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以脐周痛为主要症状的输尿管结石1例报告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以脐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输尿管结石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彭建国,刘小玲,黄洁华,程静[1](2021)在《超声检查对急性右下腹痛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究超声检查在急性右下腹痛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右下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诊断急性右下腹痛"金标准",分析超声在急性右下腹痛诊断中的符合率及漏诊、误诊率。结果 150例患者经超声确诊138例,诊断符合率为92.0%(138/150);漏诊、误诊12例,漏误诊率为8.0%(12/150)。超声诊断急性右下腹痛符合率与手术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急性右下腹痛疾病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为疾病诊断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张清花[2](2020)在《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疼痛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评价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疼痛、CRP浓度、症状积分及中医症候疗效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此类患者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中医护理干预方法,同时为吴茱萸热熨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6月期间入住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的肝郁气滞型胆石症疼痛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等进行筛选入组70例患者,合格入选的患者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随机分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热熨干预。吴茱萸热熨在使用解痉药物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规格1ml:10mg;生产厂家: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51021970)10mg肌肉注射前30min进行,每次干预时间为15~20min,每日1次,共干预5d。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h、2h、24h、48h以及干预结束后的疼痛评分(VAS值)、干预前后血清中CRP浓度、症状积分及中医症候疗效等指标变化情况。用Excel软件收集录入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及干预前各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情况以及文化程度比较,结果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家族史、饮酒史、吸烟史、过敏史、重大疾病史、传染病史以及胆结石病变部位等相关病史比较,均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在使用解痉药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肌肉注射的同时,对两组患者干预前疼痛评分(VAS值)、CRP浓度及症状积分数据进行比较,均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干预后各评价指标比较分析2.1疼痛评分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h、2h、24h、48h以及干预结束后的VAS比较,时间效应差异、组间效应差异、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CRP浓度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RP浓度及干预后两组患者的CRP浓度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症状积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以及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干预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中右胁部疼痛、痞满饱胀、情绪抑郁等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除了嗳气恶心、口干口苦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中医症候疗效评价干预后两组的中医症候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吴茱萸热熨能够有效缓解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的疼痛。2.吴茱萸热熨有助于降低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CRP水平。3.吴茱萸热熨有助改善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的中医症候表现。

钱超颖[3](2016)在《新分类方法对诊断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价值的初步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急性发作性腹痛是儿科门(急)诊的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多样。及时而准确的病因诊断有助于临床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减少误诊的发生。本研究借鉴儿童急性腹痛临床问诊原则及既往病因分类思路,将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归纳总结为五组,通过建立五组分类法分析814例儿童急性腹痛病例,探讨五组分类法各组中疾病构成及相关临床特点,对比总结五组分类法较传统诊断模式的优缺点,以优化儿童发作性腹痛的临床诊断思路,提高诊治效率。资料和方法:资料:回顾2015年02月至2016年06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以急性发作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病例703例,以及同期在消化科门诊就诊的病例111例。病例入选标准:1.患儿年龄:2岁-14岁;2.腹痛为主要症状;3.病程不足三个月;4.能用语言有效表达主观症状;5.排除创伤性腹痛。方法:根据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临床问诊原则及既往病因分类思路,参考Boyle六步法则和Ji Hoi Kim等的九步法则,将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归纳总结为五组:第一组.危重急腹症(包括威胁生命的外科性及内科性疾病,如急性阑尾炎穿孔伴全腹膜炎,急性重症胰腺炎等);第二组.内、外科急腹症(包括胃、肠、肝、胆、胰、泌尿生殖系统等),为排除第一组情况后的所有器质性疾病;第三组.病毒性感染或细菌性感染;第四组.功能性胃肠疾病急性表现;第五组.粪便潴留或排便困难。将所有入选病例依据最终临床诊断分别归入新创立的五组,比较各组中疾病构成(发病率)及相关临床特点(平均年龄、性别比、平均病程、常见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误诊病例特点。结果:814例急性发作性腹痛患儿中,共有45种病因,经过五组分类法诊断归类,具体结果如下:1.一般特征:23岁(幼儿期)患儿128例(15.72%),46岁(学龄前期)患儿291例(35.75%),714岁(学龄期)患儿395例(48.53%)。五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第一组8.02±3.21岁,第二组7.42±3.13岁,第三组5.53±2.49岁,第四组8.15±3.88岁,第五组6.31±3.07岁。第三组、第五组的平均年龄较其他三组偏小,差异显着(p<0.05)。2.各组的疾病构成:第一组共73例(8.97%),常见疾病病因为急性阑尾炎合并全腹膜炎(28例,38.35%)。第二组共546例(67.08%),常见疾病病因为过敏性紫癜(173例,31.68%)、急性阑尾炎(166例,30.40%)和急性胃肠炎(65例,11.90%)。第三组共71例(8.72%),常见疾病病因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5例,91.55%)。第四组,共19例(2.33%),常见疾病病因为胃肠功能紊乱(16例,84.21%)。第五组共105例(12.90%)。3.各组的临床特点:(1)平均病程:第一组2.42±2.00天,第二组5.24±8.93天,第三组5.17±9.06天,第四组12.84±12.91天,第五组10.51±13.96天,第一、二、三组的平均病程分别较第四、五组的病程短,差异显着(p<0.05)。(2)临床症状:常见伴随症状如发热、呕吐的发生率在五组之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腹泻见于第一、二、四组,其发生率在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3)实验室检查结果:第一组的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数值的均值较其他四组显着增高(p<0.05),第二组的c反应蛋白数值与其他四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但均值低于第一组。第三组、第四组和第五组的患儿予灌肠通便后,有181例(92.82%)腹痛缓解。4.各年龄段的腹痛病因:第一组,幼儿组、学龄前期组和学龄期组病例数最多的均为阑尾炎合并腹膜炎,各占本年龄组总数的2.34%(3例)、3.78%(11例)、3.55%(14例);第二组,幼儿组为急性胃肠炎(27例,21.88%)、急性阑尾炎(15例,11.72%)和过敏性紫癜(12例,9.38%);学龄前期组为过敏性紫癜(82例,28.18%)、急性阑尾炎(54例,18.56%)和急性胃肠炎(25例,8.59%);学龄期组为急性阑尾炎(97例,24.62%)、过敏性紫癜(79例,20.05%)和消化性溃疡及胃、十二指肠炎(38例,9.64%)。第三组,三个年龄组均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分别占各年龄段的比例为:幼儿组11.72%(15例)、学龄前期组10.65%(31例)和学龄期组4.82%(19例)。第四组,三组均为胃肠功能紊乱,分别占其各自年龄组的比例为:幼儿组3.13%(4例)、学龄前期组0.69%(2例)和学龄期组2.54%(10例)。第五组,“粪便潴留或排便困难”,幼儿组19.53%(25例)、学龄前期组14.09%(41例)和学龄期组9.90%(39例)。5.误诊率:所有住院病例的误诊率为4.55%(32例),第一组“危重急腹症”误诊率最高,为8.22%(6例)。其次为第三组,共有3例,误诊率为7.89%。结论1.新分类方法细分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病因结构,优化诊断思路流程,对早期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的病因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3.器质性腹痛疾病主要分布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最常见的“危重急腹症”为急性阑尾炎合并全腹膜炎。第二组是器质性腹痛疾病如急性阑尾炎、过敏性紫癜和急性胃肠炎常见;引起腹痛的常见功能性疾病主要分布在第三组、第四组和第五组,分别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和粪便潴留。低年龄段儿童更易发生急性功能性腹痛。4.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的明显升高可作为“危重急腹症”的参考指标之一。5.第三组、第四组和第五组灌肠通便有效。6.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的传统诊断方法误诊率较高,其中“危重急腹症”的误诊率为8.22%,后果严重。7.对比既往相关文献提出诊断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的分类方法,五组分类法有助于简化诊断流程,及早发现危重急腹症,明确腹痛病因,减少或避免误诊,具有更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肖扬[4](2016)在《龙虎交战针刺邱氏穴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急性肾绞痛是临床外科中常见的急症,主要原因是泌尿系结石移动或嵌顿于肾盂或输尿管处引起的一侧剧烈腰腹部疼痛,具有发病迅速、疼痛剧烈、反复发作等特点,并且伴有胃肠道等不适。中医传统针刺对急性痛症具有独特的优势。本课题旨在充分发挥中医针刺的优势,结合邱氏奇穴特性,评价龙虎交战针刺邱氏穴治疗结石性肾绞痛的临床作用,并通过观察针刺腧穴对肾绞痛大鼠行为学、病理学以及肾组织中炎症介质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前列环素(Prostacyclin, PGI2)、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5-HT)表达的影响,探寻龙虎交战针刺邱氏穴治疗肾绞痛的镇痛机制。方法:一、临床观察从2013年3月-2015年10月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就诊的患者,符合因泌尿系结石导致中到重度肾绞痛诊断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电针组及邱氏穴组3组,每组各20例。常规组中患者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氟比洛芬酯(凯纷)50mg,电针组采用电针刺肾俞、三焦俞、三阴交和水泉,接入交流电,选用连续波型,频率为2Hz,电流强度1mA,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15min。邱氏穴组穴位挑选邱氏穴,行龙虎交战复式针刺手法,每相隔5分钟实施手法1次,留针15min。分别记录各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0、30、120min的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镇痛起效时间以及24h内肾绞痛复发人数,以及如实记录不良反应情况。二、实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邱氏穴组,模型组、邱氏穴组2组均采用1%乙二醇溶液和1%氯化铵溶液混合作为诱石剂,自由饮用10日建立肾草酸钙结石合并肾绞痛的大鼠模型,模型组在造模后不采用任何治疗,邱氏穴组采用龙虎交战复合针刺手法选用大鼠双侧邱氏穴,隔5分钟行龙虎交战手法1次,留针15min,共治疗3天。观察治疗前后大鼠行为学、痛阈值测定、自发性疼痛学评分、肾脏病理切片及检测肾组织中炎症介质TXA2、PGI2和5-HT表达。结果:一、临床观察1.一般资料的比较结果:共60例患者,试验过程中无脱落,60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各组年龄、性别、尿液相关指标、疼痛部位、结石位置及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临床疗效的比较:(1)电针肾俞、三焦俞、三阴交及水泉穴以及龙虎交战针刺邱氏穴在治疗急性结石性肾绞痛10min后VAS评分优于静滴氟比洛芬酯的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3组在治疗后30min和120min的VAS模拟疼痛评分中,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常规组的镇痛起效时间为14.05±7.09min,电针组镇痛起效时间为6.50±3.71min,邱氏穴组镇痛起效时间为6.74±4.83min,常规组分别与电针组、邱氏穴组镇痛起效时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3组间在24h内肾绞痛复发人数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记录:3组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二、实验研究1.一般资料的比较结果:(1)各组在造模前体重、痛阈值测定及自发性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造模后模型组及邱氏穴组体重、痛阈值测定及自发性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分别与2组体重、痛阈值测定和自发性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结果比较:(1)治疗后第1天,邱氏穴组中痛阈值测定较模型组上升,自发性疼痛评分相比模型组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第2天,邱氏穴组中痛阈值测定较模型组上升,自发性疼痛评分较模型组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邱氏穴组与正常组的痛阈值测定和自发性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第3天邱氏穴组中痛阈值测定较模型组上升,自发性疼痛评分较模型组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邱氏穴组与正常组痛阈值测定和自发性疼痛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正常组分别与模型组、邱氏穴组右肾重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邱氏穴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邱氏穴组分别和模型组TXA2、PGI2和5-HT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邱氏穴组与正常组TXA2/PGI2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下各自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大鼠左侧肾脏病理切片显示正常组未见草酸钙结晶沉积,肾小球形态规则,肾小管无扩张,组织结构排列整齐。模型组见肾小球形态规则,肾小管见草酸钙结晶并扩张,组织结构排列紊乱,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坏死。邱氏穴组见肾小球形态规则,肾小管见草酸钙结晶并部分扩张,组织结构排列整齐,少许上皮细胞脱落坏死。结论:一、临床疗效观察电针组及邱氏穴组在治疗后1Omin的镇痛作用优于静滴凯纷,在治疗后30min及120min的止痛效果与凯纷效果相当。电针组、邱氏穴组中的止痛起效时间较常规组迅速。电针组、邱氏穴组与常规组的24h内镇痛持续时间效果相当。本研究中电针组及邱氏穴组在治疗肾绞痛中具有迅速镇痛、疗效持久以及不良反应少,而邱氏穴组中用穴精简,操作简单实用,快捷起效,值得临床急诊中推广应用。二、实验研究邱氏穴组中大鼠在治疗后痛阈值测定上升,自发性疼痛评分下降,与正常组中大鼠表现比较无明显差异。其疗效机制可能与抑制TXA2、PGI2及5-HT的释放,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肾小管扩张,并减轻5-HT致痛作用的综合结果。

方勇木,蔡振强[5](2015)在《以右下腹痛首诊的相关急腹症528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右下腹痛首诊的住院病例,探讨右下腹痛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4年528例右下腹痛首诊的急腹症住院患者,对病例的诊断和处理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普外腹部外科疾病368例,占总病例数69.7%,其中,急性阑尾炎占87.0%,其他疾病占13.0%;妇科疾病76例,占总病例数14.4%,其中,宫外孕占56.6%,其他疾病占43.4%;泌尿外科疾病60例,占总病例数11.4%;皮肤科疾病5例,占总病例数0.9%;内科疾病19例,占总病例数3.5%。528例住院患者中,全部通过手术或内镜综合治疗或内科治疗治愈。结论:以右下腹痛首诊的相关急腹症,容易误诊,转移性右下腹痛并非急性阑尾炎特有。腹腔镜探查,在外科急腹症处理中可起到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作用。多学科协作会诊,起到良好的效果。

李娟[6](2014)在《急性重症胰腺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总结。资料:一位44岁男性患者,上腹部持续疼痛4天,伴发热、恶心、呕吐。干预措施:实施实验室、影像学等各项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给予抗感染、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提示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结论: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相对常见,而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死率较高,预后不佳。对于明确诊断胰腺炎的患者,要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影像学等各项辅助检查评估胰腺的损害程度,寻找损害胰腺的原因,积极治疗,最大程度降低机体的损伤。

田瑞丽,张慧萍[7](2013)在《夜间急腹症的超声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夜间急腹症患者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将夜间急诊的急腹症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和随访。结果超声诊断的符合率达89%,其中输尿管结石、宫外孕破裂、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结论超声检查对夜间急腹症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长林,许志宏[8](2012)在《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7例原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急腹症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原因,降低其误诊率。方法回顾2008年7月至2012年4月以急性阑尾炎为第一诊断入院并行手术治疗的58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在术中证实为其他疾病,分析并总结误诊的原因。结果 27例误诊病人中,妇科疾病9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5例,输尿管结石1例,胃肠道穿孔3例,带状疱疹1例,肠套叠1例,回盲部癌3例,小肠憩室1例,急性胆囊炎2例,急性胰腺炎1例。造成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极少数病例术前确实非常难以诊断,但询问病史不详细、查体不认真是最主要的原因。结论详细询问病史、系统查体、必要的辅助检查、全面的分析,可以降低急性阑尾炎的误诊率。腹腔镜探查可减少误诊误治。与患者术前谈话时需交待可能出现其他情况,减少因术前交待不清而产生医疗纠纷。

秦正强[9](2011)在《小儿再发性腹痛120例诊断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小儿再发性腹痛的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湖北省安陆市人民医院2003-01-2008-12诊治的小儿再发性腹痛120例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中功能性再发性腹痛27例(22.5%),器质性再发性腹痛93例(77.5%),器质性再发性腹痛中,浅表性胃炎42例(45.1%),肠系膜淋巴结炎20例(21.5%),消化性溃疡9例(9.7%),蛔虫病8例(8.6%),过敏性紫癜6例(6.5%),输尿管结石4例,肾盂积水、腹型癫痫、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分别为2、1、1例。结论功能性再发性腹痛多由心理因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而小儿再发性腹痛多为器质性疾病引起。在器质性再发性腹痛中,浅表性胃炎为主要原因,其次为肠系膜淋巴结炎。

王艳玲[10](2010)在《散寒止痛贴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寒积腹痛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中药外敷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寒积腹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排除器质性腹痛,选取60例符合功能性腹痛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观察研究,治疗组采用散寒止痛贴,对照组采用丁桂儿脐贴。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显效9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达86.7%,与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6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达70.0%进行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消失和好转的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散寒止痛贴具有较强的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作用,且无毒副作用,临床疗效确切。外敷散寒止痛贴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疗效显着,为临床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提供了新思路。

二、以脐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输尿管结石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脐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输尿管结石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检查对急性右下腹痛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右侧宫外孕破裂:
    3.2 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
    3.3 右侧输尿管结石:
    3.4 急性盆腔炎:
    3.5 黄体破裂:
    3.6 回盲部肿瘤:
    3.7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3.8 胃十二指肠穿孔:
    3.9 急性阑尾炎:

(2)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疼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依据
    1 胆石症的流行病学概况
    2 胆石症疼痛的发生机制
        2.1 西医对胆石症疼痛发生机制的认识
        2.2 中医对胆石症疼痛发生机制的认识
    3 吴茱萸热熨作为干预手段的理论依据
        3.1 吴茱萸的选药依据
        3.2 热熨法的理论基础
        3.3 传热物粗盐的选择依据
    4 国内外研究进展
        4.1 西医对胆石症的治疗概况
        4.2 中医对胆石症的治疗概况
        4.3 吴茱萸的研究概况
        4.4 热熨法的研究概况
    5 研究假设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4 剔除、脱落、终止标准及处理原则
        1.5 样本量估算及分组
    2 干预方法
        2.1 对照组
        2.2 试验组
        2.3 干预时间
        2.4 干预部位
    3 评价指标与数据收集方法
        3.1 疼痛
        3.2 C反应蛋白(CRP)
        3.3 症状积分
        3.4 中医症候疗效评价
        3.5 安全性观察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5 质量控制
        5.1 选择偏倚的控制
        5.2 操作偏倚的控制
        5.3 保证患者依从性
    6 伦理考虑
        6.1 知情同意原则
        6.2 保密原则
        6.3 有益原则
        6.4 公平回报原则
    7 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讨论
    1 研究完成情况
    2 一般资料比较
        2.1 人口学资料比较分析
        2.2 干预前评价指标比较
    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评价指标分析
        3.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VAS 值)的比较
        3.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 CRP 浓度的组间及组内比较
        3.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的组间及组内比较
        3.4 干预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评价比较
    4 讨论
        4.1 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分析
        4.2 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疼痛的影响
        4.3 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4.4 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症状积分及中医症候疗效的影响
    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胆石症患者疼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新分类方法对诊断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价值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1.1 入选标准
        1.2 剔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资料统计方法
结果
    一、一般特征分析
    二、分组及各组的疾病构成
    三、各组的临床特点和常见病因
        1.各组疾病的临床特点
        2.各年龄段腹痛的病因
    四.误诊分析
讨论
    一、病因分类方法
    二、各组的病因分析
    三、各年龄段的病因分析
    四、误诊病例分析
    五、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致谢

(4)龙虎交战针刺邱氏穴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急性肾绞痛的研究概况
        一、肾绞痛的定义
        二、肾绞痛的流行病学
        三、肾绞痛的病因病理学
        四、肾绞痛与前列腺类激素(PGI2及TXA2)以及5羟色胺(5-HT)的关系
        五、临床表现
        六、诊断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第二节 中医学对急性肾绞痛的研究概况
        一、中医学对肾绞痛的认识
        二、中医对结石性肾绞痛病因病机分析
        三、中医治疗肾绞痛的现状
    第三节 针刺对肾绞痛的穴位、方法探讨
        一、肾绞痛针刺穴位的探讨
        二、肾绞痛针刺方法的探讨
    第四节 结石性肾绞痛动物实验的研究进展
        一、肾绞痛动物模型的建立
        二、疗效及机理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
        二、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
    第三节 讨论
第三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实验动物
        二、药物、试剂及仪器
        三、实验场所
        四、实验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入组时各组大鼠体重比较
        二、各组大鼠造模后体重比较
        三、各组大鼠治疗后体重比较
        四、入组时各组大鼠痛阈值比较
        五、各组大鼠造模后痛阈值比较
        六、各组大鼠治疗后第1天痛阈值比较
        七、各组大鼠治疗后第2天痛阈值比较
        八、各组大鼠治疗后第3天痛阈值比较
        九、入组时各组大鼠自发性疼痛评分比较
        十、各组大鼠造模后自发性疼痛评分比较
        十一、各组大鼠治疗后第1天自发性疼痛评分比较
        十二、各组大鼠治疗后第2天自发性疼痛评分比较
        十三、各组大鼠治疗后第3天自发性疼痛评分比较
        十四、各组大鼠取材后右肾重量比较
        十五、各组大鼠右肾组织TXA2、PGI2、TXA2/PGI2和5-HT的表达比较
        十六、各组大鼠左肾组织HE染色镜下观察
    第三节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及参与课题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以右下腹痛首诊的相关急腹症52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普外腹部外科疾病
    2.3 妇科疾病
    2.4 泌尿外科疾病
    2.5 皮肤科及内科疾病
3 讨论

(6)急性重症胰腺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病例报告
    2.1 一般资料
    2.2 主诉
    2.3 现病史
    2.4 既往史
    2.5 个人史
    2.6 婚姻史
    2.7 生育史
    2.8 家族史
    2.9 体格检查
    2.10 初步诊断
    2.11 初步诊断依据
        2.11.1 症状
        2.11.2 病史
        2.11.3 入院查体
        2.11.4 入院前辅助检查
    2.12 诊疗经过
    2.13 最后诊断
    2.14 随访结果
第三章 临床分析
    3.1 病例特点
    3.2. 诊断难点
    3.3 诊治经验
第四章 回顾性研究
    4.1 选取资料与方法
        4.1.1 一般资料
        4.1.2 治疗方法
    4.2 结果
第五章 讨论
    5.1 概述
    5.2 病因
    5.3 发病机制
        5.3.1 梗阻
        5.3.2 自身消化学说
        5.3.3 酒精中毒
        5.3.4 胰腺微循环障碍
        5.3.5 胰腺腺泡内钙超载学说
        5.3.6 细胞因子学说
        5.3.7 炎症介质学说
        5.3.8 高脂血症
        5.3.9 溶血卵磷脂
    5.4 病理
    5.5 临床特点
        5.5.1 临床表现
        5.5.2 临床体征
        5.5.3 并发症
    5.6 辅助检查
        5.6.1 血、尿淀粉酶检查
        5.6.2 血脂肪酶检查
        5.6.3 血象
        5.6.4 血钙
        5.6.5 血清正铁血白蛋白
        5.6.6 C-反应蛋白(CRP)
        5.6.7 弹力酶(elastase)
        5.6.8 胰蛋白酶原激活肽
        5.6.9 人胰腺特异性蛋白
        5.6.10 白细胞介素-6和纤维连接素
        5.6.11 心电图检查
        5.6.12 影像学检查
        5.6.13 B型超声
        5.6.14 核磁共振
    5.7 诊断
        5.7.1 Ranson评分系统
        5.7.2 APACHE-Ⅱ评分系统
        5.7.3 CT影响学分级评分系统
    5.8. 鉴别诊断
        5.8.1 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5.8.2 消化性溃疡发生急性穿孔
        5.8.3 胆道蛔虫症
        5.8.4 肠系膜血管栓塞
        5.8.5 急性肠梗阻
        5.8.6 急性肾绞痛
        5.8.7 心肌梗死
    5.9 治疗
        5.9.1 内科治疗
        5.9.2 插管引流
        5.9.3 外科手术治疗
        5.9.4 其他
    5.10 治疗监测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夜间急腹症的超声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输尿管结石
    3.2 宫外孕破裂
    3.3 胆囊结石并胆囊炎
    3.4 急性胰腺炎
    3.5 急性阑尾炎
    3.6 脾破裂
    3.7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8)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7例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误诊统计
2 误诊原因分析
    2.1 客观原因
    2.2 主观原因
3 讨论

(10)散寒止痛贴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寒积腹痛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小儿功能性腹痛的认识与研究
    2 现代医学对小儿功能性腹痛的认识与研究
    3 小节
实验研究
    一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试验病例标准
    二 试验方法
        1 分组方法
        2 治疗方法
        3 观察项目及观察指标
        4 疗效判定
    三 统计方法
        1 一般资料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3 治疗组相关资料分析
典型病例
讨论
    1 RAP 的中医认识
    2 现代RAP 的诊断
    3 对神阙穴的认识
    4 组方思想及方药分析
    5 面临问题
    6 展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四、以脐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输尿管结石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检查对急性右下腹痛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J]. 彭建国,刘小玲,黄洁华,程静. 实用医技杂志, 2021(04)
  • [2]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疼痛的影响[D]. 张清花.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新分类方法对诊断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价值的初步探讨[D]. 钱超颖. 苏州大学, 2016(06)
  • [4]龙虎交战针刺邱氏穴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D]. 肖扬.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5]以右下腹痛首诊的相关急腹症528例分析[J]. 方勇木,蔡振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15(33)
  • [6]急性重症胰腺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 李娟. 兰州大学, 2014(11)
  • [7]夜间急腹症的超声诊断价值[J]. 田瑞丽,张慧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5)
  • [8]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7例原因分析[J]. 王长林,许志宏. 中国临床研究, 2012(11)
  • [9]小儿再发性腹痛120例诊断分析[J]. 秦正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01)
  • [10]散寒止痛贴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寒积腹痛证)的临床研究[D]. 王艳玲.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0(04)


右下腹痛论文 输尿管结石论文 肾绞痛论文 急性腹痛论文 儿童腹痛论文

上一篇:广西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办学现状分析
下一篇:提高广告教育质量开创我国广告教育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