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嘉宁[1](2021)在《试论《美学散步》中的“虚”与“实”》文中研究说明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中有对"美"的探讨与理解,他把中华文化蕴含的美学思想藏在字里行间,抒写"美"的格局与风范。意境、空间意识、希腊哲学家的艺术理论、空灵与充实等概念引发人们思考、争论。宗白华先生在书中阐述的"虚实"理论更是发人深省,它传达出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展现了民族独特的审美方式。
展叶青[2](2020)在《宗白华美学思想管窥》文中认为宗白华是我国现当代着名的美学家、哲学家和诗人。作为现当代美学大师之一的宗白华,他的美学思想既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了中国传统美学有益的营养;又能够从域外思想资源中采撷精华、接收了西方美学重逻辑推理的的长处;还得益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禀赋气质,形成了一种贯通中西、雅俗共赏、关涉人生与艺术的美学。其中涉及到的“中国立场”、中西文化的调和沟通等内容,对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建构具有重要价值;其对自然、人生与审美问题的思考,反映出其美学思想以人为本的生命关怀精神;其以艺术教育为主要方式、雅俗共赏的美学言说中来实现的美育理想,对当代中国审美教育的普及、社会文明发展进步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明扼要地概述了选题缘由及意义,对宗白华美学的研究现状作了进一步分析,结合文献研究法,拟采用传记研究法、新批评研究法、接受美学研究法和社会历史研究法等文艺学美学研究方法,对宗白华美学思想进行分析、梳理。论文正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形成基础。在异域文化方面,宗白华受到了西方哲学、美学和文学艺术的影响,造就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学术性,以及对人生与艺术问题的重点关注。在本土文化方面,儒道释三家哲学和中国古典的文学艺术,造就着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灵动雅致的哲思韵味。个人经历与禀性气质以及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以及所从事的编辑和大学教授两种工作的经历,影响着他用一种随意漫谈的方式进行着美学思想的言说。论文第二章,探究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建构路径。宗白华在散步美学中采取了一种雅俗共赏的方式进行言说,在比较美学中将中西美学思想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比较,在意境美学中则着重从人生与艺术层面进行论述,因而呈现出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内容、方法、言说方式的基本特征,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论文第三章,探讨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价值意义。在理论建构方面,宗白华强调各种文化资源的调和与沟通,建构着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思想体系。在生命关怀方面,宗白华对人与自然的存在、审美与人生问题的思考蕴含着强烈的生命关怀精神。在审美教育方面,宗白华探索着一种适于普及的审美教育理念,为实现中国文化和人格精神的完满,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最后是结语,通过对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形成基础、建构路径和价值意义的探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宗白华美学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范例,散步美学、比较美学与意境美学构成了其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它们在逻辑方面呈现出来一种交织紧密的网状结构,这对于我国美学理论的建构和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宗白华美学思想进行的梳理分析,力求审慎客观地对宗白华的美学理论进行研究,以探寻其中蕴含的潜在的逻辑体系,进而言明宗白华美学思想的逻辑结构,这是本课题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所在。
栾洋[3](2018)在《《美学散步》中的“虚实”对于美的欣赏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学散步》中的"虚实"给我们开辟了一个新的对于美的欣赏视角,本文以"虚实"为视角,从画作欣赏和文学作品欣赏两个角度分别论述"虚实"带给我们的欣赏启示。
曾馨[4](2016)在《“虚实”观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虚”、“实”作为我国传统民族审美意识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它的美学思想涉足艺术思维、艺术创作、艺术批评等领域,其所具有的涵括性与生命力,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实践与艺术理论依旧能从“虚实”思想中吸取经验,汲取养分,这也有助于传统美学思想在当代艺术实践中的传承与发扬,提升民族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具体阐述传统“虚实”思想在当代艺术实践中的体现,旨在将我国传统民族审美意识与当代艺术实践相结合,形成体现民族文化的艺术创作风格,这既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一种具体走向,又使传统美学思想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扬。首先,论述“虚实”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在传统艺术中的表现规律,并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两个方面对“虚”、“实”的概念进行归纳与总结。其次,结合艺术作品,通过对“虚实”思想在当代平面设计、当代建筑艺术、当代雕塑艺术中的表现进行分析,把握“虚实”理论体现在当代艺术实践中的共性特点,从形式、内容、内涵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当代艺术中“虚实”表现的一般规律。第三,探索“虚实”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所具有的启示价值,对于提升民族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地位、以及促进当代艺术的良性发展,都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采用理论研究与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典型的艺术作品论述“虚实”的具体表现,力求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周玉琳[5](2004)在《虚空之舞:宗白华《美学散步》虚实观絮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虚实观是宗白华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应该虚中带实,实中有虚,但以虚为主,因为虚空是艺术摆脱模仿自然、超越自然以达到另一自然的飞翔的翅膀。虚空的美妙之境的实现又必须借助于“实在”,“实在”的作用在于:首先受众要乐意去参与填充空白的创造,这个过程轻松而富于美感;其次这种参与创造要有价值,即作者和受众共同完成的这个“文本”要有美感。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一、《美学散步》中的“虚实”观 |
| (一)从《考工记》看“虚实” |
| (二)“化景物为情思” |
| (三)“虚实”和“空灵与充实” |
| (四)中国艺术中的“虚实” |
| 二、宗白华的“虚”与“实”在艺术中的具体表现 |
| (一)绘画作品中的“虚实” |
| (二)诗文等作品中的“虚实” |
| (三)其他艺术种类中的“虚实” |
| 三、细思“虚”与“实” |
| 摘要 |
| Abstract |
| 绪论 |
| 1.选题缘由及意义 |
| 2.研究现状 |
| 3.研究方法 |
| 第一章 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形成基础 |
| 1.1 域外思想资源 |
| 1.2 本土文化根基 |
| 1.3 个人经历与气质 |
| 第二章 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建构路径 |
| 2.1 散步美学:走向雅与俗 |
| 2.2 比较美学:走向中西对比 |
| 2.3 意境美学:走向人生与艺术 |
| 第三章 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意义探究 |
| 3.1 理论建构价值 |
| 3.2 生命关怀精神 |
| 3.3 审美教育意义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作者简介 |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 一、画作欣赏:在笔墨丹青和色彩斑斓里感悟充实与空灵 |
| 二、文学作品欣赏:在诗词歌赋和小说故事里品味真实与未知 |
| 摘要 |
| Abstract |
| 绪论 |
|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 二、文献综述 |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 1、研究内容 |
| 2、研究方法 |
| 四、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界定 |
| 1、何为“当代的” |
| 2、何为“中国的” |
| 第一章 “虚实”思想概述 |
| 1.1 “虚实”思想的源流 |
| 1.1.1 老庄的“虚实”理论 |
| 1.1.2 王弼的“意”、“象”说及其发展 |
| 1.1.3 “境”——“象外”理论 |
| 1.1.4 “情”“景”理论 |
| 1.2 “虚实”思想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表现及其对“虚实”概念界定的启迪 |
| 1.2.1 “虚实”思想在传统书画艺术中的表现 |
| 1.2.2 “虚实”思想在古典园林、戏曲舞台中的表现 |
| 1.3 “虚”“实”概念界定 |
| 第二章 “虚实”思想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
| 2.1 平面构图中的虚与实 |
| 2.2 平面色彩中的虚与实 |
| 2.3 图形意象中的虚与实 |
| 第三章 “虚实”思想在当代建筑艺术中的应用 |
| 3.1 建筑空间中的虚与实 |
| 3.1.1 “实空间”与“虚空间” |
| 3.1.2 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
| 3.2 建筑造型中的虚与实 |
| 第四章 “虚实”思想在当代雕塑艺术中的应用 |
| 4.1 雕塑空间中的虚与实 |
| 4.2 雕塑材料中的虚与实 |
| 4.3 雕塑造型中的虚与实 |
| 第五章 对中国当代艺术中“虚实”应用的思考 |
| 5.1 中国当代艺术中“虚实”表现的一般规律 |
| 5.1.1 形式中的“虚实” |
| 5.1.2 内容中的“虚实” |
| 5.1.3 内涵中的“虚实” |
| 5.2 “虚实”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价值分析 |
| 5.2.1 艺术形象的象征性 |
| 5.2.2 艺术创作的个性 |
| 5.2.3 作品主题的含蓄性 |
| 5.2.4 艺术形象的再创造 |
| 总结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一、虚是文学作品等多种艺术的内核和灵魂 |
| 二、虚空是艺术超越自然以达到另一自然的飞翔的翅膀 |
| 三、“实”在“虚实结合”中的重要性及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