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172株淋球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172株淋病奈瑟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霄霄,戈伟,杨铭,邵海连,汪定成,董轲[1](2022)在《淋病奈瑟菌137株对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本院泌尿生殖道淋病奈瑟菌的感染情况,并对其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为本院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20年12月分离的137株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四环素和大观霉素等5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其中药敏试验采用K-B法,对所获数据采用SPSS 24.0进行χ2检验。结果 2012年1月-2020年12月淋病奈瑟菌的年分离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42,P<0.05)。2012-2020年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40、12.48、8.71,P>0.05);对四环素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1,P<0.05);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对大观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耐药性极高,这3种药已不再适用于临床治疗用药,头孢菌素类及大观霉素仍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淋病的选择。

廖娟,林滢,方凤,詹文芳,刘继来[2](2021)在《淋病奈瑟菌对阿奇霉素的敏感性及mtrR基因突变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淋病奈瑟菌对阿奇霉素的敏感性及其相关耐药基因mtrR的突变特征。方法收集该院2018—2020年检出的43株淋病奈瑟菌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淋病奈瑟菌对阿奇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PCR和测序技术分析阿奇霉素非敏感组(对阿奇霉素非敏感的菌株11株)和阿奇霉素敏感组(随机抽取的10株对阿奇霉素敏感的菌株)淋病奈瑟菌mtrR基因的突变特征。结果 43株菌株中检出对阿奇霉素非敏感的菌株共11株(25.6%)。mtrR基因启动子区域A碱基缺失突变及编码区突变在阿奇霉素非敏感组、阿奇霉素敏感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奇霉素非敏感组菌株在mtrR基因编码区可见多个位点突变。结论临床应根据淋病奈瑟菌的药敏报告结果选择抗菌药物,mtrR基因编码区多个位点的突变可能导致淋病奈瑟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性升高。

刘经纬[3](2021)在《应对淋病一线药物耐药的策略初探 ——头孢曲松耐药克隆的快速检测及庆大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 头孢曲松耐药淋球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一节 头孢曲松耐药淋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目的]头孢曲松是淋病治疗时最后的一线经验性药物。本研究对中国常规淋球菌耐药监测中发现的头孢曲松高水平耐药的BJ16148克隆,进行基因分型研究。[方法]采用纸条梯度扩散法检测该头孢曲松耐药株,对阿奇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和头孢克肟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 n,MIC),同时使用淋球菌多抗原测序分型、多位点测序分型和淋球菌耐药位点测序分型进行基因型别的鉴定。[结果]此头孢曲松MIC为0.5mg/L的BJ16148菌株,阿奇霉素的MIC为0.25mg/L,大观霉素的MIC为16mg/L,四环素的MIC为4mg/L,环丙沙星的MIC为>32mg/L,头孢克肟的MIC为lmg/L。经过分子分型鉴定,多抗原测序分型为3435型,多位点测序分型为1903型,淋球菌耐药位点测序分型为233型,其中头孢曲松耐药相关的penA基因为60型。[结论]本研究发现的头孢曲松高水平耐药的淋球菌菌株与2015年日本发现的头孢曲松耐药的FC428克隆同源。第二节 头孢曲松耐药淋球菌克隆的检测技术建立[目的]目前在全球多个地区已发现了同一型别的头孢曲松耐药株,本研究建立一种能快速识别此耐药淋球菌克隆的分子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的原理,针对淋球菌porA和penA两段基因上的特定序列进行检测技术的建立开发,并验证和评估双检方法的可行性和检测限。[结果]本研究建立的双检方法可检测出相应的基因片段,对淋球菌和头孢曲松耐药克隆的检测限约为160拷贝/反应。[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淋球菌和全球传播的头孢曲松耐药克隆快速的双检方法。此方法有较好的检测效能,可开展下一步的评测实验。第三节 头孢曲松耐药克隆的分子检测方法的比较[目的]比较四种针对头孢曲松耐药克隆的分子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临床适用场景。[方法]根据文献的描述,分别建立检测耐药流行株的普通探针法,锁核酸(Locked Nucleic Acid,LNA)探针法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法。选取国内已发现的18例阳性样本和分属不同penA基因型别的51例阴性样本,评估四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四种方法的敏感性都为100%。探针方法检测阴性样本时,LNA探针法产生较多假阳性结果,普通探针法次之,双检方法中未出现假阳性。HRM法中,所有阳性样本的熔解温度介于78.25℃至78.95℃,小于阴性样本最低的熔解温度79.35℃,可将熔解温度设定为79℃以区分头孢曲松耐药克隆。[结论]四种方法都能较准确的检测出全球传播的头孢曲松耐药的淋球菌克隆。在大批量筛查检测时推荐采用HRM法,在临床快速检测时推荐采用双检方法。第二部分 淋球菌对庆大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监测第一节 大连地区淋球菌对庆大霉素敏感性的初步研究[目的]在淋球菌耐药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为了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本研究初步检测了大连地区收集的淋球菌临床分离株的敏感性特征。[方法]选取2016-2018年,大连市皮肤病医院收集的120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对庆大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统计3年间的MIC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20株淋球菌中未发现对庆大霉素耐药的分离株,其中103株(85.8%)对庆大霉素敏感(MIC≤4mg/L),17株(14.2%)对庆大霉素中敏(MIC为8mg/L)。3年间的淋球菌菌株对庆大霉素的MIC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连地区收集的淋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庆大霉素的敏感性较高,且不随年份变化。可扩大样本量检测,以了解庆大霉素在我国的临床应用潜力。第二节 中国淋球菌对庆大霉素敏感性的横断面研究[目的]本研究评估我国的淋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庆大霉素的敏感性,以及庆大霉素和与头孢曲松、阿奇霉素和大观霉素等抗生素的药敏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了中国7个省或直辖市的470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四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并分析不同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联。[结果]庆大霉素的MIC介于1mg/L至8mg/L,未发现耐药株。19(4.0%)株对头孢曲松耐药,73(15.5%)株对阿奇霉素耐药。7株淋球菌同时对头孢曲松和阿奇霉素耐药,其中6株对庆大霉素敏感性高。庆大霉素的MIC和各抗生素的耐药状态之间不存在关联。[结论]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发现我国淋球菌对庆大霉素的敏感性较高,可开展下一步的临床试验以评估治疗效果。此外,我国淋球菌对一线治疗用药头孢曲松和(或)阿奇霉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亟需监测敏感性变化情况。

李双庚,崔雪娇,周珍萍,李民[4](2021)在《淋病奈瑟菌体外药敏试验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淋病奈瑟菌体外药敏试验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皮肤性病科分离培养出淋病奈瑟菌株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所有分离株均接受青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评估临床治愈率。结果所有分离株均对环丙沙星耐药,耐药率100%;71株(88.75%)对青霉素耐药,其中15株(21.13%)为产生青霉素酶的淋病奈瑟菌;28株(35.00%)菌株对四环素耐药,其中5株(17.86%)为质粒介导高度耐四环素淋病奈瑟菌。70株(87.50%)、79株(98.75%)和25株(31.25%)分别对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和阿奇霉素敏感。观察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药敏试验提示淋病奈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淋病患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起效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陈映[5](2019)在《琼海地区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患者感染淋病奈瑟菌的情况,以及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淋病奈瑟菌培养分离技术;运用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上机鉴定;药敏试验方法采用K-B纸片法,操作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规定的标准执行。结果 2010~2016年共培养分离出210株淋病奈瑟菌,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依次为环丙沙星93.5%、四环素87.1%、青霉素71.9%、头孢呋辛6.5%、头孢曲松0.0%、大观霉素0.0%。结论在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中,环丙沙星、四环素、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不宜作为一线药物应用。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大观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可作为本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李雪纯[6](2019)在《庆大霉素抗淋球菌作用及其对多重耐药淋球菌联合药敏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南京地区淋球菌对庆大霉素敏感性分析目的:了解2016-2017年南京地区流行的淋球菌菌株的敏感性特征,获得其对庆大霉素的敏感性数据,分析2016至2017年度庆大霉素敏感性变化情况。方法:采集2016-2017年我院性病门诊就诊的男性尿道炎患者尿道分离的淋球菌菌株,使用琼脂稀释法分别测定淋球菌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青霉素、四环素、大观霉素、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卡方(x2)检验用于不同年份淋球菌抗生素耐药率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并检测淋球菌407株,四环素和青霉素耐药率分别是:84.3%(343/407)和86.7%(353/407)。阿奇霉素非野生型菌株的比率为12.0%(49/407)(MICs≥2mg/L)。头孢曲松、头孢克肟低敏率分别是19.7%(80/407)、14.5%(59/407)。所有菌株均对大观霉素、庆大霉素敏感,均对环丙沙星耐药。共检出100株(24.6%)多重耐药菌株。庆大霉素MIC值范围为≤4-16mg/L,MIC50为8 mg/L,MIC90为16mg/L,2016至2017年淋球菌菌株对庆大霉素敏感性无显着差异。100株多重耐药淋球菌的庆大霉素MIC50和MIC90均为8mg/L。结论:南京地区流行的淋球菌菌株普遍对庆大霉素敏感,其可能作为未来淋病治疗的替代药物。第二部分:庆大霉素与三种抗生素组合对多重耐药淋球菌联合作用的研究目的:评估庆大霉素与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及厄他培南的抗生素组合在体外抗多重耐药淋球菌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其中103株淋球菌菌株(97株多重耐药菌株及6株头孢曲松/头孢克肟低敏菌株),使用梯度扩散法(E-test法)检测庆大霉素与阿奇霉素、头孢曲松或厄他培南组合在体外抗淋球菌的联合作用,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FICI值解释如下:FICI≤0.5代表协同,0.5<FICI≤1.0代表相加,1.0<FICI≤4.0无关,FICI>4.0代表拮抗。非参数曼惠特尼U检验用来分析单药和联合后抗生素MICs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种抗生素组合中没有检测到拮抗作用。每种抗生素联合前后的MIC值均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庆大霉素与厄他培南组合显示最高的协同比率(28.2%),平均FICI为0.665,在所有抗生素组合中值最低。庆大霉素与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组合对淋球菌菌株显示协同作用的比率分别是14.6%、7.8%,平均FICI值分别是0.745、1.022。结论:庆大霉素与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厄他培南三种抗生素组合体外均未观察到拮抗作用,庆大霉素与厄他培南组合的协同率最高,这些药物联合应用有可能作为未来淋病尤其是多重耐药淋病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案。

田俊华,李丽娜,陈蕾,陆斌斌[7](2019)在《2013~2017年嘉兴地区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2013~2017年嘉兴地区淋病奈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搜集并分析嘉兴市第一医院2013~2017年分离的490株淋病奈瑟菌耐药情况。结果 2013~2017年淋病奈瑟菌的年分离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0,P<0.05)。2013~2017年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头孢西丁、大观霉素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43、3.20、6.78,P均>0.05);对四环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有明显差异(χ2分别=10.71、9.92,P均<0.05);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的敏感性均为100%,未发现耐药菌株。5年内淋病奈瑟菌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P>0.05),平均为34.90%。结论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的耐药性相当高,已不再适用于淋病的治疗,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大观霉素较敏感,可作为治疗淋病的选择药物。

郑周,陈韩,邓通洋,吴惠洁,夏虹,余方友[8](2019)在《某三级医院四环素耐药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机制及分子特征》文中认为目的 对中国东部温州地区淋病奈瑟菌流行菌株进行分型,并对四环素耐药的相关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从淋病患者中分离出77株淋病奈瑟菌,采用E-test法进行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阿奇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PCR和DNA测序用于检测四环素抗性相关基因,包括Tet-M基因、mtrR启动子区和mtrR编码区。多抗原序列分型(NG-MAST)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别用于确定所有临床分离株和四环素耐药分离株的分子特征。结果 在77株淋病奈瑟菌中,74株(96.10%)、27株(35.06%)、70株(90.91%)和15株(19.48%)分别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耐药。所有测试的分离株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敏感。19株耐四环素菌株均存在Tet-M基因,其中17株mtrR启动区域发生1个碱基A的缺失突变,3株mtrR编码区域发生G45D突变。19株四环素耐药淋病奈瑟菌共测得11个不同的NG-MAST基因型,其中ST14781、ST1766和ST1866各占15.79%(均为3株),2个ST型(10.52%,2/19)未在NG-MAST数据库中报道过。19株四环素耐药淋病奈瑟菌共测序得到12个不同的MLST基因型别,其中ST10899占26.32%(5株),ST1600占15.79%(3株)。结论 淋病奈瑟菌对四环素的耐药可能与mtrR启动区域和Tet-M基因的突变相关。NG-MAST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温州地区淋球菌临床分离物表现出分子分型多样化。应采取措施监测温州地区具有高抗药性的NG-MAST ST1766和MLST ST1600淋病菌克隆。

李笑庆,奚经巧,张雪青[9](2018)在《2013年-2016年温州地区淋病奈瑟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2013年-2016年温州地区尿液、尿道拭子和女性阴道/宫腔分泌物临床标本分离出的淋病奈瑟菌的分布情况,通过对6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淋病奈瑟菌对6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27 601份标本中共检出402株淋病奈瑟菌菌株,阳性率为1. 46%。尿液和尿道拭子标本的淋病奈瑟菌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四环素的耐药率、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壮观霉素总体敏感性较高,偶见耐药菌株。结论温州地区近4年分离的淋病奈瑟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壮观霉素基本上敏感,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赵钊,王巧刚,沈雅婕,孙哲伟,葛玉梅[10](2018)在《浙江省702株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检测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及了解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状,对该地区淋病的临床用药治疗和控制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2008~2016年浙江省人民医院分离的淋病奈瑟菌702株,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并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检测分析系统及其配套的API-NH细菌鉴定卡进行鉴定。采用VCAT3培养基35℃含5.0%CO2条件下的K-B法进行药敏检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702株淋病奈瑟菌对环丙沙星和四环素的耐药性分别为91.7%和86.2%;其次是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2.7%和25.3%,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暂未出现耐药。结论环丙沙星、四环素、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等药物因该地区的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太高已不宜作为本地区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使用,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等可作为首选药物考虑,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淋病奈瑟菌耐药性的监测及根据相关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二、172株淋病奈瑟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72株淋病奈瑟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淋病奈瑟菌137株对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1.3 方法
        1.3.1 标本采集
        1.3.2 培养与鉴定
        1.3.3 药敏试验
        1.3.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淋病奈瑟菌的年分离率
    2.2 淋病患者中男女分布情况
    2.3 淋病患者人群年龄段分布情况
    2.4 137株淋病奈瑟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析
3 讨论

(2)淋病奈瑟菌对阿奇霉素的敏感性及mtrR基因突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1.2 方法
        1.2.1 药敏试验
        1.2.2 mtrR基因扩增测序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药敏试验结果
    2.2 mtrR基因的检出情况及突变特点
3 讨 论

(3)应对淋病一线药物耐药的策略初探 ——头孢曲松耐药克隆的快速检测及庆大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 头孢曲松耐药淋球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第一节 头孢曲松耐药淋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
        引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头孢曲松耐药淋球菌克隆的检测技术建立
        引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头孢曲松耐药克隆的分子检测方法的比较
        引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淋球菌对庆大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监测
    第一节 大连地区淋球菌对庆大霉素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中国淋球菌对庆大霉素敏感性的横断面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论文相关综述 全球淋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监测网络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庆大霉素治疗淋病及药物敏感性监测的进展
    淋球菌对阿奇霉素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论文相关论着
    在读期间已发表的文章
    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改良的微量稀释法用于淋球菌药敏检测的多中心评估研究
    深圳市2010-2017年淋球菌药敏和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在读期间参加的会议和培训班
    在读期间参加的现场实习
致谢

(4)淋病奈瑟菌体外药敏试验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患者基线资料分析
        1.3.2 标本涂片判定
        1.3.3 淋病奈瑟菌的分离与鉴定
        1.3.4 抗菌药敏试验及最低抑菌浓度(MIC)
        1.3.5 疗效判定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与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抗菌敏感性和MIC结果
    2.3 两组起效时间和疗效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5)琼海地区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方法
        1.2.1 采样方法和试验材料
        1.2.2 淋病奈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1.2.3 药敏试验
        1.2.4 β-内酰胺酶测定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培养结果和感染情况分布
    2.2 药敏试验结果
    2.3 β-内酰胺酶测定结果
3 讨论

(6)庆大霉素抗淋球菌作用及其对多重耐药淋球菌联合药敏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南京地区淋球菌对庆大霉素敏感性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庆大霉素与三种抗生素组合对多重耐药淋球菌联合作用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附录
    附1 论文相关综述
        参考文献
    附2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附3 在读期间参加学术会议及学习班
致谢

(7)2013~2017年嘉兴地区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及主要仪器
    1.3 方法
        1.3.1 培养与鉴定
        1.3.2 药敏试验
        1.3.3 β-内酰胺酶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013~2017年淋病奈瑟菌的年分离率
    2.2 2013~2017年淋病奈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析见表1
    2.3 2013~2017年淋病奈瑟菌β-内酰胺酶检出率比较见表2
3 讨论

(9)2013年-2016年温州地区淋病奈瑟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2 结果
    2.1 标本类型分布
    2.2 尿液标本中的淋病奈瑟菌对6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分析
    2.3 尿道拭子的淋病奈瑟菌对6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分析
    2.4 女性阴道/宫腔分泌物类型标本中的淋病奈瑟菌对6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分析
3 讨论

(10)浙江省702株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及分离鉴定
    1.2 药敏试验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年度淋病奈瑟菌分离情况
    2.2 淋病奈瑟菌在各临床标本分布及来源分布
    2.3 药敏试验结果
3 讨论

四、172株淋病奈瑟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淋病奈瑟菌137株对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分析[J]. 张霄霄,戈伟,杨铭,邵海连,汪定成,董轲.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2(02)
  • [2]淋病奈瑟菌对阿奇霉素的敏感性及mtrR基因突变分析[J]. 廖娟,林滢,方凤,詹文芳,刘继来.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22)
  • [3]应对淋病一线药物耐药的策略初探 ——头孢曲松耐药克隆的快速检测及庆大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研究[D]. 刘经纬.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4]淋病奈瑟菌体外药敏试验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J]. 李双庚,崔雪娇,周珍萍,李民. 中国性科学, 2021(01)
  • [5]琼海地区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J]. 陈映.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9(05)
  • [6]庆大霉素抗淋球菌作用及其对多重耐药淋球菌联合药敏作用的研究[D]. 李雪纯.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7]2013~2017年嘉兴地区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J]. 田俊华,李丽娜,陈蕾,陆斌斌.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03)
  • [8]某三级医院四环素耐药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机制及分子特征[J]. 郑周,陈韩,邓通洋,吴惠洁,夏虹,余方友.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9(02)
  • [9]2013年-2016年温州地区淋病奈瑟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 李笑庆,奚经巧,张雪青.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8(22)
  • [10]浙江省702株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J]. 赵钊,王巧刚,沈雅婕,孙哲伟,葛玉梅. 中国现代医生, 2018(17)


淋球菌论文 环丙沙星论文 大观霉素论文 庆大霉素论文 阿奇霉素论文

上一篇:赤泥作为工业建筑地基的例子
下一篇:用于热真空环境的太阳能翼铰链组件测试系统