3 测评标准
    3.4 术前准备及手术方法
        3.4.1 术前准备
        3.4.2 手术方法
    3.5 术后处理
    3.6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4.2 两组患者术中观察指标比较
    4.3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比较
    4.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4.5 两组患者随访指标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两种途径手术时间的对比
    5.2 两组途径临床疗效对比
    5.3 两种途径手术并发症对比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发表文章
致谢

(5)儿童重复肾畸形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诊断及治疗
    2.3 术后随访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三组患儿手术方式、治愈率、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3.3 手术年龄作为重复肾患者预后评估指标的价值
    3.4 术前的术侧上位肾肾功能作为重复肾患者预后评估指标的价值
    3.5 术前返流作为重复肾患者预后评估指标的价值
    3.6 手术次数、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3.7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儿童肾盂成形术后梗阻再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手术设备与手术器械
        2.2.3 手术方法
    2.3 术后处理
    2.4 术后随访
    2.5 可行性及疗效评价指标
    2.6 备注
        2.6.1 并发症分级
        2.6.2 手术成功定义
    2.7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再手术组术后资料
    3.2 再手术组与初次手术组结果比较
        3.2.1 一般资料比较
        3.2.2 术中、术后相关资料比较
第四章 讨论部分
    4.1 UPJ梗阻的概念及病因
    4.2 UPJ梗阻的治疗
    4.3 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的手术原则
    4.4 UPJ梗阻术后再梗阻的原因及处理
    4.5 本研究对再梗阻的原因探讨与总结
    4.6 本研究中两组结果的资料分析及对再次梗阻治疗的讨论
    4.7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应用两种引流方式的对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双J管在小儿肾积水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致病因素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基因突变
    1.1 L1CAM
    1.2 Wnt5a
    1.3 Foxc1、Foxc2
    1.4 FGFR2
    1.5 FMN1
    1.6 SIX1
    1.7 EYA1
    1.8 PAX2
    1.9 GATA3
    1.10 WT1
    1.1 1 GDNF/RET
2 CNVs
3 其他因素
4 结语

(9)儿童环脐单部位三通道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的对比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病例资料和方法
    2.1 病例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对比研究
3 实验结果
    3.1 传统腹腔镜组及环脐单部位三通道腹腔镜组的一般资料
    3.2 传统腹腔镜组及环脐单部位三通道腹腔镜组的围手术期数据
    3.3 传统腹腔镜组及环脐单部位三通道腹腔镜组的术后随访资料
    3.4 传统腹腔镜组及环脐单部位三通道腹腔镜组的术后切口的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课题综述
    参考文献

(10)三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上段输尿管复杂结石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英文全称中文全称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四、肾盂输尿管连接处部分闭锁伴尿漏形成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术后再手术病因分析[J]. 陈周彤,林厚维,徐卯升,徐国锋,方晓亮,贺雷,耿红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20(02)
  • [2]钬激光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D]. 陈柯宇.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1)
  • [3]输尿管损伤28例临床诊治分析[D]. 张志鹏.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4]不同途径腹腔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临床对比分析[D]. 刘树坤. 吉林大学, 2018(01)
  • [5]儿童重复肾畸形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D]. 廖俊敏. 中国医科大学, 2018(01)
  • [6]儿童肾盂成形术后梗阻再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D]. 曹华林. 南方医科大学, 2017
  • [7]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应用两种引流方式的对照分析[D]. 王媛媛. 新乡医学院, 2017(04)
  • [8]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致病因素研究进展[J]. 李斌,张建军,段文元,王同建,金讯波.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16(04)
  • [9]儿童环脐单部位三通道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的对比研究分析[D]. 潮敏. 安徽医科大学, 2016(10)
  • [10]三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上段输尿管复杂结石的探讨[D]. 刘鹏斌. 福建医科大学, 2015(11)


输尿管论文 腹腔镜论文 胎儿肾盂分离论文 胎儿双肾积水论文 轻度肾积水论文

上一篇:爱普生再次攀登dpi巅峰
下一篇:胶带制品生产线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